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黑胫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因子及其互作效应

烟草黑胫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因子及其互作效应
烟草黑胫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因子及其互作效应

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

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l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16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239 3 营养学报 0.749 4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0.608 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0.607 6 中国防痨杂志 0.483 7 肠外与肠内营养 0.473 8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0.469 9 中国消毒学杂志 0.458 10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0.393 11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0.332 12 中国卫生统计 0.325 13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0.318 14 卫生研究 0.264 15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0.254 16 中国学校卫生 0.224 17 环境与健康杂志 0.221 18 中国公共卫生 0.202 19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0.187 2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0.139 2l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0.109 22 疾病控制杂志 0.073 23 伤残医学杂志 0.012 基础医学、综合类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708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49 3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0.845 4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0.822 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0.769 6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0.667 7 中华医学杂志 0.636 8 中华病理学杂志 0.605 9 中华麻醉学杂志 0.597 10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0.580 11 免疫学杂志 0.555 12 生理学报 0.536 13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0.535 14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0.532 15 中华血液学杂志 0.530 16 诊断病理学杂志 0.483 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亚细胞定位之烟草转化方法

本氏烟草(N. benthamian)瞬时表达及相关实验方法: 一、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转化: A、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需要,将所要表达的基因克隆到含有不同标签的双元载体中,并转化农杆菌。 2、将新活化的农杆菌单克隆接种到含有相应抗生素的YEP中,28℃,200rpm过夜。 *估算时间,防止农杆菌液浓度超过1OD,否则会影响转化效率。 3、当菌液OD值介于0.6~1.0之间时,1000g,5min离心收集农杆菌。 4、用2ml Induction medium(without AS)轻柔重悬农杆菌,然后再次离心收集菌液。 5、重复步骤4。 6、所得沉淀用1ml Induction medium 重悬。 7、室温放置1~4小时 8、测OD值,根据实验需要,配置侵染液(组合详见下文)。 9、用不加针头的注射器将侵染液注射进6~8周大的本氏烟草叶片中。 *使用注射器时注意安全,防止针头扎到手,使用完的注射器要把针头套套上再扔,或者将针头放到注射器里面,避免伤害他人;注射时应戴乳胶手套并在每次注射完成后清洗手套,防止交叉污染。B、试剂: Induction medium: MES-KOH PH 5.7 10mM MgCl210mM AS 200uM 推荐提前配制母液 1M MES-KOH PH5.7 过滤灭菌,4℃保存,用时稀释100倍。 1M MgCl2 过滤灭菌,4℃保存,用时稀释100倍。 0.2M AS 溶于DMSO 有机溶剂专用滤膜过滤灭菌,分装(避免反复冻融),-20℃。用高压灭菌的超纯水稀释。 C、关于表达时间: 烟草瞬时表达系统中蛋白的表达可以维持比较长的时间,一般注射24小时之后到一周之内都会有表达。严格来讲需要摸索每个蛋白的最佳表达时段,但一般注射后48小时至72小时不同蛋白表达量都比较可观,不要错过。 D、关于侵染液浓度: 推荐每个菌株的浓度在0.1~0.2之间。过高的农杆菌浓度会引起叶片萎蔫甚至枯萎。

2020年版科技核心医学类期刊

2019-2020年版最新科技核心医学类期刊目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形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分类的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933种中文期刊和116种英文期刊,共204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医学领域41类学科700余种期刊,并有10种医学类期刊新入选(见下表)。2019年新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学类(10种)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1.陕西中医 2.重庆医学 3.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4.分子影像学杂志 5.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6.肝癌电子杂志 7.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8.国际流行病学传染学杂志 9.中医药学报

42种医学综合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其中《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共5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 2019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学综合类(42种) 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武警医学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西部医学 FRONTIERS OF MEDICINE 西南国防医药 安徽医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安徽医药 现代医学 北京医学 协和医学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 新医学 广西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海军医学杂志

