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镀膜实验报告 (1)

真空镀膜实验报告 (1)
真空镀膜实验报告 (1)

真空镀膜 预习报告

陈嘉琦 11990302

【摘要】真空镀膜最为基础的两种方法就是蒸发法和溅射法。本实验采用的是蒸发法镀膜。理想的镀膜结果应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所以先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再进行镀膜。

一、引言

真空镀膜也叫物理气相沉积(PVD :physics vaporous deposit ),它是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在受到粒子束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的溅射等现象,实现物质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的原子转移过程。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最为基础的两种方法就是蒸发法和溅射法。不仅两种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已经大量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之中,而且为了充分利用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还开发出了许多介于上述两种方法之间的新的薄膜沉积技术。

二、实验目的

1、复习巩固真空的获取实验

2、完成镀膜过程

三、实验原理

真空镀膜是在真空室中进行的(一般气压低于Pa 2

103.1-?),当需要蒸发的材料(金属或电介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材料中分子或原子的热振动能量可增大到足以克服表面的束缚能,于是大量分子或原子从液态或直接从固态(如2SiO 、ZnS )汽化。当蒸汽粒子遇到温度较低的工件表面时,就会在被镀工件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现在对源加热方式、真空度对膜层质量的影响及蒸发源位置对薄膜均匀性的影响等问题作简要说明。

(1)源加热器

如图(a)(b)为电阻型源加热器,它们由高熔点的金属做成线圈状(称为丝源)或舟状(称为舟源)。加热源上可承载被蒸发材料。由于挂在丝源上的被蒸发物质(如铝丝)可形成向各个方面发射的蒸汽流,因此丝源可用为点源,而舟源则可近似围内发射的面源。对于不同的被蒸材料,可选取由不同材料做成,形状各异的加热器。

电阻源加热器具有简便、设备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加热器与蒸发物在电阻加热器上的

装载量不能太多,因此所蒸膜厚也将受到限制。图1(c)是一种电子束蒸发源的示意图。它是利用高电压加速并聚焦的电子束经磁偏转,在真空中直接打到蒸发源表面,使蒸发物表面的局部温度升高并溶化来实现真空沉积的。

(2)物质的蒸发速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每种液体或固体物质都有特定的平衡蒸气压。单位源物质表面上物质 的净蒸发速率为: ()MRT

Ph Pe N A παφ2-= 其中,α为一个系数,介于1~0之间;Pe 和Ph 分别是该物质的平衡蒸汽压和实际情况下的分压。上式的另一种形式为: ()RT

M Ph Pe πα2-=Γ 其中,Γ为单位物质表面的质量蒸发速度,M 为分子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T 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R 为气体常数,A 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由于物质的平衡蒸气压随着温度的上升增加很快,因而对物质蒸发速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蒸发源的温度。

(3)真空度对膜层质量的影响

①真空度足够高,可以使蒸汽分子以射线状从蒸发源向基体发射。这样可以使蒸发材料的利用率及沉积速率大大提高。在正常工作时要求真空室内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比蒸发源到被镀基体的距离大得多。一般要求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是源到基体距离的2~3倍,因此对于cm h 20=的真空镀膜机,要求其真空度为210-帕至310-帕。

②如果没有足够高度的真空度,真空室内的残余气体分子可能是很可观的。由空气动力学可知,当气压为Pa 3103.1-?时,每平方厘米基体表面,每秒钟内,可有15

105?个气体分子与其发生碰撞。由于残余气体中包含各种气体成份,尤其是氧等气体分子容易被基体吸附后改变膜层的结构和成份,因此在真空镀膜时必须保持一足够高的真空度。

(4)蒸发源位置与薄膜的均匀性

由理论分析可知当一个点源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球心位置时,则在整个球面上得到的沉积层厚度是均匀的。实际的蒸发源总有一定线度,不能看成理想的点源,因此球面上的淀积量不可能很均匀,线度越大,均匀性越差。此外,基体也不可能恰好是半径为r 的球面,它们常常是一些平面或有特定曲率半径的曲面,这也影响了镀层的均匀性。为了使镀层有良好的均匀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载工件的平面绕图2所示的'oo 轴转动,把一小面源置于距中心为R 的位置上,这样可使均匀性得到改善。更精良的设计是将工件盘做成既能自转(绕

'o 轴)

,又能公转(绕o 轴)的行星盘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结构对膜层的均匀性是更为有利的。

图2 图3

四、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真空的获取过程与镀膜过程。

1、真空的获取

(1)开机械泵,将三通阀向里推置死点。

(2)开启真空计测量前级低真空,开机预热一定的时间后,将“加热—测量”开关置于“测量”位置(有两个测量档,先置于其中任意一档)。再对储气瓶进行抽气,观察热偶真空计的度数,若真空度增加,表明当前测量档测量的是储气瓶的真空度。若真空度变化不大,表明当前测量的是腔体的真空度。通过这个步骤,可以确定热偶计的两个“测量”档分别对应哪个区域的真空。

(3)开启真空计测量前级低真空,使系统抽至6.7Pa 以上真空度。

(4)接通冷却水及扩散泵加热器,扩散泵约加热40分钟后即可正常工作。

(5)将三通阀拉出至死点,对腔体进行预抽。真空计换挡测量腔体的真空度,使其压强小于6.7Pa 。

(6)加热完毕后,将三通阀推至死点,打开真空蝶阀,此时油扩散泵与机械泵同时处于工作状态,观察热偶计的读数。当低真空测量等于或小于0.13Pa 时,转至高真空测量,直至机组达到极限真空度Pa 3

