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S1):237~242CN53-1045/N ISSN0258-7971 Journal of Yunnan U niversity

Ξ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王晋鹏,胡欲立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摘要: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开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介绍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几种因素,讨论了几种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

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TM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07)S1-0237-06

锂离子电池是继镍氢电池之后的新一代绿色高能可充电电池,具有电压高、体积小、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突出优点,近10a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在二次电池市场中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呈三足鼎立之势,并且其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以其卓越的性价比优势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武器装备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被认为是21世纪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科技产品[1].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大量应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开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分析介绍了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几种方法.

1 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正负极材料的选择、电解质的选择、隔膜的选择以及电池的结构和尺寸.

1.1 正极材料的选择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Li+的“贮存库”.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嵌入负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出插入正极材料中.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要求具有以下性能[3]:

(1)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2)电极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嵌入和脱嵌以得到高容量;

(3)在整个嵌入/脱嵌过程中,锂的嵌入和脱嵌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可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

(4)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应尽可能少,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5)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导电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

(6)电极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化学稳定性好,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

(7)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8)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9)从实用角度而言,电极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

理论上具有层状结构和尖晶石结构的材料都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但由于制备工艺上存在困难,目前所应用的正极材料仍然是钴、镍、锰、钒和铁的氧化物,如:LiCoO2、LiNiO2、LiMn2O4

Ξ收稿日期:2007-03-20

 作者简介:王晋鹏(1982- ),男,山西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热分析方面的研究.

等.

LiCoO2由于制备工艺简单、电性能良好而开发较早,因此商品化也较早,用于4V电池,其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容量可达140mA?h/ g[4].与此同时LiCoO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在充放电的过程中,Li+反复嵌入与脱出会造成LiCoO2的结构在多次收缩和膨胀后发生3方晶系到单斜晶系的相变,同时还会导致LiCoO2发生粒间松动而脱落,使内阻增大,容量减少;其次,由于钴的自然资源有限,价格昂贵从而使LiCoO2材料及其电池的推广受到了限制[5].

LiNiO2的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容量已达190~210mA?h/g.由于镍的储量丰富,自放电低,且从结构上看LiNiO2和LiCoO2同属α-NaFeO2型结构,取代容易,因此LiNiO2成为可替代LiCoO2的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6].但LiNiO2的制备条件要求很高.研究结果显示在制备LiNiO2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含镍量高、非化学计量的LiNi1-x O2.由于镍容易产生位错而影响材料的容量和稳定性能[5].

LiMn2O4耐过充电、安全性能好,但循环性能差、高温(55℃以上)容量衰减快,理论比容量相对较低(148mA?h/g),难以制得纯净的单相产物[5].

LiFePO4在自然界中以磷铁锂矿的形式存在,为橄榄石行结构,其比容量为170mA?h/g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非常规条件下使用,具有更强的忍耐力[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正极材料,其中有机二硫及多硫化物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聚合物硫化是制备导电高分子和锂离子电池多硫化物有效且简便的方法[7].

二巯基噻二唑(DMc T)是有机硫化物中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较好材料.用DMc T/ Pan(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其比容量可达357mA?h/g,但循环性能差[8].以聚丙烯腈为前驱体,用单质硫在300℃下进行硫化所得产物具有超过600mA?h/g的高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9],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2 负极材料的选择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应该具有以下性能:

(1)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2)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

(3)在这个插入/脱插过程中,锂的插入和脱插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可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

(4)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小,这样电池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5)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导电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

(6)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能够与电解质形成良好的SEI膜;

(7)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形成SEI膜后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

(8)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9)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目前,已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软碳(如焦炭等)、硬碳等.正在探索的负极材料有氮化物、PAS、锡基材料、硅基材料、纳米负极材料以及其他的一些金属化合物等.

石墨材料导电性好,结晶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适合锂的嵌入-脱嵌,充放电比容量可达300mA?h/g以上,充放电效率在90%以上,不可逆容量低于50mA?h/g,具有良好的充放电电位平台,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最多的负极材料.软碳(即易石墨化碳)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好,但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较高,输出电压较低,无明显的充放电平台电位[10].

硬碳(即难石墨化碳)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但硬碳材料所存在的电极电位过高,电位滞后以及不可逆容量大等缺点影响了硬碳材料的实用化进程[11].

锡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但Li-Sn合金的可逆生成与分解伴随着巨大的体积变化,容易引起合金的机械分裂

832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产生裂缝和粉化),最后导致电极失效,因此锡基负极材料还未能进入商业化生产[12].

单质硅负极材料由于在循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变化,因此单质硅的纳米化一直是研究的主要方面,厚度为纳米尺度的硅膜能获得大于3500 mA?h/g的放电容量,也能保持很好的循环性能,很有希望应用于微型锂离子电池.硅-金属合金负极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硅粒子的体积变化,在获得高容量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循环性能[13,14].

1.3 电解质的选择

1.3.1 电解质锂盐的选择 电解质锂盐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锂盐应满足以下要求:

(1)易溶于有机溶剂,易于解离,以保证电解液有较好的电导率;

(2)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3)具有一定的还原稳定性,还原产物有利于电极SEI膜性能的改善;

(4)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分解产物对环境影响小;

(5)易于制备和纯化,价格较便宜.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锂盐按阴离子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机阴离子锂盐和有机阴离子锂盐两大类.无机阴离子锂盐主要包括:LiClO4、LiBF4、LiAsF6和LiPF6等,有机阴离子锂盐包括LiCF3SO3和LiN(SO2CF3)2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在这些电解质锂盐中LiClO4是研究时间最长的锂盐,制成的电解液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但LiClO4是一种强氧化剂,容易引起电池爆炸,安全性差;LiBF4价格便宜,但它的热稳定性差,氧化电位相对较低,对电池的循环寿命不利;LiAsF6对碳负极电化学性能最好,但环境污染严重;LiCF3SO3和LiN(SO2CF3)2的稳定性好,离子半径大,具有相当高的离子电导率,但它们腐蚀铝,因此不能用于以铝做阴极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LiPF6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锂盐,它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抗热性和抗水解性较差[15~17].LiBOB是目前受到关注最多的一种新型电解质锂盐,它具有2个区别于传统锂盐的特点:①可以在PC中稳定石墨负极;②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合成和提纯的方法较复杂,溶解度和电导率较低等等[18,19].

