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旅游发展分析

长沙市旅游发展分析
长沙市旅游发展分析

长沙市旅游发展分析

一、长沙市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别称“星城”、“楚汉名城”,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前列,在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中排名第七。长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洲城”之美誉,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等革命先贤的故乡。

二、长沙市旅游资源分析

1、长沙市旅游资源等级划分

(1)长沙旅游资源丰富度分析

长沙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706处。有地文景观、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购物等旅游资源8个主类(占国家8个主类的100%)、29个亚类(占国家31个亚类的94%)、91个基本类型(占国家基本类型155的59%)。

长沙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度分析表

主类国家

标准

亚类

数量

占全国

比例%

国家

标准

基本类型

数量

占全国

比例%

单体

数量

地文景观 5 5 100 37 16 43.2 171 水域风光 6 4 66.7 15 7 46.7 70 生物景观 4 3 75 11 5 45.5 106

天象与气候景观 2

2 100 8

3 37.5

4 遗址遗迹 2 2 100 12 9 7

5 62 建筑与设施 7 7 100 50 40 80 1251 旅游商品 1 1 100 7 4 57.1 15 人文活动 4 4 100 15 7 46.7 27 合计 31 28 90.3 155 91 58.7 1706

长沙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布

18%

8%

5%3%

10%

44%

4%

8%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类景观旅游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2)长沙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析

长沙市旅游资源种类全,数量多,品位高,其中建筑设施类、遗址遗迹类在全国占比较为突出,达到80%和75%,地文景观和天象气候类景观较少,在全国分类中占比仅为40.5%和37.5%。

长沙市各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析表

系 列

标准数目

基本类型

占全国的比例(%)

地文景观 37 15 40.5 综合自然旅游地 7 4 57.1 沉积与构造 7 1 14.3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14 9 64.3 自然变动遗迹 7 1 14.3 岛礁 2 1 50 水域风光 15 7 46.7 河段

3 1 33.3 天然湖泊与池沼 3 2 66.7 瀑布

2

2

100

系列标准数目基本类型占全国的比例(%)泉 2 2 100

生物景观11 5 45.5

树木 3 3 100

草原与草地 2 1 50

花卉地 2 1 50

天象与气候景观8 3 37.5

光现象 3 1 33.3

天气与气象现象 5 2 40

遗址遗迹12 9 75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4 3 75

社会文化活动遗址遗迹8 6 75

建筑与设施50 40 80

综合人文旅游地12 9 75

单体活动场馆 5 5 100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11 8 72.7

居住地与社区8 7 87.5

归葬地 3 2 66.7

交通建筑 5 4 80

人工建筑 6 5 83.3

旅游商品7 4 57.1

地方旅游商品7 4 57.1

人文活动15 7 46.7

人事记录 2 2 100

艺术 2 2 100

民间习俗7 1 14.3

现代节庆 4 2 50

(3)长沙市旅游资源分级分析

长沙市有特品级旅游资源8处,优良级旅游资源402处,占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23.6。长沙市不乏高级别的旅游资源,并且资

源类型丰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尤其突出。其中岳麓山风景区、橘子洲、岳麓书院、灰汤温泉、铜官窑以及马王堆西汉古墓、简牍博物馆等独具特色,青铜器人面鼎、大铜绕、四羊方尊等更是稀世之珍。

长沙市各区县(市)旅游资源分级统计表

区 县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合计 岳麓区 2 4 29 73 23 131 开福区 2 6 39 20 4 71 芙蓉区 2 3 25 26 42 98 天心区 10 10 25 3 48 雨花区 2 23 50 75 浏阳市 1 21 115 328 110 575 宁乡县 1 6 33 120 80 240 长沙县 8 35 135 66 244 望城县 4 21 141 58 224 合 计

8

64

330

918

386

1706

长沙各区县(市)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对比

100

200300400500600700岳麓区

开福区

芙蓉区

天心区

雨花区

浏阳市

宁乡县

长沙县

望城县

(4)旅游资源明细

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湘绣城

②长沙最重要的景点是:岳麓山、岳麓书院、天心阁、橘子洲公园、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第一师范、刘少奇故居。

