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II

1.1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述................................................ II

1.1.1 变形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II

1.1.2 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 III

1.1.3 变形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IV

1.2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况................................................. V

1.2.1 我国的变形监测工作发展过程...................................... V

1.2.2 高层建(构)筑物的变形特点.................................... VII

1.2.3 其它建(构)筑物的主要变形特点............................... VIII

1.2.4 我国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VIII

1.3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VIII

1.3.1 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VIII

1.3.2 变形监测的频率.................................................. X

1.3.3 变形监测频率确定的基本方法..................................... XI

1.3.4 沉降稳定期的确定............................................... XI 第2章位移观测............................................................... XII

2.1 倾斜观测的陈述..................................................... XII

2.2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

2.3 特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I

2.4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XIV

2.4.1 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XV

2.4.2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 XVI

2.4.3 倾斜观测实例................................................. XVII

2.4.4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XVIII

2.5 裂缝观测........................................................... XIX

2.5.1 裂缝观测的概述................................................ XIX

2.5.2 裂缝观测的方法................................................. XX

2.6 挠度观测.......................................................... XXII

2.6.1 建筑物基础挠度观测........................................... XXII

2.6.2 弹性挠度观测................................................. XXII

2.6.3 建筑物主体挠度观测........................................... XXII

2.7 日照和风振变形监测............................................... XXIII

2.8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 XXIII

2.8.1 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标石埋设要求.............................. XXIII

2.8.2 滑坡观测的周期规定........................................... XXIV

2.8.3 滑坡观测点的位移观测方法选用要求............................. XXIV

2.8.4 滑坡观测应提交的图表.......................................... XXV 第3章沉降观测......................................................... XXV

3.1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 XXV

3.1.1 沉降观测的陈述和目的.......................................... XXV

3.1.2 水准点的布设................................................. XXVI

3.1.3 观测点的布设................................................. XXVI

3.1.4 观测时间和观测方法........................................... XXVI

3.1.5 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 XXVII

3.1.6 建筑物沉降观测实例分析 ....................................... XXIX 第4章结语........................................................... XXXI 参考文献................................................................. XXXII 致谢...................................................................... XXXIII

摘要

高层建筑物从基础施工到竣工验收及其运营使用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水位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以及建筑物本身的荷重、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影响,往往产生不同形式的变形。因此,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定期对高层建筑进行变形观测,掌握其变形规律,才能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大小,及时采取预防和善后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高层建筑物的变形包括建筑物沉降变形、建筑物倾斜变形、建筑物产生裂缝和发生相对位移等变形。所以对于这些变形我们采取了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等方法,以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提高高层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质量。在这些变形观测的工作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当、最有效的的观测方法,并科学分析、处理变形观测结果,对变形观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准确掌握建筑物的沉降变化规律,为建筑物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变形观测精度分析

第1章绪论

1.1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述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随着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基所承受的荷载不断增加,引起基础及四周地层的变形,而建筑物本身在自重和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也要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在建筑物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着。如果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可视为正常现象,但如果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为了建筑物的的安全使用,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管理期间需要进行变形观测。通过对建筑物变形观测所取得的数,用来分析和监视建筑物变形情况,若发现有变形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同时也为今后建筑物结构和地基基础合理的设计积累资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的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在各类工程层出不穷、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建筑结构起义日益复杂、工程规模愈来愈大的当今时代,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有着更现实的意义。同时,人类在认识、控制变形和预防灾害方面,有其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有惨痛的教训,因此,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应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等。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与其他测量工作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要求高,观测方法设计精密、严谨,数据处理严密。

1.1.1变形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一般来说,建筑物变形的原因较多,但主要的原因有三点:其主要原因如下:(1)变形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及其变化

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引起建筑物变形。

例如,由于地基下的地质条件不同会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其产生倾斜或裂缝;由于温度和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建筑物的规律性变形;新建的想邻大型建筑物改变原有建筑物周边的土壤平衡,使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出现地面裂缝,从而给原有建筑物造成危害等。

②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

如建筑物本身的荷载大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此外,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例如在高大建筑物周围进行深基坑开挖,就会对其原有建筑物产生一个额外的变形。当然这些引起变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建筑物往往是共同作用的,只是不同时间段,不同因素的作用强弱不同而已。这些变形的原因,是相互联系的。随着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外力,这就必然引起地基及其周围地层的变形。而建筑物本身及基础,由于地基的变形及其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

通常,这些大型建(构)筑物变形的原因都是互相联系的,并贯穿于建(构)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

(2)变形的类型

①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

②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静态变形通常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仅表示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也就是说,它是时间的函数;

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动态系统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结果是表示建筑物在某个时刻的瞬时变形。

1.1.2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

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的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的变化量,而为了求得瞬时变化,则应采用各种自动记录仪器记录其瞬时位置。

