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研发管理案例:MOTO

技术创新研发管理案例:MOTO
技术创新研发管理案例:MOTO

伤脑筋的研发管理

(2005年完成)

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软件研发经理托尼最近一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一方面,摩托罗拉的全球战略已经将中国部署为其全球研发中心,但中国公司的研发部门却不能使公司利润增长;另一方面,虽然公司的许多研发项目人手屡屡捉襟见肘,但却不断有员工离开,并带走了技术另立门户,成为公司的竞争对手。萦绕在托尼脑子里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提高公司研发管理的绩效?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员的流失,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研发投资

摩托罗拉公司1987年进入中国,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寻呼机、手机、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半导体、汽车电子等,产品销往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目前,在中国大陆有1家独资公司、1家控股公司、9家合资公司和24家分公司,员工12000多人。到2003年底,在中国投资总额为34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近几年来,摩托罗拉在全球经营方面遇到了挫折。2001年,摩托罗拉的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全球分配状况见图1),比2000年的376亿美元下降了20%;净亏损额为39亿美元,每股股票亏损1.78美元。2002年摩托罗拉的全球销售额为273亿美元,比2001年又少了27亿美元,同比下降9%,每股亏损1.23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对摩托罗拉变得日益重要。2002年,摩托罗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57亿美元,出口总额为36亿美元(其中国际采购10亿美元,中国公司出口26亿美元),本土采购26亿美元。2003年,摩托罗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46.7亿美元,出口总额为40.9亿美元(其中国际采购12.9亿美元,中国公司出口28亿美元),本土采购31.9亿美元。

摩托罗拉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级的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其中,建立研发基地这一目标尤其具有战略性。到2004年,摩托罗拉在中国共建立了19家研发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600多名,其中97%是从当地聘请的(2003年84%的管理层是中国本土员工)。研究院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南京和成都6个城市,主要研究领域为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模拟技术、芯片设计、先进材料研究、软件开发、个人通信产品研发、最新移动通信解决问题方案、PowerPC的应用开发,以及各种人机交互技术在未来软件和硬件产品中的应用等。

图1 摩托罗拉公司全球2001销售额分配状况

摩托罗拉公司对研发人员的招聘程序非常严格,但是应聘者一旦成为摩托罗拉的正式员工,摩托罗拉会与他(她)签订无限期合同,这意味着除非员工犯有重大错误或公司经营情况发生突变,否则一般不会被解雇。摩托罗拉每年招聘的新员工中,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占50%的比例。

摩托罗拉很多时候是从内部选人,称之为“内部机会制度”(IOS,Internal Opportunities System)。当某个部门有职位空缺时,摩托罗拉的首选是把岗位招聘消息发布在公司的内部网络上,如果公司内部有合适的人选,摩托罗拉会优先录用内部员工。摩托罗拉认为,IOS 可以带来连锁反应:一个部门的人去补另一个空缺,那么这个部门又会出现新的岗位空缺,又需要新的人选来填充,这样一来可以使整个组织的血液得到及时更新,组织的机能得到有效提升。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长期战略是如下4点:

第一,摩托罗拉坚持继续在华投资、技术转移,发展本地制造和研发能力,为中国提供先进的通信解决方案。

第二,摩托罗拉将继续在华执行人才本土化的计划,已发展和培养一支出色的本土管理团队。

第三,摩托罗拉将继续发展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第四,摩托罗拉仍将促进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合资企业和合作项目的发展,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国际市场,在中国寻找新的市场机遇。

摩托罗拉公司遇到的问题

研发中心内部管理的文化冲突

提到文化冲突问题,托尼看到日志上记载着上个月自己和一位员工发生争执的情景。当时,一位员工刚到公司来,参加了一周的培训后就跑到托尼的办公室抱怨:“这是什么培训啊!一点儿我关心的技术问题都没有,全是什么规范啊、流程啊、操作步骤什么的,简直就是洋八股。一个如此简单的程序还要我和几个人合作。做这么多繁琐的步骤,真是浪费时间,我一个人就能搞定,何必劳师动众,杀鸡用宰牛刀呢?”

托尼作为外籍研发经理,严厉地批评了那名员工:

人员设备研究专利产品方法采购销售增加

资金信心开发知识论文营销成本减少产品改进待定目标等测试出版物制造竞争力提高

图2 研发部门管理流程

“坦白地说,你们中国的研发人员太没有纪律性了,人人都想做比尔·盖茨。我们摩托罗拉公司的全球研发部门之所以做到今天这个样子,靠什么?靠的就是团队,就是严密、规范、细致、合理的流程(见图2)。有了团队,有了流程,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项目对人员的依赖性就大大减小,我们也就不怕人员退出、离队。摩托罗拉的研发团队平均每2~3年就有60%—70%的人员流动,可是这对我们的研发工作进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当然,如果员工拿着公司的技术走,那就另当别论了。”

当晚,托尼和前任研发部经理大卫进行了沟通,大卫却给了托尼这样一段忠告:

“摩托罗拉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国企业,它在中国的19个R&D中心是按照事业部的形式组织的。也就是说,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是一个虚拟的机构。各个研发中心分别依照业务群组的不同挂靠在不同的事业部里面。而摩托罗拉的每一个事业部都是作为总公司的利润中心而存在的。拿手机这个业务群组来讲,摩托罗拉全球手机事业部在中国有个分部,而手机的研发工作就是在这个事业部下属的研发中心展开的。这样,手机的研发工作人员就必须和全球该事业部下的其他研发中心展开合作。

“当初,摩托罗拉刚刚在华建立研发中心,首先要做的是把在美国的研发管理体系拿到中国来。美国和中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美国研发人员在研发工作中注重的是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是一个严格的过程,而不是研发的结果。就是说,对研发工作而言,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来做;如果没有按照这个步骤来执行.那么即使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这个结果也是不可再现、不可重复的。对研发来说。就是一种失败。

“而中国的研发人员就不同了:这个群体里面的人都是比较聪明、喜欢挑战自我的斗士。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赤手空拳创立金山公司、号称中国程序员第一人——求伯君这样的个人英雄式的人物。他们都喜欢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注重的是技术的掌握,是个人的成就感。

