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过程

国内外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过程

载人潜水器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人类探测和研究的工具。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潜水钟进行水下探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载人潜水器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发明了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泰坦尼克号号”。这艘潜水器可以潜入水下100米,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它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制出了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3000米的载人潜水器——“特里斯坦号”。这艘潜水器的出现,标志着载人潜水器技术的重大突破。它的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水下探测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1世纪初期,中国也开始加强对载人潜水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12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这艘潜水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探测和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载人潜水器已经成为深海探测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潜入水下数千米,进行深海生物、地质、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它也可以用于深海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历程是科技进步的缩影。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

深海探测和研究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载人潜水器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前沿水下机器人技术

前沿水下机器人技术 水下机器人是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能潜入水中代替人完成某些操作,又称潜水器。1953年,第一艘无人遥控潜水器问世;到1981年,无人遥控潜水器发展到400 余艘,其中90%以上直接或间接用于海洋石油开采行业。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潜水器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潜水器的数量和种类也出现显著增长。本文重点围绕AUV和ROV两类水下机器人,梳理了几家国际巨头代表性产品以及当前国内的主要技术现状。 一、水下机器人分类 水下机器人可分为载人潜水器(HOV 1自主水下机器人(AUV)以及有缆遥控机器人(ROV)三类。 载人潜水器(HOV)相当于小型潜水艇,可运载工作人员进入深海,操作机械手开展各种复杂的水下考察、打捞、采样等活动。例如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 自主水下机器人(AUV)没有缆绳,自身携带动力,衣靠内置的控制系统实现自我控制,可以灵活自主地完成一系列水下作业任务。 有缆遥控机器人(ROV )脐带缆来传输水下机器人本体所需的动力,同时也上传传感器信号和下传控制信号,续航力强,动力更充沛,安全可靠性更高,数据传输能力强。 二、国外技术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研制出第一台水下机器人,这项

技术便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美英德俄日等海洋强国均设立了专门的水下机器人研究机构。目前,西方国家在ROV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具备深海ROV研发、设计、制造、试验、配套等能力。 (一)意大利Saipem公司 Saipem的新型Innovator 2.0 ROV是一种重型工作级航行器,用于油田维护和施工,包括在超深水水域,用于监测海床和收集数据,以设计油田或海底管道。它的电动机可以提供210 hp,确保系柱在每个方向上的拉力为1,100 kg,最大速度为3.5节,并能够举起挂在车架上的超过600公斤的重量。ROV的脐带缆被重新设计,以将船上的动力传输到水下航行器。Innovator2.0配备了6600 V 电源,即使电缆长度超过7,000米,ROV也能有效工作。ROV获得了符合Norsok U102 标准的声明,以及DNV-GL认证。

全球载人潜水器发展综述

目录 全球载人潜水器发展综述 (2) 第一部分大深度作业型载人潜器 (2) 一、深海载人潜水器发展现状 (2) (一)深渊区概念界定 (2) (二)国外深海载人潜水器 (3) (三)国内深海载人潜水器 (9) 二、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考中的应用 (11) (一)深海地质 (11) (二)深海生物 (13) (三)物理海洋 (17) 三、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趋势 (17) (一)面向科学应用,形成作业能力 (17) (二)面向深海探险和观光,探索极限海底奥秘 (18) (三)构建深海装备体系,实现载人与无人装备之间相互支持和协同作业 (19) (四)重视新技术及新装备的开发 (19) 四、“彩虹鱼”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 (20) (一)现有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概况 (20) (二)现有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存在的问题 (21) (三)“彩虹鱼”号载人深潜器的创新之处 (21) 第二部分观光型载人潜器 (22) 一、观光潜水器发展历程 (22)

