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故事四则

红色小故事四则
红色小故事四则

红色小故事一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小故事二 过年

1941年,浙南游击根据地遭到敌人武装进攻。洪汝兰带领武工队的同志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白天隐藏在深山荒林之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晚上摸黑到敌占区,大家也不管水有多脏,就灌满一肚子,解渴充饥。

一次,正是过年的时候,洪汝兰带领同志来到家乡。他的父亲听到消息后赶到武工队驻地,对儿子说着家乡被敌人破坏的情景:“几

个月前,敌人包围了两个村,想抓一些省委领导,结果扑了空,恼羞成怒,烧毁房屋,杀害乡亲。现在乡亲们流离失所,东分西散,年都没法过了……”洪汝兰安慰父亲道:“现在中国是富人过年,穷人过

好了。”

红色小故事三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

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红色小故事四七颗豆子

宋绮云、徐林侠是小萝卜头的父母,“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都被关进了杀人魔窟“白公馆”。小萝卜头自称是“老政治犯”,经常为难友们传书信,大家都称赞他是“聪明可爱的小交通员”。这天中午,他从高墙院坝回到牢房,见爸爸妈妈都满面喜色地看着他。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饭以外,还有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七颗豆子,加上盐煮熟后好大一颗一颗的。一闻,好香好香呵!小萝卜头哪里吃过,连见也是第一次。爸爸笑着问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不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七岁。”“这几天,因为白公馆监狱的围墙垮了一个垛,特务偷懒,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准女犯人去干活,而且打一块石头就奖励一颗这个豆子。你的妈妈为了给你办生日,

就去打石头,打了七大块石头,换来了这七颗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妈的手上现在都还有血泡呢……”小萝卜头听得心酸,急忙把妈妈的手拉过来一看:哇,血!妈妈的手还在流血啊,“妈妈,妈妈,你不要去打石头,我不吃豆豆。”妈妈心疼地亲着小萝卜头的脸,忍着泪水:“儿呀,妈妈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来还不到八个月就和我与爸爸一道被无辜地抓进了铁牢,你从未过上一天好日子,妈妈对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觉得好吃,爸爸妈妈就满足了……”“爸爸,妈妈!”小萝卜头哭得伤心极了,抱住爸爸妈

妈:“爸爸吃,妈妈吃,我们全家一起吃!” 最后,在小萝卜头的坚持之下,爸爸吃了两颗,妈妈吃了两颗,小萝卜头多吃了一颗,就这样,一家人七颗豆子就过了一个生日。

红色故事演讲稿简短

红色故事演讲稿简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红色故事演讲稿简短,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可以借鉴的哈。 红色故事演讲稿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 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 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 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 谢谢! 红色故事演讲稿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XX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完整版)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一)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 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 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红色经典故事(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 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 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红色小故事

红色小故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八二小放牛郎 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

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六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材料学习范文3篇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篇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下面是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篇。供您参考!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我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

红色革命小故事

5、《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著。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 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

红色经典小故事.doc

红色经典小故事 黄显声虎入笼中威不倒 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七颗豆子 宋绮云、徐林侠是小萝卜头的父母,“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都被关进了杀人魔窟“白公馆”。小萝卜头自称是“老政治犯”,经常为难友们传书信,大家都称赞他是“聪明可爱的小交通员”。这天中午,他从高墙院坝回到牢房,见爸爸妈妈都满面喜色地看着他。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饭以外,还有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七颗豆子,加上盐煮熟后好大一颗一颗的。一闻,好香好香呵!小萝卜头哪里吃过,连见也是第一次。爸爸笑着问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不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七岁。”“这几天,因为白公馆监狱的围墙垮了一个垛,特务偷懒,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准女犯人去干活,而且打一块石头就奖励一颗这个豆子。你的妈妈为了给你办生日,就去打石头,打了七大块石头,换来了这七颗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妈的手上现在都还有血泡呢……”小萝卜头听得心酸,急忙把妈妈的手拉过来一看:哇,血!妈妈的手还在流血啊,“妈妈,妈妈,你不要去打石头,我不吃豆豆。”妈妈心疼地亲着小萝卜头的脸,忍着泪水:“儿呀,妈妈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来还不到八个月就和我与爸爸一道被无辜地抓进了铁牢,你从未过上一天好日子,妈妈对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觉得好吃,爸爸妈妈就满足了……”“爸爸,妈妈!”小萝卜头哭得伤心极了,抱住爸爸妈妈:“爸爸吃,妈妈吃,我们全家一起吃!”最后,在小萝卜头的坚持之下,爸爸吃了两颗,妈妈吃了两颗,小萝卜头多吃了一颗,就这样,一家人七颗豆子