1.3.2 溶剂的选择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溶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电解质锂盐在溶剂中要有足够的溶解度和良好的离子解离度,保证电解液体系有较高的电导率;

(2)在循环过程中,溶剂分子和导电盐阴离子的还原分解产物能快速形成稳定的SEI膜;

(3)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对电极的化学稳定性;

(4)安全性好,无污染.

目前常用的电解液溶剂包括EC(碳酸乙烯酯)、PC(碳酸丙稀酯)、DMC、DEC以及EMC(碳酸甲乙酯).

1.4 隔膜的选择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内阻、放电特性、明显贮存性能、循环寿命、内压等.目前隔膜的主要材料为多孔性聚烯烃.多层隔膜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低的自关闭温度,适合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20].

1.5 电池的结构 电池的结构和尺寸对电池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的结构和尺寸有利于发挥电池的最佳性能.

2 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改进

在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各种因素中,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要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最主要的就是改善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的性能.

2.1 正极材料性能的改善 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方法包括:掺杂和包覆.

2.1.1 掺杂 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有选择地掺杂一些特定的元素能有效地改善其性能.

LiCoO2、LiNiO2以及LiMn2O4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3种材料相互掺杂合成LiNi x Mn y Co1-x-y O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在LiNiO2中掺杂Co,所得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稳定性明显增强,而且充、放电容量在160mA?h/g以上[21].在LiMn2O4

932

第S1期 王晋鹏等: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中掺杂Co得到Li2Co0.4Mn1.6O4,初始放电容量达200~270mA?h/g,而且工作电压提高,但循环充放电容量下降为82~90mA?h/g[22].在LiMn2O4中掺杂Ni后,虽然初始放电容量下降,但循环充放电性能提高,尤其是在3V工作电压平台处电容量的提高较大[23].

在这3种材料中掺杂其他元素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研究的最多的是掺杂稀土元素.邓斌等[24]合成的LiCo0.99RE0.01O2的放电平台比纯相的LiCoO2更稳定,更高,平台的持续时间更长.豆志河等[25]通过固相分段法制备了LiNi0.95 Ce0.05O2.产物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48mA?h/ g,放电平台的平均电位为3.7V,产物具有理想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电化学性能.汤昊等[26]人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稀土的锂锰尖晶石Li Y x Mn2-x O4(Y代表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当掺入的稀土元素的含量较低(x≤0.02)时,得到的产物能保持完整的尖晶石结构,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并表现出极佳的电化学性能[27]. 2.1.2 包覆 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能在电池储存时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离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作用,从而避免或减轻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化学作用而导致电池的自放电,因此可以改善正极材料的性能.LiCoO2经纳米级ZrO2颗粒包覆后,虽然初始放电容量没有增加,但是7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不衰减;而未包覆的LiCoO2,3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保留仅为60%[28].LiAlO2对LiMn2O4进行表面包覆后材料充放电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4%,但其初始放电容量有所下降[29].

2.2 负极材料性能的改善 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中普遍使用的负极材料是碳负极材料.改善碳负极材料性能的方法包括:表面氧化,掺杂以及包覆.

2.2.1 表面氧化 对碳负极材料进行表面氧化一方面可以将一些不规则结构除去,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些纳米级微孔或通道,这样可以增加锂插入和脱插的通道,同时也可以增加锂的存储位置,有利于可逆插锂容量的提高.吴宇平[30]等用硫酸铈作氧化剂,对天然石墨进行氧化处理,改性后的石墨可逆容量从251mA?h/g增加到340mA?h/g以上.首次充放电效率达80%以上.2.2.2 掺杂 在碳负极材料中有选择地掺入其他非碳元素,可以有效地改变碳电极的嵌锂行为. YU[31]等研究了在石墨表面沉积镍之后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中含镍的质量分数在10%时,初次充放电的库仑效率由59%上升到84%,可逆容量也提高了30~40mA?h/g.将硼酸溶解与石墨混合烘干,经过热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到含硼石墨负极材料,其可逆容量可达310mA?h/g,首次库仑效率在90%以上,电极性能得到明显提高[32].

2.2.3 包覆 对碳负极材料进行包覆也可以提高碳负极材料的性能.杨瑞枝[33]树脂包覆天然鳞片石墨,进行热处理,实验结果发现,以酚醛树脂含量为9.8%、最高热处理温度为900℃的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性能最好,初次放电容量为260mA?h/g,初次充放电效率为64.6%,第3次放电容量为214 mA/g,充放电效率为88.7%,包覆后的材料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T Tanaka[34]包覆石墨,由于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所以石墨在镀银之后内阻减小,电容量增加,生成的SEI膜更加稳定,循环性能得到改善.

2.3 电解液性能的改善 改善电解液性能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入各种电解液功能添加剂.添加剂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电解液的性能:

(1)提高SEI膜的稳定性;

(2)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

(3)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

(4)控制电解液中的酸和水的含量等.

Y.Ein-Eli[35]发现:使用SO2作为添加剂,有利于在石墨表面形成一层良好的SEI膜,因为SO2发生还原反应的电位2.7V高于电解质溶剂或锂离子的还原电位.D.Aurbach[36]等用电化学方法和谱学方法研究添加剂1,2-亚乙烯碳酸酯(VC),发现VC能够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尤其是提高电池在高温时的循环性能,降低不可逆容量.将Al2O3、MgO、BaO和锂或钙的碳酸盐等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电解液中,它们将与电解液中微量的HF发生反应,降低电解液中HF的含量,阻止其对电极的破坏,并抑制LiPF6的分解,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电极的性能[37].

042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3 结 论

(1)介绍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正负极材料的选择、电解液的选择、隔膜的选择以及电池的结构和尺寸.在这些因素中,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

(2)介绍了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几种方法.要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最主要的就是提高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的性能.改善正极材料性能的方法包括:掺杂以及包覆.改善负极材料性能的方法包括:表面氧化、掺杂以及包覆.改善电解液性能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加入各种功能添加剂.

