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

昆明市现有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设计

姓名:徐文体

学号:200910601224

学院:交通工程

班级:交通工程092(城市轨道方向)

指导教师:孙静怡何明卫

2012年07月06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配合《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和设计》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昆明城市轨道线网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内容:

1、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指标的计算

4、权重的确定

5、综合评价

三、成果提交

1、提交课程设计方案。

目录一.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4

1.明市交通发展概况4

1.1城市概况4

1.2.交通概况5

2.昆明为什么要修地铁7

3.昆明城市轨道发展历程7

4.昆明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势11

5.昆明轨道交通是如何规划的12

6.昆明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13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0

2.1建立的过程20

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20

2.3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20

2.4指标体系的构成21

2.5系统层的构成及意义22

2.6指标的含义23

线网总长(C1)23

1)

核心区线网密度(C2)24

2)

非直线系数(C3)25

3)

换乘节点数(C4)26

4)

覆盖中心区面积率(C5)26

5)

和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C6)27

6)

日客运总周转量(C7)28

7)

客流断面不均衡系数(C8)29

8)

换乘系数(C9)29

9)

线路负荷强度(C10)30

10)

工程难易程度(C11)31

11)

远景线网运营评价(C12)31

12)

基本线网的可实施性(C13)32

13)

一次公交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C14)32

14)

公交出行比例(C15)33

15)

平均机动车速(C16)33

16)

和土地利用吻合程度(C17)34

17)

沿线土地开发价值(C18)34

18)

线网的发展适应性(C19)35

19)

环境影响和文物保护(C20)35

20)

三、指标的计算35

1)线网总长(C1)指标计算:35

2)核心区线网密度(C2)指标计算:36

3)非直线系数(C3)指标计算:36

4)换乘节点数(C4)指标计算:38

5)覆盖中心区面积率(C5)指标计算:39

6)和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C6)指标分级计算:40

7)日客运总周转量(C7)指标计算:41

8)客流断面不均衡系数(C8)指标计算:42

9)换乘系数(C9)指标计算:42

10)线路负荷强度(C10)指标计算:42

11)工程难易程度(C11)43

12)远景线网运营评价(C12)46

13)基本线网的可实施性(C13)49

14)一次公交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C14)指标计算:51

15)公交出行比例(C15)指标计算:51

16)平均机动车速(C16)指标计算:52

17)和土地利用吻合程度(C17)52

18)沿线土地开发价值(C18)53

19)线网的发展适应性(C19)54

20)环境影响和文物保护(C20)58

四、权重的确定59

综合满意度函数60

五、综合评价61

5.1综合评价体系60

5.2评价结果61

5.3结语63

一.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

1.明市交通发展概况

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要塞,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同时,昆明也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国家一级口岸城市,全面建设昆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支撑,也是昆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重要保障。

1.1城市概况

1.1.1环境特征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的中部,南北长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昆明市城区坐落于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景色怡人。市域地处云贵高原,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俩侧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

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毫米,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因此,昆明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1.1.2城市建设

人口: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全市人口726万3100人;常住人口643万2212人,市区常住人口358万3429人;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4%,为411万6616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彝族(44.1万人)、回族(15.2万人)和白族(8.3万人)。

面积及辖区: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全市面积2101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30平方公里,共辖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呈贡6个市辖区和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7个县,管辖安宁一市,另管辖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俩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

1.2.交通概况

昆明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昆明地处“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地缘优势显著。

根据国务院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俩强一堡”发展战略,昆明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把昆明建设成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城市的战略部署,昆明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者和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因子,在昆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昆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融汇西部经济大开发,努力把昆明建设为交通支撑型、交通依赖型、交通促进型、交通引领型的区域国际化城市,实现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1.2.1公路

昆明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3.8公里,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441.88公里。其中,国道公路里程达到881.411公里,省道公路里程达到1147.0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3.233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达到850.61公里,建制村通达率100%,基本建成较为完整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正在构筑以市中心区、县城、主要景区、主要乡镇逐级连接的棋盘+放射状的“13556”路网主骨架,着力建设昆明至皎漂、昆明至北部湾、昆明至曼谷等9条国际大通道。