105-?以上。

2、镀膜

开启镀膜开关,缓慢调节镀膜电流,观察镀膜过程。

实验过程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最终的镀膜电流因为达到了满偏,并且继续调大才完成了镀膜,所以未能对镀膜电流进行正确的读数。下图为实验镀膜结果:

由于保护不周,镀膜层发生了剐蹭,刚镀膜完成时是光滑的表面。

六、实验总结

在做镀膜实验之前,首先进行了另外一个小实验。将一小杯水放入真空室中,开始抽真空状态,可以观察到,随着真空度的升高,水杯中的水像沸腾了一般,最终液态水会变为固态水,真空室的腔壁温度降低。前面是的沸腾主要原因是原先在水中的气泡因为外界压强的减少,开始膨胀上浮,直到到达水面气泡破裂,气泡不断地被释放,就形成了沸腾现象。再进一步的升高真空度,水不断汽化,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一部分水的温度会降低,直至结冰。

开始真空镀膜实验的第一个关键准备工作,就是真空的获取。因为在做这个实验前先做了前面水的实验,所以要先对真空室进行清理,将真空室中的水擦干,再将约5mm的铝条放在加热器上,盖上厚玻璃后,开始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

获得真空后,开启镀膜,慢慢调大镀膜电流,每调大一次,停止5s观察现象,发现随着电流的增大,加热器逐渐发红,继续增大电流,铝条从条状汇聚为了一个小球,再增大电流,小球变为了一摊液体,此时稍稍调节电流,液体蒸发,就已经开始了镀膜,直至将镀膜空间被填满。镀膜完成后,经过冷却放气后取出玻片,发现边缘有发黄,这可能是因为温度过高造成的。镀膜结果很清晰,厚度也可以。

本实验在上个学期真空获取的实验基础上,加上了镀膜操作,不仅巩固加深了对真空获取实验操作的原理与步骤,还学习到了新的镀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又能进一步理解镀膜原

理。

WWW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实验项目: WWW服务器配置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 日期: 2013/10/29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专业: 班级: 11级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WWW服务的运行机制,了解常用的wed服务器软件。 2.掌握IIS服务器的安装和管理,创建wed站点利用IIS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网站。 3.掌握虚拟机主机和虚拟目录的创建删除。 2.实验要求: 1.理解IIS服务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功能。 2.掌握IIS服务的安装方法。 3.掌握WWW服务的配置包括IP地址、端口号、默认文档、安全等设定,以及如何应用WWW服务的方法。 4.了解虚拟目录服务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实验仪器: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学会安装IIS。 (2).掌握www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 (3).创建虚拟目录。 2.实验原理: 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服务,又称为Web服务,是目前TCP/IP互联网上最方便和最受欢迎的信息服务类型,是因特网上发展最快同时又使用最多的一项服务,目前已经进入广告、新闻、销售、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等诸多领域,它的出现是TCP/IP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WWW服务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客户机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即Web服务器,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或Web页面)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上(通常称为Web站点),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页面之间通过超链接连接起来。这些通过超链接连接的页面信息既可以放

真空镀膜实验报告

真空镀膜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在获得真空环境的基础上,在真空室内进行镀膜。在实验中需要复习获得真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学会使用蒸发镀膜设备,和在玻璃上镀锡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真空镀膜 蒸发镀膜 引言: 真空镀膜又叫物理气相沉积,它是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在受到粒子束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的溅射等现象,实现物质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的原子转移过程。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最为基础的两种方法就是蒸发法和溅射法。在薄膜沉积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蒸发法相对于溅射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包括较高的沉积速度,相对较高的真空度以及由此导致的较高的薄膜质量等,因此蒸发法受到了相对教大程度的重视。但另一方面,溅射法也有自己的优势,包括在沉积多元合金薄膜时化学成分容易控制,沉积层对衬底的附着力较好等。 真空镀膜的操作是将固体材料置于真空室内,在真空条件下,将固体材料加热蒸发,蒸发出来的原子或分子能自由地弥布到容器的器壁上。当把一些加工好的基板材料放在其中时,蒸发出来的原子或分子就会吸附在基板上逐渐形成一层薄膜。 正文: 一、实验原理 1、真空泵简介 (1)机械泵 机械泵通过不断改变泵内吸气空腔的容积,使被抽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不断膨胀压缩从而获得真空,常用的是旋片式机械泵。它主要由定子、转子、旋片、弹簧等组成。机械泵的极限真空度为Pa 1 10 ,它主要由机械泵油的饱和蒸汽压和泵的机械加工精度决定的。当达到极限真空度时,抽气和漏气的速度相等,真空度不再变化。如果将两个机械泵组合起来,可以将真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旋片式机械泵使用注意: 1) 检查油槽中油液面的高度是否符合规定,机械泵转子的转动方向与规定方向是否一 致; 2) 机械泵停止工作时,要立即使进气口与大气相通,防止回油现象。这步由机械泵上 的电磁阀自动进行。 3) 机械泵不宜工作过长,否则会影响使用寿命。 (2)扩散泵 扩散泵利用气体扩散现象来抽气的。利用高速定向喷射的油分子在喷嘴出口处的蒸汽流中形成一低压,将扩散进入蒸汽流的气体分子带至泵口被前级泵抽走。 扩散泵使用注意: 启动压强低于1Pa ,保证绝大部分的气体分子以定向扩散形式进入高速蒸汽流,高压会导致一些副反应的发生,影响真空的形成。扩散泵一般能达到-5到-7的压强数量级。 2、真空的测量 测量真空的装置称为真空计,常用的油热耦真空计和电离真空计。 热耦真空计可以测量0.1~10Pa 的压强,利用低压下气体的热传导与压强成正比的原理;电离真空计利用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电离电流随压强变化的原理制成,可测量范围是10的-1~-6数量级。注意,电离真空计必须在0.1Pa 一下使用,否则会损坏装置。 3、蒸发镀膜 蒸发镀膜是在真空中通过电流加热,电子束轰击加热和激光加热等方法,使薄膜材料蒸

