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慢性贫血和失血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2、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1)血红蛋白v 70g/L ;

(2)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山?W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

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3)术前心肺功能不

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

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4、所有先心病术前备红细胞悬液,作为术中体外循环灌注

预充及手术失血补充。术中同时采用血液回吸收技术。先心病术后红细胞输注指征:有活动性出血,即每小时失血量>血容量的

5%-10%,血球压积<30%(儿童)或35%(小婴儿),血色素<90g/L ;

5、骨科的大型手术出血。如发育性髋脱位、脊柱侧弯、四肢近端骨折等手术,术中及术后需要维持血色素在80g/L以上。术中尽可能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注: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X 55X体重-Het实际测定值X

55 X 体重)/0.60。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 X 109/L ,不需要输血小板;

2、术前血小板计数V 50 X 109/L ,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 X 109/L 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X 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

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

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5、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6、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

致的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复杂先心病手术,大动脉转位等体外循环时间长(大于120分)、或者需要体外循环下血管吻合、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因术中血小板破坏、

体外循环术后、DIC或者大量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体温、肾衰、严重肝病)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

【新鲜冰冻血浆(FFP)】

主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使用FFP 的指征:

1、PT 或APTT >正常值的1.5倍或INR>2.0,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5、巨大肿瘤手术创面大、术中渗血多、术后引流管引流的

渗血量较多的患者是;

6、大面积烧伤和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为维持胶体渗透压,

可适当放宽血浆输注指标;

7、治疗性血浆置换术;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抗凝血酶山缺乏,无抗凝血酶山浓缩剂时,可补充FFP;

10、先心术后低心排综合症可适当放宽。

【普通冰冻血浆】

1、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2、血容量不足而血细胞比容>30%时的扩容,而白蛋白无法供应可暂时补充血浆。

【冷沉淀】

1、纤维蛋白原浓度>1.5g/L , 一般不输注冷沉淀;

2、以下情况应考虑输冷沉淀:

(1) 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100mg/dl;

(2) 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3) 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哑缺乏症患者;

3、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1.5g/L之间,应根据伤口

渗血及出血情况决定补充量。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纤维蛋白原。

若条件许可,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再输注冷沉淀。

【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的输血反应、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1、贮存式自身输血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 适应证

①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红细胞压

积〉0.33,择期手术,患者签署同意书,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②术前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自身循环血容量15%且必须输血的患者;

③稀有血型配血困难的患者;

④对输异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

⑵禁忌证

①血红蛋白v 100g/L的患者;

②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③凝血功能异常和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④对输血可能性小的患者不需做自体贮血;

⑤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3 )注意事项

①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可一次或分多次);

②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次米血间隔不少于3天;

③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2、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

液或一定比例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

份丢失减少。待主要出血操作完成后或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

(1)适应证

①患者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 110g/L红细胞压积> 0.33估计术中有失血量大,可以考虑进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

释。年龄不是该技术的禁忌;

②手术中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时也可采用。

⑵禁忌证

①血红蛋白v 100g/L ;

②低蛋白血症;

③凝血机能障碍;

④不具备监护条件;

⑤心肺功能不良患者。

(3 )注意事项

①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5%;

②术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以及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3、回收式自身输血

血液回收是指用使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洗涤、滤过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回收血的禁忌证如下:

(1) 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2) 怀疑流出的血液含有癌细胞;

(3) 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或羊水等污染;

(4) 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

外伤出血急救

外伤出血院外急救技术 出血是任何创伤均可发生的并发症,又是主症,它是威胁伤病员生命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出血有性质,种类、多少之分,应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和步骤。但无论遇到哪种出血都应采取有效、可靠的方法,分秒必争地止血,才能降低伤病员的损失,特别是大出血的急救,是挽救伤病员生命的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出血量与主症 失血量和速度是是威胁健康生命的关键因素。几分钟内急性失血1000ml,生命即会受到威胁。十几小时内慢性出血2000ml,不一定引起死亡。失血总量超过20%以上,会出现休克等症。因此,遇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当伤(病)员大出血时,应迅速控制,成年人丢失1升或1升以上的血(小儿要比这少得多)就可危及生命。以出血量多少而分为大、中、小出血。见下表。

