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模式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模式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模式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前言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模式识别》课程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教学计划中以应用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如何用机器去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以识别外界环境的理论与方法,《模式识别》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分类方法的算法设计及其验证方法,通过设计性实验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设计算法及数值实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学习利用监督或非监督学习方法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识别分类,掌握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与步骤。

2、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观察生活与环境,自选一个题目,采用一种监督或非监督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分类与识别。(贝叶斯决策、Fisher线性判别、感知准则方法、Parzen 窗法或 Kn 近邻法、K-L变换法、K-means等)。

数据源可以自选,也可以参考UCI数据集:https://www.360docs.net/doc/759712479.html,/ml/

前言---------------------------------------------------------------------------1 目录---------------------------------------------------------------------------2 正文---------------------------------------------------------------------------3 结论---------------------------------------------------------------------------5 附录---------------------------------------------------------------------------6 参考文献---------------------------------------------------------------------8

我们组选择用模式识别中的Fisher线性判别方法,根据身高体重数据,来进行男女判别分类的问题。

选用的编程语言工具是matlab,于win7系统环境下编程。

算法流程图:

求各类样本均

值向量

求类内离散度

矩阵

用公式求最好

W*

的变换向量

空间投影

维y

均值

y0

决策判断

的错误率

将训练集female.mat 和male.mat 中数据用矩阵表示为w1和w2,利用MATLAB 的mean()函数分别求出w1和w2的均值,在D 维空间中:各样本类内离散度矩阵i S 、总类内离散度矩阵w S 和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b S 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T

b w T

i x i i m m m m S S S S i m x m x S ))((2

,1,)()(21212

1 --=+==--=∑Θ

利用以上公式可以求出男生和女生类别的类内离散度矩阵、总类内离散度矩阵和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分别用s1、s2、sw 、sb 表示。之后,利用公式:

)(211*m m S w w

-=-

可以求出*w 使Fisher 准则函数)(w J F 取极大值时的解,也就是D 维空间到一维Y 空间最好的投影方向,用vector_w 表示。在此基础上求出一维Y 空间中的均值ave_m1、ave_m2。

取先验概率pw1 = 0.5; pw2 = 0.5;利用公式求出w0 = (ave_m1+ave_m2)/2 + log(pw1/pw2)。

对于测试样本sample 中选取了15个女生的数据加20个男生数据,利用: vector_w'*sample(n,:)' - w0>0来判别为女生; vector_w'*sample(n,:)' - w0<0来判别为男生。

之后我们用了30个数据测试最后实验结果显示为: right = 28 wrong = 2

准确率为93%。

附录

程序代码:

clc;

clear;

%女生样本

w1=[171 53;168 57;160 58;161 45;153 51;160 53;165 53.2;163 44;164 55;

160 50.5;161 50;154 63;152 50;166 52;165 55;183 67;165 57.5;

169 57.1;170 60;163 47;165 50;160 51;140 46;170 60;171 57;164 55;

149 50;167 57;165 57;163 44;163 50;166 60;166 47;168 57;160 50;

163 47.5;157 50;163 51;169 50;167 54;165 52;157 46;163 50;162 53;

153 65;166 55;170 56;160 45;157 40;160 46];

%男生样本

w2=[175 68;176 73;187 70;172 70;174 69;164 53;175 59;180 63;176 80;

180 70;178 65;175 60;175 70;173 60;177 58;168 56;170 57;175 65;

178 77;165 56;170 57.5;168 55.1;169 65;178 67;179 68.5;172 55;

172 65;170 57;165 55;177 70;170 68;175 66;172 60;178 69;176 66;

167 60;178 90;173 65;171 68;180 72;173 60;180 80;169 60;171 58;

174 65;176 66;174 68;171 66;180 84;175 70];

tran_m1=mean(w1);%女生样本类均值向量

tran_m2=mean(w2);%男生样本类均值向量

m1=tran_m1';

m2=tran_m2';

sb=(m1-m2)*(m1-m2)';%类间离散度矩阵

%计算算女生的类内离散度

s1=zeros(2);%s1表示女生样本的类内离散度矩阵

for n=1:50

temp = (w1(n,:)'-m1)*(w1(n,:)'-m1)';%w1(n,:)表示矩阵w1的第n行的所有元素

s1=s1+temp;

end;