参考文献:

[1] 王新喜,宫志刚,等.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J].舰船

防化,2005,31(1):15219.

[2] 张世超.锂离子电池产业现状与研究开发热点[J].新

材料产业,2004,6(1):46252.

[3] 吴宇平,戴晓兵,等.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刘进,吴绍华,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现状[J].云南冶金,2005,34(5):36239.

[5] 姜军,项金钟,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5A):6212625.

[6] 吕罡,刘心宇,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J].电工材料,2006,34(1):30234.

[7] 何向明,蒲薇华,等.硫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5,18(3):5172

521.

[8] 何向明,蒲薇华,等.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

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5,35(4):3172318.

[9] WAN G J L,XIE J Y,et al.A novel conductive polymer

-sulfur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J].Advanced Materials,2002,14(132

14):9632965.

[10] 颜剑,苏玉长,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J].电池工业,2006,11(4):2772281.

[11] 孙颢,蒲薇华,等.锂离子电磁硬碳负极材料研究进

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5,33(11):7210.

[12] 张利华,陈永坤,等.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

进展[J].云南冶金,2006,35(1):45248.

[13] 樊丽萍,王成杨,等.锂离子蓄电池高容量硅基负极

材料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5,29(9):6282631.[14] 左朋建,尹鸽平,等.锂离子蓄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

研究[J].电源技术,2006,30(4):3342338.

[15] 沙顺萍,腾祥国,等.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研究进

展[J].盐湖研究,2005,13(3):67272.

[16] 武山,庄全超,等.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材料研究

进展[J].化学研究于应用,2005,17(4):4332438. [17] 毕成良,郭爱红,待.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质锂盐的

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J].天津化工,2006,20(2):

122.

[18] 王赛,仇卫华,等.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盐双草酸硼酸

锂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6,36(1):2312233. [19] 蒲薇华,何向明,等.新型锂离子电池锂盐LiBOB研

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

(5A):4792483.

[20] 伊廷锋,胡信国,等.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和发展

现状[J].电池,2005,35(6):4682470.

[21] 汤宏伟,陈宗璋,等.LiNi x Co1-x O2的制备与性能

[J].应用化学,2003,20(1):69272.

[22] WEST K,V ITINS G,et al.Synthesis and hose proper2

ties of tetragonal LiMn2O4and Li2Co0.4Mn1.6O4[J].

Electrochim Acta,2000,45:314123149.

[23] O K ADA M,L EE Y S,et al.Cycle characterization of

LiM x Mn2-x O4(M=Co,Ni)material for lithium sec2

ondary battery at wide voltage region[J].J Power

S ources,2000,90:1962200.

[24] 邓斌,阎杰,等.LiCoO2掺杂稀土元素研究[J].电

池,2003,33(2):74276.

[25] 豆志河,张廷安,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

Ce0.2O2和LiNi0.95Ce0.05O2制备工艺优化[J].中国

稀土学报,2004,(5):6512655.

[26] 汤昊,冯传启,等.掺杂Y3+的锂锰尖晶石的合成及

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3,61(1):472

50.

[27] 伊廷锋,霍慧彬,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稀土掺杂

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6,30(5):4192423. [28] KIM Y J,CHO J,et al.Suppression of cobalt dissolu2

tion from the LiCoO2cathodes with various metal-ox2

ide coatings.J Electrochem S oc[J],2003,150(12):A1

6602A1666.

[29] 翟金玲,魏进平,等.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

覆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5,29(11):7652771. [30] 吴宇平,姜长印,等.液相氧化法制备锂离子蓄电池

负极材料[J].电源技术,2000,24(5):2802282. [31] YU P.Ni-composite microencapsulated graphic as the

negative electrode in Li-ion batteries[J].J Elec2

142

第S1期 王晋鹏等: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trochem S oc,2000,147(4):1280.

[32] 陈猛,肖斌,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的改性方

法[J].电池工业,2006,11(2):1252128.

[33] 杨瑞枝,张东煜,等.树脂碳包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

池负电极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0,15(4):

7112716.

[34] Tanada T Ohta,K.Y ear2000R&D status of large-

scale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Japan[J].J Power S ource,2001,97298:226.

[35] Ein-Eli Y,THOMAS S R,et al.The role of SO2as an

additive to organic Li-ion battery electrolytes[J].J

Electrochem S oc.1997,144(4):115921165.

[36] AURBACH D,G AMOL SKY K.On the use of vinylene

carbonate(VC)as an additive to electrolyte solutions

for Li-ion batteries[J].Electrochimica Acta,2002,47

(9):142321439.

[37] STUX A M,BAR KER J.Additives for inhibiting de2

composition of lithium salts and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said additives[P].US:5707760,1998-01-03

Analyz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 and

research on the improving methods

WAN G Jin2peng,HU Yu2li

(College of Marine Engineering,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710072,China)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 has became a popular problem in the re2 searching on Li-ion batteries.In this paper,the factors affecting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 are analyzed and the improv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The relevant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se factors and methods.

K ey w ords:Li-ion batteries;performance;influencing factors;improving methods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上接第236页)

Toxicity of ionic liquids and potential risk evaluation

DIN G Qi,SUN Guo2quan,L E Zhang2gao,L I Min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Abstract:The toxicities of ionic liquids was impacted on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 puri2 ty.It was reviewed that the studies of the purity of ionic liquids,the cationic and anionic components had ef2 fects for ionic liquids toxicities and the eco2design of ionic liquids and multidimensional risk analysis.

