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课后练习) (1)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课后练习) (1)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课后练习) (1)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

一、单选题

1、(2011届一模)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这启示我们()

A.必须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保持本地生物物种

B.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C.必须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限制其不利条件

D.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就应无条件地吸收外来物种

2、(2011届一模)“鲶鱼效应”是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鲶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2011届一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

A.实践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和阶级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

4、(2011届一模)“和合故能谐”是指: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A.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5、(2011届一模)因果联系是把世界上许许多多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一种基本形式。下列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①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②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③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11届一模)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是()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2011届二模)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2012地球将要毁灭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8、(2011届一模)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火山喷发使欧洲许多机场关闭,导致这些地区陆路交通的繁忙。有科学家认为,本次火山喷发还有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火山喷发()

A.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内因

B.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事物间的主观联系

D.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对人类诸多不道德行为的警示

9、(2012届一模)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经事故调查组认定,“9·27”事故是一起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责任事故,12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办事情要从主观愿望出发

B.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方针

D.社会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

10、(2012届一模)港珠澳大桥是由桥、岛、隧一体化组成的集群工程。由合围而成的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首个节点,而以此为基础的岛隧工程是整个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港珠澳大桥与人工岛的关系是()

A.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11、(2012届一模)文化改变人,也改变社会发展模式,因而是人类提升幸福的深层基础。它所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文化提高人的素质

C.事物运动的趋势是发展的D.文化引领我们的物质生活

12、(2012届二模)因果联系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下列表述属于正确体现事物因果联系的是()

A.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C.喜鹊报喜D.热胀冷缩

13、(2013届一模)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4届一模)“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2014届一模)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斜边(一条是实体经济、另一条是虚拟经济),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C.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变化会影响整体D.要通观全局,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

16、(2014届一模)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①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③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一定条件实现的④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4届一模)2012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单表明,虽然上海教育在数学、阅读、科学三大科目成绩领先,但也存在数学表述、运用及阐释能力缺乏、阅读中的“读表”及访问与检索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因为()

A.每个局部在整体中都处于关键地位

B.只有重视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部分与整体可以相互转化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8、(2012届一模)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指()

○1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2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4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A.○1○2B. ○1○3C.○2○3D.○3○4

19、(2011届二模)“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这体现了()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2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3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4发展的实质是新旧事物的产生和灭亡

A.○1○2B. ○1○3C.○1○4D.○2○4

20、(2011届一模)“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直至房屋坍塌。与破窗理论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成语是()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21、(2011届一模)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

○4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A.○1○2B. ○1○2○3C.○1○2○4D.○3○4

22、(2011届一模)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不能只在一时一地、一朝一夕、一举一招,要重在常态。只有强化全民防范意识,不断完善科学的防范措施,并有好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保障,才能切实营造安全的校园氛围。这表明()

A.做任何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程是光明的

C.新事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

23、(2011届二模)有手机短信云:“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这短信体现的哲理是()

A.重视量的积累 B.把握适度原则 C.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24、(2011届二模)“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25、(2011届二模)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6、(2011届二模)2011年1月5日,“汉语盘点2010”年度词在北京商务印书馆揭晓,其中“给力”一词位居榜首。“给力”成了热语说明()

A、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新词语来源于作者的灵感

C、新词语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D、新词语凸显了语言的动态变化

27、(2012届一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28、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所示)。以下对于血液PH值在各区间变化性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 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 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 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29、(2012届一模)杏仁有诸多药理作用,老少皆宜,研究发现杏仁还是抗癌之果。但吃多了照样会中毒。下列哪个成语蕴含的哲理符合上述题意()

A.因势利导B.提心吊胆C.居安思危D.物极必反

30、(2012届一模)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不再特别强调经济增长目标,不再简单地看GDP 的增长速度,而是强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表明在工作中一定要()

A.把握好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C.抓住主要矛盾D.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1、(2012届二模)唐代诗人元稹在《蚁》中写道:“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因蛟鲸。”与该诗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前事不忘,后事之师D.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32、2012届浦东三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因为()

A.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B.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道路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完全抛弃

D.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33、(2013届一模)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34、(2014届一模)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35、(2014届一模)2013年9月29日,中央纪委再次强调,工作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从

哲学上看,材料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C.运动与静止的统一D.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36、(2014届一模)数学中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人们将1.01365=37.8和1.02365=1337.4两个等式解读为: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点的人,最终会将你甩得很远。这两个等式的哲学寓意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二、简答题