烟草黑胫病

烟草黑胫病 中文名称:烟草黑胫病 拉丁学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为害作物:烟草 病原菌形态特征:所引起的病害。菌丝无隔膜,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梨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内生游动孢于,圆形或肾形,有侧生鞭毛两条。厚膜孢子圆形或卵形,萌发时产生芽管形成菌丝.卵孢子球形,黄色、厚膜 发病特点:黑胫病的流行主要由病菌特性,烟草的抗病性和环境条件三因素所制约。寄主除不同烟草品种的抗性不同外,随株龄的增加其抗性增加,在现蕾期以前,茎基部组织柔嫩,为感病阶段,至现蕾后基部己本质化,即进入抗病阶段。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流行,24.5~32℃为侵染适温。在适温条件下,如雨后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连续3-5天,田间即可出现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 中烟14、5008、革新一号G140、G28、NC82、NC89、金星6007、 (2)轮作换茬苗床地和烟田至少实行三年轮作。前作以禾本科为宜不要与切科蔬菜科轮作 (3)平整土地,越垅培土 (4)药剂防治苗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二三次,移栽时用95%敌克松350克,对细土15-25公斤拌匀,于移栽封高窝前及起垅培土前,把药土洒在烟株周围,立即覆土避免药剂光解。 (5)在培土后也可用500倍的70%敌克松液喷茎基或浇灌,效果更好。也可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亩施1公斤,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公斤,每株浇药液20~3~毫升,或于茎基部喷洒,隔10~15天再施药一次,可控制此病。 (4)药剂防治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g/m2,拌10-12kg干细土,播种时1/3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在种子上。移栽前用此药500-800倍液喷一次,做到带药移栽。移栽时用药50g/667m2与干细土拌匀,撒入穴窝。也可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每667m2350-400g穴施。烟株培土后发病前采用局部保护的灌根方法向茎部及其土表施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M 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90% 8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1:150-200倍式波尔多液喷淋,隔15天喷一次。 烟草黑胫病及其综合防治 烟草黑胫病又称疫病,是我省烟草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产烟区一般发病率为5%一25%,严重田块高达60%以上,甚至成片死亡,严重威胁我省的烟草生产。

国内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排名代码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 1 G19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5249 2 G275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 1908 3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333 4 G654 护理研究1074 5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 6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1131 7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893 8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400 9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121 10 G138 中华儿科杂志2396 11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499 12 G143 中华骨科杂志2821 13 G168 中华消化杂志1448 14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849 15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420 16 G146 中华护理杂志2441 17 G900 中华烧伤杂志431 18 G156 中华内科杂志2193 19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1616 20 G316 解放军护理杂志827 21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845 22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387 23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378 24 G137 中华创伤杂志1252 25 G249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734 26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533 27 G299 中国临床康复3306 28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2494 29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1982 30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421 31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712 32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890 33 G179 中华肿瘤杂志1427 34 G176 中华医学杂志2719 35 G985 中国艾滋病性病393 36 G211 中华糖尿病杂志537 37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751 38 G277 中国内镜杂志1046 39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941 40 G173 中华眼科杂志1239 41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544 42 G139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149

烟草农杆菌转化实验步骤1

烟草农杆菌转化实验 实验配方:1L RMOP: 20×大量元素50ml 200×微量元素5ml 200×有机5ml 200×铁盐5ml 3%蔗糖30g 0.8%琼脂(国产)4g/500ml 灭菌后,每500ml培养基加入: 0.1mg/L NAA 1mg/ml NAA 50μL 1mg/L 6-BA 1mg/ml6-BA 500μL YEB: 液体培养基:1L 酵母提取物1g 牛肉膏5g 蛋白胨5g 蔗糖5g MgSO4?7H2O 0.5g pH7.0 高压灭菌。 固体培养基: 每升YEB 液体培养基加15g 琼脂粉,高压灭菌。 卡那霉素(Kan)储液:100mg/ml 利福平(Rif)储液:50mg/ml YEB 固体培养基平板: 灭菌后的YEB 固体培养基待其温度降至50℃时加入卡那霉素(Kan)和利福平(Rif),至终浓度为50mg/l,混匀后立即倒入培养皿,凝固后4℃倒置保存。 一.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划线活化农杆菌,挑取农杆菌单菌落于3ml的YEB液体培养基(含Rif 50mg/l)中,28℃振荡培养过夜; (2)取过夜培养菌液1ml接种于50ml YEB(Rif 50mg/l)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至OD600为0.5; (3)取2ml菌液,13000rpm,离心30sec, 弃上清; (4)加入10ml 0.1M CaCl2,使农杆菌细胞充分悬浮,冰浴30min;