K ey w ord:ionic liquids;toxicity;eco2design;assessment;risks

242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渐得到重视,而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考验。锂硫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优势主要在于硫的高比容量,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00mAh/g ,理论比能量2600Wh/kg。并且硫是一种廉价且无毒的原材料。而与此同时,硫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 1、单质硫以及最终放电产物都是绝缘的,如果与正极中掺入的导电物质结合不好,就会导致活性物质不能参与反应而失效; 2、单质硫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长链的聚硫化物离子S n2-,这种离子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并与锂负极反应,产生“穿梭效应”,引起自放电并使库伦效率降低; 3、在每次放电过程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些Li2S2/Li2S沉淀在正极上,并且这些不溶物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在正极表面发生团聚,并且正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这部分活性物质不能参与电化学反应而失效,并且使电池的内阻增加; 4、硫正极随充放电的进行会产生约22%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电池物理结构破坏而失效。 针对硫作为正极材料的种种弊端,研究者们分别采用了多种方法予以解决,其中将硫与碳材料复合的研究较多。针对几种典型方法,分别举例介绍如下:一、石墨烯-硫复合材料 Wang等人采用石墨烯包覆硫颗粒的方法制作复合材料电极[2]。如图1所示,他们首先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硫单质,并利用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硫颗粒的表面修饰了一些PEG高分子,然后再用导电炭黑和石墨烯的分散液对硫颗粒进行包覆。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首先,石墨烯和导电炭黑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克服硫以及硫反应产物绝缘的问题;第二,导电炭黑、石墨烯和PEG高分子对硫颗粒进行了包覆,可以解决硫在电解液中溶出的问题;第三,PEG高分子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积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 Zheng等人用AAO做模板制备了碳纳米管阵列[3],随后将硫加热使其浸入到碳纳米管中间,然后将AAO模板去掉,得到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如图2所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硫化锂的沉积。并且长径比较大,可以较好地将硫限制在管内,防止其溶解在电解液中。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好管壁又很薄,有利于离子导通和电子传输。同时,因为制备过程中先沉积硫,后去除模板,这样有利于使硫沉积到碳管内,减少硫在管外的残留,从而防止这部分硫的溶解。

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余章华(1968-),男,湖北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电化学; 汪 莉(1978-),女,湖北人,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电源; 周运鸿(1940-),男,湖北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化学。?科研论文? 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余章华1,2,汪 莉2,周运鸿1 (11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21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混合动力汽车电池主要特点之一是能以15C 以上的大电流放电。用扣式电池测试极片厚度、材料粒度和导电剂含量对电池放电倍率的影响;运用优化的实验参数,做成8Ah 动力电池,并测试电池性能;对8Ah 电池的功率特性进行了讨论。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混合动力汽车; 高倍率 中图分类号:TM91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79(2005)04-0248-02 Study on Li 2ion battery for HEV YU Zhang 2hua 1,2,WAN G Li 2,ZHOU Yun 2hong 1 (11College of Chemist 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 ,W uhan U niversity ,W uhan ,Hubei 430072,China ; 21W uhan L ixing Power Sources Co 1,L td 1,W uhan ,Hubei 430074,China ) Abstract :HEV battery should be discharged at above 15C high current 1The effects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electrode ,the parti 2 cle sizes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amount of the conductive carbon on the dischar ge rate were studied with the coin cell 1The 8Ah power battery was manufactured with optimized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1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was tested 1The power characteristic of the 8Ah power battery was discussed 1 K ey w ords :Li 2ion battery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 ); high rate 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动力源是内燃机,在启动加速和爬坡时用电池辅助,减速时通过电池回收能量,从而可以使内燃机始终在其最佳负载下工作,因此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同时降低油耗和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这样,对电池的容量要求大幅度降低,但功率要求却相应提高[1]。 一般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为3~5C ,而目前要将放电倍率提高到15C 以上,难免会有发热的问题。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作者首先采用扣式电池来研究配方和工艺对大幅减少电池发热的影响,待各方面条件优化后,再测试8Ah 电池。 1 实验 将LiCoO 2、碳黑、PVDF 按质量比93∶3∶4均匀混合,根据不同的涂覆量涂在厚度为0102mm 的铝箔上,正、反面涂覆厚度相同。将负极材料石墨、SBR (丁苯橡胶)、CMC 按质量比95∶3∶ 2混合均匀,涂覆在厚度为0102mm 的铜箔上,正、反面涂覆厚 度相同。将涂好的正、负极片放在真空干燥箱内120℃干燥8 h 。将正、负极片以卷绕方式组装成L IR2430扣式电池,注液后 封口。单体8Ah 电池壳为方形不锈钢,正、负极片按叠片方式装配。采用程控测试仪(武汉产)进行测试,环境温度为20~25℃。2 结果与讨论 211 极片厚度、导电剂和粒径的影响 将用不同厚度的极片做成的扣式电池,用20C 电流进行放电,放电曲线如图1a 。由图1a 看出:以20C 放电时,正极厚度为0106mm 的电池可放出额定容量(25mAh )的76%;正极厚度为0112mm 的电池可放出额定容量的6%;而正极厚度为0116mm 的电池基本放不出电。由此可知:极片的厚度对电池在大倍率放电时的容量有很大影响。减小极片厚度,可改善电池高倍率放电的性能。 在正极中加入不同量的导电剂(石墨)后,做成电池进行放电,放电曲线如图1b 。由此可知:在正极粉中加大导电剂的量,对大电流放电影响不大。 用不同粒径的正极材料按相同的配方和极片厚度做成扣式电池,进行放电,其放电曲线如图1c 。由图1c 可以看出:正极材料LiCoO 2的粒径为11μm 和6μm 时,电池放电容量基本相同。6μm 的放电平台稍高。212 8Ah 电池的性能 选择粒径为6μm 的LiCoO 2,导电剂含量为3%,做成厚度为0106mm 的正极片;负极采用人造石墨,电极厚度也为0106mm ,用叠片方法做成8Ah 的电池;分别用715C 和15C 倍率放电,放电结果如图2a 。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如图2b 。 第35卷 第4期2005年 8月电 池 BA TTER Y BIMON THL Y Vol 135,No 14 Aug 1,2005

