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修改)

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修改)
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修改)

目录

摘要

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1历史文化的原因

1.2地域文化的原因

1.3代表人物的个人原因

2.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2.1摇指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2.2快四点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3.名曲欣赏

结论

参考文献

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

摘要:筝是我国特有,古老且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它的音色醇美,音域

宽广并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在表演上极具张力。古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也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了南北不同筝派共九种。其中浙江筝派是重要的派系之一。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杭筝。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及江南丝竹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浙江派筝曲有文曲和武曲之分。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在浙江筝曲中,快四点,双八度,长摇等是常用的演奏技法,它们的恰当使用形成了浙江筝曲独特的

音乐风格。本文通过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名曲欣赏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探讨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

关键词:浙江筝派;自身感受;演奏技法;音乐风格

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浙江筝派在演奏风格上清丽秀美,长于含蓄淡雅的艺术表现,其旋律音韵和谐。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与其它筝艺流派相比较,浙江筝派的主要音乐风格特点是:(1)部分曲目突破了古筝传统的严格的五声音阶的调弦定音和演奏中“移柱转调”。如:《海青拿鹤》。这为新筝曲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音响上提供了启示。(2)由于乐器形制的改革、弦制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稳定、技法的丰富等因素的形成,音乐的表现幅度也增强了。(3)主要通过快四点,快夹弹,点指,快速点弦,提弦,左手由单纯伴奏及为旋律配和声,发展为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

一个流派承传在某一个地区,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中,经过孕育、生长、开花、结果全过程,由渐变、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形成浙江筝曲所有的这种特殊音乐风格,总体来说能归纳为三个原因。

1.1历史文化的原因

富庶的江南苏杭,是我国封建社会城市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七八百年前的南宋时期曾为都城。加之地处华东沿海,交通的便利,商业集市的繁华,形成市井文化的开放意识,成为近现代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派”都市文化的一个重要

支系。在这种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保存和发展起来的浙江筝曲,不可能不受到求新求变社会时尚的影响。于是,浙江武林筝曲与主要流传于农村和城镇的河南、山东等地域的筝曲在音调、句式、风格、意蕴等方面便有所不同。

1.2地域文化的原因

我国的代表性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的艺术风格都受其所在地域的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影响很深。以河南、山东、浙江三派为例,它们的母体音乐分别是河南曲子、山东琴书、杭州滩簧(及江南丝竹),它们的曲调分别与各自地区的民间音乐音调有密切的关系。这三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分属中原、齐鲁、吴越三个不同的文化区。在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生产生活方式、交通、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音乐风格和气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河南、山东两省的地理位置毗邻,同属北方语系,加之黄河连贯,所以河南筝曲与山东筝曲在结构和风格上较为接近,而它们与浙江筝曲之间的差别就比较明显。

1.3代表人物的个人原因

作为近现代浙江筝派主要传承人的王巽之先生,出身于城市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四处寻师访友学习民族乐器演奏,尤擅演奏古筝、三弦、洞箫,解放前即在杭州和上海国乐界极赋盛名。他还曾在旧政府财界和商界任职,交游甚广,眼界开阔。1956年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当时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古筝和三弦专业教师后,又注重借鉴、吸收其它乐器和不同筝乐流派的演奏技法。因此,经他移植、整理、改编的筝曲,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相对于其它流派民间筝曲而言,便有了较大的拓展,含有一定的创作成分。王巽之本人文化层次较高,在筝艺上更注重修养和创新,他对古曲进行研究,由单一的乐曲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在把握筝曲之魂的同时发挥个人特点,在意境的表达、情操的陶冶、技法的灵活运用等各方面都走出了新天地。

2.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2.1摇指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浙江筝派的“摇指”,即右姆指在一根弦上较长时间地快速托劈演奏。摇指的具体方法是把右手小指支撑在前岳山处,食指侧面顶住大指弹片,以小指为轴心,手腕转动带动手指快速连续劈托形成的大指摇。五十年代末,王巽之先生为使筝曲《将军令》能具备合奏的特有气势,并受琵琶轮指的启发,首创在一根弦“摇指”(长摇)的这一特技,取得较好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起,“摇指”手法的成功应用,使它已作为浙江筝派的特色演技而区别于其他流派。如今“摇指”手法已成为我国古筝演奏常采用的演奏技法。

传统古筝曲《月儿高》是一首文曲,同时在现代被王中山老师改写成琵琶与古筝合奏版本。风格淡雅、朦胧,写尽了月色皎洁迷离。它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山沉没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景色和意韵。这里有浩瀚的海涛,也有涓涓的细流;有幽静的庭院,也有广阔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点点的繁星,也有奔流

的江河,清凉的风露;既有对现实世界的精致描写,又有对月中世界的绮丽想象。整个画面银光灼灼,诗意朦胧,令人迷醉。全曲华丽缠绵,表现出摇指的绵长细密。由于“摇指”具有使原来只靠手指弹拨的一个个断音变成一片连音的功能,使抒展的情绪毕尽于古筝音乐之中,使得《月儿高》这首乐曲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月儿高》的乐曲是鲜明如画的,从而抒发了作者那种久久凝视夜空时所感受到的宇宙悍然君临的气势,就在这乐声的应和之间跃然而出了。