③古迹:马王堆汉墓、开福寺、古麓山寺、云麓宫、天心阁、北津城

遗址、长沙窑遗址、走马楼简牍、白沙古井、禹王碑、陶公庙、浏阳文庙。

④风景区:岳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湘江风光带、植物园以及山鹰潭度假村和石燕湖度假村,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道吾山风景区、灰汤温泉和黑麋峰景区。

⑤纪念地:城区有烈士公园、清水塘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船山学社、新民学会旧址、湖南第一师范、贾谊故宅、李富春故居、爱晚亭、黄兴墓、蔡锷墓;雷锋纪念馆、黄兴故居、朱镕基故居、杨开慧故居、胡耀邦故居,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焦达峰墓、曾国藩墓、左宗棠墓、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谭嗣同故居及纪念馆。

2、长沙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四时有景,适宜观赏

长沙市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为长沙市旅游资源四季精彩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长沙主要旅游资源的最佳游览

春夏秋冬

白沙井、开福古寺、湖南青竹湖高尔夫、湘江风光带、湖南地质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岳麓山日出、月亮岛、白沙古井

湖南青竹湖高

尔夫、湘江风光

带、湖南地质博

物馆、湖南省博

物馆、黄材水

库、岳麓山日

出、月亮岛、白

沙古井

湖南青竹湖高尔夫、

湘江风光带、岳麓山

红枫林、湖南地质博

物馆、湖南省博物

馆、黄材水库、岳麓

山日出、月亮岛、峡

溪漂流、花门漂流河

段、白沙古井

湘江风光带、湖

南地质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

火宫殿、岳麓山

雪景、江天暮雪

(橘子洲尾)、

月亮岛、灰汤温

泉、白沙古井

(2)集中趋势明显,空间聚集度好

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性决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能性。从长沙市旅游资源分布来看,长沙市的旅游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集聚性,集中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长沙市城区,是长沙市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段,也是长沙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宁乡,是长沙市宗教文化和红色

文化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浏阳,是长沙市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

(3)资源空间组合优势明显,自然与人文资源组合较好合理的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旅游业的全面发展。长沙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聚山水洲城于一体;②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使得两种资源相得益彰,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4)质量特征突出、资源品位高

长沙市旅游资源包括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各类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质量较高,结构功能分布均衡,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长沙各类旅游资源情况

资源类型数量资源类型数量资源类型数量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51 4A旅游区10

国家级重点文物12 国家宗教活动

场所1 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

7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 国家级森林公

园2 国家名人故

1

3A旅游区9 国家级水利风

景区2 国家教学科

研实验场所

1

(5)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核心支撑效应突出。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长沙市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优势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马王堆出土文物为代表的汉文化,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文化,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现代农耕文化,以影视湘军为代表的娱乐文化,以密印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铜官窑为代表的陶瓷文化等。

三、长沙市旅游区位分析

1、地理区位:长沙位于湘中偏东北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它北控荆楚,南领桂粤,东接浙赣,西引川黔,据中华腹地,扼南北要冲,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交通区位:长沙居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通江达海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境的前缘地带。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中对外交通规划目标直指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形成以现代化国际民用机场、霞凝新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系统,依托城际铁路及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覆盖“3+5”城市群的90分钟交通圈,推动“3+5”城市群区域一体化。

3、经济区位:长沙市位于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四大全国性商贸中心聚辐的交错地带,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三大经济板块交汇处,东南西北四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可在长沙地区产生叠加效应,使之成为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是中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中心。

四、长沙市旅游发展的优劣分析(SWOT分析)

五、发展长沙市旅游业的建议

1、设计长沙旅游精品,使长沙旅游景点能够有自己的特色。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长沙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4、转换长沙旅游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SWOT 分析

1、长沙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业提

供的基础。

2、长沙交通发达,可达性良好。

3、接待条件优越,能满足游客需求。

4、餐饮条件得天独厚。

5、娱乐项目众多,并且特色明显。

6、长沙市购物环境好,数量众多,质量

较好。

1重复建设,旅游资源没有合适整合。 2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没有形成品牌旅游。

3服务质量较差,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1旅游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加