锂离子电池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依据和意义 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池。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寿命长、低能耗、无公害、无记忆效应以及自放电小、内阻小、性价比高、污染少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在逐步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动汽车、储能、航天等领域。[1]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等组成。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水平的关键。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组成和浓度也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也起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是整个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重点,备受世界的重视。[3] 在第215届电化学会议中,新型电极材料仍是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正极材料LiMn204、LiCoO2、LiMnPO4相比,LiFePO4正极材料所特有的安全性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粘结剂作为非导电的活性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被认识和接受。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了电极循环性能与电极片机械能的关系,发现电极的机械能与长期循环性能的关系密切,电极的损坏,特别是碳负极的损坏主要源于极片力学性能的下降,指出电极材料并不是决定电极性能的唯一因素,粘结剂的性能和极片的制备方法、工艺也是必须考虑的。[4]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对某一材料的制备与优化,开始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匹配,优化电极片和制备方法,瞄准动力汽车的需求设计高能量电池和高功率电池,分析电池衰退的原因,开发满足动力电池需要的3000至5000次循环寿命的长寿命锂离子电池。[7] 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内容和手段不断的丰富,对于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涉及多个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本课题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我们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总结与检验。[10]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电池正极片、负极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原料配比等)以及电池组装工艺的优化来制备容量和循环性能较好的扣式电池。 2.解决的问题 (1)研磨充分、搅拌均匀、浆液粘度适中以保证制得的正极片无粉末脱落。(2)涂布均匀、涂层厚度适中以获得较好的循环性能。 (3)使组装好的电池的工装紧密度适中以保证测试结构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材料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不错)

材料研究方法复习 X射线,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A,DTA,DSC,TG,红外,拉曼 1.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是谁首先发现了X射线,谁揭示了X射线的本质? 本质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波长介于0.01-1000A。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了X射线,1912年由德国物理学家laue揭示了X射线本质。 2.试计算波长0.071nm(Mo-Kα)和0.154A(Cu-Kα)的X射线束,其频率和每个量子的能量? E=hν=hc/λ 3.试述连续X射线谱与特征X射线谱产生的机理 连续X射线谱:从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加速到达阳极靶材时,由于单位时间内到达的电子数目极大,而且达到靶材的时间和条件各不相同,并且大多数电子要经过多次碰撞,能量逐步损失掉,因而出现连续变化的波长谱。 特征X射线谱: 从阴极发出的电子在高压加速后,如果电子的能量足够大而将阳极靶原子中内层电子击出留下空位,原子中其他层电子就会跃迁以填补该空位,同时将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结果得到具有固定能量,频率或固定波长的特征X射线。 4. 连续X射线谱强度随管电压、管电流和阳极材料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 发生管中的总光子数(即连续X射线的强度)与: 1 阳极原子数Z成正比; 2 与灯丝电流i成正比; 3 与电压V二次方成正比: I 正比于i Z V2 可见,连续X射线的总能量随管电流、阳极靶原子序数和管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5. Kα线和Kβ线相比,谁的波长短?谁的强度高?

Kβ线比Kα线的波长短,强度弱 6.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已知一个以Fe为主要成分的样品,试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 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要避免样品强烈吸收入射X射线产生荧光幅射,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必须根据所测样品的化学成分选用不同靶材的X射线管。 其选择原则是: Z靶≤Z样品+1 应当避免使用比样品中的主元素的原子序数大2-6(尤其是2)的材料作靶材。 滤波片材料选择规律是: Z靶<40时: Z滤=Z靶-1 Z靶>40时: Z滤=Z靶-2 例如: 铁为主的样品,选用Co或Fe靶,不选用Ni或Cu靶;对应滤波片选择Mn 7. X射线与物质的如何相互作用的,产生那些物理现象?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是通过X射线光子与物质的电子相互碰撞而实现的。 与物质作用后会产生X射线的散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X射线的吸收,光电效应与荧光辐射等现象 8. X射线强度衰减规律是什么?质量吸收系数的计算? X射线通过整个物质厚度的衰减规律: I/I0 = exp(-μx) 式中I/I0称为X射线穿透系数,I/I0 <1。I/I0愈小,表示x射线被衰减的程度愈大。μ为线性吸收系数 μm表示,μm=μ/ρ 如果材料中含多种元素,则μm=Σμmi w i其中w i为质量分数 9.下列哪些晶面属于[111]晶带? (111)、(3 21)、(231)、(211)、(101)、(101)、(133),(-1-10),(1-12), (1- 32),(0-11),(212),为什么?

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新能源与新材料》课程论文 2013.11 班级___复材101__ 学号__10103638__ 姓名____温乐斐_____ 开课学院材料学院任课教师张衍成绩__________

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温乐斐 (华东理工大学) 摘要 二次锂电池的优点是高体积、高质量比容量、长循环寿命、低放电速率,是环保型电源的理想备选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电解质的种类和发展概况,并对当今锂离子电池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阐述。最后说明了一下其发展前途和产业化趋势。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发展进程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y Wen Lefe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y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portable instruments due to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volumetric and gravimetric energy density, long cycle life, and low self-discharge rate. In addition, it is one of the promising alternatives as the power 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materials of lithium-ion battery for cathode, abode and electrolyt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lithium-ion existing problems is battery and prospects are also outlined. At last, the strategic position and some future investigating trends are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 Li-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anode materials; electrode materia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