“托尼,我能帮助你的也就是让你认识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看你自己的了。”

研发人员的本地情结(NIH)

NIH(Not Invented Here),指的是研发人员的一种情结。从狭义上讲,就是研发人员对本公司内部不是本团队或本中心开发的产品不予认可,认为要自己重新做;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跨国公司内部不是本地或本国研发出来的产品不予认可。

关于这个问题,在上周由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联合召开的会议上也有过争执。在那次会议上,托尼曾向营销部门的人解释说:

“中国研发人员的脾气真是有点儿怪,他们总是对自己开发的产品充满信心,而对别人的东西不屑一顾。这显得既顽固又幼稚。按理说,研发应该充分借鉴别人的工作成果,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新,这样一来可以保持自己产品的领先性。二来可以推动人类技术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传播,何乐而不为?但话又说回来,对于研发人员来讲,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激情,是创新的积极性。如果强迫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可能会适得其反。想两全其美实在是不容易啊!”

而作为研发部下游的部门——事业部内的营销部门——当然不会轻易就买研发部门的账了。那次会议上,营销部门也毫不留情地对托尼发难:

“对公司而言,你研发部门的使命是什么?不是满足那些自负的研发人员个人创造的心理需求,而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高价值,才是研发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公司的事业部内部,研发部门就要满足我们营销部门的需求。我们营销部门就是你们的上帝。”

可是,令托尼左右为难的是,当回到自己的研发中心召开内部工作会议时,一些员工对营销部门也有保留看法:

“营销部门经常是短视的,他们总是被眼前的利益所羁绊。在研发这个问题上,起码要搞清楚什么是基础研究,什么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我们不光要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还要保持技术的领先。像IBM这样的大企业之所以能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正是因为它们已经有了能和美国顶尖大学相抗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实力。所以,研发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起码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有一部分应该以技术为导向。”

人力资本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

摩托罗拉的研发中心不仅在规模(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上是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中的第一,而且研发的质量也是名副其实。前两天,在一次有高层经理和离职员工参加的协调会议上,托尼曾很自豪地告诉大家:

“就拿手机这块中国市场上最诱人的蛋糕来说,诺基亚、爱立信都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但是这些研发中心通常只是做一些语言的汉化工作,唯有摩托罗拉的手机完全是本土研发、本土设计、本土生产的。比如,摩托罗拉新近上市的A6188/6288、A388彩信手机,是真正意义上的PDA与手机结合的Smart Phone,是完全由我们研发中心的中国本土研发人员研制出来的。我们感到很骄傲!”

但是,兴一利必生一弊,摩托罗拉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最近,北京突然冒出了许多专门设计手机的“Design House”。这些“Design House”的创业者们,有很多都曾经在跨国公司工作过,他们在学习到了技术以后另立门户。这些公司专门负责手机的设计,但是它们没有生产能力,只能把设计的手机方案卖给联想、海尔、波导、康佳这样有生产能力的大公司,而后者则利用自己的生产能力大规模生产。

对此,上次会议上,公司的一位高层经理也曾表明了公司的立场:

“这个问题确实让我们比较头痛,目前我们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来杜绝这种现象。但是,话又说回来,摩托罗拉是世界级的大型跨国公司,我们不仅仅要在市场上竞争并获取利润,同时也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我们到中国来,也要为扶植中国的本土企业做出贡献。搞好与政府的关系。树立我们品牌的形象,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摩托罗拉遇到这样的问题,中国的整个高科技产业目前都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问题。想到这儿,托尼又想起了华为事件:

“华为公司2002年10月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称华为前员工王志骏、刘宁、秦学军等人盗窃、使用华为公司的商业机密,自己创办了上海沪科科技有限公司,在与华为的竞争中造成了华为公司的重大经济损失。之后不久,上海沪科公司与UT斯达康达成了收购协议。于是,华为立即撤回了民事诉讼,并迅速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向佳木斯警方报案。随后三名前员工作为刑事嫌犯被抓捕,案子移交到华为公司所在地深圳警方。公安机关经过侦查,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并且将本案的关键证据送交国家级权威鉴定机关进行鉴定,确定了犯罪事实,依法对上述三名犯罪嫌疑人先后采取了拘留、监视居住等措施。2003年6月,经检察机关批准,公安机关依法将王志骏、刘宁、秦学军正式逮捕。”(另注:2004年12月7日,深圳南山区法院依法对王志骏、刘宁、秦学军三名UT斯达康员工作出判决,三人因涉嫌侵犯华为光网络产品商业秘密,分别被判2~3年不等的刑期,并被处3~5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已被冻结的上海沪科公司账户所余款项588.01万元被退还给华为。)

其实摩托罗拉也有和华为一样的苦衷。在上次会议上,托尼也曾向员工们表态:

“员工流动并不可怕,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员工拿着公司的东西流动,就很令人头痛了。摩托罗拉把研发中心建到中国,把手机研发的核心技术带到了中国,也曾经考虑过类似的问题。最初,摩托罗拉和刚进入公司的员工都要签订一份合同,内容是:员工如果离开公司,两年之内不允许从事与公司工作内容相同的工作。可是,一来中国的法律不健全、公

司无法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二来公司如果这样要求员工,就会面临一个伦理问题,即是否要对员工这两年进行收人补偿呢?因为不这样敞,他可能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了。”

一些过去离开公司的员工也有他们自己的不同意见:

“摩托罗拉的研发工作虽然很有体系、很有章法,效果也不错。但是它毕竟是把员工当作一颗螺丝钉来使用的;虽然公司对发明、专利也有一些奖励的机制,但是如果我掌握了技术,我何不到其他本土公司去呢?在那里,我会有更高的位置、更好的待遇,甚至当我有了原始积累后,我可以自己开一家公司,自己做老板,那多舒服!”