1.2.2铁路

昆明作为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和云南铁路动脉的重点,是由12条铁路干支线组成的铁路枢纽站,按照“八出省、四出境”主干铁路网布局,正加快构建以昆明为中心,连接滇中城市群各城市的1小时城际交通圈,加快实施昆明枢纽改造、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和昆玉铁路三大工程。

1.2.3航空

现使用的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吞吐量达2019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七。拥有20余条国际航线,香港、澳门、台湾三条航线和通往省外省内150余条航线。昆明新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将于2011年底启用,属国家重点工程,吞吐量计划为2200万人次,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未来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泛珠三角地区—昆明—滇中城市群—国际”便捷的国际空中通道。

1.2.4城市轨道

近期6条城市轨道线,主城骨干线2条(2、3号线工程),主城和呈贡骨干线1条(1号线工程),辅助填充线2条(4、5号线工程),机场线1条(6号线工程),总长162.6公里。远期将建成9条地线,6条都市快线,共计602.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争取到“十二五”末,公交分担率大于50%,其中轨道交通承担比重大于50%。

1.2.5水运

全市拥有航道里程225.68公里,营运船舶147艘,未来将集中力量实施精品旅游水运通道建设,逐步提升重要航道等级,加快推进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合昆明市情及改革开放要求,管理水平先进、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完备、支持保障有力、层次分明、配套设施完善的昆明市水运交通体系。

1.2.6管道

重点建设的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俩大管道,西起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经缅甸曼德勒、瑞丽、保山、大理、楚雄,抵达昆明。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形势,机遇和挑战且存、希望和困难同在的局面,在未来发展中昆明将继续围绕着“发展、改革、管理、服务”的主题,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全面服务于昆明社会的发展。

2.昆明为什么要修地铁

昆明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呈现显著的“外拥内堵”的特征,交通拥堵状况严峻,压力巨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放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之首,实施了一批交通工程建设。随着二环快速系统等一批城市道路的建成,近年来昆明的交通拥堵现象有所缓解,但道路建设远跟不上社会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截止去年底,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18万辆,仅主城区就达48万辆,每天机动车上牌量仍在以100辆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将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所以,要修建地铁,改变过去以地上交通建设为主的单一格局,构建地上地下立体交通体系,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3.昆明城市轨道发展历程

?1993年,在昆明和苏黎世共同编制完成的《城市发展和公共交通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到了轨道交通。

?2004年,昆明市政府决定启动轨道交通项目。

?2005年,昆明市完成了初步的地铁规划,规划有五条线路。

?2006年,轨道交通规划经过省建设厅审批。

?2007年,轨道交通规划修改,从五条线路增加为六条,昆明市政府“轨道交通建设小组”正式成立。

?2008年3月12日,昆明轨道交通规划正式报批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

?2009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昆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546781

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5年10月17日XX 市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X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XX国城市规划法》、《XX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XX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经批准的《XX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X和标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XX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编制和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X、标准和本规定。各项规划应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XX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XX城市规划区根据经批准的XX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市X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执行。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表2-1的规定执行。凡表2-1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X 围。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有关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主城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调整功能”的原则。 第七条主城二环路内用地性质以金融、生产性服务业、商务办公、商贸等为主,调整居住用地,严格控制大型仓储式商业设施和以批发为主的市场建设,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仓库和综合性大型医疗机构等设施。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的保护X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确需新建建筑物的,应当符合相关保护法规、规X、标准和规划的要求;在其周围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应当与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相协调,满足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八条主城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规模规定。 (一)主城二环路内的建设项目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⒈建设项目应当以规划道路红线宽15m或15m以上道路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规划方案