建筑物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的不同,地下水位和大气温度的变化,建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等影响,导致建筑物随时间发生的垂直升降、水平位移、挠曲、倾斜、裂缝等,统称变形。用测量仪器定期测定建筑物的变形及其发展情况,称为变形观测。

各种工程建筑物在其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当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时可认为属正常现象,但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并危及建筑物自身及人身的安全,因此需要对施工中的重要建筑物和已发现变形的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掌握其变化量、变形发展趋势和规律,以便一旦发现不利的变形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也为今后更合理的设计提供资料。

由于建筑物破坏性变形危害巨大,变形观测的作用逐步为人们了解和重视,因此在建筑立法方面也赋予其一定的地位,建筑部已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DJ/T8-97),并自1988年6月1日起施行。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提出要求和做出决定:新建的高层、超高层,重要的建筑物必

须进行变形观测,否则不予验收。同时要求,把变形观测资料作为工程验收依据和技术档案之一,呈报和归档。

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在发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改善运营方式,以保证安全。其次,通过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工程建筑物原体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可以验证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地基与工程结构规定合理的允许沉陷与变形的数值,为工程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资料。

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变形观测的具体方法,则要根据建(构)筑物的性质、观测精度、周围的环境以及对观测的要求来拟定。

1.1.3变形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1)变形观测的意义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建(构)筑物产生变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多数变形由客观自然条件及其变化所造成,因此建(构)筑物产生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当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理过程中,产生不利于建筑物稳定的变化因素时,变形就必然要发生。

当变形值超过允许的限值,建筑物就可能出现危险甚至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例如:我国板桥和石漫滩两座土坝1975年洪水破坝失事,造成灾害。

在城市民用建筑方面,浙江某地一座住宅楼因其旁边(仅相隔1m多)新建高层建筑物的影响,造成地面开裂,该6层住宅楼发生严重倾斜,其顶部靠向新建高层建筑成为危房而拆除。

由于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某大城市建于上世纪初的一栋大型建筑,原来的一楼下沉为地下室。

(2)变形观测的目的,变形观测的目的有两个:

①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

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

②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

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通过变形观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的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为了达到此目的,应在工程建筑物设计阶段,在调查建筑物地基承载性能、研究自然因素对建筑变形影响的同时,就着手拟定变形观测的设计方案,并将其作为工程建筑物的一项设计内容,以便在施工时,就将观测标志和设备埋置在设计位置上,从建筑物开始施工就进行观测,一直持续到变形终止为止。

1.2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1)兴建了众所周知的葛洲坝和长江三峡大坝等许多大型水电枢纽工程;

(2)已建成或在建设中的数十座长江大桥和跨海大桥;

(3)许多大型工业厂房分布祖国各地,高层民用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已如雨后春笋般地耸立在大江南北、各大城市。

上述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村脱贫致富、工业逐步强大、城市更加繁荣,也促进了我国在土木、水利、交通设计和建筑新材料方面的研究、施工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等等。同时,因建(构)筑物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为保证这些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以及设备正常运转,对变形监测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1我国的变形监测工作发展过程

(1)利用常规的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的传统变形观测方法;

(2) 激光准直;

(3) 近景摄影测量;

(4) 各类位移传感器;

(5) 数字水准仪;

(6) 全自动电子全站仪(测量机器人);

(7) 三维立体激光扫描仪;

(8)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

利用上述测量新技术,可进行全天候自动变形监测,测量仪器和测量手段的不断更新,新技术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融合,使得人们对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我国最早系统地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应是位于东北地区的丰满水电大坝,在分析变形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加固方案,延长了大坝的使用寿命。

位于我国南北交通命脉上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其它特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在建设之初就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变形监测系统。

在我国变形监测领域,最受人们关注的是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大坝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决定了变形监测工作在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特大工程中的地位。

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庞大完善的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各种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标志点位以及雄厚的测量科研技术力量等)几乎涵盖了当今国内外各种变形监测的手段和方法,提供了大量丰富可靠的变形监测数据,为确保大坝的安全建设和运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大型工业厂房建筑和城市高层、超高层民用建(构)筑物的日益增多,这些位于人口密集、城市中心地带的巨型建筑物,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为保证这些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和使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确保变形监测工作纳入有序轨道,并贯穿于高层、超高层等大型建(构)筑物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

国家建设部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8-97),进一步规范了变形观测工作,使大型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有了技术保障。

1.2.2高层建(构)筑物的变形特点

关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就我国而言,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4层以下为一般建筑;5~8层为多层建筑;9~20层为高层建筑;20层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为减少本身对地基产生的附加荷载,从而减小总沉降量及沉降差。当土质较好时,可加大埋深,利用天然地基。当地基深挖后,土的自重失去平衡,会产生基坑地面隆起变形,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