产业价值链不完善

关于目前产业价值链问题,托尼的工作日志也清楚地记录着昨天研发部门和战略部门研讨会的内容。昨天,战略部门做报告指出:

“虽然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但新兴市场毕竟不是成熟市场,有着自身的缺陷,其中之一就是产业在价值链上不完整。如果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按照交易成本理论,是选择市场还是选择企业内部配置资源,取决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比较。如果市场交易成本大于公司的管理成本,就要内部化到公司来做,反之亦然。但是,把业务外包到市场上做,要求市场上该产业的上下游价值链比较完整和规范,而目前中国,尤其是IT行业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摩托罗拉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以计算机软件行业为例,2002年,公司的手机研发部门开始在中国开发一种新型手机,采用最新的操作系统、最新的体系结构、最新的无线通讯技术,将娱乐、PDA等功能与传统的手机融为一体。如此强大的手机需要几百人的软件开发队伍,可是该部门只有不到60人的软件开发队伍。经过大规模招聘,该部门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一倍。考虑到人员成本、团队融合以及该项目结束后人员的工作安排,部门的规模已经不可能再扩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外包成了惟一的解决办法。公司开始积极联系、考察合作伙伴,国际上的一些公司以及中国的一些本土公司都纷纷前来寻找机会。摩托罗拉公司在对每一个公司考察后,最终决定将其价值几千万的软件外包合同交给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软件公司,而中国公司没有一家入选。尽管由于地域、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印度、澳大利亚的公司员工与中国本土员工的沟通会有一定的问题;尽管它们的要价是中国公司的几倍……对此,摩托罗拉手机研发部门的一些高层决策人士和普通员工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高级经理表态道:

“价格并不是主要问题,比价格更重要的是合作方必须能够保质、如期地完成工作,否则我们的损失会大得多。中国的这些本土公司只是一味地强调它们什么都可以做,可是它们没有成功的案例,没有CMM/CMMI的认证,没有行业经验,甚至提不出令人信服的开发计划。我们怎敢将合同分包给它们?而民营小公司给我的感觉是缺乏信誉,比较狡猾。它们经常不遵守合同,做事情没有计划性。”

一位参加评估的工程师认为:

“本来手写识别软件,尤其是汉字识别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强项,可是由于我们的产品是面向全球的,所以要求对世界上一些应用比较广泛的语言都要支持。可是,中国企业的产品明显缺乏国际化的意识,能够支持的语言太少。其实汉字的识别是最难做的。”

而普通员工则表示:

“由于开发人手不足,公司还通过员工推荐的方式招聘了—大批在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做兼职,这些大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里,帮助该项目编写一些代码,做一些测试工作。其实这些分包的活没什么技术上的难度,咱哥几个出去创建一个公司都能干。可是,谁能相信我们?谁又敢把这些活包给我们呀?”。

一位研发项目经理汇报道:

“目前,该部门正在准备另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但是目前投入的人力只有20人左右,但是他们并不为人员方面的问题担心,因为他们已经在北京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风鸣公司,一个专门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美资公司。他们计划把几乎所有的非核心软件开发任务都交给这家公司。

“风鸣软件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的独资公司,目前在中国有100多名员工。该公司目前已经通过了ISO9002、CMM3级认证。该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产品,主要承接软件外包单子。他们可以提供包括需求定义、结构规划、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这个层次的外包工作。合作形式可以是派员工到客户的工作地工作,也可以把客户的项目拿到自己的公司来做。此外,他们有一套项目进度实时监测系统,客户可以随时了解到项目的进展情况。风鸣软件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通信行业,一般情况下,它的长期客户在哪里需要软件外包服务,它就在哪里设立分支机构。人员除了几个主要的位置从国外选派外,其余的都是在本土招聘的。

“对于风鸣公司的出现,业内的中国本土公司都比较惊讶,甚至有些不太服气。它们纷纷探听为什么风鸣公司能够有这么好的运气。在中国,目前能够与摩托罗拉合作的软件分包商凤毛麟角,而中国的市场发展迅猛,所以摩托罗拉还在积极寻找中国的本土软件分包商。”

结语

托尼把工作日志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了好几遍,思路逐渐清晰了。其实无非是要解决这几个矛盾:一是研发部门内部管理的矛盾;二是事业部内部研发部门和其他部门(比如营销部门)之间的矛盾;三是不同事业部的研发部门之间的矛盾(NIH问题);四是公司的研发和整个新兴市场的矛盾,包括知识产权和产业价值链的问题。

回家的路上,托尼仍在盘算着如何将这几个矛盾系统地梳理一下,一来可以对摩托罗拉研发中心在中国的管理问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二来也好在下次的会议上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便应对各位老总的质疑。

实际上,又何止摩托罗拉、何止托尼正在面临着、思考着和解决着这些问题呢?

案例讨论问题

(1)Tony将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在中国的研发问题总结为4个问题,其归纳是否准确?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2)跨国公司例如摩托罗拉,如何在大量研发人员流动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3)为什么研发人员存在“NIH情结”?

(4)如何解决摩托罗拉公司研发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工商管理16-1班 第二章 第1题: 1.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和采用谷歌公司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对诺基 亚产生双重冲击,威胁诺基亚一直以来的手机霸主地位; 2.最关键的是诺基亚没有把握住时代变革的脉搏,在智能手机兴起时,它无视 智能手机的威胁,诺基亚依然着重于开发传统手机,没有跟上智能手机发展的浪潮,从此一落千丈; 3.诺基亚在时代变更、用户需求变化面前,没有全力培养打造企业智能手机生 态系统的能力; 4.硬件文化和心态使诺基亚公司最关注的是效率、成本和生产制造的确定性, 多年的成功让诺基亚对自身的运营模式和方法过度自信,缺乏深度转型的意愿,造成企业创新乏力,业务一落千丈; 5.诺基亚实现全球化之后,企业规模庞大,生产管理流程复杂,极大阻碍生态 系统的转型; 6.研发战略受硬件文化的影响,研发过程混乱,效率低下,缺乏企业组织内部 的上下沟通,无法实现战略上的协同作业,这是诺基亚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2题: 1.没有“拳头产品”,产品差异化不强; 2.研发重点错误,在当今时代,用户追求差异化、个性化,这远非依靠硬件产 品就能满足,用户不再追求精益求精的多种硬件,而是不断更新的软件和服务,硬件质量、种类和成本不再是竞争的基础,应用软件和服务的质量、种类成为取胜的关键,但诺基亚依然着重于硬件质量、种类和成本,无法满足顾客需求,没有竞争优势; 3.诺基亚过度追求硬件的性能多样性,导致同时开发太多产品,使得研发精力 太过分散,也使产品差异化较弱,没有研发和创新的重点;

