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现代数学的理解

浅谈对现代数学的理解
浅谈对现代数学的理解

浅淡对现代数学的理解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各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随着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数学的要求愈来愈高,现代数学的观点、方法已渗透到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具备经典的数学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还要求了解现代数学的内容和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大致了解现代数学基础的知识体系,发展历史。本文在课程学习基础上总结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数学;特点;趋势

1 现代数学是的发展历史

纵观数学的历史发展,可以清楚的划分为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三个阶段。从古代到十七世纪初为初等数学阶段;从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为高等数学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数学进入了现代数学阶段。

按照传统的、经典的说法,数学是研究“显示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1,2],或者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然而作为数学对象的数和形,在三个阶段里是很不相同的。在初等数学阶段,“数”是常量,“形”是孤立的、简单的几何形体。初等数学分别研究常量见的代数运算和几何形体内部以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了代数和几何两大领域。

高等数学以笛卡尔(R. Descartes)建立解析几何(1637)为起点,17世纪89年代微积分的建立是这一阶段最显赫的成就和标志。在高等数学阶段,数是变量,形是曲线和曲面,高等数学研究它们之间各种函数和变换关系。这时数和形紧密的联系在起来,但大体上还是个成系统的。由于发轫与微积分的方向数学的兴起和发展,数学形成为代数、几何和分析三大领域。

现代数学阶段以康托尔(G. Cantor)建立集合论(1874)为起点。正如数学家陈省身所说:“康托尔的集合论,独创新意,高瞻远瞩,为数学立了基础。”[3]29世纪以后,用公理化体系和结构观点来通观数学,成为现代数学的明显标志,现代数学阶段的研究对象是一般的集合、各种空间和流形。它们都能用集合和映射的概念统一起来,已很难区分哪些是属于数的范畴,哪些属于形的范畴了。

二.现代数学思想

现代数学作为数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必然在数学的固有特点(抽象性、精确可靠性、广泛应用性等)方面有所发展,这些特点相互间又是彼此联系的。

1. 高度的抽象和统一

抽象性是数学这门科学的一个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而现代数学更加充分、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着这一特点。现代数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呈现出高度的抽象和统一。

所谓抽象和统一,就是把不同对象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作为高一层次的对象加以研究,从而把原来许多不同的对象统一起来,求得共同的本质的规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各种算术应用问题可以用代数统一起来,掌握算术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代数。

抽象和统一是一个完整概念的两个方面。为了统一必须抽象,有了抽象就能统一,并且还扩大了范围。集合概念是对数学所研究的各种对象的抽象概括。把一般的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研究对象,这就能把数学的个不同领域统一起来,并极大地扩大了数学的范围。例如流形是三位空间中的曲线、曲面

和区域的抽象概括,流形不仅把它们统一起来,并且推广到高维空间中。

在以前的数学发展中,抽象化的进度是比较缓慢的。只是在它对原来层次的研究已充分详尽地展开,客观上实有必要时才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现代数学的发展状况则完全不同,抽象化的进入大大加快了。正如数学家L. Loomis所说:“现代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当一种新的数学对象刚刚定义和讨论不多时,就立即考查全体这样对象的集合。”[4]向高一层次作抽象正是研究原来层次对象的一个重要方法。

现代数学是高度的抽象和统一,这“高度”二字的含义是指他不断地和积极主动地想更高层次做抽象,数学家们自觉地、运用自如地发挥着抽象化的特点和威力。

以代数学科的发展为例:算术的发展有好几千年,进入以解一次、二次方程为主的小代数发展也近千年,19世纪初发展以方程论(包括高次方程和线性方程组)为中心的大代数;19世纪以来约百年之久发展了研究矩阵、置换群、数域等具体的代数结构的高等代数;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用统一观点、从公理出发研究各种代数系统(如群、环、域、模等)的抽象代数(也称近似代数);20世纪4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以一般代数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泛代数。这里从算术——小代数——大代数——高等代数——近世代数——泛代数每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更抽象,抽象化的进度越来越快。

再如,从微积分建立以来,人们长期研究的都是一维、二维和三维欧氏空间的微积分,研究得很充分。因为现实空间都是三维的,加上时间变量才有四维时空的概念。后来多参数、多变量的问题需要研究更高维数,才有必要研究一般的n维欧氏空间,以后又由于物理问题的需要,在1900年前后提出了无限维空间,即Hilbert空间的研究;不久在1906年Frechet提出一般的距离空

间,并在其中讨论极限、连续等;很快到了1914年Hausdoff又提出拓扑空间,并在其中讨论极限、连续等。这里从低维欧氏空间——n维欧氏空间——Hilbert空间——距离空间——拓扑空间,也是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更抽象,抽象化进度越来越快。二高一层次的研究直接有助于低一层次研究的深入。

有了高度的抽象和统一,才能更深入地揭示本质的数学规律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此外,人们为了能把一代代积累起来、并且迅速递增的数学知识,加以整理和流传下去,也必须努力把它们加以简化和统一。中首先要求数学语言和符号的简化,用一些简单基本的词汇、符号,尽量包含更多的信息,刻画复杂的数学规律。现在全世界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套数学符号系统,它们简明、抽象、准确、有效,知识现代数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之一。

现代数学的高度抽象和统一,更能显示数学的美。以广义Stocks公式为例,写它只

用九个字符:d

V V

ωω

?

=

??,它却把微积分中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格林公式,Stocks 公式和奥-高公式,这一系列基本公式都作为简单特例而统一起来了。广义Stocks公式内容极为丰富,它适用于任何高维的空间和一般的流形,二它的形式又特别简单。现代数学的简洁、统一、对称、和谐的美,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注重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和结构的分析

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其《几何原本》中首创的公理化方法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树立了如何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光辉典范。所谓公理化方法,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公理作为基础,用逻辑推理来建立演绎的科学理论。

“几何原本”的公理化体系有不完善的地方,1899年Hilbert的“几何基础”出版。Hilbert为几何建立了严密的公理化体系,并

由此创导了现代公理化方法。Hilbett 的现代公理化方法的重大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原始概念本身应是不加定义的,Hilbert 明确指出欧几里得关于点、线、面的定义并不重要.“我们必定可以用桌子、椅子、啤酒瓶来代替点线面”[5],这样就使公理化体系达到了更高的抽象、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另一个是 Hilbert 明确提出了公理系统的三个基本要求,即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20世纪以来数学家们以Hilbert 的几何公理化系统为楷模,努力为各个数学分支建立公理化体系。

