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规划

青岛城市规划
青岛城市规划

姓名:陈昌军

学号:11143220

青岛考察——城市规划篇

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

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

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

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在介绍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之前,我们先对青岛市的

地理环境做一个简单介绍。

按照现行的行政区划,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见下图)

青岛市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下辖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其中,

市辖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总面积为3293平方千米。县级市: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总面积为7989平方千米。。而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在市辖六区的范围之内展开的,就是环绕着胶州湾

的环形地带。青岛是一所拥有百年规划历史的城市,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与巨变,下面我们将从历史和现代两个维度来介绍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青岛的历史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以方面我们从宏观的背景上体

验青岛的发展。

一、青岛的历史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所以,最早作为

军事用地的青岛市,就这样开始了它的历史。清政府的几年建设,只是对青岛

市进行了基本的城市建设,并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城市进行规划。1897年,德

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地区,青岛第一次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在德国人的

治理下,青岛进行了系统的城市化建设,当时很多的德统期的系统和规划部分

还沿用至今。1914年,日德爆发战争,在日本人把德国人赶出胶州湾之后,青

岛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岛。从1922年到1937年,青岛在北洋政府(之后变为国民政府)的统治下,

又发展了15年。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直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青岛又

被日本统治了8年。1945年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内战争的影响下,青岛又度过了4年。1949年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政治的稳定性带来

了城市发展的稳定性,计划体制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发展模

式的不尽相同的。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青岛的发展开展了新纪元。

每个历史阶段都给青岛的城市面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同的时期、不同

的主政者对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方案是迥然相异的。在下面的两篇中,

一方面我们将对青岛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作一些介绍,另一方面,我们着重考察当今青岛市的规划建设及未来的发展方案。

二、历史上青岛的城市规划设计

1、1891—1897 年,作为海防要塞建设的青岛

1891年清政府内阁明发上谕允许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制之始。清政府设防后陆续修建了总兵衙门、炮台、兵营、海军栈桥码头、电报局、军火库等军事设施,到德国占领之前,青岛已初步成为海防要塞。其中,青岛著名景点栈桥始建于1892年,就是清政府在青岛设防的规划之一。此时的青岛城市还没有规划发展的概念,只是作为海防要塞存在着,城市发展局限在胶州湾东边的半岛上。(见下图)

2、1897—1914年,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深远影响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之后,对青岛进行了一些列的开发发展,制订了中国大陆第一份城市规划方案,其建筑至今在青岛市的老城区依然可见。

1898年,德国胶澳总督府编制完成第一份青岛城市规划方案《拟在青岛湾新建

城市的建设规划(见下图一)》,规划确定了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和重要公共建

筑的选址(由于对规划中的区域功能划分及火车站、教堂的位置存在争议未能

实施)。1900年,在1898年规划基础上修订编制的《青岛城市规划》,将城

市性质确定为“海军基地和商贸港口城市”,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涉及今天的市南区和市北区部分地区,规划注重利用自然和地形条件,形成分区明确、功能完善的规划格局,沿南部滨海一带布置行政中心和生活功能区,沿胶州湾

东岸布置了要塞港口、铁路、工厂等设施(见下图三)。自1898年至1908年,德国在原清军炮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拥有五大海防炮台、四大陆防炮台、五

大步兵堡垒为基干的军事要塞,成为当时远东两大要塞之一(见下图二)。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德国胶澳总督府又编制了港口、铁路、城市路网、给排水系统和造林绿化等专项规划。在青岛要塞规划的基础上,德国当局依据“华洋分治”的政策对青岛城市的功能定位,分区布局进行了专项规划,将青岛划分为码头区、别墅区以及青岛、大鲍岛等九个小区。最终建成了码头区和青岛区、大鲍岛区、台东镇、台西镇四个街区(见下图)。青岛也成为要塞中成长起来的城市。

