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教学论发展历史:6个阶段。①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1)②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1960)③地理教材教法阶段(1960-1982)④地理教学法阶段(1982-1992)⑤地理教育学阶段(1992-1999)⑥地理教学论阶段(1999-今)

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7要素)。

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现象中的以上七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下页的“地理教学主要因素关系示意图”粗略地表示了这七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来体现,通过教学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反馈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反之以上因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3.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8论。(一)地理教学论总论

(二)为什么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目的,中学地理教学历史(目的论)(三)教(学)什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课程论)

(四)怎样教(学):(方法论、形式论、媒体论)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五)教(学)得怎样:中学地理教学评估(评价论)

(六)如何教(学)得更好:中学地理教学科研(科研论)(七)谁来教、谁来学:地理教师、学生(主体论) 4.地理教学论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5.地理教学论主要特点: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思考题:上述五个问题之间关系如何?

1、地理教学论是如何产生的?

我国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样一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谁最早提出来建立地理教学论学科的? 4、地理教学论揭示了哪些地理教学规律?

5、地理教学论在国内外的影响、已产生的效益、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

6、支持地理教学论学科的核心思想(决定思想)是什么?

地理教学论主张地理教学是有规律的,地理教学论就是要揭示这些地理教学规律,为地理教学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7、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地理教学论具备这些条件吗? 8、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21种) 9、地理教学论发展趋势如何?

10.地理教学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第二章

1.问题: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关系?

(1)教育目的是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是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指“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的预期教学效果。(2)课程目标处于“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3)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4)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5)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结论: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2.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解释:(1)“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2)“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2、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终极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目标。 3.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整合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动机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选择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评价功能地理教学中的一切要素,学生、地理教师、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的、教学反馈、教学环境七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是6大要素与地理教学目的的关系,中学地理教学目的决定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它一切因素;在地理教学中有制定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安排、编写地理教材、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等各种地理教学环节,这些地理教学环节也是通过地理教学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理教学目的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教学环节,明确了地理教学目的,就从总体上把握了地理教学的客观规律,这也有利于对地理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中具体规律的认识。结论:(一)整合功能:要素;环节;(二)动机功能:目标-兴趣-动机;(三)选择功能:内容、方法、手段、形式;(四)评价功能:对象;标准;目的;形式。4.依据社会需要,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制定地理课程目标5.黄河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并在地图上找到黄河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能解释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2、能说出黄河在水力发电、灌溉等方面对人类的贡献。3、能分析黄河水患形成的原因和根治黄河的办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地形、气候对黄河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能根据有关地理原理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对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治理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6.地理教学目标四要素(1)行为主体:指学生,一般可省略。(2)行为: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做什么。(3)行为条件:说明产生行为的具体条件。(4)行为标准: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7.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人类经验,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描述或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结果。地理知识:是人类在适应、认识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认识。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科学知识最基础部分,按着人类的认识阶段划分,它可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

地理感性知识

地理名称北京、阴山、亚洲地图法、地名学

直观方法

地理分布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两侧地图法

地理景观温带草原景观、城市景观多媒体、观察法地理演变昼夜更替、人口变化多媒体、比较法地理数据内蒙古118万km2、图表法

地理理性知识

地理特征气候特征、中国地理特征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

逻辑法

地理概念地理环境、天气、温带草原归纳法、定义法

地理规律内蒙古草原分布规律、水循环规律地图法、版图版画法、归纳法地理成因

气候的成因、气旋的成因

分析综合法

一、地理感性知识

(一)地理名称——它是个体地域的指称。

1、种类:点状、线状、面状分布的地域

2、教学方法:点、线、面相对性;地名学;地图法;准确书写(二)地理分布——反映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知识。

1、种类:纬度、经度、相对位置点、线、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2、教学方法:地图法(读图习惯、心理地图)、略图运用、文字描述、逻辑方法;(三)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综合景象的知识。

1、种类:自然景观知识、文化景观知识

2、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法描述性语言的运用(四)地理演变——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知识。

1、种类:自然地理演变知识、人文地理演变知识

2、教学方法:媒体的运用;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变化特征;文字描述。(五)地理数据——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量化知识。