公理化方法,不仅能系统地总结数学知识、清楚地揭示数学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比较各个数学分支的本质异同,并能促进新数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欧氏几何的公理系统中,只要换一条平行公理,就导致肺欧几何的建立。非欧几何的发现是数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6],而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天壤之别,根源仅仅在于一条平行公理的不同,这就充分显示出公理化方法的威力。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数学家团体——布尔巴基学派,以康托尔的几何论为出发点,系统地运用Hilbert 的公理化思想方法,提出用结构的观点统观数学。他们用全局观点分析和比较了各个数学分支的公理体系结构,并按照结构的不同和内在联系对数学加以分类和重建,力图将整个数学大厦组建成一个渊源统一、脉络清晰、枝繁叶茂、井然有序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数

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7]这一观点对现代数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早在16

世纪,为解二次方程就引进了

i 虚数。直到19世纪,人们认识到复数i x y +可与平面上的点(,)x y 对应起来,两者间有

相同的结构,从而复数的研究有了世纪意义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应用。没有复数,就没有电学,就没有近代文明。这个例子充分显示了吧一个陌生的对象纳入一个已知的结构之中,知识多么地重要,会产生多么巨大惊人的效益。

所谓“数学结构”是指遵从一些公理的几何和映射所组成的系统。布尔巴基学派提出了数学中的三种基本结构,即序结构、代数结构金额拓扑结构。以后数学家们认为测度结构也是一种基本结构。对这些基本结构作各种交错复合,可派生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数学结构。例如,序结构中有偏序、全序等,代数结构中有群、域、线性空间等,拓扑结构中有距离空间、拓扑空间等。而全序域、拓扑群、距离线性空间都是两个基本结构的复合,有序距离线性空间则是三种基本结构的复合。

“结构”也是数学家的工具。[8]按照结构分析来划分和概括数学个分支的研究领域,不但使数学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且能清楚地看出各个不同分支的相互联系。结构的观点有助于数学理论和解决数学问题;我们一旦认识到所研究的对象满足某种结构,就立刻可以运用那种结构领域内的概念和定理,从而可以节省四维劳动,布尔巴基学派在代数几何,代数拓扑、泛函分析、广义函数、李群等现代数学领域中做出了辉煌的贡献,这和他们掌握“结构”的思想,充分运用这个现代数学工具是分不开的。

数学是扎根于客观现实世界的,数学结构也必须是客观世界现实存在的结构的抽象概括。上述四种基本结构的每一个都是实数系统的某个侧面的抽象。序结构是从数的大小顺序抽象出来的,代数结构是从算术运算规律抽象出来,拓扑结构是距离、邻域概念的抽象,测度结构是长度、面积、体积概念的抽象,它使形式脱离空间,使关系脱离

数量,把纯形式与纯关系都用“结构”一词概括,结构就成了数学研究的对象[9]。

数学世界是很庞大、多样的,由以上四种基本结构和由它们派生出来的各个数学结构,当然不能把现有一切数学分支都概括进去。这有待于未概括进去的那些数学分支的发展成熟和建立公理化体系,还有待于从反映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中抽象出新的基本结构,布尔巴基学派自己就宣称“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本质方面,结构都不是始终不变的…,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基本结构的数量的增长。”[8]“数学的重点在发现那些有广泛应用的以及反映了世界的深层内涵的结构。”[10]

3. 注意不同数学学科的结合、不断开拓新领域

现代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不同分支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11]。其结果有的使原来的学科面貌完全改观,有的相互结合发展成新的数学分支。前者典型的例子是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等,这些学科的名称前都可以分别加上“古典”或“现代”二字,以区别这些学科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后者的例子有代数几何,代数拓扑、微分拓扑、积分几何等,从这些学科的名称可以知道它们是由哪些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数学中不同分支和不同领域的相互结合和渗透,使得现代数学完全改变了经典数学中代数、几何、分析三足鼎立的局面。本来三者各自形成独立的体系,个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代数方法注重公理体系结构,几何方法富有几何的直观,分析方法则以精细的分析见长。现代数学则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代数、几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泛函分析”作为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和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就最充分地显示了这三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卓越成效。

一些看来相距甚远、甚至方向相反的数学领域,现在也有了密切的联系。研究有限量的离散数学(如数论,代数等)与研究无限的连续性数学(如微积分,拓扑等)是两个对立的方向。而解析数论、代数拓扑等学科则把两者结合起来。数学的发展证明:离散数学和连续数学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它们的界限也变得不那么分明了。今天连续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离散性的计算机,而许多离散现象的重要结果也需要运用微积分的分析方法来证明。

研究确定性现象的数学(如微风方程、微风动力系统)和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如概率论、数理统计)也是反方向相反又相互联系的,并且随这各自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相互结合的趋势。研究随机现象和过程的数学离不开确定数学来作为工具,而且这种依赖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确定数学分支的随机化,如随机微分方程,随机泛函分析,随机线性算子等学科相继出现。另一方面,随机数学也为确定数学提供了计算和证明的工具与技巧。例如,49年代出现的蒙特卡洛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其应用愈来愈广,它对高维问题的计算尤为有效。

在数学的专门化、复杂性日益增长的同时,个主要学科中许多思想渐趋统一,各主要学科的界限渐渐模糊,尽管数学学科的内容十分浩繁,范围十分广大,新的领域不断开辟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如飞标准分析、突变论、模糊数学以及运筹学与计算数学中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但数学毕竟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4. 研究更加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数学的现代发展,不仅表现在现代数学的新领域和高层次中,还大量地表现为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原来数学领域和层次中的理论,和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的数学问题。

现代数学正在向复杂性进军,人们研究的对象愈来愈复杂。在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复杂问题时,关键在于能够建立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是简化了的数学模型。简化是为了便于进行数学处理。由于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提出解决的问题所需的精度日益提高,原来的数学模型已比能满足需要;同时由于现代数学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使处理和计算复杂数学模型也成为可能,于是要研究的数学模型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就愈来愈复杂。有简单到复杂,知识现代数学发展的总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学模型的复杂化有下列种种表现:

(1)从单变量到多变量,从低维到高维由于参数、变量、维数的个数,由一到多,由低到高,与此相应发展起来的数学学科有:多线性代数,多复变函数、n维欧氏空间和一般流形上的微积分,多元统计分析等,正是这些多元和高维的情形成为当前数学家的主要工作领域。从一元到多元,从低维到高维,不仅在计算的量的方面按指数增长,而且有着质的差别。特别应指出的是:“n维欧氏空间除n=9以外,具有唯一的微分结构,但是四维欧氏空间中,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微分结构,这种质的差别对拓扑学是十分惊人的结果,它也许反映了某些深刻的物理学原理。”[12]维数向来都是整数,但好几个学科,由于研究一些复杂图形的需要出现了饶有兴趣的分数维几何。

