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润滑系统

柴油机润滑系统
柴油机润滑系统

1.1.1 润滑系的功用

1.润滑:润滑油可使发动机内部运动零件表面之间的干

摩擦变为液体摩擦,减少零件表面的摩擦、磨

损和功率损失。

2.冷却:润滑油经过摩擦表面,带走摩擦副产生的6%~

14%的热量,维持零件正常的工作温度。

3.清洗:润滑油冲洗零件表面,带走零件的磨损磨屑和

其他杂质,减少对运动表面的损伤。

4.密封:利用润滑油的黏性,使其附在互相运动零件的

表面之间,以提高间隙密封效果。除此以外,

润滑油还有防止零件锈蚀的作用。

1.1.2 润滑系的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

压力润滑是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到零件的摩擦面间,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并能承受一定机械负荷的油膜,尽量将两摩擦零件完全隔开,实现可靠的润滑。

2.飞溅润滑

飞溅润滑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某些运动零件(主要是曲轴和凸轮轴)旋转时飞溅起的或从连杆大头上专设的油孔喷出的油滴和油雾,对摩擦表面进行润滑的一种方式。

3.定期润滑(脂润滑)

对一些不太重要、分散的以及不易实施液体润滑的部位,采用定期加注润滑脂的方式进行润滑。

4.自润滑

近年来也有一些发动机采用了含有耐磨材料轴承(如尼龙、二硫化钼等)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这种轴承在使用中不需加注润滑脂,故称为自润滑。

1.1.3 润滑剂

润滑剂分润滑油(机油)和润滑脂(黄油)两种。

1.润滑油

我国将汽油机润滑油分为6号、10号、15号和低凝(稠化)6D四种牌号,号数越低,润滑油的凝点越低,低凝(稠化)润滑油可以在-30℃左右的严寒地区使用。柴油机润滑油的牌号有8号、11号、14号、11D和14D五种。同样,号数越低,凝点也越低。

目前广泛使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黏度等级分类法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分类。SAE黏度级别分为夏季用油和冬季用油两种(称单级机油)。冬季用油的号数后加W,号数越低黏度越小,适合的环境温度越低。如果冬季用油和夏季用油的号数连在一起,则表示冬夏两用润滑油(多级机油) 。

1.1.4润滑油指标

1.2 润滑系的组成

润滑系一般由油底壳,机油泵,限压阀及旁通阀,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传感器和

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润滑油工作原理图

油底壳:用来储存润滑油

机油泵:将足够量的润滑油以足够的压力供给给主油道,以克服机油滤清器及管道的阻力。

集滤器:安装在机油泵前,并置于油底壳内,用来滤除机油中较大直径的杂质。

机油粗、精滤清器:通过机油滤清器过滤杂质。

机油冷却器:冷却润滑油,使润滑油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机油压力表、机油温度表:监视压力润滑油压力和温度

集滤器装在机油泵之前的吸油端,多采用滤网式,目的是防止粒度大的杂质进入机油泵。发动机使用的集滤器目前分为浮式集滤器和固定式集滤器两种。

限压阀:1、作用:限制机油压力过低或过高,并稳定一定范围内。

2、构造:柱塞(钢球)弹簧和螺塞

3、安装位置:492Q—主油道前端CA6102Q、EQ6100Q在泵盖上

机油泵主动齿轮由凸轮轴驱动旋转,从动齿轮依图示方向转动,进油腔容积因齿轮向脱离啮合方向旋转而增大,腔内产生一定真空,机油便从进油口进入进油腔。齿轮旋转时,将机油带到出油腔,而出油腔的容积因齿轮进入啮合而减小,油压随即升高,机油便从出油腔被压送到发动机油道。

当主动外齿轮带动从动内齿轮旋转时,在齿轮脱离啮合的一端,进油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吸力,把机油从油底壳经集滤器吸入油泵。在齿轮进入啮合的一端,出油腔容积不断减小,油压升高,将机油压出油泵。

转子齿形齿廓的设计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这样,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1.2.2 机油滤清器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由于金属磨屑、灰尘、水及积炭等进入润滑系统,以及燃烧气体和空气对润滑油的氧化作用,致使润滑油变脏,这将加速运动零件的磨损及油道堵塞,造成供油不足而加速机件的磨损和损伤。为了减少或清除杂质,保持机油的清洁,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在发动机润滑系中均装有滤清器。发动机润滑系采用的滤清器一般有全流式、分流

式和并用式3种。

机油粗滤器串联于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多用缝隙式滤清方法。

从机油泵输出的压力油经上盖的进油孔进入粗滤器与滤芯之间,经滤芯过滤后,进入滤芯筒并经端盖上的出油孔进入主油道。旁通阀装于端盖上,当滤芯发生堵塞而阻力增加时,旁通阀打开,外壳内的机油经旁通阀和上盖出油孔进入主油道。

粗滤芯6装在纸质滤芯7外面,形成粗、细滤芯串联在一起的复合式结构。复合式滤清器串

联在主油道上。粗、细滤芯有各自的安全阀与旁通阀,一旦粗、细滤芯堵塞,它们分别打开各自的安全阀与旁通阀,机油绕过滤芯,直接进入主油道。这种滤清器成本低,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但滤芯必须定期更换。

机油粗滤器

——全流式滤清器

1、形式:可保养式、整体更换式

2、构造:

外壳:放油螺塞

上盖:旁通阀

滤芯:锯末、纸质、磁性滤网

机油细滤器主要滤去机油中的细小杂质(直径在0.001~0.005 mm),其特点是流量小,阻力大,机油流量仅占机油泵流量的10%~15%,故多数细滤器安装方法为分流式,即与主油道并联。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过滤式机油细滤器存在着滤清能力与通过能力的矛盾。为此多数发动机采用离心式细滤器。

1.2.3 机油冷却器

机油冷却器在有些热负荷较高的发动机上设置。其作用是加强润滑油的冷却,保持润滑油的温度在正常工作范围(343~363 K)内。冷却器的油路与主油道串联,用发动机的冷却液流经散热片间的缝隙,带走机油的热量,使冷却后的机油进入主油道。