二、出血性质的判断 1.毛细血管出血:呈点状或片状渗出,色鲜红,可自愈。 2.静脉出血:较缓慢流出,色暗红,多不能自愈。 3.动脉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多经急救尚能止血。 三、院外止血法 (一)一般止血法创口小的出血,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用75%的酒精涂擦消毒。涂擦时,先从近伤口处向外周擦,然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绷带包紧即可。如头皮或毛发部位出血,应剃去毛发再清洗、消毒后包扎。 (二)指压止血法 1.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方颞浅动脉搏动点(图7)。

图7 图8 图9 2.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搏动处。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cm处(图8) 3.头面部出血:一侧头面部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在颈总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方向。颈部动脉在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图9)。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 ~ 100g/L 之间,无心肺疾患年轻的患者,血红蛋白<70g/L, 才需要输注。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 定。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 自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四. 普通冰冻血浆: 普通血浆与新鲜血浆相比只是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Ⅴ,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禁止用普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普浆促进伤口愈合。 五. 手术后输血: 术后患者如无再次手术需要或无活动性出血,应参照内科输血指南选择输注。

内科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二、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 ●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三、新鲜冰冻血浆: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四、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禁止用普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普浆促进伤口愈合。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可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3、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的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原则 ?(一)紧急用血原则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等待做完血交叉试验的时间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和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的紧急情况下,可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须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紧急发血必需遵循下列原则: ?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O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是Rh血型时,则首选D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 ?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ABO血型检测,可给ABO血型相合的血制品。 ?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 ?4、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输血科(血库)医生。 ?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如有原因表明输血加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二)大量输血原则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1、经输血科(血库)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可适当简化。 ?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质量控制管理 (一)室内质量控制

13.(中文)2013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ESA发布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 “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 用提供建议。 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发表在2013年6月出版的《欧洲麻醉学杂志》(Eur Anaesthesiol)上。 过去20年间,关于围术期输血策略的研究证据显著增加。这些证据不仅反映了输血医学 的复杂性,也体现了输血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及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围术期输血实践的巨大 进步。因此,迫切需要更新输血指南,以使医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利用研究证据。 ESA指南工作组通过3种方法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① 2010年12月,ESA指南工作组采用“麻醉”、“手术”、“出血”等术语对MEDLINE和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索。②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针对需要较多数据的 研究领域,对MEDLINE和Embase进行了更详细的检索。③对麻醉干预的系统综述进行了更广 泛的检索。共纳入2 686篇文献。采用评估、进展和评价分级系统(GRADE)制定了“围术期 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该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指导临床医师采用安全、具成 本效益的策略,最大限度减少围术期严重出血及保存血液。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了解 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鉴别围术期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采取策略,纠正术前贫血及微循环 和大循环(macrocirculation)失衡,优化患者对出血的耐受程度;采取恰当的促凝干预策略,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该指南主要就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 凝血状况评估 该指南建议,在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之前,使用结构化的患者访视法或问卷法了解患者 的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1C)。 该指南建议,对于择期手术,与进行常规凝血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 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相比,通过标准化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和用药史更可 取(1C)。

