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饮料的应用

摘要:1、增稠剂的种类

2、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概括

3、增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4、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5、增稠剂的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增稠剂饮料作用发展趋势

一、增稠剂的种类

1、1增稠剂的定义:增稠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增加流体或半流体食品黏度或形成凝胶,并能保持所在体系的相对稳定性的亲水性的食品添加剂,也称食品胶。

1、2分类

按其来源分为半化学合成和天然增稠剂。半化学合成主要有:羧甲基维生素钠,淀粉磷酸酯钠,羧甲基淀粉钠等。天然增稠剂包括瓜尔多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等。

二、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概括[1]

2、1起泡作用和稳定泡沫的作用

增稠剂可以发泡,形成网状结构,它在搅拌时可包含大量气体,并使液泡表面黏性增加使其稳定。蛋糕,啤酒等使用海藻酸钠等做发泡剂。泡沫及瓶壁产生“连鬓子”是评价啤酒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增稠剂可以提高泡沫量及泡沫的稳定性,并在果肉饮品中起悬浮作用。

2、2保水作用

因为增稠剂是强亲水性物质,在肉制品,面包制品中能起到改良作用。由于增稠剂具有凝胶作用,使面制品粘弹性增加,淀粉α化程度增加,不易老化变干。

2、3矫味作用

增稠剂对一些不良气味具有掩蔽作用,但不能将其用于防腐食品。蔬菜汁酸奶中有一种乳腥味和蔬汁生草味,增稠剂可以减少和掩蔽其气味,提高饮品风味。

2、4其他

增稠剂还具有粘合作用,成膜作用,保健作用,乳化作用,润滑作用等诸多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调味品,奶酪,甜食中。

三、增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3、1增稠剂在饮品中的应用

由于增稠剂在饮品中具有增稠、稳定、均质、乳化胶凝作用、掩蔽、矫味、澄清及泡沫稳定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饮品加工中。孟岳成等研究了增稠剂对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果胶、CMC、黄原胶的添加量分别为0.6%、0.5%、0.05%时,产品稳定性最好;复配后最佳的配比为:果胶为0.1l%、CMC为0.23%、黄原胶为0.05%,此时产品的沉淀率最小即稳定性最好[2]。罗玲泉等研究了增稠剂对搅拌型酸乳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果胶、变性淀粉、明胶增稠剂分别添加0.5%、0.4%、0.2%时感官最佳;复配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1%、0.12%、0.05%,总添加量约为0.27%,此时能获得最佳的酸乳感官品质[3]。吕心泉等

用卡拉胶、琼脂、CMC、黄原胶、瓜尔豆胶、槐豆胶和魔芋精粉复配增稠剂,应用于调制奶、植物蛋白饮料中,体系稳定,口感丰厚。

3、2不同增稠剂在加酸加热后的变化

含不同增稠剂的样品在加热前均具有较好的悬浮性,悬浮性最好的是琼脂,塑料小珠可在其中悬浮26s 之久, 这说明,琼脂未加热时, 其粘度和悬浮均很好。其次是黄原胶和瓜尔豆胶, 悬浮时间为7s,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卡拉胶悬浮性差一些,悬浮时间为4s。加酸加热后,由记录可知各增稠剂的悬浮性变化如下,黄原胶既使在100 恒温30min 条件下, 仍可保持较好的悬浮性加热前相比, 其悬浮性仅相差1s, 可见其耐酸耐热性之强。其次为瓜尔豆胶。3、3应用剂量

3、3、1黄原胶添加量

符合GB13886-92标准,参照SY5093-92、API标准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正式批准黄原胶为安全食品添加剂,而且对其添加量不作任何限制,同时,由于黄原胶是一种纯天然的生物合成胶,与其它化学合成胶相比更具有不保性。用量0、2%~1%,在碳酸饮料中有稳定气体的作用。

黄原胶与海藻酸钠等增稠剂有良好的互溶性,溶液的粘度稳定性高。它是以蔗糖、葡萄糖、玉米糖等提供碳源。加入钙盐和少量的KHPO4、MgS04及水作为培养基,加人黄杆菌菌种,经发酵后用乙醇提取。黄原胶在水溶液中形成螺旋共聚体,大大提高悬浮能力和乳化稳定作用,广泛用于乳化香品、精、乳制品、饮料和调味品等食品

中。

使用围:可广泛用于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胶强化剂。用于果肉型饮料、蛋白质饮料等,可增加饮料的浓厚感,并稳定各成分的悬浊性。因黄原胶具有假塑性,用于饮料增稠但无黏糊感,并有良好的放香性。将CMC作胶体保护剂,与黄原胶组合可防止饮料凝聚。黄原胶还可用于固体粉末饮料,标准用量为1%。

3、3、2卡拉胶的添加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可用于稀奶油,黄油,按生产需要量适量使用。

卡拉胶被加到一些柠檬水果饮料混合物中,和一些冷冻浓缩饮料中,以悬浮果肉颗粒得到所需的口感尽管产品ph值较低,胶体在冷冻或干燥条件下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卡拉胶在作为澄清剂时,在啤酒中添加量为0、002g/kg