%计算男生的类内离散度

s2=zeros(2);%s2表示男生样本的类内离散度矩阵

for n=1:50

temp = (w2(n,:)' - m2)*(w2(n,:)' - m2)';

s2 = s2+temp;

end;

sw=s1+s2;%sw为总类内离散度矩阵

vector_w=inv(sw)*(m1-m2); %vector_w就是w*也就是fisher判别准则下的最优投影方向

%计算在一维Y空间的各类样本均值

ave_m1 = vector_w'*m1;

ave_m2 = vector_w'*m2;

%计算w0

pw1 = 0.5;%w1的概率

pw2 = 0.5;%w2的概率

w0 = (ave_m1+ave_m2)/2 + log(pw1/pw2);

sample=[178 73;190 85;178 74;168 63;172 63;181 67;185 76;186 74; 169 60;178 90;178 70;176 58;174 68;178 60;176 72;180 65;175 65; 182 60;172 65;170 65;162 44;155 48;173 54;168 53;163 57;155 48; 155 40;163 46;155 41;167 55;164 55;161 45;160 60; 156 49;163 50;];

right=0;

wrong=0;

for n=1:35

if(vector_w'*sample(n,:)' - w0>0)%满足被判为女生的条件

right=right+1;

else%判断为男生

wrong=wrong+1;

end;

end;

rate=right/15;

disp(['该程序准确率为',num2str(rate)])

height=input('请输入欲分类人的身高(cm):');

weight=input('请输入欲分类人的体重(kg):');

x=[height,weight];

if(vector_w'*x'-w0>0)

disp('该生为女生!')

else

disp('该生为男生!')

end;

参考文献

1、《模式识别》(第3版),张学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Matlab技术实现》,杨淑莹,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中南大学微机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课案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3) 2、设计内容 (3) 3、设计目的 (3) 4、设计要求 (3) 5、系统功能 (4) 二、总体设计 1、交通灯工作过程 (4) 三、设计仿真图、设计流程图 1、系统仿真图 (5) 2、流程图 (6) 3、8253、8255A结构及功能 (8) 四、系统程序分析 (10) 五、总结与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检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通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机动车量的不断增加,组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出现了交通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因此,自80年代后期,这些城市纷纷修建城市高速通道,在高速道路建设完成的初期,它们也曾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缺乏对高速道路的系统研究和控制,高速道路没有充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城市高速道路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城市高速道路的交通状况必然受高速道路与普通道路耦合处交通状况的制约。所以,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通道,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市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灯的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本系统的各种功能。同时,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2、设计内容 采用8255A设计交通灯控制的接口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搭建电路,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程序进行调试 3、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利用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中小规模电子电路或者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及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针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交通灯控制分析及设计,掌握8255A方式0的使用与编程方法,通从而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设计要求: (1)、分别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0909121405-雷亦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实验报告(ex01&ex02)

中南大学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实验报告 班级计科1203 学号 0909121405 姓名雷亦恺 指导老师梁毅雄

Programming Exercise 1: Linear Regression Introduction In this exercise, you will implement linear regression and get to see it work on data. Before starting on this programming exercise, we strongly recommend watching the video lectures and completing the review questions for the associated topics. To get started with the exercise, you will need to download the starter code and unzip its contents to the directory where you wish to complete the exercise. If needed, use the cd command in Octave to change to this directory before starting this exercise. You can also find instructions for installing Octave on the \Octave Installation" page on the course website. Files included in this exercise ex1.m - Octave script that will help step you through the exercise ex1 multi.m - Octave script for the later parts of the exercise ex1data1.txt - Dataset for linear regression with one variable ex1data2.txt - Dataset for linear regression with multiple variables submit.m - Submission script that sends your solutions to our servers [*] warmUpExercise.m - Simple example function in Octave [*] plotData.m - Function to display the dataset [*] computeCost.m - Function to compute the cost of linear regression [*] gradientDescent.m - Function to run gradient descent [$] computeCostMulti.m - Cost function for multiple variables [$] gradientDescentMulti.m - Gradient descent for multiple variables [$] featureNormalize.m - Function to normalize features [$] normalEqn.m - Function to compute the normal equations * indicates les you will need to complete $ indicates extra credit exercises Throughout the exercise, you will be using the scripts ex1.m and ex1 multi.m. These scripts set up the dataset for the problems and make calls to functions that you will write. You do not need to modify either of them. You are only required to modify functions in other les, by following the instructions in this assignment. For this programming exercise, you are only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rst part of the exercise to implement linear regression with one variabl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exercise, which you may complete for extra credit, covers