(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荷重大。因此,沉降量也较大。

例如上海有的建筑物下沉量达180厘米。高层建筑对差异沉降极为敏感,不仅本身下沉,而且对邻近建筑物也有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和竣工之后都要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

高层建筑除在设计时注意控制水平荷载产生的位移,施工时要分层计算逐层调整外,建成之后仍要进行倾斜监测。其倾斜与地基和整体刚度有关。

例如意大利的古建筑比萨斜塔,8层高54m。从1918年开始倾斜观测,建成至今630多年共倾斜4.40m。

(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

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受振动而变形,特别在台风地区更为明显。

例如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102层,高381m,在最大风力117.3m/s时,其最高点要偏离16.5cm,在偏离处还要引起振幅为18.3cm的振动,因此最大偏离可达25.65cm。

(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高层建筑物墙体平面尺寸较大,受日照变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前苏联在16层陶粒混凝土板块民用住宅楼进行了测试。当墙面温度在16℃时,第七层观测点位移1.7mm,第12层观测点位移3.5 mm。故需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位移和挠度测量。

1.2.3其它建(构)筑物的主要变形特点

其它大型工程建(构)筑物除与上述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具有部分共性外,还具有一些各自的变形特点。例如:

大型桥梁的桥墩因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易产生水平位移甚至滑动,而桥梁与桥面则在交通工具通过时必然会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垂曲和振动;

水利大坝因长期受到上下游水位落差的压力,坝体必然要产生挠曲或水平位移。

这些变形通常随着一年四季大气、水温的变化,以及上下游水位落差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变形规律。

1.2.4我国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1)基坑回弹测量

(2)地基分层沉降观测

(3)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4)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5)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6)建筑物倾斜观测

(7)建筑物裂缝观测

(8)日照变形观测和风振测量

1.3变形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精度要求是建(构)筑物变形监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变形监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建(构)筑物的安全,影响对变形原因和变形规律的正确分析,和其它测量工作相比,变形监测必须具有更高的精度。

对于从事变形监测工作的测量人员来说,精度要求直接关系到使用哪一等级的测量仪器,采用什么观测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所获得的数据。

对于变形分析人员来说,它关系到变形监测成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否正确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预测变形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预报等。

1.3.1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应能确切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场地的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并以此作为确定作业方法和检验测量成果质量的基本要求。

变形监测的结果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涉及到变形监测工作的

各个环节。如施测方案的确定、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设计、测量标志的稳定以及观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工具的选择等。 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

(1)观测点的布置; (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 (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情况比较复杂,国内外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 )第16届大会上(1981年,瑞士)提出的方法,即:

为了使用的目的,观测值中误差应不超过变形允许值的1/20~1/10,或者是1~2mm;了研究的目的,应为1/100~1/20,或者0.2mm。

表 1.2 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例如:1.某建筑物高30米,设计人员提出的允许倾斜度i=tg α=4?;

建筑物顶点的允许偏移值为:

观测中误差的允许值为:

目的一的观测中误差为:

目的二的观测中误差为: mm

H i B 1201000301000

4=??=?=?mm

B m 620

120

20±=±=?±=?mm

m

m 23

1±==?mm

m

m 2.010

12±==

又例如:一般来讲,从使用的目的出发,对于连续生产的大型车间(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1mm的沉降值;对于一般的厂房,没有很大的传动设备,连续性不大的车间,要求能反映出2mm的沉降量(观测中误差应在1mm以内)。而为了科学研究的目的,往往要求观测精度达0.1mm。

1.3.2变形监测的频率

(1)因素: 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2)原则:

①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②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③下面以建筑物及其基础沉降的观测过程为例,说明确定观测频率的方法。

对于沙类土层上基础的沉降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在施工期间,随着基础上压力的增加,沉降速度很大,年沉降量达20~70mm。

②第二阶段沉降量显著变慢,年沉降量约为20mm。

③第三阶段为平稳下沉阶段。其速度为每年1~2mm。

④第四阶段沉降曲线几乎是水平的,沉降趋于停止。

(3)施工过程中的观测频率

在施工过程中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通常观测频率应大些。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和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状况与荷载增加的进度来确定。

①根据施工进度,编制观测日历,按计划进行。

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种观测周期;对于民用建筑也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亦可按不同的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②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可根据荷载增加的进度进行

从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当荷载增加到25%时观测一次,以后每增加15%观测一次。

③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要求在停工和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4)建筑物使用期间的观测频率

建筑物竣工投产、进入使用期以后,变形监测的频率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通常频率可小一些。

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及一年等不同的周期。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2~3次,以后每年观测1次,直到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

①砂土地基2年;

②膨胀土地基3年;

③粘土地基5年;