2.2快四点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快四点这种技法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这么突出,明显地形成了一种演奏的特点,并有了专称。快四点是勾、托、抹指法派生出来的一种组合技法,即由勾托、抹托指序组成的四点技法,这种技法的特点是速度快,弹奏时强调中指的演奏力度,特别适宜节奏明快、活泼、旋律流畅的乐段,快四点技法的出现同浙派筝的源流有密切的关系。浙江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浙派筝传统曲目风格淡雅清丽,音乐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在演奏技法上不太强调左手的“以韵补声”,而特别注意右手的清弹,右手“快四点”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技法之一。

这种技法常常和快夹弹结合起来运用。在演奏时除有速度快的特点外,还在乐曲中使用次数较多,能使旋律线条更加清晰,犹如珠落玉盘。快四点技法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与其他的技法结合使用,发展出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如王昌元创作并演奏的筝曲《战台风》中,高潮段落在表现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并连夜奋战的激烈场景时,运用快四点、密摇等传统技法,并创造性地使用双抹、扫摇等新技法,使紧张强烈的音响效果逐层递进,最后推向乐曲高潮。曲作者在传统四点指法的基础上创出扫摇四点奏法,把快四点的演奏技术推上了新的台阶。在练习这首《战台风》时,技巧要点是手指干净利落,触到琴弦立即离开,不可有杂音,手掌重心向下,第一关节快速勾弦后立即放松,要有力度和弹性,音色饱满。

又如传统曲目《将军令》。此曲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器乐合奏曲(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流行),其合奏曲谱最早见于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即《弦索备考》一书中。此曲旋律与琵琶名家华秋苹先生琵琶谱《将军令》基本相同。1935年,杭州国乐研究社用铅字印制过合奏曲谱中的筝分谱,从此曲谱中可明显看出“双手抓筝”手法早已经被运用。浙江筝派名家王巽之先生依据合奏曲移植改编了此曲(1957年,《将军令》一曲的工尺谱被译成五线谱,1958年至1961年间,《将军令》被重新定谱,左右手演奏技法都比过去要丰富的多)。《将军令》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性曲目之一,是一首壮怀激烈的独奏作品,描绘了“军情急,军令至,将军点兵赴疆场,金戈铁马军威壮”的古代战争情景的传统作品。该曲是一首左右手密切配合演奏的作品,音调激烈雄劲,跌宕起伏,气势恢宏,风格华丽。乐曲分为雄壮鼓角、将军发令、兵队疾进、沙场鏖战与得胜回营五个部分。演奏中左手的肉音音色醇厚,恰如雄壮鼓角;右手摇指与左手大撮组合刻画了兵队疾进、准备迎战的场面,等等,是一首武曲。在练习传统曲目《将军令》时,一开始就用右手密集的强有力的长摇旋律与左手十六分音符的快四点技法的配合,弹奏出古代将士威风凛凛的气势和雄壮有力的号角声,渲染军情紧急的气氛。

3名曲欣赏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以表达一种知音难觅的情怀,《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

《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器乐曲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首创了双八度演奏技巧,演奏时,需要依靠大臂的力量将手掌重心下移,所弹出的音色应该沉稳厚重,给人山的辽阔,雄伟之感。描写流水段时,作者用强弱来表现了水流的或湍急或徐缓,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弹奏《高山流水》,首先情感要投入,要具有想象力。从对乐曲本身的理解出发,到对大自然的热爱;从对大自然的热爱,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借曲抒情,以曲言志。要带着这种情感,去处理作品,完成作品,让一个个带着情感的音符,从心底滚动而出。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山和水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时至今日,当西方文化正在一点点地侵蚀古老东方文明的时候,当现代社会中所继承下来的传统几乎荡然无存的时候,当我们言必称美国的时候,一曲《高山流水》还可以让我们回想起那古老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一丝超然的思想境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震撼力量。

浙江筝曲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演奏者在演奏筝曲时应注意发挥个人特点,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的灵活技法,最重要的是表达出对意境的感悟,来达到一种与筝曲的情感融合,更能在这种融合中体现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诠释。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结合自身在演奏筝曲时的各种心得和感受发现,浙江

筝派演奏手法和技巧丰富,浙江筝曲所表现的题材广泛。浙江筝派艺术是盛开在我国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它必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的艺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汝芬对浙江筝派的理解 [J]《铜仁学院学报》铜仁学院出版社 2009第2期第100页

[2]陈巡风近代浙江筝派的发展及影响 [J] 《音乐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第12期第38页

[3]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第221页

[4]周耘古筝音乐[M] 湖南文艺出版社第63页

[5]王丽对古筝指法的观点[J] 《音乐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第34期第105页

