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篇:凑整法、金字塔数列、 等差数列、分组法

等差数列、分组法等差数列分组法

小学数学培优之等差数列计算题

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三个重要的公式 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 回忆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数列或者原来学的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明白 末项其实就是首项加上(末项与首项的)间隔个公差个数,或者从找规律的情况入手.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有用的公式:n m a a n m d -=-?(),n m >()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由通项公式可以得到:11n n a a d = -÷+() (若1n a a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 、40、43、46 ,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 、(46、47、48),注意等差是3 ,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4145-+=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45315÷=组,原数列有15组.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 ③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 1239899100+++ +++ 11002993985051= ++++++++共50个101 ()()()()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知识点拨 等差数列计算题

2019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题43数列数列的求和4分组求和倒序相加法 文数(含解析)

专题43 数列 数列的求和4 ( 分组求和、倒序相加法) 【考点讲解】 一、具本目标: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2. 掌握等非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考纲解读:会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转化法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和,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 二、知识概述: 求数列前n 项和的基本方法 (1)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等差:; 等比: 公比是字母时需要讨论. (理)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时,q a S -= 11 (2)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 ; ; ; (3)倒序相加法求和:如果一个数列 {}n a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 (4)错位相减法求和: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

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q 倍错位相减法:若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n n n c a b =?,其中{}n a 、 {}n b 中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可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再将所得新和式与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叫q 倍错位相减法. 温馨提示:1.两个特殊数列等差与等比的乘积或商的组合. 2.关注相减的项数及没有参与相减的项的保留. (5)分组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先分别求和,再合并.通项公式为a n = 的数列,其中数列{b n },{c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形如: n n b a +其中,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类 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合并求和:如求 的和. (7)裂项相消法求和: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拆项: ; . 【真题分析】

数列求和方法和经典例题

数列求和方法和经典例题 求数列的前n 项和,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公式法 1、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二、拆项分组求和法 某些数列,通过适当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而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从而得出原数列的和。 三、裂项相消求和法 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分拆成几项的和、差的形式,使一些项相互拆消,只剩下有限的几项,裂项时可直接从通项入手,且要判断清楚消项后余下哪些项。 四、重新组合数列求和法 将原数列的各项重新组合,使它成为一个或n 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后再求和 五、错位相减求和法 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 典型例题 一、拆项分组求和法 例1、求数列1111123,2482n n ??+ ???,,,,的前n 项和 例2、求和:222 221111n n x x x x x ??????++++++ ? ? ?????? ?

例3、求数列2211,12,122,,1222,n -+++++++的前n 项和 例4、求数列5,55,555,5555,的前n 项和 二、裂项相消求和法 例5、求和:()()11113352121n S n n =+++??-+ 例6、求数列1111,, ,,,12123123n +++++++的前n 项和 例7、求和:()11113242n S n n =+++??+

例8、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n a =,求数列的前n 项和 三、重新组合数列求和法 例9、求2222222212345699100-+-+-++- 四、错位相减求和法 例10、求数列123,,,,,2482n n 的前n 项和 例11、求和:()23230n n S x x x nx x =++++≠

等差数列求和及练习题(整理)

等差数列求和 引例:计算1+2+3+4+……+97+98+99+100 一、有关概念: 像1、2、3、4、5、6、7、8、9、……这样连起来的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每一个数叫这个数列的一项,排在第一个位置的叫首项,第二个叫第二项,第三个叫第三项,……,最后一项又叫末项;共有多少个数又叫项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固定的数就叫做“公差”。 二、有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三、典型例题: 例1、聪明脑筋转转转: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是的请打“√”,并把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公差及项数写出来,如果不是请打“×”。 判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1)1、2、4、8、16、32. ()()()()()(2)42、49、56、63、70、77. ()()()()()(3)5、1、4、1、3、1、2、1. ()()()()()(4)44、55、66、77、88、99、110()()()()() 例2、已知等差数列1,8,15,…,78.共12项,和是多少?(博易P27例2)