④软土地基10年。

1.3.3变形监测频率确定的基本方法

(1)系统观测

(2)附加观测

因突发事件和自然条件发生急剧变化,而临时增加的变形观测,称为附加观测。

例如:①基础上的负荷或附近地面荷载急剧增加或减少时;

②外界温度急剧变化;

③基础四周地面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及地下水位发生急剧变化等。

1.3.4沉降稳定期的确定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对于一般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表 1.3 国内几个主要城市采用的稳定指标

第2章 位移观测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不均匀下降,会使建筑物产生倾斜,严重的不均匀下沉会使建筑物发生裂缝,甚至破坏,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于高层建筑和圆形建筑更应及时进行观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

2.1 倾斜观测的陈述

用测量仪器来测定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结构倾斜变化的工作,称为倾斜观测。倾斜观测分类按照其普遍性可分为一般和特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按照其性质可分为主体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日照观测和风振观测等。

2.2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对于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主要是测定建筑物的上部与下部的相对位移。 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 式中 i ——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

?D ——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 );

H ——建筑物的高度(m ); α——倾斜角(°)。

由式(2-1)可知,倾斜测量主要是测定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ΔD 。偏移值ΔD 的测定

一般采用经纬仪投影法。具体观测方法如下:

H D

i ?=

=αtan )

12(-

图2.1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1)如图2.1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固定测站上,该测站到建筑物的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1.5倍以上。瞄准建筑物X墙面上部的观测点M,用盘左、盘右分中投点法,定出下部的观测点N。用同样的方法,在与X墙面垂直的Y墙面上定出上观测点P和下观测点Q。M、N和P、Q即为所设观测标志。

2)相隔一段时间后,在原固定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分别瞄准上观测点M和P,用盘左、盘右分中投点法,得到N?和Q?。如果,N与N?、Q与Q?不重合,如图2.1所示,说明建筑物发生了倾斜。

3)用尺子,量出在X、Y墙面的偏移值ΔA、ΔB,然后用矢量相加的方法,计算出该建筑物的总偏移值ΔD,即:

2?B

2

?D

=

+

?A

(2-2)

根据总偏移值ΔD和建筑物的高度H用式(2-1)即可计算出其倾斜度i。

2.3特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对于特殊建筑物和构筑物(如烟囱、水塔等)的倾斜观测,是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定其顶部中心对底部中心的偏心距,该偏心距即为建(构)筑物的倾斜量。具体观测方法如下:

图2.2 塔式建筑倾斜观测

(1)如图2.2在烟囱底部横放一根标尺,在标尺中垂线方向上,安置经纬仪,经纬仪到烟囱的距离为烟囱高度的1.5倍。

2

222

11'+-'+=?x x x x x (2)用望远镜将烟囱顶部边缘两点A 、A ?及底部边缘两点B 、B ?分别投到标尺上,得读数为y1、y1?及y2、y2?,如图2.2烟囱顶部中心O 对底部中心

O ?在y 方向上的偏移值Δy 为:

(2-2)

(3)用同样的方法,可测得在x 方向上,顶部中心O 的偏移值Δx 为:

(2-3)

(4)用矢量相加的方法,计算出顶部中心O 对底部中心O ?的总偏移值ΔD ,即

22Y X D ?+?=? (2-4)

根据总偏移值ΔD 和圆形建(构)筑物的高度H 用式(2-4)即可计算出其倾斜度i 。

另外,亦可采用激光铅垂仪或悬吊锤球的方法,直接测定建(构)筑物的倾斜量。

3.建筑物基础倾斜观测

图 2.3 基础倾斜观测 测定建筑物的偏移值

2.4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H 2

22

211'+-'+=?y y y y y

2.4.1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测定建筑物倾斜的方法有两类:一、直接测定法;二、间接推定(通过测量建

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

(1)直接测定法

①投点法。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量测设施(如水平读数尺等)。

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以所测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

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

对需要观测的建筑物,通常对建筑物的四个阳角进行倾斜观测,综合分析整栋

建筑物的倾斜情况。经纬仪的位置如图3-1所示,其中要求经纬仪应设置在离建筑

物较远的地方(距离最好大于1.5倍建筑物的高度),以减少仪器纵轴不垂直的影

响。观测时瞄准墙顶一点M,向下投影得一点N,投影时经纬仪在固定测站很好地对

中严格整平,用盘左、盘右两个度盘位置往下投影,分别量取水平距离,取其平均

值即为NN1间的水平距离a。如图3-2所示,另外,以M点为基准,采用经纬仪测

出角度α。H和H1也可用钢尺直接量取,或用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测定。

不便埋设标志的塔形、圆形建筑物以及竖直构件,可以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

认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

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

测墩或混凝土标石。

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

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

根据垂直角α可按下式算出高度

H=loga

(2-5)

则建筑物的倾斜度

I=a/h

(2-6)

建筑物该阳角的倾斜量β

β=i(H+H1)