(5)13000rpm,离心30sec,弃上清,置于冰上,加入2.5ml预冷的0.1M CaCl2,充分悬浮细胞,分装在1.5ml EP管中,液氮中速冻1min,置-80℃冰箱保存备用。二.质粒DNA导入农杆菌 ①电转法: 1.取农杆菌感受态在冰上冻融; 2.加2μL质粒DNA于100μL感受态细胞中,用枪头轻轻搅拌混匀; 3.然后再将其转入电转杯中(不要产生气泡),在2500V高压下电击; 4.取出电转杯,加入500μL预冷的YEB培养基(不含抗生素),轻轻吹打混匀,吸出菌液转入1.5ml离心管中,28℃,200rpm振荡培养5h; 5.取30-40μL菌液涂在含相应抗生素(50mg/l Kan和50mg/l Rif)的YEB平板上,28℃倒置培养1.5-2天; 6.挑选单菌落PCR检测,将阳性菌落保存。 ②冻融法: 1、在200μl感受态细胞中加入2-6μl质粒DNA,冰浴5min,液氮中速冻5min; 2、迅速转入37℃水浴中,热激5min; 3、加入1ml YEB(不含抗生素)液体培养基,28℃慢速振荡培养2-4小时; 4、3000rpm离心4min,去一部分上清,留取200μl菌液涂布于含有50mg/l Kan 和50mg/l Rif的YEB平板; 5、放置约0.5h,待水份干后,28℃培养约24小时至长出菌落。 6、挑选单菌落PCR检测,将阳性菌落保存。 三.烟草遗传转化实验 ①准备农杆菌 (1)将农杆菌在平板上划线,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到20mL附加相应抗生素(kan 50mg/L, Rif 50mg/L)的YEB液体培养基中,在恒温摇床上,于28℃下以180r/min培养至OD600为0.6~0.8(约需17h)。 (2)将OD600为0.6~0.8的菌液,按1%~2%的比例,转入新配制的无抗生素(含Rif)的YEB液体培养基中,可同时加入100~5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再培养6h左右,待OD600为0.2~0.5时即可用于转化。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受伤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速分裂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一特性成为农杆菌介导法植物转基因的理论基础。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①受伤的植物细胞为修复创伤部位,释放一些糖类、酚类等信号分子。②在信号分子的诱导下,农杆菌向受伤组织集中,并吸附在细胞表面。③转移DNA上的毒粒基因被激活并表达,同时形成转移DNA的中间体。④转移DNA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方法:(根据不同受体环境基因要求而不同) 1.农杆菌准备 2.外植体的准备(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系、幼嫩茎段或叶片); 3.用 MS-AS液体培养基稀释原菌液15倍(1.5ml / 20ml)或离心后稀释3倍; 4.外植体与菌液共培养20 分钟; 5.放置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注意充分吸干多余的菌液); 6.将外植体接种到MS-AS固体诱导培养基,培养2-3天 ; 7.移至含卡那霉素(Kan)300mg/L和羧苄青霉素(Cb 300mg/L)的固体筛选培养基上进行Kan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8.隔20天,进行第二次筛选; 9.抗性愈伤组织在固体筛选培养基上分化成苗; 10 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获得完整的再分化植株。