1.3 机油粘度的介绍

在同样条件下,低粘度液体比高粘度液体更易于流动;即低粘度的机油流动快, 高粘度机油流动慢温度下降时, 润滑油随粘度提高而变稠,随温度上升时粘度降低而变稀在保证润滑的情况下, 粘度越低越好, 因为如果粘度太浓, 润滑油流动性不好, 流动阻力大, 即产生摩擦大, 这些都会造成功率损失.加大燃油消耗量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指标;低温地区使用低粘度机油, 高温地区使用高粘度机油。

只拥有一种SAE粘度级别的润滑油称为单级粘度润滑油

拥有两种SAE粘度级别的润滑油称为多级粘度润滑油。

发动机油的SAE指数只表示润滑油适用与不同的环境温度(季节),而不表明润滑油品质的好坏。

SAE 15W-40: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等级

15W:xxW代表冬季粘度油品它衡量了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该数字越低,低温粘度也就越低。15W- 是最常用的油品之一,它表明该机油可低至-15C的环境温度下。

40:该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粘度,数字越高,粘度越高. SAE 40 单级粘度润滑油与15W40 多级机油在100C 时粘度相同,但15W-40 的机油在100C以下粘度低于SAE 40 的机油,100C 以上粘度高于SAE 40 机油,多级油粘温特性更好。

本厂使用的柴油机油:

CF4 15W/40

CF4:最高品质CF4级(国光牌)

15W:xxW代表冬季粘度油品它衡量了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该数字越低,低温粘度也就越低。15W- 是最常用的油品之一,它表明该机油可低至-15C的环境温度下。

40:该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粘度,数字越高,粘度越高. SAE 40 单级粘度润滑油与15W40 多级机油在100C 时粘度相同,但15W-40 的机油在100C以下粘度低于SAE 40 的机油,100C 以上粘度高于SAE 40 机油,多级油粘温特性更好。

加注量对发动机的影响

(1)如果加入机油量过多,造成发动机各部位阻力增大,发动机功率损耗,而且过多的机油会蹿入燃烧室,造成发动机烧机油,尾气排放时冒蓝烟,机油消耗量失明显增大,发动机内部积碳增多,甚至导致早燃、爆震、拉缸,严重损害发动机;(2)如果机油过少,发动机的一些部件如:凸轮挺杆、气门等处无法得到足够的润滑,造成部件磨损。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工作原理

600MW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工作原理及调试探讨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宫传瑶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对我公司600MW汽轮机所采用的供油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与其它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主油泵油涡轮调试系统 1 概述 随着机组向着大型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机组故障停机次数将严重影响电站运行的经济性。汽轮机供油系统的故障不但要影响到电站运行的经济性,而且对机组的损害影响也是很大的。由于润滑系统的特殊性,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允许在线检修的。这样系统设计及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其前期的调试试验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2 几种典型系统的比较 常见的电站润滑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电动油泵、蓄能装置与调节阀系统;二: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注油装置系统;我厂600MW汽轮机采用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油涡轮升压泵供油方式。 3 系统安全性分析 对于系统来说除去系统本身的因素外,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组成元件的可靠性。对于电动油泵系统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电机及其电源的可靠性,由于电机及其相关电气元件制造水平的限制,其可靠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但是其优点在于系统简单。 对于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注油装置系统,由于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这样对于主油

泵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由于主油泵采用高位布置,这样在客观要求在主油泵的入口增设供油装置。我厂采用的注油装置主要有射油器与升压泵两种。 4 600MW汽轮机润滑系可靠性探讨 我厂6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是我厂转化日立的系统。在系统中采用升压泵为供油装置。油涡轮升压泵作为系统的主要设备起着给主油泵供油,同时将高压油转化为低压油对汽轮发电机组进行润滑。起着参数匹配的作用。而在我公司3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中起到此作用的是供油及润滑射油器。系统设计的好坏及相关部件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对于我公司6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可靠主要取决于主油泵与油涡轮的可靠性。同时对系统的调试及机组启动过程中的监视至关重要。 5 系统简介 6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分系统。 供油系统由主油泵、节流阀,滤网、喷嘴隔板、叶轮、升压泵组成。 主要作用维持主油泵正常工作。 润滑系统由主油泵、节流阀,滤网、喷嘴隔板、叶轮、溢流阀、轴承组成。 主要作用供给机组润滑油。 旁路系统由一只节流阀将工作油系统节流阀后与与叶轮后连接起来。 主要作用平衡润滑系统与供油系统。 同时在涡轮排油部分安装有溢流阀。主要作用稳定润滑油路压力。系统工作原理:由油涡轮的排油来润滑机组,同时高压油带动升压泵工作给主油泵供油。 润滑油系统图(图0-1-1所示)