基本运算器实验模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项目名称基本运算器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无 实验日期 2016.5.17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应认真准备,写出实验步骤和具体设计内容,否则实验效率会特别低,一次实验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实验内容,即使基本作对了,也很难说懂得了些什么重要教学内容。 (2)应在实验前掌握所有控制信号的作用,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并带入实验室。 (3)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既不要因为粗心造成短路等事故而破坏设备,又要仔细思考实验有关内容,把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理解清楚。 二、实验逻辑原理图与分析 2.1 画实验逻辑原理图 xxxxxxxxxx xxxxxxxxxx 多路开关 判零 A=xx LOG=xx SHF=xx ART=xx 进位 B=xx & &

2.2 逻辑原理图分析 1)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 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 和B 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 2)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S0和CN 来决定,任何时候, 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 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 零标志。 ALU 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 中。 三、数据通路图及分析 1、逻辑运算

FTP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F T P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名称: FT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系别 : 电子信息工程系 实验日期 : 专业班级 : 03通信师 组别 : 第10组 实验报告日期 : 姓名 : 学号 : (40) (41) 报告退发 : ( 订正、重做 ) 第1页共 12 页 FT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一.题目: FT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二.环境: Sever2000 三.试验目的 1.掌握FTP服务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2.懂得安装FTP服务器的过程 3.配置与管理FTP服务器 四.试验内容及步骤 1.的安装,具体步骤如下: (1)运行“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点击“添加/ 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 第 2 页共 12页 (2)在出现组件安装向导中,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 (IIS)”,单击“下一步”开始安装,单击“完成”结 束。 第 3 页共 12 页 系统自动安装组件,完成安装后,系统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程序组中会添加一项“Internet服务管理器”,此时服务器的WWW、FTP等服务会自动启动。 2.设置FTP站点 第 4 页共 12 页 (1)使用IIS默认站点

①将制作好的主页文件(html文件)复制到 \Inetpub\ftproot目录,该目录是安装程序为默认FTP站点 预设的发布目录。 ②将主页文件的名称改为。IIS默认要打开的主页文件是 或,而不是一般常用的。 完成这两个步骤后,打开本机或客户机浏览器,在地址栏 中输入FTP服务器的 IP地址()或主机的FQDN名字(前 提是DNS服务器中有该主机的记录),就会以匿名的方式 登录到FTP服务器,根据权限的设置就可以进行文件的上 传和下载了。 (2)添加新的FTP站点 ①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窗口”,鼠标右键单击要创建 新站点的计算机,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FTP站 点”,出现“FTP站点创建向导”,单击“下一步”继 续。 第 5 页共 12 页 ②输入FTP站点说明,单击下一步 第 6 页共 12 页 ③ 单击下一步 ④指定FTP输入主目录的路径(如选择新建文件夹),单击下一步 第 7 页共 12 页 ⑤设置访问权限为读取和写入,并单击下一步,完成FTP站点创建向导 第 8 页共 12 页 站点的管理 (1)本地管理 通过“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 器”,打开如图9-1的“Internet信息服务”窗口,在要管 理的FTP站点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命令,出现如下 图所示对话框。 第 9 页共 12 页 ①“FTP站点”属性页 IP地址:设置此站点的IP地址,即本服务器的IP地址。 如果服务器设置了两个以上的IP站点,可以任选一个。FTP 站点可以与Web站点共用IP地址以及DNS名称,但不能设置 使用相同的TCP端口。 TCP端口:FTP服务器默认使用TCP协议的21端口,(若端口号21以被配置,则需更改此端口,用户在连接到此站点时,

基本运算器实验定稿版

基本运算器实验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项目名称基本运算器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应认真准备,写出实验步骤和具体设计内容,否则实验效率会很低,一次实验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实验任务; (2)应在实验前掌握所以控制信号的作用,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并带入实验室; (3)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既不要因为粗心造成短路等事故而损坏设备,又要自习思考实验有关内容; (4)实验之后,应认真思考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和具体实验结果,遇到的问题和分析与解决思路。还应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对教学实验提出新的建议等。实验报告要上交老师。 二、实验逻辑原理图与分析 画实验逻辑原理图 逻辑原理图分析 上图为运算器原理图。如图所示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 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S0和CN来决定(三选一开关),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FZ。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中。