3、3、4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加入到饮料中,可以形成较光滑的组织结构和散发比较好的气味,并能增加到其悬浮性,所用的浓度围0、10%~0、25%。另外加入0、04%~0、08%的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还可以稳定啤酒泡沫。3、3、5瓜尔多胶

瓜尔多胶能起到增稠作用,防止制品分层,沉淀,是产品质构和流变等感官品质更优,更易倾倒。

3、3、6明胶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076——1996)中规定,明胶可以适量按需要添加到生产中。明胶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经部分水解后而制得,工业上主要以碱法制取明胶,将动物骨以碱浸泡脱脂,中和后进人熬胶锅熬胶,后真空干燥,粉碎制得。明胶主要用于玲饮食品、罐头、糖果、冰淇淋中,添加量一般为0.5%左右。也可用于医药。凝胶化温度与其浓度和共存的盐的种类、浓度以及溶液pH有关。30℃左右液化,20℃—25℃凝胶。明胶水溶液长时间煮沸时发生变化,冷却后也能成为凝胶。再加热则变为蛋白胨。明胶主要成分为83%以上的蛋白质,15%以下的水分和2%以下的无机灰分。

使用围:可作为饮料的增稠剂、稳定剂,同时作果汁和酒的澄清剂使用。

四、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4、1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一般增稠剂是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物质,具有较高的黏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形成网状结构的几率也增加,故增稠剂的分子质量越大,黏度也越大。

4、2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增稠剂浓度增高,相互作用几率增加;附着的水分子增多,黏度增大。

4、3ph对黏度的影响

食品乳化剂的特性及在油脂乳化中的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特性及在油脂乳化中的应用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在传统追求色、香、味的同时,更加重视食品的功能化、特性化和多样性,无论怎样更新,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是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前提。所以要达到上述目标,正确和科学使用食品乳化剂尤为重要,基于此,我们技术工作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研发、生产、推荐使用优质、规范的食品乳化剂,勇担食品安全之重任。 二、食品乳化剂的特性及乳化机理 食品乳化剂是一类能使两种或两种互不相容构成相(如:油和水)均匀地形成分散或乳状(乳浊)体的活性物质。其特性取决于乳化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而HLB值的大小取决于乳化剂的分子构成,乳化剂分子亲水基团数量多(如:-OH基),表现出强的亲水性,即HLB值偏高,形成水包油(O/W)型乳化剂;若乳化剂分子中碳氢链越长(如:CH3—CH2—CH2—……),亲油基团大,则亲油性强,HLB值偏低,形成油包水(W/O)型乳化剂,人们规定亲水性100%乳化剂,HLB值为20(以油酸钾为代表),亲油性100%,HLB 值为零(以石蜡为代表)期间分成20等分,如图一所示: HLB值1~6易形成W/O型乳化体系,其中1~3为消泡剂,3.5~6为油包水型乳化剂。6~20易形成O/W型乳化体系,其中7~8为润湿剂,8~18为油/水型乳化剂,13~15为洗涤剂,15~18为去污、加溶剂。截止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乳化剂为36种,主要为阴离子和非离子,极少量两性离子,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年用量4万吨左右,其中单甘酯2万吨左右。现将主要品种及特性列于表一。 表一乳化剂主要品种及特性 单甘酯(GMS DGMS)特性: 乳化、分散、抗淀粉老化 硬脂酰乳酸钠(SSL)特性: 增筋、乳化、防老化、保鲜、增大面包、馒头体积、改善组织结构 硬脂酰乳酸钙-钠(CSL-SSL) 特性: 增筋、乳化、防老化、保鲜、增大面包、馒头体积、改善组织结构.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PGFE)特性: 较强的乳化性,保湿、柔软性、防止淀粉回生老化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DATEM)特性: 乳化、增加面团弹性、韧性和持气性,增大面包、馒头体积,防止老化. 月桂酸/辛酸单甘酯(GML/GMC)特性: 乳化、分散、防腐、保鲜. 斯盘、吐温系列(S-60 、T-60等)特性: 良好乳化、稳定、分散、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增稠剂分述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 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 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 前使用的增稠剂。1.1低分子增稠剂1.1.1无机盐类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 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 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 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 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2%,而且和其他 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1.1.2脂肪醇、脂肪酸类脂肪醇、 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 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 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 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 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 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 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1.1.3表面活性剂类1.1.3.1烷醇酰胺类最常用的是椰油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能与 电解质相容共同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烷醇酰胺增稠的机理是与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互作用,形成非牛顿流体。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 有很大差异,而且单独使用与复配使用其效果也不同,有文章报道了不同烷醇 酰胺的增稠及泡沫性能。近来报道烷醇酰胺制成化妆品时有产生致癌物质亚硝 胺的潜在危害。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在来源。目前个 人护理品工业对是否在化妆品中禁用烷醇酰胺还没有官方意见。1.1.3.2醚类 在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为主活性物的配方中,一般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黏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AES中含有未硫酸化的脂肪醇乙氧基化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稠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深入研究发现:对平均乙氧基化 度约为3EO或10EO时起最佳作用。另外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的增稠效果与其产物中所含未反应的醇及同系物的分布宽窄有很大关系。同系物的分布较宽时产品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作者:赵午腾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摘要:本文对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在食品中的应用作以介绍,并着重介绍单硬脂酸甘油酯用作表面活性剂的食品及其工艺。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单甘脂、食品工业、蔗糖酯、化学。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就是最常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里含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能集中在溶液表面、两种不相混溶液体的界面或者集中在液体和固体的界面,降低其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一大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一些食品制作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地改善加工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延长食品保鲜期等。高质量的食品加工,是离不开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的。 正文 表面活性剂简介 凡能显著改变体系表面(或界面)状态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体系的表面(或界面)张力,使体系产生润湿和反润湿?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杀菌剂等。 食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制的,不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批准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大豆磷脂?乙酸及酒石酸一及二甘油脂?二乙酰酒石酸一及二甘油酯?柠檬酸酯?聚甘油脂肪酸及蓖麻酸脂?硬脂酰柠檬酸及酒石酸酯?硬脂酰乳酸钙(钠)?硬脂酰富马酸钠?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20)及(40)硬脂酸酯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海藻酸钠?果胶酸钠?卡拉胶?壳聚糖水溶性蛋白等。它们大多数是半合成的多醇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大豆磷脂及一些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天然物。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 1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 乳化剂的分子内通常具有亲水基(羟基等)和亲油基(烷基),易在水与油的界面上形成吸附层,属表面活性剂,可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可用的乳化剂总数约65种,常用的有脂肪酸甘油酯(主要为单甘油脂)/脂肪酸蔗糖酯/脂肪酸山梨糖醇酐酯/脂肪酸丙二醇酯/大豆