烟草转化及CoIP方法

CoIP protocol From Guo Siyi 烟草转化体系 将含有正确构建质粒的阳性农杆菌克隆在YEB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到OD600 约 1.5 左右(大约20h),同时摇菌P19,它能有效抑制植物对外源导入载体表达的沉默效应,提高表达量。然后收集菌体,5000 rpm 5min 常温离心,将菌体用侵染缓冲液(10 mM MES,100 μM AS-乙酰丁香酮,50 mM MgCl2)重悬,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OD600 值;根据实验要求将含有不同载体组合的菌液混合,同时在每一个组合中也加入P19,最终使得每种菌液成分的OD600 在0.8 左右;然后将混合的菌液在28 ℃下以200 rpm 的转速再培养至少3 h,然后注射合适大小的烟草叶片。尽可能多的注射烟草叶片,并标记下注射的叶片及对应区域;之后用保鲜膜封闭,在暗中培养2 d,然后再转入光下培养2-3 d,并取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 的荧光已确定烟草叶片中外源载体的表达情况,视情况取材做后续的实验。 免疫共沉淀(CoIP) 将VER2,TaGRP2 与不同的标签蛋白融合如FLAG-VER2,TaGRP2-GFP,将该载体转化农杆菌获得阳性克隆,然后共同用农杆菌侵染的方法转化烟草。至少设定两组样品:即FLAG-VER2/TaGRP2-GFP 以及FLAG-VER2/GFP。检测目的蛋白是否表达:用Bradford 法测定提取蛋白的浓度,然后用SDS-PAGE 分离蛋白(15-30 μg protein/lane)做Western Blot 用(WB)标签抗体FLAG,GFP 检测融合蛋白是否在烟草中表达。并根据WB 的结果估算实验组(FLAG-VER2/TaGRP2-GFP)与对照组(FLAG-VER2/GFP)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Pre-clear:(所有步骤尽量在冰上进行) 取两份30 μL protein A/G beads 到EP 管中放于冰上,用600 μL 的蛋白提取buffer 重悬beads,4 ℃离心1000 g 1 min。冰上静止1 min,弃上清。(重复此操作3 次) 将适量蛋白溶液(根据WB 结果,调整实验组和对照组蛋白样品,使得目的蛋白的表达基本相当,总蛋白在400-600 μg,溶液总体积在1 mL 左右,可用蛋白提取buffer 补齐)加入beads 中,4 ℃颠倒混匀1-2 h;然后4 ℃离心2000g 1 min,将上清转移至新EP 管中,取20 μL 样品待用,即Input。 免疫沉淀: 将上清中加入适量的GFP 抗体,根据WB 结果来加,10-20 倍于WB 的抗体用量。4 ℃颠倒混匀1-2 h,快到时间时,重新准备两份30 μL protein A/G beads 在新EP 管中放于冰上待用(用蛋白提取buffer 重悬3 次)。将混匀的蛋白+抗体溶液加入含有beads 的EP 管中,4 ℃颠倒混匀1-2 h。 清洗杂蛋白: 4 ℃离心1000 g 1 min,将上清转移到新EP,此为UBP(unbinding protein),存于冰上待用。将beads 用wash buffer 清洗4- 5 次,600 μL/次,每次重悬后4 ℃离心1000 g 1 min。留40 μL 最后一次的wash buffer(即W5)于冰上待用。 洗脱结合蛋白: 将beads 用50 μL elution buffer 洗脱后加10 μL 6×SDS loading buffer,或者用60 μL 1×SDS loading buffer 煮沸5 min。WB 检测FLAG-VER2 蛋白是否与TaGRP2-GFP 蛋白共沉

烟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烟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烟草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南北各省区广为栽培,烟草在种 植过程中,极易出现病虫害,且防治较难。而近几年随着植保无人机的 发展,烟草渐渐用上无人机施药。天鹰兄弟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烟草病虫 害防治的措施,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烟草黑胫病 危害特征 烟草黑胫病以侵染茎基部和根为主。 大田成株发病一般在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黑斑,可扩张到地上十几厘米,纵剖病茎可见髓部显黑褐色,呈片层状;茎基部受害后向髓部扩展,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大雨过后遇烈日高温,则全株叶片突然调

萎,然后枯死;黑胫病的感染可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受到感染的叶上会形成绿褐至黄色的大病斑(达10cm左右),状如“黑膏药”。 药剂防治: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或5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灌根。 二、烟草根黑腐病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于烟株根系,使根呈黑色腐烂。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者病根全部变黑腐烂,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株地上部呈现生长缓慢,色黄,矮化。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或福美双,每株l00~200ml浇灌防治。 三、烟草赤星病 危害特征 烟草赤星病主要在烟叶近成熟时开始发生,一般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逐步发展,初期呈水平扩散,以后垂直扩散,后期多发生于成熟叶片。 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变成褐色、边缘明显、有同心轮纹的病斑,有黄晕。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霉状物,天气干旱时,病斑质脆、易破。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致使病斑枯焦脱落,进而造成整个叶片破碎而无使用价值。

