美国教育体系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美国最大的教育书籍出版集团McGraw-Hill的一个分公司Macmillan/Mc Graw-Hill于2005年出版的一套小学科学教材《科学》(SCIENCE),是美国小学科学的主流教材之一。该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关照儿童的身心和思维特点及发展需求,通过问题和故事方式呈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以科学为中心将生物、地理与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谐地融为一体,使之系统化,因而亦有很强的科学性。透视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对于我国的教材编写及其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结构设计:以主题为中心

回顾当前美国国家教育进步协会实施的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科学学科有很多是相互分开的主题,包括美国科学教育进步协会在内的许多机构,都纷纷强调常见主题的重要性。这些报道中所界定的主题的数目和国家评价指标体系虽有不同,但是,在哪些是各学龄段的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这一点上已达成一致。美国国家教育进步协会以及科学评价委员会一再声明主题的重要性以及将主题整合在中小学各个年级教材计划中的必要性。

全书共六册,供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学习。这套教材,是典型的以主题为中心编制的。教材内容分为三个主题: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和物理科学(Physical Science)。这三个主题同样包括在1996年的国家教育进步关于科学的评价体系之中,原因是它们构成了主要的科学学科之间的组

织原理,而且,它们非但不和各个领域的事实性的内容发生冲突,反而能够支持和帮助把信息组织到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之中。这六册教科书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以主题为框架,每一册都有这三个主题,这也是美国科学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几个方面。再比如说,每一册分为A,B,C,D,E,F六大专栏,每一个主题有两个专栏。综观整套教材,这三个主题所占的单元比例大体相同,内容分布比较均衡,根据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见表1)。

由表1可见,生命科学占85课时,地球科学占85课时,物理科学占86课时,三个主题基本上各占1/3。

从美国小学科学教材SCIENCE,我们可以看到,以主题为中心的教材编制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助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把科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省察科学知识;二是便于知识与能力的综合,通过对主题的探究,可以把相关的科学知识整合到一起,同时也可以由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三是可以凸显科学知识的发展性和应用性,以科学主题为中心的设计比其按科学结构的编排要灵活得多,可以及时吸纳当代的、实用性强的科学主题和问题(如环保),从而让学生认识科学的威力和魅力;四是可以建构相对完整的科学知识,一个科学主题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学生可以凭此习得其中的核心观念和相对完整的知识。

教材设计还十分强调相关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尤其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这是STS教育理念在内容设置上的体现,如1—2年级,即是社会、艺术与人文、自然与生活科技三大学习领域的整合。

二、呈现方式:问题和故事

SCIENCE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和探究式学习思想。教材中虽没有明确提到“建构主义”这个词,但为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技能(包括分类、观察、推理、假设、预测等),第三、四、五、六册教材在各个专栏里都设置丁“探究能力构建者”(Inquiry Skill Builder),针对每一个专栏目录中还设计了六个单元活动(Activities)。教材每一课都事先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开展活动进行探索,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去探索和经历科学活动的过程,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感受科学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敢于怀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该教材还引导学生养成凡事不要依赖别人,亲自观察、实践的良好习惯,对老师、家长的话不盲从,勇于亲身体验和探究。

我们都知道,儿童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具体形象。他们通过直接感知来接纳信息,逐渐学习用符号来代替实物,并把外在的操作行为逐步内化在头脑中进行认知和运算。该教材设计精美,其中彩色文字和图片,生动逼真,正是遵循了儿童的身心特点,让他们在书中领略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其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教材的每一主题都巧妙地穿插了“奇妙的故事”(Amazing Stories),使儿童在具有真实性、趣味性与故事性的情境中体验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他们在科学探索中走近科学家,同时也向他们展示和证明了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万物皆物质,相互

之间发生联系且都处在运动之中,进而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形成自我导向的科学探究所需的态度与技能。

此外,教材中还给学生提供了参考手册,如科学手册和健康指南,并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折页,如热狗、百叶窗、汉堡包、由谷、由脉等,便于学生收集数据时采用。

