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分复用技术论文

波分复用技术论文
波分复用技术论文

波分复用技术

摘要波分复用(WND)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亦称分波器或称去复用器,Demultiplexer)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这种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两个或众多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称为波分复用。

关键词波分复用技术(WDM),光纤,光传输网,交叉连接

引言 WDM是一种在光域上的复用技术,形成一个光层的网络既全光网,将是光通讯的最高阶段。建立一个以WDM和OXC(光交叉连接)为基础的光网络层,实现用户端到端的全光网连接,用一个纯粹的“全光网”消除光电转换的瓶颈将是未来的趋势。现在WDM技术还是基于点到点的方式,但点到点的WDM技术作为全光网通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的应用和实践对于全光网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 波分复用技术

指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波长信号通过不同光信道各自传输信息,称为光波分复用技术,简称WDM。光波分复用包括频分复用和波分复用。光频分复用(FDM)技术和光波分复用(WDM)技术无明显区别,因为光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光的频率与波长具有单一对应关系。通常也可以这样理解,光频分复用指光频率的细分,光信道非常密集。光波分复

用指光频率的粗分,光倍道相隔较远,甚至处于光纤不同窗口。

光波分复用一般应用波长分割复用器和解复用器(也称合波/分波器)分别置于光纤两端,实现不同光波的耦合与分离。这两个器件的原理是相同的。光波分复用器的主要类型有熔融拉锥型,介质膜型,光栅型和平面型四种。其主要特性指标为插入损耗和隔离度。通常,由于光链路中使用波分复用设备后,光链路损耗的增加量称为波分复用的插入损耗。当波长11,l2通过同一光纤传送时,在与分波器中输入端l2的功率与11输出端光纤中混入的功率之间的差值称为隔离度。光波分复用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如下:

1.1 充分利用光纤的低损耗波段,增加光纤的传输容量,使一根光纤传送信息的物理限度增加一倍至数倍。目前我们只是利用了光纤低损耗谱(1310nm-1550nm)极少一部分,波分复用可以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巨大带宽约25THz,传输带宽充足。

1.2 具有在同一根光纤中,传送2个或数个非同步信号的能力,有利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兼容,与数据速率和调制方式无关,在线路中间可以灵活取出或加入信道。

1.3 对已建光纤系统,尤其早期铺设的芯数不多的光缆,只要原系统有功率余量,可进一步增容,实现多个单向信号或双向信号的传送而不用对原系统作大改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1.4 由于大量减少了光纤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由于光纤数量少,当出现故障时,恢复起来也迅速方便。

1.5 有源光设备的共享性,对多个信号的传送或新业务的增加降低了成本。

1.6 系统中有源设备得到大幅减少,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目前,由于多路载波的光波分复用对光发射机、光接收机等设备要求较高,技术实施有一定难度,同时多纤芯光缆的

应用对于传统广播电视传输业务未出现特别紧缺的局面,因而WDM的实际应用还不多。但是,随着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的开展,对网络带宽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类选择性服务的实施、网络升级改造经济费用的考虑等等,WDM的特点和优势在CATV传输系统中逐渐显现出来,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甚至将影响CATV网络的发展格局。

2 发展过程

2.1 发展阶段

光纤通信飞速发展,光通信网络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平台。光纤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80年代末的PDH系统,90年代中期的SDH系统,WDM系统,光纤通信系统快速地更新换代。双波长WDM(1310/1550nm)系统80年代在美国AT&T网中使用,速率为2×17Gb/s。

2.2 90年代中期

90年代中期,WDM系统发展速度并不快,主要原因在于:

2.2.1 TDM(时分复用)技术的发展,155Mb/s-622Mb/s-2.5Gb/sTDM技术相对简单。据统计,在2.5Gb/s系统以下(含2.5Gb/s系统),系统每升级一次,每比特的传输成本下降30%左右。因此在系统升级中,人们首先想到并采用的是TDM技术。

2.1.2 波分复用器件不成熟。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和光放大器在90年代初才开始商用化,1995年开始WDM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基于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1550nm窗口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Ciena推出了16×2.5Gb/s系统,Lucent公司推出8×2.5Gb/s系统,目前试验室已达Tb/s速率。

2.3 发展迅速的原因

2.3.1 光电器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EDFA的成熟和商用化,使在光放大器(1530~1565nm)区域采用WDM技术成为可能;

2.3.2 利用TDM方式已接近硅和镓砷技术的极限,TDM已无太多的潜力,且传输设备价格高;

2.3.3 已敷设G.652光纤1550nm窗口的高色散限制了TDM10Gb/s系统的传输,光纤色散的影响日益严重。从电复用转移到光复用,即从光频上用各种复用方式来提高复用速率,WDM技术是能够商用化最简单的光复用技术。