真空镀膜试验

真空镀膜实验 一、 实验目的 真空镀膜技术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中,光学仪器的反射镜,增透镜,激光器谐振腔的高反射膜,计算机上存储和记忆用的磁性薄膜,以及材料表面的超硬薄膜。此外在电子学、半导体等其它各尖端学科也都采用了真空技术。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真空蒸发镀膜技术。通过本门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几点:①较系统了解真空镀膜仪器的结构;②了解真空系统各组件的功能;③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测厚原理;④掌握真空蒸镀的基本原理;⑤了解真空镀膜仪器的基本操作。 二、预习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对真空系统有一定了解,可以通过以下几本相关书籍获得相关信息。《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 唐伟忠著,冶金工艺出版社出版社;《薄膜物理与技术》—— 杨邦朝,王文生编著,电子科学出版社;《薄膜技术》—— 王力衡,清华大学出版社;《薄膜技术》—— 顾培夫,浙江大学出版社;《真空技术物理基础》—— 张树林,东北工学院出版社;《真空技术》—— 戴荣道,电子工业出版社。 三、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实验过程需要的主要设备为DMDE 450型光学多层镀膜机。 真空镀膜机:本实验使用DMDE-450光学多层镀膜机,其装置结构如图3所示。它主要由真空系统、蒸发设备及膜厚监控系统组成。真空系统由各种真空器件组成,主要包括:真空室;真空泵(机械泵、和分子泵);真空导管;各种真空阀门和测量真空度的真空计等。高真空阀门为碟式,机械泵与分子泵的连通阀门为三同式,将阀门拉出时,机械泵可以直接对镀膜室抽气,推入时机械泵与分子泵连通,同时也切断了机械泵与镀膜室的连接。 蒸发系统由真空钟罩,蒸发电极(共有二对), 活动挡板,蒸发源,底盘等组成。蒸发源安装在电 图3镀膜机装置图 1电离管 2高真空碟阀 3分子泵 4机械泵 5低真空磁力阀 6储气桶 7低真空三同阀 8磁力充气阀 9热偶规 10钟罩 11针型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运算器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9.3 运算器组成实验 姓名:曾国江 学号: 系别:计算机工程学院 班级:网络工程1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评语: 得分:

9.3运算器组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的读写操作。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运算器74LS181的算术逻辑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 ALU-BUS# DBUS7 DBUS0 Cn# C 三态门(244) 三态门(244)ALU(181) ALU(181) S3S2S1S0M A7A6A5A4F7F6F5F4 F3F2F1F0B3B2B1B0 Cn+4 Cn Cn Cn+4 LDDR2T2 T2 LDDR1LDRi T3 SW-BUS# DR1(273) DR2(273) 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 (ispLSI1016) RD1RD0RS1RS0WR1WR0 数据开关(SW7-SW0)数据显示灯 A3A2A1A0B7B6B5B4 图3.1 运算器实验电路 LDRi T3A B 三态门 R S -B U S # 图3.1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参与运算的数据首先通过实验台操作板上的八个二进制数据开关SW7-SW0来设置,然后输入到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 中。

RF(U30)由一个ispLSI1016实现,功能上相当于四个8位通用寄存器,用于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后的结果也要送到RF中保存。双端口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B端口(右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择从A端口(左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而WR1、WR0用于选择写入的通用寄存器。LDRi是写入控制信号,当LDRi=1时,数据总线DBUS上的数据在T3写入由WR1、WR0指定的通用寄存器。RF的A、B端口分别与操作数暂存器DR1、DR2相连;另外,RF的B端口通过一个三态门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因而RF中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B端口送到DBUS 上。 DR1和DR2各由1片74LS273构成,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DR1接ALU的A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输入端口。ALU由两片74LS181构成,ALU的输出通过一个三态门(74LS244)发送到数据总线DBUS上。 实验台上的八个发光二极管DBUS7-DBUS0显示灯接在DBUS上,可以显示输入数据或运算结果。另有一个指示灯C显示运算器进位标志信号状态。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其中S3、S2、S1、S0、M、Cn#、LDDR1、LDDR2、ALU_BUS#、SW_BUS#、LDRi、RS1、RS0、RD1、RD0、WR1、WR0都是电位信号,在本次实验中用拨动开关K0—K15来模拟;T2、T3为时序脉冲信号,印制板上已连接到实验台的时序电路。实验中进行单拍操作,每次只产生一组T1、T2、T3、T4时序脉冲,需将实验台上的DP、DB开关进行正确设置。将DP开关置1,DB开关置0,每按一次QD 按钮,则顺序产生T1、T2、T3、T4一组单脉冲。 三、实验设备 1.TEC-5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1台 2.逻辑测试笔一支(在TEC-5实验台上) 3.双踪示波器一台(公用) 4.万用表一只(公用) 四、实验任务 1、按图3.1所示,将运算器模块与实验台操作板上的线路进行连接。由于运 算器模块内部的连线已由印制板连好,故接线任务仅仅是完成数据开关、控制信号

Apache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在Linux下配置Apache服务器 一、实验目的 完成本次实训,将能够: ●配置基本的Apache服务器 ●配置个人用户Web站点。 ●配置虚拟目录别名功能。 ●配置主机访问控制。 ●配置用户身份验证功能.。 ●配置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 二、实验环境 1、RedHat Linux4AS. 2、Apache 2.0 三、实验内容 1.配置基本的Apache服务器 2.配置个人用户Web站点。 3.配置虚拟目录别名功能。 4.配置主机访问控制。 5.配置用户身份验证功能.。 6.配置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 四、实验要求 在Linux操作系统下配置Apache服务器。 五、注意事项 1.在修配置文件下注意区分大小写、空格。 2.在每次重新开机后都必须启动Apachec服务器。 3.在每次修改完主配置文件后保存起来,必须重启Apachec服务器,如果不重启会 导致配置无效,最终导致实验失败。 六、实验步骤 1、检测是否安装了Apache软件包: A、首先为服务器网卡添加一个固定的IP地址。 B、在Web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本机的IP地址,若出现Test Page测试页面(该 网页文件的默认路径为var/www/html/index.html)如下图1所示就说明Apache 已安装并已启动。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如下命令查看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Apache软件包: [root@rhe14~]# rpm –aq | grep httpd Httpd-suexec-2.0.52-9.ent Httpd-manual-2.0.52-9.ent System-config-httpd-1.3.1-1 Httpd-devel-2.0.52-9.ent 出现以上内容表明了系统已安装Apache软件包。 2、安装Apache软件包 超级用户(root)在图形界面下选择“应用程序”|“系统设置”|“添加/删除应用程序”命令,选择“万维网服务器”软件包组,在单击“更新”按钮就可以安装与Apache相关的软件包。 3、Apache的基本配置 (1)打开终端输入[root@rhe14~]# /etc/rc.d/init.d/httpd start //启动Apache 或者 [root@rhe14~]# apachectl start //启动Apache [root@rhe14~]# apachectl stop //停止Apache服务 [root@rhe14~]# apachectl restart //重启Apache服务 [root@rhe14~]# apachectl configtest //测试Apache服务器配置语法(2)在httpd.conf将Apache的基本配置参数修改、将一些注释的语句取消注释,或将某些不需要的参数注释掉。 (3)将包括index.html在内的相关网页文件复制到指定的Web站点根目下(var/www/html/index.html) (4)重启httpd进程 (5) 在Web浏览器下输入配置的ip地址出现如下图2,那表明基本配置成功了:

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实验一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与深入理解4位运算器芯片Am2901的功能和内部组成,运行中要求 使用的控制信号及其各自的控制作用。 ●熟悉与深入理解用4片4位的运算器芯片构成16位的运算器部件的具体方 案,各数据位信号、各控制位信号的连接关系。 ●熟悉与深入理解用2片GAL20v8芯片解决ALU最低位的进位输入信号和 最高、最低位的移位输入信号、实现4位的标志位寄存器的方案,理解为什么这些功能不能在运算器芯片之内实现而要到芯片之外另外处理。 ●明确教学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使用总计24位的控制信号就完全确定了它 的全部运算与处理功能,脱机运算器实验中可以通过24位的微型开关提供这些控制信号。 二、实验说明 脱机运算器实验,是指让运算器从教学计算机整机中脱离出来,此时,它的全部控制与操作均需通过24位的微型开关来完成,通过开关、按键控制教学机的运算器完成指定的运算功能,并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 三、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认真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包括操作步骤,实验过程所用数据和运行结果等 2、实验过程当中,要仔细进行,防止损坏设备,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现象,判断结果是否正确,记录运行结果 3、实验之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对遇到的各种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自己在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与收获。 四、实验所使用到的控制信号 AM2901所用的控制信号

1、将教学机设置为单步、16位、脱机状态下,即把教学机左下方的5个控制开关置为1XX00。 2、按一下RESET按键,进行初始化。 3、按照指定功能给出控制信号和数据信息,观察各信号指示灯状态。 4、按压START键,给出脉冲信号,观察各信号灯状态。 六、实验内容 1、下表中所列操作在教学机上进行运算器脱机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运算器功能所用到的控制信号

材料的低温物性与测试技术

材料的低温物性与测试技术 一、电阻测量方案 1.实验装置及基本测量线路(采用四引线方法): 2.实验步骤: 样处理与电极制作:将试样切成长方形的薄条,上、下两面磨平。在每个样品的一面制作四根电极引线,电极的制作可采用真空镀膜(银膜或铝膜)、铟压或银胶(注:这里采用银胶法)。若需要计算样品的 真空室 卷烟纸 和电绝缘) 实验装置及基本测量线路图

电阻率,需记录样品的几何参数。 安装样品:将接有引线的试样的另一面涂上少量低温胶,通过卷烟纸(另一面也涂有少量低温胶)贴到恒温块上。同时可安装三个样品。通过卷烟纸和低温胶可保证试样与恒温块有良好的热接触和电绝缘。然后将电极引线与测量引线一一焊接,并记录好引线的标号。 建立测试线路:熟悉仪器,检查所有接线,包括每一个样品的电流、电压引线,温度计引线等,确认哪些该通,哪些不该通,哪些有阻值等等。 在室温下进行测量,确认整个恒温器系统和测试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将恒温室密封,抽真空,再进行一次测量。 降温与升温:启动制冷机,可以在降温过程中观察现象。关掉制冷机开关,温度升高至室温,此过程进行数据测量,并记录下来。电阻数值可直接由台式万用表读出。 实验数据处理:温度数值可由标准电阻阻值确定。由样品电阻和温度数据给出R-T实验曲线。 结果讨论: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半导体、金属和合金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有何不同,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实验报告:每组一份!)。 二、样品电极制备 1.样品清洗 1)将样品放如入丙酮溶液的玻璃容器内进行超声清洗5分钟; 2)再将样品放入盛有HF溶液的塑料容器内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

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后待用。 2.电极制备 1)将香少许香蕉水(或丙酮)倒入放有导电银胶的玻璃容器内,使干燥的导电银胶溶解成糊状以待用; 2)取四根铜丝,每根铜丝两头用小刀或砂纸去掉漆包漆; 3)用牙签蘸少许导电银胶将铜丝固定在样品上,烘干后样品电极即制备完成。 4)最后将每根铜丝电极的另一头焊接在相应的金属电极上,用万用表测量电极连接情况。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由实验的铑铁温度计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查表得到各点温度值并与待测的金属、半导体和合金的电阻做出R-T关系曲线,实验数据和作图附在最后,由图像观察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半导体与合金的电阻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 由于半导体和合金电阻率主要由载流子浓度决定,而载流子浓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故电阻率减小。 金属电阻主要由自由电子决定,温度升高自由电子数目增加,故电阻率增加 实验误差的分析: 1.有于降温速度过快而造成测量的不准确,这应该是降温曲线和升温曲线不完全重合的主要原因 2.测量这几个电阻有先后顺序,期间温度发生了变化

web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doc

web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 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eb服务器的配置 实验2 web服务器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使用windows XX server的IIS5.0配置出web 服务器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web站点,并且可以实现在别人的计算机上访问该站点 2、使用不同的ip建立多个站点 3、在一个站点下建立多个子站点(使用虚拟目录实现) 4、在同一个套接字(即ip地址+端口)上建立多个站点(使用加主机头名方法实现) 5、对站点进行安全管理(如浏览权限、帐号的使用、ip地址的设定) 三、实验要求: 一定要保证让别人正常的访问你建立的站点,并使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实验步骤: 1. 使用当地IP地址建立web站点 (1)准备工作: ①关闭Windows 防火墙