[红色故事演讲稿五篇]关于红色故事的演讲稿

[红色故事演讲稿五篇]关于红色故事的演 讲稿 红色故事演讲稿五篇 【篇一】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

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篇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色经典小故事精选简短七篇汇总

红色经典小故事精选简短七篇 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关于红色经典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王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

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篇二 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

红色革命小故事

“牛司令” 令狐采学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干既包管放好牛,又让年夜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年夜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红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年夜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处所。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年夜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年夜堆年夜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敷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但能放好牛,并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率领一支红军步队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仇敌。井冈山上生产粮食未几,经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很是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年夜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戴芒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

的一担粮食,跟年夜家一块儿爬山。白日挑粮,晚上还经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仇敌兵戈。年夜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禁绝乱拿”八个年夜字。年夜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欠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产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仇敌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克不及爬峻峭的山坡,海娃伺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身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

红色故事演讲稿简短.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红色故事演讲稿简短 下面是小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色故事演稿短,迎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可以借的哈。 色故事演稿一: 各位老: 大家好 ! 我是四年二班的王国宁,我演的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首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 小的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 我揭开个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宅北南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 1941 年 9 月 16 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 300余人向南沟来,当日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他路抓八 路,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社的工作人和士就在四面的 山上藏着。 他着牛机智地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从上午9 点多到了下午 3 点多。 在二道泉山,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

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 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 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 1942 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 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 谢谢 ! 红色故事演讲稿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 1919 年 5 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 10 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 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XX 年党的十七大发 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

红色故事读后感15篇(优秀版)

《红色故事读后感》 红色故事读后感(一):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同的少年,经历不同的爱国英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就应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十分地团结,他们平时每一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应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齐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就应在这最秀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用心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秀丽。 红色故事读后感(二):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简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 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正文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 (1921) 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

红色革命小故事

红色革命小故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响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朱徳的扁担 1928年,朱徳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徳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徳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徳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徳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红色经典小故事演讲稿

红小丫------王新兰 尊敬的老师们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班的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75年了 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生活 在21世纪的我们, 不能忘记长征 ,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 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的时候 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 因此 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 ,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 因为她人小 别人走一步 她得跑两三步 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 不满11岁的王新兰 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 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 伍一直往西走 整天整夜地走 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 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 千万不能掉队 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 什么快板、笛子 洋鼓 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 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 一个人倒下了 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 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 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 抬担架。王新兰人小 抬不动担架 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 还会讲笑话 她走到哪儿 哪儿就有笑声。可是 半个月以后 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 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 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 拄着一根木棍 摇摇晃晃地往前走 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 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 她眼前一黑 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 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 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 走路艰难。几天以后 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 昏昏沉沉 头发眉毛都脱落了 牙关紧闭 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 摸摸她的额头 翻开眼皮看了看 沉重地说 “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 把饭嚼烂 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 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 把她留下。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 亲自来到宣传队 说 “不能把她留下 这孩子能唱会跳 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 心如刀割 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 “那可不行 等你好了 还要看你跳舞 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 她开始能吃东西了 脸色也好多了 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 她的病好了。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 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 “你这么小 山那么高 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 “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 “山上冷得很啊 可不要冻哭了 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 在脸上扒不掉。”王新兰说 “哪个会哭啊 ” 这天夜里三点 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 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 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 还要搭个棚子。每人发了一块布 让把脚裹上 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 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

红色故事6则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红色革命小故事

5、《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