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 一、乳化剂的简介: 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 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 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 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 用。 2.乳化液: 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 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 ×20 由此可见,HLB在0~20 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

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 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 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 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 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 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 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 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 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

GB 2760-2014中可使用的食品增稠剂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NS号INS号功能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18.004 1520 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 刺云实胶tara gum 20.041 417 增稠剂醋酸酯淀粉starch acetate 20.039 1420 增稠剂 淀粉磷酸酯钠sodium starch phosphate 20.013 —增稠剂 D-甘露糖醇D-mannitol 19.017 421 甜味剂、乳化剂、膨松剂、稳定剂、增稠剂 瓜尔胶guar gum 20.025 412 增稠剂 果胶pectins 20.006 440 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 海萝胶funoran (gloiopeltis furcata) 20.040 —增稠剂 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20.010 405 增稠剂、乳化 剂、稳定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 酸钠) sodium alginate 20.004 401 增稠剂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 胶) carob bean gum 20.023 410 增稠剂β-环状糊精beta-cyclodextrin 20.024 459 增稠剂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xanthan gum 20.009 415 稳定剂、增稠 剂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chitin 20.018 — 增稠剂、稳定 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 (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 10.022 475 乳化剂、稳定 剂、增稠剂、抗结 剂 聚葡萄糖polydextrose 20.022 1200 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 稳定剂 决明胶cassia gum 20.045 427 增稠剂 卡拉胶carrageenan 20.007 407 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 可得然胶curdlan 20.042 424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可溶性大豆多糖 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 20.044 — 增稠剂、乳化 剂、被膜剂、抗结 剂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phosphated distarch phosphate 20.017 1413 增稠剂 硫酸钙(又名石膏)calcium sulfate 18.001 516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 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18.002 509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罗望子多糖胶 tamarind polysaccharide gum 20.011 —增稠剂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maltitol and maltitol syrup 19.005, 19.022 965(i),965(ii) 甜味剂、稳定 剂、水分保持剂、 乳化剂、膨松剂、 增稠剂 普鲁兰多糖pullulan 14.011 1204 被膜剂、增稠剂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 20.016 1442 增稠剂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 简介: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增稠剂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分类: 增稠剂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以膨润土为主)和有机增稠剂(纤维素类、碱溶胀型丙烯酸乳液类、缔合型聚氨酯类等)。但其中用量最大的还是羟乙基纤维素、缔合型聚氨酯、碱溶胀丙烯酸乳液3类产品。 1. 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增稠剂(HEC)及憎水改性纤维素型增稠剂(HMHEC)是涂料中用得最为广泛的增稠剂种类。纤维素及其他的多糖类增稠剂常以粉状形式存在,应用时常和颜料一起研磨成颜料浆。当后添加时,纤维素和其他无机粉状增稠剂会给涂料带来更多的问题。以液体形式供货的HEC和HMHEC产品为涂料的生产带来了方便。 2. 缔合型聚氨酯 第二类经常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非离子缔合型的聚合物,最常见的为憎水改性的乙氧基化聚氨酯及相似的含脲、脲-氨酯及醚键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非离子缔合型的增稠剂通常以水/共溶剂溶液或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此当其用于涂料时较难分散,且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碱可溶或溶胀的乳液,有2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丙烯酸酯类(ASE)和憎水改性缔合型聚丙烯酸酯类(HASE)。此类增稠剂需加适

