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安徽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安徽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427]夏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崔健.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扭转经济颓势,美国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再次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并于同年12月加码。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事实证明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本文通过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合理预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金融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和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下来的金融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引起连锁反映,从而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并殃及整个经济生活,甚至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与政治危机。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背景下,正确识别金融风险及其传导机制,及时、准确监测,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又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次贷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欧债危机刚刚有所缓和,全球金融市场仍处于恢复、调整期的严峻形势下,把目光汇聚于极端情况下金融市场风险的度量、管理及其传导机制的分析上,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为识别和管理风险创造良好条件,无疑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从金融风险的度量和溢出效应入手,先采用定性的方法了分析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风险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VaR、ES、CARE、CoVaR、GARCH、SV、Copula、MCMC等多种定量方法,来分析我国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立足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征,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具体工作如下:(1)极端损失出现时,以分位数为基础的QVaR估计值会出现完全低估风险的情况。而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通常更关心就是在异常波动和极端损失(如经济危机、市场崩盘等)出现的情况下,金融资产所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为了避免QVaR模型的这些缺点,采用以Expectile模型为基础VaR度量方法(以下简称EVaR)来构建向量自回归期望分位数模型(CARE),并以此来计算金融收益序列的VaR和ES,用以度量金融市场风险。通过对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的实证分析发现:CARE模型在对金融收益序列的VaR估计与预测方面,明显优于金融风险管理实务界主流的RiskMetrics模型,也优于CAViaR模型,而且在ES度量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2)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考察两个市场间风险传导的实质就是检验其风险-Granger因果关系。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结合时变Copula-GARCH模

外国直接投资RD与溢出效应对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R D与溢出效应对四个高技术行 业的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国际经济学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初稿) 黄烨菁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内容摘要:论文在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文献,归纳出该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面板数据的模型方法,选取了中国四个高技术产业下的18个小产业为分析对象,对这些产业从1997年至200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指出外商投资企业的雇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有正的影响,可见,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是外资溢出效应的来源。 关键词:外商投资溢出效应技术 一、有关溢出效应含义和相关的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外资对于东道国经济发展间接效应研究中的一个主题。在有关外资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的间接效应的研究成果中,大量论文都分析了外商投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关联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这些在直接的外资投资收益之外的积极影响成为溢出效应的来源,主要表现在本地企业技术提升、出口渠道的扩大和企业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善。其中有论文从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角度对外资的这个间接技术效应作过分析(陈国宏,1997;李平,2001)。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而言,由于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有关溢出效应的存在和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1974年到2001年期间国外学者正式发表的有关外资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中,14项研究得到了溢出为正的结论,13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不确定的结论,4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负的结论。就中国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在许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研究,溢出效应都作为一个积极效应被提出,但是,同时也有论文分析了外资给当地企业带来的负面的间接效应。就相关的实证研究而言,不同的研究项目对于溢出效应的检验的视角、数据的来源和检验方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也因此不同。 (一)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内涵 首先,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定义而言,由于溢出效应的具体内容和发生机理是一个复杂的很难精确定义的过程,因此,它是伴随着外资为源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而产

外国直接投资RD与溢出效应对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

国际经济学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初稿) 黄烨菁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内容摘要:论文在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文献,归纳出该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面板数据的模型方法,选取了中国四个高技术产业下的18个小产业为分析对象,对这些产业从1997年至200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指出外商投资企业的雇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有正的影响,可见,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是外资溢出效应的来源。 关键词:外商投资溢出效应技术 一、有关溢出效应含义和相关的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外资对于东道国经济发展间接效应研究中的一个主题。在有关外资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的间接效应的研究成果中,大量论文都分析了外商投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关联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这些在直接的外资投资收益之外的积极影响成为溢出效应的来源,主要表现在本地企业技术提升、出口渠道的扩大和企业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善。其中有论文从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角度对外资的这个间接技术效应作过分析(陈国宏,1997;李平,2001)。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而言,由于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有关溢出效应的存在和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1974年到2001