1、种类:定量数据、比率数据

2、教学方法:图表法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直观方法二、地理理性知识

(一)地理特征——是对一定地区内地理事物和现象及性质的概括。(是地域差异性的本质反映) 1、种类:地理要素特征、地理区域特征2、教学方法: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小结:地理特征知识结构模式(1)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时间演变(2)类型特征:类型多少;主要类型(3)分布特征:具体分布;分布规律

(二)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知识。

1、种类:地理个别概念(地理名词术语)、地理区域概念(集合地理概念)

2、教学方法:逻辑方法(三)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联系的知识。1、种类: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2、教学方法:归纳概括法,地图法、版图、版画法、与感性知识关系;(四)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地理特征和规律产生原因的知识。

1、种类: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

2、教学方法:逻辑法例:拉丁美洲湿热气候的成因

(1)分析南美洲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的主要因素

(3)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的特点(4)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小结:地理成因教学方法(1)果因(初中)(2)因果(高中)(3)综合分析法地理理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逻辑方法 9.地理基本技能

一、地理动作技能(地理操作技能)(一)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1、填绘地图技能2、绘制图表技能(二)地理仪器使用技能

1、地球仪的使用技能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天象、气象、水文、地震、环保等方面的简单测报技能

(三)制作地理模型技能制作地球模型、地形模型、等高线模型等技能。二、地理智力技能(地理心智技能)(一)地理观察、调查技能 1、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的观察技能 2、乡土地理调查技能

(二)地理分析技能

1、识别地区特征,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2、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技能

(三)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 1、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2、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法(四)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1、区域地理数据统计技能

2、有关比例尺、高度、气温、时间、日期、距离、面积、产量等的计算技能(五)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识别、获取、分析、使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体系表种类类型

举例

教学方法设计地理动作技能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填绘大洲轮廓图、绘制气温变化图示范法、练习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法

地理仪器使用技能地球仪使用、高度表使用

示范法、练习法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制作褶皱模型、制作地球形状模型实习法

地理统计、计算技能某地气温、降水统计、计算

示范法、练习法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下载地图、网上收集资料、资料处理

示范法、练习法

地理智力技能地理观察、调查技能观察大青山地形、调查呼市道路建设情况实习法实习法、地理科学

地理分析技能分析呼市邮局分布发展原因逻辑方法、地理科学法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

示范法、练习法 10.

对地理方法掌握的要

一、掌握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

1:地理逻辑方法: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比较法;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学术为中心)(二)综合课程(知识体系的客观存在与内在联系)(三)问题课程(社会问题为中心)(四)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课程改革目标

1、课程目标改变

2、课程结构改变

3、课程内容改变

4、课程实施方式改变5课程评价方式改变6课程管理改变四、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

1、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地理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地理课程标准的组成(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

3、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

(1)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地理基本素质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2)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

(3)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4)地理课程标准是评价地理教学质量的依据。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综合性: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二)基本理念(6点)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六、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核心理念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因材施教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七、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方法与地理思想(意识、情感)。八、袁书琪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四体系说 (1)认知层次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2)学科要素体系A.自然地理知识;B.人文地理知识;C.人地关系知识。

(3)学科分支体系A.系统地理知识; B.区域地理知识;C.地理技术知识

(4)要求层次体系A.要求知道的地理知识B.要求记住的地理知识C.要求理解的地理知识D.要求应用的地理知 2.刁传芳的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三体系说

(1)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A.地理基础知识;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D.系统地理。 (2)地理知识的认知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地理知识的表述体系 A.文字形式; B.图象形式;

C.实践练习。九、地理教材分析含义

一是要弄懂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地理教材的科学体系;

二是要弄清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从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角度,去审视和评价地理教材的教育作用。

科学体系地理科学教材的科学体系及其价值明确教材内容的范围、确定最佳进度和教学目标认知体系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的知识属性及各种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关系明确学生在地理认知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教材在这种过程中的作用,设计认识方法

表述体系地理教育学各种知识表述方法的特点、作用和关系

协调各种表述关系,使之形成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最佳结合,设计活动方式(读、看、练等)十一、初中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联系身边实际,使教材有“用”。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有“趣”。

十二、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方法(一)背景分析(前提)

1、背景分析的内容:背景环境;背景环境对教材的影响。

2、背景分析的目的:教材功能、特点。(二)结构分析(核心)