(一)观光潜水器概念界定 (22) (二)观光潜水器发展历程 (23) 二、全球主要观光潜水器概览 (24) (一)小型观光潜水器(载人<6人,下潜深度>100米) (25) (二)大型观光潜水器(载人≥6人,下潜深度<100米) (30) 全球载人潜水器发展综述 第一部分大深度作业型载人潜器 一、深海载人潜水器发展现状 (一)深渊区概念界定 国际海洋科学界通过初步调查,发现位于6000~11000m的海斗深度(hadal depth)区间内的生物与6000m以浅的生物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把这个深度区间内的海沟命名为深渊区,把专门研究深渊区内的海洋科学称为深渊科学(hadal science),它包含深渊生态学、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等。2007年国际海洋科学家在墨西哥城召开一次大会,对深度区间的划分又作了一次新的统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毛之千 (淮阴工学院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3101班,) 摘要:无人遥控潜水器,也称水下机器人。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能潜入水中代替人完成某些操作,又称潜水器。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本文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介绍了水下机器人,并且就其中的关键技术也简要做了介绍,全方面的认识了水下机器人。 关键字:水下机器人、潜水器、海洋 一、引言 海洋这一广阔的水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是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时代。在各种海洋技术中,作为用在一般潜水技术不可能到达的深度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并能完成多种作业的水下机器人,使海洋开发进入了新时代。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研制出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潜水器开始,无人遥控潜水器,也称水下机器人,开始进入人类的发展史,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其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人类在海洋等水域的探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于水下机器人目前多用于海洋,故也可称为海洋机器人。而且水下作业对于人来说是一项危险作业,特别是在深海作业更加的危险,在10000米深的深海中,其压力是地面压力的1000倍,那里是迄今为止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海底,特别是深海海底对人类还是一个未知世界。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海洋开发、打捞、扫雷、侦察、援潜、救生等。 而在近几十年,水下机器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趋势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水深普遍在6000米;二是操纵控制系统多采用大容量计算机,实施处理资料和进行数字控制;三是潜水器上的机械手采用多功能,力反馈监控系统:四是增加推进器的数量与功率,以提高其顶流作业的能力和操纵性能。此外,还特别注意潜水器的小型化和提高其观察能力。在这方面,日本与欧洲处于世界研究的前列,而在70年代末,中国工程院院土蒋新松研究员,积极倡导,率先开始了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努力.使我国的水厂机器人技术达到了匡际先进水平。 二、水下机器人的发展阶段 1934年,美国研制出下潜934米的载人潜水器。1953年又研制出无人有缆遥控潜水器。其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53年至1974年为第一阶段,主要进

海洋高技术装备--潜水器的开发与应用

海洋高技术装备——潜水器的开发与应用 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资源。它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藏、风雨的温床、贸易的通道以及国防的屏障。海洋和国家安全与权益的维护、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油气与金属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保障的全局性,重大性和长久性问题休戚相关。在政治,军事和经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是世界各国争相开发利用的蓝色疆土。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拥有约1.8万km的海岸线,近300万km2的蓝色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面对国家海洋安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海洋科技的强烈需求和世界海洋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未来海洋科技的发展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海洋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未来各国海洋竞争中将占据主导的地位,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 潜水器是进入海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海洋技术开发的最前沿与制高点,是一项综合性的海洋高技术装备。目前,潜水器主要分为载人潜水器(human occupied vehicle)简称(HOV)和无人潜水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UUV)。其中,无人潜水器又分为遥控无人潜水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0V)、自治式无人潜水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 和自治遥控混合型无人潜水器(hybrid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HROV)。 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观察、分析和评估,还可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信息传输实时,可以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长时间、大功率的水下作业,可将人的眼睛和手“延伸”到ROV所到之处;自治式无人潜水器,又称自治水下机器人(AUV),可以水下预编程航行,特别适用于区域性详细勘查,可实施长距离、大范围的搜索和探测,不受海面风浪的影响;混合型潜水器(HROV),能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工作,可以像AUV一样进行大范围的探测和搜索,也可以通过直径小于1 mm的微细光纤,执行传统ROV的近距离观察和采样任务。 载人潜水器是一种自由自航式潜水器,自带能源,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利用它可取得海底世界的宝贵数据和资料,用于海洋科学研究。 国外载人潜水器发展概况 1964年美国第一个研制出深海载人潜水器“阿尔文”号,开创了人类探测海洋资源的历史。其工作深度为1829m。1974年经过改装后,工作深度达到4500m,可搭载三名人员,水下工作时间为6~8h。作为国际上使用效率最高的载人潜水器,“阿尔文”号进行过很多颇具影响的作业。如1966年初,“阿尔文”号和另一台遥控潜水器一起打捞起掉落在地中海的一颗氢弹;1977年,“阿尔文”号在将近2500m深处的加拉帕戈斯断裂带首次发现海底热液和其中的生物群落。两年后,“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洋中脊发现第一个高温黑烟囱。20世纪80年代,“阿尔文”号又成功地参与了对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搜寻和考察。至今“阿尔文”号已累计完成5 000次以上的下潜作业,为深海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m,累计下潜了1 5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在水下搜寻方面,“鹦鹉螺”号可是大名鼎鼎。就拿搜寻掉落在海里的失事飞机来说,首先得找到记录飞机声音和航行的黑匣子。“鹦鹉螺”号潜水器配备有全景声呐,能够探测到两侧200米范围以内的信号,还有数个照相机齐齐工作。一旦发现黑匣子的踪迹,“鹦鹉螺”号潜水器就用机械臂把它们挖起来,带回到海上。这样搜寻工作的效率就大大提高!凭着这样的本领,“鹦鹉螺”号潜水器屡立战功,在海底搜寻界名噪一时。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有1987年建成的“和平I”号和“和平II”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它带有12套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的设备。该潜水器最大的特点是能源充足,可在水下停留17~20h,《泰坦尼克》电影中很多镜头就是“和平I”号和“和平II”号探测获得的。 日本在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m的“深海6500”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达8h,它对6500m

