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试题与答案八

《昆虫学》试题与答案八

一、名词解释(20%)

1、昆虫

2、世代

3、变态

4、经济阈值

5、种群

6、趾钩

7、蜕

8、产卵前期

9、羽化10、食物链

二、填充(20%)

1、昆虫的体壁由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构成。

2、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从基部到端部依次为__________ 节、_______ 节、__________节;蝶类触角为_______ 状;金龟子触角为__________ 状;蜜蜂触角为_______ 状;苍蝇触角为

____________状;小地老虎雄成虫触角为___________ 状。

3、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头式。蝗虫头式为________,步甲头式为_______ ,蚜虫头式为________ 。

4、昆虫的胸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六个部分组成。

5、翅的主要类型有下列几种:膜翅,如_________的翅;鳞翅,如____________的翅;鞘翅,如___ ___的___ ___翅;缨翅,如___ __的翅;半翅,如__ ____的翅,平衡棒,如___ __的___ __翅。

6、昆虫蛹的类型有___ _、__ _ __、__ ___三种。

7、昆虫的植食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8、使用化学农药不当,会产生_ ___、___ ___、__ ____等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20%)

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方格所对应的题号内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蝗虫口器为()。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虹吸式口器;

2、刺吸式口器的喙管由()演化而来。

A、上唇;

B、下唇;

C、下颚的外颚叶;

D、上颚的外颚叶;

3、昆虫的翅是由()演化而来。

A、腹板;

B、侧板;

C、背板;

4、螳螂的前足属于()。

A、捕捉足;

B、步行足;

C、跳跃足;

D、携粉足;

5、一个食物链至少()个环节。

A、2;

B、3;

C、4;

D、5;

6、害虫被细菌寄生后()。

A、变脆;

B、变硬;

C、变臭;

7、家蝇幼虫为()足型幼虫。

A、无;

B、寡;

C、多;

8、朱砂叶螨可使棉花变成()。

A、卷叶;

B、红叶;

C、白叶;

D、破叶;

9、绿盲蝽为害棉花不造成( )。

A、“公棉花”

B、“多头苗”

C、卷叶

D、破叶

10、()是单食性害虫。

A、禾谷缢管蚜

B、白背飞虱

C、稻纵卷叶螟

D、三化螟

11、玉米螟在棉花、夏玉米混作区的棉田( )重发。

A、一代

B、二代

C、三代

12、褐飞虱不以( ) 方式为害。

A、直接刺吸

B、咬食叶片

C、分泌蜜露

D、传播病毒

13、粘虫产卵有( )的习性。

A、趋嫩绿

B、趋半枯萎

C、趋枯黄

14、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麦蚜的优势种为( )。

A、禾谷缢管蚜

B、麦长管蚜

C、麦二叉蚜

15、朱砂叶螨适宜发生的气候条件为()。

A、低温干旱

B、高温干旱

C、高温高湿

D、低温高湿

16、处于第三次脱皮与第四次脱皮之间的昆虫称为( )龄虫。

A、2;

B、3;

C、4;

D、1;

17、目前生产上防治褐飞虱好的药剂为()。

A、吡虫啉

B、杀虫双

C、敌百虫

D、辛硫磷

18、下列害虫中()是迁飞性害虫。

A、三化螟

B、小地老虎

C、棉蚜

D、二化螟

19、暗黑金龟子幼虫类型为()。

A、无足型;

B、多足型;

C、寡足型;

20、()以蛹越冬。

A、二化螟

B、玉米螟

C、暗黑金龟子

D、棉铃虫

四、是非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0%)

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方格所对应的题号内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玉米螟为害棉花造成挂叶。

2、棉大卷叶螟幼虫胸足两侧具黑色斑纹。

3、褐飞虱成若虫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距,它是能活动的多细胞性体壁外长物。

4、昆虫属于变温动物。

5、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常用来防治褐飞虱。

6、褐飞虱的卵主要产在叶背中脉内。

7、同一种昆虫雌雄成虫除第一性状不同外,还有可供区别的其他形态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8、玉米螟幼虫趋光性较强。

9、虹吸式口器的喙管是由下颚的外颚叶演化而来。

10、锐劲特防二化螟效果好。

1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麦蚜对小麦穗期的危害重于苗期的危害。

12、昆虫滞育是从空间上逃避不良环境条件。

13、金龟子具有假死性。

14、二化螟卵块上有绒毛。

15、粘虫一代为主害代。

16、朱砂叶螨成、若、幼螨都是4对足。

17、朱砂叶螨的卵产在棉花的叶片背面。

18、金龟子、蛴螬主要危害作物地下部分。

19、适温高湿利于白背飞虱发生。

20、小地老虎喜将卵产在棉花叶片上。

五、问答题(20%)

1、地下害虫的防治策略是什么?(4分)

2、详细阐述三化螟蚁螟侵入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6分)

3、防治棉铃虫可采取哪些农业防治措施?(10分)

试题(八)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

昆虫:具有头、胸、腹三体段之分,胸部具有三对足、二对翅的一类动物。

世代:昆虫完成由卵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时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

变态:昆虫在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阶段性变化,即经过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几个不同发育阶段,这种变化叫变态。