1、结构分析的内容:教材组成及其关系。

2、结构分析的目的:教材各部分的地位、作用。

3、结构分析的步骤:划分组成、确定关系、建立模型。(三)外部联系分析(补充)

1、外部联系分析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补充、完善。

2、外部联系分析的目的:提高教材的功

能。 3、外部联系分析的方法:确定联系对象、分析其关系。十三、土地资源的微观分析一、划分知识组成 1、土地资源的利用

(1)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类型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平原、低缓的丘陵;(2)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山区;

(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属于可再生资源;

(2)利用中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3)采取法律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是基础、分布是重点、利用和保护是目的。

(2)四种类型是并列关系,三种类型分布是并列关系,作用、问题和保护是因果关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该教材主要内容由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表述,二者作用并重,活动系统起着辅助学习指导作用。三、分析外部联系

1、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分析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布的特征;

2、可联系乡土地理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1、通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的分析,学习地理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的阅读,培养读图分析方法。

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利用状况,体会地理问题探究过程,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方法。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通过“土地资源”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一)划分教学因子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四章

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二、

1、地理直观教学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功能——传授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3、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的特性——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三、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一级类型二级类型三级类型

象征图示直观方法

教学挂图

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地图册初中地图册、高中地图册填充图册初中、高中填充图册立体地图

政区、地形、经纬网地球仪

图解直观方法地理略图

几何图形法曲线图形法折线图形法模拟形象法地理版画自然景观画人文景观画

地理图表法

统计图表法联系图表法表格法

形象直观方法平面静态直观方法地理画片、地理幻灯

立体静态直观方法标本、模型、仪器

动态形象直观方法电视、录像、电影、VCD、计算机直感直观方法

地理观察法

短期与长期观察,室内与室外观察,单一与综合观察,准备性、现场教学、总结性观察

地理参观法参观工厂、博物馆、资源观、名胜古迹

地理实验法

地球运动演示实验、大气演示实验、水的演示实验、地壳变动演示实验

1、地球仪的作用(1)作一般地图使用(2)作地球模型使用(3)作仪器使用 2 、地球仪的运用注意事项

(1)地球仪的旋转方向要正确(2)演示时,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3)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地球仪四、地理逻辑方法含义、类型、作用、特点如何?一、地理综合分析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的步骤

1、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将地理事物的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

3、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特征

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5、综合分析结果,形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二、地理比较法

(一)地理比较法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加深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4)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

正确观点。(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型类型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四章

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二、

1、地理直观教学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功能——传授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3、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的特性——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三、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一级类型二级类型三级类型

象征图示直观方法

教学挂图

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地图册初中地图册、高中地图册填充图册初中、高中填充图册立体地图

政区、地形、经纬网地球仪

图解直观方法地理略图

几何图形法曲线图形法折线图形法模拟形象法地理版画自然景观画人文景观画

地理图表法

统计图表法联系图表法表格法

形象直观方法平面静态直观方法地理画片、地理幻灯

立体静态直观方法标本、模型、仪器

动态形象直观方法电视、录像、电影、VCD、计算机直感直观方法

地理观察法

短期与长期观察,室内与室外观察,单一与综合观察,准备性、现场教学、总结性观察

地理参观法参观工厂、博物馆、资源观、名胜古迹

地理实验法

地球运动演示实验、大气演示实验、水的演示实验、地壳变动演示实验

1、地球仪的作用(1)作一般地图使用(2)作地球模型使用(3)作仪器使用 2 、地球仪的运用注意事项

(1)地球仪的旋转方向要正确(2)演示时,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3)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地球仪四、地理逻辑方法含义、类型、作用、特点如何?一、地理综合分析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的步骤

1、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将地理事物的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

3、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特征

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5、综合分析结果,形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二、地理比较法

(一)地理比较法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加深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4)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观点。(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型类型

举例

含义

应用

比法同类同型事物比较鄱阳湖与洞庭湖比较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同或相似性同类同型的地理事物同类异型事物比较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异或相反性同类异型的地理事物异类共性事物比较煤、石油、天然气比较不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某一方面特点

异类共性的地理事物

借比法一碗沙子和一碗水比喻陆地和海洋把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事物,借助一般事物进行比较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