(2)从线性到非线性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一般都是非线性的,但在局部范围和平缓变化的情况下,为了简化问题可以看成是线性的。线性化的数学模型一直得到广泛和充分的研究,19世纪的数学、力学和物理都可说是线性的世界。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需要,必须研究诸如:大范围、大变形、大扰动、高速度、高精度、强力、高能、剧变等情形的问题,这里无一不涉及非线性的现象,非线性问题的研究远比线性问题困难得多。它已成为当前科学中许多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已形成的非线性数学学科有高次方程、非线性常微和偏微方程、非线性泛函分析、非线性规划、非线性控制等等。许多重要的工程设计和实际间题的定性和定量的解决,也都取决于对非线性影响的认识。

(3)从局部到整体

从局部性态和结构的研究转向整体的性态和结构,这是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潮,相应出现的数学学科有:大范围分析、大范围变分法、积分几何、代数拓扑、动力系统、整体随机过程等等。微分几何的变化最能说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古典微分几何是以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和曲面为研究对象,并且主要是研究局部的性态和结构,现代微分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微分流形,并且主要是研究流形的整体性态和结构。90年代陈省身教授结合拓扑方法,首创应用纤维丛概念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引进了后来通称的“陈示性类”[13],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现代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

(4)从连续到间断,从稳定到分岔

自然现象和技术过程在发展变化中,常会从一个状态跳跃到另一状态,也即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变化后,产生不连续的跳跃,如物态的相变,固体的断裂,气体的激波等等。研究间断面的数学理论以前只出现在一些应用数学和力学学科(如气体力学)中,1969年法国R. T'hom提出了第一个描述突变现象的数学模型,从此诞生了“突变理论”这一新的数学学科研究一含有参数的动力系统中,随着参数的变化,平衡态的数目由一个分裂为两个或多个的现象就称为分叉问题,它在诸如结构稳定性、化学过程、湍流等许多实际间题中都非常重要。分叉理论可用来研究一些非线性方程的解,逐次分叉又会导致向浑沌的过渡。浑沌也是自然界

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借助于随机的外因,而是由非线性系统本身自发产生的内在随机性。突变、分叉、和浑沌都是当今数学、力学和物理等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5)从精确到模糊

现代数学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本来一个集合包含哪些元素是完全确定的,不能用它描述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1965年美国L. Zadeh发表的论文“模糊集合”[14]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它发展得很快,已渗透到许多数学分支,模糊逻辑、模糊映射,模糊拓扑,模糊泛函分析,模糊控制等等纷纷出现,许多复杂的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都需要把模糊现象定量化,这就离不开模糊数学的研究。

(6)其它

从静态到动态,从平衡到不平衡,从光滑到非光滑,从适定性问题到不适定性问题,从固定边界条件到自由边界条件等等。

5 与电子计算机的紧密联系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科学的最大成就之一,“计算机革命媲”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可与工业革命媲美”[15],计算机使很大一部分智力活动机械化。它从下面两个方面冲击,影响和促进现代数学的发展,从而改变着数学本身的特点和面貌。

一方面,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使数学如虎添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威力和渗透力,原先那些因太复杂、需要大量重复运算而难以处理的问题都可以由高速计算机直接给出其数值解答。计算机的这一用途,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数学的应用范围,也改变了人们对数学问题解的观念,过去认为满意的解是解的分析表达式,现在则认为成功的解是指一个算法,输入计算机后将给出所需要的数值解,于是各种算法、程序和软件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并直接引入科技生产中去。计算机还改变了数学应用的实践方式,比如天文学中超新星的爆炸过程、地学中的地壳运动,都难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却可以用计算机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从而对各种理论解释进行检验。又如在工程技术中一些新设计,也可用计算机模拟来预[16]其新性能,从而得知怎样改进和优化。因此人们认为,科学研究除了传统的理论工作和实验工作而外,还出现了计算机实验或数学实验。由于它与实际做实验相比,在多、快、好、省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因而它越来越多地取代了实际实验。

另一方面,计算机给数学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如符号计算,程序化、机器证明、图象显示、数值软件,和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新课题的研究将日益扩大计算机的功能,进一步解放人的大脑,计算机给数学的理论研究也提供了新方法。计算机不仅用于计算,还能进行定理的证明,例如“四色定理”这样著名的理论难题正是借助于计算机才解决的。特别是在数学家的探索和归纳阶段,计算机成为非常有效的助手,它帮助数学家从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料中去筛选素材,检验猜想,用图象显示信息,指出进一步理解和前进的道路。计算机结束了长期以来,数学工作者的工具就是纸和笔,而进入了数学成果的机器生产的时代。

3现代数学发展趋势

现代数学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因为现代数学的抽象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内容和方法日趋综合和统一,使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数学已不再只有物理和工程这两大基本用户,“数学方法渗透进、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已愈来愈成为衡量成就的主要标志。”[17]尤其突出的是数学在生物科学各分支的成功应用。

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从能否有应用的角度去划分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没有意义的。罗巴切夫斯基说:“任何一门数学分支,不管它如何抽象,总有一

天会在现实世界的现象中找到应用”。[18]正

是他和黎曼分别创造的非欧几何,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供了数学框架,开创了近代物理的新纪元。

数学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效力,特别是许多完全没有考虑到应用,只是由于数学自己内部的原因所创造发展的一些抽象概念,到后来都能出人意外地在科学和技术上获得意义重大的应用,使得许多数学家和科学家们惊叹不已,认为是神秘的谜,“科学的发展需要数学,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的数学,往往为数学家早已发展”[19],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数学能够超前描述客观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科学的整体性。数学和一切自然科学都是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的不同侧面的反映。

现代数学的发展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最突出的是经济学,“现今的经济学实际上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20],运用数学方进行定量决策,也逐渐成为当今决策和管理科学的主流,数学不仅在经济学,计划管理这样的社会科学上广泛应用。数学的现代发展,已直接进人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成为社会生产力。

当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数学大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日益走向数学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人们需要进行数学式的思维。可能在21世纪末就会出现,所谓数学地理解问题,恐怕就是数学的思考方式,它包括诸如建立模型、抽象化、优化、逻辑分析、推理计算、从数据进行预测、推断、评估、以及运用符号等等,这些数学思考方式的经验和能力是人类的宝贵智慧。17世纪工业革命时代,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响亮口号,在今天信息时代,知识爆

炸,应该说“智慧比知识更有力量”。[21]参考文献[1]恩格斯.反杜林论(1970年版)[M].人民出版社, P35.

[2]吴文俊.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M].