3 技术原理

在模拟载波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频分复用方法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充分利用电缆的带宽资源,即在同一根电缆中同时传输若干个信道的信号,接收端根据各载波频率的不同,利用带通滤波器就可滤出每一个信道的信号。同样,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光的频分复用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接收端采用解复用器(等效于光带通滤波器)将各信号光载波分开。由于在光的频域上信号频率差别比较大,一般采用波长来定义频率上的差别,该复用方法称为波分复用。WDM技术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根据每一信道光波的频率(或波长)不同可以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把光波作为信号的载波,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将不同规定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再由一波分复用器(分波器)将这些不同波长承载不同信号的光载波分开的复用方式。由于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可以看作互相独立(不考虑光纤非线性时),从而在一根光纤中可实现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将两个方向的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波长传输即可实现双向传输。根据波分复用器的不同,可以复用的波长数也不同,从2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商用化是8波长和16波长系统,这取决于所允许的光载波波长的间隔大小。

WDM本质上是光频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从中国几十年应用的传输技术来看,走的是FDM-TDM- TDM FDM的路线。开始的明线、同轴电缆采用的都是FDM模拟技术,即电域上的频分复用技术,每路话音的带宽为4KHz,每路话音占据传输媒质(如同轴电缆)一段带宽;PDH、SDH系统是在光纤上传输的TDM基带数字信号,每路话音速率为64kb/s;而WDM技术是光纤上频分复用技术,16(8)×2.5Gb/s的WDM系统则是光频上的FDM模拟技术和电频率上TDM数字技术的结合。

WDM本质上是光频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每个波长通路通过频域的分割实现。每个波长通路占用一段光纤的带宽,与过去同轴电缆FDM技术不同的是:

3.1 传输媒质不同,WDM系统是光信号上的频率分割,同轴系统是电信号上的频率分割利用。

3.2 在每个通路上,同轴电缆系统传输的是模拟信号4KHz语音信号,而WDM系统目前每个波长通路上是数字信号SDH2.5Gb/s或更高速率的数字系统。

4 主要特点

WDM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可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多波长复用在单模光纤中传输,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大量节约光纤;对于早期安装的电缆,芯数较少,利用波分复用无需对原有系统作较大的改动即可进行扩容操作;由于同一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波长彼此独立,因而可以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完成各种电信业务信号的综合与分离,包括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以及PDH信号和SDH信号的综合与分离;波分复用通道对数据格式透明,即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

一个WDM系统可以承载多种格式的“业务”信号,如ATM、IP等;在网络扩充和发展中,是理想的扩容手段,也是引入宽带新业务(例如CATV、HDTV和B-ISDN等)的有利手段,增加一个附加波长即可引入任意想要的新业务或新容量;利用WDM技术实现网络交换和恢复,从而可能实现未来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光

网络;在国家骨干网的传输时,EDFA的应用可以减少长途干线系统SDH中继器的数目,从而减少成本。

5存在的问题

以WDM技术为基础的具有分插复用和交叉连接功能的光传输网具有易于重构、良好的扩展性等优势,已成为未来高速传输网的发展方向,很好的解决下列技术问题有利于其实用化。

5.1 WDM是一项新的技术,其行业标准制定较粗,因此不同商家的WDM产品互通性极差,特别是在上层的网络管理方面。为了保证WDM系统在网络中大规模实施,需保证WDM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以及WDM系统与传统系统间互连、互通,因此应加强光接口设备的研究。

5.2 WDM系统的网络管理,特别是具有复杂上/下通路需求的WDM网络管理不是很成熟。在网络中大规模采用需要对WDM系统进行有效网络管理。例如在故障管理方面,由于WDM 系统可以在光通道上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信号,一旦WDM系统发生故障,操作系统应能及时自动发现,并找出故障原因;目前为止相关的运行维护软件仍不成熟;在性能管理方面,WDM 系统使用模拟方式复用及放大光信号,因此常用的比特误码率并不适用于衡量WDM的业务质量,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参数来准确衡量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等。

5.3 一些重要光器件的不成熟将直接限制光传输网的发展,如可调谐激光器等。通常光网络中需要采用4~6个能在整个网络中进行调谐的激光器,但目前这种可调谐激光器还很难商用化。

6 发展方向

WDM技术问世时间不长,但由于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并向全光网络的方向发展。全光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变波长激光器。光纤通信用的光源即半导体激光器只能发出固定波长的光波。将来会出现激光器光源的发射波长可按需要进行调谐发送,其光谱性能将更加优越,而且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仅如此,可变波长的激光器更有利于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全光中继器。中继器需要经过光-电-光的转换过程,即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来实现再生(整形、定时、数据再生)。电再生器体积大、耗电多、成本高。掺铒光纤放大器虽然可以用来作再生器使用,但它只是解决了系统损耗受限的难题,而无法解决色散的影响,这就对光源的光谱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未来的全光中继器不需要光-电-光的处理过程,可以对光信号直接进行再定时、再整形和再放大,而且与系统的工作波长、比特率、协议等无关。由于它具有光放大功能,所以解决了损耗受限的难题,又因为它可以对光脉冲波形直接进行再整形,所以也解决了色散受限方面的难题。