船舶柴油机的润滑及管理办法

船舶轮机 船舶柴油机的润滑及管理办法 宁宝东 关键词 润滑油;管理 摘要 本文从柴油机的润滑系统的管理操作中,正确无误地选用油品和油质是提高柴油机效率~减少故障~ 延长柴油机的寿命的重要因素O 中图分类号 6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9855(2001D 05 0046 02 Marine diesel engine lubricating and lubrication management Ning Baodong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management Abstract ,In the marine diesel engine lubrica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rrect selection of lubricating oil type and brand is essential to the improving of engine operation efficiency ,reducing of malfunction and extending engine life . 柴油机的润滑系统及机油的质量对柴油机效率的发挥~减少故障~延长工作寿命都有极大的关系O 在实际的使用管理中,往往把一切故障归为机械问题,而掩盖了滑油的作用O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各类故障中由润滑问题而引起的比例是比较大的O 现在针对船用柴油机滑油系统的特点,提出保证滑油质量的措施,以确保柴油机能安全可靠地工作O 在所有船用的机型中,润滑系统有湿式曲轴箱式和干式曲轴箱式两大类,其系统的组成各有特点,在使用中要针对特点,分别加强管理O 湿式曲轴箱式润滑系统,这类柴油机的全部循环机油量都存储在曲轴箱中,当柴油机工作时,通过滑油泵将曲轴箱中的滑油抽吸至柴油机各个润滑部位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滑油又泄回到曲轴箱中,该类型润滑系统大多用于中小型柴油机,其特点是在保证润滑的前提下简化设备~降低故障率和提高柴油机的经济性O 干式曲轴箱式润滑系统,这类柴油机的润滑系统中,除曲轴箱外,还设有一个循环滑油柜,润滑后的滑油经曲轴箱进入循环滑油柜,循环柜起储存循环滑油量的作用O 当柴油机工作时,通过滑油泵将循环柜中的滑油抽到柴油机各润滑部位O 根据柴油机循环油柜的位置可分为低位和高位两种形式O 采用低位循环柜的滑油从曲轴箱靠重力流入循环柜O 而 采用高位循环柜形式的,就需要一只滑油泵将曲轴箱中的滑油抽吸到高位循环柜中去,此油泵称为抽出泵或一级油泵;除一级油泵外,另有一只油泵担负着将滑油从高位油柜中抽出送到柴油机的各个润滑部位的任务,称为压送泵或二级泵O 其特点,可保证当船舶大幅度纵倾颠簸时,不受油面的波动而影响柴油机的正常润滑,满足柴油机在大风浪中航行的要求;可减少曲轴箱内高温气体对滑油的影响,以防止滑油氧化变质,延长滑油的使用期限;使曲轴箱的容积缩小,还可使柴油机的结构高度降低,增大机舱有效空间O 在润滑管理中,如何正确选用油品是首位的,如选用错误,则其它的管理再正确也是没有用的O 不同类型的柴油机,其结构特点和转速是不同的,其各个摩擦表面油膜形成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O 一般高速柴油机较低速柴油机形成速度要快,故应使用粘度较低的滑油;还要考虑机器情况,如新机各方面的配合间隙小,可选用粘度较低的滑油,而旧机有一定程度的磨损,配合间隙较大,这就需要粘度高些的滑油以保证密封性O 滑油粘度的合理选择主要依据与滑油使用温度~环境温度~使用季节等因素有关,同时应遵从机器厂家的推荐O 因为设备厂家推荐的滑油型号和品牌都是经过化验研究得出的结论O 如康明斯K 系列发动机推荐使用15W CF 4质量等级的滑油O 6 42001年10月第5期船 舶SHIP S BOA Oc 收稿日期 2001-06-13 作者简介 宁宝东(1972.5-D ,男,汉族,黑龙江人,助理工程师,从事船舶轮机管理工作O

第七章 润 滑 系 统

第七章润滑系统 一. 选择题: 1 .通常润滑系的粗滤器上装有安全阀,当滤清器堵塞时,旁通阀打开()。 a. 使机油不经滤芯,直接流回到油底壳 b. 使机油直接进入细滤器 c. 使机油流回机油泵 d. 使机油直接流入主油道 2 .由于主轴承及连杆轴承间隙量的增加,会发生下列哪一种情况?() a. 润滑油油压升高 b. 润滑油油压降低 c. 窜气减少 d. 窜气增加 3 .转子式机油细滤清器()。 a. 依靠曲轴前端的皮带轮驱动运转 b. 依靠机油压力驱动其运转 c. 依靠蓄电池的电力驱动其运转 d. 依靠压缩空气驱动其运转 4 .哪种滤清器只强迫小部分的机油通过滤清器? ( ) a. 全流式滤清器 b. 分流式滤清器 c. 差压式滤清器 d. 易流式滤清器 5 .哪个装置直接控制来自机油泵的机油压力?() a. 机油压力调节阀

b. 滤油网 c. 机油泵 d. 油底壳 6. 在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中 _____滤清器与主油道串联,其上设有_____阀。若滤芯堵塞后,机油便经_____直接进入主油道。( ) a . 粗、旁通、旁通阀 b . 细、限压、细滤器 c . 粗、限压、粗滤器 d. 细、旁通、旁通阀 7. 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主油道的机油全部流经它,称 ________ 。 ( ) a . 过滤式滤清器 b . 分流式滤清器 c . 全流式滤清器 d. 以上结果都是 8. 对负荷大,相对运动速度高 ( 如,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等 ) 的零件,采用 _____ 润滑。 ( ) a. 压力 b. 飞溅 c. 压力和飞溅 d. 定期润滑 9. ______ 的作用是限制润滑系内的最高油压,防止因压力过高而造成过分润滑及密封垫圈发生泄漏现象。 ( ) a. 旁通阀 b. 限压阀 c. 安全阀 d. 节流阀

润滑油系统的设计及功能

润滑油系统的设计及功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离心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系统各组部件的功能 关键词:润滑油系统设计功能 一、绪论 压缩机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压缩机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空分、电力、矿山﹑轻纺以及隧道等各个领域, 随着工业设备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压缩机无论在流量、压比、转速等方面都在随之上升,一套稳定、有效的润滑系统在压缩机机组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系统的设计 润滑油系统为压缩机组的重要辅助部分,所以其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确保压缩机无论是在正常或事故状态下都能使其得到良好的润滑,并保证轴承、齿轮等各个润滑点的正常工作状态及最大限度的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其设计的基本参数主要为各个润滑点(如:压缩机的支撑轴承、推力轴承,电机的轴承,变速箱轴承及齿轮啮合等)的用油量及润滑油压力。 在知道了油量及油压参数后,就要结合压缩机的工作状况:是否为连续运转、检修周期、环境条件、共用工程条件等;另外还要考虑要求的安全程度来决定油系统的配置、调节控制方式及材料的选择等具体的设计原则。一般来讲,以上的各项条件在用户订货时就已协商确定过了。对于未确定的细节可以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制造厂标准执行。在以上各个方面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具体设计了。下面以我厂为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的2MCL454+3MCL406离心氧压缩机组配套油系统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得到压缩机各个润滑点的用油量及油压要求如下: 根据与用户(买方)签定的技术协议即设计准则,该油站执行由美国石油协会发布的API614标准。因此根据此标准的规定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计算:

柴油机润滑油

前言:本文是中国润滑经济网编辑,通过这些年从业的经验,以及网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多个相关知道平台,问答平台整理总汇而成,都是润滑油相关的常见问题,对于刚从业的人员可以做到基础知识普及的作用。基本覆盖了网上目前关于汽车养护的专业术语和常见问题,由于内容比较多有数百个,就每个部分开个来一个文档。 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发动机润滑油 废润滑油再生 阿特拉斯润滑油 长城工业润滑油 润滑油过滤设备 出光润滑油 路路达润滑油 航空润滑油 柴油机润滑油 中石化润滑油 电机润滑油 BP润滑油 润滑油 以上文章在百度文库都有,可以直接搜索,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到中国润滑经济网,同时也欢迎网友来中国润滑经济网给我们提问,我们会尽力解答实际问题。 柴油机润滑油 分类: 国产柴油机油按粘度分为HC-8、HC-11和HC-14号三种牌号 进口增压柴油机应使用CD-30机油;一般车辆冬季使用SG10W-30机油,夏季使用SG-30机油。以下介绍各个级别的柴油机,主要是cc,cd,ce,cf4个级别润滑油的详细参数。 CC 级柴油机油 本产品采用深度精制的基础油,加入清净分散、抗氧、抗腐蚀、粘度指数改进剂、抗磨及消泡等多种添加剂调制而成。

●良好的清净分散性,保持发动机清洁。 ●防止发动机腐蚀及锈蚀效果好。 ●良好的润滑性及抗磨性,能较好地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通过L-38和Caterpillar 1H2发动机试验. 适用于要求使用API CC级柴油机油的各种进口及国产汽车的发动机润滑,如:解放、东风、五十铃、日野、日产、三菱等汽车。 ●本产品不应与其它机油混用,使用前应将其它机油放掉,清洗发动机后再加入本产 品。 ●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避免混进水及杂质。 CD 级柴油机油 本产品采用深度精制的基础油,加入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蚀、粘度指数改进剂、抗磨及消泡等多种添加剂调制而成。

压缩机润滑系统

压缩机润滑系统培训 第一章;润滑油基本知识 1.1润滑油的作用 润滑油在运动的机械部件中,对减少机械麽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润滑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时,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适当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实践证明,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许多漏水或漏油的汽车出现拉缸、抱轴等故障,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必须对发动机中的摩擦部位给予良好的润滑。当润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会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机件之间的阻力,而油膜的强度和韧性是发挥其润滑作用的关键。 2、冷却作用 摩擦阻力消耗功所产生的热量,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这里指其他发动机)。发动机中多余的热必须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3、洗涤作用 发动机在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污物。如吸入空气中带来的砂土、灰尘,混合气燃烧后形成的积炭,润滑油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机件间摩擦产生金属屑等等。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另外,大量的胶质会使活塞环粘结卡滞,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污物清理,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4、密封作用 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以及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可造成气缸密封不好,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保持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5、防锈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润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6、消除冲击载荷 在压缩行程结束时,混合气开始燃烧,气缸压力急剧上升。这时,轴承间隙中的 润滑油将缓和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等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发动机平稳工作,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1.2、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柴油机润滑系统

1.1.1 润滑系的功用 1.润滑:润滑油可使发动机内部运动零件表面之间的干 摩擦变为液体摩擦,减少零件表面的摩擦、磨 损和功率损失。 2.冷却:润滑油经过摩擦表面,带走摩擦副产生的6%~ 14%的热量,维持零件正常的工作温度。 3.清洗:润滑油冲洗零件表面,带走零件的磨损磨屑和 其他杂质,减少对运动表面的损伤。 4.密封:利用润滑油的黏性,使其附在互相运动零件的 表面之间,以提高间隙密封效果。除此以外, 润滑油还有防止零件锈蚀的作用。 1.1.2 润滑系的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 压力润滑是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到零件的摩擦面间,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并能承受一定机械负荷的油膜,尽量将两摩擦零件完全隔开,实现可靠的润滑。 2.飞溅润滑 飞溅润滑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某些运动零件(主要是曲轴和凸轮轴)旋转时飞溅起的或从连杆大头上专设的油孔喷出的油滴和油雾,对摩擦表面进行润滑的一种方式。 3.定期润滑(脂润滑) 对一些不太重要、分散的以及不易实施液体润滑的部位,采用定期加注润滑脂的方式进行润滑。 4.自润滑 近年来也有一些发动机采用了含有耐磨材料轴承(如尼龙、二硫化钼等)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这种轴承在使用中不需加注润滑脂,故称为自润滑。 1.1.3 润滑剂 润滑剂分润滑油(机油)和润滑脂(黄油)两种。 1.润滑油 我国将汽油机润滑油分为6号、10号、15号和低凝(稠化)6D四种牌号,号数越低,润滑油的凝点越低,低凝(稠化)润滑油可以在-30℃左右的严寒地区使用。柴油机润滑油的牌号有8号、11号、14号、11D和14D五种。同样,号数越低,凝点也越低。 目前广泛使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黏度等级分类法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分类。SAE黏度级别分为夏季用油和冬季用油两种(称单级机油)。冬季用油的号数后加W,号数越低黏度越小,适合的环境温度越低。如果冬季用油和夏季用油的号数连在一起,则表示冬夏两用润滑油(多级机油) 。

1.2.4 船舶柴油机润滑系统

1.2.4 船舶柴油机润滑系统 1. Lubrication for the main reduction gears used with diesel engines is usually supplied by ____. A.oil from the main engine sump B.an independent(独立的)lube oil system C.the stem beating head tank D.the stern bearing(艉轴承)sump tank 注在内燃机船上,减速齿轮箱的滑油系统与主机的滑油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以避免发动机产生的污染物损害减速齿轮。B B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ypes of lubricating oil systems are lubricating oil systems for diesel engine journal bearing usually lubricating ? A.Splash B. Gravity C. Pressure D. Bypass 注在滑油系统中柴油机曲轴轴颈轴承(主轴承)为压力润滑。C * 3. Mechanical lubricators for diesel engine cylinders are usually small reciprocating pumps which are ____. A.operated manually once an hour B.operated until the engine has started C.placed into operation only at maximum load D.adjustable to meet lubrication requirements 注柴油机气缸注油器一般都是小型的往复式泵,该泵能调节以满足不同的润滑要求。D 4. The lube oil cooler is located after the lube oil filter in order for ____. A.the filter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B.the lube oil cooler to be bypassed C.positive lube oil pump suction to be assured D.galvanic action(电流作用)in the cooler to be 注滑油冷却器位于油滤器之后,主要是为了使滤器运行效率更高(温度较高时易过滤净化)。A 5.Why do we use cylinder oil? A.To neutralize the sulphur and get a lubricating oil film between piston rings and liner B.To get a lubricating oil film between piston rings and liner C.To neutralize the sulphur in the fuel D.To avoid blow-by 注汽缸油是用来中和酸和在活塞环和气缸之间形成油膜润滑A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