三、编写技巧与版本特色

1.目标

总的来看,整套教材是以美国国家教育进步协会颁布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以下简称《标准》)作为编写依据,是与其目标相一致的。这是该教材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根据《标准》,美国小学的科学主要分为两个学科部分:科学认知与技术,科学范畴。地理科学、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都属于科学范畴;概念理解、科学探究和实践、推理属于科学认知与技术(见表2)。

《标准》规定,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儿童从对自然界的观察中搜集信息、丰富知识。根据《标准》,小学阶段科学评价重点不在解释、推理或预测,而在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已知并获取新的知识和结果,注重科学认知和概念的理解。对概念理解的评价将注重学生掌握自然界的信息广度以及通过个人亲身体验、经历,将所学的科学原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材在每一课左上角位置将文中所要涉及的主要科学概念列举出来,并在后面的附录里,对教材中出现的科学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这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也便于学生在日后学习中查询。

SCIENCE把《标准》作为主要编写依据。《标准》里对各年级

的学生学业要求是不同的,是分段界定的。结合1996年和2000年国家教育进步协会关于小学阶段科学表现评价说明,我们还可以得知:从小学1年级到6年级的科学评价难度级别和侧重点不一样,每个年级有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此外,教材就小学1至6年级学生要达到哪些目标做了具体说明。例如,1-2册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指标有13项,分别为:观察、推理、预测与交流、测量、定位、比较、分类、探究、举例和得出结论、阅读和运用图片、记录、搜集信息、使用工具。3—6册有6项内容指标:观察和识图、问题和假设、用科学阅读、实验技术和信息识别、收集数据和数学能力、得出结论和科学记录、运用教材。

如何实现、检测目标呢?对照《标准》,教材在设计和编排的时候,考虑到了不同学龄的儿童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级对科学知识(生命、地球、物理科学和技术)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如何测评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能力表现,这套教材不仅强调单元后再考核,还包括学前的考核,在过程中的考核,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及学生日常观察和反思。教材每一章后都有单元复习,每两章即一个主题都有单元能力评估和给孩子会见科学家的时间。在学前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交流以及比较能力。如在1、2年级的发展中注重读写和计算等基本能力,而不是科学推理能力。高年级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2年级时训练学生计算和读写能力,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有很多墨西哥、非洲国家的移民,在家是不讲英语的。有些学生到了4、5年级还不会读写,统考只用画圈或写A,B,C,D而不用写作。

2.妙沟通

首先,教材语言精炼、生动有趣,富有启迪性。用一些祈使句,如成为科学家(Be a scientist!)、看(Look!)、准备(Get ready)、开始探索(Explore activities)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如使用疑问句“你是否想象过……?”(Did you ever wonder…?)、“这是什么?”(What is this?)等提出问题来促使学生想象和思考;配合图片、模型、标本及表格等生动灵活、鲜活真实的特征,直观性强,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观察和思考。

其次,教材所传达的文字信息,追求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努力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亲和力。比如,教材引用了美国著名女宇航员萨莉·赖德的亲笔来信,信中谈了她的童年梦想及梦想实现后的感想,无沦是文笔本身,还是信的内容,都给学生以亲和力和说服力,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教材中还有一些课堂及野外进行科学活动的安全提示(Science Safety Tips),其中“当心”(Be Careful)更是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同时指出了学生所应承担的责任,强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精神,使学生对环境和生物有尊重和责任感。

四、思考与启示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材较之以前的自然课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内容编写也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三大板块,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从教材的设计和内容分布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照美国小学科学教材SCIENCE,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指导思想和出版设计的特色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在美国政府资助下由国家教育进步协会颁布实施的。科学教材以《标准》为依据,主要是教育者、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参与编写的。而我国的科学教材主要是由从事科学研究的教育者或课程专家编写的。和国外装祯精美、生动活泼的科学教材相比,我国的小学科学教材在内容和版面设计上显得单调而且严肃,如插图多是黑白的,内容多是对一些自然现象和如何使用实验仪器的介绍和解释。