年期间国外学者正式发表的有关外资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中,14项研究得到了溢出为正的结论,13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不确定的结论,4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负的结论。就中国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在许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研究,溢出效应都作为一个积极效应被提出,但是,同时也有论文分析了外资给当地企业带来的负面的间接效应。就相关的实证研究而言,不同的研究项目对于溢出效应的检验的视角、数据的来源和检验方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也因此不同。 (一)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内涵 首先,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定义而言,由于溢出效应的具体内容和发生机理是一个复杂的很难精确定义的过程,因此,它是伴随着外资为源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而产生,有关的研究认为导致溢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要素不同于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在本质上表现为信息和知识,具备自然的外部性,在与生产过程结合的过程中,产生扩散和对外传播,这成为溢出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产业内的溢出效应,其发生的机制是在同一产业内的外国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尤其是在价值链的环节之间存在分工关系的外国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各类形式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关联。有关这个关联对当地企业和相关产业的贡献,由于是外商投资企业直接经济效益和税收收入之外的利益,因此就它对东道国经济的贡献而言,是属于一种溢出,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投资的外部效应(Meier, 1976)。也有学者将它定义为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何洁,2000)。 在通常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比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具备更先进的技术,他们

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FDI技术溢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是指由于FDI 进入东道国其带来的技术对当地的生产率增长、经济增长、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贡献而FDI投入方却无法因带这些贡献而得到相应回报的现象。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早的技术溢出是由MacDougall(1960)在分析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提出的。 Cooden(1960)和Caves(1971)分别考察了FDI对最佳关税、产业模式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多次提及溢出效应。Blomstrom(1998)将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理论。 Caves(1974)分别检验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他发现在加拿大制造业中,当地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正相关,而在澳大利亚制造业中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也呈现正相关。Blomstrom和Perssom(1983)选用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将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同时选用行业资本密集度以及劳动力绩效作为影响特征变量,实证得出了存在正技术溢出效应。Blomstrom和Wollf(1989)选用墨西哥1965年~1984年的行业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某些特定产业内外资的进入对当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生产力水平存在趋同现象,同时当地企业生产力水平

提高的速度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呈正相关关系,从而也得出了存在正溢出效应的结论。李平(1999)对中国各部门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产业自身的产品内含型技术和资本内含型技术对其他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选取的12个制造业产业中,他发现绝大多数产业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资本内含型技术溢出效应。姚洋(1998)利用第三此全国工业普查的资料发现行业中如果外国三资企业数量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行业的技术效率就会提高1.1个百分点。秦晓钟、胡志宝(1998)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对含采掘业、电力煤气等39个行业进行了检验,得出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明显存在的结论。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 (1982)模型实证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就提高2.3个百分点”的结论。沈坤荣(1999)利用各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与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FDI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陈涛涛(20__)利用我国制造业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实证发现当内外资能力差距较小时有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 以上文献均侧重于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其效应方向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具体因素的作用的分析。实际上FDI的进入东道国并不是主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而是需要与一定的东道国具体因素相结合本文将就几个重要的影响

中国相邻省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_经济论文

中国相邻省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_经 济论文 论文导读::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0-2006年间的数据,引入省份产出变量,在Solow增长模型框架下对全国29个省份与其相邻省份之间的相互溢出效应做了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唐地区经济联系度低,区域合作性较差;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经济互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围地区快速发展;南部沿海地区中广东省对邻省的经济带动作用不足,福建省对邻省的溢出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中的河南、安徽、湖北以及西部地区中的宁夏与其相邻省份互动性良好;东北地区之间区域合作较差,辽宁省的经济辐射作用不大。论文关键词:相邻省份,溢出效应,Solow增长模型 一、引言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一个地区的产出不仅依靠自身内部条件,同时受到其他地区产出尤其是相邻地区产出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增长溢出(陈丁、张顺,2008)。经济增长溢出效应越大,地区间经济联系度越高,产业互补性越强;溢出效应越小,则地区间经济联系度越低,产业互补性越差。一个地区与其相邻地区通过聚集和辐射相联系,聚集主要是源于自身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人才效益和设备效益等吸引着相邻地区的要素向本地区聚集;辐射指本地区对相邻地区的综合影响能力和发展带动能力,表现为产业带动以及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溢出等(刘崇献,2005)。研究各个地区与其相邻省份的互动关系,对于我国各省份明确当前形