中南大学JAVA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JAVA语言与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题目运用运用JavaFx画时钟运用JavaFx实现时钟动画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实验背景............................................................................................... 1.2实验意义.............................................................................................. 1.3JavaFX介绍.........................................................................................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题目描述............................................................................................. 2.1.1 实验一.................................................................................... 2.1.2 实验二.................................................................................... 2.2 概要设计........................................................................................... 2.2.1 实验一.................................................................................... 2.2.2 实验二.................................................................................... 2.3 程序清单........................................................................................... 2.3.1 实验一代码............................................................................ 2.3.2 实验二代码............................................................................ 第三章调试分析.................................................................................... 3.1 结果分析......................................................................................... 3.1.1 实验一结果............................................................................ 3.1.2 实验二结果............................................................................ 3.2 调试报告........................................................................................ 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759712479.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759712479.html,work.Icmp;

中南大学表面物理化学化学试题-答案

中南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 2009— 2010学年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10分钟 表面物理化学化学课程32学时2.0学分考试形式:开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卷面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卷面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液体表面最基本的特性是( A ) A.倾向于收缩 B.倾向于铺展 C.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2.若将液体与毛细管壁间的接触角近似看作0°,则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可以看作( C ) A.凹型 B.凸型 C.球面 3.下列方程均为计算液a/液b界面张力γab的经验公式,其中Fowkes公式为( C ) A.γab =γa -γb B.γab =γa + γb -2(γaγb)1/2 C.γab =γa + γb -2(γa dγb d)1/2 4.吊片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时,要求尽可能采用表面粗糙的吊片材料,其目的是( A ) A.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0° B. 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90° C.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180° 5.溶液中溶剂记为1、溶质记为2,则吸附量Γ2(1)的含义为( C ) A.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相等总分子数的溶液相比较,溶质的过剩量 B.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溶质的溶液相比较,溶剂的过剩量 C.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溶剂的溶液相比较,溶质的过剩量 6.C12H25SO4Na(1)、C14H29SO4Na(2)、C16H33SO4Na(3)三种物质在水表面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时,三种物质分子在表面所占面积a m存在下列关系( B ) A. a m,1> a m,2> a m,3 B. a m,1≈a m,2≈a m,3 C. a m,1< a m,2< a m,3 7.苯在水面上先迅速展开后又自动收缩成为小液滴漂浮在水面上,用于描述苯液滴形状的表化专业术语是( C ) A.二维液膜 B.多分子层 C.透镜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合力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9.运用过滤手段进行溶胶净化的目的是( B ) A.除掉反应过程中过量的副产物 B.除掉过量的电解质 C.除掉溶胶体系中的粗离子 10.对于胶体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解质引发胶体体系聚沉的主要原因是使扩散层变厚 B.低浓度的聚合物可以使胶体体系发生聚沉,而高浓度的聚合物却可以使胶体体系稳定 C.胶体体系属于热力学多相体系,由于界面自由能显著,所以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可 能获得相对稳定的胶体溶液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液-固润湿过程有_沾湿_ ,_ 浸湿_ , _铺展_ . 2.固体自溶液中吸附时,极性吸附剂易于从非极性溶液中吸附__极性_____物质,而非极 性吸附剂易于从极性溶液中吸附__非极性____物质。

中南大学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直线尖轨直线辙叉 60kg钢轨12号单开道岔平面布置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 2. 确定辙叉和护轨几何尺寸 3. 选择导曲线半径 4. 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 5. 导曲线支距计算 6. 配轨计算 7. 配置岔枕 8. 绘制道岔总平面布置图 第二部分 设计资料 一、轨道条件 钢轨60kg/m ,标准长度12.5m ,区间线路轨枕根数:1760根/公里,道岔类型:钢筋混凝土Ⅱ。 二、道岔型式 (1)转辙器 直线尖轨,跟端支距mm y 1440 ,跟端结构为间隔铁夹板连接, 夹板l =820mm