润滑油系统的作用 润滑油系统图参见图CH01.551Q。 润滑油系统的作用是给汽轮发电机的支持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为氢密封系统供备用油以及为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压力油。 润滑油系统由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冷油器、顶轴装置、盘车装置、排烟系统、油箱、润滑油泵、事故油泵、滤网、加热器、油位指示器、轴承箱油挡、联轴器护罩、阀门、逆止门、各种监测仪表等构成。 2供油系统 2.1润滑油 润滑油系统中使用的油必须是高质量、均质的精炼矿物油,并且必须添加防腐蚀和防氧化的成份。此外,它不得含有任何影响润滑性能的其他杂质,润滑油牌号为32L-TSA/GB11120-89透平油。 为了保持润滑油的完好,使润滑油系统部件和被润滑的汽轮发电机部件不被磨损,润滑油的特性需要做一些特殊考虑,最基本的是:油的清洁度、物理和化学特性,恰当的贮存和管理以及恰当的加油方法。 为了提高汽轮发电机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对于油的清洁度和油温的要求尤其严格,汽轮机投运前的油冲洗和油取样及清洁度等级的评定按国家标准执 行。 2.2供油系统的设备 润滑油系统基本上由下列设备组成。

2.2.1 一只45.7M有效容积的圆筒形卧式油箱,由钢板卷制焊接而成。一般它都安装在厂房零米地面的汽轮发电机组前端。油箱顶部焊有圆形顶板,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氢密封泵、排烟装置、油位指示器、油位开关等都装在顶板上。油箱内装有射油器、电加热器及连接管道、阀门等。油箱顶部开有人孔,装有垫圈和人孔盖,安全杆横穿过人孔盖,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块上。油箱底部有一法兰连接的排油孔,运输 时,该孔需堵上。 2.2.2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是蜗壳型离心泵,安装在前轴承箱中的汽轮机外伸轴上。在启动、运行和停机时,必须向泵提供压力油。主油泵的进油管和#1射油器出口相连接。排出压力油管进入油箱和#2射油器进口管相连接。正常运行时,主油泵供给汽轮发电机组的全部用油,它包括轴承用油、机械超速脱扣和手动脱扣用油、高压氢密封备用油。2.2.3一台交流电动机驱动的润滑油泵,安装在油箱的顶板上。该泵是垂直安装的离心泵,能保持连续运行,该泵完全浸没在油中,通过一个联轴器由立式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支座上的推力轴承承受全部液压推力和转子的重量。该泵经过油泵底部的滤网吸油,泵排油至主油泵进油管及经冷油器至轴承润滑油母管。该泵只在起动和停机阶段,当主油泵排油压力较低时使用。该泵由压力开关和装在控制室内的三位开关控制。 一个装在泵出口的翻板式止逆阀防止油从系统中倒流。

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组成与润滑方式

润滑系统的组成与润滑方式 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组成与润滑方式 柴油机 功用 1.1.功用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将一定数量、清洁和温度适宜的润滑油送至各摩擦表面进行润滑,主要功用是: 减少零件摩擦和磨损:对摩擦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提高活塞环与气缸壁的密封性能;同时起防锈作用。 随着内燃机强化程度的提高,对润滑系统和润滑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组成 2.2.组成 润滑系统由机油泵、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表、冷却器、调压阀等组成。 机油泵、油底壳、机油道和油管,用以储存机油,并使机油在运动机件间强制循环。 机抽细滤器、粗滤器、集滤器,用以清除机油中的各种杂质。 机油压力表、机油温度表,用以显示润滑系统的工作状况。 机油冷却器,用来冷却机油,防止机油温度过高,影响润滑效果. 调压阀、限压阀和旁通阀,用以调节和限制机油压力,保证润滑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

润滑方式 3.3.润滑方式 内燃机工作时,由于各机件的工作条件不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不同,因而润滑方式也就不同,常用的润滑方式有以下四种。 (1)飞溅式:内嫩机工作时,利用运动机件飞溅起来的机油颗粒或油雾来进行润滑的方式叫飞溅润滑。这种润滑方式是利用曲轴旋转时连杆大头的搅拌作用,将部分机油击打成微小的颗粒或油雾,分布到需要润滑运动机件的表面,如活塞、气缸壁、凸轮轴、凸轮等。 (2)压力式:压力式润滑方式是利用机油泵将机油以一定的压力强制输送到各运动机件的摩擦表面。这种润滑方式工作可靠,润滑强度可以调节,但结构比较复杂。用以润滑凸轮轴轴承、连杆轴承、主轴承、气门机构等。 (3)混合式:压力式和飞溅式并存的润滑方式叫混合式润滑方式。 (4)混合燃料式:馄合燃料式为二行程汽油机所独有的润滑方式。因二行程汽油机的混合气必须先进入曲轴箱中,经预压后才送到气缸,所以曲轴箱中不能存放机油。因此,曲轴轴承、连杆轴承、活塞与气缸壁各机件的润滑需靠混合在燃料中的机油来实现。早期的二行程汽油机均将机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汽油中,因无法适应从怠速到高速各种工况所需的润滑油量,常造成润滑不良或排烟过度的毛病。因此,现代二行程汽油机多改用分离润滑的方式,使用可变输出量的机油泵供应适量机油与汽油混合,以保证主轴承、连杆轴承、活塞和气缸壁的润滑。这种润滑方式结构简单,但润滑效果不好,而且因有机油参与然烧,火花塞容易积炭,机油消耗量大。