载人深海潜水器的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载人深海潜水器的技术及其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深海的探索也逐渐加深。而深海潜水技术,尤其是载人深海潜水技术,更是成为了当今科技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技术及其发展前景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载人深海潜水器。 一、潜水器的技术 1. 载人深海潜水器的技术原理 从构造上来说,载人深海潜水器通常由顶部的球形透明舱、底部的探测器、操纵器以及潜水蓄水池等组成。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在潜入深海水的过程中,水抵消了光线,而声波则因其更长波长而不受太大影响,探测器通过声波接收器扫描海底,通过双向声纳的技术,成功地获得了海底物体的精确三维模型。 2. 潜水器的设计工艺 载人深海潜水器的设计由于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因此设计出一个完全符合各项参数要求的深海潜水器固然不容易。

设计师必须考虑到深海水压、多种射线辐射的侵蚀、长距离的自然灾害甚至某些生物性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便保证载人深海潜水器能够在不受损坏和安全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深海探测。 二、潜水器的发展前景 1. 潜水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探索海洋的强大工具 深海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长期以来,科学家试图解开海底生物群落群体、地理学、地质学等领域的谜题。载人深海潜水器的使用已经成为人类探索海洋的强大工具之一。随着各国的研发技术和投资不断提升,这一领域的潜水技术将会继续得到进一步完善,人类探索海洋的成果也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 深海潜水器将会运用在更多领域之中 深海潜水器不仅能够用于纯粹的科学探究,还可以应用于海洋环境保护、深海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例如,潜水器可以用于核电站水箱的清洗、管道清洗,支持观测,并且还可以用于构建永

蛟龙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蛟龙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蛟龙号(Jiaolong)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深海载人潜水器。它以中国神话中“蛟龙”为名,象征着中国人民追求深海探索的勇气和决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海洋深处的探索需求的增加,蛟龙号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本文将对蛟龙号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蛟龙号的发展现状。蛟龙号于2007年开始研制,并在2010年成功完成了首次海试。该潜水器具备六自由度运动能力和深海潜水能力,最大潜水深度可达7000米,是目前全球潜水器中拥有最大潜水深度的载人潜水器之一。蛟龙号还拥有多种科学观测和采样装置,可以开展多项深海科学研究任务,包括地质勘探、生物学样品采集、海洋环境观测等。 在过去的十年里,蛟龙号已经开展了多次成功的深海潜水任务。2012年,蛟龙号首次达到了最大潜水深度7000米,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观测和采样工作。2014年,蛟龙号再次成功下潜至7000米深海,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和样品。随后,蛟龙号又相继在南海、西太平洋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深海探索任务。2017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一次重要潜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完成深度超过10000米的国家。 蛟龙号的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仅是科学探索方面,在技术方面也有显著的进步。自首次成功潜水以来,蛟龙号的设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革新。在新一代蛟龙号中,研发人员提高了潜水器的载人舱安全性、控制系统的精准度以及科学仪器的功能。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蛟龙号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潜水深度和作业能力,为更深层次的海底探索打开新的可能。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蛟龙号未来的趋势。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对深海探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蛟龙号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扩大其应用领域。首先,蛟龙号有望进一步提高潜水深度。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超过