临床输血试题

临床输血知识试卷 3分 共60分) A )1. 最易引起致命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是 A. 抗 A 或/和抗 B B. 抗 D C. 抗 E D. 抗K ( B )2 .储存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血库冰箱应保持的最佳温度是 A. 1-3 ℃ B. 2-6℃ C. 2-8 ℃ D. <10℃ ( D )3. 全血输注适用于 A. 大出血 B. 严重创伤 C. 换血 D. 以上均是 ( D )4. 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尽可能在几小时内输注完毕 A. 6小时 B. 12小时 C. 18小时 D. 24小时 ( A )5. 一般输注400ml 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 A. 10g/l B. 20 g/l C. 30 g/l D. 40 g/l ( D )6. 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时需注意 A. 彻底摇匀压紧的红细胞 B. 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 C. 滤网竖直安装及静脉注射针选用较粗的针头 D. 以上均是 ( D )7. 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 A. 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B. 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C. 感染 D. 以上均是 ( D )8. 输血前检验的主要程序,下列那一项除外 A. 受血者血液标本的处理 B. ABO 血型和Rh 血型鉴定 C. 抗体筛查和鉴定 D.凝血四项检查 E. 交叉配血试验 ( D )9. 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容易出现: A. 碱中毒和低血钾 B.碱中毒和高血钾 C. 酸中毒和低血钾 D. 酸中毒和高血钾 E.高血钠和低血钾 ( A )10. 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 A.停止输血,保留余血 B.通知医生和家属,安慰患者 C.热敷腰部,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D.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质紊乱 ( A )11. 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变态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E .细菌污染反应 ( C )12. 迅速出血后出现休克症状。表明至少已丢失全身总血量的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 E )13. 麻醉中的手术病人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即出现手术区渗血和低血压,应考虑 A .出血倾向 B .变态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 ( C )14.男性,80岁,体重45 kg ,因胃癌需要手术治疗。脉搏100次/分,血压140 / 95 mmHg , Hb 55 g / L ,血小板 90×109/L 。医生决定给予输血,此时应选用 A .新鲜全血 B .浓缩红细胞 C .红细胞悬液 D .浓缩红细胞和血浆 E .红细胞悬液和血浆 ( C )15. 输用保存几天的血液可防止传播梅毒

严重创伤急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严重创伤急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一)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急性创伤患者从现场转诊至具备急性创伤救治能力的急救网络医院的准确率。 (二)急救网络医院急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严重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后至开始进行抢救的时间。 2.从就诊到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和骨盆片的检查时 间。 3.患者需紧急输血时,从提出输血申请到护士执行输血 的时间。 4.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时建立人工气道时间。 5.张力性气胸或中等量气血胸时,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时 间。 6.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 室到离开抢救室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由长到短排列后取其 中位数。 7.严重创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之间的手术次数。 8.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 9.严重创伤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长(以小时为单位)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10.严重创伤患者(ISS≥16 者)抢救成功率。 11.创伤患者入院诊断与出院时确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12.年收治创伤患者人数。 13.接受外院转诊患者比例。 14.需要转诊治疗的创伤患者转诊比例。 15.创伤患者年平均住院日。 一、接警 1.急性创伤患者呼叫 120,接警调度员准确记录呼救者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 2.询问患者症状、意识状态,评估生命体征,指导可能的血压、心率的监测,指导必要的现场自救; 3.优先调度就近救护车出诊。 二、出车 1.急救网络医院接到 120 急救指挥中心调度指令后,3 分钟内出车; 2.救护车司机使用导航设备寻找最快捷的道路,随车平板电脑按照实际情况记录各相关时

间节点; 3.急诊医师与创伤现场联系,初步了解伤员位置、人数、伤情、致伤原因、急救所需特殊物品等,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指导及联系可能帮助(如 110、119 等),同时计划到达现场要采取的急救措施。 三、现场救治及评估 1.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严重创伤患者,现场进行紧急救治,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2.根据 ABCDE 法分别对气道、呼吸、循环、功能、暴露和环境控制进行评估,发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进行 处理。 初级评估:A、通畅气道与颈椎保护,手法开放(仰头提颏法或双手托颌法)或建立确切气道(气管插管) B、呼吸:通气与氧合(鉴别并处理危险情况:张力性气胸、连枷胸、大量血胸、开放性气胸)C、循环:控制出血(确定性止血,开放静脉通路) D、残疾和神经功能评估(GCS 评分、固定重要部位骨折) E、暴露与环境控制(防止低体温) 初次评估,特别是 ABC 阶段,只有在前一个项目达到复苏目标后才能继续下一个项目的评估。 三、现场救治及返院途中处理 1.患者GCS≤8 分、TI≥10 分,属严重创伤,需高度重视。对于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出诊急救站应根据以下原则转运病员:送至高级创伤中心小于 15 分钟者,立即转送;大于 15 分钟者,可视病情送至初级创伤中心或有相应救治能力的急救网络医院,初步明确诊断、稳定病情后转至高级创伤中心。 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人员 2-3min 记录并汇报病人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 3.与病人亲属沟通病情,签署病情告知书(随行亲属 1-2 人,最好熟悉病人情况、有决断能力)。 4.提前通知院内创伤团队相关病情、预计到达时间、接车注意事项、是否开通绿色通道等。 四、到达医院 交接病人(病人受伤机制、病情、院前救治措施及随行亲属),完成任务后,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及信息等。