(看ppt,推出公式) 例3、计算1+3+5+7+……+35+37+39 练习2:计算下列各题 (1)6+10+14+18+22+26+30 (3)1+3+5+7+……+95+97+99 (2)3+15+27+39+51+63 (4)2+4+6+8+……+96+98+100 (3)已知一列数4,6,8,10,…,64,共有31个数,这个数列的和是多少? 例5、有一堆圆木堆成一堆,从上到下,上面一层有10根,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共堆了10层。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博易P27例3)(看ppt) 练习3: 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了6个单词,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一个,最后一天学会了26个。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等差数列求和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是的请打“√”,并把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 及公差写出来,如果不是请打“×”。 判断首项末项公差 1. 2、4、6、8、10、12、14、16.()()()() 2. 1、3、6、8、9、11、12、14. ()()()() 3. 5、10、15、20、25、30、35. ()()()() 4. 3、6、8、9、12、16、20、26.()()()() 二、请计算下列各题。 (1)3+6+9+12+15+18+21+24+27+30+33 (2)4+8+12+16+20+24+28+32+36+40 (3)求3、6、9、12、15、18、21、这个数列各项相加的和。 (4)2+4+6+8+……+198+200 ★(5)求出所有三位数的和。 (其他作业:练习册B 1题、4题、6题)

数列前n项和(分组求和法)教案资料

1.求数列的前n 项和:ΛΛ,231,,71,41, 1112-++++-n a a a n 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cos n π2,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012等于( ) A. 1006 B. 2012 C. 503 D. 0 3.设f (x )=12x +2 ,则f (-9)+f (-8)+…+f (0)+…+f (9)+f (10)的值为________. 4.求?+?+???+?+?+?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 5.求数列13521,,,,,2482 n n -L L 的前n 项的和。

6.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 +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 的值; (2)当b =2时,记b n =n +14a n (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7.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n n S n +=22,n ∈N*,数列{}n b 满足3log 42+=n n b a ,n ∈N*. (1)求n n b a ,; (2)求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Tn. 8.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32a 3+…+3n -1a n =n 3,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 (2)设b n =n a n ,求数列{ b n }的前n 项和S n . 9.求和 )2(1 531 421 311 +++?+?+?n n Λ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永德二中 王冬梅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简单介绍下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类:公式法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 )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常用几个数列的求和公式 (1)、)1(213211 += +?+++==∑=n n n k S n k n (2)、)12)(1(6132122221 2++= +?+++==∑=n n n n k S n k n (3)、233331 3)]1(21[321+=+?+++==∑=n n n k S n k n 第二类: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其中}{n a ,}{n b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1:求数列}{1-n nq (q 为常数)的前n 项和。 解:Ⅰ、若q =0, 则n S =0 Ⅱ、若q =1,则)1(2 1321+= +?+++=n n n S n Ⅲ、若q ≠0且q ≠1, 则12321-+?+++=n n nq q q S ① n n nq q q q qS +?+++=3232 ② ①式—②式:n n n nq q q q q S q -+?++++=--1321)1(

数列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 如:{}{}.,,2211的和求等比等差n n n n b a b a b a b a +++ 例1. 已知数列)0()12(,,5,3,112≠--a a n a a n ,求前n 项和。 例2 求和S n = n n n n 2 12232252321132-+-++++- 例3:求数列a,2a 2,3a 3,4a 4,…,na n , …(a 为常数)的前n 项和。 例4设{}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1(1)21n a n d n =+-=-,112n n n b q --==.求数列n n a b ?????? 的前n 项和n S .