中国载人潜水事业

中国载人潜水事业 一、简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蛟龙”人已为之奋斗了十年,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用 实际行动浇铸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事业,谱 写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深海载人潜 水器——“蛟龙”号再次冲破7000米深海,达到7035米,完成了全流程功能验证等各项 深海科考试验,顺利返回海面,标志着深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取得圆满成功,成 为拥有作业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 "向阳红09”船6月24日电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24日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第四 次下潜试验,本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达到“蛟龙”号潜水器最大设计 深度。 这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以来进行的第49次下潜试验。 这场我国载人深潜史上里程碑式的下潜试验在一场大雨中开始,北京时间4时30分,海试团队举行试航员出征仪式,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进入潜水器。 二:规划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母船——“向阳红09”船自1978年12月服役以来,数十次完 成了我国中近海重大海洋调查任务,是海洋综合调查的功勋船。 海洋科技发展方面,将切实提高极地和大洋科学考察能力和水平,组织好第二十九次 南极科学考察和第五次北极考察。积极开展资源调查和环境评价,加大在多金属硫化物勘 探合同区和多金属结核合同区的调查与环评力度。 大力发展深海技术装备,推进大洋综合调查船和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的建造工作。加 快6000米深海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的改进和4500米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研制,组织实施 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 2021年是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专项正式启动的第一年,有计划地开 展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价的同时,抓紧推进相关放射性实验室的建设。 三:学员选拔

潜水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潜水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潜水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应用于深海探索、深水作业、水下观察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潜水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海洋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本文将介绍潜水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潜水器技术的应用 1. 深海探索 人类对于深海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深海的环境极其恶劣,常温常压下水压可达1000atm以上。潜水器无人机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对于深海的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由于潜水器的载人性相对较差,通常采用无人机潜水器。无人机潜水器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工作,深入到大约6000米左右的深度。可以对于海底地形进行详细的测绘和调查,同时还能够采集样品,探测海底资源等。 2. 水下作业 潜水器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下作业,如水下焊接、水下建筑、水下维修等。其中水下油田的开发和维护是潜水器技术应用领域的重点。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可以对于海底井口进行清洁、检修、更换设备等操作。在大型海底工程建设中,也会运用潜水器技术进行水下测量、放置工程海底电缆等。 3. 水下观察 除了进行深海探索和水下作业外,潜水器技术在水下观察方面也非常有用。例如,可以使用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对于海中生物、海洋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海底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也会用到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等设备来协助工作。 二、潜水器技术的发展 1. 机器人技术: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无人机潜水器相继问世,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任务,并具有精准稳定的工作性能。海洋机器人技术将会在未来深海勘查和资源开发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 多智能体技术: 多智能体技术是指通过多个智能体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技术。海洋多智能体技术可以使得潜水器之间和潜水器与其他设备之间实现互相配合,并能在潜水器系统故障或者任务变化的情况下,自主地调整计划和控制。 3. 能量供给技术: 深海环境中能源相对极少,电池等储能系统容易耗尽,传统的潜水器技术受到的限制也更多。然而,太阳能、海流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潜水器的维护成本,提升潜水器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4.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机器人潜水器添上了翅膀,使得潜水器更加智能化、自主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潜水器可以实现自动观察、识别目标、分析数据等功能,极大地提高潜水器在深海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5. 集成化技术: 集成化技术是指将多种功能集成在一起,构成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应用场景的综合性潜水器系统。集成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潜水器系统自由潜水、自动维修、自主作业等多种功能。与传统的潜水器相比,集成型潜水器更加稳定、灵活、高效。 综上所述,潜水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广泛的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潜水器将为深海研究和工作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支持。

载人深潜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载人深潜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以越来越深地探索海洋的神秘世界。而载人深潜器系统就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深海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本文将从深潜器系统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潜器系统的意义 深潜器系统是指能够让人类穿着防护设备在深海中生存和工作一定时间的载人潜水器,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可以深入探索海洋的深处,收集大量的海洋数据和样本,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生物和资源。此外,深潜器系统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应对多种环境灾害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现状 深潜器系统的研究已有许多年的历史,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这一领域。目前,我国的深潜器系统也在不断突破,在技术、性能和应用领域上都具有很大优势。 1.深潜器系统的技术 深潜器系统的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防水性和压力平衡技术。由于深海水压极大,防水性能非常关键。同时,深潜器系统还需要保持稳定的压力平衡,否则就会引起机械