剧。

2经营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1旅游业发展迅猛。

2政府相当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S

T W

O

以十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以十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裴泽生 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工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十大转变,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大有裨益。 一、评价方式的转变:要从“产业本位”到“游客本位”,提升游客满意度。 从当前来看,旅游业要履行职责,完成好使命,更好地发挥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要通过扩大居民旅游消费来扩大内需,从而为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贡献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旅游中来,使旅游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此,游客满不满意和满意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旅游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规模和居民参与旅游的热度。相应来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应该而且必须转移到关注游客满意度上来,从注重产业本身的发展(产业本位)到更注重游客满意度的高低(游客本位)。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对提升游客满意度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并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发布,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从今后我国旅游业发展来看,在这方面,要更好地实行“倒逼机制”,即通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来全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完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特别是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进公共服务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需要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举措。同时,对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也要把游客满意度作为重要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提高产业化水平。

当前提出逐步实现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门票经济”,而是包含着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从长远看,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除开一些特殊的旅游资源由于保护的需要而收取一定的门票外(如日本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区点),其他的完全实行免费政策。二是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来看,要根据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承认和肯定“门票经济”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探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应该是建立在第二种认识的基础上,即结合各地旅游产业发展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总体上看,以著名城市或城市内著名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在延长产业链上有更大的作为,有条件也能够在弱化甚至取消门票收入上实现更快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距离城市相对较远的旅游区点,也要在合理确定门票价格的基础上,更多地在提升游客满意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满足游客需求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综合效益。 三、资源开发的转变:要从“分散经济”到“集约经济”,建立产业要素聚集区。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的构建,从消费性服务业的角度上看,主要有二类。一是城市依托型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二是景区与大型旅游项目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上看,还有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相关设施生产产业要素聚集区)。城市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要着眼于游客的休闲和商务需求,以六要素的合理配套为基础,以游客的集散为平台,合理规划,集中布局,使其成为推介和展示地方旅游的一张名片,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需要。完善的旅游管理服务、

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我旗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7种史前考古学文化,其中以旗域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有4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无论从总量、分布还是从可持续利用都独具优势。近几年,依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四大旅游资源,我旗加速文化旅游发展步伐,现对我旗文化旅游整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此报告,供领导参阅。 一、我旗文化旅游基本情况及现状我旗历史悠久,全旗共发现各个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000余处,居全国县级之冠,涵盖了7种史前考古学文化: **600余处,拥有距今1万年到3000年自成体系、没有缺环的史前文化。**文化是以我旗境内地名发掘命名的,突显了我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我旗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五个定位上: 我旗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中国旱作农业起源地、中国龙文化起源地、中国玉文化起源地、中国祖先崇拜的发端地,因此,学术界认为我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被有关专家誉为“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把文化旅游产业上升为旗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立了以旗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国内知名学者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旗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共建了“**史前考古研究基地”,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实践基地”,成立了“**史前文化研究会”,经 *博物院联合成立了“**红山文化博物院”;与中国社科院考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与*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题目: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专业年级:2010级旅游管理 组员姓名:郝喜梅黄元平艾玉翠周璇唐婷符欢提交时间:2011年06月17日

岳麓山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景区:岳麓山景区 调查时间:2011年05月13号 第一章调查区的旅游环境 1.1岳麓山概况 岳麓山海拨300.8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北望洞庭,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 1.2岳麓山景区的周边环境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处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基础设施齐全,人流量大。景区的景点布局集中,和韶山、橘子洲景区距离很近,附近还有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等。近年来国家和长沙市政府加大对景区的建设与保护,景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2.1岳麓山景区的开发历史及现状 2.1.1历史渊源 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

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士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岳麓山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