事物纵比法世界政区的演变对单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上进行比较

单一地理事物发展阶段

横比法五种基本地形比较将几个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并列比较几个同类地理事物中心内容比较法欧洲气候与各大洲气候的比较

一个比较对象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

突出一个地理事物

综合比较法

将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西藏地区比较

比较对象、比较内容都很多的比较多个地理事物

(三)运用地理比较法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比较目的;

2、根据已知可比事物选择比较对象;

3、根据综合归纳列出比较项目;

4、根据分析概括找出比较内容;

5、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三、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一)归纳演绎法的作用——1、学习原理,掌握规律;2、运用规律(理论),解决问题。(二)归纳法是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

1、确定被归纳的地理事物的范围;

2、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

3、根据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推理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或规律。

(三)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

(1)明确被认识地理事物特点的性质或准备解决问题的要求;(2)选择必要的地理规律或原理;(3)运用规律(原理)推理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五、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

部门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区域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邓致中将地理知识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

1、基本地理知识模式(只含一个知识点)

2、成因、原理知识模式(含多个知识点)

3、综合地理知识模式(国家、地区地理知识)

六、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特点

1、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是针对中学地理专题而言的,按不同标准可将中学地理划分为不同的地理专题(针对性)

2、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学科性)。

3、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动态性)。

4、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功能的多样性。

七、所设计的系列作业要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 1.学科信息的准确性:精选学科信息,强调科学性。

2.学科信息的思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3.学科信息的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方法性。

4.学科信息的逻辑性:系列作业严密的逻辑顺序性。

5.学科信息的多样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兴趣。

6.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作业差异性。八、“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活动性:学习与教学过程

2、设计性:设计学法,设计教法

3、开放性:适度的弹性、开放、兼容

4、多功能性:生与师、课程资源

5、学科性:学科的思想与方法第五章

1、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

4.教学方法

5.教学语言

6.教学效果 2、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1)表格式(列表式);(2)纲目式(叙述式、提纲式、标题式)。

4、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即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名称层次教学方法体系学科教学方法 1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基本教学方法 2 认识方法

使用方法(教学手段)

组织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 3

观察法、逻辑法、记忆法、学习技能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教科书、地图、地球仪、直观

形象教具、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电化教学手段、微机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等比法同类同型事物比较鄱阳湖与洞庭湖比较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同或相似性同类同型的地理事物同类异型事物比较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异或相反性同类异型的地理事物异类共性事物比较煤、石油、天然气比较不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某一方面特点

异类共性的地理事物

借比法一碗沙子和一碗水比喻陆地和海洋把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事物,借助一般事物进行比较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

事物纵比法世界政区的演变对单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上进行比较

单一地理事物发展阶段

横比法五种基本地形比较将几个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并列比较几个同类地理事物中心内容比较法欧洲气候与各大洲气候的比较

一个比较对象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

突出一个地理事物

综合比较法

将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西藏地区比较

比较对象、比较内容都很多的比较多个地理事物

(三)运用地理比较法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比较目的;

2、根据已知可比事物选择比较对象;

3、根据综合归纳列出比较项目;

4、根据分析概括找出比较内容;

5、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三、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一)归纳演绎法的作用——1、学习原理,掌握规律;2、运用规律(理论),解决问题。(二)归纳法是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

1、确定被归纳的地理事物的范围;

2、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

3、根据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推理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或规律。

(三)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

(1)明确被认识地理事物特点的性质或准备解决问题的要求;(2)选择必要的地理规律或原理;(3)运用规律(原理)推理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五、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

部门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区域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邓致中将地理知识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

1、基本地理知识模式(只含一个知识点)

2、成因、原理知识模式(含多个知识点)

3、综合地理知识模式(国家、地区地理知识)

六、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特点

1、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是针对中学地理专题而言的,按不同标准可将中学地理划分为不同的地理专题(针对性)

2、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学科

性)。 3、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动态性)。 4、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功能的多样性。

七、所设计的系列作业要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 1.学科信息的准确性:精选学科信息,强调科学性。

2.学科信息的思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3.学科信息的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方法性。

4.学科信息的逻辑性:系列作业严密的逻辑顺序性。

5.学科信息的多样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兴趣。

6.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作业差异性。八、“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活动性:学习与教学过程