一、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规划方案 遵循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按照“对外强轴、中心加密、外围联通”的总体原则,全市共规划城市轨道线路32条,总规 模约1142km(含弹性发展线路约53km),由市域快线和普速线路两个层次构成。其中,市域快线8条,总规模约412km,普速线路24条,总规模约730km。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 (一)规划目标 为支撑深圳建设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发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的作用,规划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与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实现“45/70/70”发展目标。 1.轨道交通出行“45目标”:城市主副中心之间45分钟通达; 2.公共交通出行“70/70目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70%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70%以上。 (二)规划策略 1.区域发展协调策略:构建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相协调的城市轨道网,大力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2.城市发展协调策略:构建与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轨道网,积极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3.综合交通协调策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4.弹性发展协调策略:构建适应未来都市圈发展和通勤交通需求的城市轨道网,充分预留城市轨道网的发展弹性。

三、市域快线方案 规划构筑“双心放射、外围串联”的市域快线体系,实现城市主副中心快速联系,发挥城市主中心对外围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外围副中心发展。 既有规划6、11、13、14、18号线共5条市域快线,规划延长1条线路,新增3条线路。规划延长18号线串联外围副中心和组团中心,新增20号线实现空港新城与福田中心的快速联系,新增21号线实现龙岗副中心与前海中心的快速联系,新增22号线实现龙华副中心与福田中心的快速联系。规划形成“七放射、一半环”的市域快线布局结构,总规模约412km。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市规划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与经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与标准,结合昆明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昆明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与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 编制与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与本规定。 各项规划应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 昆明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与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昆明城市规划区根据经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与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执行。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与本规定表2-1的规定执行。 凡表2-1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与审批权限报有关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主城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调整功能”的原则。 第七条主城二环路内用地性质以金融、生产性服务业、商务办公、商贸等为主,调整居住用地,严格控制大型仓储式商业设施与以批发为主的市场建设,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仓库与综合性大型医疗机构等设施。 在文物保护单位与建筑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确需新建建筑物的,应当符合相关保护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划的要求;在其周围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应当与文物保护单位与保护建筑相协调,满足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八条主城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规模规定。 (一)主城二环路内的建设项目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⒈建设项目应当以规划道路红线宽15m或15m以上道路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2017届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专业系轨道交通系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一、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二、指导老师: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课题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大城市常住人口越来越密,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给城市的交通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路权基本隔离的公共交通方式,与普通公共汽车相比,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等优点,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以及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规划好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课题名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课题主要面向轨道交通系城轨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此课题能够全面地了解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现状,能够对线网规划的理论进行探讨,总结其技术路线并明确轨道交通规划的思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在各大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性意见。 本课题以就业为依托,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城轨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课堂上所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工程应用中的本专业的相关难题。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现状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本理论基础 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技术体系 4.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交的综合研究 5.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背景分析(分组进行) 6. 大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背景分析(分组进行) 四、设计参考书 1、李建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陆锡明,王祥,朱洪.《综合交通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李朝阳.《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2009

【精品】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西安市总共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长251.8公里.共设16座换乘站,150座车站(不含一号线东、西延伸段),10座车辆段,4座停车场,2处控制中心。轨道交通线网形成“棋盘+放射式”网状结构布局,线网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对线网进行加密完善。 1.一号线(后卫寨-纺织城):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线路起迄点后卫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连接主城东西轴向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城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森林公园,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三号线(新筑—侧坡村): 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三号线与一、二号线共同构成规划线网中的骨干线。 4.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5.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六村堡(纪阳)): 线路东端的纺织城火车站为既有西康铁路客运站,是西安铁路枢纽的辅助客站.西端主线连接六村堡工业园区、支线连接纪阳组团,途经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及三桥交通枢纽等大的客流集散点,将辅助一号线分流城区内东西向客流,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6.六号线(纺织城—长安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东郊纺织城、明城墙内东西大街及钟楼、南郊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工商业聚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可辅助一号线对主城区客流起到较大的分流作用,缓解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可带动东郊纺织城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南郊大学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政府文件完整版)