关于长沙市旅游形象的调查报告

分类号密级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作品 关于长沙市导游形象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伍志祥学号 200802701021 学生姓名唐智娟学号 200802701046 学生姓名杨浩英学号200802701006 学生姓名唐舸学号20080270124 学生姓名闫超学号200802701066 系别国际传播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邓美华职称副教授 提交作品时间 2010年12月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1导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关于长沙市导游形象调查的背景和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长沙市导游形象调查的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关于长沙市导游形象调查的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长沙市导游形象调查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长沙市导游形象调查的研究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长沙市导游形象调查研究的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论文的创新...............................................错误!未定义书签。2调查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调查结果基本信息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游客的性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年龄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职业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调查结果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公众对长沙导游熟悉程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公众对长沙导游的总体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长沙导游应该加强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一个优秀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3.5长沙导游树立品牌形象需要做出改进...................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树立长沙导游品牌形象的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导游员的观念要创新.......................................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导游员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导游员应注重服务态度和细节...............................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导游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应变等独立工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为加快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15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X —X年)的通知》(X政办〔X〕9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旅游业是最具竞争力的朝阳产业、最具效益的优势产业、最具环保的绿色产业。当前,我市旅游业全面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存在龙头产品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政策保障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以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产品供给创新、服务供给提升、要素供给完善、政策供给强化,实施18项重点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力争到X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亿元。 二、发展目标 X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X年,X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X全域旅游核心品牌,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带动能力的旅游龙头企业。 X年,X北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X旅游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增长极,提升全域旅游综合贡献和示范效应。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旅游产品供给 1.产品结构优化工程。提升传统旅游产品品质,加快X山、X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推进X顶综合提升、王母洞片区综合开发、小有河养生谷及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充实旅游服务内容,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和X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支持X北岸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招大引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X养生养老旅游产业集群。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依托X山、X历史文化资源,丰富X旅游业态,培育精品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文旅集团、X北岸新区管委会、旅游发展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旅游+”深化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文化游,深入挖掘X精神文化、道文化、济水文化、创世文化、卢仝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强化城展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探索发展工业游,发挥旅游产业“承一启二”的功能,引导我市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唐菲悦,戎丽,马风丽,李楠,姜丽,罗婉庆,林万文 学院: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旅游管理(国际旅游)2010级 题目: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付蓉老师 评阅教师:付蓉老师

2012年05月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区域概况: 岳麓山旅游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城区的中心,岳麓区行政辖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28°27'。岳麓山是个“大岳麓山”的概念,范围由橘子洲东侧湘江主航道中心线,南二环(猴子石大桥往西段)、西二环、金星路、枫林一路、潇湘大道北段与银盆岭大桥所围区域。它包括麓山景区(5.57㎞2)、天马山景区(0.82㎞2)、橘子洲景区(0.68㎞2)、岳麓书院(0.21㎞2)、新民学会旧址(0.01㎞2)三个景区和两个景点构成的核心景区,总面积为7.14㎞2,还包括河西大学城、附近社区与湘江水域橘子洲东西两侧组成的旅游发展区和橘子洲头至猴子石大桥、橘子洲尾至银盆岭大桥间的湘江水域组成的旅游协作区,面积共计19.34㎞2。一、岳麓山旅游环境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质地貌 岳麓山在远古时期为一片汪洋,沉积的最古老地层,出露在荣湾镇以北的地段。距今3.2亿年的古生代时期,岳麓山位于古海洋和古陆地的边缘,海水时深时浅,时进时退,滨海区相互

沉积了厚实的石英砂岩,夹带薄层。[1]砂页岩、页岩、沙砾岩,人称“岳麓山砂岩”。距今约七千万年中生代末期,“岳麓山砂岩”体系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形成了今天大岳麓山地貌的基本骨架。第三纪堆积的红岩,沿湘江断裂,之后发生倾斜。红岩在橘子洲南出露,是江心洲形成的重要原因。从地貌类型看,岳麓山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江心洲组成。麓山景区为中高山;天马山景区是丘陵;橘子洲是江心洲,绵长为洲滩地貌。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和“长岛人歌”美景于此,构成了山水观光景区的地质地貌条件。 岳麓山地质构造稳定,在半径25km的范围内,历史上没有出现过4.75级以上的地震纪录。岳麓山地区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环境。[1]加上山体独立,坡度坦缓,不存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2.气候 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9-1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以上。[2]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暑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为275天,年平均总降水量丰沛,约为1422.4mm,岳麓山适宜旅游的时间很长。 岳麓山最高海拔300.8m,虽不典型,但也略显一定山地垂直气候带特征,相对山麓,山顶旅游区夏时轻风流畅,凉爽宜人。即