音乐风格类型

这是欧美音乐向大家介绍的160种目前能分出的音乐类型...... 这两天的音乐风格喜好大调查的投票中,有些同学说管理员的分类太业余.欧美音乐希望对目前流行的音乐风格做一个基本的调查,如果像这160种都分下,恐怕大家也很难有耐心看完. 音乐分类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同学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如何分类也是永远讨论不完的问题. 那现在欧美音乐就向各位同学列出流行音乐风格160种所有的介绍,文字有些长,不知道各位同学能不能耐心的看完.如果大家对某种音乐类型有一种模糊的概念.大家就积极分享本日志吧! 1.Acid Jazz(酸性爵士) 这类音乐是成长在爵士、funk、hip-hop之间的音乐。酸性爵士有三个基本元素:它作为一个极富力度的撞击而存在,起初的风格类似于爵士和非洲古巴舞曲,但是它又固执的游离在funk,hip-hop和舞曲音乐之间。1998年,最初它出现在作为美国唱片的说明性短语和重新发行的70年代的英语歌收录辑系列的标题中,被Brits称作在80年代中期再现的特别的夹缝音乐。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一些酸性爵士的艺术家们显露出来:出现了一些乐队,如Stereo MCs,Jame Taylor Quartet,the Brand New Heavies,Groove Collective,Galliano和Jamiroquai,以及一些室内音乐设计,象Palm Skin,Productions,Mondo Grosso,Outside 和United Future Organization等等。 2.Acid Rock(酸性摇滚) 酸性摇滚是幻觉摇滚的一种激烈、大声的变奏。它吸取了盛期已过的Cream和Jimi Hendrix即席演奏的精华。酸性乐队依赖变奏的吉它、柔美的歌声和长时间的即兴表演。酸性摇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幻觉剂的生命期限里,它不断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中心——最后没有解散的乐队演变成了重金属乐队。 3.Acid Techno(酸性数码) 当80年代中期酸性室内音乐缄默的时候,却成了年青一代沉进去加深印象的时期,他们变得十分容易受声音的影响。在90年代初,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做音乐,并人让声音去适应技术而不是象古典芝加哥室内音乐那样是一种柔美和暖调的风格,和早期的德国Trance十分相似。酸性数码包括许多早期的唱片,如Aphex Twin,Plastikman,和Dave Clarke等等。 4.Adult Alternative(成人另类) 成人另类音乐的听众很多,那些乐于接受与主流音乐有所不同,但差距又不是很远的人往往是它的追随者。很难说清楚是否是新成人时代的电波模式造就了成人另类还是本身成人另类就是为了电波而存在。成人另类的风格是:无论是原声的,电子的,还是电子与原声的合成,都深受流行,摇滚和爵士的混合成分的影响。(虽然成人另类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乐器,但不少专辑却以一些柔美的声音来表达)。当他们要让听众很容易接受他们的音乐时,顶级的艺术家们对旋律的感悟和乐器使用方式的不同,以及韵律的持久性总有特别的天分。不过它也有不足之处,成人另类有时候听起来就象没有歌词的过了时的流行音乐。 5.Adult Alternative Pop/Rock(成人另类流行/摇滚) 成人另类流行/摇滚是相对于主流音乐的另类摇滚的一个分支, 它具有柔和的旋律和另类柔美风格。成人另类流行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但是艺术家并并不是以商业为目的。他们来自传统的流行吉他音乐,80年代的流行舞曲(正如Gin Blossoms, Barenaked Ladies的音乐),民谣和传统的歌者(正如Indigo Girls, Tori Amos, Jeff Buckley, Sarah McLachlan, Fiona Apple, Jewel的音乐),美国传统摇滚乐(正如Sheryl Crow, Hootie & the Blowfish, Dave Matthews的音乐),时髦的trip-hop电子(正如Portishead的音乐)。成人另类流行/摇滚的产生来自于人们感观的成熟:它有意和无意的成为90年代的主流音乐形式。它使摇滚的形式变得更加松散,更加注重创作技巧。它的缺点是,成人另类摇滚的灵感仅仅停留在物质表面上-经常在表演中因为刻意追求而变得做作,有意让音乐变得甜美,或使声音变得深沉。但就优点而言,这种风格造就了优秀的需要经典音乐而非凭借大声歌唱的艺术家。 6.Adult Contemporary(成人时代) 成人时代的本质是精练的风格。换句话说,它的演奏就像“街道中央的隔离带”。它十分缺乏摇滚或者soul 这些音乐所具有的摩擦和圆滑的声音,但是它却像传统流行音乐一样过分的重视原声效果。成人时代和软摇滚的主要分界在于:成人时代更普遍使用音响合成(以及别的电子技术,如电子鼓)作为它的一个闪光

最新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编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 较 (英文)Shandong zheng pie and henan zheng pie art comparison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雷雯 2011 年 5 月 8 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简述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2295671.html, 简述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 作者:孙艳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7期 【摘要】受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传统古筝音乐分为了五大流派。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在演奏法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以河南筝代表乐曲《汉江韵》为例来总结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分别以右手的特色奏法、左右的特色奏法进行展开性分析。 【关键词】河南筝曲;汉江韵;演奏;手指运动 一、简介河南筝乐 “河南流派筝乐”这一代表地方风格的筝乐流派称谓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于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这些高等音乐学府中的。研究表明,河南筝乐与河南民间说唱艺术大调曲子密切相关,其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板头曲;二是将大调曲子的唱腔曲牌音乐进行改编,发展或根据其曲调进行创作而来的曲目。 在通过曹东扶、任清志、王省吾等大量民间艺人的发展以及高等音乐学府中的古筝教学等方式进行继承和传播,形成了河南筝乐流派其音乐风格质朴、热情、活泼、音乐表现直率、地方更浓郁的音乐特点。 二、弹奏乐曲《汉江韵》的手指运动特色 (一)乐曲简介 《汉江韵》是乔金文创作于1962年春的一手筝乐曲,主要取材于“河南曲子”中的《汉江》、《书韵》两个曲牌,故名《汉江韵》。该曲是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也是河南的语言。听到这首曲子,就想到了河南人粗犷、泼辣、正直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欢欢乐乐忙春耕、意气风发夺丰收的愉快心情。 (二)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 独特的演奏技法是构成筝乐地方风格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河南筝人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柔自悠然。此诗可谓形象点到了河南筝的演奏要点。笔者以乐曲《汉江韵》为例,对于演奏中的手指运动特点作以下分析。 1.右手 (1)扎桩