例5.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32a 3+…+3 n-1a n = 3n ,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 (2)设n n a n b =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分组求和 所谓分组法求和就是: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 例1:S n =-1+3-5+7-…+(-1)n (2n-1)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五项是111111,2,3,4,5,392781243 (1)写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2)求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 例3 求下面数列的前n 项和: 1147(3n 2)+,+,+,…,+-,…11121a a a n -

例4 求数列:1223 131311,,31311,311,1n +++++++ 的前n 项的和. 例5求2222121234(1)n S n -=-+-+ +-(n N +∈) 例6、求和:??? ? ??+++???? ??++???? ?? +n n y x y x y x 11122 ()1,1,0≠≠≠y x x 例7 求数列{n(n+1)(2n+1)}的前n 项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你们知道怎么解吗? 问题2:1+2+3+…+n=? 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否避免奇偶讨论呢?并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 设=1+2+3+…+n ,又有= + + +…+1 = + + +…+ ,得= 问题3:等差数列= ? 学生容易从问题2中获得方法(倒序相加法)。但遇到= = =…=呢?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容易理解这层等量关系,进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结论:m+n=p+q 问题4:还有新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利用问题2的结论),经过讨论有学生有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 +()+()+…+[ ] = = (这里应用了问题2的结论)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问题5:= = ? 学生容易从问题4中得到联想:= = 。显然,这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初学数列求和的离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较远,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这个案例的设计体现教师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 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数列分组求和法(新)

分组求和法 典题导入 [例1] (2011·山东高考)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a 1,a 2,a 3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一行 3 2 10 第二行 6 4 14 第三行 9 8 1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a n +(-1)n l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S 2n . [自主解答] (1)当a 1=3时,不合题意; 当a 1=2时,当且仅当a 2=6,a 3=18时,符合题意; 当a 1=10时,不合题意. 因此a 1=2,a 2=6,a 3=18.所以公比q =3,故a n =2·3n -1. (2)因为b n =a n +(-1)n ln a n =2·3n -1+(-1)n ln(2·3n -1)=2·3n -1+(-1)n (ln 2-ln 3)+(-1)n n ln 3, 所以S 2n =b 1+b 2+…+b 2n =2(1+3+…+32n -1)+[-1+1-1+…+(-1)2n ](ln 2-ln 3)+[-1+2-3+…+(-1)2n 2n ]ln 3=2×1-32n 1-3 +n ln 3=32n +n ln 3-1. 由题悟法 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1)若a n =b n ±c n ,且{b n },{c n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 n }的前n 项和. (2)通项公式为a n =????? b n ,n 为奇数, c n ,n 为偶数的数列,其中数列{b n },{c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 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以题试法 1.(2013·威海模拟)已知数列{x n }的首项x 1=3,通项x n =2n p +nq (n ∈N *,p ,q 为常数),且x 1,x 4,x 5成等差数列.求: (1)p ,q 的值; (2)数列{x n }前n 项和S n 的公式.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163311)毕明黎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d n n na n a a S n n 2 )1(2 )(11-+ =+= ,是数列部分最重要公式之一,学习 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可分如下四个层次: 1.直接套用公式 从公式d n n na n a a n a a S m n m n n 2 )1(2 )(2 )(111-+ =+= += +-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式中出现了五 个量,包括,,,,,1n n S n a d a 这些量中已知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两个了.从基本量的观点认识公式、理解公式、掌握公式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如果它的前n 项和2 n S n -=,那么( ).(1992年三南高考试 题) (A)2,12-=-=d n a n (B)2,12=-=d n a n (C)2,12-=+=-d n a n (D)2,12=+-=d n a n 解法1 由于2n S n -=且1--=n n n S S a 知,,12)1(2 2+-=-+-=n n n a n ],1)1(2[121+---+-=-=-n n a a d n n ,2-=d 选(C). 解法2 ,2 ) 1(2 1n d n n na S n -=-+ = 对照系数易知,2-=d 此时由2 1)1(n n n na -=--知,11-=a 故,12+-=n a n 选(C). 例2 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3 1S 与 44 1S 的等比中项为 55 1S , 33 1S 与 44 1S 的等 差中项为1,求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n a .(1997年全国高考文科) 解 设{}n a 的通项为,)1(1d n a a n -+=前n 项和为.2 )1(1d n n na S n -+= 由题意知?????=+=? 241 3 1)51(4131432 54 3S S S S S ,