【标题】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题注】《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已经2016年1月29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2016年3月27日公布,自2016年6月10日起施行。 【文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35号〕 【颁布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 【时效性】有效 【颁布日期】2016/03/27 【实施日期】2016/06/10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建口 【执法主体部门】市规划局 【正文】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 第三章建筑间距7 第四章建筑退让10 第五章建筑高度与景观控制17 第六章道路交通与停车设置19 第七章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24 第八章市政工程27 第九章乡村规划建设36 第十章附则39 附录一名词解释40 附录二计算规则43 附录三建设项目日照分析规则46 附录四道路红线切角示意54 附图城市规划区各类范围线示意图55 附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5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其他各县(市、区)参照本规定执行。 在城市功能和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区域,应当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中作出特别说明,并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执行。 第三条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各项建设和规划管理应当以批准的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四条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采用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独立坐标系与高程体系。

昆明市次区域规划分析与展望

昆明市次区域规划分析与展望 摘要:昆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昆明的问题,也是云南省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 告指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昆明的城市发展就是云南省发展大局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发展昆明,可以起到带动滇中,促进云南省发展的效果,从而有力推动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云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赋予昆明新的历史责任。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树立大昆明城市发展思路,以滇池为中心,实施“一湖四环”工程,逐步形成“一湖四片”城市格局,再造秀美昆明。 关键字:区域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展望 1、昆明中心区规划分析 1.1昆明市概况 1.1.1昆明概况 昆明,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云南省省会,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第一城,还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是未来理想的亚洲航空中转港。 1.1.2市域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昆明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2)气候:昆明属北纬亚热带,年温差为全国最小,素以“春城”而享誉 中外。 (3)区域:昆明共辖6个区、7个县、代管安宁一市,另管辖3个国家级 开发区。其中主城区包含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新区、

安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滇池旅游度假开发区。 (4)面积: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全市面积2147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30平方公里。 (5)人口:全市人口721万,常住人口629万,人口密度294.76人/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20万。 1.1.3 昆明市的定位与规划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昆明入选五区域大城市 (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规划确定昆明城市性质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云南省省会。 (3)规划以昆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楚雄-昆明-红河、曲靖-昆明-玉溪、禄劝-富民-安宁-晋宁、东川-寻甸-嵩明-宜良、寻甸-禄劝为发展轴的“一 核五轴”,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 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到2020年,昆明市域城市化水平 将达73%。

昆明城市建设的问题和现象

城市管理学期末论文 题目:昆明市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 班级:10行管B班 姓名:刘文沛 学号:104040270

昆明市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 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地质遗存和文化遗存丰富,风景名胜独特,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城濒临浩瀚的滇池,四周青山环抱,形成美丽的山水城市特点,从唐代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自元代设立行省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目前正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目标建设发展。 昆明过去存在的缺点是:1、城乡覆盖面窄2、建设缺乏指导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5、交通拥堵等等。这些都是现在新昆明城市建设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交通拥堵和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是重中之重。下面我浅谈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浅见。 “城中村”问题 “城中村”是中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集中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其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随着云南省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提到了重要日程,并从2008 年起展开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昆明城中村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并随着昆明城市空间的扩展迅速向四周拓展;同时,随着昆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成区内的城中村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区外围的农村村落也正面临着成为新的城中村的处境。从某种意义说,城中村已成为昆明市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昆明的建设。以西山区为例: 一、西山区“城中村”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西山区建成区内有城中村115 个,占昆明336 个城中村的34%,为四城区中城中村数量最多。同时,大量存在的城中村缩小了西山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成了西山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何突破新的发展“瓶颈”,实现西山区新的跨越,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成为西山区决策层在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研讨会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新型城镇化、交通一体化的引导和支撑作用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 Design Seminar 今年3月,备受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8-2028年)》正式落地,规划明确提出,要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如何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如何使得轨道线网规划对交通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好地作用,使得规划更加严密、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本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 ‘National Model Town Planning (2014-2020)’ has formally issued in March. The planning put forward clearly that relative department should build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trengthen transport links between the city group, and accelerating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traffic system. The seminar’s topic is how to make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a supporting role of urbanization and traffic integration. 1.在工程项目审批下放的背景下,如何从源头上保障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如何从规划层面保证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发展; 2.如何线网规划层面,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带附表全面版)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6版 2016年6月10日执行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第三章建筑间距 (7) 第四章建筑退让 (10) 第五章建筑高度与景观控制 (17) 第六章道路交通与停车设臵 (19) 第七章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4) 第八章市政工程 (27) 第九章乡村规划建设 (36) 第十章附则 (39) 附录一名词解释 (40) 附录二计算规则 (43) 附录三建设项目日照分析规则 (46) 附录四道路红线切角示意 (54) 附图城市规划区各类范围线示意图 (55) 附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56) — 1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其他各县(市、区)参照本规定执行。 在城市功能和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区域,应当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中作出特别说明,并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执行。 第三条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各项建设和规划管理应当以批准的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四条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采用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独立坐标系与高程体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执行。 — 2 —