光交叉连接设备(OXC)。未来的OXC可以利用软件对各路光信号灵活的交叉连接。OXC 对全光网络的调度、业务的集中与疏导、全光网络的保护与恢复等都将发挥作用。光分插复用器(OADM)。采用的OADM只能在中间局站上、下固定波长的光信号,使用起来比较僵化。未来的OADM对上、下光信号将完全可控,通过网管系统就可以在中间局站有选择地上、下一个或几个波长的光信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组网(光网络)十分灵活。

7 国内形势

中国开展WDM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首先在长途干线上采用WDM技术进行点到点扩容,后在节点上采用OADM、OXC技术进行上/下话路。中国于1997年引进第一套8波长WDM系统,并安装在西安至武汉的干线上。1998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8×2.5Gb/sWDM系统,对总长达2万多km的12条省际光缆干线进行扩容改造。同时各省内干线也相继采用WDM技术扩容,如在“南昌-九江”光缆扩容工程中,采用的就是AT&T公司的设备和双窗口WDM系统,即在G.652光纤的1310nm、1550nm两个低损耗工作窗口分别运行一个系统。这样可在不拆除1310nm窗口原有PDH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未使用的1550nm窗口,加开SDH2.5Gb/s系统。为保证中国干线网的高速率、大容量并有足够的余量确保网络安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采用WDM技术的工作已全面展开。

参考文献

[1] S.V.卡塔洛颇罗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9

[2] Walter Goralski 《光网络与波分复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年1月

浅谈软件复用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软件复用技术及其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集团公司多个烟厂生产指挥系统建设将相继展开。在企业中充分运用软件复用技术,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而对企业的业务过程进行优化重组,而且构建可复用的软件系统本身就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知识库和规则库,可以成为指导企业实施和扩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在深入分析企业需求基础上建立可复用的企业业务模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降低信息化投资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所以大力发展并推广软件复用技术对于促进集团化规模下的多个烟厂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软件复用模块化生产指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 软件复用技术概述 1.1 软件复用技术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所讨论的软件可复用性指软件本身的可重用性,即软件代码实现的可重用性。而实际上,软件复用远不止这些,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都有可重用的价值,包括项目的组织、软件需求、设计、文档、实现、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都是可以被重复利用或借鉴的有效资源。软件较强的可复用一直是软件工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软件工程界希望有一天能和其它工业领域一样,利用标准化的软件模块快速构建特定的应用系统。事实上,这种努力也取得了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word文档整理分享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word文档整理分享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 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 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 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 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 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 制器简称为PLC。

word文档整理分享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关键词::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C系列P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PLC简介 2.1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是指以计算机技 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Committee )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 英文全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 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参考资料

光波分复用(WDM)技术复习过程

光波分复用(WDM)技术 一、波分复用技术的概念 波分复用(WDM)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 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亦称分波器或称去复用器,Demultiplexer)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这种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两个或众多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称为波分复用。 通信系统的设计不同,每个波长之间的间隔宽度也有不同。按照通道间隔的不同,WDM可以细分为CWDM(稀疏波分复用)和DWDM(密集波分复用)。CWDM 的信道间隔为20nm,而DWDM的信道间隔从0.2nm 到1.2nm,所以相对于DWDM,CWDM称为稀疏波分复用技术。 CWDM和DWDM的区别主要有二点:一是CWDM载波通道间距较宽,因此,同一根光纤上只能复用5到6个左右波长的光波,“稀疏”与“密集”称谓的差别就由此而来;二是CWDM调制激光采用非冷却激光,而DWDM采用的是冷却激光。冷却激光采用温度调谐,非冷却激光采用电子调谐。由于在一个很宽的波长区段内温度分布很不均匀,因此温度调谐实现起来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CWDM避开了这一难点,因而大幅降低了成本,整个CWDM系统成本只有DWDM的30%。CWDM是通过利用光复用器将在不同光纤中传输的波长结合到一根光纤中传输来实现。在链路的接收端,利用解复用器将分解后的波长分别送到不同的光纤,接到不同的接收机。 二、波分复用技术的优点 WDM技术之所以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是因为它具有下述优点: (1) 传输容量大,可节约宝贵的光纤资源。对单波长光纤系统而言,收发一个信号需要使用一对光纤,而对于WDM系统,不管有多少个信号,整个复用系统只需要一对光纤。例如对于16个2.5Gb/s系统来说,单波长光纤系统需要32根光纤,而WDM系统仅需要2根光纤。 (2) 对各类业务信号“透明”,可以传输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并能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 (3) 网络扩容时不需要敷设更多的光纤,也不需要使用高速的网络部件,只需要换端机和增加一个附加光波长就可以引入任意新业务或扩充容量,因此WDM技术是理想的扩容手段。 (4) 组建动态可重构的光网络,在网络节点使用光分插复用器(OADM)或者使用光交叉连接设备(OXC),可以组成具有高度灵活性、高可靠性、高生存性的全光网络。 三、波分复用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WDM技术为基础的具有分插复用功能和交叉连接功能的光传输网具有易于重构、良好的扩展性等巨大优势,已成为未来高速传输网的发展方向,但在真正实现之前,还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1.网络管理 目前,WDM系统的网络管理,特别是具有复杂的上/下通路需求的WDM网络管理仍处于不成熟期。如果WDM系统不能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将很难在网络