(2-7)

最后,综合分析四个阳角的倾斜度,即可描述整幢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②测水平角法。对塔形、圆形建筑物或构件,每测站的观测,应以定向点作为

零方向,以所测各观测点的方向值和至底部中心的距离,计算顶部中心相对底部中

心的水平位移分量。对矩形建筑,可在每测站直接观测顶部观测点与底部观测点之

间的夹角或上层观测点与下层观测点之间的夹角,以所测角值与距离值计算整体的或分层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

③前方交会法。所选基线应与观测点组成最佳构形,交会角宜在60o~120o之间。水平位移计算,可采用直接由两周期观测方向值之差解算坐标变化量的方向差交会法,亦可采用按每周期计算观测点坐标值,再以坐标差计算水平位移的方法。

④吊垂球法。应在顶部或需要的高度处观测点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点悬挂适当重量的垂球,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读数设备(如毫米格网读数板),直接读取或量出上部观测点相对底部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⑤激光铅直仪观测法。应在顶部适当位置安置接收靶,在其垂线下的地面或地板上安置激光铅直仪或激光经纬仪,按一定周期观测,在接收靶上直接读取或量出顶部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作业中仪器应严格置平、对中,应旋转180°观测两次取其中数。对超高层建筑,当仪器设在楼体内部时,应考虑大气湍流影响;

⑥激光位移计自动记录法。位移计宜安置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地板上,接收装置可设在顶层或需要观测的楼层,激光通道可利用未使用的电梯井或楼梯间隔,测试室宜选在靠近顶部的楼层内。当位移计发射激光时,从测试室的光线示波器上可直接获取位移图像及有关参数,并自动记录成果;

⑦正锤线法。锤线宜选用直径0.6~1.2mm的不锈钢丝,上端可锚固在通道顶部或需要高度处所设的支点上。稳定重锤的油箱中应装有粘性小、不冰冻的液体。观测时,由底部观测墩上安置的量测设备(如坐标仪、光学垂线仪、电感式垂线仪),按一定周期测出各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⑧摄影测量法。当建筑物立面上观测点数量较多或倾斜变形比较明显时,也可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2)间接推定法

按相对沉降间接确定建筑物整体倾斜时,所测建筑物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刚度。可选用下列方法:

① 倾斜仪测记法。采用的倾斜仪(如水管式倾斜仪、水平摆倾斜仪、气泡倾斜仪或电子倾斜仪)应具有连续读数、自动记录和数字传输的功能。监测建筑物上部层面倾斜时,仪器可安置在建筑物基础面上,以所测楼层或基础面的水平角变化值反映和分析建筑物倾斜的变化程度;

② 测定基础沉降差法。可在基础上选设观测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以所测各周期的基础沉降差换算求得建筑物整体倾斜度及倾斜方向。

2.4.2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

(1)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如遇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2)施工期间的观测周期,应随施工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3)结果判定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结果须小于倾斜容许值。建筑物主体倾斜的容许值见表3-1

表2.1 建筑物主体倾斜的容许值

2.4.3倾斜观测实例

(1)概况

某16层住宅楼,对该住宅楼的东、南、西、北四个楼角位置进行了倾斜测量。

(2)检测仪器

采用拓普康GPT-6002LP全站仪

(3)测量结果

(4)倾斜测量成果说明

①、所有点位的偏移量均为该楼最上面点相对于最下面点(勒脚处)沿南北向或东西向的偏移量。

②、该楼楼角编号及楼角高度见下图所示:

(H=50.5)(H=50.5)

1# 2#

↑ 北 4# 3#

图2.4

(H=50.5)(H=50.5)

住宅楼楼角编号及高度

(2)倾斜测量成果表

表2.2

点号倾斜方向偏移方向偏移量(mm)倾斜率?

1# 南北向南9.4 0.5 东西向东 6.4 0.4

2# 南北向南11.2 0.6 东西向西 3.2 0.2

3# 南北向南 6.4 0.3 东西向西15.6 0.8

4# 南北向北7.6 0.4 东西向西17.9 1.0

2.4.4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1)水平位移观测的陈述

水平位移观测:测定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位置移动的工作称为水平位移观测。

(2)水平位移的测定方法

水平位移的测定方法有两种:

①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

基准线法的原理是以通过建筑物轴线(例如大坝轴线、直线桥轴线等)或平行于建筑物轴线固定不变的铅垂面为基准面,由此来测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

