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费用分配核算方法

材料费用分配核算方法

材料费用分配核算方法: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

1、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2、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定额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项目一材料费用的分配

绪论 成本核算的岗位职责 1、拟定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成本核算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本单位的成本核算办法。 2、编制成本、费用计划 根据本单位成本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并按年、季、月将指标分解,层层落实,并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组织成本、费用计划的实现,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正确计算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4、核算产品成本 首先,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归集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同时要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间接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最后要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界限,准确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5、协助管理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 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在产品台账和半成品登记簿,认真记录在产品的内部转移和半成品的入库出库。对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要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6、编制成本、费用报表,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和考核 根据账簿记录、成本费用计划和上年度成本、费用等有关资料,编制各种成本费用报表,并分析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成本升降的原因,预测成本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出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加强成本管理的建议。 成本核算账务处理流程

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

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 按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费用分配率=几种产品共耗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例1】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原料2000千克,单价20元,原料费用合计40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10千克,乙产品为25千克,其材料费用分配结果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0 ÷ (300×10+200×25)=5; 甲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3000×5=15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5000×5=25000(元)。 在各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种类较多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简化分配计算工作,也可以按照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实际材料费用,其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例2】假设某企业生产丙、丁两种产品领用C、D两种材料,实际成本总计66480元。本月投产丙产品200件、丁产品100件,丙产品的消耗定额为:C材料5千克,D材料8千克。丁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是:C材料7千克,D材料9千克。C、D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是12元和14元。计算结果如下: 工业会计常用公式速查 1.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 2.工业净产值 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 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 3.积累率 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 4.固定资产需要量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 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 5.固定资产原值 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 6.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 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式中: 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7.固定资产折旧率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8.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 9.固定资产结构 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10.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11.固定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12.固定资产退废率 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习题及参考答案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耗费,应通过( )账户核算。 A.基本生产成本 B.辅助生产成本 C. 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2. 月末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时,对于退料凭证的数额,可采取( )。 A.冲减有关成本费用 B.在下月领料数中扣除 C.从当月领料数中扣除 D.不需考虑 3.用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的账户是( )。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4.“基本生产成本”月末借方余额表示( )。 A.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 B.完工产品成本 C.月末在产品成本 D.累计发生的生产费用 5.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B. 产品生产专用设备的折旧费 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C. 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6.基本生产车间本期应负担照明电费1500元,应记入( )账户。 A.“基本生产成本”(燃料动力) B.“制造费用”(水电费) C.“辅助生产成本”(水电费) D.“管理费用”(水电费) 7. 核算每个职工的应得计件工资,主要依据( )的记录。 A.工资卡片 B.考勤记录 C.产量工时记录 D.工资单 8.某职工10月份病假3日,事假2日,出勤17日,星期双休9日。若日工资率按30 天计算,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则该职工应得出勤工资按( )天计算。 A. 17 B. 20 C .23 D. 26 9.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和按福利部门人员工资计提的福利费应分别记入 ( )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A.“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 B. “应付福利费”和“管理费用” C.均计入“管理费用” D. 均计入“应付福利费” 10. 预付生产车间下季度财产保险费,应先记入( )账户。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预提费用” D.“待摊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应记入产品成本的各种材料费用,按其用途进行分配,应记入的账户有 ( )。 A.“管理费用” B.“基本生产成本” C. “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2. 要素费用中的税金包括( )。 A.房产税 B.增值税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三)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1.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内容及其核算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流转,在企业内部一般包括购进、销售、储存几个环节。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种类、规格繁多,批发零售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较为复杂。 根据是否对库存商品同时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核算,以及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还是进价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数量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既进行数量核算,又进行金额核算。又分为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2)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只进行金额核算,不进行数量核算。又分为进价金额核算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各种核算方法均具有其适用范围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售价金额核算法。 2.售价金额核算法 (1)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使用范围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在实物负责的基础上,只以售价为计量单位记账,控制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主要是适应商品零售企业“服务对象广,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金额小,规模小,经营品种繁多”的商品流通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核算方法。 (2)账户设置售价金额核算法下,仍然要使用“材料采购”、“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账户,但是,“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是按售价计价。除此之外,上述所有账户的核算内容与使用方法,均与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 为适应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要求,还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备抵账户。它核算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时,商品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贷方登记企业购进、销货退回以及加工收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借方登记月末分摊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所有库存商品尚未摊销的进销差价。该账户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余额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贷方余额之间的差额,即为库存商品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即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3)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务处理 购进商品的账务处理。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支付货款或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进价贷记“材