[3]陈省身.怎样把中国建为数学大国[M].数学通报, 1991,5

[4]L. Loomis and S. Sternberg. Advanced Calculus,1968.

[5]希尔伯特.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数学家I.科学出版社.

[6]H.伊夫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7]朱水林.自然辩证法通讯[J].1979,3.

[8]N.布尔巴基数学的建造数学哲学译文集,知识出版社1986.

[9]张景中.数学与哲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P101.

[10]S. Maclane. 数学模型.数学哲学概述.

[11]希尔伯特. 数学问题数学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1990.

[12]M. Atiyah. 数学与计算机革命[M].

[13]进一步繁荣美国数学--美国数学的现在和未来[M].复旦大学出版社.

[14]拉法格. 忆马克思恩格斯回忆马克思[M].人民出版,1973.

[1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

[16]数学译林,1986年.

[17]欧洲工业数学联合会.数学译林.

[18]H. Simon.数学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

[19]L. Steen.今日数学[M].上海科技出社,1982.

[20]苏联的数学与数学教育.

[21]M. 克莱因. 数学与文化.

浅谈数学的文化价值

浅谈数学的文化价值 一、数学: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科学史表明,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一不借助于数学的力量。早在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把数看作万物之本源。享有“近代自然科学之父”尊称的伽利略认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如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识不清。物理学家伦琴因发现了X射线而成为1910年开始的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一位获得者。当有人问这位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修养时,他的回答是: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还是数学。对计算机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冯·诺依曼认为“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领域”。他还指出:“数学方法渗透进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已愈来愈成为衡量成就的主

要标志。” 科学家们如此重视教学,他们述说的这些切身经验和坚定的信念,如果从哲学的层次来理解,其实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体,都有自身的量的方面的规律,不掌握量的规律,就不可能对各种事物的质获得明确清晰的认识。而数学正是一门研究“量”的科学,它不断地在总结和积累各种量的规律性,因而必然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这是对数学作用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科学化趋势的深刻预见。事实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连一些过去认为与数学无缘的学科,如考古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现在也都成为数学能够大显身手的领域。数学方法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学研究,能帮助历史学家做出更可靠、更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些

情况使人们认为,人类智力活动中未受到数学的影响而大为改观的领域已寥寥无几了。 二、数学:科学的语言 有不少自然科学家、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家都曾明确地强调了数学的语言功能。例如,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就曾指出:“数学不应该被看成是以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知识分支,而应该被看成是普通语言的一种精确化,这种精确化给普通语言补充了适当的工具来表示一些关系,对这些关系来说普通字句是不精确的或过于纠缠的。严格说来,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的数学形式系统,只不过给推导关于观测的预期结果提供了计算法则。”狄拉克也曾写道:“数学是特别适合于处理任何种类的抽象概念的工具,在这个领域内,它的力量是没有限制的。正因为这个缘故,关于新物

浅谈数学文化

浅谈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数学文化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 一、数学方法——数学文化的辩证法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将数学的智慧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凝聚了数学家们智慧的知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数学的方法是贯穿了整个数学,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文化中数学文化的辩证性法有具体与抽象,演绎与归纳,发现与证明,分析与综合。这些方法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1.(1)、具体与抽象 具体是社会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因为数学是源于社会实践的。同时数学是一种利用自身已有的概念、定理、公设,借助已知的相互关系,通过推理、计算而获得新发现的学科。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数学的方法也是抽象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恰恰是借助于数学的方法论路径去实现的,如果没有非欧几何人类可能还要在牛顿的时空观中走过许多年才能寻找到相对论。 数学方法的抽象是借助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设等,把所有涉及研究对象的概念以及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归并汇集在一起,找出他们更具体抽象、统一的结论。这种抽象方法,人们一般冠以公理化方法。它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从只抽象个别对象扩展到抽象整个数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现在,数学研究的对象已不是具体、特殊的对象,而是抽象的数学结构。 1.(2)、演绎与归纳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有三段论的表现形式,由一般的判断,特殊判断,结论三部分组成。 归纳与演绎不同,归纳是这样一种推理:其中所得到的结论超越了经验材料所提供的东西的一种经验猜想。看起来归纳与演绎很有区别的,事实归纳与演绎是相依而存、互为发展、对立统一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用世界上的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归纳与演绎,正如分析与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上天,应当把每一个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1.(3)、发现与证明 发现实际上就是定律的发现和理论地提出问题,最主要是通过假说,猜想。猜想是提出新思想,一个猜想可以带出或生出一个新的学科方向。比如,对欧氏第五公设的证明产生了非欧几何理论,四色猜想对开辟数学研究新途径有重要意义。在数学史上有很多有名猜想,人们熟悉的费马猜想,曾是一个悬赏10万马克的定理,实际上,它是源于几千年前的勾股定理。德国数学家曾宣称:当n大于2时,不存在一个整数n次幂是另外两个整数n次幂之和。数学家韦尔斯花了34年心血来解这道难题,并获得沃尔夫奖。许许多多数学猜想是由简单到复杂无休无止地产生出来。一个猜想解决了,又猜想出来了,数学家们总有解决不完的猜想。许多重要猜想,总能吸引众多数学家为此皓首穷经。在证明各个猜想的过程中,数学们会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1.(4)、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由未知去推导已知,在假定的前提下导出结论,而这一结论恰恰是已给出的条件或已知的命题。综合是由已知命题开始,通过演绎、归纳能一连串来导出未有的命题,或解