光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

光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 本文简要介绍光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功能配置、关键技术部件和技术特点,说明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是今后光通信发展的方向。 一、光波分复用(WDM)技术 光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同时多个波长的光载波信号,而每个光载波可以通过FDM或TDM方式,各自承载多路模拟或多路数字信号。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起来(复用),并耦合到光缆线路上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又将这些组合在一起的不同波长的信号分开(解复用),并作进一步处理,恢复出原信号后送入不同的终端。因此将此项技术称为光波长分割复用,简称光波分复用技术。 WDM技术对网络的扩容升级,发展宽带业务,挖掘光纤带宽能力,实现超高速通信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加上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WDM对现代信息网络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WDM系统的基本构成 WDM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分双纤单向传输和单纤双向传输两种方式。单向WDM是指所有光通路同时在一根光纤上沿同一方向传送,在发送端将载有各种信息的具有不同波长的已调光信号通过光延长用器组合在一起,并在一根光纤中单向传输,由于各信号是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携带的,所以彼此间不会混淆,在接收端通过光的复用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开,完成多路光信号的传输,而反方向则通过另一根光纤传送。双向WDM是指光通路在一要光纤上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传输,所用的波长相互分开,以实现彼此双方全双工的通信联络。目前单向的WDM系统在开发和应用方面都比较广泛,而双向WDM由于在设计和应用时受各通道干扰、光反射影响、双向通路间的隔离和串话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实际应用较少。 三、双纤单向WDM系统的组成 以双纤单向WDM系统为例,一般而言,WDM系统主要由以下5部分组成:光发射机、光中继放大器、光接收机、光监控信道和网络管理系统。 1.光发射机 光发射机是WDM系统的核心,除了对WDM系统中发射激光器的中心波长有特殊的要求外,还应根据WDM系统的不同应用(主要是传输光纤的类型和传输距离)来选择具有一定色度色散容量的发射机。在发送端首先将来自终端设备输出的光信号利用光转发器把非特定波长的光信号转换成具有稳定的特定波长的信号,再利用合波器合成多通路光信号,通过光功率放大器(BA)放大输出。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论文修订版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论文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近几年里,随着职业学校的扩招,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未来人才必需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所以,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完成好在校学习任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法激发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是我院电子电工专业、机电应用专业、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通常是在学生具备《物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等知识的前提下开设此课程。本学期,我系分别在06中专、06高职和06高技班开设此课程。我有幸担任了三个中专班和一个高技班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略有收获,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中国劳动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电子技术基础》共七大章内容,教学大纲中总的教学时数为146学时,而实际教学中却只有78学时的教学时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我系实习教学内容,我大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并制订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

软件复用技术

论使用复用设计 1、引言 复用是活动,而不是对象。在创建软件相关的系统的语境中,复用仅仅是非常简单的任何过程,该过程通过复用来自以前开发工作的某些东西来生产(或帮助生产)一个系统。那么,唯一的问题是:复用什么、什么是导致成功复用的过程。 在软件工程的范围内,复用既是旧概念,也是新概念。程序员从最早的计算时代已开始复用概念、对象、论据、抽象和过程,但是我们复用的途径是特定的。 本文对软件复用的讨论,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软件工程师可以获得一系列可复用的软件制品,这些包括软件的技术表示(例如,规约、体系结构模型、设计和代码)、文档、测试数据,甚至包括过程相关的任务(如,检查技术)。 2)复用过程包括两个并发的子过程:领域工程和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的目的是在特定应用领域中标识、构造、分类和传播一组软件制品。然后,软件工程可在新系统开发中选取这些软件制品作为复用。 3)构件复用为软件质量、开发者生产率、以及整个系统成本带来了固有的收益,然而,在复用过程模型被广泛地用于软件产业前,必须克服很多障碍。 4)对可复用构件的分析、设计技术采用和在良好的软件工程实践中使用的相同原则和概念。可复用构件应该在一个环境中设计,该环境为每个应用领域建立标准数据结构、接口协议和程序体系结构。 2、可复用的软件制品 软件复用不仅仅涉及源代码,但是,还涉及多少东西呢?CaperJones定义了可作为复用候选的十种软件制品: 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的基本结构和许多内容(例如,SQA 计划)均是可以跨项目复用的。这样减少了用于制定计划的时间,也减低了和建立进度表、风险分析和其他特征相关的不确定性。 成本估计。因为经常不同项目中含有类似的功能,所以有可能在极少修改或不修改的情况下,复用对该功能的成本估计。 体系结构。即使当考虑不同的应用领域时,也很少有截然不同的程序和数据体系结构。因此,有可能创建一组类属的体系结构模板(例如,事务处理体系结构),并将那些模板作为可复用的设计框架。 需求模型和规约。类和对象的模型和规约是明显的复用的候选者,此外,用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开发的分析模型(例如,数据流图)也是可复用的。 设计。用传统方法开发的体系结构、数据、接口和过程化设计是复用的候选者,更常见的是,系统和对象设计是可复用的。 源代码。验证过的程序构件(用兼容的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是复用的候选者。 用户和技术文档。即使特定的应用是不同的,也经常有可能复用用户和技术文档的大部分。 用户界面。可能是最广泛被复用的软件制品,GUI 软件经常被复用。因为它可占到一个应用的60%的代码量,因此,复用的效果非常显著。 数据。在大多数经常被复用的软件制品中,数据包括:内部表、列表和记录结构,以及文件和完整的数据库。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 的层次。其中电气控制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现在已经人们的日常生产 和生活融为一体,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本文旨在通过讨论 电气控制技术,对它以后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提高我国电气控制技术的质 量和水平,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关键词】电气控制;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科技水平实现了重大的飞跃,涌现出了一批新工艺,尤其 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电气控制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动力支持,使 得电气控制技术成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使得电气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和电子技术不断交错融合。为了实现电气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更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电 气控制技术的概念、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一开始电气技术是靠强电、弱电两 个方向传播,后来改变了弱电和强电的并行状态,实现了弱点控制强电的突破。电气控制 技术经历了从手动化到自动化、从简单化到智能化、从逻辑化到网络化这三个发展阶段, 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仪表检测和电气传动控制这两类生产过程的融合。 1.电气控制技术的含义 电气控制技术是运用于电气工程中的一种科学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部分,涵盖 了与电气相关的所有领域,如电子电力、电子通讯、电子电气、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船 舶电站等,与各行各业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信息含量巨大。电气控制技术在电气控制系 统中得到体现和应用,有利于实现电气技术的自动化目标。 2.电气控制技术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为电气控制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 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使电气技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不断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不可否认,与许多国外国家的先进电气控制技术相比,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 我国电气控制技术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不容忽视,我国不仅实现了从简单化到自动化的变革,而且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如何让电气控制技术更加智能是摆在技术 专家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之所以智能化成为研究焦点,是因为智能化应用于电气控 制技术中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人为失误大大降低,机器能够实现智能纠错,这可以大大提 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使我国电气工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和创新,不断优化自动化程序,创新和改革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炉鼓风机、环保行业和电力行业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 不断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企业对这些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使电气控制