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及练习题

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 1. 假定光华公司某月生产 A 、B 两种产品分别为 400件、600件,共同耗用甲原材料 7 480 千克,该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为每千克 8元,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 A 、B 产品分别为每件 8千克和6千克。分配计算如下: A 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 B 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 原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A 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 B 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 A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B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第二 种方法: A 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 B 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 原 材料费用分配率 A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3200 X 8.8=28 160 (元) B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3600 X 8.8=31 680 (元) 2.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 4212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 定额:甲产品1.2千克,乙产品1.1千克。产量:甲产品 400件,乙产品300件。要求:按 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甲产品:400 X 1.2 = 480 (千克) 乙产品:300 X 1.1 = 330 (千克)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2120/480+330=52 甲、乙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 甲产品:480X 52=24960 (元) 乙产品:330 X 52=17160 (元) 3. 假定光华公司本月生产 A 、B 两种产品分别为400件、600件,共同好用乙材料 2 000千 克,每千克11.80元;共同耗用丙材料 3 000千克,每千克9元。两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定额 分别为40元与50元,要求计算两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分别计算如下: A 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400 X 40=16 000 (元) B 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600 X 50=30 000 (元) 乙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2000 X 11.80/16000+30000=0.5 A 产品应分配的乙材料费用 =16 000 X 0.5=8000 (元) B 产品应分配的乙材料费用 =30 000 X 0.5=15 000 (元) 400 X 8= 3 200(千克) 600 X 6= 3 600(千克) 7 480/(3 200 + 3 600)= 1.1 3 200 X 1.1= 3 520(千克) 3 600 X 1.1 = 3 960(千克) 3 520 X 8= 28 160(元) 3 960 X 8= 31 680(元) 400 X 8= 3 200(千克) =7480 X 8/3200+3600=8.8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练习题 一、某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2013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1 000元(超支),根据以下业务做相关核算: 1、本月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96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6 32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材料已入库,款已付讫。 2、本月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5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9000元,材料已入库,款未付。 3、本月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8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 36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9 000元,原材料未入库,款已转账付讫。 4、月末,结转入库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及材料成本差异。 5、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10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直接耗用80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 000元 6、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二、某企业2×13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 000元;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直接耗用50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1 000元(超支),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为2 000元(超支)。要求: (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4)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5)作出材料领用的会计分录,以及期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 三、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13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 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 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 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 184元。 本月购入如下存货: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 000元,增值税15 300元;运输费4 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 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 000元) (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 800元,增值税2 176元;运输费800元, 共计款项15 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 600元)。 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 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 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

(完整word版)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 一、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意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关系到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计价,关系到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的计算和定价的正确性。如何合理而简便地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计算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如果费用分配不合理,或者将在产品成本作为产品完工成本的调节器,就会歪曲完工产品成本,影响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也影响企业利润,从而影响企业与国家及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主要方法 通常采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七种:不计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企业应根据其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种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好坏等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 (一)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不计在产品成本法,又称在产品不计价法,是指虽然月末有结存在产品,但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并且各月份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从而可对月末在产品成本忽略不计的一种分配方法。这是因为若月初与月末在产品很小,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差就更小,另外,各月份在产品数量相差也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因此,为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全部视为完工产品成本,将本月各产品发生的生产耗费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例如,自来水生产企业、采掘企业就可采用该方法。 (二)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对各月在产品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基于简化核算的考虑,同时为了反映在产品占用的资金,各月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的方法,对于每年年末在产品,则需要根据实际盘存资料,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以固定不变的成本计价延续时间太长,使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导致企业存货资产反映失实。例如,炼铁企业和化工企业的产品,由于高炉和化学反应装置的容积固定,在产品数量较稳定,可采用该方法。 (三)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就是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在产品数量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例如纺织、造纸、酿酒等生产工业的产品,原材料费用比重较大,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这时,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包括月初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减去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的在产品成本,就是该完工产品的成本。 举例: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原材料费用。该产品月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4200元;本月发生原材料费用31800元,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共计3000元;完工产品860件,月末在产品40件。该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在生产开始时一

工业企业材料费用的分配

1、分配原则 构成产品实体并能直接确定归属对象的材料费,应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费的间接材料费,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2、分配标准的合理与简便 合理性:所选择的分配标准与所应分配的费用大小有密切联系。 简便性: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容易取得。 3、材料费用分配标准的类型 定额消耗量比例、系数比例、产品产量比例、重量比例、体积比例等。 4、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 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以上方法可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采用按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材料单价÷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单价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材料1200公斤,每公斤4元。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4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公斤;乙产品的实际产量为8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5.5 公斤。试计算分配甲、乙产品各自应负担的材料费。 答案: 方法一:

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560(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00÷(560+440)=1.2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560×1.2=672(公斤)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440×1.2=528(公斤) 合计1200(公斤)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72×4=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528×4=2112(元) 合计4800(元) 方法二: 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560(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 材料费用分配率=(1200×4)÷(560+440)=4.8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560×4.8 =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40×4.8 =2112(元) 合计4800(元) 5、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其帐务处理 (1)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2)帐务处理: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的费用(或成本)项目;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厂部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管理费用”帐户;产品销售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销售费用”帐户。

分析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分析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篇一:项目一材料费用的分配 绪论 成本核算的岗位职责 1、拟定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成本核算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本单位的成本核算办法。 2、编制成本、费用计划 根据本单位成本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并按年、季、月将指标分解,层层落实,并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组织成本、费用计划的实现,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正确计算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4、核算产品成本 首先,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归集所

发生的生产费用,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同时要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间接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最后要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界限,准确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5、协助管理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 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在产品台账和半成品登记簿,认真记录在产品的内部转移和半成品的入库出库。对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要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6、编制成本、费用报表,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和考核根据账簿记录、成本费用计划和上年度成本、费用等有关资料,编制各种成本费用报表,并分析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成本升降的原因,预测成本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出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加强成本管理的建议。 成本核算账务处理流程 原材料基本生产成本库存商品 注:(1)各项要素费用分配; (2)长期待摊费用分分配;(3)制造费用的归集;(4)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5)制造费用的分配;(6)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7)结转期间费用。 项目一材料费用的分配 学习目标:

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及练习题

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 1.假定光华公司某月生产A、B两种产品分别为400件、600件,共同耗用甲原材料7 480千克,该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为每千克8元,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A、B产品分别为每件8千克和6千克。分配计算如下: A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400×8=3 200(千克) B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600×6=3 600(千克) 原材料耗用量分配率=7 480/(3 200+3 600)=1.1 A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3 200×1.1=3 520(千克) B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3 600×1.1 =3 960(千克) 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 520×8=28 160(元) 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 960×8=31 680(元) 第二种方法: A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400×8=3 200(千克) B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600×6=3 600(千克)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7480×8/3200+3600=8.8 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200×8.8=28 160(元) 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600×8.8=31 680(元) 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4212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2千克,乙产品1.1千克。产量: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甲产品:400×1.2 = 480(千克) 乙产品:300×1.1 = 330(千克)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2120/480+330=52 甲、乙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 甲产品:480×52=24960(元) 乙产品:330×52=17160(元) 3.假定光华公司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分别为400件、600件,共同好用乙材料2 000千克,每千克11.80元;共同耗用丙材料3 000千克,每千克9元。两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定额分别为40元与50元,要求计算两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分别计算如下: A产品材料定额费用=400×40=16 000(元) 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600×50=30 000(元) 乙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000×11.80/16000+30000=0.5 A产品应分配的乙材料费用=16 000×0.5=8000(元) B产品应分配的乙材料费用=30 000×0.5=15 000(元) A产品材料定额费用=400×40=16 000(元) 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600×50=30 000(元)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2.基本核算程序 (1)采购时,支付材料款和运杂费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的贷方;(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时,超支差异计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节约差异计贷方;(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1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 1 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2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3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

例题:甲公司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1月份“原材料”科目A材料的期初余额为4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初借方余额为4000元,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10元。 (1)1月10日进货1000公斤,支付材料货款9500元,进项税额1615元,运费400元(运费增值税率为7%)。材料已验收入库。 (2)1月15日车间一般耗用领用材料100公斤。 (3)1月20日进货2000公斤,增值税发票上价税合计为22464元(税率17%),银行已付款。另支付运费1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月25日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2500公斤。 要求:(1)完成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计算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1、(1)1月10日进货: 借:材料采购9872(9500+400×9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643(9500×0.17+400×0.07) 贷:银行存款11515 借:原材料10000 贷:材料采购9872 材料成本差异128 (2)1月15日车间领用原材料: 借:制造费用1000 贷:原材料1000 (3)1月20日进货: 借:材料采购20130[22464/(1+17%)+1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334 贷:银行存款23464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 法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一、直接分配法:辅助车间(供电、运输)——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对辅助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适用于辅助车间相互之间没有提供劳务或相互提供的劳务较少 缺点:分配率的计算不科学不合理——分配的结果不客观 优点:简单,一次对外分配,程序简单 二、两次或多次分配法 (一)交互分配法:为解决直接分配法的缺点,行将辅助生产费用在辅助车间内部进行交互分配,再按交互分配后的新生产费用对外受益单位进行二次分配 优点:进行了二次分配,其中,交互分配使得辅助车间对外的分配成本更加真实,相应的成本在对外分配时所采用的分配依据更合理了,总体结果更客观。 缺点:复杂,同样的服务不同的单价,前后不一,违背客观 (二)代数分配法: 假设:供电的单位成本=X 运输的单位成本=Y X=(24000+3000*Y)/48000= Y=(60000+3000*X)/60000= 优点:所有受益单位分配的费用单价前后一致,更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 缺点:复杂 (三)顺序分配法: 缺点:分配的次数太多、前者不承担后者的成本——与事实不符 (四)计划成本分配法: 发出材料按