图2.5位某混凝土大坝坝顶基准线示意图。A、B、C、D分别为位于大坝两端所选定的基准线端点,1、2、3、4、5为水平位移的观测点: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变形监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一、实验目的: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DS1精密水准仪1台,铟钢尺一对,尺垫一对。 三、实验方法: 1、在1、2号教学楼周围布设观测点和基准点,观测点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大小、荷重、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选定观测点。在建筑物基础压力和震动影响范围以外,选择土质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3个以上水准点。 2、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先对基准点进行观测,然后通过观测布设在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来计算建筑物的高程。 1) 本次实验基准点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一、二等水准测量各项限差规定如下: 2) 每个测段都要布设成偶数站,且采用往返观测;往测对奇数测站采用“后—前—前—后”、对偶数测站采用“前—后—后—前”的观测顺序。返测时的观测顺序与往测相反。

3)每个小组观测一个测段,所有小组的成果进行平差,利用平差后的基准点的高程计算变形点的高程 四、上交资料 个人交实习报告一份。各小组上交观测原始数据一份。平差成果一份,变形点的高程成果一份。 附表:

水准测量观测记录簿 测自至200 年月日时间始时分末时分成像 温度云量风向风速 天气土质太阳方向

实验二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一、实验目的:了解视准线的布设方法和观测原理,利用视准线观测点的位移。 二、仪器设备:经纬仪仪等。 三、实验方法: 在1、2号教学楼周围选用已知点作为基准点,并在变形体上布设观测点。用前方交会法观测建筑物的坐标。 实验三视准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了解视准线的布设方法和观测原理,利用视准线观测点的位移。 二、仪器设备:经纬仪,钢尺等。 三、实验方法: 在地面上选择两基准点,并选择1变形点,写出其实验过程,数据整理,精度分析的过程。 实验四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 一、实验目的:了解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原理、方法及位移计算过程。 二、仪器设备:经纬仪等等。 三、实验方法: 实验五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了解以教学楼为例作一个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包括仪器选取、特征点的安置等)。 二、仪器设备:钢钉、铁锤、毛笔、记录本。 三、实验方法 以1号教学楼为例,对其进行监测,时写出变形监测的方案。方案设计的内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班级:测绘B091 设计人: 学号: 2012年12月15日

第一部分概况 1.1 工程概况 该项目基坑开挖较深,并且开挖处距离水街已有建筑、走马河堤岸较近,有可能扰动基坑周围的地质结构,容易导致基坑周边的基坑墙体出现坍塌,从而影响施工安全,还有可能扰动紧邻基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按照规定应对都江堰市水街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从而对基坑以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做出判断,达到为施工决策服务和施工安全的目的。 1.2 任务概况 ××市××公司,拟对××市水街基坑项目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监视施工过程中基础变形的大小和规律,从而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并验证有关设计参数。 1.3 技术依据 1.××水街总平面图.2012年12月;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二部分水平位移监测方案设计 2.1 基准点与监测点的位置设计与埋设 为监测××市水街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根据基坑周围的地形情况,拟在基坑附近稳定的地面上布设3个基坑边缘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基准点采用常规刻有十字的地面测量标志。 水平位移监测点直接布设在基坑周边抗滑桩外侧1m至2m的地方,拟在××市水街基坑边缘布置16个基坑安全监测的监测点,监测点也采用常规地面测量标志,水平位移监测点点位布置及编号见后附图1所示。 2.2 监测方法及其精度设计

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1 【精品 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观测等级确定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 七、观测 八、请甲方、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九、补充说明 十、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十一、提交资料 北京金融街F10 大厦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金融街F10 号地东部,南临广宁伯街,东临太平桥大街,西临金城坊街,北临金城 坊南街;总建筑面积48432.3 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17562.3 平米,地上 30870 平米;建筑物主要屋面高 度 63.6 米。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上16 层(另有出屋面的电梯间和水箱间共 2 层),地下5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平板式筏基,基底标高为-20.15 米,从基底进行沉降观测难度极大。另场 区附近无固定的可用作沉降测量的水准基点。 二 .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下结构施工图; 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 93 );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 01-21-95 ); 三 . 沉降监测的等级确定 该项工程属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 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四 .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1.Leica NAK2 自动安平水准仪、GPM3 平行玻璃板及配套精密铟钢尺;50m 经鉴定钢尺及测量专用重锤等。 2.人员配置: 工程主持人 1名; 现场负责1名(兼安全员); 技术人员 1名; 司仪 1-2 名; 测工 2-4 名。 3.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均具有鉴定计量证书,测量施工主要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五 . 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1.建网 鉴于该工程工期较长,沉降观测持续约 4 年左右,为便于沉降观测的顺利实施,必须设立稳固可靠 的沉降观测基准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周边地形环境,我们拟在远离该工程变形影响区域(至少应距 离施工场区 200m 开外。)的地方埋设3个水准基点于原状土层,构成闭合环形式的沉降观测基准网。 2.水准基点埋设 拟采用普通标石,埋设形式见附图—水准基点示意图,埋设深度应达到冻土线以下,北京地区最大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X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公司 2016年12月01日 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XXX标段,桩号范围3+400~6+95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X.。本工程等级为II等;河道堤防级别为3级,施工临时工程为5级。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供水标准:农业灌溉供水设计保证率为95%。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对图纸较差处、渗水严重处、边坡较陡处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安全员立即采取措施和报告监测组。