基层版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基层版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创伤中心是指医院将院内与创伤相关的主要外科专业科室、辅助检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为加强和规范创伤患者而建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负责为创伤急救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监护、评估、诊断和医疗服务。为规范创伤患者救治,推进全区创伤中心建设,构建创伤患者分级救治体系,结合实际,现制定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一、功能定位 具备收治本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具备运送严重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具备对上元的快速评估、复苏、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力;参与本县域内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建设条件 有创伤综合救治团队,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治团队依托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外壳诊室,急诊抢救室具备一定数量、满足需求的抢救床位和复苏床位。有固定的急诊外科医生,具有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快速联动机制,具备创伤急救病人快速救治能力。 各级创伤中心应设置急诊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五官科、介入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等与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设置有创伤复苏单元,一定数量的创伤重症监护室(ICU)病床,及创伤普通病床。具备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

床旁检测和诊断设备。能够快速完成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AST)、胸片、骨盆X线、全身快速CT、血管造影等检查,力争做到介入时间及手术时间提前,特殊患者能够在1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查、开胸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肠切除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肠造口术、吻合术、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肝脾损伤的处理、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内固定、胸廓成形术、膈肌修补术、胸壁外伤扩创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大泡切除修补术、肺楔形切除术、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术、四肢骨盆及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肢体残端修整术、大腿截肢术、小腿截肢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等相关能力和条件。建立院前登记系统与院内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患者确认码,做到创伤患者的全病程追踪。具备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此外,相关中医院(专科医院)达到条件的,参照标准执行。 (二)人员、设备和技术要求 急诊外科应在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1.基层版创伤中心 (1)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清创室、急诊监护病房; (2)急诊检验、急诊超声、急诊X线、急诊CT提供“24小时x7天”服务;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随着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致伤因素和以前相比有所改变,创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成为我国城市致死因素排名第五位,农村排名第四位。(车辆的增多、小作坊、小工厂、小煤矿的增多,人们安全意识不强。)急诊科60%以上为创伤病人(车祸、手外伤、坠落伤)。 创伤的定义 ●创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创伤:指机体受到外界某种物理性(机械力:钝器 伤/锐器伤/火器伤、热力、电击)化学性(强酸强碱、腐蚀性毒剂)、生物性(昆虫、动物蜇咬)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狭义的创伤:指机械能量作用人体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 破坏。 创伤的特点 ●现代创伤以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同时多人受伤为特点。 ●严重创伤可造成心、脑、肺和脊髓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出血过多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严重的颅脑损伤(脑出血和脑疝)、胸部外伤(血气胸和心脏外伤)、脊髓损伤救治不及时都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创伤救护的要求和重要性 ●创伤的救护要求快速、正确、有效。

正确的救护能够挽救伤病员的生命,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减轻病人痛苦。如果没有密切观察病情、处理不当(如:血压偏低未及时补充血容量、动脉破裂未使用止血带)则会加重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生命危险。 因此普及创伤救护知识和急救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创伤常见原因及特点(一) -交通事故 交通伤占创伤的首要位置。现代创伤中以高能创伤(高速行驶所发生的交通伤)为特点,常造成多发伤、多发骨折、脊柱脊髓损伤、开放伤等严重损伤。 二、坠落 随着高层建筑增多,坠落伤的比例逐渐增大。 坠落伤通过着地部位直接摔伤和力的传导致伤。(压缩骨折)以脊柱和脊髓损伤、骨盆骨折为主,可造成多发骨折、颅脑损伤和肝脾破裂。 三、机械损伤 以绞伤、挤压伤为主,常导致单侧肢体开放性损伤或断肢、断指,组织挫伤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和骨折一。 四、锐器 伤口深,易出现深部组织损伤,腹部锐器伤可致内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严重。 五、跌倒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