37、(2011届一模简答题)国家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的,没有千万个家庭就没有国家,所以国家不能离开家庭。而家庭也离不开国家,人们常说的“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就反映了家庭离不开国家。国与家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请用哲学常识简要回答:

“国”和“家”体现了哲学上的哪对关系?请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7分)

38、(2013届一模简答题)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和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的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1)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确定我国经济工作工作的总基调,体现了哲学常识“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的什么道理及方法论?(4分)

(2)从“联系”的角度看,做好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为什么必须要“立足全局,突出重点”?(4分)

39、(2012届一模简答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试运用哲学常识知识回答:

(1)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知识?(4分)

(2)中国根据国情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和方法论?(3分)

40、(2012届一模简答题)《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9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梦想,80.4%的青少年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但是,由于社会复杂多变、未来的不确定性、缺乏有效引导、过度关注自我等因素,影响他们梦想成真。

选择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一个观点简要回答,青少年如何才能梦想成真?(6分)

三、分析说明题

41、(2013届闵行二模分析题)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越发严重,行路难、乘车难已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A同学认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汽车数量的急剧上升所致。理由是:

(1)近些年来,我国汽车生产与消费量急剧上升,仅2012年,汽车产销超过1900万辆,城市机动车“爆发式增长”,造成道路负荷过大,交通拥堵是必然的。

(2)城市私家车的大幅增长,对车主的文明驾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了汽车并未拥有了汽车文明,不文明的驾驶行为也会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

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相关知识,评价A同学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42、(2013届一模分析题)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入役,11月25日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成功起降“辽宁舰”,标志着我国航空母舰发展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我国将探索组建完整的航母编队,发挥最大的综合作战能力。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海军组建完整的航母编队,既不会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的理由如下:

(1)组建由航母本身和水面护航舰艇、潜艇、舰载机等构成的航母编队,将会受到资金、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海军必须做好应对种种困难的准备。(2)第一艘航母下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组建完整的航母编队作为现代海军复杂的作战形式,还需要长时间、大量的努力,这是中国海军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相关知识,评价这位专家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12分)

创新举措求突破,提升内涵促发展

创新举措求突破,提升内涵促发展 ----仓库路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纪实 仓库路学校坚持“全面发展与张杨个性兼修、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并重”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以“特色化发展、精品化办学、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幸福教育工程,在打造幸福校园的过程中,关注细节,重视过程,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课题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省少先队工作示范校、省科普教育示范校、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省地震科普示范校、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教学标准化学校、市学生喜欢的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 一、重师德,夯实内涵发展之基 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学校发展中永恒不变的课题。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教职工队伍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幸福教育工程”的实施,我们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形式和载体,大力推进和加强师德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突出责任意识,建设优秀队伍 为了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我校将安全管理责任及责任追究纳入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和师德责任书,要求教师在提升个人师德素养的同时要认真履行“一

岗双责”。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校园开放日活动,进行教师师德问卷调查;利用家长委员会促进会议,对学校的全面工作及师德建设情况进行讨论交流,开展意见征求。学校将对调查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及时反馈给教师们。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了的促进作用。 突出服务意识,开展幸福教育 学校通过学校例会、教研组会等形式,开展“幸福学校”建设活动、“说说身边的幸福教育故事”、“找找身边的幸福教育镜头”等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教师畅谈自己教育经历中曾经触动心灵留有感动的幸福教育故事,用“以生为本”的思想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以此来统一教师们对幸福教育的认识,提取幸福教育的基因,强化幸福教育的体验。开展了三个“深度思考”活动。管理干部深度思考如何打造教师喜欢的“幸福团队”。班主任要深度思考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幸福班级”。任课教师要深度思考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幸福课堂”。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让学校成为和谐发展的育人乐园。 突出奉献意识,树立榜样风采 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榜样引领”活动,让学校师德楷模现身说法,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开展了师德讨论会,由学校确定讨论主题,力求做到各抒己见、深入人心;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不断提升教师奉献意识。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职工受益匪浅,调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第7课诗三首(一)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 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 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 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 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 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枉用相存存:生存 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弹奏 D.山不厌.高厌恶 E.周公吐哺 ..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 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本性、气质 B.方.宅十余亩方:方圆、面积 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