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

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 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一则流传千古的佳话,就是伯牙鼓琴与知音子期相遇的故事。相传春秋之时,优秀的琴师俞伯牙一日游至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汉阳(今武汉汉阳)月湖,风和日丽,山清水秀,伯牙乐思如潮,操琴便弹奏起来。其间,樵夫钟子期正巧路经汉水之滨,听到伯牙的美妙琴声,便禁不住赞美一句“巍巍乎泰山”。伯牙闻言心中好不惊讶,因为此刻他正是欲借音乐表达一种泰山般的崇高志向。稍作停顿,琴声又起,情绪却已变化。乐音还未落定,钟子期脱口而出“荡荡乎若流水”。伯牙用音乐的色彩在琴弦上作出“流水素描”,没想到子期竟能透彻地感悟,伯牙从吃惊转为钦佩,子期也仰慕伯牙的琴艺,二人谈乐论音,相见恨晚,结下深厚友谊。后来,伯牙复到汉阳月湖,钟子期已死。知音既去,伯牙“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便破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甚广,后人感于高山流水寻觅知音的动人传说,在俞伯牙弹琴、断琴之处修建了纪念碑亭,是为江城名景古琴台。同时,各地也都创作了许多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的乐曲,《高山流水》便是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编写而成的乐曲,有多种谱本,现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本文着重介绍河南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 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大多是以我国民间音乐的“母曲”《老六板》加以变奏而成的。它是保留了六十八板(即68拍)“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每句八板共八句,第五句后面加四板,共六十八板。

这种在曲体原形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各地方筝艺流派酌其不同的地域及依托的乐种各异而演变成情趣多样,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子曲”,并冠以雅名《高山流水》。由于在旋律线上将八板体标题性器乐曲千变万化,以致在诸多版本的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中,已很难听到《老六板》的原形曲调而只保留了它的曲式结构。?? 中州古调河南筝曲的《高山流水》别有一番韵味。河南筝是以河南南阳地区为中心,在河南全省广为流传的古筝演奏流派。河南地处中原大地,古属九州之中,常被叫做中州,所以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河南筝乐与河南大调曲子和河南曲剧有密切关系。大调曲子是流传于开封、洛阳和南阳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筝本来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后来常常将大调曲子的音调旋律用筝独立演奏,渐渐发展变化成为独立的古筝小曲。而河南筝派传统乐曲的另一大类就是“板头曲”,它源于大调曲子演唱开板(开场)前演奏的前奏曲。“板头曲”本来就是为调节、渲染气氛而奏的纯器乐曲,直接独立在筝上演奏更是非常方便自然。实际上,“中州古调”的大部分都属于此类作品。板头曲的结构较为工整对称,旋律进行有较强的程式性。?? 这首由着名筝家曹东扶校订的筝曲是河南筝“板头曲”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是依传统板头曲《流水板》的流水题名,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乐曲有着规整严谨的结构和优美流畅又富有变化的旋律。在表现手法上,与前述第一首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多有相似之处:音乐情绪时而辽阔庄重,比喻巍峨峻峭的山峦峰谷;时而一泻千里,意指奔腾激越的滚滚江河。不

略论河南筝派

略论河南筝派 发表时间:2009-10-30T17:19:22.140Z 来源:《戏剧之家》第5期供稿作者:李滢[导读] 由于河南地处中国北方,地方乐种的曲调多高亢悲壮,力度音色对比较大由于河南地处中国北方,地方乐种的曲调多高亢悲壮,力度音色对比较大。传统的河南筝为十六弦钢丝筝,演奏以右手大指大关节快速托劈最为出色,加上大调曲子演唱时的咬字习惯,因此快速托劈第一音多带音头,音色铿锵有力。河南筝常采用音色丰富的“游弹”。弹奏时由靠近码子内侧逐渐向岳山方向弹奏,反之亦有。并配合左手大幅度按颤。由于河南筝多使用大指托劈指法或大指托加中指勾而组 成的大撮,食指的运用较少,弹奏八度合音的剔托指法应运而生。此技法常接大指连托或带上滑的八度大撮,保持了弹奏力度的连贯及不连续重复中指的概念。河南筝曲常使用左手多变的按滑音、按弹音及颤音。按滑音的快慢随乐曲内容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富特点的为揉弹间奏,使得虚实交错,更有韵味。在演奏风格上,不管快板或慢板,无论欢快于悲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雅典、纤巧秀美的风格,而已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计难工”。 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画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河南筝的音阶特点,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二变音高,亦非绝对不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真可谓“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牌子曲是由鼓子曲的曲牌演变而来,大多较短小,清新活泼,别具一格,如《剪剪花》、《满舟》、《叠落》等。但也有《码头》那样三百余板的大曲牌。 板头曲是以弦索演奏的合奏曲,同时又是筝、琵琶、三弦的独奏曲,这和汉魏相和乐的“但曲”非常相象。民间的表演方式,多是在鼓子曲演唱之前合奏或独弹一、二曲,调弦活指,称作开场或闹台;或在唱段之间,弹奏一曲,用以变换气氛。近半个世纪以来,大调曲子趋于衰落,板头曲常以独奏的形式出现了。 河南筝的传统曲目中板头曲,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有角色分工,可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小调曲子”,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剧种“河南曲剧”。小调曲子原来比较简单,但后来,旋律发展了;筝在伴奏中地位重要,在演奏上也逐渐具备了它的个性,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它在音乐上独有的美。