(2)辙叉及护轨 直线辙叉,N =12,辙叉角'''49454o =α,辙叉趾距mm n 2127=,辙叉跟距 mm m 3800=。 (3)导曲线 圆曲线形,不设超高。 三、物理参数: 动能损失允许值:220/65.0h km =ω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容许值20/65.0s m =α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时变率容许值30/5.0s m =ψ 四、过岔速度 侧向过岔速度要求:h km V s /45= 五、道岔中的轨缝值 尖轨跟端及辙叉趾端轨缝为6mm ,其余为8mm 。 第三部分 提交资料 1.计算说明书; 2.图纸; 3.如果计算说明书和图纸有电子版,需提交一份电子版。 第四部分 设计计算 一、确定转辙器的几何尺寸 1、计算尖轨长度

尖轨转折角''66.35'114565.0arcsin arcsin 0?==???? ??=s V ωβ 根据设计资料:跟端支距:mm y 1440= 则尖轨长度为:()mm y l 46.8037' '66.35'11sin 144 sin 00=?== β 根据尖轨长度的取值原则,采用接近于计算长度的整数长度,所以取 mm l 80500= 则对应的尖轨转折角''9.29'118050144 arcsin ?=?? ? ??=β 2、计算基本轨尖端前部长度 由设计资料可知mm q 2646= 3、计算基本轨后端长度'q 整个基本轨取为一个标准轨长即L=12.5m ,则: ()mm l q L q 29.1805''9.29'11cos 8050264612500cos 0'=??--=--=β 二、确定辙叉及护轨的几何尺寸 1、确定趾距n P 和跟距m P 根据设计资料知辙叉角''49'454?=α 前端长度n =2127mm 所以:趾距mm n P n 79.1762''49'454sin 212722sin 2=???=?? ? ??=α 后端长度m =3800mm 跟距mm m P m 84.3152sin 2=?? ? ??=α 2、计算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 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中南大学程序设计语言C++(课程设计2015级) - 副本

智能15级《程序设计语言(C++)》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是学习完《计算机与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一系列综合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具体经验。为后续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 1.进一步培养学生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加深对高级语言基本语言要素和控制结构的理解。 2.针对C++语言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同时强调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C++语言的编程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为了使学生从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对课程设计题目分成二类,一类为基础训练题目,从中学习到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另一类为综合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两类中各选择一个设计题完成。 二、课程设计内容 分组形式:可2-4人组队 题目要求:A类题目必须全部完成,B类题目3题内选择2题完成 A组题型:基本知识单项训练() 设计题1、数据连接 编写函数实现两个字符单向链表的连接。函数以对两个链表头的引用作为参数,把第二个链表连接到第一个链表后面。 设计题2、字符处理 设计函数,实现英文字符的大小写转换并去除其他字符。要求:字符串中的小写字

符自动变换成对应的大写字符,而大写字符则变换成对应的小写字符。另,如果字符串中存在除英文大小写之外的字符请去除掉。 设计题3、数据统计 求数组中离平均数最近的那个数。假定函数int mid(int a[], int len); 计算数组a中所有数的平均值,并返回数组中离该平均值最近的那个数。 设计题4、抓交通肇事犯 一辆卡车违反交通规则,撞人后逃跑。现场有三人目击事件,但都没有记住车号,只记下车号中后4位数字的一些特征。甲说:牌照的前两位数字是相同的;乙说:牌照的后两位数字是相同的,但与前两位不同;丙是数学家,他说:四位的车号刚好是一个整数的平方。满足上述要求的车牌号只有一个。请根据以上线索求出该车号后4位数字。 B组题型:综合训练类 设计题5、投票管理系统 设计一个如图1所示的投票管理系统界面 图1投票管理系统界面 要求输入候选人名单后,点击确认按钮实现使用选择框代表候选人,计选择框的名字就是候选人的名字。点击取消按钮候选人输入框为空,重新输入候选人名单。选中候选人的选择框时,表示给该候选人投一票。点击确定按钮时表示产生一张选票。点击刷新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专业电气信息 学生姓名舒畅 班级0914 学号0909091424 指导教师穆帅 完成日期2010年7月10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 3 主要技术指标及特点 (2) 3.1 登录界面显示 (2) 3.2登记学生资料 (4) 3.3保存学生资料 (5) 3.4 删除学生资料 (6) 3.5修改学生资料 (7) 3.6 查询学生资料 (8) 3.6统计学生资料(自加功能) (8) 3.8对学生资料进行排序 (9) 3.9程序主要代码 (9) 4 设计小结 (31)