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科技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影响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对社会生态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在21世纪这个现代文明时代,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调控、限制和消除其不利影响,增大和利用其有利影响,保护社会生态。为此,人类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 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2 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 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

《第7课 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7课 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 ) A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答案 B 解析 B 项,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华的人。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少无适俗韵. 韵:本性、气质 兰泽.. 多芳草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B .方. 宅十余亩 方:四面、周围 还顾. 望旧乡 顾:回顾,回头看 C .桃李罗. 堂前 罗:排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几何:多少 D .复得返自然.. 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怀念 答案 D 解析 D 项,“自然”应为“田园生活”或“自然的本性”。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 攘诟 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 答案 D 解析 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 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韦庄是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写词的词人,其词__①__写人或写景,__②__普遍采用勾勒一法,__③__呈现“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鲜明画面和格外清晰的时间、空间、人物、心境等。韦庄__④__善于凭借动态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__⑤__长于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韦庄作词注重立意,依据感情的发展线索款款书写,__⑥__在谋篇上显示出的突出特点是顺理成章,脉络清晰。 答案 A 解析 本题注重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比如①②所在的句子,从“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写词”以及“写人或写景”“普遍采用”等可知,两句话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无论……都……”;而③后是解说前文的示例,可不填;④⑤两处,从“善于”“长于”及后文的“同时”分析可知,两空所在的句子可以是并列关系;⑥所在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可以用“因此”“所以”等。综合考虑,答案为A 项。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8题。(24分)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7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围绕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编排了《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三首古诗。《浪淘沙》把黄河的雄伟壮观、凶险与牛郎织女恬静的生活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江南春》写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院内、外的清幽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六年级学生自主朗读与理解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并能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和诗句结构的美。 学习本课,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或者插图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悟作者描绘的景物特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默写古诗。 【知识与技能】 1.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词的大意,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评读、悟读,并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了解古诗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诗,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激发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感情,积极主动积累诗句。 重点 1.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词的大意,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有助于理解诗句的图片——黄河、江南美景

教师专业发展试题、答案 ()

教师专业化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师是履行(A)职责的专业人员。 A、教育教学 B、教学相长 C、教学管理 D、传授知识 2、学校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 D)。 A、交给家长教育 B、停课教育 C、根据情况考虑开除 D、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3、读书是学习,(C)是更重要的学习。 A、向人请教 B、搜集资料 C、实践 4、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A)。 A、创造者 B、传承者 C、发起者 5、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 B )对人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7、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 B ) 制定了《中小教师专业标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8、对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主备人要具备概括提炼集体备课内容,认真研究新课标要求、文本知识及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 B、个人备课要对自学与指导、展示与点拨、训练与总结三个课堂环节有紧凑高效的时间安排。 C、个人备课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及检查评价,可忽略对新生成问题的预测。 9、对导学案的编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要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 适中,不必设计ABC分层。 B、导学案要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 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 C、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要“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10、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C )。 A、提高教育质量 B、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C、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D、开发校本课程 1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B )。 A. 交流作用 B. 奠基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12、“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这是对()阅读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3、在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字的习作。( C ) A.16;2;600 B.12;1;650 C.14;1;500 D.13;2;60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有( ABCD )。

夯实内涵求特色 立足创新促发展

夯实内涵求特色立足创新促发展 ——拂晓中心小学一届五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拂晓中心小学校长尹安峰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拂晓中心小学迎来了一届五次教代会的胜利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由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我报告的题目是《夯实内涵求特色,立足创新促发展》,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的一年是我校顺势而上、跨越发展的一年,是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年,是全体学生勤奋好学、茁壮成长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就一年来学校的主要工作作简要回顾: 一、学校管理开创新局面 1、实行层级目标管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进一步理顺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教师四个层级的关系,推行层级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权限与责任,制定岗位目标与任务,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一级抓一级,努力提高年级组和教研组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效能。 2、加强过程管理。一年来,我们一直关注两种类型的质量,一种是过程性质量,就是要关注教师工作的过程,各层级管理者通过校本教研、随堂听课等措施深入到教师教学、研究、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对教师专业现状进行整体感受和综合评价,然后实施有效的指导,确保过程性质量的持续稳定的提高。 其次是关注文本性质量,具体包括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试卷成绩与分析、教学论文等文本材料。通过常规检查、业务竞赛等举措检测评价教师工作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学期末进行教学业务大检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一年来,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思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教案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全诗; 2.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 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2012年2月10日) 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发展的任务十