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修改)

目录 摘要 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1历史文化的原因 1.2地域文化的原因 1.3代表人物的个人原因 2.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2.1摇指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2.2快四点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3.名曲欣赏 结论 参考文献

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 摘要:筝是我国特有,古老且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它的音色醇美,音域 宽广并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在表演上极具张力。古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也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了南北不同筝派共九种。其中浙江筝派是重要的派系之一。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杭筝。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及江南丝竹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浙江派筝曲有文曲和武曲之分。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在浙江筝曲中,快四点,双八度,长摇等是常用的演奏技法,它们的恰当使用形成了浙江筝曲独特的 音乐风格。本文通过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名曲欣赏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探讨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 关键词:浙江筝派;自身感受;演奏技法;音乐风格 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浙江筝派在演奏风格上清丽秀美,长于含蓄淡雅的艺术表现,其旋律音韵和谐。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与其它筝艺流派相比较,浙江筝派的主要音乐风格特点是:(1)部分曲目突破了古筝传统的严格的五声音阶的调弦定音和演奏中“移柱转调”。如:《海青拿鹤》。这为新筝曲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音响上提供了启示。(2)由于乐器形制的改革、弦制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稳定、技法的丰富等因素的形成,音乐的表现幅度也增强了。(3)主要通过快四点,快夹弹,点指,快速点弦,提弦,左手由单纯伴奏及为旋律配和声,发展为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 一个流派承传在某一个地区,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中,经过孕育、生长、开花、结果全过程,由渐变、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形成浙江筝曲所有的这种特殊音乐风格,总体来说能归纳为三个原因。 1.1历史文化的原因 富庶的江南苏杭,是我国封建社会城市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七八百年前的南宋时期曾为都城。加之地处华东沿海,交通的便利,商业集市的繁华,形成市井文化的开放意识,成为近现代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派”都市文化的一个重要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河南筝的音乐特征及乐曲

大 众 文 艺大 8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筝的文化溯源,并对河南筝所具有的乐 律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还通过音阶特征、调式特征、风格特征和演奏特征从曲调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通过借用潮州筝名曲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河南筝;音乐特征;乐曲分析 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所谓“郑卫之音”的民间音乐。这里只要指春秋时期在各诸侯国兴起的以郑国、卫国地区(今河南省新郑、滑县一带)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而并非贬意的理解,“亡国之音”“淫乐”的代名词。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 一、河南筝的文化溯源 “民族器乐曲牌的多种来源中,有的是从声乐曲牌一直变换而成,有的则是由此乐器移植到彼乐器……”最早的河南民间说唱艺术大调曲子中便存在着河南筝最早的板头曲和唱腔曲牌音乐,在20年代50世纪之前“河南筝乐流派”这个具有艺术流派定义的称谓都被“板头曲”代替,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河南筝乐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板头曲”。目前,所有板头曲曲目大多都是由古筝独奏曲形式记录下来的,这些记录下来的板头曲也是河南筝乐流派中传统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曲艺音乐?南阳地区卷(上下)》中收录的板头曲共有42首,包括了河南传统筝乐曲目总量的80%以上。河南平顶山、驻马店地区主要为大调曲子的流传地,在这些地方的曲艺志中同样以古筝独奏形式演奏的曲谱记载了38首河南筝曲谱。尽管如此早期的河南筝乐也是以“板头曲”的演奏形式依附于大调子曲子而演奏,并未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于是就有了“板头曲”这一称谓。 除直接沿用到河南筝乐来的板头曲音乐,河南传统的筝曲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将大调曲子的唱腔曲牌音乐进行重新编排而来的,河南音乐的全部曲目便由这些改编而来的曲目和板头曲组成。任志清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创作了《新开板》《幸福渠》等乐曲,将传统传统唱腔曲牌乐曲从最初“照搬”的改编模式发展为“新形势与新内容”的创作。他在60年代先后又为中国唱片录制了《山谷开红花》《汉江韵》等乐曲,将河南筝乐曲目创作推向一片新天地。 1953年之后,板头曲筝乐和曲牌筝乐渐渐融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中。“河南筝乐”这一称谓便是在这个时期由这些专业的音乐院与艺术院校用来区别与潮州筝、客家筝、山东筝等其他筝派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筝乐流派名称。这表示着河南筝乐由板头曲和唱腔曲牌体的形式上升到一种独立的筝乐表演形式。 二、河南筝的乐律 河南筝曲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二变的音高,并非绝对不变,音高往往会更靠近于宫音和徵音;旋法上是以五声音阶为骨干,虽然也是“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但已远远超出了“奉五音”的关系,从整个刚音方面来看,二变音已经与其它五音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用这两变音来突出河南筝所独有的音乐上的色彩与风格。 乐律上基本上采用的也是三分损益律,不同的是河南筝曲虽然也有大颤与游移的现象,但音高相对比较稳定,音级上的微升、微降现象较少,使得整个音乐仍统一在三分损益律的律制中。 从河南筝曲旋律音阶调式形态来看,河南筝曲也存在以“变为宫”的转宫现象,不同的是,在河南筝曲中变宫音用的很多,而闰音很少用。 三、河南筝的音阶调式 河南筝的音阶调式较潮州筝音阶调式相比,就没有那么丰富了,主要以“1、2、3、#4、5、6、7音”的音阶组成旋律,调式主要采用宫调式,大都表现哀怨、凄凉(例如《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或者情绪欢快、轻松(例如《高山流山》《百鸟朝凤》)等性格不同的音乐,并且都铿锵有力、韵味十足。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除此之外河南筝曲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1、2、3、5、6、l。音),多用D宫均调或G宫均调,现代筝曲中,还有将传统同名曲移高五度来演奏的情况,使原有调色彩变得更为明亮,音乐从整体上显得淳朴有力、酣畅淋漓。 四、河南筝的音乐特征 (一)风格特征 “郑音即嘹亮”体现了河南筝的风格,如同当地人的性格一样豪爽明快,和当地的方言语调很吻合,融入了当地戏曲的声腔特点:调式虽然单一,但因揉音不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风格差异,整体上铿锵有力、韵味十足、浑厚淳朴;激昂处如引吭长啸,卢振林木,悲切处似呜咽微吟,哀啭久绝。 (二)演奏特征 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例如在mi弦上按至sol的音高,然后左手按音由5-#4-4-3音滑上)、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滑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画入微。 (三)曲调特征 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装饰音较多,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河南筝的节奏比较统一,一般整首作品节奏速度变化不是很大,但节拍的强弱对比突出,曲调变化幅度较大。 五、传统曲目分析 河南筝曲《陈杏元和番》与《陈杏元落院》是河南筝派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首姊妹曲。乐曲的内容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描写的是唐代吏部尚书陈日升之女陈杏元,受奸臣卢杞陷害,被迫前往北国和番。行至雁门关时,她借拜昭君为名,在落雁坡企图投涧自尽,但恰好落入邯郸节度使邹伯符院中被救。这两首乐曲分别描写了陈杏元在前去和番途中的悲愤心情和落院遇救后向邹夫人倾诉自己不幸身世的凄切情景。 两首乐曲都很深沉、忧郁,感人至深。在《和番》一曲中,较多地使用了“游摇”及缓慢而起的“下滑音”等技法,描述了主人公心中的怨愤。而《落院》一曲则川了起伏多变的音调,戏剧性地描绘出陈杏元哭诉时的情景。 河南筝的音乐特征及乐曲分析 徐 颖 (武昌理工学院音乐系 湖北武汉 430223) 理论研究?音乐