长沙市旅游发展分析

‘m; 长沙市旅游发展分析 一、长沙市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别称“星城”、“楚汉名城”,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前列,在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中排名第七。长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洲城”之美誉,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等革命先贤的故乡。 二、长沙市旅游资源分析 1、长沙市旅游资源等级划分 (1)长沙旅游资源丰富度分析 长沙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706处。有地文景观、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购物等旅游资源8个主类(占国家8个主类的100%)、29个亚类(占国家31个亚类的94%)、91个基本类型(占国家基本类型155的59%)。 长沙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度分析表 主类国家 标准 亚类 数量 占全国 比例% 国家 标准 基本类型 数量 占全国 比例% 单体 数量 地文景观 5 5 100 37 16 43.2 171

水域风光 6 4 66.7 1 5 7 46.7 70 生物景观 4 3 75 11 5 45.5 10 6 天象与气候景观 2 2 100 8 3 37.5 4 遗址遗迹 2 2 100 12 9 75 62 建筑与设施 7 7 100 50 40 80 1251 旅游商品 1 1 100 7 4 57.1 15 人文活动 4 4 100 15 7 46.7 27 合计 31 2 8 90.3 155 91 58.7 1706 长沙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布 18% 8% 5%3% 10% 44% 4% 8%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类景观旅游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2)长沙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析 长沙市旅游资源种类全,数量多,品位高,其中建筑设施类、遗址遗迹类在全国占比较为突出,达到80%和75%,地文景观和天象气候类景观较少,在全国分类中占比仅为40.5%和37.5%。 长沙市各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析表 系 列 标准数目 基本类型 占全国的比例(%) 地文景观 37 15 40.5 综合自然旅游地 7 4 57.1 沉积与构造 7 1 14.3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14 9 64.3 自然变动遗迹 7 1 14.3 岛礁 2 1 50 水域风光 15 7 46.7 河段 3 1 33.3 天然湖泊与池沼 3 2 66.7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8-16T14:14:24.92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陈晓 [导读]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自贡 643000)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推进转型升级被视作是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比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 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即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畈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赓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扶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龙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摹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闹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屉 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 根据乐居现状以喈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 1 / 4 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荠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钔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 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构 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庐 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抿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隳业的发展。lOcALhoSt 、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屮 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衙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岔 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秤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证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奕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飕 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溻 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梓 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爵 、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颤 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评 2 / 4 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辶地方文化品牌。 、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跑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旅游特色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全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有6628万人。湖南山川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湖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湖南省旅游资源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个国家4A级旅游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水秀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把湖南的山山水水点缀得绚丽多姿。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湖南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湖南旅游以“名人名山”为产品核心,一手从整体上构筑旅游产品格局,一手积极推进旅游环境优化,现已具备良好的接待能力。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的主要特色。 红色旅游,就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湖南省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主要事件发展和人物思想脉络,都与“湖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开发优势 资源优势明显。湖南人文荟萃、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富集、资源禀赋高。,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集奇、幽、野、险、秀于一身,堪称国之瑰宝;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世外仙境桃花源和猛洞河、良山、壶瓶山风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炎帝陵、舜帝陵、龙山里耶秦简牍、岳阳楼、马王堆西汉古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以及凤凰古城等一大批历史人物和人文景观,闪烁着源远流长的楚湘文化的灿烂光辉。这里人杰地灵,屈原、蔡伦、朱熹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载,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革命篇章。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湖南的西南部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吉首德夯苗寨,怀化通道侗寨目的地,永顺王村土家古镇,领人沉醉的歌舞和习俗,让人们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体验。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因此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区位交通优势。湖南省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客源稳中有升。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交通发达。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是沟通湖南省内各旅游城市和省外各省市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湖南航空以长沙为中心,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和张家界荷花机场均有多个航班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湖南的铁路网也较为发达,有京广、沪昆、湘桂、焦柳、洛湛等五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全省各旅游城市或地区基本有铁路通达。2009年底正式通车的武广高速铁路拉近了省内外城市间的距离。公路方面,全省通车里程达6万多公里,106、107、207、209、319、320、322等国道和京珠高速经过湖南省境内,各旅游城市和风景区之间都通班车。省内湘、资、沅、澧四水均可通航,岳阳、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邵阳、怀化、常德、永州等城市,不仅是全省铁路和公路交通的枢纽,也是水路交通的重要中转站。 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好。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和湘西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分布。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进行资源组合。在长株潭地区,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集中,同时也有炎帝陵、岳麓书院、第一师范、浏阳大围山等高品位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张家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生态旅游大发展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大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 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 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 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 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 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 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 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 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 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 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 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 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 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 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 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 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 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 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 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 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 势和文化基础。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12城规 姓名:王雨桐 学号:2012081005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也及时的跟上这一产业的发展热潮,大力、快速发展旅游业。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景点的数量快速增多,规模扩大,而且,景区内的服务设施也逐渐的完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虽说旅游业的发展低碳环保,属于绿色产业,但是它仍然属于现代经济的一种,同样的它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的必要条件,比如经济、交通、人口以及其它的一些条件。本文就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区位选择这一方面来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旅游业,区位,区位优势 一、区位概述 (一)、有关定义 1、区位的定义 区位的选择对于经济活动的发展很重要。所谓的“区位”,就是指某一事物的位置或者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比如农业生产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而且,事物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它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所以,一切经济活动的形成、发展和进行实际上都是综合了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要素的结果。要分析经济活动的规律,就要从这两大影响要素着手。总体来说,这种分析方法是运用哲学里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某事物的发展。 2、区位理论定义 区位理论是基于区位选择而产生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的区位理论,是指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以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也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基于区位的理论 区位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所以,以区位为研究根本的一系列的区位研究理论,比较重要的有杜能的古典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以及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方论。其中,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主要应用于农业,认为农业经营的集约化,必须根据不同地区和地带的条件,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要想使企业的成本和运费最低,就应该使企业位于生产和流通上的最节约的位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方论相较于农业和工业区位论,有了一定的发展。克里斯塔勒认为,“中心地”是相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的中心点,其他的一切的活动都会围绕这个中心点进行。 (三)、旅游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 旅游区位理论是区位选择理论在旅游业上的具体的应用。旅游区位理论以区位选择理论为基础,对旅游业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旅游区位理论研究的来源主要是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这一理论以中心地理论为核心,来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概述。具体的观点有:旅游作用体系乃是服务范围呈面状扩散分布的集聚中心(即旅游吸引中心地)的空间组织,是供给与需求两种作用过程的总格局;旅游吸引中心地是旅游活动得以完成的基本集聚单元,是旅游供给主体;影响以旅游地为中心的旅游空间组织的要素;旅游地吸引范围内的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中心地的供给量实现平衡,是旅游区位理论研究的精髓。