2、设计性:设计学法,设计教法

3、开放性:适度的弹性、开放、兼容

4、多功能性:生与师、课程资源

5、学科性:学科的思想与方法第五章

1、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

4.教学方法

5.教学语言

6.教学效果 2、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1)表格式(列表式);(2)纲目式(叙述式、提纲式、标题式)。

4、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即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名称层次教学方法体系学科教学方法 1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基本教学方法 2 认识方法

使用方法(教学手段)

组织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 3

观察法、逻辑法、记忆法、学习技能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教科书、地图、地球仪、直观形象教具、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电化教学手段、微机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等

华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 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04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3,露点温度越低,表示空气中是水汽的含量越高 4,火山岛属于海洋岛,珊瑚岛属于大陆岛 5,岛屿上的生物种类越多,说明与大陆的分离时间越久 6,第四纪可以称是腐乳动物的时代 7,v型河谷中通常没有河漫滩发育 8,红心洲较尖端的方向通常指示的是河流的下游方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

一、地理教学论的科学基础 1.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3.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地理科学理论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运用,一定程度上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5.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二、地理教师的观察品质(活题) 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 对于教学内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观察的主要标准: 1.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2.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3.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4.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三、谈谈你对地理教师知识水平的理解 1.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 2.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理论。 3.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4.教育实践智慧 四、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教材、分析材料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要求:能够依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区分地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智力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特点,灵活的处理教材,弥合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的差距,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补充与作必要的修正。 3.优选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4.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5.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 6.速绘设计和应用地理略图,板图和常见地理图表的能力; 7.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教具的能力; 8.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9.组织地理活动的能力; 10.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能力; 11.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五、地理教学语言的特点? 1.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 2. 带有会话语言色彩的独白语言; 3.带有态势语言色彩的有声语言; 4. 带有感情色彩的庄重语言。 六、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如何转变角色?(有何要求) (1)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由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方向转变。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2)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复习终极版

- 绪论: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由六大要素所组成的有机的无机的动态的静态的 通过物质和能量联系起来的有机的综合体。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六大要素的形成、发展、演化和他们的相互关系、特征、分异规 律 第一章:地球 1.简述地球圈层构造: 地球内三圈:地核,地幔和地壳(地震波传播的改变)地球外三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地貌类型、 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 作用; ④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 因素之一。 3.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太阳辐射) 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 面成为 液 +气界面,海底成为液 +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 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③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 质和现象。(地貌) ④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 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 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第二章:地壳 地壳的物质组成,三个尺度:元素、矿物、岩石 (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矿物,矿物又在不同的 结构和构造形成岩石) 简述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并举例说明 岩浆岩:来自上地幔的熔融状物质沿岩石圈破裂 带上升侵入地壳冷凝形成侵入岩,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喷出岩;如:花岗岩是又地下岩浆喷出和侵入冷却结晶形成。 沉积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沉积岩;如:砾石经过剥蚀,在重力作用或其他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一、地理课程与教材 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2)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3)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知识与技能 ①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③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④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②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地理教学论试题整合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 行为目标模式: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教学目标,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学生身上发生 的行为变化。 3. 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亦即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4. 地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5. 地理表象:是指过去已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6. 地理学习迁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方 法间相互影响,就称为~。 7. 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8. 地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间接地和概括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 认识能力的核心。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地理想象都与地理思维密切相关。 9. 地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表述在头脑中构成的地理事物和形象的想象。 10. 记忆能力:指认识、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11. 想象能力: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经过思维加工或重新改造组合而构成新形象的能力。 12. 课程观:是指人们对有关课程的本质、功能、价值、内容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是课 程编制的指导思想。 13. 教学重点:教材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14. 地理讲述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讲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地理规律的方法。 15. 地理谈话法: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生活体验,通过启发提问,师生双方共同 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或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6. 创新作业法: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产生体验,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7. 地理尝试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先试后导”的互动作用,使 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学模式。 18.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 型的教学方法。 19. 发现法:是指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事实(或实例)和问题, 由

武汉大学自然地理题库期末考试(最终版)