淮南城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

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3月郑州

目录 1 规划概况 (1) 2 规划的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 (7) 2.1 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7) 2.2 与上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7) 2.3 与同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9) 2.4 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分析 (12) 3 环境影响分析 (14) 3.1 声环境影响分析 (14) 3.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14) 3.3 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分析 (15) 3.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5) 3.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5) 3.6 社会环境及诱发、积累环境影响分析 (15) 4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6) 4.1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16) 4.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8) 4.3 污染控制措施 (18) 5 评价总结论 (20)

1 规划概况 (1)线网规划:淮南市轨道交通线网全长188.7km,其中市区线由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组成,总长度为134.3km;市域线由2号线延长线、4号线、6号线延长线组成,总长度为54.4km。线网共设站105座,换乘站15座,共设置车辆段6座,停车场3座。 (2)建设规划: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0年)由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组成。 1号线自淮南东站向西沿朝阳东路向西至龙湖南路其中洛九路至中兴路沿路北侧敷设,其余路段沿路中敷设,左转沿龙湖南路路中敷设至淮南市火车站,右转沿舜耕中路沿路南侧绿化带至淮南大道向南上跨舜耕山,线路继续沿淮河大道路中敷设至南纬二十一路左转,止于拟建商合杭客专淮南南站。线路于起点设淮南东车辆段,于终点预留淮南南停车场。线路全长27.15km,共设站18座,均为地上车站。 2号线一期工程东起十五中,起点沿洞山路,线路自东向西贯穿洞山东路、洞山中路、洞山西路洞山路沿路北侧绿化带敷设,沿十涧湖西路至西经十五路(夏郢孜路)沿路中敷设,左转至蔡新路进入凤台老城区,沿蔡新路路中敷设向北止于八公山站。线路于起点十五中设教育基地停车场,于西端八公山站末端设停车折返线。2号线一期线路总长24.62km,设站20座,均为地上车站。 (3)系统制式: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均选择跨座式单轨。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年度: 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50年。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滇池流域将成新昆明心脏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滇池流域将成新 昆明心脏 昆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两会资料)制图苗斌 多年来,昆明人自嘲缺少城市规划,正在召开的昆明市两会上,昆明市政府向大会提交的城乡规划全覆盖情况汇报中也提到:长期以来,昆明城乡规划覆盖面窄,大量建设缺乏规划的指导,特别是乡村建设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导致“城中村”问题严重、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落后、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严重缺乏、人居环境质量恶化。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昆明城乡规划事业进入迅速发展期,特别是2008年,昆明市委提出“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资源,落实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责任”,要求通过实现昆明城乡规划全覆盖,做到建设必有规划,动土必有设计。