2、坡面观测: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GPS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1、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1.1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工作基点,其中工作基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本标段工作基点选择桩号点。 变形点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每100m布置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左1-32,右1-32。以及对南岸6+581,南岸4+390、北岸5+160、4+000-4+100段附件的建筑物等进行加密监测。 1、顶部用沉降钉垂直植入混凝土中,孔深不小于50mm,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边坡的变形观测如下: 2.1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为:

(完整word版)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八月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方案编写人:李鹏飞 审核人:王青懿 总工:江爱国 单位负责人:冯小华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基本情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目的与任务 (1) 二、编制依据 (2) 三、沉降观测方案 (2)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 (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 (五)施测方法 (7)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 五、质量控制措施 (8) 六、观测点的保护 (8)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 (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

隧洞施工期收敛变形监测方案样本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1) 3 资源配置 (1) 3.1 人员配置 (1) 3.2 设备配置 (2) 4 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2) 5 隧洞变形监测方案 (3) 5.1 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3) 5.2 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 (3) 5.3 变形监测频率 (4) 5.4 变形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5) 6 隧洞沉降观测 (6) 6.1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设 (6) 6.2 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 (7) 6.3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8) 7 测量记录及资料管理 (8)

1 工程概况 吉林省中部供水辽源干线施工三标段工程项目位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辽县。标段桩号33+949~49+657, 线路全长15.708km。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隧洞、PCCP管道、钢管道、附属建筑物、交叉工程、出水闸工程、交通工程及其它临时工程等, 其中, 隧洞长11.347km, 成洞洞径2.6m; PCCP管道直径2.2m, 长3.937km; 钢管道( 包含钢管外包混凝土段) 直径2.2m, 长0.424 km。 本标段线路总体走向由北向南, 地势由高到低再到高, 地貌单元主要有河谷堆积地形(漫滩阶地)、剥蚀堆积地形(波状台地)和构造剥蚀地形(低山丘陵)。沿线山势起伏, 植被较发育, 洞室最大埋深135m。本标段穿越地层岩性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层、中更新统冲洪积堆积、始渐新统泥岩和砂岩, 侵入岩为燕山及华力西期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其中2#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42.7%、Ⅲ类围岩占24. 0%、Ⅳ~Ⅴ类占33.3%。3#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20.9%、Ⅲ类围岩占33.9%、Ⅳ~Ⅴ类占45.2%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施工测量依据如下: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Q/CR9218- 3 资源配置 3.1 人员配置 主要监测人员见表3.1。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II 1.1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述................................................ II 1.1.1 变形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II 1.1.2 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 III 1.1.3 变形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IV 1.2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况................................................. V 1.2.1 我国的变形监测工作发展过程..................................... VI 1.2.2 高层建(构)筑物的变形特点.................................... VII 1.2.3 其它建(构)筑物的主要变形特点............................... VIII 1.2.4 我国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主要容................................. VIII 1.3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VIII 1.3.1 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IX 1.3.2 变形监测的频率.................................................. X 1.3.3 变形监测频率确定的基本方法..................................... XI 1.3.4 沉降稳定期的确定.............................................. XII 第2章位移观测............................................................... XII 2.1 倾斜观测的述....................................................... XII 2.2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I 2.3 特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V 2.4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XVI 2.4.1 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XVI 2.4.2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 XVIII 2.4.3 倾斜观测实例.................................................. XIX 2.4.4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XX 2.5 裂缝观测........................................................... XXI 2.5.1 裂缝观测的概述................................................ XXI 2.5.2 裂缝观测的方法................................................ XXI 2.6 挠度观测......................................................... XXIII 2.6.1 建筑物基础挠度观测.......................................... XXIII 2.6.2 弹性挠度观测................................................. XXIV 2.6.3 建筑物主体挠度观测........................................... XXIV 2.7 日照和风振变形监测................................................. XXV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93) 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TBJ1-88) 依据规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 ①粉质粘土(Q 4 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层面标高~。 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 ②圆砾(Q 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击,中密-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风化,圆砾一般粒径为~,偶含卵石及漂石。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③强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微裂隙及风华裂隙较发育,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④中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见微裂隙,致密;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桩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未经扰动时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面埋深~,勘察厚度~(未揭穿),层面标高~。 (三)气象 天水市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据天气气象局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最热月平均湿度73%,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s,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s,30年遇最大风速s,年雷暴日天,年沙暴日天,年雾日数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标准冻土深度,场地内无地表水。 (四)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②圆砾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河南省寰宇测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4、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5、沉降观测的周期 6、使用仪器和人员组成 7、检查和验收工作 8、沉降观测全部完成应提交资料 附图、附表 1.沉降观测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成果图 3.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1、工程概况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工程拟建场地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开元大道与金城寨街交叉口西北角;拟建建筑物为壹栋高层建筑,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地下一层为机械立体停车场,一、二、三层为银行营业用房,四至二十四层为办公用房;建筑基底面积为:2349.04㎡,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0163.48㎡,一层建筑面积为:2349.04㎡,标准层建筑面积为:1436.01㎡,总建筑面积:46190.24㎡;建筑长66.90米,宽39.95米,高93.30米,地下一层层高为5.40m,一至三层层高为5.10m,四至二十四层层高为3.90m;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一类高层办公;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上部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主体开工时间为2011年 06 月,主体工程竣工时间为2011年 12 月。 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机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居住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沉降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交工居住期间均安全有效。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主楼沉降观测点布置为6个, 根据图纸设计及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特点,布置 10 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祥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课程 ---专题作业 作业名称: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分析 专业班级:测绘2班 姓名:吴建全 学号:--------- 组号:2班6组 组员情况:组长(贾某某)、组员(吴建全, 贺某某,何某某,陈某) 摘要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是通过对建筑物外型进行变形方面的监测,对建筑物外形状态进行判定,一旦出出现安全范围外的变形事故,及时分析高层建筑变形原因,实施纠偏措施,从而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基本特点与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实施过程,从而力图实现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与现实实践意义。 [1] 通过该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的研究,目的是保障建筑物的施工与使用安全,体现出高层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变形监测的重要性,为建筑物安全施工提供了必要的评估数据。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沉降分析 目录