第十四章现代数学概观二十世纪的数学第一节

第十四章:现代数学概观-二十世纪的数学 第一节五大新兴学科的建立 一、数理逻辑 1.符号逻辑 数理逻辑作为一门数学学科,来源于对数学和逻辑基础的探讨,它最早可追溯到莱布尼茨,他关于逻辑演算的观念预示着布尔代数,而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 1815—1864)在1847年出版《逻辑的数学分析》一书,正式推出所谓布尔代数,在逻辑上相当于命题演算.其后由英国数学家杰方斯(W.S.Jevons,1835—1882)和小皮尔斯(C.S.Peirce,1839—1914)在1874年加入次序关系,德国数学 卷中加以公理化.第一个完全形式化的语言是德国数学家弗瑞格(G.Frege,1848—1925)在1879年出版的《概念文字》中引进的.他首先定义了全称量词及存在量词.并引进一般的谓词逻辑.不过相应的逻辑代数一直到1950年才由波兰数学家塔斯基(A.Tarski,1902—1983)所发展,他引进所谓“圆柱代数”.1955年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Halmos,1916—)又引进多进代数,形成一般的逻辑代数理论.1889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G.Peano,1858—1932)提出自然数的公理系统,即后来所谓皮亚诺算术公理.而戴德金在前一年也提出类似的公理系统.弗雷格在1884年出版的《算术基础》中开始提到算术无非是扩展的逻辑.戴德金也提出类似的观点.弗雷格在1893年出版的《算术的基本规律》第一卷中,用五条逻辑公理来推导算术命题.1902年6月罗素给弗雷格一封信,提出著名的罗素悖论,并指出弗雷格的矛盾.弗雷格在1903年出版的《算术的基本规律》第二卷附录中承认这是对他的巨大打击,正是这个悖论,揭开了数理逻辑新的一章. 2.罗素悖论 罗素的悖论是关于集合论的,康托尔已经意识到不加限制地谈论“集合的集合”会导致矛盾.其他人也发现集合论中存在矛盾.而罗素在1903年出版的《数学的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中,则十分清楚地表现出集合论的矛盾,从而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罗素的悖论是说:可以把集合分成两类:凡不以自身为元素的集合称为第一类集合,凡以自身做为元素的集合称为第二类的集合,每个集合或为第一类集合或为第二类集合.设M表示第一类集合全体所成的集合.如果M是第一类集 现了这个矛盾之后,导致第三次数学危机,在数学界出现了各种意见,从抛弃集合论到尽可能保持集合论在数学中的基础地位的都有.由于20世纪数学的发展主流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之上,这里只考虑数学家如何消除悖论.在20世纪初,大致有两种办法,一个办法是罗素的分支类型论,它在1908年发表,在这个基础上罗素与怀特海(A.N.Whitehead,1861—1947)写出三大卷《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1910—1913),成为数理逻辑最早一部经典著作.还有一个办法是公理方法限制集合,由此产生公理集合论.3.集合论的公理化 康托尔本人没有对集合论进行公理化.集合论公理化是策梅罗(E.Zermelo,1871—1953)在1908年发表的.富兰克尔(A.Fraenkel,1891—1965)等人曾加以改进,形成著名的ZF系统,这是最常用的一个系统,因此大家都希望从中推出常用的选择公理(1904年策梅罗引进它来 设与ZF系统是相容的.1963年,柯亨(P.Cohen,1934—)发明“力迫法”证明这两条“公理”的否定也不能在ZF系统中证明,从而推出其独立性. 4.希尔伯特纲领 为了使数学奠定在严格公理化基础上,1922年希尔伯特提出希尔伯特纲领,首先将数学形式化,构成形式系统,然后通过有限主义方法证明其无矛盾性. 1928年希尔伯特提出四个问题作为实现其纲领的具体步骤: (1)分析的无矛盾性.1924年阿克曼(W.Ackermann,896—1962)和1927年冯·诺伊曼(J.Von Neumann,1903—1957)的工作使希尔伯特相信只要一些纯算术的初等引理即可证明分析的无矛盾性.1930年夏天,哥德尔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他不理解希尔伯特为什么要直接证明分析的无矛盾性.哥德尔认为应该把困难分解:用有限主义的算术证明算术的无矛盾性,再用算术的无矛盾性证明分析的无矛盾性.哥德尔由此出发去证明算术的无矛盾性而得出不完全性定理. (2)更高级数学的无矛盾性.特别是选择公理的无矛盾性.这个问题后来被哥德尔在1938年以相对的方式解决.

数学文化对数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数学文化对数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的文明,大概有四个高峰。在古希腊时代,数学仍然是古希腊文明的一个火车头。大家都知道《几何原本》,它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一直影响到今天, 它是印刷数量、版本仅次于《圣经》的读物。后来第二个高峰就是在近代文明, 就是文艺复兴到17世纪到18世纪。牛顿发明了微积分,连同他的力学把整个 科学带到了新的境界,那就是黄金时代。那时候的工程技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面开展起来的。第三个现代文明,我们假定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基础,那么在19世纪我们就为他准备了。从高斯、黎曼准备了很多数学工作,黎曼几何就是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所以没有数学的发展,相对论就找不到一个可以表达的数学工具。那么到了20世纪下半叶信息时代文明,信息时代就是冯·诺依曼创造了计算机的方案。今天我们广泛使用的改变了人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的计算机,它的方案是一位数学家设计出来的,他就是冯·诺依曼。所以我说数学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数学和人类的文化共生。因此 数学不仅仅是一些干巴巴的条文,它是密切和人类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数学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公式定理,像勾股定理、求根公式等等。第 二个层面就是思想,就是我们公理化思想,数形结合、函数思想等等。还有一个层次就是文化价值。如果把数学文化如扮起来,数学就是一位光彩照人的科学女王。但是如果你仅仅把数学等于逻辑,等于枯燥的几条公式,那么这个美女 就变成X光下面的骷髅,就是X光的照片。所以应该正确的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 1、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科学史表明,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一不借助于数学的力量。早在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把数看作万物之本源。享有“近代自然科学之父”尊称的伽利略认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 如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识不清。物理学家伦琴因发现了X射线而成为1910 年开始的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一位获得者。当有人问这位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修养时,他的回答是: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还是数学。对计算机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冯·诺 依曼认为“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领域”。他还指出:“数学方法渗透进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已愈来愈成为衡量成就的主要标志。”

浅谈数学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浅谈数学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和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是平和、和谐、祥和、协调 的意思。“合”是合作、对称、结合、统一的意思。和合思想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宇宙、自然、社会、精神各元素都处在一个和谐的优化结构中。而数学文化系统就是一个完美的和谐优化结构。数学文化 中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哲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美育等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其具体体现是整体系统性、平衡稳定性、有序对称性。 一、整体系统性 1.数学公理系统的相容性 数学的公理化系统具有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在这三项基本要求 中,最主要的是相容性。相容性就是不矛盾性或和谐性,是指各公理不能 互相抵触,它们推导的真命题也不能互相矛盾,公理系统的相容性是数学 系统和谐的基础,也是基本要求。 除了数学各分支自身要形成相容的公理系统之外,数学还要求各分支 之间互相协调,不能互相抵触。有的系统之间,还形成密切的同构关系,在 不同的数学系统之间,相容性是一致的。例如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罗式 几何、黎曼几何)中平行公理是互否的命题,可在欧氏几何中构造非欧几何 的模型,所以可以这样说只要欧氏几何无矛盾,那么非欧几何也是无矛 盾的。 2.数学运算系统的完整性 数学的运算法则、运算公式、运算结论都是完整的、准确的。特别是数 学的运算语言,它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完全融合到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印证、互相诠释、互相转化,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当扩充数系时,要建立新的理论和运算拓广原有运算和关系时,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运 算、关系的一致性,如有不一致,必须作一规定,使新系统与原有系统和谐。3.数学推理系统的严密性 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活动中,常常用到反证法,在这种方法中,往往不仅 要用到系统的公理和定理,而且要用到其他分支的知识。在整个推理过程 中要和谐。例如古希腊三大著名问题之一化圆为方,即作一个与给定圆面 积相等的正方形。要证明用圆规和直尺不能作出等面积的正方形就需要 用到数“=”的超越性。 在数学上的等式、解析式中出现“=”是和谐的体现。 二、平衡稳定性 “和合思想”认为天地自然万物处于平衡、和谐、有序的状态。各个事 物、要素互依、互涵、互补,处于全面的、立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而数学的平衡稳定性很好地体现了和合思想。 1.数学发展的平衡稳定 数学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历史的累积性、发展 的平衡稳定性。也就是说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有的 理论。比如天文学的“地心说”被“日心说”所代替,物理学中关于光的“粒 子说”被“波动说”代替,化学中的“燃素说”被“氧化说”代替等等,而数学 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这正如一位数学史家H?汉科尔所说:“在 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人所拆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