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划风格和城市风貌。至

1914年,青岛已发展成为集军事要塞、海军基地、海陆交通枢纽于一体的港口

要塞城市和环境优美的海滨旅游城市。

3、1914—1922年,第一次日占时期——“南宿北工”的带状城市

格局初步形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日本当局设立

纺织、化工、盐田等工商企业,掠夺土地和矿产资源。1914—1922年日占时期,城市建设仍延续德制青岛规划,实施了三期市街扩张计划。城市空间沿胶州湾

东岸和铁路线向西、向北拓展。1917年以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在四方沧口

一带填海造陆,先后建设了“六大纱厂”,在铁路沿线和胶州湾东岸形成了工

业区,“南宿北工”的带状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4、1922—1929年,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延续德制布局不变

在五四运动推动和影响下,经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鲁案谈判,中国政府于1922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岛主权,设置了直属于北京国民政府的胶澳商埠及管理机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商埠区域延续了德国租借地的范围,

城市与乡区德布局不变。

5、1929—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

时期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设置青岛特别市,直属中央政府管辖,青岛进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期。1935年青岛工务局编制了《青岛市施行

都市计划案初稿》,是中国规划师为青岛制定的第一份城市总体规划,以100

万人口规模为目标,对城市进行了功能分区和具体规划,并在历史上首次对青

岛未来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在《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案初稿》中,规划将青

岛城市性质确定为“中国五大经济区(见下图)中黄河区德出海口,工商、居住、游览城市”

《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借鉴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就青岛市

中心区域、全市功能分区、道路、园林、一般交通、卫生等六方面予以具体规划。规划范围北至沧口、李村,东至辛家庄、麦岛一带。规划面积约138平方

公里,规模人口100万人。(见下图)

该规划方案具备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和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意识,是中国城

市规划史的一次质变。后因战火重燃,规划没有实施,但其诸多合理的规划思

想对青岛后来的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其中很多设想得到了城

市发展的验证。

1935年,原即墨县的崂山东部近200平方公里的山区划归青岛市管辖,市域面积增加到746.75平方公里。这是青岛市的辖域首次突破原胶澳租借地的范围而有所扩大。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青岛社会局面相对稳定,虽然《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未能得到贯彻执行,但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市政建设、港口建设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也有重大发展,。

6、1938—1945年,第二次日占时期,城市建设陷入停滞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在这一时期,青岛除建设了军事设施和军工企业外,城市建设陷入停滞。1939年编制的《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青岛特别市母市计划》,将青岛城市性质确定为“华北水陆交通的要冲、军事和华北经济开发的基地、重要的工业区和观光城市”。(青岛特别市地图见下图一,青岛特别市母市地图见下图二)

7、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停滞发展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南京国民政府重新接管青岛,将青岛城市性

质定为“重要的海军基地和重要港口”,青岛成为美国和国民党军队的重要海

陆空军事基地。青岛市的行政区域恢复了沦陷前的状况。全市海陆面积为1377

平方公里。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当时的市区地图见下图。

8、1949—1957年,新中国初期,功能转变

建国后,青岛行政地位发生变化,改为山东省辖市。青岛的城市规划建设纳入到全国统一计划之中,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工业布局成为影响城市定位和

城市总体格局的重要因素。1950年编制的《青岛市都市计划纲要(初稿)》,

将城市性质确定为“轻工业、吞吐口、海军基地、风景和疗养区”,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这是建国后青岛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见下图一)

1957年编制的《青岛市城市初步规划》,将城市性质调整为“具有国防、

工业、对外贸易和修疗养多功能的综合城市”。规划建设用地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见下图二)

9、1958—1979年,新中国曲折发展时期

1960年编制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确定为“具有国防、

工业、港口和修疗养功能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建设用地84.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规划为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要求,集中建设台东、四方、水清沟、沧口、楼山5个工业区。(见下图三)

10、1980—1994年,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青岛的城市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81年,青岛市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被批准为5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改革开放使青岛的规划工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1984年1月5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规划将城市性质确定为“轻纺工业、外贸港口、海洋科研和风景旅游城市”。规划建设用地115.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15万人。规划以海泊河、李村河两条河道为界,将市区划分为南、中、北三个组团(见下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1989年,依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进行补充调整。在南、中、北组团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东、西两个组团,实现了城市空间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建设用地29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84.8万人(见下图)。

11、1994—2010年,市场经济新阶段

1994年,青岛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1999年6月4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将城市性质确定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地”。规划确立了以青岛为主城,黄岛为辅城环胶州湾发展,“两点一环”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城市建设用地2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10万人。本版总规将重点聚焦在胶州湾,同时,城市向东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域统筹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见下图)