波分复用技术(WDM)

波分复用技术(WDM)介绍 --------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稀疏波分复用(CWDM) 波分复用(WDM)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亦称分波器或称去复用器,Demultiplexer)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这种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两个或众多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称为波分复用。 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每个波长通路通过频域的分割实现,每个波长通路占用一段光纤的带宽。WDM系统采用的波长都是不同的,也就是特定标准波长,为了区别于SDH系统普通波长,有时又称为彩色光接口,而称普通光系统的光接口为“白色光口”或“白光口”。 通信系统的设计不同,每个波长之间的间隔宽度也有不同。按照通道间隔的不同,WDM 可以细分为CWDM(稀疏波分复用)和DWDM(密集波分复用)。CWDM的信道间隔为20nm,而DWDM的信道间隔从0.2nm 到1.2nm,所以相对于DWDM,CWDM称为稀疏波分复用技术。 1 DWDM技术简介 WDM和DWDM是在不同发展时期对WDM系统的称呼。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想到并首先采用的是在光纤的两个低损耗窗口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各传送1路光波长信号,也就是1310nm、1550nm两波分的WDM系统。随着1550nm窗口EDFA的商用化,WDM系统的相邻波长间隔变得很窄(一般小于1.6nm),且工作在一个窗口内,共享EDFA光放大器。为了区别于传统的WDM系统,人们称这种波长间隔更紧密的WDM系统为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所谓密集,是指相邻波长间隔而言,过去WDM系统是几十纳米的波长间隔,现在的波长间隔只有0.4~2n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其实是波分复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如果不特指1310nm、1550nm的两波分WDM系统外,人们谈论的WDM系统

电子技术论文

电子技术论文 电子技术兵团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加快知识更新和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培养的要求,该课程需要在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以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本文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对电气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子技术;兵团精品课程;实践教学 843300)阿拉尔作者简介:王宪磊(1983-),男,陕西子洲人,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助教;周鹏(1970-),男,河南信阳人,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新疆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工程教改项目“电子技术兵团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05)、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立项编号:TDGJ0914)、塔里木大学质量工程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立项编号:TDZGKC09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0107-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2.3 “电子技术”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在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既具有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又是一线的操作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并迅速成长,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1]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要更新观念,改革原来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能够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改变原有不合适的教学体系,应当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强化实践能力。[2] 1.提高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原来一个班级一起到实验室做实验,因为人数多,做实验时真正动手的学生很少,可能只有一个人在做实验,其他学生都在观看,没有亲自动手做,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现在要改变原有实验模式,每次只有十多人做实验,这样可以保证一人一台实验设备,可以给每位

