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复习课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复习课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复习课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

复习说明:现代文注重字词和写法,生字词通过听写来完成。文言文和古诗词注重字词句的翻译、文章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学生的背诵和默写。

第一课:新闻两则

1、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8、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

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

1、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

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

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

(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

(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10、17、18、47、53、60、61小节)

(3)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

(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

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

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

第三课:蜡烛

1、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

2、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3、感人因素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

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

4、细节描写炮火:11次

(反复描写)蜡烛:7次

黑围巾:5次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2、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性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胸怀博大。

3、本文所用的修辞:反语。

作用:有讽刺意味,极其尖锐、辛辣。

总评:“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4、圆明园分说具体讲述园中之物充满赞美之情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1、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

2、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理解、尊重

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鄙弃、孤立

3、(一)来到纪念地(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

1、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战争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2、阿长的形象:

(1)阿长是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2)没有文化,不识字,粗俗、好事

(3)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善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①对阿长称呼的由来(地位低,很不幸)

②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描写声音和动作)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比喻)

叙事④元旦吃福橘的“仪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⑤写阿长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⑥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伟大的胜利,调侃的意味)

⑦谋害“我”的隐鼠

⑧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称赞的意义)

4、“我”的感情变化:讨厌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

5、写法:(一)(第4、8小节)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6、铺垫蓄势:19—22小节:买《山海经》之前不写买《山海经》的过程;

23—29小节:买《山海经》之后。称赞烘托:写“我”震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7、为什么在文中不称阿长为“长妈妈”?

答:①符合作者年龄②文章前半部分大都写他如何“讨厌”、“憎恶”阿长。

8、为什么要写远房叔祖?

答:说明“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原因。

9、倒数2小节: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同情和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七课:背影

1、文体:回忆性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学者、诗人。

2、主题: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一)(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设疑)

(2—3)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二)(2—6)回忆往事

3、结构(4—5)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三)(7)别后的思念,再现背影

4、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答:①外貌描写。写衣帽,呼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与“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切的父爱。

②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③用自己的情感反应来烘托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

①②③所描写的背影是全部情节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深切的父爱。

5、关键性语句: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

第八课:台阶

1、文体:小说。

2、父亲的形象:非常要强,有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

第九课:老王

1、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谋生手段艰难

命苦生理上有缺陷

2、老居住条件恶劣

王为作者送冰

心善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

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

作(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者(2)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3、的(3)老王送香油鸡蛋,我坚持给钱

善(4)关心老王,询问他能否维持生活

良(5)女儿送鱼肝油

4、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选自《杨绛散文》,著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唐?吉诃德》。

5、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

6、第13—16小节:体现老王朴实、善良的品质。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7、“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十课: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余秋雨,上海人。著有《文化苦旅》。

老①说明信客职业特点——艰苦、诚信

2、信②年轻信客接班

客③用自己丰富的经历,指点年轻信客;

用自己惨痛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

一、二单元:记叙类文体(小说、散文)

人物(同上)

散文写法:先抑后扬,有详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3)我国石拱桥特点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置历史悠久

结(4—5)介绍赵州桥修建时间结构坚固

构结构特征(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①从概括到具体: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

②从整体到局部

③从主要到次要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

表达方式:描写

修辞方法:排比、拟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①芦苇丛上的石桥疏朗开阔之美

②江南乡间的石桥阴柔阳刚之美

桥③水天间的长桥丰富想象之美

④山区的风雨桥安闲自在之美

⑤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说明顺序: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逻辑顺序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4、说明方法:

(1)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条理清楚地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2)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3)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通过数据准确说明门窗的图案美。

(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注意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5)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6)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生动形象地说明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7)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5、说明语言:准确严密

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和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明确: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明确:“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确:“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5)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明确:“一切”、“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7)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明确:“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

(8)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明确: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9)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明确:“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明确: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6、说明中心: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7、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分类具体说明苏花墙廊子的层次美。分

州园林的艺术美。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总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太外形

和内景

前殿位置

用途

朝中和殿概貌用途

保和殿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屏的定义

主屏的作用

体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

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1、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

2、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

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1、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好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因)