材料研究方法简单总结

XRD: ●所有的衍射峰都有一定的宽度是因为:1.晶体不是严格的晶体;2.X射线不是严格的单 色光;3.仪器设计造成。 ●XRD用途:1.精确测定晶胞参数——可反映晶体内部成分、受力状态等的变化,可用 于鉴别固溶体类型、测量固溶度、测定物质的真实密度等等。 2.物相定性分析——各衍射峰的角度位置所确定的晶面间距d以及它们的相对强度I/Io 是物质的固有特性。因而呢过用于五物相分析。 3.物相的(半)定量分析——外标法(物相数=2);内标法(物相数>2);基体冲洗法(修 正了内标法由于引入参比物导致的误差) 4.纳米物质平均粒度分析——当粒度小于200nm的时候,衍射线会发生宽化(相干散射 的不完全所致),测定待测样品的衍射峰的半高宽和标准物质的衍射峰的半高宽,用公式即可以得出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度。 电镜: 电镜的缺陷:其实际分辨率达不到理论值 原因:电磁透镜存在像差(几何像差和色差) 几何像差:由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包括球差和像散。 球差:由于电磁透镜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磁场强度的差异,从而造成对电子会聚能力不 同而造成的。 像散:由于透镜的磁场轴向不对称所引起的一种像差。 色差:由于成像电子的能量或波长不同而引起的一种像差。 像差的存在使同一物点散射的具有不同能量的电子经透镜后不再会聚于一点,而是在像 面上形成一漫射圆斑。 ●透射电镜(TEM):1.观察水泥及其原料颗粒表面及聚集体的状态,揭示水泥熟料的微 细结构,研究水泥浆体的断面结构,观察其水化产物、未水化产物及孔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2.黏土矿物的形态和结晶习性对陶瓷至关重要,可用TEM观察陶瓷的显微结构、点阵 缺陷和畸变。 3.TEM广泛应用于金相分析和金属断口分析。 4.TEM可以观察高分子粒子的形状、大小及分布。 ●扫描电镜(SEM):用于形貌分析(观察粉体表面形貌、材料断面、材料表面形貌)●电子探针(EPMA 配合波谱仪或能谱仪使用):主要用于材料表面层成分的定性和定 量分析 能谱仪(EDS) 优点:1.分析速度快;2.灵敏度高;3.谱线重复性好 缺点:1.能量分辨率低,峰背比低;2.使用条件苛刻 波谱仪(WDS) 优点:波长分辨率高 缺点:1.为了有足够的色散率,聚焦圆半径需足够大。导致X射线光子收集率低,使其对X射线利用率低 2.X光经衍射后,强度损失大,难以在低束流和低激发强度下使用 热分析 具体的研究内容有:熔化、凝固、升华、蒸发、吸附、解吸、裂解、氧化还原、相图制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分析研究综述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研究综述 班级:********* 姓名: ******** 学号:********* 课程老师:***** 日期: *******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况,并对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重点综述了各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性能表征,通过比较各类材料的优缺点,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了一个思路和纲领。最后,介绍了正极材料的近期一些研究进展,并对锂离子电池的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锂离子电池材料能够有个更大的突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作原理;制备方法 1 引言 过去半个世纪内,可充电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储能装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则对这种储能装置的电化学性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比如: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仪器日趋小型化、便携化,相应地要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的特点;空间探索技术和国防、军事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电池具有高的比能量和长储存寿命;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使人们对电动机车的发展日益关注,而这种电池则应有大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在众多的电池体系中,锂离子电池以其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和质量轻等优点倍受全球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自1980年Goodenough等提出钻酸锂(LICoO2>作为锂充电电池的正极材料,揭开了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雏形后,锂离子电池在其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0年,日本SONY公司的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研制成功并实现商品化,进入90年代以后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的高效便携式能源,在无线电通讯、笔记本电脑、摄录一体化及空间技术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并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能源。 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况 2.1锂原电池 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能源危机促进了锂原电池的的商品化。锂原电池是以Li或Li-Al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一系列电池,包括Li/MnO2、Li/I2、 Li/SOC12、Li/FeS2等。与一般的原电池相比,它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和放电平稳的优点,因此先后在便携式电器、心脏起搏器、军事设备、及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 2.2锂二次电池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蓝中舜学号:20120010027 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年级、班级:12新能源 课程名称:化学电源实验 实验项目: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17日 实验指导老师:马国正组员:黄日权郭金海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充放电原理。 2.熟悉、掌握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工艺。 3.熟悉、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封装工艺及模拟电池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指正负极为Li+嵌入化合物的二次电池。正极通常采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 Li x CoO2,Li x NiO2或Li x Mn2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电解质为溶有锂盐LiPF6,LiAsF6,LiClO4等的有机溶液。溶剂主要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和氯碳酸酯(CIMC)等。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极间往返嵌入和脱出,被形象的称之为“摇椅电池”。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和结构示意图如下。 锂离子电池的化学表达式为: -)Cn|LiPF6-EC+DMC|LiM x O y(+ 其电池反应为: LiM x O y+nC Li1-x M x O y+Li x C n 本实验以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为正极材料,纯锂片为负极,制备扣式锂离子模拟电池,并对制备的扣式半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 三、仪器与试剂 电化学工作站,蓝点测试系统、手套箱、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切片机、对辊机、鼓风干燥机 LiMn2O4、乙炔黑、PVDF、无水乙醇、电解液(1M LiPF6溶与体积比EC:DEC:EMC=1:1:1

锂离子电池最新各种性能测试

锂离子电池最新各种性能测试 1 20℃放电性能测试 首先要进行预循环处理,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2CA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4.2V(GB/T18287-2000规定)后,搁置0.5h~1h,再以0.2CA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2. 75V(GB/T18287-2000规定)。在20℃放电性能之前进行预循环处理,能有效激活电池的内部组织结构,给以下各项试验做准备。 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2CA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4.2V后,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0.01CA,最长充电时间不大于8h,停止充电,这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电脑仪器上显示出的充电示意图形。在充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充电电流的问题,充电电流达到或等于0.01CA即可,时间不易太长,一般都不超过8h。时间过长会造成过度充电,将会对锂离子电池中过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这样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严重的会造成电池的损坏,会影响后面的试验数据结果。电池充电结束后,搁置0.5~1h在20±5℃的温度条件下,以0.2CA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2.75V,时间应不低于5小时。 上述充放电重复循环5次,当有一次循环符合GB/T18287-2000中4.2.1的规定放电到终止电压2.75V,时间应不低于5小时。该试验即可停止,有些电池在第一个循环放电时间和终止电压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不意味着电池不合格,是因为电池中的一些聚合物质没被充分地激活,待到第二个循环后被激活,可能就会达到标准要求。 2 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试验(温度55±2℃) 高温性能试验是测试电池在高温的环境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由于在高温的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中的物质会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测试它的放电时间和安全性。电池按GB/T18287-2000中5.3.2.2条规定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55±2℃的高温箱中恒温2h,然后以1C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放电时间应符合标准4.3条规定,时间不小于51分钟,电池外观应无变形和爆炸现象,如有爆炸现象立即切断电源,把测试线从测试仪表上取下。此试验要严格控制好箱体温度,注意温度不易太高。 3 恒定湿热性能试验(温度40℃,相对湿度90%~95%,时间48h) 恒定湿热性能试验是测试电池在温度相对偏高,湿度较大的野外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电池按GB /T18287-2000中5.3.2.2条规定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40±2℃,相对湿度90%~95%的恒温恒湿箱中搁置48h后,将电池取出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搁置2h,目测电池外观,应符合标准4.7.1的规定,再以1C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放电时间应符合标准4.7.1的规定不低于36mi n,电池外观应无明显变形、锈蚀、冒烟或爆炸。 4 振动试验 振动试验是测试电池在不平稳的有振幅的特殊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电池按GB/T18287-2000中5.3.2.2条规定充电结束后,将电池直接安装或通过夹具安装在振动台的台面上,按下面的振动频