材料采购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贷:银行存款 计划成本计价法 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计划成本 差异:假设借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在途物资=差异 在途物资: 借方发生=实际成本 贷方发生=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为超支差异、贷方为节约差异 辅助生产成本: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实际成本 贷: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 借方发生=实际成本 贷方发生=计划成本 分配转出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生产工时*单位工时的计划成本制造费用=生产工时=单位计划成本 管理费用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例题】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4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材料采购”科目余额:218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98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20万元(贷方余额); 材料计划单价每公斤5万元。材料验收入库时,材料成本差异即时结转。本月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5日购进材料100公斤,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运杂费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 (2)10日购进材料一批,账单已到,价款300万元,增值税为51万元,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票面金额351万元,材料尚未到达。 (3)15日,购入材料60公斤,已验收入库,当日未收到结算凭证。 (4)20日,月初在途材料全部到达共计44公斤,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5)30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共领用320公斤,其中产品生产耗用220公斤,车间一般耗用100公斤。 (6)30日,本月15日购入60公斤材料结算凭证仍未到达,按计划成本暂估料款入账。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借:材料采购(500+5)5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贷:银行存款590 借:原材料 500 贷:材料采购500 实际成本505-计划成本500=5(万元)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5 贷:材料采购 5 (2)借:材料采购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贷:应付票据351 (3)不编制会计分录。

(4)借:原材料(44×5)220 贷:材料采购220 实际成本218-计划成本220=-2(万元)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2 贷:材料成本差异 2 (5)借:生产成本 220×5=1 100 制造费用 100×5=500 贷:原材料 1 600 (6)借:原材料 3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0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20+5-2)/(980+500+220)×100%=-1% (注意:分母不含暂估料款金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16 贷:生产成本 11 制造费用 5 【例题计算题】 甲公司当月月初结存L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3.074万元。 (1)甲公司购入L材料100公斤,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单位成本为3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单位成本为3.2万元,合理损耗1公斤,其余材料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2)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Ml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万元,增值税额3.4 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18万元,材料尚未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3)甲公司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万元,采购费用1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52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甲公司购入M3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应按照计划成本60万元估价入账。 (5)月末,甲公司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6)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L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200万元, 辅助生产车间领用60万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5万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万元。 要求:编制相应会计分录并计算差异率。

下面主要说明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方法和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方法

下面主要说明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方法和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方法。 1、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 1 )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分配方法的计算步骤是: ①计算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②计算单位材料定额耗用量,即计算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③计算某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数量。 ④求出某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耗用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定额消耗的材料总量×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原材料费用总额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2、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 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费用定额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该种材料计划单价 各种材料实际费用总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 各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

某种产品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材料费用分配率 1.材料核算人员根据领退料单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登记有关的总账科目,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然后将与成本、费用有关的领退料单交给成本核算人员据以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材料费用的明细核算。 2.成本核算人员根据领退料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材料费用的明细核算;然后将分配表或其中的一联交材料核算人员,由材料核算人员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方面的发料(例如发出材料委托外单位加工、发出材料进行销售等)凭证,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3.材料核算人员按照成本、费用核算的要求,根据领退料单的具体用途归类汇编发料凭证汇总表,代替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然后将发料凭证汇总表或其中的一联交成本核算人员,据以进行材料费用的明细核算。在第二、三两种做法下,发料凭证汇总表一般只在月末汇总编制,不再按旬填列。 4.材料核算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根据各自所持的领退料单的一联,分别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在相互核对以后,由材料核算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同时分别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和材料费用的明细核算。这种做法的核算工作量较大,但可以发挥材料发出核算与材料费用分配核算相互核对作用,提高核算的正确性。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的核算的课后作业 一、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16%,该企业生产主要耗用一种原材料,该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20元,2019年9月初,该企业“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为300000元,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余额为30000元和6152元,9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5日,从乙公司购入材料5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是90000元,增值税税额是14400元,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付清,材料尚未到达。 (2)8日,从乙公司购入的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50千克,经查明,短缺为运输中合理损耗,按实际数量入库。 (3)10日,从丙公司购入材料3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57000元,增值税税额为912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并且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4)15日,从丁公司购入材料4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88000元,增值税为1408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5)甲企业本月生产产品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总计为84000元。 1.根据资料(1),企业处理正确的是() A.在途物资90000 B.材料采购90000 C.在途物资100000 D.材料采购100000 2.根据资料(1)和(2),企业处理正确的是()。 A.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9000 B.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10000