势、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Ying(2000)从中心-外围理论的角度出发,使用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了中国1978-1994年省份产出增长率的相互作用,证实了中国空间经济存在溢出效应,其中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中心,对周围的沿海省份海南和广西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而对周围的非沿海省份湖南和江西则极化效应明显。 Brun,Combes and Renard(2002)利用Barro(1991)式的增长回归方程,对我国28个省份1981-1998年的平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中部地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东部地区内部溢出效应也很明显,但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则溢出效应不显著,进而得出在短期内溢出效应的作用不足以使中国区际经济差异缩小的结论。王铮、刘海燕、刘丽(2003)在Douver and Peeters修正的Mundell-Fleming模型的基础上经济论文,对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区域间GDP溢出研究模型,根据1984-1999年数据的回归结果,得出我国东中西部GDP溢出效应明显,其中中部地区的发展起着主环节作用的结论。 李国平、陈安平(2004)以1978-2001年东中西三大地区实际GDP 的增长率为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证实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东部自身,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区。陈安平(2007)以1953-2004年我国八大区域的人均实际GDP为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和云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一)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一) 摘要:获得充分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产业关联则是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扩散的一条有效路径。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效应较弱,我们通过该路经来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有效。因此,如何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关联,提高我国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效果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产业关联技术溢出一、产业关联对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必然参与该国的产业分工。由于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技术或信息上的优势,当与东道国的供货商或客户发生联系,当地厂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于是就产生了溢出效应。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称为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后向联系效应。跨国公司向当地企业购买加工原料或零部件是其间接影响东道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后向联系,可以使东道国上游产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为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跨国公司往往会为供应商提供诸如技术援助、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以帮助供应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这种后向联系,可促进东道国上游产业技术重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二是前向联系效应。东道国企业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较先进的技术产品,能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跨国公司产品的相关技术(维修和操作等技术)也会向东道国企业转移,这种前向联系对东道国下游产业技术水平将产生影响。 产业关联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中的作用已得到理论和经验的证明。在理论研究方面,Markusen和Venable(1999)建立了一个包括两种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和三类企业(东道国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企业以及仅生产最终产品的跨国公司)的局部均衡模型。在模型中他们分析了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认为跨国公司创造了对国内生产的中间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增加了国内供应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促使新的国内供应商进入上游部门,从而增强了下游最终产品生产者的竞争力。这两个方面都对生产中间产品的国内供应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具有正效应。Blomstr和Kokko(1996)在研究企业间联系的情形也指出,当地企业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前向或后向联系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关于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在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也较多。如Lall(1980)在研究印度卡车制造业时认为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技术溢出的产生:如通过帮助当地潜在的供应上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支持或信息帮助以提高供应商产品品质或促进创新;在组织管理上提供各种培训和帮助等产生产业关联效应,提升当地企业的标准,有助于技术溢出。Handfieldetal(2000)对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各行业84家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开发活动改善了当地供应商在成本、质量和交货方面的表现以及产品周期时间。Gorg和Strob(2002)在研究爱尔兰的制造业过程中,运用总进入率作为联系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下游部门的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对处于上游部门的爱尔兰企业的进入和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活动能产生正的产业关联效应,然而,也有一些文献认为这种产业关联效应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存在负的关联效应。这表明跨国公司虽然能够与东道国的企业建立产业关联带来技术溢出,但这种效应是潜在的,是有条件的。Smarzynska(2002)在对立陶宛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的当地购买程度越高越容易建立产业关联,当地市场采购型的跨国公司比出口导向型的更容易发生关联效应,同时,产业关联效应要受到东道国供应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制约。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关联模式就是OEM合作和零部件配套生产合作。中国沿海的电子产业大都采用这两种关联模式。如沿海城市的一些小型IT企业已经成为跨国电脑厂商国际供应网络中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在上海IT业内,本土企业大约60%的生产