创伤是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处理好创伤中的止血问题是重症医学科治疗的主要任务,所以奉献这篇文章,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未控制的出血是严重创伤患者潜在可预防的首位死因?恰当的处理包括早期明确出血部位,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失血量,恢复组织灌注和稳定血流动力学?大约有1/3的创伤出血患者入院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显著增加了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创伤出血高级处理特别工作小组(Task Force for Advanced Bleeding Carein Trauma)于2007年发布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指南,2010年进行更新,2013年再次进行更新,并作为欧洲“止血运动(STOP the Bleeding Campaign)”的内容? 该指南根据GRADE分级标准确定推荐级别,包括1A(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1B (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1C(强烈推荐,低或很低质量证据)?2A (弱推荐,高质量证据)?2B (弱推荐,中等质量证据)?2C (弱推荐,低或很低质量证据)?具体内容如下? 1 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 (1)对于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1A) (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1B) (3)对于没有脑疝征象的创伤患者,推荐开始机械通气时采用正常的通气量?(1C) 2 诊断和监测出血 (1)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损伤的解剖类型?损伤机制以及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应,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的程度?(1C) (2)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初始的复苏无效,则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1B) (3)对于未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荐立即采取进一步的评估? (1B) (4)对于怀疑有躯干部损伤的患者,推荐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FAST或CT) 以明确有无胸腹腔游离液体?(1B) (5)对于存在明显腹腔积液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紧急的干预措施?(1A) (6)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使用CT进行进一步的评估?(1B) (7)不推荐单独使用红细胞压积(Hct) 检测作为评估出血程度的独立实验室指标?(1B) (8)推荐检测血清乳酸或碱剩余作为评估?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1B) (9)推荐常规评估创伤后的凝血病,包括早期?重复和联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1C) 推荐使用血栓弹力图帮助明确凝血病的特征和指导止血治疗?(1C) 3 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 (1)对于没有脑损伤的患者,在严重出血控制之前应将收缩压维持在 80~90mmHg(1mmHg=0.133kPa)? (1C)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GCS≤8) 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该维持平均动脉压≥80mmHg?(1C) (2)对于低血压的创伤出血患者应该进行液体治疗?

输血临床指南

输血临床指南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临床输血指南 一、外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增强运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 【适应症】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者。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果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a、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后;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二、内科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 【适应症】由患者血小板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输注; 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出血; 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3)普通冰冻血浆 【适应症】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慢性贫血和失血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2、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1)血红蛋白<70g/L ; (2)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 ~Ⅳ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 治疗无效者; (3)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4、所有先心病术前备红细胞悬液,作为术中体外循环灌注预充及手术失血补充。术中同时采用血液回吸收技术。先心病术后红细胞输注指征:有活动性出血,即每小时失血量>血容量的5%-10%,血球压积<30%(儿童)或35%(小婴儿),血色素< 90g/L ; 5、骨科的大型手术出血。如发育性髋脱位、脊柱侧弯、四肢近端骨折等手术,术中及术后需要维持血色素在80g/L 以上。术中尽可能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注: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 55×体重-Hct 实际测定值× 55×体重)/0.60。 【血小板】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109/L ,不需要输血小板; 2、术前血小板计数<50× 109/L ,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 109/L 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 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5、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6、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的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复杂先心病手术,大动脉转位等体外循环时间长(大于120 分)、或者需要体外循环下血管吻合、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因术中血小板破坏、体外循环术后、DIC 或者大量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体温、肾衰、严重肝病)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 【新鲜冰冻血浆(FFP)】主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使用FFP 的指征: 1、PT 或APTT >正常值的1.5 倍或INR>2.0 ,创面弥漫性渗