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是为引导美国国民步入一个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社会而撰写的,详细地描绘了“一幅在21世纪使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质教育成为现实的蓝图”。美国把科学教育标准要求渗透于中小学教材之中。另外,教材的呈现方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需求,引入学生感兴趣、愿意积极参加且又十分重要的科学探究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不同年级作不同的要求。1年级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2年级要达到什么水平,等等,教材都有详细说明,避免了知识的无谓重复。

2.指标与活动的衔接

科学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既然是公民,就应该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在义务教育中应该掌握哪些科学技能,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如果想要培养一些精

英学生,可以远远高于这个标准。把这个标准分段,比如2岁的儿童应该达到什么、8岁的儿童应该达到什么,等等,教材编写者都应清楚这一点。教材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不仅应该有助于学生获得关于世界的科学知识(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和科学模型),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搜集数据、使用实验工具及科学记录等,亦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习惯,如思考、推理、善于发问的习惯。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教材也有具体说明。

3.提倡宽泛而非狭隘的科学教育

提倡宽泛而非狭隘的科学教育一直是各国小学科学课程所关注的一个方面。这在我国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科学应该传达给儿童的信息,应给学生提供的时间和机会参与诸如搜集信息、观察现象、撰写概述、使用仪器等与科学有关的活动,使学生具有自己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加入科学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加入“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使儿童认识到科技是双刃剑,既能为人类造福,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世界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总之,美国编写的这套小学科学教材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也应承认它的不足。比如,教材每一册都很厚,根本就学不完;内容过于宽泛以至于不够深入等。美国政府在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国家级研究报告《把科学带进学校——幼儿园至8年级

的学习与教学》中就指出,美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过分宽泛与肤浅导致了其教育深度不够。教材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不突出,学生记住的经常是一些毫无关联的科学常识,而在其他国家,比如日本,则会让学生探索一些核心的科学观点,探索的深度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这一点我们应引以为鉴,既不要削足适履、机械模仿,也不能拾人牙慧,更不能固步自封。

1、仅0.4%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了常青藤院校。这一数字更坚定了我长期持有的想法:人们过多关注这八所院校了。

2、增长最快的学生人数是在娱乐休闲,和健身研究专业。十年间,获得这个专业学位总人数为31,667,增长了92%。

3、一般专业中,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下降最快。10年间,教育学位的学生人数下降了5个百分点。

4、2009年,347,985学生毕业于商学院,而仅有15,496毕业生是数学专业。这一点挺悲哀的。

5、23%的全职本科生,24岁左右,每周工作20小时甚至。

6、亚洲学生(占12%)每周至少可能工作20小时。

(略)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

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1.创造教育的目标 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 调发展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 (1)创造哲学教育

各国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

各国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 作者:常初芳 目前手头具有的完整的科学教育标准有: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和2061项目的《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英国的《英国国家课程:科学(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 science)》;以及新西兰的《新西兰课程中的科学(Science in 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另外,还有其它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参考资料,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幼儿园至6年级科技课大纲及支持文件(Science and Technology K-6 Syllabus and Support Document)》,《俄罗斯十二年制学校自然科学教育构想》,《日本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台湾九年一贯教育课程总纲纲要及其评价》等。 从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看出,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探究; ●基本学科知识; ●与个人和社会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 ●科学的性质、科学与技术,以及科学史; ●其它。 一、科学探究 这已成为当今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在美国和英国的标准中都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解释为: 在《标准》所表达的观念中,探究要比“过程的科学”更进了一步。在“过程的科学”中,学生学习观察、推论和实验,而探究除了“科学的过程”外,还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论证和批判性思维时能将过程和科学知识相结合,以发展对科学的理解。让学生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发展: ●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对获得科学知识方法的欣赏;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 ●具备善于运用与科学有关的技能、能力和态度的品质。 探究的科学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是最终组织和选取学生活动的支配原则。探究方面的标准强调的是进行探究的能力,以及要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各个年级的所有学生在每一个科学领域都应该有机会进行科学的探究,并发展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行动的能力。这些包括:提出问题,计划并执行调查,利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对证据和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思考,作出并分析不同的解释,以及进行科学观点的交流。 英国将科学探究列为第一位目标,而且要求将此目标渗透于其它各目标的学习之中,在所有考核中,它也将比其它目标更加受到重视。在1991年颁布的标准中,它被称为“科学调查(Scientific Investigation)”,而在1999年的新标准中被改为“科学探究(Scientific Enquiry)”,在要求上也有较大的提高。 此方面各国的具体标准为: (一)美国 探究的科学