20世纪数学发展概述

韩山师范学院 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2012届) 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数学作为科学的推动力或直接的参与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世纪,数学蓬勃发展,并向其他科学技术领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渗透. 20世纪的数学与经典数学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 研究20世纪数学的发展具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展现20世纪数学发展的概貌:介绍20世纪数学发展趋势的主要特征,陈述20世纪数学的大事记. 关键词:20世纪;数学;发展趋势;大事记

Abstrac Mathematics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science or as a direct participan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20th century, mathematics developed quickly and infiltrated o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 more deeply and widely.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paper will show the general pi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in two aspects: introduc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giving memorabilia of mathema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Key words : 20th century;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tendency; memorabilia

论现代数学的应用价值

论现代数学的应用价值 田红艳 摘要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严谨性的学科,通过对数学所研究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统计、概率论等内容,揭示数学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数学的 应用价值。数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数学发展的源泉。从古至今,数学一直存在于 我们的生活里,涉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是随着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发展着。当然,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推动着数学的发展,数学因此广泛地应用于人类 社会中,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等。 关键词现代数学人类社会应用价值 一、现代数学的特点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数学也不例外。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固 有特点也有所变化,有所发展,而这些特点相互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 1、高度的抽象和统一 任何学科都具有抽象性。然而数学的抽象性被冠以“高度地”这个定语,表明它与其 他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抽象是有显著差异与区别的。其一、数学的抽象撇开研究对 象的具体内容,仅仅保留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其二,数学的抽象是经历过一系列阶段形 成的,它的抽象深刻程度大大超过了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一般抽象;其三,不仅 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且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自然科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 常常求助于实验,数学家证明定理只需要用推理或计算。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和统一,才 能更深入地揭示本质的数学规律,推动现代数学的发展。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和统一,才 能更深刻地表现现代数学之简洁、统一、对称与和谐,显示数学的美。 2、逻辑与结构的严密 数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逻辑与结构的严密性。数学是公理化方法建立科 学理论体系的的光辉典范。所谓公理化方法是以一组尽可能少的不予定义的术语——即原 始概念和一组尽可能少的不加证明的命题——即公理为基础,用逻辑推理来建立、演绎的 科学理论,这是最严格、最广泛、最抽象的科学体系。 任何学科都要运用逻辑工具。但是,数学对逻辑性的要求,与其他学科也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和“形”,乃至“模式”和“结构”,整个数学体系难于通过实验来进行,而只能借助于严密的逻辑结构来实现。在数学

浅谈从数学文化中理解数学的价值

浅谈从数学文化中理解数学的价值 张瑶03级3班1030500723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特点是什么?数学的价值是什么?我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尽管我们学习的数学专业,但对数学的本质,数学的精髓还知之甚少,需要我们大量阅读关于数学文化,数学史方面的书籍,从而领悟其中的精华。 R.柯朗和H.罗宾斯在《数学是什么》一书告诉我们: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也许我们对这段话还不是很理解,以下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谈谈数学的特点和价值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数学文化的概念 由于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所以,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数学是研究大小的量和书的,但是它们所研究的量和书,并不是那些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占有空间的广延性的,可分的量和书,而是作为某种特殊性质的抽象的量和数,使我们在思想中将它们分离开来研究的。从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数学对象就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即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 1.数学传统的内涵: 数学对象是客体的,但数学活动的主体——数学家从事的数学活动必定是在一定传统指导之下进行的,他们的行为方式形成了数学传统。数学家有着自己特殊的“工作方式”。以下这个笑话被用来表明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家采取与一般科学家(如:物理学家)不同的方法: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架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些水,应当怎样去做?”对此某人回答到:“在壶上放上水,点燃煤气,在把壶放到煤气灶上。”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然后又追问道:“如果其他的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水,那你有应当怎么做?”这时被提问者往往有信心地回答道:“点燃煤气,在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因为“只有物理学家才会这样做,而数学家们则会倒去壶中的水,并声称他已把后一问题划归为原先的问题了。”这笑话说明了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实行直接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对此进行变形,直至最终把它转化成了某个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 2.数学在历史发展中存在三个辩证关系: 1)抽象化与具体化 由于数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凭助更高层次的抽象得以实现,所以更新,更高的抽 象程度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抽象化是数学发展的唯一形 式。事实上,例如:“计算数学,运筹学,统计数学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建 立与发展就是具体化的实际例子。更重要的是,数学向着更高抽象程度的发展又并 非是一个单向的简单过程,而是在抽象与具体的辩证运动中得以实现的 2)一般化与特殊化 对于特殊化发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人们已经作了较为透彻的研究,因为特殊化可 以更好地弄清题意,我们可以通过特例对可能的结论进行猜测,通过有一般向特殊 的化归解决原来的问题。与此相对照,就一般化方法而言,人们只注意了它的构造 性功能,忽视这一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例如:由“轨迹作图法”在几何作图中的 广泛应用可看出:“轨迹作图具有“化难为易”的功能,而由原来所求作的对象到 相应轨迹的过渡事实上就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所以我们不应片面强调一般化或特 殊化,而应明确地肯定一般化与特殊化的辩证运动是数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3)多样化与一体化