厄尔尼诺:源自西班牙语,原意“圣婴”,用来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气候分异: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了全球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气候分异。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显示土层序列及其组合状况的垂直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白浆化过程:是指在较冷的湿润地区,土壤表层由于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表层铁锰还原,并随水侧向流失或向下积淀,部分则在干季就地形成铁锰结核,使腐殖质层下的土层逐渐脱色,形成粉砂含量高,铁,锰氧化物含量较少的灰白色白浆层。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成一定功能的统一体。 生物放大作用:某些物质,尤其是一些进入生物体后难以分解或排出的物质,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地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即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土壤也称为显域土,是指那些受气候和生物因素强烈影响的土壤。地带性土壤大多是受不同程度的灰化、铁铝化和钙化作用而发育形成的,剖面发育完善,土壤分布与相应的生物气候带一致。 非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也称泛域土,是指那些土壤发育极弱,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土壤特性主要仍受母质影响的未成熟土壤。 土壤退化:土壤退化一般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土壤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土壤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地承载力变弱的过程。 洋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地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大规模且非周期性地运动。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沟:海洋中最深区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交接处,深度一般超过6000m 冰川: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是地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的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系。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层层序律:如果一个地区沉积岩没有受到扰动,先沉积的是较老的岩层,后沉积的是较新的岩层,这种上新下老的地层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一、简要回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们在探索和发现地理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学方法。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地理科学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1.地理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理现象不易控制或改变,其条件的物理过程更只有依靠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轻松接受地理知识。 2.地理实验法:通过科学的实验,使学生可以科学的解释地理现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 3.地理调查法:我们应用较多的是城市调查,在学习城市化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自己调查,这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地理比较法: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像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等等。 5.地理分析与综合法:这种方法在高考中经常遇到,在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在鲁尔区的学习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辽中南地区。 6. 地理归纳与演绎:这是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因为又是学生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锻炼学生。 二、举例简述地理分布知识教学的策略? 答:这方面和地图分不开,要知道人口﹑城市﹑工业的分布,各地的气候﹑地形等,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都要用到这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多看多练,熟能生巧。 三、何谓地理理性知识?有哪些类型?简述地理规律的含义?

答: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活动达成。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属于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类型有: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 地理规律的含义:地理规律是人们对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表面联系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它反映了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认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地理演变规律,如四季更替的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等;二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必然联系的地理分布规律,如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地理规律对于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认识地理事物结构、成因、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地理学习的兴趣? 答: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学:在地震带的学习中要运用汶川地震,城市化过程中可以运用身边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地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用的。 2.多运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3.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让一位学生讲一个地理故事,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多阅读,丰富知识,另外学生这个年龄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们会有期待,这样对我们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的。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展望西安的未来,使学生为城市化尽自己的力量。 五、简述实现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方式与途径? 答: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第二.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 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 1.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 例如,关于“水循环”这一内容,课标作以下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水圈组成进行讲述后,就可以向学生出示某一河流流域的示意图,并围绕该图,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地理教学论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理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在全国普遍开设,始于()年。大纲1.1 A1901年4月13日B1904年1月13日C1903年4月1日D1902年3月11日 2、地理教学论最早以“地理教学法”命名的论述是()。大纲1.1 A《地理教学法之商榷》B《中学地理教学法述要》C《地理学习法》D《中学地理新教法》3、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的教育家是()。大纲1.1 A夸美纽斯B褚绍唐C竺可桢D陶行知 4、下列有关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阶段与时间搭配正确的是()。大纲1.1 A地理教学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B地理教育学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C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D地理教材教法阶段:1922年至20世纪70年代 5、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学论”的时间是()年。大纲1.1 A1978年B1987年C1997年D1989年 6、主编我国第一本以《地理教学论》命名教材的作者是()。大纲1.1 A杨新B陈澄C陈亚频D李家清 7、就课程性质而言,下列哪门课程适合地理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大纲1.1 A 地理教材教法B地理教学论C地理教育学D地理教学法 8、就课程性质而言,下列哪门课程适合师范院校地理本科的专业课程()。大纲1.1 A地理教材教法B地理教学论C地理教育学D地理教学法 9、我国古代地理教育相当繁荣,下列著作为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专著的是()。大纲2.1 A、禹贡 B、山海经 C、史记·货殖列传 D、汉书·地理志 10、我国古代地理教育相当繁荣,下列著作为我国第一部经济地理专著的是()。大纲2.1 A、禹贡 B、山海经 C、汉书·地理志 D、史记·货殖列传 11、我国古代地理教育相当繁荣,下列著作为我国第一部山岳地理专著的是()。大纲2.1 A、禹贡 B、山海经 C、汉书·地理志 D、史记·货殖列传 12、我国古代地理教育相当繁荣,下列著作为最早以“地理”命名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志是()。大纲2.1 A、禹贡B、山海经C、汉书·地理志D、史记·货殖列传 13、在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中,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学校地理作用的作者()。大纲2.1 A、托勒纹 B、斯特拉波 C、库拉佐夫 D、夸美纽斯 14、古代欧洲,地理教育相当繁荣,下列专著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大纲2.1 A《地理学》:埃拉托色尼B《大地的记载》:托勒密C《地理学指南》:斯特拉波D《世界图