在此次昆明市两会上,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也揭开了神秘面纱。按照计划,昆明将争取用两年时间编制完成昆明各城市、镇的各项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同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将城乡各项建设纳入到规范的管理之中。据悉,2008年12月,昆 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 目前,滇池流域是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把昆明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核心区域。昆明计划用一年时间建立一个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明确整个滇池流域的空间发展形态、发展策略和管制措施,首先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同时,大力开展昆明中心城区的城市设计,实现规划管理的精细化。 在接下来的规划之路中,昆明还将实现各县城和其他镇的规划全覆盖;然后是所有城市、镇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以外的乡规划和交通干道沿线、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的村庄规划全覆盖;最后实现一定规模村庄的规划全覆盖。 据悉,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专项规划,如《昆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也编制完成。令人关注的是,提交给“两会”的汇报中,还提出了对昆明主要地区城市设计的主要控制要素。其中,翠湖周边按不同范围控制建筑高度从12米到36米不等。 全貌初探 总体规划勾勒城市全貌 中心区新增190平方公里核心昆明=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 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规划确定昆明城市性质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云南省省会。 规划以昆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楚雄-昆明-红河、曲靖-昆明-玉溪、禄劝-富民-安宁-晋宁、东川-寻甸-嵩明-宜良、寻甸-禄劝为发展轴的“一核五轴”,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到2020年,昆明市域城市化水平将达73%。 范围滇池流域为城市核心 昆明城市规划区,将以滇池流域为核心的昆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和呈贡县全部行政辖区范围,以及滇池流域所涉及到的晋宁、嵩明部分乡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划定为昆明城市规划区,总面积4060平方公里。 其中,由昆明主城、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组成中心城区,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市规模确定为430万人,建设用地430平方公里。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第三章建筑间距 (6) 第四章建筑退让 (10) 第五章建筑高度与景观控制 (17) 第六章道路交通与停车设置 (19) 第七章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4) 第八章市政工程 (27) 第九章乡村规划建设 (36) 第十章附则 (39) 附录一 (40) 名词解释 (40) 附录二 (43) 计算规则 (43) 附录三 (46) 建设项目日照分析规则 (46) 附录四 (54)

道路红线切角示意 (54) 附图 (55) 城市规划区各类范围线示意图 (55) 附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5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其他各县(市、区)参照本规定执行。 在城市功能和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区域,应当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中作出特别说明,并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执行。 第三条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各项建设和规划管理应当以批准的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四条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采用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独立坐标系与高程体系。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执行。 城市建设用地应当遵循“整体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利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的原则合理布局。 第六条建设用地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使用性质,其适建范围应当符合附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或调整中,可将使用性质互补、环境要求相容且相互间没有不利影响的用地混合设置。各种使用性质的地上建筑面积应当按用地的混合比例分别计算。 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当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建筑性质作为归类的依据。 第七条地块开发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按规划道路红线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对不能成街坊整体开发的用地,原则上在同一街坊内整合周边可开发用地,统一开发建设。 (二)不能成街坊整体开发的商品住宅项目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6700平方米。非住宅项目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2000平方米,其中涉及高层建筑开发项目的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 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概述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是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是 大众化、大运量、独立专用轨道的城市客运系统。同时又是城市的大 型基础工程,所以它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并且 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是一项城市总 体规划的专项(专业)规划,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我 国对线网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受理论体系的制约,进行现代意义 上的线网规划却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自 1996年以来,有幸为广州、南京、青岛、天津、济南等城市主编“线 网规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方 法体系,并得到国内城市交通学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可。为了进一 步完善线网规划的方法,本文一方面向各位同仁介绍线网规划学术发 展概况,另一方面对其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大家 的深入思考,推动该领域规划工作的发展。 2.线网规划发展 2.1线网规划的历史 自1863年伦敦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建设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已有43个国家的320座城市修建了轨 道交通,其中115座城市修建了地铁,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形成了比较 完善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线网总长达到100km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15个,最长的巴黎线网, 整体规模已经超过550km。在这些城市线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对线网规划的认识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受其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强调短期性、实效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忽视长远规划的意义。同时受建设投资体制的影响,基本上是

昆明市规划发展及产业结构

市规划发展及其产业结构 城市未来12年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自8月3日开始公示以来,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关注,他们纷纷涌向市规划展览馆,一睹新即将迎来的巨变。 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正在进行公示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中明确,未来新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其中首次明确未来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至此,未来主城发展布局将迎来重大变革。 主城向东南、东北扩 根据规划,中心城区围含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以地区的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 规划明确,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未来将由单纯的滇池流域聚集式发展模式,转向流域外并举发展的“轴向、多组团”发展模式,将形成沿主要交通轴有序扩展的多中心网络城市。 未来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由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组成的中心城作为核心区域,依托绕城公路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构成交通网络,中