软件的复用技术及开发方法

软件的复用技术及开发方法 软件的复用技术及开发方法 2.1软件的复用技术 软件复用是指在开发新的软件系统时,对已有的软件或软件模块重新使用,该软件可以是己经存在的软件,也可以是专门的可复用组件〔8〕。软件可复用性的高低影响到生产效率的高低、软件质量的好坏和系统可维护性的好坏。在软件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是缺乏复用,而是缺乏广泛的、系统的复用。软件复用包括构造可复用软件和用可复用软件进行构造。构造可复用软件,一方面可以从现存的软件系统中抽取,另一方面通过改写或重新设计来实施。 Jones将软件复用的对象分为4种数据复用、体系结构复用、设计复用和程序复用。这样,软件复用可在实现层、设计层和体系结构层三个层次上实现。实现层软件复用是指对己有的程序代码进行复用,它包括源代码组件形式。设计层软件复用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的设计信息进行复用。而体系结构层软件复用是最有效的软件复用,它主要是软件体系结构形式化的复用,即将软件的框架组织,全局结构设计作为复用对象。可复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则通常是显式地复用软件体系结构,并通过集成其他软件体系结构,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体系结构。 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机制主要有两种:继承和对象组合。 (1)继承 继承是指子类可以从父类中直接获得某些特征和行为的能力,继承可作为代码复用和概念复用的手段。作为代码复用的手段是指:子类通过继承父类的行为,一些代码就不必重写;作为概念复用的手段是指:子类共享父类的方法定义。作为代码复用和概念复用手段的继承机制,在面向对象技术中,通过面向对象技术的一些主要机制来实现对“支持可维护性的可复用性”的支持。这些面向对象的主要机制是:数据的抽象化、封装和多态性。通过运用这些机制,继承可以在高层次上提供(相对于传统的低层次复用)可复用性:数据的抽象化和继承关系使得概念或定义可以复用;多态性使得实现和应用可以复用;而抽象化和封装可以保持和促进系统的可维护性。这样一来,复用的焦点不再集中在函数和算法等具体实现细节上,而是集中在最重要的含有宏观商业逻辑的抽象层次上。换言之,复用的焦点发生了“倒转”。发生复用焦点的倒转并不是因为实现细节的复用并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些细节上的复用己经做的很好了,并且这种复用在提高复用性的同时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由于继承关系直接继承的是接口,同时也继承实现,因而实际上父类的内部实现对子类而言是可见的,属于白盒复用方式。 (2)对象的组合 对象组合是指新的复杂功能可以通过组装或组合对象来获得。这种复杂的功能由对象组合来获得的设计思想与过程化程序设计思想是相似的,在过程化程序设计中,一个复杂的功能模块可以分解为更细小的和更简单的功能模块,整体功能是各个局部功能的聚集。在面向对象系统中,系统是由对象构成,因此复杂的功能或者说能完成更复杂功能的对象,可以通过功能较简单的对象的组装或组合来实现。对象组合方式是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来考虑软件复用思想的。 对象组合要求对象具有良好的接口定义,使用对象的接口来使用对象的功能,并往往运用赋值多态来获得具体对象,对象的内部功能是不可见的,对象只以“黑盒”的形式出现,属于黑盒复用方式。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 关键词: :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 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 C系列P 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 PLC简介 2.1 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

软件复用与构件技术简介

软件复用与构件技术简介
李 戈
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研究所 2008年10月16日

北京第三届优秀软件构件评选
支持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 北京软件行业协会 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 承办: 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北京大学

北京第三届优秀软件构件评选
z
提升北京市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帮助企业提高软件开发技术与研发能力,提 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系的建设 促进北京软件产业的变革,使软件产业走上工程 化、工业化的发展轨道
z
z

软件企业的现状与问题
z
现状:
– 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高 – 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z
问题 问题:
– 如何提高软件生产的效率? – 如何掌控软件产品的质量? – 生产效率 与 产品质量 怎可得兼?

为什么需要软件复用
z
应用软件系统的一般开发模式
设计 实现 测试 运行
需求分析
z
基本特征:应用系统的开发总是从头开始
– 每个应用系统的开发均涉及大量的重复劳动
? ? ? ? ?
用户需求获取的重复 需求分析、设计的重复 编码实现的重复 测试工作的重复 文档工作的重复