食品乳化剂综述

食品乳化剂综述 【摘要】本综述主要介绍食品乳化剂的作用原理和分类,了解乳化剂的功能以及它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还举出了乳化剂在面包,烘焙食品,饮料方面的应用实例。介绍食品乳化剂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趋势。关键词:食品乳化剂;原理;烘焙食品;应用 1. 乳化剂的乳化原理 乳化剂作为一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现代食品工业的 [1]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工业中的需求量约占添加剂的50%。基于其表面活性性质和与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不仅在各种原料混合、融合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中起乳化、分散、润滑和稳定等作用,而且还可以改进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比如,它可以使食品舌感润滑、保持质感,还被用作蛋糕的起泡剂、豆腐的消泡剂等。在面包生产中,乳化剂可以保护淀粉粒,防止老化,从而使面包食感得到改良,并在防氧化、抗菌和品质等方面得到改善。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既有亲水基团,又有亲油基团,两者分别处于两端,形成不对称的分子结构。可将两种不溶物质“吸附”在一起。乳化剂是乳液的一种稳定剂,也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乳化剂可以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形成薄膜或者是双电层,可以是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可以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盐、羧酸盐、硫酸盐等。 1.1 液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

在两种不相混合的液体中(如油和水),乳化剂分子能吸附于液体界面上,并定向排列,亲水基团指向水相,疏水基团指向油相,通过乳化剂的“架桥”作用,使水和油两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1.2 固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 乳化剂与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脂类作用,改善食品结构。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酮或多羟基醛、酮的缩合物。由于单糖及配糖链的结构特性,故碳水化合物能够形成亲水和疏水区域,因此,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即通过氢键产生的亲水相互作用及由疏水键产生的疏水相互作用。借助氢键的形成,乳化剂可加成在支链淀粉的外部分枝上,形成支链淀粉——乳化剂复合体。单糖或低聚糖有良好的水溶性,没有疏水层,因此与乳化 [3]剂不发生疏水作用。而高分子多糖则不然,它与乳化剂发生疏水作用。 [4]2.乳化剂的分类 乳化剂性质的差异,除了与烃基的大小、形状有关外,还主要与亲水基的不同有关,亲水基团的变化比疏水基团要大得多,因而乳化剂的分类,一般就以亲水基团的结构,即按离子分类而划分。 2.1(甘油脂肪酸酯为无臭或特殊气味的白色至淡黄色粉未、薄片、颗粒、蜡状块或为半流动的粘稠液体。是食品和饲料中常用的乳化剂。 2.2. 蔗糖脂肪酸酯为无味或稍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至黄褐色粉未、块状或无色至微黄色粘性树脂状。常用作食品、饲料乳化剂。 2.3. 聚氧乙烯脂肪酸山梨糖醇酯为白色至褐色液体、半流体或蜡状块。是常用的食品、饲料、药物和化妆品乳化剂,常用于维生素、矿物质和香料的乳化、分散和可溶性的处理。 2.4. 聚氧乙烯脂肪酸甘油酯为白色至黄褐色液体、半流体或蜡块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饲料生产。 3乳化剂的作用与应用

食品增稠剂学习总结

食品增稠剂学习总结 一、绪论 1、定义:能溶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粘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 2、分类 按来源分为四类: ①由植物渗出制取的增稠剂 ②由植物种子、海藻制取的增稠剂 ③由含蛋白质的动物原料制取的增稠剂 ④以天然物质为基础的半合成增稠剂 3、增稠剂溶液的表观粘度=牛顿粘度+结构粘度 二、海藻胶 1、来源: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海藻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蓝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有来自红藻的海藻机器钠、钾、铵和钙盐。 2、海藻酸和海藻酸盐: (1)海藻酸及海藻酸盐主要是从褐藻中提取的多糖类,按其性质,主要可分为水溶性胶和不溶性胶两类。由于海藻酸盐具有独特的凝胶性能,并且具有增稠、稳定、乳化、分散和成膜的能力,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 (2)海藻酸的结构:海藻酸是一种直链型连接的α-L-古罗糖醛酸和β-D-甘露糖醛酸的共聚物。 (3)海藻酸盐溶液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温度升高时,海藻酸盐溶液黏度下降,温度每升高5.6℃,黏度大约下降12%。如果不是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下,当温度降低时,黏度还可以恢复。降低海藻酸盐溶液的温度会使黏度增大,但是不会生成凝胶。将海藻酸盐溶液冷冻后,再重新解冻,其表观黏度不会改变。 ②溶剂:添加少量能与水混溶的非水溶剂,如乙醇、乙二醇或丙酮,都会增大海藻酸盐水溶液的黏度。 ③pH:含有残留钙的海藻酸钠,当pH低于5.0时,黏度增加;当pH在11.0左右时,则不稳定。 ④单价盐:添加单价盐会降低海藻酸盐稀溶液的黏度。溶液中单价盐浓度达到0.1mol/L时,对黏度影响最大。 (4)海藻酸盐的作用:增稠、凝胶、成膜、沉淀蛋白质 (5)应用:①冰淇淋等冷饮食品的稳定剂 ②饼干、面包、蛋糕等的品质改良剂 ③增加米纸的拉力强度 ④乳制品及饮料的稳定剂 ⑤用于生产冷食、点心 ⑥制造人造果酱和鱼子酱 ⑦制造人造奶油 ⑧制造保健食品 ⑨制造人造肠衣 ⑩面条、线面、挂面等面制品的改性剂 3、琼脂 (1)琼脂由琼脂糖和琼脂果胶两部分组成。