柴油机润滑系的组成及作用

柴油机润滑系的组成及作用 润滑系是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润滑、冷却、清洁、密封、缓冲。润滑系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地向发动机的各零件摩擦表面输送清洁的机油,以减少零件的摩擦阻力和磨损;流动的机油还能带走机件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磨损磨落下来的金属屑,以防止机件温度升高,破坏配合间隙而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也防止了零件的磨料磨损;由于润滑粘度和吸附作用的存在而形成油膜,因此机油能起密封作用。由此看来,润滑系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润滑系主要由油泵、限压阀、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等零件组成。 机油泵机油泵在润滑系中的作用是:吸油并提高机油压力压送至发动机的各摩擦表面,同时促进了机油的循环流动。其泵油机理是:由于齿轮泵齿轮对转轮齿便进人啮合和退出啮合,引起吸油腔与排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齿轮轮齿退出啮合时吸油腔容积增大产生吸力而吸油,齿轮轮齿进人啮合时排油腔容积减小产生压力而排油。至于油泵能产生压力,主要是因机油在润滑系压程段有流动阻力所引起。由此可见,润滑系的机油压力高低取决于从油泵末端流动阻力。如果润滑系内从油泵末端流动阻力大,机油压力高。反之,流动阻力小机油压力低。 机油泵的泵油量等于理论泵油量减去油泵泄漏量。如果油泵泄漏量增大,则有效泵油量下降,即输出油量减少,压力降低。

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滤去机油本身和棍入的机械杂质以及机油本身生成的胶质,以防止机械杂质随机油流到摩擦表面形成磨料磨损或堵塞管道。 散热器是用来散去机油吸收的温度,使之保持在70°~90℃ ,并使机油粘度不至于发生多大变化,确保机件正常润滑。 机油散热器是根据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大小和工作特点来设置的。功率大的柴油机设风冷式机油冷却器或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功率小的柴油发动机多是依靠机油底散热的。 限压阀限压阀是用来限制润滑系统的机油压力不超过技术文件的规定值,以防损坏密封件。它主要由平衡弹簧和球阀(或锥阀)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限压阀是靠平衡弹簧和球阀(或锥阀)来限制机油压力的,使机油压力不超过技术文件的规定值。机油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便克服弹簧的弹力将阀门推开使系统内泄压,机油压力低于弹簧弹力时,阀门在弹簧的作用下又关闭。 润滑系的基本循环油路是一个串并联油路,即机油底至主油道这一段为串联油路,传动齿轮、曲轴、凸轮轴、摇臂、机油细滤清器和限压阀等为并联油路。基本循环油路是:机油底一集滤器-机油泵一粗滤器一主油道一并联油路(传动齿轮、曲轴轴颈、凸轮轴轴颈、摇臂轴、机油细滤清器和限压阀)一机油底。 有的曲轴主轴承、气缸、活塞销、配气凸轮、推杆等,均靠飞溅润滑。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工作原理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工作原理

作者: 日期:

600MV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工作原理及调试探讨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宫传瑶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对我公司600MW汽轮机所采用 的供油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与其它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主油泵油涡轮调试系统 1概述 随着机组向着大型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机组故障停机次数将严重影响电站运行的经济性。汽轮机供油系统的故障不但要影响到电站运行的经济性,而且对机组的损害影响也是很大的。由于润滑系统的特殊性,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允许在线检修的。这样系统设计及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其前期的调试试验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2几种典型系统的比较 常见的电站润滑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电动油泵、蓄能装置与调节阀系统;二: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注油装置系统;我厂600MV汽轮机采用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油涡轮升压泵供油方式。 3系统安全性分析 对于系统来说除去系统本身的因素外,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组成元件的可靠性。对 于电动油泵系统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电机及其电源的可靠性,由于电机及其相关电气元件制造水平的限制,其可靠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但是其优点在于系统简单。 对于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注油装置系统,由于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这样对于主油

泵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由于主油泵采用高位布置,这样在客观要求在主油泵的入口增设供油装置。我厂采用的注油装置主要有射油器与升压泵两种。 4 600MW汽轮机润滑系可靠性探讨 我厂600MV汽轮机润滑系统是我厂转化日立的系统。在系统中采用升压泵为供油装置。 油涡轮升压泵作为系统的主要设备起着给主油泵供油,同时将高压油转化为低压油对汽 轮发电机组进行润滑。起着参数匹配的作用。而在我公司300MW气轮机润滑系统中起到此作用的是供油及润滑射油器。系统设计的好坏及相关部件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机 组运行的安全性。对于我公司600MW气轮机润滑系统可靠主要取决于主油泵与油涡轮的可靠性。同时对系统的调试及机组启动过程中的监视至关重要。 5系统简介 6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分系统。 供油系统由主油泵、节流阀,滤网、喷嘴隔板、叶轮、升压泵组成。 主要作用维持主油泵正常工作。 润滑系统由主油泵、节流阀,滤网、喷嘴隔板、叶轮、溢流阀、轴承组成。 主要作用供给机组润滑油。 旁路系统由一只节流阀将工作油系统节流阀后与与叶轮后连接起来。 主要作用平衡润滑系统与供油系统。 同时在涡轮排油部分安装有溢流阀。主要作用稳定润滑油路压力。系统工作原理:由油 涡轮的排油来润滑机组,同时高压油带动升压泵工作给主油泵供油。 润滑油系统图(图0-1-1所示)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 任务一润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习目标 (1) 叙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 (2) 识别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一、润滑系统的作用 1. 润滑系统的作用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摩擦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 1). 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2). 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3). 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 4).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5). 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6). 液压作用: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 7). 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2.摩擦的本质 摩擦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彼此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分子结合与机械啮合所产生阻力之和。 机械啮合:在两接触面上凹凸不平的谷峰之间,互相的机械啮合运动也会产生一种阻力。 摩擦生热:摩擦产生大量热量。 摩擦 3.润滑机理 润滑: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两相互接触物体的摩擦面上,形成油膜,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常用的润滑介质,润滑油和润滑脂,发动机内多用润滑油。