(完整版)锂离子电池研究材料

1、采用铝合金壳体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人们已经开发出采用铝合金壳体的手机用轻型方型锂离子电池,不同种类的铝合金已经从电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激光焊接能力和壳体制作难易程度几个方面得到了考察。本文认为一种含Mn量为1.1wt%的铝合金是制造壳体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相对于普通钢壳提高了约30%。 电池外壳对电池内部各组成成分起到了重要的包封作用,同时也对电池内部各部件之间保持良好接触、维持电池内部压力起到了重要的包封作用,因此电池壳体的强度是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Al-Mn合金是壳体制作的最佳材料。铝的热膨胀率约是钢的2倍(Al:2.39*10-5,Fe:1.15*10-5/度)。纯铝和Al-Mn合金的激光焊接密封效果好,而Al-Mn-Mg和Al-Mg-Si的密封性不好。 2、非水溶液可充锂电池过充电保护用的能聚合的芳香族添加剂 USP5879834 非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少量的芳香族添加剂,在过充电滥用条件下能提供保护作用。添加剂在异常高的电压下,发生电化学聚合作用,增加了电池内阻从而对电池进行保护。芳香族添加剂如联苯、3-氯噻吩以及呋喃,尤其适用于某些锂离子电池。在过热滥用条件下,这些添加剂未必并可能不优先发生聚合反应。 联苯:约占电解液和添加剂混合液总重量的2。5%;3R噻吩,R指卤素,在Br、Cl、I 中选择,占混合液的2~4%;呋喃:约占体积的1%。 在实际电池条件下,某种化合物,如果其在电池电压超过电池正常充电电压上限但低于电池过充电出现危险时的电压(如起火)发生聚合反应,它才能成为适用的材料。添加剂在阴极上发生聚合,将在阴极上形成高分子膜,增加了电池内阻,并且可能阻塞隔膜。 表中列出了几种聚合物的聚合电位,但注意这些聚合电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电化学体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进行了一项有关碳粉粒度对放电容量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了大粒径(平均25。8微米)与小粒径(平均4。2微米)碳粉之间的最佳混合比例。当大粒径碳粉比例大约为70%时可得到最大放电容量。粒径比越小,放电容量越大。这里粒径比是指较小粒径碳粉平均粒径与较大粒径碳粉平均值之间的比。结果表明,放电容量与碳粉的颗粒度密切相关,受重量混合比及粒径比控制。 压的最实的碳粉极片放出的容量最大。 4、超晶格型锂多元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LiNixCo1-2xMnxO2(x=1/3,1/2)的制备与性能 研究,侯桃丽,肖立新,郭炳坤,《中国电源博览》2004,4,37-38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超晶格型锂多元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LiNixCo1-2xMnxO2(x=1/3,1/2),并对它们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x=1/3的化合物LiNi1/3Co1/3Mn1/3O2首次充电容量将近190mAh/g,可逆容量约为140~150mAh/g。x=1/2的化合物首次充电容量为165mAh/g,可逆容量约为110~120mAh/g。测试结果表明,二者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均大于当前商品化的LiCoO2的最佳实际容量(140mAh/g)。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

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

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S1):237~242CN53-1045/N ISSN0258-7971 Journal of Yunnan U niversity Ξ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王晋鹏,胡欲立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摘要: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开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介绍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几种因素,讨论了几种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 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TM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07)S1-0237-06 锂离子电池是继镍氢电池之后的新一代绿色高能可充电电池,具有电压高、体积小、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突出优点,近10a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在二次电池市场中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呈三足鼎立之势,并且其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以其卓越的性价比优势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武器装备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被认为是21世纪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科技产品[1].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大量应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开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分析介绍了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几种方法. 1 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正负极材料的选择、电解质的选择、隔膜的选择以及电池的结构和尺寸. 1.1 正极材料的选择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Li+的“贮存库”.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嵌入负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出插入正极材料中.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要求具有以下性能[3]: (1)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2)电极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嵌入和脱嵌以得到高容量; (3)在整个嵌入/脱嵌过程中,锂的嵌入和脱嵌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可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 (4)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应尽可能少,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5)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导电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 (6)电极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化学稳定性好,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 (7)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8)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9)从实用角度而言,电极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 理论上具有层状结构和尖晶石结构的材料都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但由于制备工艺上存在困难,目前所应用的正极材料仍然是钴、镍、锰、钒和铁的氧化物,如:LiCoO2、LiNiO2、LiMn2O4 Ξ收稿日期:2007-03-20  作者简介:王晋鹏(1982- ),男,山西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热分析方面的研究.