增稠剂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增稠剂 (1)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 2.1 天然增稠剂 (2)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 3.1 稳定作用 (2) 3.2 增稠作用 (3)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 3.4 保水作用 (3) 3.5 成膜作用 (3)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 前言 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阐述了乳饮料中影响稳定性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造成乳饮料体系不稳定的机理。乳化剂是乳饮料中常用的稳定剂,用于乳饮料体系的稳定。介绍了乳化剂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比如HLB值、W一0或0一W乳状液、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脂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等,通过介绍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引出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机理,并列举了几种复合乳饮料或发酵乳饮料中乳化剂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说明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 关键字:乳化剂、作用机理、HLB值、乳饮料、稳定性 正文: 1.前言 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品或天然物质。我国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如:防腐剂、乳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膨松剂、营养强化剂、甜味剂等23类。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使用量及范围添加才能对人体无害。但是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令大多数人都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像在果脯、蜜饯、酱菜中超限量使用甜味素,有的甚至在蜜饯类食品中糖精钠最高含量超出允许限量12倍之多;超量使用护色剂亚硝酸盐加工肉制品;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滥用硫磺熏蒸馒头,致使馒头中维生素B2受到破坏;在干豆腐、香肠、冰棒中加人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甚至在婴儿食品或奶制品中添加糖精、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这些行为都是随意使用并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较为严重的有:比如山西假酒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今年所爆发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毒馒头事件。其中,与乳及乳制品相关的违禁添加物有4种:三聚氰胺(蛋白精)、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及13一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即解抗剂)。皮革水解物,添加到牛奶里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用来冒充蛋白质;解抗剂可以用来掩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亲水性单甘酯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亲水性单甘酯系列产品是一种复合乳化剂,以饱和脂肪酸单、双甘油酯作为原料,经特殊工艺添加亲水基团合成的,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在含水体系中具有优良的水解稳定性,具有很强的胶束形成能力,具有较高的HLB值(5~17),能够大大降低油/水界面体系的活性,无色,无味并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无毒副作用,可以与其他乳化剂以任意比例配伍,对食品的色、香、味无任何影响,现已广泛应用在冰淇淋、乳制品、速冻食品等领域中。 冰淇淋属水包油(O/W)型乳液,应选用亲水性水包油型乳化剂,亲水性单甘酯在冰淇淋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凝冻工序中脂肪粒子发生附聚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作为冰淇淋骨架,使气泡保持稳定,形成保型性和贮藏稳定性以及口融性均良好的组织,口感细腻。 因此选择亲水性单甘酯系列产品做乳化剂能通过控制冰淇淋料中脂肪球的附聚与凝聚而使冰淇淋具有较好的干性度、保型性、适宜的膨胀率、细腻的组织结构和口感、抗融化性好等特征。 此外,灌模产品中在适度提高膨胀率的情况下能很好地改善料液的流动性,利于灌模,同时也能改善口感。在水冰类产品中使产品口感更酥脆,透度提高。 亲水性单甘酯用量一般为脂肪百分含量的2~3% 脂肪含量% 亲水性单甘酯用量% 4~6 0.1~0.2 6~8 0.2~0.3 8~12 0.3~0.4

以上只是经验值,生产中通过高剪切或均质等适当手段,可减少乳化剂用量,最适宜用量须经试验来确定。 在冰淇淋生产中最为常用的乳化剂为蒸馏单甘酯,因为它价格低、乳化能力强、使用方便、有适宜的膨胀率(80~100%),但试验中我们发现若单纯使用蒸馏单甘酯作乳化剂做出的产品表面粗糙,口感不细腻,而当蒸馏单甘酯与亲水性单甘酯系列产品复配使用,乳化效果更好,料液粘稠度适中,搅打起泡性好,在相同膨胀率下表面光滑,光泽度好,组织细腻,有咬劲,口感好。 亲水性单甘酯在液态奶制品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牛乳作为营养全价食品倍受 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但牛奶在贮运过 程中常会出现脂肪上浮而影响产品质 量。这就需要加入乳化剂来改善这种情 况,减少脂肪上浮。 牛乳在均质过程 中,脂肪球破裂为小的脂肪球,脂肪球 表面积增大6-10倍,原奶中的乳化剂(磷 脂、酪蛋白)远不能满足脂肪界面膜的 需要,这就需要加入较多的乳化剂与脂 肪形成完整的界面膜,在水包油体系中, 乳化剂与水的相互作用主要取决于亲水 基团,当乳化剂的亲水基团大,亲油基 团小即HLB值高的乳化剂是水溶性的, 所以在均质过程中HLB值高的乳化剂迅