美国教育体系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概况 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 (1)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2)初等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 (3)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4)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 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 一、学前教育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学前教育的宗旨在于:辅助家庭;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二、初等教育

美国把5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5岁一律强迫入学,5岁可进小学的预科班,6岁上小学1年级。美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具有广泛影响。这六条是:(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的民主生活价值观。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美国小学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行为规范教育。 (2)道德教育。 (3)公民教育。 (4)纪律教育。当儿童入学时,校方就将学校的纪律和校规向儿童和家长交代清楚,以便保证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 三、中等教育 按照美国学制,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单独

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一些有识人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他们提出:“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在“2061计划”与其他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底正式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是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及国家标准。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世界教育界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国家课程》中,科学首次与英语和数学一起并列为中小学的三门核心课程,可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英国国家课程》自1988年开始发布后,曾先后做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的重大修改开始于1999年。新版本的《国家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2000年8月起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

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美国是科技教育强国,自二战以来,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它以20世纪50年代末由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学科结构”运动为发端,70年代初兴起了改变职教与普教分离的“生计教育”,至70年代中期又展开了强调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的“回归基础”运动,而80年代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综合教育改革运动。美国的教育改革以四个著名的教育改革文献——《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为标志,向世界呈现了一幅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画面。 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课程的现代化运动产生了十多种至今仍影响的实验性小学科学课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SAPA课程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科学教育委员会编写的《科学——一种过程方式》是一个完整的初等学校科学课程,供幼儿园至6年级学生学习。SAPA课程正如其名称所示,是注重科学过程的课程。其基本假设是:(1)科学是一种智力活动;(2)探索知识带来欢乐;(3)看到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奥秘给儿童带来兴奋;(4)学习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儿童得到智慧;(5)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儿童的欢乐感、兴奋感和科学的理智感。SAPA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儿童从事科学研究的技能,即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技能包括:(1)观察;(2)认识并使用数字关系;(3)测量;(4)认识并使用时空关系;(5)分类;(6)交流;(7)推理;(8)预测;(9)给概念下定义;(10)形成假设;(11)解释

解读美国教育体系

解读美国教育体系 美国教育制度和大多数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美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用税款兴办的免费教育,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目如数学、历史、语文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个人未来的计划和才能,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么程度,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i)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ii)初等教育(elementaryeducation);(iii)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iv)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 。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nursery sc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 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学龄儿童均应进入学校就读,并提供义务(免费)的中小学教育,当然进入私立学校就读的话,便要缴付相当昂贵的学费。有些公立中学,也录取外国学生就读,并会发给留学生签证,但这些外国留学生,却要缴交学费,情况与其它进入私立中学的学生大致相同。至于小学与中学的学制,在配合上也有几个不同的形式,因每州、每个城市或乡镇的不同情况而有异(例如有些是六年小学及六年中学制,亦有些是学分为二或三年制的初中及四年制的高中等等形式),但无论如何,原则上在学童十八岁时,应该念完中等教育。由于美国的养务教育普及,大约有93%的适龄儿童接受中等教育,而70% 可完成学业,其中大部分再进入大学或专上学院继续升学,开始他们的高等(专上)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对’专才’的培训,主要是在研究院与高等专科学院的教育及训练上。而也是在这个层次上每年吸引了千万以上的留学生到美国接受高深的训练,其中不乏从中国大陆、