润滑油的六大作用

润滑油的六大作用 发动机机油除了润滑作用,还有清洁、冷却、防锈、密封、抗氧化、缓冲等作用。 清洁作用 清洁作用就是指清洁燃烧产生的炭、油等污渍,或者将污渍在油中分解掉,或者利用油渍过滤器把污渍去除。发动机油能清洁发动机,并去除过滤器里残留的杂质,保护金属表面免受燃烧过程中形成的酸腐蚀。同时,发动机油还能带走燃烧残留物(积炭)、润滑油的燃烧产物或氧化产物(低温油泥),并迅速沉降到油底壳底部。因此油看起来都是黑黑的污浊的东西,仅通过肉眼看无法判断其质量好坏。 冷却作用 冷却作用,顾名思义,冷却发动机的作用。发动机油能辅助冷却系统(如水、散热器、水泵、冷却循环系统,以及经过发动机和油地壳的气流)带走活塞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活塞时汽油要从反面喷射出。因此,发动机油必须有着很好的冷却性能,并且能承受高温。 防锈作用 防锈作用就是要防止生锈,就像给刀剑等东西上涂油一样,发动机内的金属零件也要防止生锈。这些都要归功于润滑油的另一重要特点——防水,才可以使发动机油能有效起到发动机防锈的作用。 密封作用 发动机油的密封作用是要使发动机的活塞和气缸密封起来,这种密封程度很重要,可以有效阻止气缸串气,保证发动机的有效功率的输出,提高车辆动力性。即把机油滴入活塞和气缸的空隙处,以此来保持气缸压力的功能。 抗氧化作用 发动机油能全面保护发动机的所有部件。发动机所产生的高温会促使发动机油加速氧化,因此,发动机油必须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以保证发动机油能在一定的换油周期内保持正常的黏度,保护发动机的所有部件工作正常。 缓冲作用 发动机油能承受一定的来自于轴承传递的冲击负荷,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轴承和发动机其他零件间的冲击负荷。

车辆集中润滑系统介绍

车辆集中润滑(AG)系统 概况 对于车辆来说,保证良好的润滑是极其重要的。 在油田,有很多重要的大型车辆:如吊车、压裂车、水泥车、修井机、重型运输车、工程机械等。这些设备的使用率高,工作中不容抛锚。而油田的使用工况又都比较恶劣,坑洼不平的油区道路、尘土、泥坑、水坑等,这就对车辆的润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备管理部门为此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润滑的管理,常常还进行设备大检查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润滑还是得不到保证,由此而引起的设备损坏时有发生。 常见的因润滑不好造成的磨损部位有:钢板弹簧销及吊耳销(严重后将引起钢板断裂)、横直拉杆和尚头、吊车平衡梁中间铜套及两端的关节轴承、吊车的刹车凸轮轴滑动轴承等。磨损后必然要修理换零件,少则几小时,多则数日。既耽误了生产,又付出了修理费用。 目前车辆打黄油情况 大型车辆的黄油润滑点非常多,一般3桥卡车有20多个点,轮式装载机30多点,而25-50吨的(加腾)吊车等可多达40-60多点。这些点的润滑全靠司机逐点用黄油枪加注。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 ◆即便有严格的设备润滑制度,也难保证司机会定时、定量的加油。 ◆很难保证将所有的润滑点都打上黄油。有时是遗忘,几十个点全记住较难。有 时则是条件所限,如没有地沟、没有时间(出勤率太高)、黄油嘴被油泥糊住等。 ◆有的润滑点长时间未加油后,老油脂老化变硬后将油道堵塞,再想加油就加不 进去了,除非及时发现检修,否则运动付磨损是很快的事情。 ◆由于黄油嘴外露,打油时常常将泥沙等一同挤入,反而加速了磨损。 ◆由于黄油嘴外露,水容易进入运动付,造成油脂变质而实效。 ◆司机加油的劳动强度大,麻烦,工作条件差。 集中润滑系统的特点 车辆的自动润滑系统是将底盘上的各个黄油润滑点(旋转部分除外)连接起来,通过电动润滑泵、控制器、分配器、高压树脂软管等,准确的向各润滑点定时、定量的供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全解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一、作用 1、为汽轮机、发电机径向轴承提供润滑油; 2、为汽轮机推力轴承提供润滑油; 3、为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 4、为装在前轴承座内的机械超速脱扣装置提供控制用压力油。 二、工作原理 润滑油系统包括主油箱、主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备用泵、密封油备用泵、冷油器、射油器、顶轴油系统,排烟系统和储油箱、油净化装置等。 2.1 供油系统 这种供油系统中装有射油器,在运行中安全可靠,其工作原理如下:润滑油系统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润滑油储存在油箱内。离心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带动,由主油泵打出的油分成两路,其中绝大部分的压力油至射油器,并将油箱内的油吸入射油器。尚有一小部分经逆止阀及节流孔后向高压备用密封油系统和机械超速自动停机装置及注油试验系统提供工质。从射油器出来的油分三路,一路向主油泵进口输送压力油,一路经过逆止门送到冷油器,向机组的润滑系统供油,同时有一路供给低压密封备用油。 在润滑系统中设置两台冷油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在运行中可逐个切换。经冷油器冷却后的油温应小于45℃,以便去冷却、润滑推力瓦、支持轴承及盘车齿轮等。轴承的排油由回油母管汇集后流回主油箱。如果遇到汽轮机停机或某些意外事故,主油泵不能提供上述油流,当润滑油压下降到0.076~0.082Mpa 时,则同时启动轴承油泵及密封油备用泵,轴承油泵一方面提供低压密封备用油及主油泵入口的供油,一方面经冷油器冷却后向各轴承及盘车提供润滑冷却用油。密封油备用泵的出口油经过逆止阀向高压密封备用油系统、注油系统及机械超速装置提供动力油源。 当汽轮机盘车时或启动初期,由于离心式主油泵进口侧没有吸油能力,因而必须开启轴承油泵及密封油备用泵,只有当汽轮机转速升到2700RPM 左右时,主油泵才能供应机组全部所需的油量。当机组满速稳定后,并且集管中油压满足需