小结:青岛自建置之初,即按照近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编制规划,规划先于建设的特点一直传承至今,从而使城市建设能够完整按规划得以实施,这在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史上是觉无仅有的。在一脉相承的规划理念引领下,青岛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特色,由昔日胶州湾畔的小渔村建设成为今日的海湾型都市,并向着关注城乡一体、全域统筹发展的方面迈进目前青岛市中心城区见下图。不同的时期,青岛的城市性质定位也不一样,具体见下表格:

三、目前青岛的战略规划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青岛定位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德龙头。肩负着新的国家使命,青岛市委市政府按

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

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传承与创新并举,提出了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在更高起点上谱写青岛发展的新篇章。

按照新的空间发展战略,青岛将建设成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

的港口与滨海旅游度假城市、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成为

国际海洋文化交流与经济和作平台、国家海洋科研教育中心、山东半岛金融商

贸中心和高端产业集聚中心。

目前,青岛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构筑“一带、

五区、多支撑点”的总体发展格局。“一带”:以环胶州湾区域为中心、以胶

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建设以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临海工业、海水

综合利用、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为支撑的蓝色经济集聚带。“五区”:加快

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

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五个功能区建设,成为带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引擎。“多支撑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现代渔业、滨海商务旅游度假、港口物流、现代装备制造、海盗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能源开发、科普教育等各具特色的集

聚区,推动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见下图)

未来大青岛的城市发展新战略表现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

1、全域统筹

“全域统筹”是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精髓。坚持全域统筹,就是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着手于大青岛全域概念,推动城市组团发展。在统筹产业布局方面,把蓝色引领作为主导,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和红岛经济区建设、在海洋产业体系和海洋科技研发上走向深蓝、走向高端。规划在全域范围内形成四个综合经济功能区、10个先进制造业功能区和6个服务业功能区。上述区域将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支撑全域

实体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支点(见下图)。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整合布局全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以围绕胶州湾的都市核心区、10个外围次中心和新城组

团、50个左右重点小城镇和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所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以此带动全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全域融合发展(见下图一)。在统筹海陆方面,科学确定海域、岸线、海岛功能布局,推进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董家口、丁字湾岸段,优化提升胶州湾岸段、灵山湾岸段。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构建生态岸线。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打造海上经济带,走向深蓝,对接东北亚,联通全世界。(见下图二)

2、三城联动

“三城联动”是以胶州湾为核心,在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地区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区、构建海湾集合型都市核心区(见下图)。

东岸城区包括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和崂山区,面积589平方

公里,规划人口260万人,是青岛市行政、文化、金融、商务、旅游度假综合

服务中心。重在做优做美,延续青岛百年历史文脉,彰显山海城特色,着力加

快城区改造提质和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历史、延

续记忆。优化调整用地功能布局,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疏解人口、增加配套,提升城区功能和品质。精心打造国际时尚高端商务区、国际油轮母港城、

世园生态都市新区、全球财富中心等重点功能区。(见下图一)

西岸城区包括黄岛区和胶南城区,面积7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10万,

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中心,承载蓝色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重在做大做强,打造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新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海港物

流业、旅游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强国际合作。全力建设中德生态园等项目,打

造跨国经济合作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公共服务和管理中心。(见下图二)

北岸城区包括城阳区、红岛经济区、面积55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60万,重在做高做新,规划建设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依托城阳中心区,

建设北部综合服务中心;依托青岛高新区形成蓝色战略新兴产业体系,打造软

件科技城;依托红岛及周边地区优良的自然条件,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管理、

文化、会议、金融商贸、医疗医学和体育中心。(见下图三)

3、轴带展开

轴带展开,是以围绕胶州湾的都市区核心区为起点,以骨干复合交通廊道问为依托,沿“一轴三带”向纵深拓展,带动10个外围次中心城市和新城组团、50个重点城镇和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组团发展,同时向周边辐射。

“一轴”,即以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为生态中轴,将大沽河流域建设成为贯穿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自然生态景观长廊、现代农业集聚带,打

造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三带”,即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