增稠剂介绍

第20章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 20.1 概述 20.1.1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 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朊酸钠等为蛋白质外,其它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20.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 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 (1)由海藻制取的增稠剂海藻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地球上各海域水温变化及盐含量不同。海洋中藻品种多达15000多种,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来自褐藻。不同的海藻品种所含的亲水胶体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功能、性质及用途也不尽相同。 (2)由植物种子、植物溶出液制取的增稠剂由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类似于植物受到刺激后的渗出液。它们是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而制得的,包括选择、种植和布局。种子收集和处理都具有一套科学方法。正如动植物渗出液一样,这样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其分子结构复杂,常用的这类增稠剂有瓜尔胶、卡拉胶、海藻胶等。 (3)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增稠剂真菌或细菌与淀粉类物质作用产生的另一类用途广泛的食品增稠剂,如黄原胶等,这是将淀粉全部分解成单糖,紧接着这些单糖又发生缩聚反应再缩合成新的分子。这种新分子的大分子链具有以下的特点:每一个葡萄糖残基除了四个碳原子仍保留原有的结构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发生羧基部位的部分氧化,大分子或链的交联,羟基上的氧原子被新的化学基取代等反应。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分子中,穿插一定数量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羟基占很大的比例。这些羟基常以钙、镁或钾盐的形式存在,而不以自由羟基的形式存在。阿拉伯胶、黄原胶均属于此类增稠剂。 (4)由动物性原料制取的增稠剂这类增稠剂是从动物的皮、骨、筋、乳等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品种有明胶、酪蛋白等。 (5)以纤维素、淀粉等天然物质制成的糖类衍生物这类增稠剂按其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两类:以纤维素、淀粉等为原料,在酸、碱、盐等化学原料作用下经过水解、缩合、化学修饰等工艺制得。其代表的品种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变性淀粉、藻酸丙二醇酯等。 20.2 海藻胶 由于海藻胶在增稠性、稳定性、胶凝性、保形性、薄膜成形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加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使之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产销量最大的增稠剂之一。本节重点介绍海藻酸及其盐、琼脂、卡拉胶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2.1海藻酸钠(Sodium Algimate ) 别名:褐藻酸钠、藻胶。化学结构:海藻酸和海藻酸盐是直链糖醛酸聚糖。由两种分子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之欧阳光明创编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水果制品、糖果类、淀粉制品、糕点类、肉与肉制品、水产品

制品、糖浆类、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料类、酒类等16大类。可见增稠剂在食品工艺中地位斐然。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增稠剂在食品工程中添加量很微小,通常只占到制品总重的千分之几,但却能既有效又科学健康地改善食品体系的稳定性。食品增稠剂的化学成分大多是天然多糖或者其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现今可查到的用于食品工业的增稠剂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天然增稠剂级、人工合成增稠剂。 2.1 天然增稠剂 由天然动植物提取而成的增稠剂。海藻类产生的胶及其盐类,如海藻酸、琼脂、卡拉胶等;树木渗出液形成的胶,如阿拉伯胶;植物种子制成的胶,如瓜尔胶、槐豆胶等;植物某些组织制成的胶,如淀粉、果胶、魔芋胶等;动物分泌或其组织制成的胶,如明胶、酪蛋白;微生物繁殖分泌的胶,如黄原胶、结冷胶等。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人工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食品增稠剂。以天然增稠剂进行改性制得的物质及纯人工合成增稠剂。如:海藻酸丙二醇酯、羟甲基纤维素钙、羟甲基纤维素钠、磷酸淀粉钠、乙醇酸淀粉钠。纯化学合成: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3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粘度或着形成凝胶、保持体系相对稳定性的亲水性物质,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发布:多吉利:.duojili.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β-环状糊精、羧甲基纤维素(CMC) 增稠剂和胶凝剂是一类能提高食品粘度或形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可起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弹性、稳定、悬浮等作用,使食品获得良好的口感。亦常称做增粘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因都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亦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增稠剂的特性 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水中强化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迅速溶解或糊化。 3、水溶液有较大粘度,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 4、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凝胶和薄膜。 常用增稠剂有:琼脂、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果胶、阿拉伯胶、槐豆胶、瓜尔豆胶、羟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糊精、环状糊精(β-CD)、羧甲基纤维素(CMC) 【CMC-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白色纤维状粉末。易分散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遇二价金属离子生成盐沉淀,失去粘性。不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硫酸铝之类的金属盐能赋予防水性。对油脂和蜡的乳化力大。用做增稠剂、稳定剂、组织改 进剂、胶凝剂、泡沫稳定剂、水分移动控制剂。广泛用于冰淇淋、饮料、酱体、面点等食品中。因吸水后膨胀性极强,又不被消化吸收,可做减肥食品填充物。FH9与FH6都是高粘度胶体。FH9粘度还要高,并分耐酸与不耐酸两种。耐酸型主要用于高酸性制品:酸奶、高酸性饮料、发酵制品等等。其他型号还有FM6,为中粘度胶体。 【卡拉胶】:又名角叉菜胶。 一种用处较普遍的食用胶,用做增稠剂、稳定剂、悬浊剂、凝胶剂、粘结剂。一般分κ、λ、τ三种主要型号。κ型能形成易碎脆性凝胶;λ型能形成弹性凝胶;τ型不能形成凝胶。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三种不同型号的卡拉胶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用处的卡拉胶。如:果酱专用(增稠但不必形成凝胶,以τ型为主);果冻专用(必须能形成弹性凝胶,以λ型为主);肉食专用(以κ型为主形成强凝胶)拌入盐类(氯化钾)增加凝胶强度、粘度。 一般添加量:肉食品、果酱、果冻等为3~8‰;酱油、饮料等为1~3‰。 【明胶】:又名食用明胶、全力丁 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必需。有吸水性与凝胶性,它不溶于冷水、加水后逐渐膨胀