农杆菌介导转化和再生的杨树

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杨树 摘要: 杨树品种已发展为一种植物转化和再生系统。叶植,从稳定发芽培养的一个杨树杂交NC - 5339(银白杨标本),被共培养用于农杆菌遗传转化关于一个烟草的看护培养。致瘤的和无防备的农杆菌株隐藏包含一个双元载体,其中包含两个新霉素磷酸转移酶II(NPT II')和细菌5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AROA)嵌合基因融合。没有开发芽,叶外植体时,双元缴械拉力的根癌农杆菌菌株共培养。然而,转化的植物,没有野生型的T-DNA获得使用农杆菌株原癌基因的二进制。NPT II '酶的活性检测,Southern印迹法分析和免疫学检测证实了遗传转化成功细菌EPSP合酶Western印迹。这是首次报道成功收回转化植株森林树,也是第一个记录的插入和重要农艺性状的外源基因的表达成木本植物物种。 关键词:白杨;转化;农杆菌 前言 基因工程树种的能力将是特别有用的遗传改良,如大型成熟的植物并长期有性世代倍(Nelson and Haissig 1984; Sederoff and Ledig 1985)。森林树种的应用重组DNA技术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发展的基因转移系统。方法,例如显微注射(Crossway et al.1986)和直接DNA摄入(Paszkowski et al. 1985; Fromm et al. 1986) 已被用于外源基因引入到草本作物物种,但是,最有效的基因转移的方法,利用自然感染冠瘿病的机制造成的有机体,农杆菌(Bevan et al. 1983 ; Fraley et al. 1983 ; Herrera-Estralla, 1983). 。根癌农杆菌的自然感染周期期间,细菌的T-DNA 整合到宿主植物的染色体,从而导致肿瘤对植物的生产(奇尔顿等人,1980)。可以删除和替换而不影响根癌农杆菌的T-DNA转移到植物(DeGreve等,1982)的能力,由异源基因的肿瘤诱导基因。这些修改后的根癌农杆菌菌株的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外植体组织的共培养,可导致转化植物缺乏致癌基因性状的隔离。因此,我们着手开发一个混合型杨树无性系,银白杨x grandidentata的(NC - 5339 )作为载体的农杆菌转化体系。 有许多特征能使杨树NC-5339得到理想的转化研究首先,杨树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森林树种。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落叶阔叶树,栽培主要用于纸浆生产。对

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影响因子

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影响因子 (摘自中国知网) (20100703) 上海 0.362上海畜牧兽医通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0.047国外畜牧学(猪与禽)(上海)(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0.267乳业科学与技术(上海奶牛)(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市奶牛研究所;上海乳品培 训研究中心) 黑龙江 0.397畜牧兽医科技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0.216黑龙江畜牧兽医 0.075养殖技术顾问(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辽宁 0.433养猪(养猪杂志)(东北养猪研究会) 0.164现代畜牧兽医(辽宁畜牧兽医)(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辽宁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吉林 0.817中国兽医学报(吉林大学农学部)(兽医大学学报) 0.118吉林畜牧兽医 江苏 0.420畜牧与兽医(南京农业大学) 0.210中国家禽(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0.180中国禽业导刊(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江苏扬州) 四川 0.130畜禽业(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0.136四川畜牧兽医 0.286草业与畜牧(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 陕西 0.503动物医学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248中国牛业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138畜牧兽医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兰州 0.667中国兽医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0.287中国草食动物(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0.257中兽医医药杂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 山东

0.168中国动物检疫(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 0.088山东畜牧兽医(山东农业大学) 新疆 0.213草食家畜(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新疆畜牧科学院) 青海 0.224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省牧科院;青海省畜牧兽医学会) 云南 0.101云南畜牧兽医 河北 0.111今日畜牧兽医(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 0.047北方牧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湖北 0.116湖北畜牧兽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畜牧局) 0.161养殖与饲料(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 0.133湖南畜牧兽医(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省畜牧兽医学会) 广东 0.128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0.081养禽与禽病繁殖(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 河南 0.100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 福建 0.121福建畜牧兽医 浙江 0.113浙江畜牧兽医 江西 0.129中兽医学杂志(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 北京 0.907中国兽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北京) 0.712世界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 0.496中国兽医杂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0.490中国畜牧兽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完整word版)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二、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转化机制: 与植物基因转化有关的农杆菌有两种类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根癌农杆菌含有Ti 质粒。发根农杆菌含有Ri 质粒。根癌农杆菌的Ti 质粒和发根农杆菌Ri 质粒都具有一段转移DNA (transfer DNA,又称T-DNA),在农杆菌侵染植物时,T-DNA 可以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使其携带的基因在植物中得以表达。由于T-DNA 能够进行高频率的转移,而且Ti 质粒和Ri 质粒上可插入大到甚至150kb 的外源基因,因此,Ti 质粒和Ri 质粒成为植物基因转化中的理想载体系统。 1 与农杆菌转化相关的基因 与转化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农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和Ti 质粒上T-DNA 以外Vir 区的基因。染色体基因包括chvA、chvB、att、pscA、chvD 以及chvB。它们大多编码一些膜相关蛋白,负责细菌向植物受伤细胞趋化移动和帮助细菌附着于植物受伤细胞上。ChvD 蛋白可能在低pH 和磷酸饥饿情况下提高VirG 蛋白的合成水平。ChvE 与VirA 蛋白共同对virG 起激活作用。 原始的Ti质粒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4个区: (1)T-DNA区:是在农杆菌侵染细胞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基因组中的一段DNA,其携带的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但与T-DNA本身的转移与整合无关。T-DNA 上最重要的是两端的2个边界(LB和RB),它们是T-DNA转移所必需的。只要其存在,T-DNA可以将携带的任何基因转移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T-DNA的右边界在T-DNA的整合中对于靶DNA位点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尤以右边界更为重要. (2)毒性区:位于T-DNA以外的1个30~40 kb的区域内,该区段编码的基因但对T-DNA 的转移和整合非常重要.这些基因也称为Ti质粒编码毒性基因(vir)。 (3)接合转移区:该区段存在有与细菌间接合转移有关的基因(tra),调控Ti质粒在农杆菌间转移。 (4)复制起始区:该区段调控Ti质粒的自我复制。在遗传转化过程中除了Ti质粒上的基因参与外,还有农杆菌染色体基因。染色体基因包chvA、chvB、att、pscA、chvD 以及chvB。它们大多编码一些膜相关蛋白,负责细菌向植物受伤细胞趋化移动和帮助细菌附着于植物受伤细胞上。延伸因子P对于农杆菌的生长非常重要,但非必需.高水平的糖结合蛋白一ChvE可以扩大VirA蛋白对酚类物质的识别范围。结合ATP盒式转运体类似物蛋白ChvD,参与Vir区基因的表达调控,chvD基因座中插入无启动子的lacZ,农杆菌侵染力以及Vir区基因表达量大大下降,ChvD突变体中virG组成型表达侵染力则得以恢复,这一现象说明ChvD通过影响virG表达控制毒性。 2 Vir 基因的诱导表达机制 在植物受到创伤后,创伤组织的细胞释放出创伤信号——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香酮。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