1、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目的和特点 (4) 2、变形监测测的内容 (5) 3、基坑回弹观测 (6) 4、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方法 (7) 5、建筑物的位移监测 (8) 6、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实施过程 (9) 7、数据处理 (10) 6、高层建筑物变形监的一些原因 (11) 9、结束语 (11) 引言 建筑物变形是指建筑物在施工建设与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结构、气候温度变

化、建筑物材料折损、建筑物荷载变化等作用下建筑物发生垂直升降、水平位移等一系列外形变化状态的统称。而建筑物变形监测分析是指借助相应测量仪器和技术标准、规范,对建筑物外形进行及时的监测与分析。 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规模和经济规模都比较大,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变形监测都尤为重要。一方面,对高层建筑实施不定期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数据、技术标准、解决对策等对行业内其他建筑物变形监测有重要的学术借鉴意义。 1、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目的和特点 1.1 变形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变形体动态监测,获得精确观测数据,对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对各种工程建筑物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异常变形做出预报,提供施工和管理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物安全。同时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性能做出客观评价。 1.2 变形监测的特点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重要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的安全进行监测,而这又分为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两个部分。内部监测主要是借助专业化的技术设备对高层建筑内部应力、建筑物内部温度变化、建筑物动力特性等方面进行不定期监测。外部监测主要是通过观察、测量数据等对高层建筑沉降、位移、倾斜及裂缝等方面进行观测。在高层建筑安全监测中,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相辅相成,应同时进行,协同分析。第一,测量精度高,由于高层建筑外形数据“牵一发而动全身”,高层建筑外形数据微小的变化就会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不利于外形变化原因的分析与对策的研究,因此,相较于其他建筑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要求极高的精确度,从而保障监测有效性。[2]一般位置精度为1mm;第二,需要重复观测,测量时间跨度大,观测时间和重复周期取决于观测目的、变形量量大小和速度。第三,需要严密的数据处理,数据量大,变形量小,变形原因复杂。第四,要求变形资料提供快和准确。 2、变形监测测的内容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探※※※※※※※※ 探※2008届学生 探※《变形监测》探※课程论文探※※※※※※※※ 变形监测方案 论文名称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0802601班班级 杨波,20号,姓名学号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院系 测绘工程专业 黄长军指导老师 2012年4月25日 目录 、工程概 3 3

、监测内 3 3

三、监测实施流 四、报警方 五、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 六、监测技术要 七、人员及仪器 、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填路堤边坡普遍存 在,深挖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 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 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

坡面观测、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 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 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 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 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边坡开挖施工准备 不需要 需要埋设监测仪器 测点仪器埋设 不正常 初测、调试开挖边坡停挖或其他措施动态跟踪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本级开挖完毕本级加固防护开挖完毕继续监测加固措施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竣工 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 业主、监理审核确定坡面观测点与裂缝观测点监理确认测点仪器坡面及裂缝观测点埋设确定重点监测断面业主、监理等 审核测斜管、测力计埋设与安装监理确认测点仪器监理确认埋设记录监测断面 测点埋设记录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监测单位监测断面仪器埋设记录监理确认埋设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