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简答题答案整理

Short-answer item Year 2001 1. 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答: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地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指标很多,最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1)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较小。由于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因此在夏季的时候气温没有内陆那么高,冬季的时候没有内陆那么低。另外,海上的云量一般也比陆地上多,风速较陆地答,这也能减少海上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2)海洋性气候区的最冷月(2月)和最热月(8月)均比内陆落后一个月。 3)春温与秋温差值,气候学上通常以4月和10月气温分别代表春温和秋温,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缓和,春来迟,夏去亦迟,春温低于秋温。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急剧,春来速,夏去亦速,春温高与秋温。 4)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比同纬度大陆性气候的多,其一年中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降水的变率小,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 5)海洋性气候的大陆度比大陆性气候的大陆度小。 2. 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共有3种类型 1)拉张型边界:又称分离型边界,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它是板块生长的场所,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其主要特征是岩石圈张裂,基性、超基性岩浆涌出,并伴随有高热流值及浅源地震。如大西洋中脊、东非大裂谷等。 2)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主要以岛弧-海沟为代表。在西太平洋这种类型最为典型,如日本岛弧-海沟。这里是2个板块相向移动、挤压、对冲的地带。还有像喜马拉雅山系这样的地缝合线型边界。当两个大陆型板块汇聚时。由于发生碰撞而褶皱成巨大的山系。 3)剪切型边界:又称平错型边界,这种边界是岩石圈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的边界。转换断层就属于这种性质的边界。 3. 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用我国的湖泊) 答:依据湖泊与径流的关系,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内陆湖完全没有径流入海,常属非排水湖。如我国的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以冰川补给为主,由于没有径流流出,故其盐分比一般的湖要高,因而形成咸水湖。外流湖以河流为排泄水道又称排水湖,湖水最终注入海洋。如我国的洞庭湖、鄱阳湖等,洞庭湖有河流径流流入,又有径流流出,经长江最后注入到东海。 4.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Year 2001 1.xx: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一种历法,简称阴历。以朔望月为基础,其首要成分是历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 2.水分循环: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成为水循环。 3.枯水径流: (将月平均水量小于或等于全年水量5%的月份算作枯水期,则枯水期内的河流径流又称为枯水径流。) 4.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5.河漫滩: 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6.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7.季风: 大范围区域冬、夏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8.反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9.风化壳: 地球表层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10.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Year 2002 1.分水岭: 相邻两个流域之间的山岭或高地。降落在分水岭两边的降水沿着两侧的斜坡汇入不同的河流。 2.大气环流: 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其水平范围可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 3.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压。 (注: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

一、地理教学论的科学基础 1.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3.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地理科学理论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运用,一定程度上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5.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二、地理教师的观察品质(活题) 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 对于教学内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观察的主要标准: 1.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2.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3.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4.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三、谈谈你对地理教师知识水平的理解 1.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 2.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理论。

五、地理教学语言的特点? 1.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 2. 带有会话语言色彩的独白语言; 3.带有态势语言色彩的有声语言; 4. 带有感情色彩的庄重语言。 六、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如何转变角色?(有何要求) (1)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由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方向转变。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2)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开发者。 (4)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应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地理教师应成为地理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成为学习者。 七、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 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影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4.大气湿度: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 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 饱和差愈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地形雨: 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