高中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策略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基本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的数学文化渗透仍然问题诸多。本文从案例教学的角度,对数学文化如何融入教学试验性地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并总结出具体的教学策略,试图为“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途径。具体策略主要有:从历史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感悟思想方法的美妙;从数学应用的角度设计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策略 近几年来,高中数学教育理论有个新的转向即如何引导高中数学教学从应试型向文化型教学转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文化是高中数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1从标准的表述可以看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已作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的基本理念被提出。数学文化渗透应贯穿和渗透于高中数学的每个模块,立足于课堂教学。 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的数学文化渗透仍然问题诸多。笔者曾与很多同事交流过数学文化的问题,大多教师表示中学数学教育需要数学文化教学,但是在学校、社会片面地关注升学率、分数教育现实面前,实施数学文化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仅认可这种观点却无行动。对于“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文化教育中如何实施教学策略”等相关问题,均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作深入的思考。笔者尝试从案例教学的角度出发,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开发的概率统计模块2,对数学文化如何融入教学试验性地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教学策略,试图为“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途径。 一、从历史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 由于数学结果缺少直观性,数学普遍被认为太抽象、太复杂、太枯燥、太难懂,所以人们通常对数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实际上,这是人们的一种误解。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思想和方法都来源于人类的现实需要,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找到数学与社会互动的相应素材。数学史就是我们寻找素材,进行教育加工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库。“数学史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使它们跟数学思想的主干也联系起来。”3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数学史,选取与教材中的概念、定理、思想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相关知识,追寻历史故事、引入史实,数学名题等,解释数学知识的现实(是什么)和来源(为什么),让学生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中的线性相关一节时,按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把历史上发展近十年才逐渐完善的 最小二乘法加工浓缩为一个故事,一边讲述,一边和学生一起探求最小二乘法的原理。以下 是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现代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现代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现代数学时期 现代数学时期是指由19世纪2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数学主要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和量仅仅是它的极特殊的情形,通常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几何形象也仅仅是特殊情形。抽象代数、拓扑学、泛函分析是整个现代数学科学的主体部分。它们是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非数学专业也要具备其中某些知识。变量数学时期新兴起的许多学科,蓬勃地向前发展,内容和方法不断地充实、扩大和深入。 18、19世纪之交,数学已经达到丰沛茂密的境地,似乎数学的宝藏已经挖掘殆尽,再没有多大的发展余地了。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19世纪20年代,数学革命的狂飙终于来临了,数学开始了一连串本质的变化,从此数学又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19世纪前半叶,数学上出现两项革命性的发现——非欧几何与不可交换代数。 大约在1826年,人们发现了与通常的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确的几何——非欧几何。这是由罗巴契夫斯基和里耶首先提出的。非欧几何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欧氏几何唯一地存在是天经地义的观点。它的革命思想不仅为新几何学开辟了道路,而且是20世纪相对论产生的前奏和准备。 后来证明,非欧几何所导致的思想解放对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终于开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为确立和发展非欧几何贡献了一生的罗巴契夫斯基不愧为现代科学的先驱者。 1854年,黎曼推广了空间的概念,开创了几何学一片更广阔的领域——黎曼几何学。非欧几何学的发现还促进了公理方法的深入探讨,研究可以作为基础的概念

和原则,分析公理的完全性、相容性和独立性等问题。1899年,希尔伯特对此作了重大贡献。 在1843年,哈密顿发现了一种乘法交换律不成立的代数——四元数代数。不可交换代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存在与一般的算术代数不同的代数是不可思议的观点。它的革命思想打开了近代代数的大门。 另一方面,由于一元方程根式求解条件的探究,引进了群的概念。19世纪20,30年代,阿贝尔和伽罗华开创了近世代数学的研究。近代代数是相对古典代数来说的,古典代数的内容是以讨论方程的解法为中心的。群论之后,多种代数系统(环、域、格、布尔代数、线性空间等)被建立。这时,代数学的研究对象扩大为向量、矩阵,等等,并渐渐转向代数系统结构本身的研究。 上述两大事件和它们引起的发展,被称为几何学的解放和代数学的解放。 19世纪还发生了第三个有深远意义的数学事件:分析的算术化。1874年威尔斯特拉斯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要求人们对分析基础作更深刻的理解。他提出了被称为“分析的算术化”的著名设想,实数系本身最先应该严格化,然后分析的所有概念应该由此数系导出。他和后继者们使这个设想基本上得以实现,使今天的全部分析可以从表明实数系特征的一个公设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 现代数学家们的研究,远远超出了把实数系作为分析基础的设想。欧几里得几何通过其分析的解释,也可以放在实数系中;如果欧氏几何是相容的,则几何的多数分支是相容的。实数系(或某部分)可以用来解群代数的众多分支;可使大量的代数相容性依赖于实数系的相容性。事实上,可以说:如果实数系是相容的,则现存的全部数学也是相容的。 19世纪后期,由于狄德金、康托和皮亚诺的工作,这些数学基础已经建立在更简单、更基础的自然数系之上。即他们证明了实数系(由此导出多种数学)能从确立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它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发展才逐渐兴盛起来。同时数学也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征,美国数学史家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而数学的历史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发展。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人是这一方面的创造者,因此人本身的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是否爱数学,是否愿为数学贡献毕生的精力。正是这主导着数学。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数学史和数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和社会史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明数学史具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性强的性质。 数学出现于包含著数量、结构、空间及变化等困难问题内。一开始,出现于贸易、土地测量及之后的天文学;今日,所有的科学都存在着值得数学家研究的问题,且数学本身亦存在了许多的问题。而这一切都源于数学的历史。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测量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方面的研究。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目前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 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数学文化欣赏-浅谈个人选修《数学欣赏》感想

浅谈个人选修《数学欣赏》感想 浅印象里提起数学一词,对于我个人来说,数学就是一堆堆死板无活力的公式,像是一个个严肃的战士,需要各种证明来计算我们课本或者卷纸上的问题。幼稚园时候,数学就是数数,简单的计算,简单到用手指头就能计算出结果;小学时候,数学就是不停的计算鸡鸭鹅狗笼子里多少只脚的问题;初中时候,问题变得多元化,但是从此开始了更没有什么趣味的代数和几何,不停的计算来证明,得分。唯一的一点趣味也无了踪影;高中时候,数学变成了高数,每天脑子里的正余弦定理,一切依旧没了趣味;大学时候,学的依旧叫高数,只是名字由高中数学变成了高等数学,依旧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无意中选修了这门选修课,却让我收获了另一种看法,一改以往的印象,其实数学是需要欣赏的,数学有它自己的文化和趣味,并不是一门枯燥反反复复的计算。 关于数学我这样理解:数学,用公式的话来解释它就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现象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事新的猜想以及从何时选定的公式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虽然说,数学存在着各种逻辑与抽象的问题,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住数学的没,数学的美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它的内在,数学的表面枯燥乏味,但是它的内在却是充满了乐趣。数学的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们来探索,人们喜欢数学,探索数学,其实就是被数学的美吸引。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物理学家爱因期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 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于是,西方的数学界有“经验主义的复兴”。怀特(L.A.White)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克莱因(M.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课上我们看了个视频,名字记不住了,但是确实很吸引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确实很重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无论哪个国家。这是人类的探索。 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学大国,也是一个数学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一个人不识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现代科技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为我们剖析“数学”这门神秘而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对我们来说是获益匪浅的。听讲了几次课后,我觉得我收获蛮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数学的王国里漫游着,学习着,就像参观景点一般浏览了数学世界的