心城、、昆阳、晋宁新城等城市组团,形成“核心—网络”的协调分工和网络化格局。 确定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 集中西山、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形成五大功能区 规划明确,未来主城区将以二环路为界,划分为二环路以城区、北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五个功能区。 按照该规划,二环以的主城区围,将提高全市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比例,降低人口密度。主城北部城区有污染的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将逐步转移外迁;西部城区也将搬迁疏散二、三类工业项目;南部城区将结合巫家坝机场的搬迁,改造机场片区,与会展中心、宝海公园等统一规划成为南部城市副中心。同时以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草海生态公园、大观公园的建设为主,保护好湖光山色的生态景观视廊,形成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和对外交通等各种功能集中的地区;东部城区优化经开区布局,作为新型工业集中发展的聚集区。 省级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主城南部家片,滇池路与广

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作者:————————————————————————————————日期:

东西“四横” 一横—地铁1 号线(在建):东至黎明文化宫,西至张士开发区。全长28 公里。 二横—3号线:张士开发区—沈抚连接带。途经:张士开发区、于洪新城、五爱等地区。 三横—5号线:沈阳大工业区—浑南新区。途经沈阳站、南塔等地区。

四横—7号线:沙岭地区—东部汽车城。途经:张士开发区、铁西、五爱、中街、东站等地区。 南北“四纵” 一纵—2号线一期(在建):北至松山路南至上深沟站,并计划延伸十余公里。 二纵—4号线(第三条建设线路):北起蒲河岛,南至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全长37 公里。途经:虎石台、724 地区、望花居住区、北大营地区、沈阳大学、吉祥地区、沈阳北站商贸区、北市地区、西塔地区、太原街商业区、砂山居住区、长白岛、浑南产业区。 三纵—6号线:沈北平罗——南桑林子。途经:蒲河、北站、中街、南塔、浑南等地区。 四纵—8号线:二台子地区——苏家屯。途经:中街、五爱、三好街、浑南地区两L(构成环线的关键) L1—9 号线(第四条建设线路):淮河街至沈抚连接带,全长36公里。途经:塔湾地区、北二路地区、九路地区、铁西广场、滑翔地区、于洪新城、奥体中心、浑南居住区、浑南产业区、浑南新城。 L2—10 号线(第五条建设线路):丁香湖地区至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全长39 公里。途经辽宁大学、省政府、长客总站、北大营

地区、吉祥地区、和睦路地区、淮河街地区、东城商业区、方家栏地区、长青地区、浑南居住区、桑林子、航空产业园。弦线弦线—11号线:农业高新区—沙岭地区。途经沈北、张士开发区等地区。 城际铁路 地铁东西线地铁南北线地市域快线至康平、法库沈阳市地铁线网规划方案地铁L线和弦线 至辽阳、鞍山至本溪至辽中至新民至抚顺至铁岭沈北新区苏家屯新沈阳站桃仙机场沈阳站东陵棋盘山沈阳北站北陵公园

昆明城市规划

通过对昆明市建筑的现状的了解浅谈解决方法和未来规划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老师: 时间:2014年11月11日

概述: 昆明市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建筑面积也随之扩大,由于建筑面积的扩大城市问题逐渐显露,带来了很多对影响城市居民健康安全和正常生活工作的问题。沿着先进国家的步伐,我们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而浅谈目前的解决方法和未来的城市建筑建设规划。 正文: 现代城市无论是在城市面积、人口密度还是楼层高度上都乘着科学技术的翅膀按着几何倍数增长,而空气质量、能源储量、水分含量几何倍数降低。现代城市无论是在城市面积、人口密度还是楼层高度上都乘着科学技术的翅膀按着几何倍数增长,而空气质量、能源储量、水分含量几何倍数降低。对交流与沟通的精神渴望开始逐渐胜过对舒适快捷的物质的满足,从而城市公园、广场、风景名胜区、近郊“农家乐”等为人类休憩交流提供场所的规划应运而生。在昆明现代城市规划中,如果说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是线,那么离散的广场、公园、修养疗养区等就是点,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等则是面。现代城市这个以点、线、面为依托不断幅散的体块正规范着也约束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建筑,基于现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人口密度增加,而随着商业化的进程推进,楼越盖越高,地价也是越来越贵。随之带来的是城市单位面积上的人密度