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研究

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研究 摘要:国际间的技术扩散通过进口贸易这一形式作为一个重要的溢出渠道,其效果已经越来越显着?我国的进口贸易通过国外研发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的流动和知识的传播?通过利用Lichtenberg & Potterie模型并加入人力资本因素对模型改进后发现,国内研发投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一般,国外研发投入对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溢出;全要素生产率;LP模型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through the import trade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the spillover channels, the effect has been more significant. By China’s import trade thr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R&D, new 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flow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This paper uses Lichtenberg & Potterie model to deal with the dataes, proves that the foreign investment in R&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and inspects the domestic R&D to the role of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general, and the end, put forward a proposal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technology spillover; TFP; LP model 一?引言 所谓的技术溢出,是指跨国在实现技术的当地化过程中,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在开放经济下,国际贸易被视为国际技术传递和扩散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发展中国家由于受资金?科研?技术等原因的限制,采取同世界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进行有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国际贸易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更是一种缩短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捷径?一国通过进口贸易不仅可以购买高质量的外国最终制成品,而且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中间产品来提高本国生产活动的技术含量?可见,与出口贸易相比,进口贸易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技术扩散的外溢的方式? Coe等人(1997)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是经济体之间技术转移和扩散的一条重要渠道,国际技术扩散及技术溢出借助于进口贸易促进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基于中间品的进口和国际技术转移?Keller(20XX)估算出研发活动对一个产业生产力增长的贡献中,来自本产业的研发占50%,来自国内其他产业占了

城市发展与城市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分析

城市发展与城市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分析 广佛日趋同城化、珠三角拟定打造“两小时生活圈”、苏中板块应承长三角顺势而起,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大城市辐射周边城市且区域日益紧密联结的发展态势。城市间的溢出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移、资本流动、意识观念扩散等有形或无形资产的转移扩散至周边地区的现象。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一般学者都普遍解读为城市间的“互利双赢”“联姻之好”“做大做强”的壮举,其中体现在以下几个依据:(1)不同等级之间的城市发展对溢出效应的需求;(2)中心城区对周边城市的“溢出”对其的带动发展作用;(3)低位城市对接高位城市,解决了大城市空间发展限制问题;(4)城市间的互补借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5)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对于城市群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城市间的关系认定,应存在以下几种格局,“互利双赢”“两败俱伤”“各有取舍”。溢出效应也可以相应的分解为“正溢出效应”、“负溢出效应”、“回波效应”。正溢出效应,是指溢出效应中的积极因素,即产业转移、资本流动等带给周边城区的发展机遇和正面影响。苏中板块小城市群以上海、苏州、南京等特大城市为依托,乘着中心城区调节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模式的的机会,充分利用大城市的溢出因素,提升自身经济水平,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负溢出效应,是指溢出效应中的消极因素,即高位城市的溢出因素对周边城区的不利作用和负面影响。城市的溢出因素,也包含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拉力作用以及城市化演化过程中的负面问题,比如,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空间限制、交通堵塞等城市化问题。这些城市溢出因素带来的城市间复杂的利益问题,既加深了中心城市的城市化问题,也加剧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北京近郊的垃圾村镇,成为大城市经济发展负溢出效应的现实例子。回波效应,也称为反馈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溢出效应的反效应。利用水纹为例,中心城市可视为小石子投入水湖的中心区域,中心城市产生的水纹一圈圈向四周扩散,越靠近中心点,水波纹路越深越清晰,越远离中心点,水波纹路越浅越模糊。在表面的水纹掩盖下,水底相应的生产回波,对中心城市产生一个反馈的作用,即城市间的回波效应。这表现为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辐射的反作用力,即“各有取舍”。 区域间溢出效应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正是这种区域间的相互作用,才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市空间体系。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在着力打造具有高成长性、强辐射作用的城市群。从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到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再到东北、西北地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我国的经济区域规划和相关指导性意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密集出台。关于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路径的探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经济地理学所阐述的空间外溢效应可以成为解释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正确认识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对规划城际间发展模式、评估城市群的发展效益以及界定城市间的发展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在空间是受限的,由于溢出因素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多维度,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周边城区的消化吸收作用很难做到“鱼和熊掌都可兼得”,利弊共存,各有取舍。在城市群的规划政策中,应注意城市间正溢出效

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他能够激励创新活动的发生,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关于技术溢出[1]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动已经有了较为深入与完备的研究。例如2007年张倩肖等[2]证实:FDI知识溢出是促进本土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2007年赵克杰等[3]以江苏省为例,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 计算出了各产业的工艺创新溢出效应和产品创新溢出效应, 并给出了技术进步综合溢出效应较大的产业。2007年张杰等[4]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集聚视角下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多维技术溢出效应对双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发现在单向溢出效应和双向溢出效应不同情形下,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励有着根本不同的表现。2009年赵骅等[5]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 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 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 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2011年杨秀文[6]基于Feder 两部门模型分析框架,采用静态面板数据门槛模型,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经济结构五类吸收能力角度分析外资对我国省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外资部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主要依赖于边际要素生产率优势,且存在微弱的负向溢出效应。除人力资本及人均GDP外,其他四种吸收能力与外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2011年宋宝香等[7]选取外部技术获取模式、转移技术特性、企业特性和技术学习过程四个方面,以苏州制造业本土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战略、学习文化和技术学习