实验中,为了我们所建的站点能够被成功访问,先将Windows 防火墙关闭。如图: ②IIS功能设置 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项\程序和功能---“打开或关闭windows所有功能”: 出现了安装Windows功能的选项菜单,在“Internet信息服务”中手动选择需要的功能,如下图: ③下载“花生壳软件”到本地,申请免费域名mqqfhg。 这样,完成了前期的所有准备工作,开始进行web服务器的建设。 (2)开始建立web站点 ①创建web站点“酒窝”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 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管理(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web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器”——右击“网站——“添加网站——选择“IP地址”及“物理路径”: 篇二:实验六web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XX-XX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篇三:Web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5 Web服务器的配置

嵌入式--计算器--实验报告

计算器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设计主要分工 04009320 文斌:算法设计,LCD显示。 04** 张希:界面(按钮控件)设计,文件内容读取。 共同调试、完善设计。 二、程序设计实现功能效果 (1)支持整数、小数基本加减乘除运算; (2)有优先级的判别计算。优先级由高到低一次为括号运算、乘除运算、加减运算。(3)支持键盘输入和触摸屏输入; (4)能读取指定目录下文本内容(内容为计算表达式)并计算得出结果,将内容和结果显示在LCD上。 程序任务开始后,等待键盘或触摸屏的输入。输入键有0~9数字键、+-*/()运算符、del退格键、clear清屏键、read读指定目录文本内容并计算键、enter'='键、‘.’小数点键。 每当有字符输入时,触摸屏相应键显示“AAA”,100ms后恢复原相应按键符号,同时LCD 屏幕上显示相应字符。当输入'del'键时,屏幕显示去掉最后一位字符。当输入'='号后,得出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于表达式的下一行。若是除零错误,则结果显示为“/0ERROR!”。若有非法字符(触摸点不能识别为设计按键符则视为非法字符),则结果输出为“Syntax Error!!”。若表达式有运算符连续输入,则忽略前面的运算符,只取最后一位运算符计算,正常显示数字结果。当输入'clear'键时,情况显示区域。当输入'read'键时,从指定目录文本文件中读取表达式并计算。将表达式内容和计算结果显示在LCD上。 三、程序算法实现 1、计算算法 首先将输入的0~9数字、+-*/()运算符的内容存储于一个全局变量cal[number]中, 表达为中缀表达式。用void str2repol()函数,将输入字符串cal[number]转换成逆波 兰表达式并存于全局数组char repol[maxs]中。str2repol()函数中缀表达式转成逆波兰 后缀表达式算法如下: (1)首先构造一个运算符栈stack[maxs],此运算符在栈内遵循越往栈顶优先级越高的 原则。

真空镀膜 2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真空镀膜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1.、直接地接触薄膜材料,对薄膜材料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 2.了解和学会直流磁控溅射制备金属薄膜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清洗基片和测量薄膜膜厚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直流磁控溅射镀膜机;气体质量流量计;数显复合真空计;超声波清洗器;石英晶体振荡膜厚监控仪;氩气;K9玻璃基片等。 三.实验原理 一、真空的获得和测量 1.真空的获得 各级真空,均可通过各种真空泵来获得.不同的真空泵,都不可能在整个真空范围内工作,有些泵可直接从大气压下开始工作,但极限真空度都不高,如机械泵和吸附泵,通常这类泵用作前级泵;而有些泵则只能在一定的预备真空条件下才能开始正常工作,如扩散泵、离子泵等,这类泵需要前级泵配合,可作为高真空泵.一般利用分子泵-机械泵组来获得10-2Pa以上的高真空。本实验真空系统的主泵选分子/增压泵,前级泵选用直联高速旋片式机械泵。 (1)机械泵: 获得低真空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机械泵.机械泵是运用机械方法不断地改变泵内吸气空腔的容积,使被抽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不断膨胀从而获得真空的泵.机械泵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是旋片式机械泵.机械泵可以从大气压开始工作,常被用来获得高真空泵的前缀真空和高真空系统的预备真空。通常,机械泵的极限压强为1×10-1 Pa. (2) 分子/增压泵:最早用来获得高真空的泵是扩散泵,目前依然广泛使用. 2..真空的测量 测量真空度的装置称为真空计或真空规.由于被测量的真空度范围很广,真空计的种类很多.根据气体产生的压强、气体的粘滞性、动量转换率、热导率、电离等原理制成了各种真空计.本实验选用数显复合真空计来测量镀膜室内的真空度,测量范围:1×105Pa~1×10-4Pa。 二、基片的清洗方法 基片上的污染物会影响在它上面形成的薄膜的性质。对于玻璃基片,清洗的方法有若干种:1.用化学溶剂等清洗的方法 如果玻璃表面的污染物质是一般的油类时,也经常用化学溶剂来把油脂溶解掉。最标准的化学溶剂是罗铬酸和硫酸混合液(把重铬酸溶解于浓硫酸使之达到饱和的溶液在室温用几个小时,若是接近沸腾状态的溶液只要用几分钟,就能把严重的污染清洗干净,但是,一般因玻璃种类而异,大多数光学玻璃手酸或碱侵蚀时,在玻璃表面就会产生由二氧化硅骨架形成的所谓腐蚀斑痕。而且由于这种混合液含有铬离子,故废液的处理很麻烦,因此,最近,大多采用处理半导体的强碱溶液。在玻璃污染不是很严重的时候,依次浸入丙酮、酒精、流水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使用化学溶剂时,最后玻璃要用流水进行充分的冲洗,并且随后从沸水或者沸腾的酒精中取出来,迅速进行干燥,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 2、超声波清洗 若使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则在液体中就会产生空穴又产生又消失的现象(气穴效应),这是空穴内的压力,瞬时局部地升高,如果作用到放在液体中的固体表面,就产生局部升温和局部高速流动,结果就将固体表面洗净。这就是超声波清洗的原理。该方法对于除去油脂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1 Quartus H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Quartus H的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74 1 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利用Quartus H 验证74138 (3: 8)译码器、74244、74273 的功能。 二.实验任务 熟悉Quartus H中的管理项目、输入原理图以及仿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新建项目,利用原理编辑方式输入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依照其功能表分别进行仿真,验证这三种期间的功能。 三.74138、7424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1.74138 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74244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1.