浅析王建民筝曲创作的风格特点

浅析王建民筝曲创作的风格特点 古筝是汉族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古筝的记载,它的成长伴随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古筝以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通过千百年的锤炼以及众多筝家的努力,古筝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它也引起了许多作曲家的关注,他们创作了许多雅俗共赏的新作品,使古筝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王建民作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其以专业的创作水平和才华,谱写了大量的优秀古筝作品。王建民是我国6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他在民族器乐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他的创作风格新颖雅致,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及艺术性。他创作的乐曲气质独特,具有一定的艺术难度和音乐感染力。本文通过对他个别筝曲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王建民筝曲创作的特点。 一、筝曲风格的形成因素 王建民的筝曲创作风格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他自己的文化储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在专业艺术学院所学习的专业创作技术使他的创作十分严谨,而浩瀚的音乐文献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使他在专业领域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他的筝曲创作风格包含以下主要三方面因素 (一)江南音乐素材的选用 王建民生长在秀丽的江南水乡,恬静的人文环境及丰富的民间音乐,成为了他创作的丰富养料,他牢牢地扎根于这些民间音乐素材的土壤,创作了大量的风格静雅的古筝作品。例如《莲花谣》《枫桥夜治》等。 在《莲花谣》中,作者采用了江南地区民歌中特有的音乐元素,旋律古意盎然而富有新声,具有浓郁的江南气息。全曲通过“显姿、起舞、搏浪、争艳” 等不同段落的描绘,歌颂了莲花高贵品质,抒发了

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对洁身自清的品质追求。《枫桥夜泊》这部作品则是根据同名古诗中描述的意境写成,这首作品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秋夜景色以及旅人的客愁。作者充分采用昆曲、江南民歌、丝竹的音乐素材,又赋予自己的创新,形成了悠长婉转、清新曼妙的乐曲风格,充分描绘了原诗中所体现的景物与人物心情的高度默契与交融。 (二)少数民族及地域性音乐的提炼 王建民是一位极富创新意识的作曲家,他在创作中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曲调作为素材,并进行提炼。例如《幻想曲》《西域随想》《湘舞》等。 《幻想曲》是他以云贵地区少数族民歌为原始材料创作的乐曲,体现出了苗族飞歌的音乐风格。这首乐曲极具创新意识,作者充分运用了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节奏,营造出一种打击乐的效果,开拓了古筝创作的视野。在《西域随想》中,作者以新疆少数民族音素材为出发点,充分运用了现代的作曲技术。乐曲从拍子、节奏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是对画面的直接描写。作曲家通过速度、情绪等多个方面及一些新的独特的演奏技法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三)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借鉴 王建民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创作了许多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如《戏韵》《长相思》等。 《戏韵》就是一部以传统音乐素材为基础的作品。采用京剧曲牌为主题,以变幻的节奏和丰富的情绪表现了戏曲的韵味,乐曲结构上还体现了戏曲中不同板式变化的特点,展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另外一部作品《长相思》则是以李白的同名诗作《长相思》的诗意为基础而进行创作的。乐曲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陕西民歌中的曲调与中国古代歌典中的有代表性的旋律相融合,创作出了一部具有浓郁传统音乐风格的作品,将乐曲与诗作所表达的主题内容紧密融合。 二、非传统调式音阶的探索