成绩管理系统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C语言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掌握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设计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4.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5.学会调试一个较长程序的基本方法; 6.学会利用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7.掌握书写程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成绩管理系统 现有学生成绩信息,内容如下: 姓名学号 C 数学英语 shuchang 12 99 98 99 jiutian 32 87 68 87 changzi 33 98 89 99 jiutia 13 7 43 45 设计要求: ?封面(参见任务书最后一页) ?系统描述: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功能模块结构:包括如何划分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结构图,以及各模块 的功能描述; ?数据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结构以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并加以注释说明; ?主要模块的算法说明:即实现该模块的思路; ?运行结果:包括典型的界面、输入和输出数据等; ?总结: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体会、收获、

中南大学技术报告

第十一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 智能汽车竞赛 技术报告 学校:中南大学 队伍名称:比亚迪金牛座2016 参赛队员:黄竞辉 任宏宇 魏佳雯 带队教师:王击 1

II

目录 第一章引言 ............................................................................................................ - 1 - 1.1 背景介绍 .................................................................................................... - 1 - 1.2 整车设计思路 .......................................................................................... - 1 - 1.2.1 控制系统 .......................................................................................... - 1 - 1.2.2 赛车整体结构设计 .......................................................................... - 2 - 1.3 文章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机械结构调整 . (3) 2.1 总体思路 (4) 2.2 底盘调整 (4) 2.3前轮定位调整 (4) 2.3.1 主销后倾角 (4) 2.3.2 主销内倾角 (4) 2.3.3车轮外倾角 (5) 2.3.4前轮前束 (5) 2.4舵机的安装与控制延时解决办法 (5) 2.5摄像头支架的设计安装 (6) 2.6 电路板安装 (7) 第三章硬件设计 (7) 3.1总体方案 (7) 3.2电源模块 (9) 3.2.1主电机供电与单片机供电分离电路 (9) 3.2.2单片机和摄像头供电电路 (9) 3.2.3 舵机供电电路 (10) 3.3 电机驱动模块 (10) 3.4 3.3V、5V和12V供电电路 (11) 3.5传感器模块 (13) 3.5.1摄像头的选择 (13) 3.5.2编码器测速模块 (13) 3.6MCU主控模块 (13) 第四章软件设计 .................................................................................................. - 14 - 4.1黑线的提取和图像中心的计算 ............................................................... - 15 - 4.1.1原始图像的特点及校正 (14) 4.1.2黑线的提取和中心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方向控制方案 .......................................................................................... - 15 - 4.2.1 方向控制数据的选取 .................................................................... - 15 - 4.2.2道路形状精确识别算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分类进行方向控制算法 (17) 4.3.1 直道的方向控制算法 (17) I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考研题库(含答案)