地理教学论复习总结

1.地理教学论发展历史:6个阶段。 ①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1)②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1960)③地理教材教法阶段(1960-1982)④地理教学法阶段(1982-1992)⑤地理教育学阶段(1992-1999)⑥地理教学论阶段(1999-今) 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7要素)。 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现象中的以上七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下页的“地理教学主要因素关系示意图”粗略地表示了这七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来体现,通过教学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反馈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反之以上因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3.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8论。 (一)地理教学论总论 (二)为什么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目的,中学地理教学历史(目的论) (三)教(学)什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课程论) (四)怎样教(学):(方法论、形式论、媒体论)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五)教(学)得怎样:中学地理教学评估(评价论) (六)如何教(学)得更好:中学地理教学科研(科研论) (七)谁来教、谁来学:地理教师、学生(主体论) 4.地理教学论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5.地理教学论主要特点: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 思考题:上述五个问题之间关系如何? 1、地理教学论是如何产生的? 我国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样一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谁最早提出来建立地理教学论学科的? 4、地理教学论揭示了哪些地理教学规律? 5、地理教学论在国内外的影响、已产生的效益、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 6、支持地理教学论学科的核心思想(决定思想)是什么? 地理教学论主张地理教学是有规律的,地理教学论就是要揭示这些地理教学规律,为地理教学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7、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地理教学论具备这些条件吗? 8、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21种) 9、地理教学论发展趋势如何? 10.地理教学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第二章 1.问题: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关系? (1)教育目的是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是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指“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 的预期教学效果。(2)课程目标处于“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吐血整理资料

精品文档 第一章: 1、什么是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是用系统的、综合的额、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去审视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2、自然地理学研究哪些内容? 自然地理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3、地理学的二级学科有哪些? 地理学的二级学科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4、自然地理学有哪些特点? 自然地理学的特点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 大气圈: 1、大气成分按浓度怎么分类? 按浓度,大气成分可分为:主要成分,N、O、Ar,约占99.96%;微量成分,浓度在22-3-3mL/L10及惰性气体;痕量成分浓度在、H、NHSOmL/L以上,有CO、水汽、CH、、10CO44222以下,有HS、O、NO、HO。23222、大气层从下到上的分层。 大气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逸散层。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1、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强烈的圈层;4、受地面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圈层。 4、水汽的主要分布范围。 大气中的水汽在1.5~2km高度上减少为地面的一半,到5km的高度减少为地面的1/10,因此几乎全部集中在近地面12km以下的气层中。 5、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气压梯度。 6、科氏力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科氏力的特征有:1、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2、作用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3、大小与物体运动的线速度成正比;4、大小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在赤道处为零,向两极地区逐步增大。 7、气旋与反气旋及他们控制下的天气。 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形成辐合,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就形成了气旋,气旋控制下大气在近地表空气向中心流动,进而向上空运动,传输水汽,容易形成降雨;在高压中心,空气向四周运动,形成辐散,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反气旋,在地表空气向四周流动,上层空气向下流动传输水汽,因此不易形成降雨天气。 8、辐合与辐散。 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形成辐合;在高压中心,空气向四周运动,形成辐散。 9、风、风级、风向、风玫瑰图。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级有蒲福风级的经验公式计算,风向指风的来向,风玫瑰图主要反映风向和级数。

地理教学论,大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过去也称,地理教授法,地里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新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学制在小学堂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与此同时,为了讲述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名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学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苏联地理教学法。如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班老师记得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有些人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片面理解,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主要因地理专科培养目标和授课时时数限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首都师范大学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一门新课程,地理教育学。 但目前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作为地理教育学,由于其理论学科的基本特性,以及他对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性的缘故。地理育人是地理教育学的根本思想。综上所述,地理教授发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第一教育法,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弟弟教学论名称的裂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有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定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涉及的问题虽不及地理教育学,但比起地理教授法,地理教材教法和地理教学方法却要丰富。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坚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教的现象。而现代地理教学论,强调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研究教授为了学,以学为目的去教。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意味着地理教学论将,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进行系统的剖析和研究。 二地理教学活动各要素。 导航八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学生是地理教师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地理教学活动就不存在,因而学生是诋毁学习活动的主体。 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他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虽然带有主观的性质,但他却受到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它包括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