4.早起研发智能设备时,初期市场效果不好,未能继续深入,轻易放弃,转向 其他方向,丧失了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可能; 5.研究团队之间相互竞争资源,在争夺研发经费上花费大量时间,以至于完全 偏离公司目标也在所不惜; 6.部门上下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研发工作混乱无序、丧失方向; 7.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严重脱节,创新迟迟不能转化为企业的利润点和盈 利能力,技术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诸多良好样品无法转化为产品。 第八章 第1题 1.可以降低行业门槛,催熟产业链,考验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扩大阵营,借助其他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2.有利于借助行业发展推动政策出台,获得政府补贴、扶持。 第2题: 收益: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能源汽车行业,共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丰田和特斯拉将是最大受益者。 风险与挑战:能否吸引到“帮手”是个未知数,电池技术的不成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阻碍行业下一步发展,因此当前最大的挑战是解决电池技术。 第十三章 第1题: 1.海尔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共创共赢为目标,依托互联网建立并联生态圈和用户 圈相融合的体系; 2.创新生态系统极具融合性,以产品的功能多样化来吸引其他资源方,如馨厨 冰箱的电商、娱乐、菜谱功能,吸引了影音类、电商类、娱乐类资源方;3.具有开放性,与众多企业合作,为用户搭建平台,提供最佳体验,如移动、 联通、传媒企业等纷纷与海尔合作。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案例:摩托罗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摩托罗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能 跨国公司大多实行矩阵式管理,摩托罗拉人力资源部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矩阵结构。摩托罗拉人力资源部分为两大块,功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功能部门内又有八大职能。 (1)组织发展。根据业务发展方向,制定本地区员工的发展计划,然后具体实施。比如,根据公司的长远发展,预计5年以后本地需要哪些层次共多少名管理者?这些管理者从哪里来?公司内部可以供应多少,如何培养他们?还有多少需要来自外部?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怎样留住人才、内部调动,激励方式等。在公司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两个部门要合并,或者合并进来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就要负责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2)招聘。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员在招聘方面有细致的分工:有人专门负责从各种渠道挖掘人才;有人专门负责校园招聘;有人专门关注“平衡”,在有些国家可能主要侧重于平衡种族比例,在中国则主要是平衡男女比例。 (3)培训。摩托罗拉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即摩托罗拉大学,它不但培训内部员工,也对外部客户开设培训课程。在培训内容上,有管理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 (4)薪资福利。摩托罗拉有一整套非常完备的薪资福利制度,包括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保险、福利等。人力资源部每年都要进行市场调研,按工种、职位调查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调查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了解有多少大公司将进入当地投资以及整个市场形势如何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 (5)信息系统。把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信息放在网上,使一些程序化的行政工作实现电脑网络自动化,员工可以随时查阅关心的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个人信息资料。 (6)员工关系。这部分工作可以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主动的,是指弘扬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团结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主人翁精神。人力资源部有定期出版的刊物、每季度组织管理员工的聚会以及每周随机地推选几名员工与高层管理人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产业技术创新经典案例 案例1:曼哈顿计划 主题:目标明确,集中财力物力,创新突破。 案例:1939-1940年,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德国、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在研究核裂变,并想制造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和军界正式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制定了“曼哈顿计划”。1942年费米(E.Fermi)在芝加哥的研究小组建造的反应堆取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控制住了从原子核释放出来的能量,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1942年,美国建造了研制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任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为实验室主任。计划先后解决了几个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 1.燃料使用的效率问题—利用反射层提高效率; 2.起爆问题--采用内德迈耶的“内爆”法。 3.铀的提纯问题。铀235的天然含量很低,因此采用从铀238中分离的办法,成本很高。后来发现钚239也是一种良好的裂变材料,钚是铀238嬗变来的,因此,将分离铀235剩下的大量铀238制造钚。1943年8月,玻尔到了洛斯阿拉莫斯。1945年7月16日,美国“三一计划”――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威力巨大。 点评:美国在短短不到四年里,就成功试制了原子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批最优秀的欧洲科学家由于受到希特勒的迫害,逃亡美国,使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二是美国政府迫于战争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曼哈顿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人力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5万;占用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曼哈顿计划”的目标明确——制造原子弹。对于带有应用目标的计划,必须目标明确。 案例2:化工工业的创新 主题: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产生重大创新。 案例:化学工业常常被称为是第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从最初的与纺织行业结合紧密的无机化学的发展,到首先是煤焦油派生物到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再到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大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而导致碳氢化合物化学的重大突破,大量的创新迅速出现了: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VC、聚乙烯、合成橡胶、尼龙和所有的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所有的重大创新几乎都是在大型化工企业的实验室内完成的。 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nylo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30年杜邦研究实验室从严格合成的材料中第一次获得有使用价值的纤维,被称为人造丝,通过4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完全合成了实用的合成纤维,到1938年正式宣布这项发明,定名为“尼龙”,并与1939年开始投产。由于它强度大、耐摩擦和不易腐烂,在国内外市场大受欢迎,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车轮胎用衬布、军用服装、降落伞和其他用途等。杜邦公司这个存在近两

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创新管理》 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案例分析——以iPod为例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6班 学生姓名赖剑城 学号201230090109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18日 成绩 管理学院

评语: 得分: 评阅人: 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以iPod产品为例 摘要: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赢得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帮助企业走得更远。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公司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体现了一家拥有独到的创新能力的企业能给顾客带来巨大的价值就能被顾客所追捧。苹果公司所拥有的创新能力源于乔布斯带领的创新团队以及团队创新执行力度。简洁美观的iPod最能体现出苹果公司颠覆传统改变音乐行业现状的非连续性创新能力。苹果公司创新管理的方式是值得我国企业值得思考并且借鉴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拥有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乔布斯iPod 创新支持价值非连续性创新