现代旅游业转型及业态创新

现代旅游业转型及业态创新 张文建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和新业态正在不断产生。旅游业态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呈多样化特征,但旅游业态的创新过程却有其内在机理:它应包括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组织创新、供应流通渠道创新、制度创新等重要内容。现代旅游业的功能拓展及新增长点主要反映在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咨询旅游、培训旅游、考察旅游、疗养旅游和修学旅游等领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 旅游业态 创新机理 转型与拓展 一、现代旅游业的转型及功能拓展 我国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颇具生机和潜力的产业,30年来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跻身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我国旅游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积极进行,现代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和新业态正在不断产生。由此,我们对旅游业的本质特征以及产业体系格局有了新的认识,即旅游业是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的综合型产业。长期以来,旅游业的消费性服务特征已经被广泛认知,但人们对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特征的认识却较为欠缺。目前,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但是对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及功能拓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较少将生产性服务理论纳入旅游研究的领域中来,对此缺乏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描述,特别是联系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关研究更为薄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破解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发展旅游业,除了在获取国家外汇收入、提高国际形象等宏观战略取向外,更多的是基于旅游业提供的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消费性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思考。旅游业不仅能够直接拉动内需,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更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很好地消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当时生产力落后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当时发展旅游业,更多的是从解放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更多的是为了较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在入世以后,经过近十年来进一步扩大开放格局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益明显。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旅游业,在引领市场化最终消费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同时,其生产性服务功能也日益凸显出来,最直接表现是旅游业的服务对象由一般消费者扩大到了生产者,由个人扩大到了企业。它不同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是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从而产生新的使用价值。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特征或生产性服务功能由此得以鲜明的呈现,并成为工业化后期未来一个时段旅游业新的增长态势。这是我们对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对其本质特征最新的认识和判断。在这一阶段,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从对生产关系的释放 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