为什么需要软件复用
z
应用系统的构成成分分类
– 探讨应用系统的本质,其构成成分可分为:
? ? ?
特定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成分 应用系统所属领域的共性构成成分 每个应用系统的特有构成成分
系统专用的构成成分 软件系统的 构成成分 领域共用的构成成分 通用的系统构成成分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研究 谷今杰莫继红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长沙410082) 通常情况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当每个应用系统的开发都是从头开始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就必然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如:用户需求获取的重复、需求分析、编码、测试的重复和文档等。探讨应用系统的本质,发现其中通常包含:①通用基本构件:是特定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成分,如基本的数据结构、用户界面元素等,它们可以存在于各种应用系统中;②领域共性构件:是应用系统所属领域的共性构成成分,它们存在于该领域的各个应用系统中;③应用专用构件:是每个应用系统的特有构成成分。应用系统开发中重复劳动主要在于前两类构成成分的重复开发。 软件复用是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其出发点是应用系统的开发不再采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模式,而是以已有的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过去应用系统开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如:需求分析结果、设计方案、源代码、测试计划及测试案例等.从而将开发的重点集中于应用的特有构成成分。 通过软件复用,在应用系统开发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开发成果.消除了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在内的许多重复劳动,从而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同时,通过复用高质量的已有开发成果时,避免了重新开发可能引入的错误,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 软件复用指重复使用“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的过程。相应地,可复用软件是指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与软件复用的概念相关,重复使用软件的行为还可能是重复使用“并非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的过程,或在一个应用系统中的不同版本间重复使用代码的过程,这两类行为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软件复用。真正的复用是为了支持软件,使用“为复用而开发的软件(构件)”来更快、更好地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复用技术在整体上对软件产业的影响却并不尽如意。这是由于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技术上的不成熟是一个主要原因。近十几年来,面向对象技术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技术,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软件复用研究重新成为热点。被视为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现实可行途径。 (复用分类)软件复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依据复用的对象,可以将软件复用分为产品复用和过程复用。产品复用指复用已有的软件构件.通过构件集成(组装)得到新系统。过程复用指复用已有的软件开发过程.使用可复用的应用生成器来自动或半自动地生成所需系统。过程复用依赖于软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只适应于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产品复用是目前现实的、主流的途径。 依据对可复用信息进行复用的方式。可以将软件复用区分为黑盒(Black—box)复用和白盒(White—box)复用。黑盒复用指对已有构件不需作任何修改,直接进行复用。这是理想的复用方式。白盒复用指已有构件并不能完全符合用户的需求。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适应性修改后才使用。而在大多数应用的组装过程中,构件适应性修改是必需的。 软件复用按抽象程度的高低, 可以划分为如下的复用级别: (1) 代码的复用, 包括目标代码和源代码的复用。当前大部分编程语言的运行支持系统都提供了连接(L ink) 、绑定(Binding) 等功能来支持这种复用; ( 2) 设计的复用, 设计结果比源程序的抽象级别更高, 因此它的复用受到实现环境的影响较少, 从而使可复用构件被复用的机会更多, 并且所需的修改更少; (3) 分析的 复用, 可复用的分析成分是针对问题域的某些事物(问题) 的抽象程度更高的解法。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 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班级电器10__3 姓名赵天星 摘要 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是集CPU ,RAM ,ROM ,定时,计数和多种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他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上和智能产品。时钟,自从它被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钟的应用越来越广范,人们对时间计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再次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设计出新型的时钟,来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时钟便宜的比较笨重,简单实用的又比较昂贵。那么,有没有一款既简单实用价格又便宜的时钟呢? 我们课程设计小组设想:可不可以利用单片机功能集成化高,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设计一款结构既简单,价格又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呢?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多方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设计出了这款既简单实用,又价格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计时 前言 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目录 目录 (1) 绪论 (2) 一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一)控制器 (3) (二)存储器的结构 (4) 1程序存储器 (4) 2内部数据存器 (4) 3特殊功能寄存器 (5)

电工电子论文

电工电子技术现状与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该学科主要承担电网络、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它既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和电工技术的发展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 一、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 电工技术基础理论: 一、直流电路 1、①、电路的定义: 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 ②、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 ③、内电路: 负载、导线、开关 ④、外电路: 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 2、负载: 所有电器 3、电源: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4、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动势,电阻 5、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所加 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称为部分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U = IR ②、全电路欧姆定律: 在闭合电路中(包括电源),电路中的电流与电 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称全 电路欧姆定律. 6、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 7、电功 ①、电流所作的功叫做电功,用符号“A”表示.电功的大小与电路 中的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A = UIT =I2RT电功 及电能量的单位名称是焦耳,用符号“J”表示;也称千瓦/时,用符 号“KWH”表示. 1KWH=3.6MJ电功率

②、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P”表示.电功 单位名称为“瓦”或“千瓦”,用符号“W”或“KW”表示;也 可称“马力.1马力=736W 1KW = 1.36马力 8、电流的热效应、短路 ①、电流的热效应 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碰撞,电能不断的转 变热能.这种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生热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 效应 ②、短路 定义: 电源通向负载的两根导线,不以过负载而相互直接接通. 该现象称之为短路. 短路分析: 电阻(R) 变小,电流(I)加大,用公式表示为 短路的危害: 温度升高,烧毁设备,发生火灾;产生很大的动力, 烧毁电源,电网破裂. 保护措施: 安装自动开关;安装熔断器. 二、交流电路 1、单相交流电路 ①、定义: 所谓交流电即指其电动势、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 随时间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变化,又叫正磁交流电. ②、单相交流电的产生: 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旋转,旋转方向切割磁力 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③、单相交流发电机: 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旋转,电路里只能 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叫单相交流发电机.由单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 电简称为单相交流电. 2、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比较: 输送方便、使用安全,价格便宜。 3、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瞬时值与最大值,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相 位、初相位、相位差 纯电阻电路:负载的电路,其电感和电容略去不计称为纯电阻电路. 纯电感电路:由电感组成的电路称为纯电感电路.