三、四单元:说明文体

事物说明文:11、13、14、15、19课

事理说明文:12、16、17、18、20课

第四单元:科普文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两种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事物说明;递进式事理说明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下定义:对某样事物的定义;

举例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

作比较:更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说明方法: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分类别:层次分明;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引用画图表

说明文中“……”能否换成“……”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1)肯定或否定;(2)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3)这个词在是什么意思;(4)这个词不在是什么意思;(5)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6)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1、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被喻为“田园诗人”。选自《陶渊明集》。

2、以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3、世外桃源:指与外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①环境优美、宁静

②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劳动

4、桃源③生活安乐幸福

④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⑤没有战争,没有剥削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

1、第一层:提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环境清幽、宁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层:具体描写陋室人:往来人物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

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志:主人胸襟超尘绝俗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以古代贤者自喻表明自己高雅的情趣。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2、表达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

3、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菊:正面衬托。隐逸者:孤傲清高,避世退隐。

牡丹:反面衬托。富贵者:追名逐利。

莲:君子。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谦虚、正直。

5、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第二十三课:核舟记

1、说明文:说明对象——核舟。

体积上:小

2、特征(奇巧)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内容多)

3、总(1)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分(2—5)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总(6)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1、本文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特征:天下为公。

大同:指理想社会。

3、全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2—3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

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

《望岳》

1、一、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用齐鲁广大的平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

二、近望——神奇秀丽,遮天蔽日(虚写、实写)

三、细望——高大深远

(由景生情:胸怀激荡、眼界开阔)

四、抒发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春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见忧国伤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感(对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珍贵,对家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叹自己苍老,念家悲己。

《石壕吏》

主题:赞美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也含蓄地揭露了差吏的残暴

一、致词的由来

二、对比(差吏凶残、老妇悲苦)

三、主体写老妇致词

四、尾声暗示老妇被抓

第二十六课:三峡

1、写法

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②大笔点染的手法

③动静结合

2、一、先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二、再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奔放美(江水上涨、水流湍急)

春冬:清悠美(素、绿、清、影)

秋:凄婉美(寒、素、凄、哀)

3、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反衬三峡秋季凄凉萧瑟的气氛。

4、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选自《水经注》。

第二十七课: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

第二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处境作结。

本文表达了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闲人: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第二十八课:观潮

1、(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结构:总——分——总

顺序:由远而近方面:形状、颜色、声音、声势。

修辞:比喻、夸张、引用

(2)写水军演戏的精彩场面(动静相衬)

(3)弄潮儿的英姿(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4)写观潮人多——侧面描写,突出潮水的雄伟壮观,也突出了表演的精彩。

2、以潮为线索

船只多

第阵势大

3、二个人作战技艺高

节战斗激烈

迅速撤退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

1、回忆性山水小品文。

2、本文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3、中心: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和淡淡的愁绪。

4、“独”往湖心亭看雪: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清高自赏、孤寂的心情。

5、“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对故国往事的留恋。

6、白描:描绘了一幅山水画。悠远脱俗的意境。

全景:景物浑然一体,

7、雪景天地苍茫、天人合一(广漠)

特写:堤、亭、舟、人(渺小)

第三十课:诗四首

《归园田居》

语言:平淡自然,真挚醇美。

愿: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即使做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使至塞上》

第二句:借景抒情,被排挤出朝廷,内心惆怅,激愤、抑郁

比喻:本体:自己;喻体:飘飞的蓬草。

第三句: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千古壮观)

构图美:远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园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晖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渡荆门送别》

1、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

拓展: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东号坡居士。

2、内容:

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颔联写景,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尾联运用了拟人。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3、全诗表达作者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登岳阳楼》

1、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本诗的诗眼是:悲

2、“悲”在何处?(颈联直接道出亡国之臣心中的悲愤。)