习题 1.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Cu2O+H2SO4(稀)→CuSO4+Cu+H2O (2)Cu2++2NaOH(浓)+2OH-→Na2[Cu(OH)4] (3)2Cu2++4I-→2CuI(s)+I2 (4)Cu+4CN-+H2O→Cu(CN)43-+OH-+1/2H2 (5)Cu2++ 4CN-→[Cu(CN)2]-+(CN)2 (6)CdCl2+KI(过量)→K2[CdI4] (7)2Cu2++4OH-+C6H12O6→Cu2O+2H2O+C6H12O7 (8)3CuS+ 8HNO3(浓)→3Cu(NO3)2 +2NO+ 3S↓+ 4H2O (9)Au+HNO3+4HCl→HAuCl4+NO2+2H2O (10)Zn2++NaOH(浓) +2H2O→ Na[Zn(OH)4]+H2↑ (11)2Hg2++Sn2++6Cl-→Hg2Cl2+SnCl4 (12)4Zn+10HNO3(极稀) →4Zn(NO3)2+NH4NO3+3H2O (13)AgBr+2Na2S2O3→Na3[Ag(S2O3)2]+ NaBr (14)2Ag(NH3)2++CH3CHO+3OH-→2Ag+HCOO-+4NH3+2H2O (15)Hg2Cl2+2NH3→HgNH2Cl↓+Hg↓+NH4Cl (16)3HgS+ 12HCl(浓)+2HNO3(浓) →3H2[HgCl4]+3S+2NO+4H2O (17)HAuCl4+FeSO4→ (18)4Au+O2+8CN-+2H2O→4[Au(CN)2]-+4OH- 2. 解释下列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1)加热CuCl2·H2O得不到CuCl2。 因为CuCl2·H2O受热分解时,在失去HCl的同时,生成了碱式盐: CuCl2·H2O=Cu(OH)2·CuCl2·+2HCl+2H2O (2)焊接金属时,常用浓ZnCl2溶液处理金属的表面。 FeO+2H[ZnCl2(OH)]=Fe[ZnCl2(OH)]2+H2O (3)有空气存在时,铜能溶于氨水。 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4)从废的定影液中回收银常用Na2S作沉淀剂,为什么不用NaCl作沉淀剂。 (5)H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 在H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先生成鲜红色沉淀,随着KI溶液的不断加入,鲜红色沉淀消失变为无色溶液。因为开始时生成HgI2鲜红色沉淀,后来KI过量又生成[HgI4]2-无色的配离子. (6)硫酸亚铜与水的作用。 Cu2SO4 =CuSO4+Cu (7)CuCl2加水稀释。 (8)往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氰化钾时,首先形成白色沉淀,而后溶解,再加入NaCl时,无沉淀形成,但加入少许的Na2S时,析出黑色沉淀。

中南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名称:银行家算法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编写日期

目录 第一章问题描述 (3) 1.1 课设题目重述 (3) 1.2 问题分析 (3) 1.3 实验环境 (3) 第二章系统设计 (4) 3.1 主要数据结构 (4) 3.2 银行家算法 (4) 3.3 安全性检查算法 (6) 3.4 银行家算法安全性序列分析之例 (7)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 (10) 3.1 函数清单 (10) 3.2 各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12) 第四章运行结果测试与分析 (13) 4.1 程序的正常输出结果 (13) 4.2 程序的差错控制 (15) 第五章结论与心得 (18)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问题描述 1.1课设题目重述 设计目的:了解多道程序系统中,多个进程并发执行的资源分配。 设计要求:管理员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作业供多个用户周转使用,为保证作业的安全,管理员规定:当一个用户对作业的最大需求量不超过管理员现有的资金就要接纳该用户;用户可以分期贷款,但贷款的总数不能超过最大需求量;当管理员现有的作业不能满足用户的所需数时,对用户的请求可以推迟支付,但总能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请求。当用户得到所需的全部作业后,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归还所有的作业。 1.2问题分析 银行家算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避免死锁的算法。我们可以把操作系统看作是银行家,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相当于银行家管理的资金,进程向操作系统请求分配资源相当于用户向银行家贷款。在死锁的避免中,银行家算法把系统状态分为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状态,只要能使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便可以避免发生死锁。所谓安全状态,是指系统能按某种顺序为每个进程分配所需资源,直到最大需求,使每一个进程都可以顺利完成,即可找到一个安全资源分配序列。 所以我们需要解决问题有: 1)熟悉银行家算法的工作原理,明白如何判断系统处于安全状态,避 免死锁。 2)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如何利用Win32 API编写多线程应用程序 实现银行家算法。 3)创建n个线程来申请或释放资源,如何保证系统安全,批准资源申 请。 4)通过Win32 API提供的信号量机制,实现共享数据的并发访问。1.3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8.1 实验语言:c++

中南大学C语言课程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中南大学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序设计基础实践 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实践 班级:2013级物联网工程1302班学号:0919130205 姓名:X晨 指导教师:杨希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Contet 课程设计题目 (1) 题目初步分析 (1) 程序总体设计 (2) 程序具体设计……………………………………………………… 10 程序调试测试……………………………………………………… 12 心得与体会………………………………………………………… 33 源代码……………………………………………………………… 33