过程对提升技术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12年艾兴政等[8]提出一个基于一个供应商和生产可替代产品的两个竞争制造商的模型, 研究无合作创新、无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和有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3种模式的均衡绩效。研究结果表明, 强势制造商和供应商选择合作创新是占优策略。进一步还发现, 在下述3 种情况下强势制造商会与零件供应商达成技术溢出合作创新机制。范如国等[12]采用2004年至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分析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可行性,揭示FDI、R&D 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本投入3个投入要素之间以及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复杂关系。Young Bong Chang等[13]研究发现在IT服务行业从技术溢出效应获得的收益较大,有长期的影响作用。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萧琛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l:48~50. [2]张俏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 工业经济,2007(11). [3]赵克杰,刘传哲.产业技术进步溢出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 [4]张杰, 张少军, 刘志彪. 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 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 [J]. 南开经济研究, 2007, ( 3) . [5]赵骅,丁丽英.技术溢出对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

论东道国开放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

论东道国开放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 响 论东道国开放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对东道国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影响的具体机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赵奇伟等(20xx)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经验分析。采用我国1997~20xx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外资规模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滞后,是造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的原因之一。文章最后针对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以获取正向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不少学者认识到东道国开放程度会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产生重要影响。通常而言,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大小是随着该国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这是因为外资比重越大,当地企业与其接触的机会就越多,示范-模仿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Findlay,1978)。而且,较高的开放程度意味着国内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同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进行竞争(蒋殿春、张宇,20xx)。此外,出口的扩大可以使国内企业获得较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内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设备的引进提供资金来源(何洁、许罗丹,1999)。但蒋殿春和张宇(20xx)还指出,如果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过

高,跨国公司就会对行业内的东道国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从而使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果往往不理想。尽管上述研究从不同侧面讨论了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但是还没有人详细阐述这种影响的具体机制,相关的实证研究也缺乏理论基础。所以,本文首先对东道国开放度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具体机制进行了描述,然后又以赵奇伟等人(20xx)所建立的一个包含制度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就东道国开放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根据计量分析的结果做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一、东道国开放程度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解释东道国对外开放度是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实现途径的。 1. 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实现途径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包括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负向的竞争效应。首先,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引起当地技术进步,带来积极的技术外溢效应。张诚等人(2001)认为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跨国公司采用先进技术对当地企业产生示范作用,或者通过增加竞争压力,迫使国内竞争对手谋求提高技术水平,并引起当地企业的模仿;第二,通过跨国公司的员工流向本地企业而实现技术溢出;第三,跨国公司子公司会以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等身份与当地企业建立起业务联系网络,从而通过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带来技术溢出。其

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6406895.html, 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 作者:姜玉梅王数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5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任何国家都不能仅仅依靠本国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东道国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本文虽不能概括所有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文献,陈述全部的结论,但是选用了大量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期望为今后FDI在东道国的溢出效应的研究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背景 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是指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 无意识的间接作用,在《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特征和溢出》一书中,Kokko定义“溢出”为:由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从而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但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想象。针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 过严密的认证,但得出来的结果却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 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面将分别展开论述。 二、FDI溢出效应的综述及归纳 (一)国外有关FDI效应的研究 Caves(1974)将外资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引入到东道国企业的生产函数中,选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1966年制造业截面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外资确实对澳大利亚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有着正面积极的影响,加拿大当地企业的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该行业吸引外资份额的高低。Globerman(1979)采用加拿大制造业1972年的横街面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Blomstrom和Persson(1983)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时,选取了1970年墨西哥的行业截面数据,将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评价标准,同时选用行业资本密集度以及劳动力效率作为影响特征变量,实证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行业存在正的溢出效应的结论。 1、国外学者针对制造行业FDI溢出效应的研究 Liu(2000)及Haskel 、 Pereira和Slaughter(2002)对英国制造业的研究以及Castellanies Zanfei(2002)对意大利制造业的研究,Keller 和Yeaple(2003)对美国制造业的研究以及Ruane 和Ugur(2002)和 Gorg Strobl(2003)对爱尔兰制造业的分析。近期的一些研究还 有:G..Fotopoulous(2004)对希腊制造业的分析研究、Patrik Karpaty和Lars Lundberg(2004)对瑞典制造业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证明FDI对当地企业有正的溢出效应。 2、国外学者关于外资对华溢出效应的研究