景悲

悲己悲

国悲

“风霜”双关,比喻现实社会。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感慨,结束全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饮酒》 《行路难》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飞得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阔)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渐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从前)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 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3、“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的事件。 4、“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夜晚。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一、八年级下册课文词语: 1、藤野先生(鲁迅) 宛如:正像,好像。 瞥piē见:一眼看见。 教诲:教训,教育,劝导。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深恶痛疾:恶,厌恶。疾,痛恨。形容厌恶痛恨到极点。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文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鉴jiàn,原义是镜子,这里作动词,是指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驿站: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畸形:jī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xùn:没有礼貌。逊,谦逊。 模胡:马虎,不讲究。 匿名:匿nì,隐藏,不具名或不写真名。 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杳yǎo无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意思是没有一点消息。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托辞:借口。 2、我的母亲(胡适) 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zhòu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黝yǒu黑:黑;黑暗。 滞zhì留:停留不动。 愚钝dùn:愚笨;不伶俐。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教案的设计对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多媒体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设计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的内容,具体内容: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内容和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比较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内容和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比较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 《桃花源记》 1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文言词语【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申骞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说出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能说出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不同特点,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七律长征 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感同身受,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总结回顾 展望新学期 共同走进八年级语文课本

第2课时《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推敲关键字词的含义领悟其中饱含的感情 3.总结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学习写作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雪》,自我朗读《七律长征》课堂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 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导读: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分》《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了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较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卓著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较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着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修订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汇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总复习(二)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二) 《爱莲说》 1 基础知识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2 文言词语 u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u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1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 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 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业已(yǐ)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仄(zè)歪(wāi)张皇(huáng)失措尖利 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箧(qiè) 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cuì) 肃穆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鼹(yǎn)鼠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顺顺流流辟(pì)头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干戚图赞懿(yì) 皋(gāo)骇(hài) 掳(lǔ)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渴慕(mù) 疏懒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差(chāi)使狼籍簌簌(sù) 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蹒(pán)跚(shān)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 琐屑情郁(yù)于中大去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杨绛(jiàng) 塌(tā)败默存伛(yǔ)翳(yì) 滞(zhì)笨愧(kuì)怍(zuò)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克扣接济(jì) 唏(xī)嘘(xū)稀罕噩(è)耗呵斥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匀称(chèn) 佥(qiān)惟妙惟肖(xiào) 雄跨雄姿残损古朴推崇 巧妙绝伦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败笔镂空(lōu)蔷薇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藻井御(yù)道磬(qìng) 鎏(liú)金雍(yōng)正攒(zǎn)鳖(biē)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殿天井伧(cāng)俗得体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孕育翩(piān)然销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连天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蟾蜍鄞(yín) 囊(náng) 克隆繁衍胚胎鳞片 脊(jǐ)椎(zhuī)两栖(qī)相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ī)潮汐