故障或个体急性损伤等严重问题。目前,深潜器系统技术已经逐 渐成熟,各国已经能够制造出适合不同深度的深潜器系统,并能 够进行长时间的深海观测和实验。 2.深潜器系统的性能 深潜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当前, 深潜器系统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提高,如浮力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操纵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都已经比以前更加完善。同时,为了 进一步完善深潜器系统的性能,许多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 技术和创新方法。 3.深潜器系统的应用 深潜器系统在海洋研究领域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海 底地震、生态环境调查、海洋资源勘探等方面都需要深潜器系统 的帮助。此外,深潜器系统还可以用于深海救援和海洋环境保护 等方面。 三、未来发展 深潜器系统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领域,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深潜器系统在以下方面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深入海底

深海潜水器发展现状及其未来

深海潜水器发展现状及其未来深海是我们知之甚少的未知区域。一直以来,人类对深海的探 索和利用都存在着着重的需求。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深海潜水 器应运而生。深海潜水器是人类用于深海探索的工具,它可以带 着科学家进入深海钻研大自然的奥秘。 深海潜水器的发展历程 深海潜水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 人们使用的是自行潜水员或潜艇来进行深海探索,这些探索方式 不仅造价高昂,而且存在着极高的安全风险。为了摆脱这些问题,深海潜水器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了进步和 完善。 目前,深海潜水器已经成为了深海科学探索和资源开发的重要 工具。深海潜水器的特点是耐高压、自主操作和高精度定位等, 能够在深海环境中进行多种专业化的科学调查和资源勘探,例如 收集海底钻探样品、调查深海生态系统、观察海底环境变化等。 深海潜水器的类型

目前,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深海潜水器主要有三种类型:自由潜水器、有缆潜水器和滑翔机。三种类型的潜水器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自由潜水器是一种完全自主操作的潜水器。它没有连接缆绳,可以在水下进行自主的机动和探测工作。自由潜水器操作灵活,可以进行细致的调查工作,但是对于深水区域,其作业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 有缆潜水器则通过缆绳连接到地面设备,能够在缆绳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务。有缆潜水器能够进行深水区域的工作,但是缆绳的长度限制了其工作半径和自由度。 滑翔机是一种近年来常用的深海潜水器。它能够在水下自由运动,同时可以在一定的导航进程中进行深度和方向控制,不需要表面支持设备。滑翔机的使用范围较广,既可以进行深海科学探测,也可以用于海洋垃圾搜寻、水下灾害异常事件的监测等。 深海探索的未来

载人深潜技术

1. 载人深潜技术的战略意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消耗与枯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将是未来全球竞争的焦点领域。深海油气、海底可燃冰、深海多金属结核、水下富钴结壳、深海热液硫化物等自然资源富集,引发世界各国对深海探测的关注。 受战略需求牵引,海洋大国正在形成从先进水面支持母船,到可下潜1000~11000米的载人/无人深海潜水器,以及探测、作业技术与装备的综合谱系。 载人潜水器作为一种深海运载工具,将科学技术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各种电子装置与机械设备等快速、精确地运载到目标海底环境中,遂行高效勘探测量和科学考察任务。 载人潜水器成为人类开展深海研究、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和装备,支撑并推动了深海探测领域的重大进步。 2. 载人深潜国际发展态势

早在1960年1月,“的里雅斯特”号载人潜水器就到达了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13米),但彼时距离认识深海、利用深海尚有较大距离。 海洋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完成了多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00年以来,有关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重新活跃起来,特别是全海深(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引发了新一轮行业技术发展。 ☝世界主要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历程 根据海洋技术协会载人潜水器委员会的统计,2018年全球载人潜水器活跃数量为160艘,可提供1624个载人座位;其中38艘应用于援潜救生,122艘应用于科学研究、商业作业、观光旅游等。 ☟现役载人潜水器(工作深度>1000米)

3. 我国载人深潜发展及成就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组织国内优势技术单位进行联合攻关,突破“载人深潜”关键技术体系,辐射带动深海装备领域的技术发展。 经过近20年的持续努力,我国在载人潜水器领域已经建成完整的技术链条和应用体系,形成了三大里程碑。 3.1.“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7062米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水下机器人发展历程