1.3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1.3 严重创伤患者输血规范 一、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创伤在世界范围内仍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出血是创伤致死的首要原因,创伤后早期(24 h内)死亡的患者中,30%~40%死于难以控制的出血。外科止血、液体复苏及输血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化的专门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输血指南。笔者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有关各种严重创伤患者输血实践,参考《临床输血进展》、《输血治疗学》,结合2010年欧洲《严重创伤出血处理指南·新版》、美国血库协会(AABB)《临床输血规范与实践·第三版》、美国红十字会《输血实践指南·第二版》、英国皇家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手册·第四版》,以及中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版)和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希望为广大医师对严重创伤患者大量失血后的紧急处理及复苏早期的输血治疗提供指导意见,以科学合理用血、规避风险、优化输血治疗、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根据“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工作小组推出的推荐意见标准和国际统一证据分级,本指南分为强、弱两级(Grade1和2),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GradeA、B和C)。 (一)定义 1.大量失血(massive blood loss)指24 h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或3 h内丢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人出血速度达到150 ml/min;或出血速度达到1.5 ml·Kg-1·min-1超过20 min。 2.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24 h内给成人输注超过20 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 1 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 ml·Kg-1·min-1 。临床上,患者急性失血量达自身血容量的30%~50%时,往往需要大量输血。 (二)推荐意见 1.实验室检查 ●推荐早期复苏的同时采集血液样本,并贴上患者的标识,派专人迅速送到实验室以进行输血前相 容性试验、输血前病原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ib)浓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栓 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血常规、生化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成分输血后选择性重复检测(1B)。 ●推荐以碱缺失值和血清乳酸浓度评估和监测失血及休克程度,并指导液体复苏(1B)。 ●不推荐以单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血细胞压积(haematocrit,Hct)检查作为独立的 实验室指标来决定是否输血,应结合每个患者的失血速度、血容量、临床表现、贫血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心、肺功能而综合考虑(1B)。 ●不推荐单独以某个常规凝血指标来指导输血治疗(1C)。 2.输血治疗 ●红细胞:红细胞主要用于纠正贫血,提高携氧能力,保证组织氧供。(1)对于急性大量失血和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和(或)组织氧供不足的创伤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1A)。(2)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70g/L和(或)Hct<0.21时,推荐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70~90 g/L, 或Hct维持在0.21~ 0.27(1C)。(3)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在70~100 g/L和(或)Hct在0.21~0.30时,应根 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1B)。若无组织缺氧症状,暂不推荐输注红细胞(1C)。若合并组织缺氧症状: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创伤与急救(1)

创伤与急救讲座 一、大致了解人体解剖以及认识人体的八大系统(循环、呼吸、淋巴、泌 尿、支持连接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二、创伤与急救 1、创伤: 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器官受损或死亡。间接作用如爆震伤。 2、为什么要搞好现场急救? 答: 伤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对伤员进行初级急救,并按正确方法进行搬运,搞好现场急救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轻伤员痛苦,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并可挽救频临死亡人员的生命。据统计,现场急救搞得好,可减少20%伤员死亡,人员受伤后,2 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5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 分钟以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极小。因此在高危现场做好急救工作,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和健康的恢复,为了使现场急救更为及时,要求现场作业人员必须要学会急救知识。 3、急救人员在急救时注意的事项和要求是什么?答: 是要沉着、冷静,快而不乱。二是要尽快的对伤 - 1 -情做出初步估计和诊断,并立即采取相应有效地措施抢救。 4、急救时为什么强调先救后送原则? 答: 因为必须在保证病人安全情况下才能转送,否则将增加伤残率和后遗症,创伤病人往往需要实施行心肺脑复苏、输血、补液、包扎、止血、固定等,所以要先救后送。