语文八年级上册词语表(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词语表 A 鳌头败笔奔丧残损伧俗次第擦拭蟾蜍潮汐疮疤得体地窖颠沛典质吊唁斗拱额枋噩耗藩篱繁衍烦躁拂晓赋闲尴尬孤孀古朴归咎寒噤呵斥缓冲幻觉荒谬荒僻惶急惶恐脊椎伎俩监控尖利健忘交卸焦灼接济劫难诘问鞠躬渴慕克扣克隆骷髅愧怍狼藉两栖鳞片嶙峋鎏金琉璃镂空美感萌发明艳纳凉能耐蟠龙蹒跚胚胎霹雳翩然屏风绮丽蔷薇取缔失衡史诗疏懒衰减绥靖肃穆簌簌琐屑塌败推崇颓唐瓦砾帷幕稀罕箱箧雄跨雄姿轩榭央告殷红吟咏悠闲匀称孕育赃物藻井造型仄歪褶皱震惊滞笨制裁致密驻足阻遏追溯颤巍巍金銮殿文绉绉中轴线 B 艰苦监督煎熬剪裁简陋捡拾健壮讲究娇贵娇嫩焦虑侥幸皎洁较量教诲接触揭露捷报竭力解剖介意尽量经营惊诧惊愕惊奇精通颈椎警醒径自竞赛竟然敬重境况境遇居然举措拒绝聚集聚拢捐款绝境均匀开创开端开辟慨叹凯旋刊载考查考察坎坷咳嗽可惜渴望恳切恐怖恐吓跨越宽敞宽广宽阔宽慰亏空魁梧扩散阔别蜡烛褴褛懒散狼狈浪漫唠叨黎明理念礼拜理智厉害联袂脸颊良心亮点晾晒料理裂痕伶俐领悟流露留恋笼罩落成麻木脉络蔓延忙碌茂盛魅力萌芽蒙蔽秘诀秘密勉强缅怀敏捷模糊模拟没收陌生谋略谋生目睹牧童难免恼怒脑髓嫩绿鸟雀宁静偶然偶像攀登攀谈攀援盼望泡影陪伴赔偿佩服蓬勃碰撞 C 变化多端长途跋涉草长莺飞重峦叠嶂触目伤怀大庭广众荡然无存低眉顺眼 风尘苦旅风雪载途豁然开朗鸡犬相闻落英缤纷气息奄奄巧妙绝伦情郁于中 穷愁潦倒日薄西山锐不可当世外桃源衰草连天束手无策天下为公天衣无缝 微不足道惟妙惟肖无动于衷无人问津五彩斑斓物竞天择相安无事销声匿迹 啸聚山林因地制宜雅俗之别月明风清在劫难逃张皇失措自出心裁周而复始 转弯抹角胸中有丘壑出淤泥而不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 毛遂自荐门庭若市名列前茅名正言顺莫名其妙漠不关心默默无闻难以置信 迫不得已破釜沉舟其乐无穷其貌不扬气象万千恰如其分千姿百态牵强附会 前车之鉴情不自禁情真意切全神贯注三顾茅庐赏心悦目舍生取义身临其境 声色俱厉失魂落魄诗情画意势不两立守株待兔首屈一指首当其冲水落石出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两则新闻的作者是。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皇失措:慌慌,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犁,选自《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gōng) 鞠躬肃(mù) 穆 3.解释下列词语。 (1)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蜡烛》的作者是前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fàláng 脂zhī粉惊骇hài 箱箧qiè野蛮mán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2)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蜿蜒wān yán 屹yì立荒谬miù憧chōng憬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女作家聂华苓。 第二单元关爱生命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书斋zhāi 震悚sǒng 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背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 差chāi使簌sù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晶(yíng) 莹妥(tiē) 帖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精选题库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 《桥之美》教案人教版

12桥之美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3、情感目标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 教学的难点 探究本文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合作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走进桥的世界去感受“桥之美”。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1、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3、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4、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 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n)乡聿(yù) 鄂(a) 豫(yù) 阻遏(a)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a)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尖利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a) 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cuì) 肃穆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u)死鼹(yǎn)鼠切切(qia)察察(chá) 絮(xù)说顺顺流流辟(pì)头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图赞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 诘(ji?) 问渴慕(mù) 疏懒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狼籍簌簌(sù) 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琐屑情郁(yù)于 中大去交卸(xia)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杨绛(jiàng) 塌(tā)败默存伛(yǔ) 翳(yì) 滞(zhì)笨愧(kuì)怍(zu?)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克扣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噩(a)耗呵斥焦灼(zhu?)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a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匀称(cha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雄姿残损古朴推崇 巧妙绝伦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ān)榭(xia) 胸中有丘壑(ha)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镂空(lōu) 蔷薇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御(yù)道磬(qìng) 鎏(liú)金雍(yōng)正攒(zǎn) 鳖(biē)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殿天井伧(cāng)俗得体屏风纳凉帷 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翩(piān)然销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连天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蟾蜍鄞(yín) 囊(náng) 克隆繁衍胚胎鳞片脊(jǐ) 椎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ī) 潮汐 褶(zhě)皱(zh?u) 核磁共振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追溯(sù) 天衣无缝物种归咎(jiù) 藩(fān)篱啸 (xiào)聚山林失衡栖(qī)息监控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 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潜(qián)意识过滤顷(qǐng)刻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嘈(cáo)杂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第五单元 浔(xún) 落英豁(hu?)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m?)交通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鸿儒白丁蕃(fān) 淤(yū)泥 濯(zhu?)清涟(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亵(xia)玩噫(yī) 隐逸(yì)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

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 1.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3.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三、一词多义 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②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③何坐?曰:坐盗。(犯罪) 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 ②都不哭(全、都)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

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21课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