水下机器人发展历程 由水面遥控或有人工智能,能在水下进行综合作业的机电装置。 特别是近10年来,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从1953年第一艘无人遥控潜水 器问世,到1974年的20年里,全世界共研制了20艘。特别是l974年以后,由于海洋油气业的迅速发展,无人遥控潜水器也得到飞速发展。到1981年,无人遥控潜水器发展到了400余艘,其中90%以上是直接;或间接为海洋石油开采业服务的。1988年,无人遥控潜水器又得到长足发展,猛增到958艘,比1981年增加了110%。这个时期增加的潜水器多数为有缆遥控潜水器,大约为800艘上下,其中420余艘是直接为海上池气开采用的。无人无缆潜水器的发展相对慢一些,只研制出26艘,其中工业用的仪8艘,其他的均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另外,载人和无人混合理潜水器在这个时期也得到发展,已经研制出32艘,其中28艘用于工业服务。 1.无人有缆潜水器研制与发展。无人有缆潜水器的研制开始于70年代,80年代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1987年,日本海弹积。学技术中心研究成功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鲀3K”号,可下潜3300米。研制“海鲀3K”号的目的,是为了在载人潜水之前对预定潜水点进行调查而设计的,供专门从事深海研究的,同时,也可利用“海鲀3K”号进行海底救护。“海鲀3K”号属于有缆式潜水器,在设计上有前后、上下、左右三个方向各配置两套动力装置,基本能满足深海采集样品的需要。1988年,该技术中心配合“深海6500”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深海调查作业的需要,建造了万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这种潜水器由工作母船进行控制操作,可以较长时间进行深海调查。这种潜水器可望在1992年内建成,总投资为40亿日元。日本对于无人有缆潜水器的研制比较重视,不仅有近期的研究项目,而且还有较大型的长远计划。目前,日本正在实施一项包括开发先进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大型规划。这种无人有缆潜水器系统在遥控作业、声学影像、水下遥测全向推力器、海水传动系统、陶瓷应用技术水下航行定位和控制等方面都要有新的开拓与突破。这项工作的直接目标是有效地服务于200米以内水深的油气开采业,完全取代目前由潜水人员去完成的危险水下作业。 水下机器人 在无人有缆潜水技术方面,始终保持了明显的超前发展的优势。根据欧洲尤里卡计划,英国、意大利将联合研制无人遥控潜水器。这种潜水器性能优良,能在6000米水深持续工作250小时,比现在正在使用的只能在水下4000米深度连续工作只有l2小时的潜水器性能优良的多。按照尤里卡EU-191计划还将建造两艘无人遥控潜水器,一艘为有缆式潜水器,主要用于水下检查维修;另一艘为无人无缆潜水器,主要用于水下测量。这项潜水工程计划将由英国;意大利、丹麦等国家的l7个机构参加。英国科学家研制的“小贾森”有缆潜水器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它是采用计算机控制,

关于潜水艇的发展创新

(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XXX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潜水艇的发展创新 课程名称创新技术实践 课程类别□学位课□非学位课 任课教师XXX 所在学院XXX学院 学科专业XXX 姓名(本人签字) 学号 提交日期

关于潜水艇的发展创新 摘要:潜水艇的发展有上千年的的历史, 但真正到了16世纪左右以及两次世界大战, 潜水艇的技术才趋向与成熟, 种类也变得很丰富. 潜水艇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从起初木质人力驱动, 到后面的铁甲柴油动力, 再到现在的合金外壳核动力, 最近几百年里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而每次大发展都和战争有着关联. 本文着手于讨论潜水艇的分类以及发展. 关键词:潜水艇, 核动力, 战争, 柴油动力. Abstract:There are thousands of yea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bmarines, but until around sixteenth century and two world wars, submarine technologies trended to mature, species also became rich. the development of submarine was a process of innov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human drivers and wooden structure to diesel engine and metal structure, to today’s nuclear power drive and alloy structure, have achieved a leap of development at the last hundred years, and also every great development has associated with wars. This paper sets out to discus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bmarines. Keywords: submarines, nuclear power drive, wars, diesel engine. 1.前言 潜艇或称潜水船、潜舰, 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 潜艇的种类繁多, 形制各异, 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 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 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 潜艇也是较早期就有的匿踪载具. 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 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 早期称为“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