实验一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目的及要求] 了解和掌握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在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中,首先要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株。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是一项基本技术。感受态是细菌细胞具有的能够接受外源DNA的一种特殊生理状态。农杆菌的感受态可 用CaCl 2处理而诱导产生。将正在生长的农杆菌细胞加入到低渗的CaCl 2 溶液中, 0℃下处理便会使细菌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改变,此时的细胞呈现出感受态。制备好的农杆菌感受态细胞迅速冷冻于-70℃可保存相当一段时间而不会对其转化效率有太大的影响。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冷冻高速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冰箱, -70℃超低温冰柜,分光光度计,接种针,10ml试管,50ml离心管,1.5ml 离心管,冰浴,微量进样器及吸头。 以上玻璃仪器和离心管需在用前灭菌,灭菌条件:120℃,15分钟。 二、材料:土壤农杆菌LBA4404菌株或其它农杆菌菌株 三、试剂:YEB液体培养基(1L):酵母提取物1g,牛肉膏5g,蛋白胨5g, 蔗糖5g,MgSO 4·7H 2 O 0.5g,pH7.0,高压灭菌。 利福平(Rif)储液:50mg/ml 20mM CaCl 2 ,高压灭菌。 [实验步骤] 1、挑取根癌农杆菌LBA4404单菌落于3ml的YEB液体培养基(含Rif 50mg/l)中,28℃振荡培养过夜; 2、取过夜培养菌液1ml接种于50mlYEB(Rif 50mg/l)液体培养基中, 28℃振荡培养至OD 600 为0.5;