什么是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

技术溢出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verview) 1.技术溢出效应概述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尽管各界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事实: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高科技的应用和科学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中所获得的成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由于高科技的投入,在诸如计算机?生物和制药工程?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中,生产和就业的增加最快,对GDP的贡献的增长也最多。 而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用于高科技科研开发的支出无论在相对数上还是绝对数上都小得多。因此,显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种技术溢出又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所谓技术溢出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四种形式。在本文中主要指国际技术溢出。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强化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2.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背景 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K,劳动力L,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A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 如图片其中:a为介于0与1之间的数;A是介于0和1之间的一个参数。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但他并不因此得到收益。 4.帕伦特研究了技术扩散%边干边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特定厂商选择技术和吸收时间的边干边学模型, 他认为在前后各种技术吸收之间。厂商通过边干边学积累的专有技术知识为进一步的技术引进做好了准备。 5.科高认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来源于示范%模仿和传播;其二来源于竞争。前者是技术信息差异的增函数,后者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与当地厂商的市场特征及相互影响。 6.旺和布洛姆斯特罗姆比较全面地看到了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决策行为对溢出的影响。一方面,假定跨国公司子公司能意识到技术扩散的成本,另一方面,假定当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溢出的存在。在互为约束的前提下,可以求取各自的动态最优解。理论上,无论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还是当地企业都可能通过其投资决策影响溢出水平。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溢出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其吸收溢出的能力就越强。可见,除了原有的溢出效应外!还存在着一种取决于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投资决策的溢出效应,这种影响是累积的!具有正反馈性质。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和聚集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和聚集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于珍1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济南250100 ) 摘要: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与聚集效应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本文利用全国的时间序列资料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借助理论模型分析了在多产品生产阶段,差异化产品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有显着的滞后关系,聚集的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没有显着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增长,聚集,溢出效应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among Innov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Agglomeration Spillover Effects YU Zhen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 CHINA )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s of Innov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agglomeration spillover have different appearances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ir relationships it uses national time series data and econometric model .It also uses theory model to research the contraction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on different products in multi-process .The results 1于珍,女(1975-),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技术创新。

浙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被经济学界视为一个奇迹,国内外的学者都在探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因素与传导机制。发展经济学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的科技研发,同时还取决于对各种技术溢出的吸收与学习。 技术进步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在开放条件下一可以通过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本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其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逐渐成为经济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的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技术外溢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国外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路径。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才是解释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刻画技术进步的来源,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既可以是源于自主研发创新,也可以是来自于对外界技术的引进、模仿与学习。对于处于技术最前沿的发达国家,其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研究开发或其它知识创新的途径来实现,而对于欠发达国家而言,由于所使用的技术处于发达国家技术前沿的后( Caseli 和Coleman,2000),所以欠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较低成本的引进、模仿与吸收发达国家已有的技术来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 国际技术扩散的一个重要渠道,进口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Coe 和Helpman (1995)基于“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从实证角度证实:在开放经济系统中,进口贸易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是一国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采用21 个OECD 国家和以色列的面板数据。Coe 和Helpman 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R&D 投入通过进口贸易渠道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其影响程度将随着本国