四年级奥数等差数列练习题-含答案

等差数列巩固练习 求项数、末项练习题 1、在等差数列 2、4、6、8中,48是第几项?168是第几项? 24;84 2、已知等差数列5,8,11…,求出它的第15项和第20项。 47;62 3、按照1、 4、7、10、13…,排列的一列数中,第51个数是多少? 151 4、数列3、12、21、30、39、48、57、66…… 1)第12个数是多少?102 2)912是第几个数?102 5、已知数列2、5、8、11、14……,53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18 6、在等差数列5、10、15、20中,155是第几项?350是第几项? 31;70 7、在等差数列1、5、9、13、17……401中,401是第几项?第60项是多少? 101;237 8、在等差数列6、13、20、27……中,第几个数是1994? 285

求和练习题 9、6+7+8+9+……+74+75+76=() 2911 10、2+6+10+14+……+122+126+128=() 4160 11、1+2+3+4+……+2016+2017=() 2035153 12、有一个数列:6、10、14、18、22……,这个数列前100项的和是多少? 20400 13、3+7+11+ (99) 1683 14、有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列数,共有100项,末项为2003,公差为3,求这个 数列的和。 185450 15、求首项是5,末项是93,公差是4的等差数列的和。 1127 16、(2+4+6+……+2000)-(1+3+5+……+1999)=() 1000 17、1+2-3+4+5-6+7+8-9+……+58+59-60= 570

数列前n项和(分组求和法)

1.求数列的前n 项和: ,231,,71,41, 1112-++++-n a a a n 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cos n π2,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012等于( ) A. 1006 B. 2012 C. 503 D. 0 3.设f (x )=12x +2 ,则f (-9)+f (-8)+…+f (0)+…+f (9)+f (10)的值为________. 4.求?+?+???+?+?+?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 5.求数列13521,,,,,2482n n -的前n 项的和。

6.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 +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 的值; (2)当b =2时,记b n =n +14a n (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7.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n n S n +=22,n ∈N*,数列{}n b 满足 3log 42+=n n b a ,n ∈N*. (1)求n n b a ,; (2)求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Tn. 8.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32a 3+…+3n -1 a n =n 3,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 (2)设b n =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9.求和 )2(1 531 421 311+++?+?+?n n

等差数列练习题及答案

等差数列 1、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010121=+++a a a ,则有 ( ) A 、01011>+a a B 、01002>+a a C 、0993=+a a D 、5151=a 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若1542a a a ++得值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则数列{}n S 中也为常数的值为 ( ) A 、7S B 、8S C 、13S D 、15S 3、在等差数列{}n a 中,93a a =,公差0

等差数列计算题

等差数列计算题 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三个重要的公式 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回忆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数列或者原来学的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明白 末项其实就是首项加上(末项与首项的)间隔个公差个数,或者从找规律的情况入手.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有用的公式:n m a a n m d -=-?(),n m >()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由通项公式可以得到:11n n a a d =-÷+() (若1n a a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40、43、46 ,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46、47、48),注意等差是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4145-+=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45315÷=组,原数列有15组.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 ③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 1239899100++++++ 11002993985051= ++++++++共50个101()()()()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 +++=+++++++和=1+和倍和即,和 (1001)1002101505050=+?÷=?= (2) 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3333?. 【例 1】 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⑴3456767778+++++++= ⑵13578799++++++=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数列分组求和法

分组求和法 典题导入 [例1] (2011·山东高考)等比数列{a n}中,a1,a2,a3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a1,a2,a3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 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 第一行3210 第二行6414 第三行9818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满足:b n=a n+(-1)n ln a n,求数列{b n}的前2n项和S2n. [自主解答] (1)当a1=3时,不合题意; 当a1=2时,当且仅当a2=6,a3=18时,符合题意; 当a1=10时,不合题意. 因此a1=2,a2=6,a3=18.所以公比q=3,故a n=2·3n-1.  (2)因为b n=a n+(-1)n ln a n=2·3n-1+(-1)n ln(2·3n-1)=2·3n-1+(-1)n(ln 2-ln 3)+(-1)n n ln 3, 所以S2n=b1+b2+…+b2n=2(1+3+…+32n-1)+[-1+1-1+…+(-1)2n](ln 2-ln 3)+[-1+2-3+…+(-1)2n2n]ln 3=2×+n ln 3=32n+n ln 3-1.