融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7030460.html, 融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 作者:金静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6期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数学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 视,“数学也是文化的一种”这样的观念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渐的引入学科文化,能够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重要的社会观念造成深远的影响,同时能够使数学课程重新塑造形象,改变传统学生心中传统的课程形象,通过学科文化的不断渗透,使他们能够提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学科内在的文化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阶段文化融入教学渗透 引言:数学这门学科不仅是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更是我国一门学科从古到今的重要文化象征,其内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收获更多的人生道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让他们更加了解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提升相关的学科素养,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能力提升,通过这种文化的渗透,使他们感受到这门学科内在的魅力。本文主要针对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加强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总结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对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让他们明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路方法的掌握,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丰富的思想方法,例如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将相关的思想方法重点渗透给学生,并结合这些思想,将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这样就能使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他们就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二)有利于培养数学理性思维 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并利用这些活动渗透相关的数学文化,引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沟通交流合作解决学生产生的疑问。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学习合作交流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教师利用著名数学家们的探索故事能够使学生認识到如何面对困难和解决难题,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 (三)体现学科的美学价值

现代数学的特点和现状-丁伟岳

我主要回答同学们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大部分都是关系现代数学大局的问题,很深刻,也很难回答。这种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今天讲的是我的个人意见,同学们可以参考,但不一定正确。 1.现代数学的特点和现状 有的同学问:听说现代数学分支非常细,不同分支的人彼此不了解,这样还能出现总揽全局的数学大师吗?此外,数学的复杂是否使它远离“简单性”这个朴素的自然法则?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提这个问题的同学希望从总体上了解现代数学,这是非常好,非常值得鼓励的。但是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不容易。确实,现代数学分支繁多。按美国数学会的分类,数学科目可以分成60多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有几十个子类,总计有3500个以上的子类。肯定没有人能把所有这些分支都了如指掌,甚至于一个分支的专家也很难把分支里的所有数学了解得一清二楚。 但是,真正影响大局的数学却没有那么多。这就像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但是影响全球格局的却只有少数大国。这种影响大局的数学可以叫做“主流数学”。即便在主流数学中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平等的,还有主次之分。因此,如果能抓住主流数学中的主流问题,大体上就可以说是“总揽全局”了。至于说“大师”,他不仅能总揽全局,而且能通过他的工作影响全局。这样的人肯定很少,但也不能说一个没有,这要由历史来做定论。那么,为什么现在出不了牛顿,欧拉,高斯,黎曼这样的大师了呢?这有两个原因。首先,时势造英雄;不是每个时代都会出旷世英雄的。其次,即便是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地位也要经过历史的考验,并不是在当时就能确立的。 那么哪些是主流数学呢?回顾历史,现代基础数学从17世纪开始发源,经过18-19世纪的大发展和20世纪的完善,现代数学的基础部分,包括代数和数论,几何与拓扑,分析学的所有主要分支,我们叫这些为经典分支,都进入了成熟期。所谓成熟是指,理论已经十分完善,而内在的发展动力则减弱了。因此,基础数学的单独分支的自身发展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综合与交叉,集多个分支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重要问题。费尔马猜想和庞加莱猜想相继被证明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我看来,现代数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应用数学的兴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方面对数学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崛起,它正成长为数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流。 从重要问题的来源看,基础数学内部一些最主要的问题是来自数论,拓扑以及几何,例如克莱研究所的7大问题中4个是关于纯数学的,两个来自数论(黎曼猜想,BSD猜想),一个拓扑(庞加莱猜想),一个代数几何(Hodge猜想)。[另外3个多少与应用有关:Navior-Stokes方程(流体力学),P-NP问题(计算复杂性),Yang-Mills理论(理论物理)。] 近年来,理论物理对基础数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值得注意的。 数学的复杂性不在于它的分支繁多,而在于它的深度和难度越来越大。世界既有简单的一面,又有复杂的一面。科学家的任务是把复杂的东西分析和解剖,化繁为简,找出对

(发展战略)数学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内容概括 与古典数学相比,现代数学的发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具有一些新的特征,本章内容通过数学的统一性、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机械化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意义、计算机促进计算数学的发展、计算机促进数学中新学科的发展这些方面来认识和理解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数学的统一性 ●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 计算机与数学发展 1.数学的统一性 所谓统一性,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一致。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数学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也具有统一性。 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表现为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趋势。 ● 数学的统一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1)数学从经验积累到严格的演绎体系建立,其特征逐步明显,在中世纪时,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初等数学有了一定的统一性。特别是17世纪解析几何的诞生,使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统一起来,说明统一性是数学的特征。生了变革,结果是数学分支愈来愈多,数学表现的更加多样化。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数学的统一性。为此,数学家们作了很多努力,到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布尔巴基(Bourbaki)学派提出,利用数学内在联系和公理化方法从数学各个分支中提炼出各种数学结构。他们认为数学的发展无非是各种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数学好比一座大城市。城市中心有些巨大的建筑物,就好比是一个个已经建成的数学理论体系。城市的郊区正在不断地并且多少有点杂乱无章地向外伸展,他们就好像是一些尚未发育成型的正在成长着的数学新分支。与此同时,市中心又在时时重建,每次都是根据构思更加清晰的计划和更加合理的布局,在拆毁掉旧的迷宫似的断街小巷的同时,将修筑起新的更直、更宽、更加方便的林荫大道通向四方,……。” (2)布尔巴基学派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基本结构(即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然后根据不同的条件,由这三个基本结构交叉产生新的结构,如分析结构、布尔代数结构等等。他们认为整个数学或大部分数学都可以按照结构的不同而加以分类,用数学结构能统一整个数学,各个数学分支只是数学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向特殊发展的产物。数学的不同分支是由这些不同的结构组成的,而这些结构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又把所有的分支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可以说,布尔巴基学派用数学结构显示了数学的统一性。 (3)20世纪下半叶,数学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数学分工愈来愈细,分支愈来愈多,分支之间的联系愈来愈不明显,但是,数学学科的统一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主要体现在数学的不同分支领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相互融合,导致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以及数学内部新的综合交叉学科的不断兴起:例如微分拓扑学的建立、发展;整体微分几何研究的突破;代数几何领域的进展;多复变函数理论以及其他数学分支的突破和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