经济阈值:害虫防治适期时的虫口密度、为害量或为害率等达到此标准时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为害损失超过经济损害水平。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空间,并能进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体。

趾钩:着生在鳞翅目昆虫幼虫腹足末端的一些骨化了的钩状构造。

蜕:昆虫脱下来的旧表皮。

产卵前期:雌成虫从羽化到第一次产卵所经历的时间。

羽化:不完全变态昆虫末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或完全变态昆虫的蛹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称为羽化。

食物链:物种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相互联系的链式关系称为食物链。

二、填充(20%)

1、昆虫的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构成。

2、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从基部到端部依次为柄节、梗节、

鞭节。蝶类触角为棒状;金龟子触角为鳃状;蜜蜂触角为膝状;苍蝇触角为具芒状;小地老虎雄成虫触角为羽毛状。

3、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和

后口式三种头式。蝗虫头式为下口式,步甲头式为前口式,蚜虫头式为后口式。

4、昆虫的胸足由___基节____、__转节___、_ 腿节__、____胫节___、____跗节___、___前跗节___六个部分组成。

5、翅的主要类型有下列几种:膜翅,如___ _蜜蜂___的翅;鳞翅,如___ 粘虫_ ___的翅;鞘翅,如___ 金龟子___的___ 前___翅;缨翅,如__ _蓟马__的翅;半翅,

如__ 盲蝽蟓____的翅,平衡棒,如___ 蚊子__的__ _后___翅。

6、昆虫蛹的类型有___被蛹_、___围蛹_ __、__离蛹___三种。

7、昆虫的植食性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三种。

8、使用化学农药不当,会产生_ 抗药性___、___再猖獗___、__污染环境____等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20%)

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方格所对应的题号内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A B C A B C A B C D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A B C A B C A B C D

四、是非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0%)

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方格所对应的题号内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 + - + - + - + -

五、问答题(20%)

1、地下害虫的防治策略是什么?(4分)

2、详细阐述三化螟蚁螟侵入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6分)

3、防治棉铃虫可采取哪些农业防治措施?(10分)

答1:(每一小条1分)

防成虫与防幼虫相结合;

地下防治与地上防治相结合;

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

播种期防治与常规防治相结合。

答2:(每一小条1分)

秧苗期三化螟蚁螟大多数从稻苗下部近水面叶鞘的脉间较柔软处蛀入。因此秧龄的大小能影响蚁螟的侵入,苗小叶鞘紧包,脉间距离较窄,小于蚁螟头宽,幼虫必须咬断维管束组织方能侵入,因此蛀入时间长,侵入率低。大秧苗期,即使少数蚁螟能侵入,也因秧苗经移栽落黄而造成大量死亡。所以秧苗期是安全的。

分蘖期稻株组织柔软,叶鞘包裹疏松,叶鞘脉间距离较宽,蚁螟容易侵入,造成枯鞘、枯心苗。圆杆拔节期稻株茎杆组织硬,外部有多层叶鞘包裹,蚁螟侵入困难,大部分死亡。所以圆杆拔节期抗性强。

孕穗期只有一层叶鞘包裹,易侵入,造成枯孕穗、白穗。

抽穗期直接从破口处侵入,从穗颈基部蛀入嫩茎,并向下蛀食,3-5天即可出现白穗。

抽穗以后茎杆老化,为安全期。

答3:[第(1)、(2)条,每条1分;(3)条共5分,其中○1○2○3各1分、○42分;第(4)条3分]

(1) 合理作物布局。较大面积的播种高粱或晚玉米,可减轻为害。

(2) 种植玉米诱集带。诱集用的春玉米应选择高产早熟品种,力求玉米抽雄与二代棉铃虫卵盛期“二者吻合”,每亩套种玉米100~150株为宜。玉米上的棉铃虫应及时消灭。

(3) 加强田间管理。

○1 套种棉田空幅内实行冬春季耕翻,破坏棉铃虫越冬场所,减少虫源。

○2 麦收后及时灭茬,既可破坏棉铃虫蛹适生环境,又可将麦株上的天敌引诱到棉株上。

○3 健身栽培。实行育苗移栽,推广双膜移栽,化调化控,使植株老健,增强抗逆性,防止棉花贪青迟熟,不仅减轻了当代的压力,使四代幼虫成活率下降,也有效压低了五代发生量。

○4 棉田进行“四清理”,减少部分虫卵。在棉铃虫大发生的情况下,如1994年四、五代棉铃虫发生期间,结合田间管理,打顶心、去边心、抹赘芽、摘除无效花蕾,带出田外,集中烧毁,不但能减少田间落卵量,而且还能恶化棉铃虫的生态环境,降低幼虫存活率,切断为害桥梁。大发生年份进行“四清理”,可减少棉田卵量50%以上。

(4)选育抗虫品种。

选育光叶(无茸毛)、无蜜腺、高密油点及窄卷苞叶的棉花品种。

选育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如中棉所30号、抗杂1号、R93—6(中国农科院棉花所)、33—B(美国孟山都公司)、GK22、GK12、苏抗103、鲁棉研15、中棉所41、中棉所45等转Bt基因、转双价基因棉对棉铃虫表现高度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