由题悟法 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1)若a n=b n±c n,且{b n},{c 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 n}的前n项和. (2)通项公式为a n=的数列,其中数列{b n},{c 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以题试法 1.(2013·威海模拟)已知数列{x n}的首项x1=3,通项x n=2n p +nq(n∈N*,p,q为常数),且x1,x4,x5成等差数列.求: (1)p,q的值; (2)数列{x n}前n项和S n的公式. 解:(1)由x1=3,得2p+q=3,又因为x4=24p+4q, x5=25p+5q,且x1+x5=2x4,得3+25p+5q=25p+8q, 解得p=1,q=1. (2) 由(1),知x n=2n+n,所以S n=(2+22+…+2n)+(1+2+…+n)=2n +1-2+. 为( ). 2.数列1,3,5,7,…的前n项和S n A.n2+1- B.n2+2- C.n2+1- D.n2+2- =2n-1+, 解析 由题意知已知数列的通项为a n

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

数列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归纳 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n n a a d +-=(d 为常数),()11n a a n d =+- 等差中项:x A y ,,成等差数列2A x y ?=+ 前n 项和()()11 12 2 n n a a n n n S na d +-==+ 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 n n a q a +=(q 为常数,0q ≠),11 n n a a q -=. 等比中项:x G y 、、成等比数列 2 G xy ?=, 或G = 前n 项和:()11(1) 1(1)1n n na q S a q q q =?? =-?≠? -?(要注意!) 性质:{}n a 是等比数列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为___________. 2.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 1=12, a 6=27,则d=___________ 3.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3 d =-,a 7=8,则a 1=_______________ 4. 等差数列-10,-6,-2,2,…前___项的和是54 5.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3n S n n -=,则n a =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 在等差数列{}n a 中31140a a +=,则45678910a a a a a a a -+++-+的值为( ) A.84 B.72 C.60 . D.48 10. 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15项的和1590S = ,8a 为( ) A.6 B.3 C.12 D.4 12.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34567450a a a a a ++++=,则28a a +的值等于( ) A.45 B.75 C.180 D.300 14. 数列3,7,13,21,31,…的通项公式是( ) A. 41n a n =- B. 322n a n n n =-++ C. 21n a n n =++ D.不存在

数列求和裂项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

数列求和的三种特殊求法 例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2-n +3n ,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 例2、求下列数列的前n 项和: (1)211,412 ,813,……n n 2 1+,…… (2)1,211+,3211++……n +??+++3211…… (3)5,55,555.……,55……5,……(4)0.5,0.55,0.555,……,0.55……5,…… 例3、已知数列的的通项,求数列的前n 项和: (1) )1(1+=n n a n (2)) 2(1 +=n n b n (3){a n }满足a n =1 1 ++n n ,求S n (4)求和:+?+?=5343122 2n S ……+)12)(12()2(2+-n n n (5)求和) 2)(1(1 43213211+++??+??+??= n n n S n 例4、求数列ΛΛ,,,3,2,3 2 n na a a a (a 为常数)的前n 项和n S 。 练习:求和: 21,223,32 5,……n n 21 2-,……

知识演练: 1. (2009年广东第4题)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3(2,,2,1,02525≥=?=>-n a a n a n n n 且Λ, 则当1≥n 时,=+++-1221212log log log n a a a Λ A .)12(-n n B .2 )1(+n C .2n D .2 )1(-n 2. (2010年山东第18题)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37a =,5726a a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Ⅰ)求n a 及n S ; (Ⅱ)令b n =211 n a -(n ∈N *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 3. (2005年湖北第19题)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2n 2,}{n b 为等比数列,且 .)(,112211b a a b b a =-= (Ⅰ)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n n b a c =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T n 小结:数列求和的方法 分组求和,裂项相消(分式、根式),错位相减(差比数列) 数列求和的思维策略: 从通项入手,寻找数列特点