C.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9000 D.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10000 3.根据资料(3),企业处理正确的是()。 A.借:材料采购 5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120 贷:银行存款 66120 B.借:原材料 60000 贷:材料采购 57000 材料成本差异 3000 C.借:在途物资 5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120 贷:银行存款 66120 D.借:原材料 57000 材料成本差异 3000 贷:材料采购 60000 4.根据期初资料以及资料(1)-(4),以下企业处理正确的是()。 A.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发生额8000 B.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发生额12000 C.材料成本差异率0.8% D.材料成本差异率3.77% 5.根据期初资料和资料(1)-(5),2019年9月30日甲企业相关会计科目期末余额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银行存款科目为27400元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方法

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 的产品生产费用 【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每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较少,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10000元,其中,原材料5000 元,人工费用3000 元,制造费用2000元。本月完工产品100件,月末在产品 1 件。 要求:计算甲产品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解析】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本月生产费用合计5000 3000 2000 10000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5000 3000 2000 10000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5000 3000 2000 1000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二、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产品数量很少,或数量虽大单个月之间数量变动不大) 月末在产品成本=年初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例题】某企业生产乙产品,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固定成本为:原材料8000 元,人工成本6000元,制造费用2000 元。本月发生费用:原材料68000 元,人工成本25000 元,制造费用7000元。 要求:计算本月乙产品完工产品的总成本。 【解析】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 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8000 6000 2000 16000 本月生产费用68000 25000 7000 100000 生产费用累计76000 31000 9000 116000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68000 25000 7000 100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8000 6000 2000 16000 产品成本计算单 三、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例题】某企业生产丙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月初在产品费用为7200 元,本月发生生产费

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1、某厂购入甲材料100千克,每千克单位价格50元,增值税率为17%,款已通过信汇方式付清,材料已 验收入库,计划单位成本每千克为53元。 2、某厂购入甲材料100千克,每千克单位价格50元,增值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200元,开出转账支 票支付全部货款,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单位成本每千克为53元。运费的增值税率为7%。 3、某厂购入甲材料100千克,每千克单位价格50元,增值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200元,开出转账支 票支付全部货款,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单位成本每千克为53元。 4、甲公司自制加工A材料30千克已入库,其计划成本900元,实际成本920元。 5、(1)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6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甲材料1500元,基本生产 车间领用消耗性乙材料200元。 (2)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6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甲材料1500元,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消耗性乙材料2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2%。 (3)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6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甲材料1500元,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消耗性乙材料2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2%。 6、甲公司本月初“原材料”账户余额1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余额4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100元。本月发出材料凭证汇总表表明:本月生产车间用产品生产领用材料2000元,在建工程领用1000元,增值税税率17%,车间一般耗用材料500元,厂部领用800元,试编制发出材料的分录并结转差异。

7、某企业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收发的核算。某企业2003年9月1日月初结存甲材料400千克,计划成本8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100元。9月份有关甲材料的收发业务如下: (1)2日,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150千克,管理部门领用甲材料50千克。 (2)5日,向A企业购入甲材料500千克,单价9元,增值税率17%,货税款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运达企业并如数验收入库。 (3)7日,生产车间领用甲材料100千克用于车间一般消耗。 (4)16日,向A企业购入甲材料600千克,单价7元,增值税率17%,价税款用银行汇票支付,材料尚未运达。18日,甲材料全部验收入库。 (5)20日,管理部门领用甲材料10千克。 (6)24日,向B企业购入甲材料320千克,单价8元,增值税435.2元,企业签发一张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支付货税款,材料尚未到达。 (7)26日,生产车间领用甲材料1000千克,用于产品生产。 (8)26日,向A企业购入甲材料400千克,发票账单未到,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 要求(1)计算该企业9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发出材料应分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8、企业月初结存原材料计划成本230000元。本月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345000元,实际成本350000元。本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53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为4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及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