美国的教育体系

美国的教育体系 一、美国教育简介 美国的教育体系是高度分权的。根据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的有关规定,宪法不授予联邦而又不禁止给州的权力属于各州。联邦政府因而无权确定国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教育课程设置等均由各州与地方学区决定。但是由于美国各州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方面所具备的共性,以及美国国家教育评审、鉴定机构的指导作用等,全美各州的教育体制虽有所差别,但总的看是大同小异。 美国的教育基本上可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层次(见下图)。 美国教育结构图 说明:美国义务教育年限各州有所不同,从11-13年不等(其中30州11年;9州12年;11州13年)。 (一)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 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至两年的学前幼儿教育,一年的幼儿园,五至八年的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七年级开始的初级中学教育,以及九至十二或十至十二年级的高级中学教育。 美国大多数州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二年级公立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 美国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州和地方政府。 美国所有州都允许举办私立中小学教育,但必须经州政府许可,取得办学执照,并接受政府

的监督。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对初、中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为:绝大多数州设有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公立中小学教育政策,由州教育厅长及其下属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和辅助人员贯彻执行。州教育厅的职责通常包括:将州教育经费分拨给地方教育当局,执行或解释有关学校的法律,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等。在初、中等教育的具体管理和运作中,地方学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美除夏威夷州以外,各地都设有地方学区,具体负责公立中小学的设立和管理等。根据2002-03年的统计数字,全美国共有14,465个学区。地方学区的领导成员一般包括五至七人,其中部分成员由地方政府任命,其他成员则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各学区领导成员所组成的学区教育委员会根据州的政策等,责成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具体管理地方公立中小学教育。 (二)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从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开始,至今有370年的历史。其中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1944年颁布的《退伍军人法案》以及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等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美国高等教育的运行和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其中联邦政府、州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全国性组织作为三个关键性的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美国建国以来,联邦政府一直积极扶持高等教育发展,但是联邦政府一直没有制定过关于高等教育运行和体制方面的规定性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向大学提供科研拨款和学生资助,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根据2000-01年的统计数字,联邦政府为高等教育提供的经费虽然只占高等学校总经费的11.2%,但是为大学生提供奖学金、贷款和对大学研发活动提供经费的额度却远远超过各州政府、工业界及其它捐款者。例如1999-2000 年度联邦政府为大学本科生提供的资助(包括奖学金和贷款)占大学生所得资助总额的57.7%,州政府提供的资助比例只占22.6%。2004年,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项目拨款占大学所有科研收入的62%,达261亿美元,其中206亿美元为基础研究经费,49亿为应用研究经费,5.43亿为开发研究经费。此外,联邦政府还在税收政策方面支持高等教育,如规定高等院校筹措的经费以及家庭为子女准备的教育费用可以减税等。 美国各州政府对州内公立高等学校的规划、运行和体制等均有规范性的文件。但总的来讲,州政府只是为高等院校的运行提供法律框架,而各类高校自发形成的各种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组织,对高等学校运行和体制规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各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拨款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大部分州是根据惯例来确定分配方案。即在州政府每年的高教预算确定之后,根据州内每个公立大学每年的招生情况、学校性质和需要、教学设施状况等确定具体分配方案。一般情况下,每个州立大学每年所分到的教育经费数目变化不大。对经费的使用,州政府通常也只是制定一些指导性的政策。 (三)美国教育基本统计数据 根据美国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到2004年秋,美国在校学生总人数大约为7,17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人数为5,510万人,大学生人数达到1,660万人。大中小学教师总人数430万人,其它专业人员、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共500万人。因此,正规教育行业就学人数、从业人数总数达到8,100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接近3亿)的27%,也就是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 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 (1)语言艺术。(2)社会。(3)数学。(4)科学。(5)体育和保健。(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 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2.中学课程的结构 美国主要有三类学校,即四年制中学、三三制中学和中间学校,其中三三制中学最为普遍,分为初中和高中,主要围绕教学、指导和服务三方面来进行,主要是教学工作。美国中等教育的教学科目非常庞杂,全国中学阶段学科多达247种,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实行学分制,学生须修满16学分方准毕业。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和五十个州首脑在1990年2月正式通过了《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提出了迈向21世纪全美教育的六大目标:“①为所有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②降低中学生辍学率,高中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③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应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学科方面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④美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⑤每个成人都将是有文化、精于读、写、算的人,并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及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⑥所有学校都将成为无吸毒、无暴力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纪律得以保障的学习环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 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联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2.1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标准》(以下简称)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 性的作用。 2.2课程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具体体现 在以下六个方面: 1、对象问题。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公平性);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材施教)。 2、学生观问题。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经验→需要)例如,美国教师教学《运动小车》研究怎样快或慢一点?(经验概念化→提升→发展)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 伴。 3、学习方式问题。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生成的。例如《热对流》的教学,围绕液体中有没有这种现象让学生探究,怎样把冷水、热水分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4、内容选择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内容,并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5、课程资源问题。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教材不是圣经,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 价等方面提供教师、学生更大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信息社会更具开放性。 6、评价问题。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①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 学习的过程;②指标是多元的;③方法是多样的;④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 2.3课程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