烟威青综合发展带和济潍青综合发展带。向南对接鲁南,联结长三角;向北对

接胶东半岛,融入环渤海;向西对接鲁中鲁西,服务沿黄流域、通过轴带展开,带动全域梯次推进、均衡发展。(见下图一)

4、生态间隔

生态间隔。是以山林、海湾、河流、湿地、滩涂、林带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支撑青岛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划定全域生态资源管制区,划定胶州湾围海填海控线、湿地保护线、入海河道监控蓝线和禁、限建控制线,保护耕地,逐步修复

胶州湾生态环境,建设胶州湾中央湿地保护区。具有世界品质的全市海岸和三

大湾群将建设成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示范区,形成高品质的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区。(见下图二)

5、组团发展

组团发展,是立足青岛全域,依托“一轴三带”,形成若干与中心城区优势互补、规模适度、紧凑集约的城市组团。胶州、即墨、平度、莱西等次中心

城市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现代农业等产业,迈向中等

城市。董家口港城、空港新城、鳌山湾新城等城市组团,分别承担港口、临空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doc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城市规划发展史

1.1城市发展历程 1.1.1历史沿革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1.1.2城市建设历程 1、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空间演化(1887-1914) 青岛城市发展是188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从最南 端的港口开始。自1898年始德国人将原沿海一带 的中国居民迁移,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相 继建成小港码头、胶济铁路、青岛火车站、四方 机车厂,具备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和雏形。1910年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城市规划文本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年至2010年)                      信息发布、资料查询  投资青岛、置业安居  请到请到房地产咨询网  http://www.qdask.com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青岛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9 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10、《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土地淡水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建设国际名城"的原则,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为1995年-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总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629.95平方公里。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青岛市在获得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后,创城已经成为青岛市一直以来的目标。青岛市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科学发展 前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图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青岛城市的规划 1、依托主城 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规划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在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发展崂山及黄岛。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城乡规划。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市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也满足当前国情的需要。 2、拥湾发展 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保护重点,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环胶州湾地区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环胶州湾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邻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3、组团布局 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4、轴向辐射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社会实践报告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班级:环艺一班 姓名:陆传坤 学号:20091004207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调查报告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调查目的: 掌握青岛城市规划目的法,以及青岛市规划后的新城所带来的利弊影响 一、调查对象: 青岛市公职人员,农民,农民工及其家属,学生等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青岛市区,青岛李沧区,市南区等。共发出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公职人员10人。农民10人,农民工及其家属10份,学生10份。 三、调查时间: 2012年1月22日 五、调查内容: (1)青岛市规划后的的交通问题 (2)青岛市规划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现状及其环境等问题 (3)青岛规划能否结局用工荒,缓解就业压力

六、结果: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情况看来,青岛新城建设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不被政府重视,并且他们存在着不负责现象严重,施工设计质量低下等问题。社会及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青岛新城改造问题来自政府和施工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的失职,使新城面临一个错误的决定市;另一方面,黑心的施工设计者错误的设计,会导致交通一塌糊涂,社会问题暴漏,环境急速恶化。 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青岛的新城建设仍然存在着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看法:青岛市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新城布局,加大政府及其民众监管质量,政府决策尽量透明化,让市民完全了解政府的意图。 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城建设意见征求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当地市民为主体的市民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外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工农帮护网络等,对青岛的新城建设提供对口的帮助。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2-28 阅读次数: 3661 第一篇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1.3 本规定是《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规定不一致,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 2.1.1 青岛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1.2 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对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应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适建性,并符合《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附表一)的规定;未列入《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2.1.3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1.4 建设用地的相容性一般分为相容性和可相容性两种情况;相容性为用地性质用途可直接由规划编制与审批部门确定;可相容性是与原用地性质用途的相容,须经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的。 2.1.5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2.2.1 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一般按表2.2-1 的规定执行。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表2.2-1