润滑方法及润滑系统

润滑知识培训 一.名词解释: 1.润滑油: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精制而成的。由碳氢化合物组成,同时含少量氮、氧和硫等元素的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 2 润滑脂:将某种稠化剂均匀的分散在润滑油中,得到半流体状或粘稠膏状物质即为润滑脂。 3.针入度:润滑脂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稠度,表面润滑脂稠度的指针是针入度。 4.滴点:按规定的加热条件加热,润滑脂在滴点计的脂杯中滴落下第一滴油时的温度称为滴点。 5.粘度:指润滑油内部相对运动的摩擦阻力。 6.润滑方式:可分为干油润滑,即脂润滑;和稀油润滑,即油润滑。 7.流体润滑可分为:动力润滑和静力润滑。 8.流体润滑的三种状态:流体膜润滑、混合润滑、边界润滑。 9.润滑脂分类:钙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钙钠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铝基润滑脂、二硫化钼润滑脂。 10.润滑脂的主要指标:针入度、滴点、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腐性。 二.润滑方法 1.手工加脂润滑分为:脂杯润滑、脂枪润滑。 a.脂杯润滑:在小压力下,分散、间歇供脂,利用人工旋转杯盖间隙供脂,每班需加脂两次,每次将杯盖转1/4圈。 b.脂枪润滑:手加压脂枪有压干式和手推式两种,每一润滑点都安装注油杯。 2.集中供脂润滑:利用适当的泵压,定时、定量地发送润滑脂设备的各润滑点,保证各摩擦副维持可靠和足量的油膜,用泵加压通过管道供脂。 3.手工加油润滑:由操作工人定期用油壶或油枪向油孔、油杯加油,油通孔进入润滑部位,扩散至摩擦表面。

4.滴油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可控制小孔隔一定时间滴在摩擦表面,需定期添油。 5.油绳和油垫润滑:油绳和油垫的一端(侧)浸入油池,另一端(侧),与摩擦副中运动表面直接接触,利用毛细管作用使油进入摩擦副,适用于小型轻载普通润滑轴承和滑动导轨。 6.油浴和飞溅润滑:把摩擦表面浸入油池的润滑方法称为油浴润滑,靠浸入油池的运行间隙使润滑油飞溅到摩擦表面上的润滑方法即为飞溅润滑,如:密闭齿轮箱齿轮为油浴润滑,轴承为飞溅润滑。齿轮浸入油中深度为2齿高。 7.油环、油盘润滑:靠随轴一起旋转的环或盘把润滑油带到摩擦表面的摩擦方法。 a.油环润滑:环的上部与轴接触环的下部浸在油池里,轴承摩擦力带动环旋转,环把润滑油带到轴颈上,安装在水平面上。 b.油盘润滑:油盘安装在轴承侧面固定转动轴上,在面对轴承一侧有一凹入的表面靠它把油带入顶部的开口中。 8.油雾润滑:用压缩空气或蒸汽管线的气体经过滤后送入油雾发生器,使油雾化后经喷嘴送到摩擦表面。 9.循环润滑:用机械方法使润滑剂循环流过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三.润滑剂优缺点 1.润滑油的优点:高温高速环境,润滑可靠,摩擦系数小、有良好的冷却和润滑作用。缺点需要复杂的密封装置和供油设备。 2.润滑脂的优点:油膜强度高;油脂粘附性好,不易流失,使用时间较长;密封简单,能防止灰尘杂物的进入。缺点:转速较高时,摩擦损耗的功率较大。注意:润滑脂添加量要适当,不足或过多都会导致(如齿轮)工作中温升增大,磨损加快。一般填充量占轴承与外壳空间的1/3~1/2为宜。 四.轴承润滑脂的选择 1.滑动轴承润滑脂选择: a.当轴承载荷大、轴颈转速低时,应选针入度较小(号数大)的脂,反之

微量润滑系统

什么是微量润滑系统 微量润滑系统:简单的说就是精密控制油量的喷油装置,通常分为外喷油和内喷油装置。外喷油装置是润滑油和压缩空气分别独立调节,压缩空气在喷嘴出口处将润滑油通过高速气流吹向切削刀刃,实现润滑作用。 工作原理 由腔壁、上盖、导液软管、大螺纹连接柱、吸液装置、套管、小螺纹连接柱、三通管、流量调节阀、传输管及喷嘴组成。工作时,压缩气体由三通管的压缩气体入口进入,流经吸液装置中的“收缩-扩张”孔,由于孔截面变小,气体压强随之降低,而腔室中压强与压缩气体入口处相同,这使得腔室内气体与直通孔处气体产生压强差,从而使腔室中的润滑剂流入到吸液装置中,此时,通过改变流量调节旋钮的高度就可以改变导液软管中润滑剂的流量,同时,吸液装置中的润滑剂在压缩气体的推动下,流入传输管,并沿着管壁流动到喷嘴处,在喷嘴的收缩作用下雾化并伴随着压缩气体高速喷出。 微量润滑系统用于金属加工的机理 微量润滑系统喷出的切削液在金属切削中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润滑作用;二是冷却作用。 切削液能否充分发挥有效的润滑作用,其渗透能力强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常规的浇注式切削液在切削加工中的渗透以液体渗透和气体渗透两种方式进行:浇注的液体渗透效率较低,在高速切削时效率更低;气体渗透是由于浇注在切屑表面裂纹中的液体随着切削温度的上升发生汽化而向前刀面 进行渗透的。试验证明,常规切削液的渗透能力不强,能够被汽化的液体量很少,使润滑效果受到限制。而喷雾冷却形成的两相流体,能够弥补切削液渗透能力的不足。气液两相流体喷射到切削区时,有较高的速度,动能较大,因此渗透能力较强。此外,在气液两相射流中微量液体的尺寸很小,遇到温度较高的金属极易汽化,可从多个方面向刀具前刀面渗透。虽然射流中的液体量很少,但被汽化的部分则比连续浇注切削液时多,因而润滑效果较好。在金属加工中切削热主要来源于金属的塑性变形,切削区的冷却过程就是固体与流体之间的传热过程。由于流体与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流体粘度作用,在固体表面就有一个流体滞流层,从而增加了热阻。滞流层越厚,热阻越大,而滞流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流动性即粘度。粘度小的流体冷却效果比粘度大的流体冷却效果好。汽液两相流体的动力粘度可用下式表示:μ=μf-(μf-μg)x 式中,μf为流体的动力粘度,μg为气体的动力粘度,x为质量系数,x=Wf/WfWg(Wf为液相质量流量,Wg为气相质量流量)。显然,式中μ<μf,即气液两相混合流体的粘度μ总小于单相液体的粘度,亦即喷雾冷却的降温效果要优于单相切削液。气液两相流体喷出时,体积骤然膨胀对外做功,消耗了内能,可使温度降低10℃左右。喷雾冷却中两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