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https://www.360docs.net/doc/747956694.html,/jiaoyuleibie/base/02-62.htm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棗——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任长松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三、课程应强调些什么 四、课程改革需要哪些相关 支持 美国全国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自1992年5月召开首次会议以来,用4年的时间,经过认真研究,于1996年初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征集了一大批科学教师、科学家、科学教育家,以及对科学教育甚表关注的许许多多其他方面人士。为唤起公众对有关科学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科学教育标准的性质和内容的讨论,仅向公众介绍有关情况的报告等活动就举行了150多次。1994年5月,预印稿分发,供批评和审议。在此基础上出台的修改稿作为官方正式文献,有40 000份于1994年12月分别散发到全国18 000人手上和250个小组中,供各地讨论审查。1996年初推出这一最后文本。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在美国科学教育多年改革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吸取了“美国2061计划”等科学教育研究与行动计划的精华和当今美国科学教育实践领域的大量优秀经验,在内容、结构、思想上都值得研究。本文仅摘要介绍这一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的贡献,供我国课程教材编制人员参考。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采用新方式为特点。所以未来的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不能不在进行做中学,不能不在阅读和领会新知识中继续接受教育,没有这种本领就会落伍。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性途径。 工商业界所需要的新就业者是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推理、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决善断、会解决问题的人。 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

美国的小学教育

美國的小學教育 游惠茹美國是世界強國,各種制度政策都有指標性的意義,尤其台灣的各項教育政策常常追隨美國的步伐,包括教育制度、理念、課程、教學…..等等。近年來台灣進行教育改革,在教育上積極改頭換面,其中有多少美國教育的影子呢? 第一部分:理論篇 壹、美國教育的主要任務 美國的小學教育有公立小學也有私立小學,大部分為六年制,也有少部分為四年制或八年制。美國政府並未制定統一的教育目標,而美國視導和課程研究協會所提出的現代小學的六項任務,影響美國小學教育的方向。此六項任務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增進兒童的身體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強健體格。 二、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健全人格。 三、發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的認識。 四、發展兒童有效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 五、發展兒童符合民主生活的價值觀。 六、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活動。 由上述美國小學的六大任務可知:美國小學的教育目標首重兒童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畢竟擁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學習其他的課程、發展個人的潛能;其次美國教育十分重視民主素養,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的代表,從小就要教導民主