3、取2ml菌液,13000rpm,离心30sec, 弃上清; ,使农杆菌细胞充分悬浮,冰浴30min; 4、加入1000μl 20mM CaCl 2 5、13000rpm,离心30sec,弃上清,置于冰上,加入500μl预冷的20mM CaCl ,充分悬浮细胞,冰浴中保存,24hr内使用,或液氮中速冻1min,置-70℃ 2 保存备用。 实验二质粒DNA直接导入农杆菌 [目的及要求] 了解和掌握质粒DNA转化农杆菌细胞的原理和方法,获得能用于植物转化的工程菌。 [实验原理] 在低温下,外源DNA(质粒)可吸附到感受态细胞表面,诱导细胞吸收DNA。(加入热激原理)转化了质粒DNA的农杆菌随后28℃恢复培养,可使质粒上携带的编码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得到表达,因此,转化了质粒的农杆菌细胞可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没有转化的细胞则无法生长。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有害生物检测与鉴定》课程结课论文 题目: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姓名:王振国 学号: 112009327002366 院系:植物保护学院 任课老师:肖崇刚(教授) 时间: 2010年6月30日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王振国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 本文对烟草黑胫病的分布与危害、症状及病原菌、流行与预测、综合防治以及运用生物技术的新发展、诱导烟草本身的抗性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综合防治,生物技术 Recent Research Advance for Tobacco black shank Wang Zhenguo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 a review on Tobacco black shank including its distribution and harm, its symptoms and pathogen, the regularity of its epidemic and prediction, its comprehensive defense and control, the new improvement of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ts occurring of induced resistances in different planting area. Key words:Tobacco black shank; Research progress;Comprehensive defense and control; Biotechnology 烟草黑胫病( Phytophora nicotiana Breda de Haan)是1896 年由Van Breda de Haan最早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随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目前烟草黑胫病是世界烟草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烟草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1]。烟草黑胫病具有发病率高,分布范围广,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等危害特点。1950 年,该病首次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发现,并且连续多年危害烟草的生产[2]。目前在我国各大种植烟区,黑胫病的发生都较为普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并结合当地的栽培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导致黑胫病的病原产生了抗药性,防治难度加大。近十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在病害流行与测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成功开发出了一些新型制剂。 1. 分布与危害 烟草黑胫病是我国烟草主要病害之一,可以危害烤烟、晾烟、晒烟、白肋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基因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转基因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一种能诱发植物产生肿瘤的细菌,根癌农杆菌中含有诱导植物产生肿瘤的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简称为Ti质粒。野生型农杆菌的Ti质粒,含有两个与致瘤有关的区域:一个是T-DNA区(transferred DNA region),含致瘤基因;另一个是毒性区(Virulence region),在T-DNA的切割、转移与整合过程中起作用。农杆菌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数分裂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我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在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三、材料 1、植物材料:烟草无菌苗 2、农杆菌与载体:EHA105;PBI121 四、方法步骤 1、试剂的配制 (1)LB固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琼脂8g/L。(2)液体MS/MT培养基PH:5.8-6.0 (3)烟草共培养培养基:固体MS培养基 (4)烟草筛选培养基: MS +(2.0mg/L)6-BA + (0.3mg/L)NAA + (30g/L)蔗糖+ (400mg/L)头孢霉素+ (50mg/L)卡那霉素+ (7.5g/L)琼脂PH:5.8-6.0 (5)烟草生根培养基:固体MS培养基 2、农杆菌侵染菌液的制备方法: (1)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灭菌15min,接种环酒精灯灼烧灭菌备用 (2)铺皿:LB(50mg/L卡那霉素+25mg/L利福平) (3)划线:用接种环沾取预转化的农杆菌菌液于铺好的培养基划“之”字或者“#”字(4)封皿,做标记 (5)28℃恒温培养1d-2d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受伤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速分裂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一特性成为农杆菌介导法植物转基因的理论基础。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①受伤的植物细胞为修复创伤部位,释放一些糖类、酚类等信号分子。②在信号分子的诱导下,农杆菌向受伤组织集中,并吸附在细胞表面。③转移DNA上的毒粒基因被激活并表达,同时形成转移DNA的中间体。④转移DNA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方法:(根据不同受体环境基因要求而不同) 1.农杆菌准备 2.外植体的准备(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系、幼嫩茎段或叶片); 3.用MS-AS液体培养基稀释原菌液15倍(1.5ml / 20ml)或离心后稀释3倍; 4.外植体与菌液共培养20 分钟; 5.放置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注意充分吸干多余的菌液); 6.将外植体接种到MS-AS固体诱导培养基,培养2-3天; 7.移至含卡那霉素(Kan)300mg/L和羧苄青霉素(Cb 300mg/L)的固体筛选培养基上进行Kan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8.隔20天,进行第二次筛选; 9.抗性愈伤组织在固体筛选培养基上分化成苗; 10 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获得完整的再分化植株。