锂电池性能测试简介

锂电池性能测试简介 充电及低公害。 各种先进电池中最被重视的商品化电池。所以在此以介绍锂离子电池为主。 可从 压 例。 止电压)又有[CV]的精准。 2.C-V曲线 C-V曲线是描充电池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电压及电容量间的关系。充电曲线能让工程师了解如何设计电池充电器,而放电曲线能使工程师在设计电路时正确的掌握电池的特性。例如最佳的工作电压、不同温度C-rate下的电池电容量。

我们也可从电池目前的电压对照C-V曲线:以斜率大小负值概略估算电池的残存容量(Residual Capacity)。因此C-V曲线是了解电池的重要工具。 2、分电池(Cell)性能测试 已组装之分电池,俗称单位电池(以下简称电池)。 在组装后静置8-12小时后为让电解液充份浸润极板,即依下列程序进行测试作 2.) 锂离子电池的化成:除了是使电池作用物质藉第一次充电转成正常电化学作用 钝化膜在锂离子电池的电化 商除将材 料及制程列为机密外化成条件也被列为该公司电池制造的重要机密。 相同于极板测试:将电池实际活化物总量换算理论电容量,以低C-rate C N。因此充、放电电流可以C-rate即C N的系数来表示其大小,关系如下式: I=M* C N I:充、放电电流大小(mA) M:倍率C-rate(hr-1) C N:N小时内完全放电的额定电容量(mAhr)

例如:电池之5小时率容量C5=300mAhr,则C-rate为0.5之充、放电电流大小 将是: I=M* C5=(0.5 hr-1)*(300mAhr)=150mA 电池化成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能量耗损,最可能是用于钝化膜的形成。 3.电池电容量测试 再依下列步骤 容量在初期会有减少的情形。电池的放电电容量自0.753mA向下减少。待电池电化 有些化成程序亦包含了数十次的充放电 4. 3到520 5.自放电率测试 选取化2到37日放电一 采取积分记录。 于第28

材料研究方法

核磁共振在分子筛催化剂表征中的研究应用 摘要 核磁共振己经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取代的工具,它常被用来作为化学分析、结构确定和研究有机、无机以及生物体系的动力学的一种手段。核磁共振通常被用来表征合成产物的结构,是研究催化剂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介绍了固体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魔角旋转、高功率质子去耦、交叉极化、多脉冲同核去耦以及四级核的信号增强等一系列相关操作技术,综述了核磁共振在催化剂表征中的一些研究进展。 关键词:核磁共振;原理;催化剂;谱图表征

Application of NMR in Characterization of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s Abstract NMR has evolved into an irreplaceable tool for chemical analysis,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and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inorganic, and biological system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s oft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synthetic products and is one of the powerful means of studying catalyst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lid-state NMR and the related operating techniques such as magic angle rotation, high power proton decoupling, cross polarization, multi-pulse homonuclear decoupling and four-stage nuclear signal enhancement ar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MR in catalysts is reviewed. Some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rinciple;Catalyst;Spectral representation

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七大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七大因素 我们最关注的电池莫过于锂离子电池,因为我们的手机、pad、笔记本的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它的续航能力也一直是企业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循环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程度无需多言,就宏观来讲,更长的循环寿命意味着更少的资源消耗,因而,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因素,是每一个与锂电行业相关的人员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水分 过多的水分会与正负极活性物质发生副反应、破坏其结构进而影响循环,同时水分过多也不利于SEI膜的形成,但在痕量的水分难以除去的同时,痕量的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电芯的性能。 2、正负极压实 正负极压实过高,虽然可以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循环性能,从理论来分析,压实越大,相当于对材料的结构破坏越大,而材料的结构是保证锂离子电池可以循环使用的基础;此外,正负极压实较高的电芯难以保证较高的保液量,而保液量是电芯完成正常循环或更多次的循环的基础。 3、测试的客观条件 测试过程中的充放电倍率、截止电压、充电截止电流、测试中的过充过放、测试房温度、测试过程中的突然中断、测试点与电芯的接触内阻等外界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另外,不同的材料对上述客观因素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统一测试标准并且了解共性及重要材料的特性应该就足够日常工作使用了。 4、负极过量 负极过量的原因除了需要考虑首次不可逆容量的影响和涂布膜密度偏差之外,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也是一个考量,对于钴酸锂加石墨体系而言,负极石墨成为循环过程中的“短板”一方较为常见,若负极过量不充足,电芯可能在循环前并不析锂,但是循环几百次后正极结构变化甚微但是负极结构被破坏严重而无法完全接收正极提供的锂离子从而析锂,造成容量过早下降。 5、涂布膜密度 单一变量的考虑膜密度对循环的影响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膜密度不一致要么带来容量的差异、要么是电芯卷绕或叠片层数的差异,对同型号同容量同材料的电芯而言,降低膜密度相当于增加一层或多层卷绕或叠片层数,对应增加的隔膜可以吸收更多的电解液以保证循环,考虑到更薄的膜密度可以增加电芯的倍率性能、极片及裸电芯的烘烤除水也会容易些,当然太薄的膜密度涂布时的误差可能更难控制,活性物质中的大颗粒也可能会对涂布、滚压造成负面影响,更多的层数意味着更多的箔材和隔膜,进而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能量密度,所以,评估时也需要均衡考量。 6、材料种类 材料的选择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第一要素,选择了循环性能较差的材料,工艺再合理、制成再完善,电芯的循环也必然无法保证;选择了较好的材料,即使后续制成有些许问题,循环性能也可能不会差的过于离谱,从材料角度来看,一个全电池的循环性能,是由正极与电解液匹配后的循环性能、负极与电解液匹配后的循环性能这两者中,较差的一者来决定的,材料的循环性能较差,一方面可能是在循环过程中晶体结构变化过快从而无法继续完成嵌锂脱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活性物质与对应电解液无法生成致密均匀的SEI膜造成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过早发生副反应而使电解液过快消耗进而影响循环。在电芯设计时,若一极确认选用循环性能较差的材料,则另一极无需选择循环性能较好的材料,浪费。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20.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21.对称分子结构,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22.分子中必须具有红外活性振动是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备条件之一。() √23.红外光谱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中的特征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24.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羰基化合物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25.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有干涉仪和计算机部件。()√26.当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27.游离有机酸C=O伸缩振动v C=O频率一般出现在1760cm-1,但形成多聚体时,吸收频率会向高波数移动。() 二、选择题 1.在一定波长处,用2.0 cm吸收池测得某试液的百分透光度为71%,若改用3.0 cm吸 收池时,该试液的吸光度A为(B) (A)0.10 (B)0.22 (C)0.45 2.某化合物浓度为c1,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1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1,在浓度为3 c1时,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3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2。则它们的关系是(A)(A)ε1=ε2(B)ε2=3ε1(C)ε2>ε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