觀念,培養具有民主風範的美國公民;除此之外創造性活動是被鼓勵的,這多少與其民主觀念有關,由於美國教育強調相互尊重與接納,因此能接受每個人不同的想法,沒有一言堂、標準答案、統一步調,使的教育內容更活潑多元,教育成果更加寬廣與無限! 貳、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 美國小學的教學科目主要有英語、社會、數學、科學、藝術及音樂、健康及體育、外國語等。其中以教導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也就是以英語的閱讀、寫作、文法、拼字以及數學為核心課程,由專任教師擔任教學,其他科目則由科任老師擔任教學。 由美國的教學科目中可以清楚看到台灣領域教學的影子,九年一貫課程將教學內容統整為七大領域,包括: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以及綜合活動等,這些課程規劃與美國的教學科目有百分之八十的相似度,台灣的教學領域中多了一門綜合活動,還有學校可自由運用的彈性課程,看起來比美國的課程內容還要充實! 參、美國小學的學校規模 美國的小學規模都不大,平均每班人數在20至30人之間,都會型小學學生人數會超過千人,一般地區小學的學生數都只有數百人。小班小校的發展在美國十分落實,反觀台灣常自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學,學生人數動輒上萬人,大而無當的小學規模,凸顯出台灣的教育品質的低落。其實小班小校才能發展學校特色、發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習效果。台灣小學的班級學生數從20年前的每班

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的教育制度 在美国,人们普遍认识是,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受教育,人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教育有助于塑造社会,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修养及减少犯罪率。同时,通过实施优质的高等教育,提高科研及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国家实力。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国,他的富强、文明、开放、创新科研能力及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那先进的教育制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美国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首先,从教育行政体制来看;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以州为主体承担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政府具有广泛的影响。 联邦教育行政:美国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部下设14个职能机构。教育部还设有若干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向教育部提供制定、实施、检评、修改有关教育计划决策的建议,并且每年要向部长和国会提交年度报告、总结和建议汇编。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在给各州充分权力、保证有差别教育的同时,联邦教育局又对教育进行统筹规划,有力的保障了教育的持续发展。 州教育行政:州政府的教育责权来自于州宪法,也是来自于州立法机关和法院。它与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州教育委员会是州教育决策机关。它的职责是:对全州公立学校系统进行监督;依据有关法令确定州教育政策;在某些州还指派州教育专员,根据专员的推荐确定人员任免;批准由专员制定的预算;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教育资料;就本州的教育问题向州长和立法机关提出建议等。 高等教育行政:原则上各州拥有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的职权。但由于各州高等学校的类型、性质和传统不同,决定了各州高等教育立法和州介入高等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体制的多样化,从本州高校的实际出发,确立本州高校管理体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二、从州立大学系

美国教育体系 详细介绍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体系详细介绍美国的教育制度 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 (i)学前教育 (pre-school education); (ii)初等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 (iii)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iv)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 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 一、学前教育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学前教育的宗旨在于:辅助家庭;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二、初等教育 美国把5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5岁一律强迫入学,5岁可进小学的预科班,6岁上小学1年级。美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具有广泛影响。这六条是: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的民主生活价值观。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美国小学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行为规范教育。 (2)道德教育。 (3)公民教育。 (4)纪律教育。当儿童入学时,校方就将学校的纪律和校规向儿童和家长交代清楚,以便保证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 三、中等教育 按照美国学制,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和职业技术教育、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7956694.html,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作者:赵映红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6期 摘要: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美国于2013年出台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称NGSS),NGSS提出了三维整合的框架体系。NGSS是新世纪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新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的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51-01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在《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简称《框架》)的三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面向K-12年级阶段共同制定的全国性教育标准。该标准是对1996年版《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简称《标准》)的改革和发展,称为《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呈现了美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新愿景,是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将成为21世纪美国进行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一、《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制背景 伴随科学教育与国家在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的关系愈加紧密,基础科学教育先后历经了注重课程开发的第一次改革浪潮和以课程标准改革为核心的第二次改革浪潮。[1]美国制定了 旨在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和“LASER行动”,先后出台了《科学素养的基准》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向《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 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 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教育理论的变革迫使美国科学教育不断反思、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编制过程 NGSS的制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根据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并发布了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K—12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的《框架》;第二步由美国成就 公司组织26个参与州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框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标准草案并确定最终的NGSS,NGSS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组织方式,给出更为具体和详实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两个文献相辅相成。所以,NGSS的制定是多方面的相关机构通力合作完成[2],其中41人编写委