目录 第1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介绍 1.1 分析苹果创新管理案例的目的 1.2 苹果公司简介 1.3 从iTunes到iPod的音乐革命————让音乐无处不在 第2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以iPod产品为例2.1苹果公司的创新情境 2.1.1苹果公司的创新资源 2.1.2苹果公司的创新战略选择 2.2 苹果公司的创新过程分析 2.2.1苹果创意之源 2.2.2 挑战不确定性 2.2.3 iPod风靡全球 2.2.4 不断创新的iPod 第3章:苹果之道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第1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介绍 1.1 分析苹果创新管理案例的目的 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创新无疑是保持企业发展势头,提高市场份额重要的竞争手段。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客户群体有多少,如果不创新就可能会落到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一样的下场。企业欲培育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必先培育和建立其创新与创新管理的能力。企业的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能力因其应对复杂的、高度不确定的情境而变得极为重要,而且,这些能力也很难获得和保持。有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习获取的,Joe Tidd 和John Bessant 在《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一书中也表明创新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搜寻、选择、实施、获取四个战略过程来完成的。企业要创新很直接的影响是企业领导者是否支持创新,是否能拥有达到创新目的的执行能力,通过研究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来启发我国中小企业,并给予借鉴。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是创新管理的集大成者,是很多企业树立的榜样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里,苹果一直以创新性的产品闻名,如音乐播放器——iPod、智能手机——iPhone、平板电脑——iPad、个人电脑——iMac 以及线上应用商店——iTunes等都被人们熟知。拿苹果公司的iPhone来说,尽管品苹果iPone系列智能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不过10%左右,但是其销售额却是占全球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35%,利润更是达到了全球所有设备总利润的60%到70%[1]。其很大的价值来源于简洁完美的外观设计、顶端的硬件设备和饥饿营销手段,这些都是苹果公司创新管理的成果。这不仅给顾客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价值,也为成就如此庞大的“苹果迷”顾客群体奠定基础。国内许多企业都应该学习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方法,以顾客需求为主去创造企业的核心产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想要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会是一个值得实践的方法。本分析报告将苹果公司为何能够成功创新并且能够管理创新进行剖析给企业借鉴作为目的。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跨国公司管理 题目:对于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研究 姓名:张弛(背景介绍、文档整合、视频下载) 陈盼(理论分析、问题整理) 何洋洋(收购方式)王玉婷(收购评估) 游雪梅(战略分析、PPT整合、参考文献整理) 石真真(结论与思考)陶启航(总结拓展)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83121

目录 1.理论分析 (3) 2.战略管理 (3) 3.背景介绍 (6) 4.收购方式 (8) 5.收购评估 (9) 6.战略分析 (12) 7.结论与思考 (17) 8.总结拓展部分 (19) 9.附录 1 (22) 10.附录 2 (23)

1.理论分析 1.1并购分析 并购类型 按行业关系划分,本案例中的联想并购摩托罗拉是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的综合体。 联想和摩托罗拉处于同一行业,生产同类产品,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且摩托罗拉是手机行业的资深前辈,拥有更完善的系统和技术,所以是二者的综合。 1.2并购动机 通过并购,跨国公司能取得协同效益、避税目的,进入新产业新市场,更好的掌握前沿技术、巩固销售市场,避开相关限制性的法律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目的。 摩托罗拉在专利、品牌、合作关系、技术研发等领域都会给联想带来一定价值,这是促使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重要动机。 2.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发展方向、长期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的系统认识和统一行动(三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竞争性)。 “战略管理”则是企业实施其战略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四种跨国经营战略的主要特征

2.1 战略类别 2.1.1 总公司层次的战略 确定企业应当经营的业务组合,决定各种业务在组织中的地位,是由最高管理层制定的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的总体性战略。 公司战略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三大类型。其中,增长型战略又可细分为产品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企业并购战略、战略联盟等。 2.1.2经营层次的战略 当一个企业经营多种不同的业务时,竞争战略的目标是在每种业务领域内建立或增强竞争优势。竞争战略的主要类型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等。 2.1.3职能层次的战略 在总体性战略和竞争战略的统帅下,由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制定的战略,如生产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财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等。 2.2 战略管理过程 2.2.1明确公司宗旨 公司宗旨从根本上说是要回答“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和“我们的企业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问题,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思想与发展线路。 2.2.2 明确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 所谓“经营方向”就是指企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即明确企业的经营范围和

企业管理创新案例与分析

企业管理创新内涵及案例分析 管理型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这个概念不仅强调了管理创新的创造性,要求管理创新要在观念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资源整合方式,而且又强调了管理系统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只新而无效不是管理创新的目的,创新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一、管理创新的背景 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管理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其次,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都需要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这就不仅要求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持续地创新。 国外的许多创新型企业,如微软、惠普、3M、三星等,以及我国少数领先企业,如海尔、宝钢等,都已开始了转向创新管理新范式的实践探索。例如,韩国三星近年来实施TPI/TPM(全员劳动生产率创新/管理),使得自身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宝钢近年来开展了“全员创新”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范式,以适应和创造市场,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至少应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 为实现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要做以下转变: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是否遵循长官意志转变为综合效益的完成量;管理的内容要从管理方式是否需要强化、管理形式是否需要更加严格转向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质的使用效率的实质性控制;管理方式要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转向基于广泛咨询的、遵循决策程序的科学管理,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管理的机制要从对企业员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的目的要从单纯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转向对内维持和谐稳定的一致性,对外增强持续不断的适应性;管理的心态也要从追求一劳永逸转向动态和持续创新。凡此种种,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理念的革