5、在什么情况下地伤员采取先送后救原则? 答: 须尽快转到有条件的在伤员多,伤情严重而复杂,但生命体征较稳定时, 地方才能救治及时,可以先送后救。 6、担架搬伤员时为什么头在后面? 答: 头在后面可使后面抬送人员随时看到伤员面部表情,停 如发现异常情况就能 下来及时抢救。 7、如何判断假死和真死? 答: 假死又称临床死亡,可采用压迫眼球,检查心电图,假死眼球解除压迫后变扁的 看眼底等方法。如是 眼球可复原,如真死不再复原;如假死心电图有波形,真死反之; 如假死眼底可见视网膜血管内有血液流动,真死反之。 对假死要立即实施心肺脑复苏和药物复苏等方法抢救。在一般情况下大脑皮质只能耐受心跳停止4-6 分钟,否则大脑皮层将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植物人)。 8、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多少?急性失血多少可危机生- 2 - 命? 答: 血液总量占人体重的6-8%,急性失血800-1000ml 以上可危及生命。 9、伤情判断有哪些要求? 答: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慢性贫血和失血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2、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1) 血红蛋白<70g/L; (2) 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3)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4、所有先心病术前备红细胞悬液,作为术中体外循环灌注预充及手术失血补充。术中同时采用血液回吸收技术。先心病术后红细胞输注指征:有活动性出血,即每小时失血量>血容量的5%-10%,血球压积<30%(儿童)或35%(小婴儿),血色素<90g/L; 5、骨科的大型手术出血。如发育性髋脱位、脊柱侧弯、四肢近端骨折等手术,术中及术后需要维持血色素在80g/L以上。术中尽可能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注: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55×体重-Hct实际测定值×55×体重)/0.60。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血小板; 2、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 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5、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6、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的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复杂先心病手术,大动脉转位等体外循环时间长(大于120分)、或者需要体外循环下血管吻合、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因术中血小板破坏、体外循环术后、DIC或者大量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体温、肾衰、严重肝病)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 【新鲜冰冻血浆(FFP)】 主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围术期输血指南

围术期输血指南 血容量评估:正常成人血容量约为70ml/kg;Hct>30% 不同程度失血临床表现 输红细胞指征:(红细胞主要作用是携氧) 1 Hb>100g/L可不输红细胞。 2 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系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3 Hb<70g/L,应及时输注红细胸。此外,下列情况也可输血: a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如血友病患者。 b术前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输血量计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Hct预计—Hct实测值)×55×体重/0.6输血量计算:(血浆主要提供凝血因子和血桨蛋白)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失无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在缺乏白蛋制剂时,用作扩容和纠正低蛋白血症。 5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输血小板指征:(补充血小板) 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定输注血小板),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每单位浓缩血小板可使成人增加约(7—10)×109/L血小板数量。 输冷沉淀指征:(补充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1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800mg/dl; 2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3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4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Ⅷ因子浓缩剂。 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纤维蛋白原,使用20单位冷沉可恢复到必要的纤维蛋白浓度。

输血适应症知识

输血适应症 ----根据《广西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节约用血考核标准(试行)》(桂卫医【2011】96号)。 一、手术、创伤患者及急性贫血的输血原则: 1、一般情况:手术及创伤患者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 2、急性贫血或休克患者,失血量≥血容量的20%,可考虑输血。并根据患者的出凝血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 3、手术、创伤患者,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注意:血容量损失<20%,应使用晶体及胶体液,轻度失血<600ml、Hb>100g/L输血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除外),属无指征输血。 二、慢性贫血的输血、红细胞制品输注原则 总原则: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急、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洗涤红细胞用于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1. 慢性贫血输血:Hb≤ 60g/L或红细胞压积低于0.20才考虑输血(地贫患儿除外)。 2、慢性贫血患者Hb在60-90g/L的病人,如果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时,可以考虑输血。 注意:慢性贫血输血:Hb>60g/L或红细胞压积>0.30输血的,属无指征输血。 三、冷沉淀输注适应症 1、外伤病人有第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ⅩⅢ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可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也可用于大量失血输入库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注意: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凝血因子是正常的30%输注冷沉淀的,属目的不明确。 四、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适应症 1、手术、创伤输注:用于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及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II、V、VII、IX、X、XI或抗凝血酶III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应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2、用于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作用(5-8ml/kg)。 3、用于肝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患者的血浆置换、人工肝及大面积创伤、烧伤、纠正休克、DIC患者。 注意:1、新鲜冰冻血浆作扩容剂使用,手术及创伤患者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均属不合理;2、无合理理由红细胞与血浆混用(换血疗法除外),属不合理;3、无合理理由用血浆替代白蛋白输注,属不合理。

内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就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就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血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与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与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就是决定就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就是决定就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 50×109/L(妊娠性血小板)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④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能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FP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