实验2运算器组成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的工作原理。 2. 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 验证4位运算器(74181)的组合功能。 4. 按给定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二、 实验电路 附录中的图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8位字长的ALU 由2 片74181构成。2片74273构成两个操作数寄存器 DR1和DR2用来保存参 与运算的数据。DR1接ALU 的A 数据输入端口,DR2接 ALU 的B 数据输入端 口,ALU 的数据输出通过三态门74244发送到数据总线BUS7-BUS 上。参与 运算的数据可通过一个三态门74244输入到数据总线上,并可送到DR1或 DR2 暂存。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除了 T4是脉冲信号外,其 4. 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他均为电位信号。nCO, nALU-BUS nSW-BU鈞为低电平有效。 三、实验任务按所示实验电路,输入原理图,建立.bdf 文件。 四. 实验原理图及仿真图 ,然后利用ALU的直通功能,检查DR1 DR2中是否保存了所置的数。 其实验原理图如下: 波形图如下: 实验 3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勺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 (2)熟悉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和读出数据的过程; (3)了解使用半导体存储器电路时的定时要求。 (二)、实验要求 利用Quartus H器件库提供的参数化存储单元,设计一个由128X8 位的RAM和128X8位的ROM勾成的存储器系统。请设计有关逻辑电路,要求仿真通过,并设计波形文件,验证该存储器系统的存储与读出。 (三)、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 ram内所存储的数据: rom 内所存储的数据: 仿真图如下: (四)心得体会 本次试验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Quartus H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啲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熟悉半导体存储器存

java计算器实验报告

Java计算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032 胡勇健 03095218 2005年5月5日

目录 1.设计名称与要求 2.各模块功能的介绍和实现3.系统的特色和不足4.参考书

一. 实验名称及其要求: A)名称: java计算器的设计 B)要求:1.实验目的:图形界面设计。 熟悉java.awt包中的组件,掌握图形界面设计方法,理解委托事件处理模型。 2.题意: 请设计并实现Windows系统中“计算器”的窗口及功能。 3.实验要求: (1)设计图形界面添加菜单:窗口上添加各种组件及菜单,并处理组件及菜单的事件监听程序。 (2)运算:实现多种运算,保证运算正确性。 二.各模块功能的介绍和实现: A)GUI图形界面的组件: a)所用到的Java类库包: java.awt.*; 基本的图形界面组件来源于awt包。 java.awt.event.*; 事件的属性处理来源于awt.event包。 javax.swing.*; swing组件增加了awt包中所不具备的各种优越功能。 java.awt.datatransfer.*; 用于计算器与外部的程序进行复制粘贴。 b)所用的各部分图形组件的定义: Frame mainFrame; //主框架 JTextField answerText; //显示计算结果 JTextField memoryState; //显示计算器内存的使用情况MenuBar menuGroup; //菜单栏 Menu editMenu,viewMenu,helpMenu; //编辑,查看,帮助菜单 MenuItem copyItem,pasteItem; //复制,粘贴 MenuItem standardModel; //标准型 CheckboxMenuItem numGroup; //数字分组 MenuItem aboutCal; //关于计算器 Button buttonBackSpace,buttonCE,buttonC; //退格,清除,清空按钮 Button buttonMC,buttonMR,buttonMS,buttonMADD; //内存操作按钮 Button buttonNum[]; //数字按钮 Button buttonAdd,buttonSub,buttonMul,buttonDiv; //+,-,*,/ Button buttonDot,buttonSign,buttonEqual; //. +/- =

真空镀膜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真空镀膜实验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2014年4月20日