软件复用技术

软件复用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论使用复用设计 1、引言 复用是活动,而不是对象。在创建软件相关的系统的语境中,复用仅仅是非常简单的任何过程,该过程通过复用来自以前开发工作的某些东西来生产(或帮助生产)一个系统。那么,唯一的问题是:复用什么、什么是导致成功复用的过程。 在软件工程的范围内,复用既是旧概念,也是新概念。程序员从最早的计算时代已开始复用概念、对象、论据、抽象和过程,但是我们复用的途径是特定的。 本文对软件复用的讨论,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软件工程师可以获得一系列可复用的软件制品,这些包括软件的技术表示(例如,规约、体系结构模型、设计和代码)、文档、测试数据,甚至包括过程相关的任务(如,检查技术)。 2)复用过程包括两个并发的子过程:领域工程和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的目的是在特定应用领域中标识、构造、分类和传播一组软件制品。然后,软件工程可在新系统开发中选取这些软件制品作为复用。 3)构件复用为软件质量、开发者生产率、以及整个系统成本带来了固有的收益,然而,在复用过程模型被广泛地用于软件产业前,必须克服很多障碍。 4)对可复用构件的分析、设计技术采用和在良好的软件工程实践中使用的相同原则和概念。可复用构件应该在一个环境中设计,该环境为每个应用领域建立标准数据结构、接口协议和程序体系结构。 2、可复用的软件制品 软件复用不仅仅涉及源代码,但是,还涉及多少东西呢?CaperJones定义了可作为复用候选的十种软件制品: 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的基本结构和许多内容(例如,SQA 计划)均是可以跨项目复用的。这样减少了用于制定计划的时间,也减低了和建立进度表、风险分析和其他特征相关的不确定性。 成本估计。因为经常不同项目中含有类似的功能,所以有可能在极少修改或不修改的情况下,复用对该功能的成本估计。 体系结构。即使当考虑不同的应用领域时,也很少有截然不同的程序和数据体系结构。因此,有可能创建一组类属的体系结构模板(例如,事务处理体系结构),并将那些模板作为可复用的设计框架。 需求模型和规约。类和对象的模型和规约是明显的复用的候选者,此外,用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开发的分析模型(例如,数据流图)也是可复用的。 设计。用传统方法开发的体系结构、数据、接口和过程化设计是复用的候选者,更常见的是,系统和对象设计是可复用的。 源代码。验证过的程序构件(用兼容的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是复用的候选者。 用户和技术文档。即使特定的应用是不同的,也经常有可能复用用户和技术文档的大部分。 用户界面。可能是最广泛被复用的软件制品,GUI 软件经常被复用。因为它可占到一个应用的60%的代码量,因此,复用的效果非常显著。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上产中的应用 姓名:韩冲 学号: 班级:机械2094 授课教师:周力 2012年5月 目录 前言 (1) 摘要 (2) 第一章PLC的简介 1.1 PLC的发展 (3) 1.2PLC与电气控制相结合的优点 (3) 1.3 PLC与电气控制的特例解析 (4)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 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5)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几个工作过程的分析 (7) 第三章PLC基础 3.1 PLC的定义 (10) 3.2 PLC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 (10) 3.3 PLC的工作原理 (10) 3.4 PLC的应用分类 (11) 第四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 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2) 4.2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 (13) 4.3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PLC控制优点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控制策略的出现,使电气控制系统从控制结构到控制理念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系统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的成果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发展到自动控制,从简单的控制设备发展到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有接触的硬接线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软件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精密测量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本论文主要讲述PLC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综合应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常常运行在恶劣的环境下,导致产生过流,短路,断相,绝故,对缘老化等事故,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重要场合的高压电动机,大功率电动机来说,一旦发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在生产过程中,科学研究和其它产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设备的控制中,电气控制也比其它的控制方法使用的更为普遍。 本系统的控制是采用PLC的编程语言----梯形语言,梯形语言是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应用最广的语言,因为它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进了许多功能,使用灵活的指令,使逻辑关系清晰直观,编程容易,可读性强,所实现的功能也大大超过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是专为在恶劣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等操作的指令,并采用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PLC的发展,使得PLC的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在先进国家中,PLC已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设备,应用面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企业。由于PLC 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所以它发展日新月异,大大超过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容易的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数字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与各类生产机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联系,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扩展了PLC的功能,使它具有很强的联网通讯能力,从而更广泛的运用于众多行业。 摘要 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功能完善等优点。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本文设计了2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电路,分别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和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控制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可作为高校学生学习PLC的控制技术的参考,也可作为工业电机的自动控制电路。 关键词 PLC; 三相异步电动机; Abstract PLC in th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achine control`s application compares with the traditional black –white control, has the control speed to be quick, the main battlefield, has provided the very reliable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various automation control device it can provide safe reliable and the quite perfect solution for the automated control application, suits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enterprise to the automated need. This paper designs a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2 of PLC control circuit, which is of positive &negativ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and two motor starting interlocks control, and the sequence of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control speed, high reliability and flexibility, a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LC control technology,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