课程设计题目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为:学号、XX、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地址、、各科成绩等,试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1.学生信息录入; 2.学生信息浏览; 3.按学号、XX查询; 4.学生成绩排序; 5.学生信息修改与删除。 6.综合信息输出。 题目初步分析 对对象的处理 1.由于每一个对象都包括多个成属性,所以要考虑数据的存储形式要用结构体类型来实现。 2.假如以数组的方式来存储,当然可以,但是定义一个数组,首先必须知道学生人数大概是多少,以便我们确定数组的大小,但是题目中没有给出,而且题目要求中有大量的删除、插入操作,所以用链表的方式比较方便。 3.由于题目中的数据需要长期保存,用普通的函数来写已经不可以满足要求了,所以需要用到文件来存储。 对过程的处理 1.输入学生信息(设计一个生成链表程序,并将链表中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数据文件中); 2.插入(修改)学生信息(设计一个从数据文件中读数据的程序并将数据存放在链表中进行操作,最后将处理后链表中的数据再次保存到一个数据文件中); 3.删除学生信息(设计一个从数据文件中读数据的程序并将数据存放在链表中进行操作,最后按照要求将链表中的某个数据删除后再次保存到一个数据文件中);

中南大学C++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年月日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关键字:学生成绩 MFC 编写系统 内容:定义一个结构体,存放下列信息: 学号、姓名、性别、系名、班级名、成绩等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要求: 一:数据输入:输入学生的相关信息,若用户输入数据或信息不正确,给出“错误”信息显示,重复刚才的操作;至少要输入10个学生的数据;可以随时插入学生信息记录; 二:每个学生数据能够进行修改并进行保存; 三:可以根据学号或者姓名删除某学生数据; 四:查询模块要求能按学号,按姓名,按班级等条件进行查询; 五:界面要求美观,提示信息准确,所有功能可以反复使用。 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从总体设计方面来看,基本的功能包括主控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修改模块,数据查询模块等。 设计模块图:

2.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详细设计: 对于总体设计说明的软件模块,进一步细化,要说明各个模块的逻辑实现方法。下面逐个说明。 主控模块:主要完成初始化工作,包括屏幕的初始化,显示初始操作界面。初始界面中主要包括功能的菜单选择项。 输入处理:利用链表技术输入多名学生的数据,直到输入学生的学号以“@”开头,则结束数据的输入。程序运行流程图如下:删除处理:利用链表技术删除某学号的学生成绩信息,如果找到该学号则进行删除,否则输出“未找到”的信息。程序运行流程图略。 查找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或姓名等方式查找某学号

的学生成绩信息,其程序流程图略。 排序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对学生数据进行排序,其 部分源代码如下:/***********xuesheng.c***********/ /******头文件(.h)***********/ #include "stdio.h" /*I/O函数*/ #include "stdlib.h" /*其它说明*/ #include "string.h" /*字符串函数*/ #include "conio.h" /*屏幕操作函数*/ #include "mem.h" /*内存操作函数*/ #include "ctype.h" /*字符操作函数*/ #include "alloc.h" /*动态地址分配函数*/ #define N 3 /*定义常数*/ typedef struct z1 /*定义数据结构*/ { char no[11]; char name[15]; char sex[5]; char major[15]; char class[15];

中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中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于2010 年。在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中,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 项(《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 项、国家教育部优秀网络课程1 项、省级精品课程1 项、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1 项,国家级教学团队《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1 项。本专业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约500 平米的实验场地,超过3 百万的大型实验设备,新建“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平台”、“生物信息处理实验平台”,并与其他专业共享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等实验平台,能有效地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与三一重工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实训基地共建协议,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拥有包括国家教学名师 1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及其骨干成员在内的教师队伍11 人,高级职称约占50%。本专业在全国的智能科学教育上具有广泛影响,主要培养具有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交叉知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智能机器人、智能产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接受从事技术开发及应用、科学研究、管理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游戏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纲