FDI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FDI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发表时间:2009-12-08T14:52:50.873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7期下供稿作者:林静[导读] 外商直接投资(FDI)理论最早是由海默于1960年在《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提出的林静(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州 350002) 摘要:基于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而使经济收缩、FDI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背景,实证分析FDI对国际收支平衡中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论证FDI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FDI;经济性项目;资本项目 中图分类号:F83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119-02 一、相关文献回顾 外商直接投资(FDI)理论最早是由海默于1960年在《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提出的。后来,随着FDI 在国际间的流动加强,理论上对该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早在20世纪60年代,McDougall(1960)在分析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就提出了技术溢出。Gooden(1960)在考察了FDI对关税、产业模式的影响时,也多次提及溢出效应。 以Romer(1986)和Lucas(1988)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所引起的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1982)模型,实证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就提高2.3个百分点”的结论。 林吉双、杨继军(2006)通过对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互动、产业关联和人力资本流动的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FDI技术溢出的内在机制和路径。 李晓钟、张小蒂(2008)利用我国2002~200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指出FDI对区域一般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对区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仍然存在某种“替代”甚至是“挤出”的负面影响。 无论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都偏向于集中在FDI对产出技术溢出的分析,也就是利用或是改进C-D生产函数,把外国直接投资FDI作为单独的内生变量,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来实证FDI对技术的溢出效应。而本文认为,FDI在国民经济生产中,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的投入,不仅仅是在微观层面上对工业产出的溢出,更重要的是,FDI作为一个外资的引入,应该作为全部投资的一部分,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关联产业的技术溢出,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显然,如果我们参考四部门经济的宏观模型,那么FDI既可作为投资又以看做是进出口的内生变量。本文主要探析FDI对我国进出口特别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二、模型与数据 设我国的生产函数为:Y=ALaKb。其中,Y表示收入,A表示生产的技术进步,L表示劳动力要素的投入,K表示资本要素的投入。在短期内,技术起步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一般是不变,而资本要素K的投入可以看做是国内资本的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两部分,严格上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下,外商直接投资更多是作为一本资本输出,对东道国而言则是资本输入,而这就势必引起国际收支平衡的改变,本文正是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切入分析FDI对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影响。一般来说,外国对于东道国的资本投入,会引起东道国的生产技术溢出,虽然资本直接投入的产业不一定会增加出口,但是,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上看,其关联产业一定会增加,其外资投入对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影响越大,其进出口总值就越高,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总值的影响就越大。 因此,假设在相对封闭的宏观经济模型为Y=C+I+G,现在引入了进出口变量增加为四部门经济模型,也就是说增加了对外开放后引进外资后的四部门经济模型,减去原来的等式,即△Y=△NX=ALaKbFDI,由于L是不变的,因而从它作为可替代变量,因此,单独考察FDI对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总值的影响,本文假设的经济模型如下:lnCUt=a1+b2lnFDIt+et,lnCFt=a2+b2lnFDIt+et。其中,CU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性项目的借方与贷方之和,CF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借方与贷方之和,FDI表示实际引用外国直接投资额。本文选取的样本空间为1985年至2007年,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716406895.html,)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FDI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使用Eviews5.1软件进行变量间的计算和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为了消除异方差,先对各个变量取对数,其实在取对数的同时也是为了用一阶差分来表示变量的变化率。在计量经济学中,用一个时间序列对另一个时间序列做回归时,虽然两者无任何意义,却也往往会得一个很高的R2值(超过0.9),因此如果时间序列不是平稳的话,将可能出现谬误回归情况致使整个实证分析毫无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扩充迪基—富勒)法对各变量的一阶平稳性进行检验变量序列外商直接投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的假设成立,说明所研究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具有平稳性,即lnFDIt~I(1)、lnCU t~I(1)、lnCFt~I(1)序列。通过ADF检验结果表明变量在时间上具有平稳性,而通过协积检验则可以进一步揭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对变量采用Johansen协积检验,一阶差分,有位移项,没有趋势项,滞后期为3 Johansen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FDI、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至少着一个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三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为了更严谨地表明究竟三个变量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即分清哪个变量的变化是因哪个变量的变化是果的关系,本文引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见,FDI是经常性项目的格兰杰原因,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编制原则是相符的,一般而言,剔除遗漏和误差后,经济性项目的借贷方差额应该与资本项目的借贷方差额是相等的,这与实证分析的结果也是相吻合的。FDI在三阶滞后的条件下和资本项目不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如果扩展到更长的滞后期,则其影响是显著的,表明FDI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效应会对资本项目产生溢出影响,但可能存在一个滞后的时间差。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FDI对国际收支平衡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是有正的溢出效应的。从微观角度上讲,引入外国直接投资,不但可以缓解企业自己的资金不足问题,还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从宏观上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改变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结构,影响对外贸易和进出口总额,进而过渡到整个地区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