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研究

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研究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差异研究 王琦琦 (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2011级本科20112613935) 摘要:青岛、烟台两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旨在从青岛烟台两市的区位条件、城市发展史、领导政策等方向分析其差异所在,具体从工商业、交通、旅游、城市产业集群、市民的开放性、城市包容度等思考。确定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分区,根据已有的城市规划发展战略,比较城市间各方面的差异和不足。 关键词:青岛,烟台,城市发展史,发展战略, 青岛、烟台同处齐鲁大地,均为港口城市,是山东半岛对外开放的门户。但在城市发展上烟台的却不敌青岛,青岛有诸如海尔青啤等国际化大品牌,并形成产业集群;但烟台却没有,过分注重引进外资,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没有形成凝聚力。但烟台的农村城镇化做得很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我们要从青岛烟台两市的各个方面对其城市发展差异进行研究。1 1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过程和现状概述 1.1 青岛、烟台的区位条件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千米,辖六区四市,人口766.36万。全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50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的64.1%;在经济方面,青岛逐步形成港口、开放、品牌、旅游、海洋科技和奥运城市的鲜明特色。近年来,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篇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1.3 本规定是《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规定不一致,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 2.1.1 青岛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1.2 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对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应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适建性,并符合《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附表一)的规定;未列入《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2.1.3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1.4 建设用地的相容性一般分为相容性和可相容性两种情况;相容性为用地性质用途可直接由规划编制与审批部门确定;可相容性是与原用地性质用途的相容,须经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的。 2.1.5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2.2.1 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一般按表2.2-1 的规定执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表2.2-1

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

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一个城市的文脉。而能够书写城市名片,荷载城市精神、灵魂和文脉的,正是那些沿着历史轨迹从远处走来,至今依然在老街小巷旁对人们诉说着昔日文化和故事的老建筑。旧日的建筑,却在展示着不旧的精神,同时也在为新的时代精神铺就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但现在的推土机常常不经意地推倒了一栋栋老建筑,似乎没有觉察到,推倒的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与我们血肉相连的文脉。而每当拆除一座这样的建筑,也就埋葬了一段历史文化,埋葬了一个故事。 现在城市发展中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误区:第一是认为保护与发展有矛盾,保护就妨碍了发展。其实不然,保护与发展是可以相协调的,而且常常保护也就是发展。第二是认为旧建筑街区改造,只要将再建的新房屋模仿周边原有的风格就可以了。忽略了被拆掉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而且也拆掉了曾经的历史,掐断了原本应该延续的文脉和故事。第三是把造假古董、重建古迹、迁移古迹也称为“保护”,造出的“古迹”是地道的赝品,而赝品的价值怎能与真迹相提并论。 青岛城市历史虽不及中国大地上许多古都那么久远,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殖民地城市的代表和范例,却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城市中开始的东部新区建设,甩开旧城建新城的做法,基本上完整的保存了大部分的老街区。这为今天青岛的城市风貌保护和成为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留驻城市的历史根基,居功至伟。也让今天面对这许多的历史遗留建筑,完整的街巷,可以较为平静的谈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与开发的思考。 一、清楚了解历史文化建筑的价值是搞好保护的前提,也是能够认真解读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基础。 在讨论历史文化建筑价值前,首先分析一下什么是历史文化建筑。过去,在探讨老建筑的保护问题时,往往是谈历史优秀建筑或文物建筑,再者是历史建筑,若提出历史文化建筑,或许会被理解为文化类的历史建筑。其实,这里谈的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历史优秀建筑常常是指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技巧精湛或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文物建筑则是已经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历史建筑是泛指具有一定历史年限的老建筑。而历史文化建筑的定义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特定时期曾经围绕其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代表特定阶层居住或使用过的建筑及街区。这些建筑或街区不一定高大宽敞或设计精湛,但其有一定社会影响,甚至对城市的历史以及城市精神都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如青岛市区中曾经作为中西文化结合的特殊产物“里院”;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技术出现后最早在青岛使用建造的平顶建筑;作为青岛工人运动历史见证的纺织工厂厂房和宿舍;德国人最早规划中曾经作为华欧分界线的中山路、德县路等街道。这些建筑和街道或许并不醒目,但对青岛城市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如果这些建筑或街道,因为它的平凡,因为它的不高大、不宽敞或不经典,就很快被淘汰或推掉,那推掉的就不仅是简单老楼或老街,而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毁灭了。 谈到这里,或许可以对历史文化建筑有了粗略的了解,也对这些建筑为什么应该保护有了简单的理由。但这并不全面,因为历史文化建筑的价值还有许多。 首先,历史文化建筑不仅是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的展现,还是对当时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的驾驭和理解的体现。 其次,特定时期的建筑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缩影,也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对环境和社会的认知与解读的记录。 第三,那些围绕历史文化建筑本身或周围所发生的人或事,不仅是旧日的故事,更是城市历史的家谱,是城市河流上游潺潺不断的溪水,若轻易推掉则使得城市变成无源的死水。 第四,城市每个阶段都按自己合理的容量发展,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建筑的体量与尺度,以及地下的市政配套能力都已经趋于饱和和稳定,若轻易改变或扩充容量,则将破坏原有的平衡。 第五,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造就了城市特有的风貌和性格特质,展现的不仅是表面的形象,更蕴涵了城市的精、气、神,甚至是城市灵魂的所在。 第六,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考虑,维护历史文化建筑依然存在的物质价值,比推倒重建的投入要少,另外可以减少房屋拆除带来的建筑垃圾,对环境和资源都是保护。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附件2: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市行政区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哥庄镇(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城市规划