3M公司创新案例分析

3M公司创新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3M公司,全称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它于1902年成立,总部现位于美国明州首府圣保罗市,为世界著名的多元化跨国企业,并且是道琼斯30种工业成分指数股票之一。在1997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19家行业领袖中占据一席之地。 3M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在其近百年历史中开发出五万多种高品质产品,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化工、电子、电气、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文教办公、商业及家庭消费品。现代社会中,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3M的产品。公司在中国销售的知名品牌包括:3MTM、Post-itTM (报事贴)、ScotchgardTM (思高洁)、ScotchTM(思高)、NomadTM (朗美)、ThinsulateTM(新雪丽)等。 截至2000年底,3M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达到7.5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 3M公司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产品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年营业额逾200亿美元。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3M公司在 2003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表现500强之一,在2005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20家公司之一, 并连续两年入选《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因英文名称头三个单词以M开头,所以简称为3M公司。3M公司以其员工提供创新的环境而著称,视革新为其成长的方式,视新产品为生命。每年,3M公司都要开发200多种新产品,它那传奇般的注重创新的精神已使3M公司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受人羡慕的企业之一。 下面我们从组织结构、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分析一下3M公司的独特之处。 1、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方面,3M采取不断分化出新分部的分散经营形式,而不沿用一般的矩阵型组织结构。组织新事业开拓组或项目工作组,人员来自各个专业,且全是自愿。提供经营保证和按酬创新,只要谁有新生意,他可以在公司任何一个分部求助资金。新产品搞出来了,不仅是薪金,还包括晋升。比如开始创新时是一位基础工程师,当他创造的产品进入市场,他就变成了一位产品工程师,当产品销售额达100万美元,他的职称、薪金都变了。当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时,他已成了“产品系列工程经理”。在达到5000万美元时,就成立一个独立产品部

[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摩托罗拉公司

[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公司简介 摩托罗拉公司的英文名为MOTOROLA,INC, 创立于1928年。1947年,摩托罗拉创始人保罗?高尔文将公司改名为“摩托罗拉公司”,并将多种无线电产品注册“摩托罗拉”商标,总部地址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摩托罗拉是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世界财富百强企业,是全球通讯行业的领导者,在手提电话和无线电寻呼机领域领先全世界。公司借助良好的管理和正确的方针政策,在许多美国公司走下坡路的同时,一直增长迅速,成为美国电子公司中的领导企业和可与日本电子公司抗衡的支柱公司。摩托罗拉2005年的销售额为368亿美元。公司现任董事长是爱德华?詹德、首席执行官是Greg Brown。公司在管理体制上主要分七大分部,通讯产品部、半导体产品部、通用系统集团、信息系统集团、汽车与工业电子集团、政府电子集团以及新企业部。 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手机、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销售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梁念坚先生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瑞彬任总裁。 目前,摩托罗拉在中国大陆有1家控股公司、3家独资公司、5家合资企业、16个研发中心和25家分公司,员工10,000多人。截止2005年12月底,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投资总额约为36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其中,研发投入超过6亿美元。 二、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人员招聘:本土化原则和返聘制度

摩托罗拉目前被认为是在华企业中本土化程度最高的跨国公司,公司的成功可以说是人才的成功。摩托罗拉公司一直信奉“最佳员工来自本地”,因此力求从中高级管理层到员工全面实现本土化。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员工90%以上是中国人,管理层中72%是中国人。他们还有一个规定:中层管理人员基本雇佣本地员工,并计划在5年之后实现高层人员中只有10%是外国人的目标。摩托罗拉的本土化表现在:从文化上与中国社会相融合,人才队伍充分本地化;从业务沟通及行事做事的方式方法上与中国文化融合,将中国建成全球的研发基地,研发更接近本土需求的产品;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与重视,为他们提供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 公司另一点人才聘用的特点是返聘制度。摩托罗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充分应用了“回聘”这种非常“人性化”的制度。摩托罗拉不会对辞职员工有成见,一定问清楚他们为什么辞职,如果自己内部有问题,一定会以此为戒。与此同时,摩托罗拉的“回聘”制度鼓励主动辞职的员工“好马要吃回头草”,尤其是欢迎所谓“核心人才”的前雇员回公司。因为前雇员已经熟悉企业文化、公司业务,较之新进员工降低了不少招聘和培养成本。很多重返摩托罗拉的员工往往还会受到公司的重用,原因之一是摩托罗拉认为他们在离开摩托罗拉期间转换了公司与工作岗位,会带给摩托罗拉更多的新经验和做法,摩托罗拉公司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欢迎不同的经验分享与贡献。 (二)人员开发和保留:女性占主导地位,鼓励终生职业 在人才的发展上,作为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强调多元化,认为不同的性别、文化、才能等背景的多元化人才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其中特别推出了性别多元化项目,倡导职业女性的发展,吸引和保留优秀女性人才。摩托罗拉十分注意发挥女性在公司中的作用,管理层中女性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公司。这在大型跨国公司中是不多见的。据一项调查表明,女性在管理中往往能发挥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案例】 A公司是广东一家著名民营电子企业,为了满足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部每年招聘近百名应届毕业生,并不定期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但是人力资源部和其他用人部门都感到目前的人才招聘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一)用人部门感到招聘到的不是最合适的人才;(二)遇到紧急人员需求时,招聘活动往往很仓促,且效果不好;(三)外部人才招聘与内部人才流动和选拔脱节。人力资源部经理急于寻求合适的工具以改善现状。 【诊断】 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包括:招聘会、报刊广告、人才机构、猎头公司、校园招聘、员工推荐、网络招聘、内部招聘或岗位轮换。无论通过何种招聘渠道,传统的人才招聘模式一般都经由以下流程:用人部门提出申请→发布招聘信息→招聘测试→人事决策。但是由于以下原因用人部门难以获得对应聘者(包括企业外部应聘者和内部员工)真实能力进行正确判断的足够信息:(一)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对应聘者能力的了解表现出不对称的特征,因此用人单位常把被应聘者的学历作为其能力的信号,但事实上学历并不代表实际工作能力;(二)用人部门的人员需求信息经过人力资源部门后不可避免的被过滤掉一些细微但同样重要的信息;(三)应聘者本身也缺乏对自己的准确认识,因此应聘的部门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四)用人部门难以获得足够的应聘者资料以供挑选,应聘者资料常常被某些部门独占;(五)由于没有人才信息储备,难以应付突发性人才需求;(六)由于部门间工作的独立性,各部门缺乏对相互间职工信息的掌握,给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提升造成困难。为了尽快解决现存问题,有必要在A公司导入资源共享型招聘模式。 资源共享型招聘模式基于开放的人才数据库平台,各用人部门通过访问人才数据库,可以共享人力资源部提供的人才信息,从而增加用人部门在招聘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不同部门间的交流与互动,最终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 一、人才数据库的建设 人才数据库既要包括应聘者(包含企业内部员工)的姓名、性别、学历、专业、职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个人信息,还要包括工作经历、业绩以及能力、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数据。人才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于应聘者提供的应聘申请、招聘测试数据、面试表现情况以及内部员工的岗位和业绩考核记录,也可以通过猎头公司或者内部员工推荐获得关于应聘者的资料。人力资源部还应对某些高层次的战略性人才(诸如其他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予以特别关注,注意日常信息收集。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聘者信息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公司可以依赖于招聘网站获得数据,也可以在自己的公司网页上直接接受应聘者的申请。 一般而言,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建立单机数据库,用人部门在人力资源部门的计算机上进行人才检索;稍大规模的企业可以通过局域网共享人力资源数据库。对于大型企业、特别是分支机构分散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应该建立基于Internet的人才数据库,实现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跨越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人力资源部应指定专人定期对人才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 二、人才数据库的使用 用人部门经过岗位分析,确定用人需求(包括用人岗位、数量、应聘者所需要的学历、技能、工作经验、性格特点等)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申请,人力资源部根据用人要求对应聘者的资料进行筛选,并把经过筛选的数据录入人才数据库存档以备用人部门进行检索,或者直接把符合要求的应聘者资料提供给用人部门。用人部门在人力资源部的配合下,检索到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后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和考察,并最终录用最合适的人员。比如HP 等国际著名公司就在WEB上建立了“履历表中心”,用人部门可以随时进入数据库以关键词或设定条件的方式搜索需要的人才。这样不仅所有部门可以公平共享人力资源信息,而且所有的面谈纪录都会追加入数据库,有些不错的人才因前次名额关系而未录用的,可以再次搜寻出直接约谈。 人力资源部对应聘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与用人需求的符合程度(如图2所示)。对能力低且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D类应聘者应予淘汰;对能力低但符合企业需求的C类应聘者(一般属于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岗位)给予录用。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很高的应聘者属于各家企业激烈争夺的资源,对符合用人需求的A类应聘者录用并加以重点培养、使用,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对不符合当前用人需求的B类应聘者,仍应该给予继续关注,以备未来人才急需。如果公司建立的是基于Internet的人才数据库,则系统可以自动发出电子邮件通知应聘者已收到应聘材料并加以处理,对于未被录用的B类人才,会定期将企业近况或适合他的工作通知他,保持与他们的良好联系。 通过数据库的共享,用人部门一方面有充足、翔实的应聘者资料以供选择,主动地发现符合本部门需要的“新人”;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了解其他部门员工的能力和表现,从中发现合适的人才,解决企业目前存在的外部人才招聘与内部人才流动脱节的问题。由于后者有实践锻炼的经历、对企业的了解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而可以