美国小学教育的真实状况

美国小学教育的真实状况 美国的小学教育有公立小学也有私立小学,和国内一样基本为六年制,美国政府并未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而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所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影响着美国小学教育的方向。这六项任务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强健体格; 二、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健全人格; 三、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的认识; 四、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五、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 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有上述美国小学教育的六大任务可知:美国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儿童的身体与心里的健康,毕竟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学习其他的课程、发展个人的潜能;其次美国教育十分重视民主素养,从小就要教导民主观念,培养具有民主风范的美国公民;第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接受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没有一言堂和标准答案,教育的内容更加活泼多元,教育的成果更加宽广无限。 美国小学的教学科目主要有英语、社会、数学、科学、艺术及音乐、健康及体育、外国语等。其中以教导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也就是以英语阅读、写作、文法、拼字以及数学为核心课程,由专人教师担任教学,其他科目则由科任老师担任教学。 美国的小学校规模都不大,平均每班的学生人数在20至30人之间,较大城市可能有的小学校学生人数会超过千人,一般地区的小学校学生人数只有数百人。 这是一节英语课,老师给学生播放一个动画片,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动画片的内容。 美国小学一年分4个学期(春夏秋冬),一学年分3个学期(第一学期9月5日----11月29日;第二学期12月1日----3月7日;第三学期3月9日----6月13日),暑假接近3个月。 美国的小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上午7点半上学,下午2点就放学了。美国小学总课时很少,每个教学日只有6.5个小时,每周只有32个小时,每节课只有30分钟,上下午各有一次户外游戏活动,老师很少或几乎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有时布置一点点作业也只要求几天后才交。 这所小学开设了“孔子课堂”,来自国内的老师正在为学生上课,内容当然是教学生用汉语数1--10位数。教室内的布置充满了中国元素,有五星红旗、中国结、红灯笼、中国福、恭贺新春中国娃娃等等。。。。。。 在学生阅览室,校方为我们准备了午餐:三明治、面包、甜点和可乐。室内除了布置了五星红旗和红灯笼外,还有学生从海边捡来的芦苇和贝壳。。。 美国的小学教育和中国的小学教育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大相径庭,以上文字和图片很难介绍的全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美国小学教育的真实情况,我引用了网上的一些文字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不是太清楚美国小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这里只有一个粗略的标准可以参考: 1.幼儿园毕业: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元音和辅音;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

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对美国加州学前科学教育的背景及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做以简要分析,主要对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特点做以详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学前科学教育带来借鉴启示作用。 美国加州学前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学教育,美国认为“数学和科学教育是美国取得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幼儿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因此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非常有必要。从2012年到2013年,加州教育部门相继颁布了《加州3~5岁学前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加州3~5岁学前科学课程框架》,本文通过评析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以期对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的发展可以带来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美国加州学前科学教育的基本状况 美国加州的公立幼儿园(preschool)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学习期限是2年。这一学习阶段通常都是非义务教育,此阶段的学习目的是使幼儿具备初步的学习和行为能力,为学前大班(kindgarten)的学习做好准备。幼儿只要满5岁就可以进入学前大班进行学习,学习期限是1年,从学前大班开始属于免费义务教育。学前大班的主要目的是为上小学做好充分准备,养成会听老师指令的习惯。6岁之后进入小学。 二、美国加州学前(3~5岁幼儿)科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 (一)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学前科学教育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他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展开积极的探索、发现和实验。幼儿的玩耍和探索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共同的特点,幼儿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出问题,弄明白观察的对象,从而构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在学前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既可以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例如观察和描述、比较和分类、实验记录,并学会使用相关科学术语,还可以让幼儿们体验发现的喜悦,并企图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源动力,使他们成为一个自信的学习者。 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详细描述了3~5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科学学习特征以及被期望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幼教老师应把该课程标准仅仅作为教学参考依据,更应多地关注幼儿的不同文化、家庭背景等特征的差异性。 学前科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会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技能,也是科学的语言。学会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角色;目标之二,是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它是学前科学教育的主要学习内容,学前教育中的科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