烟草瞬时转化实验步骤

烟草叶片瞬时转化实验 试验方法 一、实验材料及药品 pCAMBIA 1381Z-Luc载体、Gv3101农杆菌菌株及其感受态、MES、MgCl2、乙酰丁香通、5-6周本氏烟草等 二、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烟草瞬时转化实验选用融合Luc信号的pCAMBIA 1381Z-Luc载体,载体构建过程是将拟南芥及菊花的FT启动子分别采用双切双连的常规载体构建方式将启动子构建到pCAMBIA 1381Z-Luc载体上,同时将目的基因构建到pMDC43或pMDC32或pORE载体上作为超表达载体进行后续的瞬时转化实验。 通过农杆菌转化的方式,将上述构建好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菌株GV3101的感受态细胞中。 三、材料的准备 1、烟草植株5-6周幼嫩未开花植株 2、携带质粒的农杆菌(GV3101或An105均可) 3、YEB培养液(一瓶+K+R、一瓶只+R——pCAMBIA 1381Z-Luc载体为卡纳氯霉素抗性、Gv3101只有r抗性) 4、处理液:10mL配方如下母液配方(10ml配方): 0.5M MES 200ul 0.976g 1M MgCl2100ul 2.03g 100mM乙酰丁香酮10ul 0.196g(使用DMSO溶解) 灭菌水加至10ml (若长时间保存,需避光!) 四、操作步骤 1、农杆菌转化 2、转化正确的农杆菌进行过夜培养,同时培养P19菌株(最好先进行划线) 3、确定不同农杆菌所加菌液的量: 计算公式:V=n×Vfinal×0.5/OD600 VP19= n×Vfinal×0.3/OD600 OD600最好在1以上n=注射叶片数Vfinal=悬浮后的终体积多为2ml或3ml 注:在进行转录激活或抑制实验时,一般加入四种农杆菌(包括P19)而对照组往往只加入两种或三种菌液,此时,应使用Gv3101对体系进行补充,计算方法为公式一,具体加入量视对照组缺失的量确定,分别加入一倍或两倍Gv3101进行补充。 4、将计算出的各菌液体积进行混匀(此时各菌液实际浓度比例为1:1:1),5000rpm,5min 5、弃上清,用Vfinal(2ml或3ml)悬浮液进行悬浮,随后室温避光放置3h 6、利用无针头注射器注射叶片(先用针头在叶片上扎一个小孔)(注射烟草顶端以下第3-5片叶片) 7、暗培养1d,转入光照培养1-2d 8、利用稀释好的荧光素酶底物喷施到叶片上,黑暗下放置1-2min,随后利用CCD 冷冻相机进行观察。

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排序

2017年环境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期刊名称出版周期复合影响因子 年增幅(%)综合影响因子年增幅(%)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月刊 4.53085.73 3.01646.6 生态学报半月刊 3.54024.12 2.32118.2 土壤学报双月刊 3.47432.44 2.48733.4 应用生态学报月刊 3.26728.98 2.16613.6 自然资源学报月刊 3.250 5.25 2.28222.0 中国农业科学半月刊 3.04317.13 2.02722.0 环境科学月刊 2.87025.16 2.02615.6 水科学进展双月刊 2.80641.01 2.14719.9 中国环境科学月刊 2.61418.50 1.9480.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月刊 2.457126.66 1.617-3.6 生态环境学报月刊 2.39128.62 1.55911.0 环境科学学报月刊 2.3460.64 1.563 5.3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月刊 2.21822.27 1.51313.1 环境科学研究月刊 2.094 1.60 1.567-1.8 生态学杂志月刊 2.019-17.32 1.344 4.0 气候与环境研究双月刊 1.95012.72 1.237-21.4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月刊 1.93967.88 1.2780.9 水土保持学报双月刊 1.873-14.40 1.26918.6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月刊 1.815-19.23 1.22713.1 中国环境监测双月刊 1.649116.40 1.290-7.1 水生生物学报双月刊 1.571-4.50 1.082-6.5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双月刊 1.560-12.46 1.127 6.7 环境化学月刊 1.378-7.08 1.02110.5 微生物学通报月刊 1.336-6.90 0.93315.9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双月刊 1.30011.490.905 1.2 微生物学报月刊 1.261-14.22 0.82310.2 环境工程学报月刊 1.24430.130.84423.8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季刊 1.1470.970.833-6.4 环境污染与防治月刊 1.03912.320.75126.9 环境科学与技术月刊0.990-22.96 0.6568.6 环境工程月刊0.936 5.050.56610.1 水处理技术月刊0.89913.800.552-2.6 海洋环境科学双月刊0.86416.760.562-6.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月刊0.807-21.65 0.56111.5 环境与健康杂志月刊0.743-2.24 0.533-4.0 环境与职业医学月刊0.73659.6530.612 1.5 给水排水月刊0.63921.020.42628.7 中国给水排水半月刊0.636-17.19 0.476-16.2 江苏农业科学月刊0.527-25.04 0.330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