创新案例分析——联想资料讲解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分析——联想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里,中国企业有两家,其中之一就是联想。在这个名为《中国科技的奇迹--联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哈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除了中国,除了联想。 2002年12月3日,联想又一次聚焦了世人的目光,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在联想大厦隆重举行,来自英特尔、微软、甲骨文、德州仪器等世界级信息产业顶尖技术精英亲临联想,参加各种论坛和产品展示活动。 多年来,“World”基本上是国际优秀信息技术企业的通行证,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在其中只能是充当一个配角的角色。联想代表国内IT企业首次坐庄“World”。这使得中外知名企业巨头坐在了中国人的企业里谈经论道,这件事本身正是这种国际化合作潮流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已经开始崛起,能够与世界对话未来。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曙光。联想的技术创新之路 据联想有关人士称,此次联想之所以能够举办此次盛会,根本的原因是联想在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的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经济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持续的创新力,创新再生产通过对扩大再生产的否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如果说创新是新经济的动力之源,那么技术创新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创新要求技术创新作为其坚实的基础,而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法则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的整体进程,从而更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身处IT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看到,技术创新正在加速前进。例如半导体产业过去用了28年时间才使微处理器的速度达到1GHz;而近20个月以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了3GHz的新高峰! 一.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在坚定走技术创新道路的企业发展道路中,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业界称之为“爬北坡”和“爬南坡”。所谓“爬北坡”,指的是企业从发展一开始就把自身定位在技术驱动型企业上,在研发方向上直接切入核心技术的领域,在此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爬北坡”道路笔直,但比较艰险。 所谓“爬南坡”指的是企业从产品、应用技术层面开始研发,逐渐在技术、资金上积累,逐渐向核心领域进军,最终把自身塑造成技术驱动型企业。“爬南坡”道路平缓,但比较安全。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爬南坡”从产品、应用层面向核心技术层面逼近有它天然的优越条件:首先,中国企业位于中国市场的最前端,灵感来源于用户的需求,所以,在产品、应用领域中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占据了先机。

案例分析一摩托罗拉的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一摩托罗拉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能 跨国公司大多实行矩阵式管理,摩托罗拉人力资源部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矩阵结构。摩托罗拉人力资源部分为两大块,功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功能部门内又有八大职能。 ——组织发展。根据业务发展方向,制定本地区员工的发展计划,然后具体实施。比如,根据公司的长远发展,预计5年以后本地需要哪些层次共多少名管理者?这些管理者从哪里来?公司内部可以供应多少,如何培养他们?还有多少需要来自外部?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怎样留住人才、内部调动、激励方式等。在公司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两个部门要合并,或者合并进来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就要负责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招聘。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员在招聘方面有细致的分工:有人专门负责从各自渠道挖掘人才;有人专门负责校园招聘;有人专门关注“平衡”,在有些国家可能主要侧重于平衡种族比例,在中国则主要是平衡男女比例。 ——培训。摩托罗拉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即摩托罗拉大学,它不但培训内员工,也对外部客户开设培训课程。在培训内容上,有管理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 ——薪资福利。摩托罗特有一整套非常完备的薪资福利制度,包括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保险、福利等。人力资源部每年都要进行市场调研,按工种、职位调查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调查当地的经济的经济增长速度,了解有多少大公司将进入当地投资以及整个市场形势如何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 ——信息系统。把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信息放到网上,使一些程序化的行政工作实现电脑网络自动化,员工可以随时查阅关心的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个人信息资料。 ——员工关系。这部分工作可以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主动的,是指弘扬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团结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主人翁精神。人力资源部有定期出版的刊物、每季度组织管理员工的聚会以及每周随机地推选几名员工与高层管理