食品中常用乳化剂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食品中常见乳化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硬脂酰乳酸钠/钙(ssl/csl) 1.优点: 具有强筋的保鲜的作用。一方面与蛋白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面筋蛋白复合物,使面筋网络更加细致而有弹性,改善酵母发酵面团持气性,使烘烤出来的面包体积增大;另一方面,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抑直链淀粉的老化,保持烘烤面包的新鲜度。ssl/csl在增大面包体积的同时,能提高面包的柔软度。 2.缺点:与其他乳化剂复配使用,其优良作用效果会减弱。 3.适用范围: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硬脂酰乳酸钠可用于面包、糕点,最大用量为2.0g/kg。 二、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datem) 1.优点: 能与蛋白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改进发酵面团的持气性,从而增大面包的体积和弹性,这种作用在调制软质面粉时更为明显。如果单从增大面包体积的角度考虑,datem在众多的乳化剂当中的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溴酸钾替代物一种理想途径。 2.缺点:吸湿性大,细粉在夏季高温潮湿(或储存不当)时特别容易结块 3.适用范围: 用于植脂性粉末,5.0g/kg。氢化植物油、搅打过的奶油、面包、糕点,10g/kg。 三、蔗糖脂肪酸酯(se) 1.优点: 在面包品质改良剂中使用最多的是蔗糖单脂肪酸酯,它能提高面包的酥脆性,改善淀粉糊黏度以及面包体积和蜂窝结构,并有防止老化的作用。采用冷藏面团制作面包时,添加蔗糖酯可以有效防止面团冷藏变性。 2.缺点:

由于乳化剂的协同效应,单独使用蔗糖酯远不如与其他乳化剂合用,适当复配后乳化效果更佳。在酸性或碱性时加热可被皂化。 3.适用范围: 可用于肉制品、香肠、乳化香精、水果及鸡蛋保鲜、冰淇淋、糖果、面包, 1.5g/kg;乳化天然色素,10g/kg。 四、松香甘油酯 1.优点: 质脆,无臭或微有味。不溶于水、低分子醇,溶于芳香族溶剂、烃、萜烯、酯、酮、橘油及大多数精油。具有稳定饮料的作用。 2..适用范围: 可用于胶姆糖基础剂,最大量1.0g/kg。乳化香精,最大量100g/kg。可用作饮料的稳定剂,用量在成品中不超过0.05%,在口香糖基础剂用量不超过01% 五、改性大豆磷脂 1.优点: 用于人造黄油(氢化油),起乳化、防溅、分散等作用;用于油脂乳化剂,起油水乳化作用,乳化油可以代替纯油脂,有改进食品质量、节约食品加工用油的效果。在巧克力中起保形、润湿作用,能防止因糖分的再结晶而引起的发花现象。糖果中特别是对含有坚果及蜂蜜的糖果,能防止渗油及渗液作用,对口香糖能起留香作用。 2.缺点: 在水中很容易形成乳浊液,比一般的磷脂更容易分散和水合。极易吸潮,易溶于动植物油,部分溶于乙醇。 3.适用范围: 用于人造黄油、巧克力,0.2%~0.3%;糖果,0.5%;口香糖,0.2~0.3%、蛋制品等。 六、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粘度或着形成凝胶、保持体系相对稳定性的亲水性物质,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1、稳定作用 稳定作用指增稠剂加入到食品中,可使食品组织趋于稳定、不易变动、不易改变品质如:①在冰淇淋中有抑制冰晶生长②糖果中有防止糖结晶3在饮料、调味品和乳化香精中具乳化稳定作用;4在啤酒、汽酒中有泡沫稳定作用。 2、增稠作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主要是赋予食品所要求的流变特性: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外观,将液体、浆状食品形成特定形态;并使其稳定、均匀,提高食品质量,以使食品具有黏滑适口的感觉。 3、凝胶作用 食品增稠剂是果冻、奶冻、果酱、软糖和人造营养食品等的胶凝剂和赋犁剂。作为食用凝胶的增稠剂,它们各具特长,彼此难以取代,琼脂是目前较好的胶凝形成剂,其凝胶坚实、硬度较高,但弹性较小。明胶凝胶坚韧而富有弹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海藻酸钠胶凝条件低,其热不可逆性特别适用于人造营养食品。果胶在胶凝时能释放出一种较好的香味,