姓名:陈昌军 学号:11143220 青岛考察——城市规划篇 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 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 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 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在介绍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之前,我们先对青岛市的 地理环境做一个简单介绍。 按照现行的行政区划,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见下图)

青岛市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下辖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其中, 市辖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总面积为3293平方千米。县级市: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总面积为7989平方千米。。而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在市辖六区的范围之内展开的,就是环绕着胶州湾 的环形地带。青岛是一所拥有百年规划历史的城市,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与巨变,下面我们将从历史和现代两个维度来介绍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青岛的历史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以方面我们从宏观的背景上体 验青岛的发展。 一、青岛的历史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所以,最早作为 军事用地的青岛市,就这样开始了它的历史。清政府的几年建设,只是对青岛 市进行了基本的城市建设,并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城市进行规划。1897年,德 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地区,青岛第一次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在德国人的 治理下,青岛进行了系统的城市化建设,当时很多的德统期的系统和规划部分 还沿用至今。1914年,日德爆发战争,在日本人把德国人赶出胶州湾之后,青 岛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岛。从1922年到1937年,青岛在北洋政府(之后变为国民政府)的统治下, 又发展了15年。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直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青岛又 被日本统治了8年。1945年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内战争的影响下,青岛又度过了4年。1949年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政治的稳定性带来 了城市发展的稳定性,计划体制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发展模 式的不尽相同的。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青岛的发展开展了新纪元。 每个历史阶段都给青岛的城市面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同的时期、不同 的主政者对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方案是迥然相异的。在下面的两篇中,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青岛市房地产报建流程最新版

青岛市房地产报建流程(连载一) 一、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招拍挂项目) 建设单位: 签定国有土地 使用权出让合 同 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节能审核:非民用(民用)建设项目节能审 核 市房地产开发局:规定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许可 市发展改革委:项目核准 备注:除市直企业外,其他企业都需到所在地发展 改革局办理项目核准初审或核准。 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市规划局: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批 注:需要联审的,召开联审会议,集中审批。此环节可以同时办理。 市人防办:结合民用建筑修建 防空地下室许可 市规划局:建筑工程 及《建设工程规划许 可证》 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 市公安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 市卫生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核 市人防办: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 市气象局:建设项目防雷设计施工图审查 市市政公用局: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设计方案审查 市园林局: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 市地震局: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查 征求联办部门意见 市城乡建设委 建筑项目施工许可联审 工程建设规费收缴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登记 建筑项目施工许可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登记 签定建筑工程竣工档案移交承诺书 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权证核发 市规划局 规划条件联合办理 注:召开联审会议,联合现场勘察 市规划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批 注:需要联审的,召开联审会议,集中审批 市人防办:防空地下 室方案设计文件审 查 市 地铁办 市交通 运输委 市公安局 交警支队 市 水利 局 崂 山风景 管理局 市 建委 市 教育 局 市市政 公用局 市卫生局 市环保局 市地震局 市开发局 市人防办 市气象局 市文广新局 市 园 林局 市 安监局 市公安 消防局 市海 洋 与 渔业局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 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 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 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 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 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