管理学案例有答案-推荐下载

案例4的答案:1:“管理人员和员工聚集一堂,商讨彼此关心的问题”是上行沟通,“主管汇报会”是下行沟通,“员工大会”是平行沟通 2:应该制度化。原因:带有强制性,比较规范有序,约束力强,沟通效果较好。 3:应存在非正式沟通。利:能提供正式沟通渠道难以获得或不好获得的信息;速度比正式沟通渠道快;更容易形成非常合作、凝聚力强的工作群体或小团体。弊:信息不完整,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涉及到较多的有关情感和情绪的问题,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容易被出自不同动机和目的的人所利用。 案例5的答案:1:内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是我自己写的,仅供参考) 2:有助于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与业绩 不仅有助于吸引人才,而且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案例6答案 希尔顿微笑服务 首先,一种优秀的组织文化,意味着良好的组织气氛,它可使组织成员精神振奋,充满生气,积极向上进取,追求较高的理想目标。由于文化的渗透作用,组织成员耳濡目染,容易接受这种组织文化,并愿意自觉遵守由它形成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组织文化能够成为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它可以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其次,组织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施有效的弹性控制。通过组织文化被个人吸收、同化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这属于一种内激励,有利于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最后,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合理配置使用组织的人力资源,在一个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的组织内工作,人们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有较强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意识,在这样的条件下,组织人力资源的潜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架起组织内部员工沟通的金桥 摩托罗拉公司以生产寻呼机和手提电话而著称,在通讯业内可谓“大哥大”。1997年,拥有员工15万人的摩托罗拉公司销售总额为298亿美元,1997年度《财富?排名93位,而1996年度它还在百名之外(101位)。

创新案例分析—华为

自主创新案例——华为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大多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是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我们也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崛起、衰落、倒闭的悲伤故事。但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成功了!华为从2万元起家,用25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和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一.综述 华为成功的秘密就是创新。创新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同时它也是一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的成长之路。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新被称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和一个品牌的价值核心。 “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这句话道出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这种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华为持续创新。 华为虽然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从做“贸易”起步,但是华为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继续沿着“贸易”的路线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自主研发。华为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近10年投入的研发费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华为15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的人在搞技术研发。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华为在招揽人才时提供的薪资常常比很多外资企业还高。 华为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各个细节之中,但是华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打造的是一种相机而动、有的放矢的创新力,是以客户需求、市场趋势为导向,紧紧沿着技术市场化路线行进的创新,这是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完善与超越的创新力,这样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1.小灵通与3G 在国际化战略中,华为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只盯着眼前利益的“技术机会主义”态度不同,华为对技术投资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如在“小灵通”火热时期,UT斯达康、中兴等企业因为抓住了机会,赚了不少真金白银。相比之下,华为在“小灵通”上反应迟钝,却把巨资投入到当时还看不到“钱景”的3G技术研发,华为也因此被外界扣上“战略失误”的帽子。在任正非看来,“小灵通”是个落后技术,没有前景,而3G才代表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事实证明,任正非的判断是正确的。华为从1996年开始海外布局,在国内市场遭遇3G建设瓶颈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开始有所斩获,一路走来,华为如今已成为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的最佳合作伙伴。

案例1-10摩托罗拉V998/V8088的产品策略

摩托罗拉V998/V8088的产品策略 摩托罗拉的两款手机V998和V8088是“V ”系列手机的代表,这一系列手机进入市场的四年多历程表明了公司针对V998/V8088系列的产品策略特 点。 公司推出V998手机的市场背景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和 爱立信三家公司雄踞手机市场的前三位,西门子、三星等品牌 还没有引人注意,而国产手机更是悄无声息。 V998款手机是公司在1999年春天推向中国市场的,其特 点是:双频、体积小、大显示屏和大键盘,参见图1。这些特 点在市场上是绝无仅有的,再加上摩托罗拉先进的市场推广手段,很快便凭借功能和品牌,受到市场青睐。当时的市场定价是¥13 000左右。 伴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手机生产工艺不成熟、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公司通过努力,使新产品的各方面情况渐趋稳定,并且新增加了“中文输入”和“录音”的功能,尤其是“中文输入”功能,深受短信息业务使用者的欢迎。此时,其市场价位也降到了¥7 000~¥8 000。 与此同时,摩托罗拉也在发展另一款手机——V8088。它完全是基于V998设计出来的,除了具有V998的一切功能之外,还有WAP 上网、自编铃声、 闹钟提示和来电彩灯提示等功能,从外观的曲线设计上也独 具特色。与在美国设计的V998不同,V8088是在新加坡设 计出来的,更符合亚洲人的审美观点,公司的策略也是只是 将这款手机投放在亚洲市场。 1999年伴随着新千年钟声的敲响,中国的手机市场刮起了“手机上网”的旋风。而号称“摩托罗拉网上通”的V8088恰选择在此时推向市场,风靡一时,售价达到¥8000以上,比同期的V998高出了¥2000。以V998/V8088为代表的“V ”系列手机属于公司四类产品特色中的“时尚型”,其市场目标是成功人士和一些追求时尚的人们。 风光了近半年以后,随着摩托罗拉以及其他公司的一些新产品的推出,V998/V8088系列手机开始逐渐离开高端市场的位臵,其市场价格都降到了¥4000元以下。同时,WAP 上网的狂热逐渐冷却,V8088的价格也只比同期的V998高出不到¥1000元。价格的降低非常有效的刺激了市场,这两款手机的市场需求量大大提高。从2000年第三季度起,V998/V80881 摩托罗拉V998手机 图1 摩托罗拉V998手机 图2 摩托罗拉V8088手机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