筝曲《闹元宵》研究分析

筝曲《闹元宵》研究 摘要:河南筝曲《闹元宵》是由曹东扶先生在解放后创作的,曲子采用了河南的民间的一些民俗活动来作为题材内容,整首乐曲的旋律十分的欢快,从而反映出当地的劳动人民的幸福的生活。这部筝曲不仅仅具有传统的韵致,而且又富有一定的时代的精神。因此,它从诞生之日起很受到了很大的反响,并在很多地方被广为流传。本文主要对于筝曲《闹元宵》的作者曹东扶先生的生平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并且对于这部筝曲的创作的特点以及旋律结构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右手的演奏手法和左手的演奏手法两方面对于这部筝曲的演奏技巧提供了一些建议,力求能够为筝曲《闹元宵》的演奏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河南筝曲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河南筝曲,《闹元宵》,创作特点、演奏技法 Abstract:Henan zheng "Lantern Festival" by Mr. Cao Dong Fu created after liberation, Henan folk song used some folk activities as the subject matter, the whole song's melody is very cheerful, reflecting the local working people happy life. This koto music not only has the traditional charm, and also full of a certain spirit of the times. Therefore, it is the date of birth has been a great response, and in many places has been widely circulated. In this paper, for Koto "Lantern Festival" author Mr. Cao Dong Fu's life, which must be introduc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oto music creations and features melodic structure were discussed, and on this basis, from the right hand playing techniques and left hand playing techniques both for this koto music playing skill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ive to be able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koto "Lantern Festival" performance, and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enan zheng song plays a certain effect. Keywords: Henan zheng, "Lantern Festiv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on, playing techniques

河南筝派演奏手法的演变

河南筝派演奏手法的演变 1.早期传统河南筝曲的发展 在早期传统河南筝曲中,通过鼓子曲改编的筝曲有很多,例如著名的有《高山流水》《苏武牧羊》、《陈杏元和番》、《闺中怨》等。从河南曲目的旋律特点和风格上可以看出:其地方曲格式工整,旋律流畅,五度,六度跳进比较多。既有河南人纯朴朴实的韵味。又有中州地区铿锵有力的韵味。其中,摇指可以表现出委婉的哭腔和哽咽,大大小小的揉按技巧可以表现出情绪的高低起伏。在演奏中,无论是快板或慢板,愉悦或悲伤无不体现出纤巧淡雅秀美之感。在古朴粗犷的韵味中又多了一份特有的柔情。但纵观河南筝早期的曲目,不难看出,在演奏技法上,還只是停留在了单一的右手大指托劈和左手揉按弦阶段。使曲目看上去过于单薄。下面我们就传统曲目来看一下河南早期筝曲的特色。 河南传统筝曲《高山流水》,具有典型的河南音乐风格。在演奏风格上,无论是慢板或快板,快乐或忧伤,都有着河南独有的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特色,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风格。傅玄就曾在《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评价为“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对于传统河南筝曲而言,板式的工整是很重要的。正如《高山流水》而言,全曲一共87板。曲中多次使用大拇指。这是河南筝及其重要的一个手法,河南筝以手腕关节、拇指大关节为活动关节。 2.河南筝派演奏技法发展中期 河南筝演奏技法发展中期是在我国解放时期完成的。随着解放的浪潮,中国新时期的来临,九大流派的发展出现了近乎飞跃的突破。如浙派筝更加重视四点弹奏法和扫摇、潮州筝注重轻揉浅吟、陕西筝注重大指按弦、山东筝则在于大拇指的快速托劈音色清脆等等,大有百家齐放的盛世势态。在一个艺术创新与突破的大背景下,河南的筝派的演变也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早期筝派传统、朴实的基础上,中期的河南筝在风格上进行了突破,在创作的曲目中更多的体现了委婉、细腻、华丽等的变化,在乐曲的处理上更加注重情绪的鲜明对比、早技法上油漆重视左手,加强了左手的碎颤、点颤和二度话音技巧。极大可能的发挥左手的揉、按、吟。使得在音乐效果上更加的突出河南特色。 中期代表曲目《闹元宵》技法解析 在解放初期即50年代初,曹先生以我国传统文化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风俗,根据河南的民间曲调创作了筝独奏《闹元宵》。这首曲子通过其快速的节奏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解放后农民当家作主在正月十五热烈庆祝元宵节的热烈场面。这首曲子更被视为“全国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最成功的古筝创作曲目之一。筝曲的引子清新明朗。采用了很多急速划弦以及连续的托劈技巧。呈现出一种喧闹的意境。