适用于果味食品。 4、保水作用 保水作用则指增稠剂有强亲水作用能吸收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自身质量的水分,并有持水性,这个特性可改善面团的吸水量,使产品的质量增大。 5、成膜作用 在食品表面形成非常光润的薄膜,可以防止冰冻食品、固体粉末食品表面吸湿而导致的质量下降。作被膜用的有醇溶性蛋白、明胶、琼脂、海藻酸等当前,可食用包装膜是增稠剂发展的方向之一。 6、矫味作用 对不良气味有掩蔽作用。其中环糊精效果较好,可消除食品中的异味。例如, 在豆奶中加入2-5%可显著减少豆腥味。 7、其它作用 除上述作用外,增稠剂还可作为果汁、酒和某些调味品的澄清剂,烘烤食品品质改良剂;在食品加工中还可作起泡剂和脱膜剂等。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非缔合型(HEC) 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多糖 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非缔合型(ASE) 缔合型(HASE) 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聚氨脂类 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膨润土 凹凸棒土 气相二氧化硅 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纤维素类 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乳化稳定剂在乳饮料中的应用

乳化稳定剂在乳饮料中的应用 乳饮料是指以新鲜牛乳为原料(含乳30%以上)加入水与适量辅料,如可可、咖啡、果汁和蔗糖等物质,经有效杀菌而成的具有相应风味的含乳饮料。它是一种客观不稳定分散体系,既有蛋白质及果汁微粒形成的悬浮液、脂肪的乳浊液,又有以糖类、盐类形成的真溶液。实际生产中采用最先进的加工机械和加工工艺,也很难达到饮料的质量要求,常发生油脂上浮和蛋白质沉淀等质量问题。所以要添加适量的乳化剂、增稠剂等,使饮料保持稳定。调配型中性乳饮料(以巧克力乳饮料为例)可可奶乳饮料是以奶粉(或鲜牛乳)、可可粉、蔗糖等为主要原料调配而成。其一般的生产工艺为:原乳的标准化或乳粉的还原→可可粉预处理→稳定剂的溶解→混合配料→高压均质→灭菌→冷却→成品。由于可可奶乳饮料含奶量一般在30%以上,且可可粉不仅含有脂肪,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以可可奶生产中容易出现以下主要质量问题:1.可可粉和蛋白质沉淀;2.絮凝;3.可可粉结块;4.水析;5.油析;6.黏度太大。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可知,提高可可奶饮料的黏度,缩小液体与可可颗粒之间的密度差,才能减少可可粒子的沉降速度。所以一般通过细化可可颗粒和增加体系黏度的方法来解决可可粉沉淀的问题。可可粉粒度较大,经过预处理、高压均质后,其粒度仍在2—50μm,虽然减少了可可颗粒的沉淀,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添加乳化稳定剂的方法,乳化剂常选用卵磷脂和高HLB值的乳化剂,如蔗糖脂肪酸酯和多聚甘油脂肪酸酯。增稠剂常选用黄原胶、刺槐豆胶、

罗望子胶、卡拉胶,尤其是卡拉胶牞一方面它能与牛乳蛋白质相结合成网状结构牞另一方面它能形成触变性凝胶结构,从而达到悬浮可可粉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赋予可可奶饮料润滑的口感。调配型酸性含乳饮料在乳饮料市场中,调配型酸性含乳饮料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它一般是用酸溶液或果汁,将牛乳的pH从6.6—6.8调整到4.0—4.2制成的一种乳饮料,其典型工艺如下:原料乳(或还原乳)→标准化→加稳定剂、糖混合→冷却到40℃以下→酸化→定容→巴氏杀菌→加香→均质→灌装→二次灭菌→冷却→成品。一般先将稳定剂与5—10倍的白糖干混均匀,加入冷水或温水溶解,过胶体磨,待用。由于调配酸乳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脂肪、糖、盐等,是以水为分散介质,以蛋白质、脂肪为分散相的宏观分散体系,呈乳状液态。而牛乳的乳蛋白中,80%为酪蛋白质,属于高分子两性电解质。在制作酸性饮料时,由于加入了酸,pH会下降(一般酸性蛋白饮料pH为3.3—4.0)。当pH值降低到接近酪蛋白的等电点4.6,酪蛋白几乎完全凝聚沉淀。进一步增加酸性,则碱基的解离占优势。蛋白质粒子整体带上正电荷,即酪蛋白趋向分散溶解,使一度凝聚的大粒子分散开,形成不稳定的溶胶。另外,由斯托克斯定律可知,为防止蛋白质粒子沉降,要减少蛋白质粒子的直径,减少蛋白质粒子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系数,故应选用添加一些耐酸性稳定剂来增加黏度,如CMC(Fh9)、黄原胶、PGA、果胶。它们都是耐酸性强的亲水胶体,具有稳定作用的酸性多糖,在酸性乳饮料中,可补偿蛋白质的阴离子电荷,由于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