真空镀膜实验实验报告 【摘要】: 真空镀膜也叫物理气相沉积(PVD:physics vaporous deposit),它是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在受到粒子束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的溅射等现象,实现物质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的原子转移过程。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最为基础的两种方法就是蒸发法和溅射法。本实验中用到的是蒸发镀膜法来进行真空镀膜,从而了解真空镀膜的原理和操作。 【关键词】:真空镀膜、蒸发镀膜法 【引言】:真空镀膜也叫物理气相沉积(PVD:physics vaporous deposit),它是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在受到粒子束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的溅射等现象,实现物质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的原子转移过程。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最为基础的两种方法就是蒸发法和溅射法。在薄膜沉积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蒸发法相对溅射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包括较高的沉积速度,相对较高的真空度以及由此导致的较高的薄膜质量等,因此蒸发法受到了相对较大程度的重视。但另一方面,溅射法也具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包括在沉积多元合金薄膜时化学成分容易控制,沉积层对衬底的附着力较好等。同时,现代技术对于合金薄膜材料的需求也促进了各种高速溅射方法以及高钝靶材,高钝气体制备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使得溅射法制备的薄膜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由于气相中各组分能够充分的均匀混合,制备的材料组分均匀,易于掺杂,制备温度低,适合大尺寸薄膜的制备,并且能够在形状不规则的衬底上生长薄膜等优点,不仅上述两种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已经大量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之中,而且为了充分利用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还开发出了许多介于上述两种方法之间的新的薄膜沉积技术。 【正文】 一、实验原理 真空镀膜是在真空室中进行的(一般气压低于1.3×10-2Pa),当需要蒸发的材料(金属或电介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材料中分子或原子的热振动能量可增大到足以克服表面的束缚能,于是大量分子或原子从液态或直接从固态(如SiO2、ZnS)汽化。当蒸汽粒子遇到温度较低的工件表面时,就会在被镀工件表面沉积一层薄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运算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4位函数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熟悉运算器执行算术操 作和逻辑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 3.验证带进位控制的74LS181的功能。 二、实验环境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过程及分析(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开关控制操作方式实验 1、按图1-7接线图接线: 连线时应注意:为了使连线统一,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 图1-1 实验一开关实验接线图 2、通过数据输入电路的拨开关开关向两个数据暂存器中置数: 1)拨动清零开关CLR,使其指示灯。再拨动CLR,使其指示灯亮。置ALU-G =1:关闭ALU的三态门;再置C-G=0:打开数据输入电路的三态门; 2)向数据暂存器LT1(U3、U4)中置数:

(1)设置数据输入电路的数据开关“D15……D0”为要输入的数值; (2)置LDR1=1:使数据暂存器LT1(U3、U4)的控制信号有效,置LDR2=0:使数据暂存器LT2(U5、U6)的控制信号无效; (3)按一下脉冲源及时序电路的【单脉冲】按钮,给暂存器LT1送时钟,上升沿有效,把数据存在LT1中。 3)向数据暂存器LT2(U5、U6)中置数: (1)设置数据输入电路的数据开关“D15……D0”为想要输入的数值; (2)置LDR1=0:数据暂存器LT1的控制信号无效;置LDR2=1:使数据暂存器LT2的控制信号有效。 (3)按一下脉冲源及时序电路的“单脉冲”按钮,给暂存器LT2送时钟,上升沿有效,把数据存在LT2中。 (4)置LDR1=0、LDR2=0,使数据暂存器LT1、LT2的控制信号无效。 4)检验两个数据暂存器LT1和LT2中的数据是否正确: (1)置C-G=1,关闭数据输入电路的三态门,然后再置ALU-G=0,打开ALU 的三态门; (2)置“S3S2S1S0M”为“F1”,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数据暂存器LT1中的数,表示往暂存器LT1置数正确; (3)置“S3S2S1S0M”为“15”,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数据暂存器LT2中的数,表示往暂存器LT2置数正确。 3、验证74LS181的算术和逻辑功能: 按实验步骤2往两个暂存器LT1和LT2分别存十六进制数“1234H”和“5678H”,在给定LT1=1234H、LT2=5678H的情况下,通过改变“S3S2S1S0MCn”的值来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通过数据总线指示灯显示来读出运算器的输出值F,填入上表中,参考表1-1的功能表,分析输出F值是否正确。分别将“AR”开关拨至“1”和“0”的状态,观察进位指示灯“CY”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表为:

(完整版)《ftp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项目 FTP服务器的配置 专业班级 0906603 姓名学号 27 指导教师陈伟宏老师成绩日期2011.11.12 一、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在局域网内配置FTP服务器。 二、实验设备和环境 局域网内多台个人计算机、Windows 2003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1、安装IIS或Serv-U; 2、配置及管理FTP服务器; 3、使用FTP服务。 四、实验过程 1、安装IIS V5.1 for 2003 截图如下: 点“详细信息”

选择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点详细信息.再选择“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 2、FTP服务器的配置 启动IIS信息管理: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IS信息管理,选择FTP站点。右键新建FTP站点。

3.右击FTP站点的默认FTP站点的属性设置主目录F:\学习资料 4、设置安全账户为只允许匿名连接

5、测试本地ftp站点:在浏览器中输入ftp://192.168.137.3访问结果如下:

五、实验心得 这次试验为FTP服务器的配置。总的来说,由于上次已经做过web服务器的配置,而ftp的配置跟它大致相同,所以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出现的问题也不多。 不过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只是按照老师的《FTP服务器的配置示例》一步步去做,实验虽然很成功地完成了,但在实验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完全的、真正的“消化”理解好其中的含义,于是又反复地理解了一下各个步骤的原理。 通过这次实验理解了FTP服务器的工作基本原理,以及匿名访问和非匿名访问的一些相关设置,文件具有长传和下载的权限,对文件安全性的控制等等。 同时,也让我又学会了一种传送文件的新方法:只需要通过构建局域网,然后通过FTP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啦。感觉非常有用。 能把知识用到实处才是真正的学好了知识,这也是我们做实验的真正目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把知识付诸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