越来越大,生活条件好了,商业区建设,居民高度集中,进而出现的就是交通问题,市民生活问题,以及市民休闲娱乐场地问题。城市建筑愈发加高集中,所带了的是城市效应,昆明对比北京等大城市较好。然昆明的发展规划当以北京等大城市建设为戒。昆明历史多元化,地理位置独特,文化除了汉族,更多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应运而生的就是现代建筑加上民族的外表,多了一些外表装饰的民族元素。总而言之,改变不了的是城市化后的城市问题。 昆明市属于印度洋暖湿季风气候,年降水60%以上,海拔1895米。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84%。面积21473平方公里,而建筑建设面积98平方公里。一年四季气候维持在3—29摄氏度,四季如春,故名春城。在推进昆明城市化后,带了能源、环境、交通等问题,而因城市建筑所产生的最为明显,包括空气污染而无法自净,光污染,噪音,绿化减少。正因为气候环境较好,所以成为了大多数富人休假度假的圣地,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昆明买房子,再加上部分人炒房,使得昆明房价地产一度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建筑面积一度扩张,成为昆明历史以来建筑面积剧增的高峰期。这也就带了更多的城市问题。譬如:2013年大雨,昆明部分地段因排水系统问题,出现雨水囤积,影响正常交通和生活。如此下去,昆明将重踏我过大城市的步伐,是的城市环境越来越恶化。部分开放商为了建筑美观大方,全玻璃装饰,每当艳阳日光线反射,影响路人驾驶员,以及部分工作上班的人。噪音也是大多数城市难以克制的问题,有先进国家使用园

国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发展和存在..

国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发展和存在.. 关键词:线网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方法 1.概述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是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是大众化、大运量、独立专用轨道的城市客运系统。同时又是城市的大型基础工程,所以它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并且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是一项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专业)规划,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我国对线网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受理论体系的制约,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线网规划却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自1996年以来,有幸为广州、南京、青岛、天津、济南等城市主编“线网规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并得到国内城市交通学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完善线网规划的方法,本文一方面向各位同仁介绍线网规划学术发展概况,另一方面对其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推动该领域规划工作的发展。

2.线网规划发展 2.1线网规划的历史 自1863年伦敦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已有43个国家的320座城市修建了轨道交通,其中115座城市修建了地铁,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达到100km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15个,最长的巴黎线网,整体规模已经超过550km。在这些城市线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对线网规划的认识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受其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强调短期性、实效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忽视长远规划的意义。同时受建设投资体制的影响,基本上是“建设一条线、研究一条线”,强调本线的合理性、忽视线网整体的科学性。比如一些城市可以看到一条街道下敷设5、6条线路的不合理现象。这些城市目前已经普遍意识到没有科学的长远规划的“遗害”,近年来开始对线网整体合理性的研究,但限于线网已经形成规模,这种规划完善往往是“补丁”式的。而对于前苏联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受其规划学术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长远性的线网规划研究,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也比较丰富。因此,莫斯科地铁线网是世界上公认的规划得最合理、

城市轨道线网规划

一、充分认识做好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及时组织和科学编制线网规划,并将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时序、强度相匹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依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综合效益。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线网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线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把改善出行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以群众实际出行需求和意愿为导向,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二是适度超前。把握现代城市发展规律,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发挥好对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引导作用。

三是统筹协调。线网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协调一致,并与区域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城市交通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四是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处理好近远期的关系,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合理选择制式和敷设方式,明确建设时序。 三、科学编制线网规划 (一)及时组织编制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应统筹研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确需发展的,应同步编制线网规划,做好相互协调与衔接。已有线网规划的城市,在修改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开展线网规划实施评估,对线网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研究是否需要修改或修编线网规划,如有需要,应以线网规划实施评估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改或修编线网规划。 (二)明确规划期限和范围 线网规划的规划期限和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线网规划一般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内。同时做好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