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有机化学属我校自行命题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II.考查目标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内容丰富,有机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的各类异构现象,特别是立体异构。 2.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如取代、加成、氧化、还原、酯化、酰化、消除、缩合、脱羧、偶联、重排、周环化等反应,包括一些重要的人名反应。 3.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自由基加成、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一些缩合、降解反应的机理。 4.能运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分析和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熟悉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并能运用基本有机反应和理论,完成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反应现象和机理的解释以及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 6.熟悉基本杂环、常见糖类及氨基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7.熟悉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8.熟悉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约35% 基本有机反应约20% 有机合成约15% 有机反应机理约10% 推断有机化合物结构(含波谱分析)约10% 有机化学实验约10% Ⅳ.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如命名和完成有机反应)、问答题、有机合成、反应机理、推断结构、实验等 Ⅴ.考查内容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说明书 现代铝电解槽新型阳极结构设计 题目(单槽日产量2.4t,电流密度0.76A·cm-2) 学生姓名刘冬 专业班级冶金 00906 班 学生学号0503090706 指导教师伍上元 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3) 1.2所设计电解槽阳极结构的特点 (4) 第二章铝电解槽结构简介 2.1 上部结构 (5) 2.1.1 阳极炭块组 (6) 2.1.2 阳极升降装臵 (6) 2.1.3 承重结构 (7) 2.1.4 加料装臵 (7) 2.1.5 集气装臵 (8) 2.2 阴极结构 (9) 2.2.1 槽壳与摇篮架 (10) 2.2.2 槽内衬 (11) 2.3 母线结构 (13) 2.3.1 阳极母线 (13) 2.3.2 阴极母线 (14) 2.4 绝缘设施 (15) 第三章铝电解结构计算 3.1 阳极电流密度 (15) 3.2 阳极炭块尺寸 (15) 3.3 阳极炭块数目 (17) 3.4 槽膛尺寸 (17) 3.5 槽壳尺寸 (17) 3.6 阴极碳块尺寸 (17) 第四章阳极结构设计 4.1 阳极炭块组 (18) 4.2 换极周期与顺序 (19) 4.3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与组装 (20) 4.3.1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 (20) 4.3.2 阳极组装 (21) 第五章参考文献 (22) 2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前,工业铝电解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其标志的变化有:电解槽电流由24kA、60kA增加至100-150kA;槽型主要由侧插棒式(及上插棒式)自焙阳极电解槽改变为预焙阳极电解槽;电能消耗由吨铝22000kW·h降低至15000kW·h;电流效率由70%-80%逐步提高到85-90%。 1980年开始,电解槽技术突破了175kA的壁垒,采用了磁场补偿技术,配合点式下料及电阻跟踪的过程控制技术,使电解槽能在氧化铝浓度变化范围很窄的条件下工作,为此逐渐改进了电解质,降低了温度,为最终获得高电流效率和低电耗创造了条件。在以后的年份中,吨铝最低电耗曾降低到12900-13200 kW·h,阳极效应频率比以前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80年代中叶,电解槽更加大型化,点式下料量降低到每次2kg氧化铝,采用了单个或多个废气捕集系统,采用了微机过程控制系统,对电解槽能量参数每5s进行采样,还采用了自动供料系统,减少了灰尘对环境的影响。进入90年代,进一步增大电解槽容量,吨铝投资较以前更节省,然而大型槽(特别是超过300kA)能耗并不低于80年代初期较小的电解槽,这是由于大型槽采取较高的阳极电流密度,槽内由于混合效率不高而存在氧化铝的浓度梯度;槽寿命也有所降低,因为炉帮状况不理想,并且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增加了阴极的腐蚀,以及槽底沉淀增多,后者是下料的频率比较高,而电解质的混合程度不足造成的。尽管如此,总的经济状况还是良好的。 90年代以来,电解槽的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电流效率达到96%; (2)电解过程的能量效率接近50%,其余的能量成为电解槽的热损而耗散; (3)阳极的消耗方面,炭阳极净耗降低到0.397kg/kg(Al); (4)尽管设计和材料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电解槽侧部仍需要保护性的炉帮存在,否则金属质量和槽寿命都会受负面影响; (5)维护电解槽的热平衡(和能量平衡)更显出重要性,既需要确保极距以产生足够的热能保持生产的稳定,又需要适当增大热损失以形成完好的炉帮,提高槽 寿命。 我国的电解铝工业可自1954年第一家铝电解厂(抚顺铝厂)投产算起,至2010年已有56年历史,在电解槽设计中,已掌握“三场”仿真技术,在模拟与优化方面采用了ANSYS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