古筝的风格特点

古筝——云水禅心 古筝是中国极具特色的传统乐器。 音乐柔美,清雅,塑性极大,常因乐曲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以清新中不失庄严,淡雅中不 失通俗的独特风格。聆听时令人充分得到宁静,空灵、飘逸,完全表达佛乐的高远意境,展现佛曲的庄严清净。悠扬动听的古曲,赋予佛缘梵音的新创意,带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意境。 仿佛是一个久远的约定,当那清净如水的音符在这夜色里飘起,我似乎听到了来自天籁、空灵悠远 的足音,久久的回荡在的心中,心灵一片意外的宁静. 夜很长很长。 黑色的烟幕,在无边的夜色里漫延,无眠的心,飞翔于天际。无意中轻触DVD的按键,飘洒出这 舒缓如水的音乐,就像一条小河缓缓的流淌,垂柳婀娜轻柔的身姿在风中飞扬,在心灵的湖泊荡起 一圈圈涟漪,没有尘埃,只有纯净、悠远…… 云水禅心,充满诗意、禅境的、宁静的音乐,深深地在心的某个角落回荡飘扬,回荡——在那云水 相接的地方,芳草萋萋,绿树耸立,鸟语花香,那种安宁,那种禅意,不正是心里一直追寻着的那 方平静淡然的天地吗? 安静的夜,静静的聆听,听这优美空灵的乐音,逐渐地心会平静,安宁。立身于纷繁的尘世,红尘 的牵绊,不安与烦躁,似乎一刻不曾远离。我们沉落在灯红酒绿的诱惑,为了所谓的利益,不惜勾 心斗角,在旧仇新恨涌上心头时,在我们满身疲惫依然戴着面具左右应酬时,突然我们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甚至我们分不清哪个才是自己,哪个才是假像。当按下心中一切的烦扰,静静地倾听,喝一杯清茶,在那遥远的地方,抵达你心的是平静,它让你忘记了一切的苦恼,忘记了所有的忧伤,属于你的只是此刻的安静和平和。这便是音乐的魅力!总觉得音乐能抵达心灵,洗涤灵魂的阴影,是一种对心灵的理解和诠释,它能让你真实的面对自己! 夜色依然如旧,静谧的天空,浩远而充满了神秘。云与水,禅与心,在恍惚中,这纯洁的清音,让 心接近了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这里没有忧伤,只有发自心灵的纯真的情感,美好得就像那皎洁的 月光。清幽的筝曲,在时空里飞舞,似远还近,清音落在你的耳里,你的心里,回音在你的灵魂里 飞翔,仿佛轻歌曼舞于山野之间,惬意而充满梦幻的玄妙和悠扬。 尘世里有多少沉浮的心事,我的心灵在那云水岸边徘徊,悠游。我知道我只是众生里一个平凡人,对于“禅”,只想修一颗禅心,添一份淡定的心境。关于“了悟”,我并不妄想,生于俗世,我只是 俗人一个,具备尘世的人一切情感。但我相信,那美丽的心怀,离我并不遥远! 漫行在夜色里,聆听着禅音的歌唱,浸透着一缕思念的心绪。牵挂,在心头,只望在这悄然的夜里,天涯那头,有一个人共享这如水的夜色,清冽的乐音,浸润着心中无尽的相思,直到有一天羽化成 一个美好幸福的将来…… 古箏《出水莲》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於陕西和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上书秦始皇时,曾如此描述当时民间筝歌场面:“夫击瓮叩,弹筝搏而歌乎鸣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之后,筝常因此被称为“秦筝。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十二弦,进而为隋唐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近年江西贵溪春秋崖坟群出土了俩张十三弦筝,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可见十三弦筝并非产生于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耕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形式。

中国历朝历代音乐作品特征风格

远古先秦: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都发现有远古人们活动的遗迹,但其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各种类型的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的时间,有先有后,有长有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致说来属于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它们的音乐遗物证明,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早发祥地。约五千年前,各个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氏族社会晚期,音乐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属于这个时期的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乐器皆可为证。 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从现存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有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陶角、鼍鼓及陶铎等。 秦汉魏晋南北朝: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建了一系列制度。在音乐方面,将“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中,大力提倡百戏与传统巫乐,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乐府”,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然而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暴虐的君王,对人民极端残酷,所以仅存在十五个春秋,就被秦末农民革命的洪流所淹没。 继秦而起的西汉王朝,接受了秦朝覆灭的教训,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积累了较多的社会财富,至汉武帝时代(前140—前87),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年代。 灿烂的汉文化——以乐府为代表的汉代音乐就孕育成长在这个时代。在乐府里,既有浪漫、神奇的传统巫乐——郊祀乐、房中乐;又有洋溢着现实情志,来自各地的相和歌、鼓吹、百戏和西南、西北各地、各族民间音乐,它们得到广泛交流与提高,并在相和歌基础上产生了艺术性很高的大型乐曲——相和大曲与但曲。 从西汉末年至东汉前期,以哀帝罢乐府(前6年)与白虎观经学会议(公元79年)为标志,正统儒学取得统治地位。他们片面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把它等同于谶纬迷信;亟力否定乐府的作为,认为“皆以郑声施于朝廷”。 隋唐: 隋代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连续三百余年的混乱局面。它虽然历年短促,但也使全国人民得到暂时的安宁,社会一度呈现空前的繁荣。南北音乐得到广泛交流的机会。隋炀帝执政后到处游乐,挥霍社会财富,并三次攻打高丽,连年征发繁重的捐税与摇役,因此几年内就被隋末农民大起义所推翻。 唐代初年,统治阶级慑于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巨大威力,以隋的盛衰兴亡作为借鉴,实行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繁荣强大的朝代,有了贞观至开元之间一百多年经济上升的局面。这一时期,统治者的政策比较开明,人民在统一与和平的环境中生活,并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这就是唐代音乐文化辉煌发展的基础。唐代统治者在政治上有充分的自信心。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宗教、文化、艺术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对于外域东西方各国的音乐文化和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都加以广泛的吸收和发扬。国内各地和中外各国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作为唐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