初二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初二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公式 Sn=(a1+an)n/2 (首项+末项)X项数2 Sn=na1+n(n-1)d/2; (d为公差) Sn=An2+Bn; A=d/2,B=a1-(d/2) Sn=[2a1+(n-1)d] n/2 和为 Sn 首项 a1 末项 an 公差d 项数n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a1+an)n/2=na1+n(n-1)d/2 假设m+n=p+q那么:存在am+an=ap+aq 假设m+n=2p那么: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末项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中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等差中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 通项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a1+(n-1)d 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n=(an-a1)/d+1 公差= d=(an-a1)/(n-1) 如:1+3+5+7+99 公差就是3-1 将a1推广到am,那么为: d=(an-am)/(n-m) 性质: 假设 m、n、p、qN ①假设m+n=p+q,那么am+an=ap+aq ②假设m+n=2q,那么am+an=2aq(等差中项)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本文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练习题(含答案)

2019年04月12日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4816a a +=,则该数列前11项和11S =( ) A.58 B.88 C.143 D.176 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63,11a a ==,则7S 等于( ) 3在数列 中, ,则 =( ) A. B. C. D. < 4.《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 ) A. 1升 B. 6766升 C. 4744升 D. 3733 升 5.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5项和525S =,且23a =,则7a = ( ) 6.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 311 40a a +=,则6?7?8 a a a -+等于( ). D.不存在 7.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等于( ). 8.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 311 40a a +=,则6?7?8 a a a -+等于( ). … 二、填空题 9.《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__________升. 10.已知方程( )()22 220x x m x x n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4 的等差数列, 则m n -=__________. 11.已知△ABC 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ABC 的面积 为__________. 12.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4681012240a a a a a ++++=,则9111 3 a a - 的值为__________. 13.在等差数列{}n a 中, 315,a a 是方程2610x x --=的两根,则 7891011a a a a a ++++=__________. 14.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1591317117a a a a a -+-+=,则315a a +=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等比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 n T ,11a =-,11b =,222a b +=. 1).若335a b +=,求{}n b 的通项公式; 】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_例子多)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n n k S n k n 4、)12)(1(6112++==∑=n n n k S n k n [ [∴当8 -n ,即n =8时,50)(max =n f 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2n-1,则= 题2.若12+22+…+(n -1)2=an 3+bn 2+cn ,则a =,b =,c = . 解:原式=答案: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求和:1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 解:由题可知,{1)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②(设制错位) n n 1432-∴[例4]2 练习题1已知,求数列{答案: 练习题2的前n 项和为____ 答案: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5]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

等差数列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最新资料推荐……………………………………… 等差数列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n a 中,10120S =,那么110a a +=( ) A.12 B.24 C.36 D.48 2、已知等差数列{}n a ,219n a n =-,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n s ( ) A.有最小值且是整数B.有最小值且是分数 C.有最大值且是整数D.有最大值且是分数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1 2 d =,8010042=+++a a a ,那么=100S A .80 B .120 C .135 D .160. 4、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6012952=+++a a a a ,那么=13S A .390 B .195 C .180 D .120 5、从前180个正偶数的和中减去前180个正奇数的和,其差为( ) A.0B.90C.180D.360 6、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的和为30,前2m 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A.130 B.170 C.210 D.260 7、在等差数列{}n a 中,62-=a ,68=a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 ) A.54S S < B.54S S = C.56S S < D.56S S = 8、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和为34,后3项和为146,所有项和为39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 A. 13 B. 12 C. 11 D. 10 9、已知某数列前n 项之和3 n 为,且前n 个偶数项的和为)34(2 +n n ,则前n 个奇数项的和为( ) A .)1(32 +-n n B .)34(2 -n n C .2 3n -D . 32 1n 10若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度数成等差数列,最小角为100°,最大角为140°,这个凸多边形 的边比为( ) A .6 B .8 C .10 D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