分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教案

7、《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安排: 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第二课时教学《归园田居》。 教学方法:前两首以读背为主,适当讲解;后一首适当详解。 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一)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首诗,你认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对全诗营造意境有什么作用?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3.你怎样理解以花草赠亲朋?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三)朗读背诵 三、《短歌行》教案 (一)导入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诵读:初读诗歌,正音正字。 2、整体感知 (1)问: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 (2)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3)问: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4)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具体分析诗歌 第一节 (1)理解“朝露”这个意象(本体是什么?) 作者把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使用典故,原文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诗人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帖,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第二节

第四课 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第四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一、重点知识梳理 1.联系的含义(A)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发展的含义(A) 物质世界是一个永恒地变化发展着的世界。世界上绝对不变化不发展的事物是没有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事物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 3.联系的特征(B)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既表现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同其周围事物发生着横向的联系,又表现为事物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纵向的联系。事物的联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具有普遍的性质。 联系的客观性,即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真实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由于事物的无限多样性,世界上事物的普遍联系也是无限多样的。在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事物联系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等等。 4.事物的因果联系(B)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但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二者,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一个无限的链条,因此,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有时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会互为因果。 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B)

科技局科学发展大家谈学习讨论交流材料

科技局科学发展大家谈学习讨论交流材料 科技局科学发展大家谈学习讨论交流材料 转变观念立足本职促进发展 当前全区第一批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中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势仍存在诸多变数。面临危机如何转变观念立足本职岗位切实用科学的认识用科学的方法围绕“促转型、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我局实际情况形成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局的根本要求 我局近年来在不断转变观念中取得较大成绩。20_______年通过我局上下的努力成功创建两个国家级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观念先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是转变观念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协调发展作为科技部门其基本职能是行政管理利用政策杠杆来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应用科学。作为从事科技行政管理的人员我们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认识所谓科学的认识必须从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传统工作思路中摆脱出来。因此本人认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局的根本要求是需要全体人员切实转变观念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得到实践。 二、科学方法是检验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

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处于学习阶段对于此阶段本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其成效首先参与学习人员必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给各行各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方法。其次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把握从而才能更好地指导全区的企业引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补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领域。第三科学方法需要通过学习来进行掌握从而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化解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的方法首先是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渠道并加以解决。因此本次检验科学发展观学习阶段成效的标准至少包括发现问题、问题原因、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各种方法的优劣、遴选最佳途径。 三、全面梳理并解决观念理念差距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当前我局机关作风中仍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方法措施不多等现象一些同志存在“等、靠、要”思想究其原因在于本位危机、知识危机这些均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违背。是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其实在于“想不想、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想不想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中其实质是观念问题;敢不敢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中其实质是魄力问题;愿不愿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其实质是态度问题;能不能用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工作其实质是本领问题。 四、用科学方法创新思路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课*诗三首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还顾.望旧乡眷顾。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礼遇。 D.少无适俗韵.情趣,韵致。 解析A项,回头看;C项,问候,怀念;D项,本性,气质。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以能鼓.乐也 B.一去.三十年日始出时去.人近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会当凌绝.顶 解析A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B项,分别为动词,离开;动词,距离。C项,分别为动词,归附;动词,回,返回。D项,分别为动词,断绝;副词,极。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 ..而离居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C.忧伤 ..以终老 D.依依 ..墟里烟 解析A项,这里指“感情深厚”;B项,这里指“多少”;D项,这里指“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答案C

4.请根据《涉江采芙蓉》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 解析这种类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围绕“还顾”“望”“长路”三个关键词展开描述;②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用修辞性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营造出盼归焦灼的意境;③字数要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示例)艰难跋涉的旅人,停伫沉重的双足,回首遥望故乡,烟云渺渺,长路漫漫,迷茫的眼里写满焦灼。 5.请根据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90个字左右。 答: 答案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6.下列各句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山水”应该为“田园”。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7 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组成。《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这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这三首古诗通俗易懂,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能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表达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了。 1.教师课前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文字、图片资料。如果有条件,制作反映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2.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了解古人对祖国河山的描写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上海市高三政治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学案沪教版

上海市高三政治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学案沪教版 一、要点讲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从横向看表现为: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从纵向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关系。 要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是因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无限多样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两种重要的联系形式。 在因果联系中,我们要注意正确把握因果联系的特点,不能把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当成因果联系。在把握因果关系中要严格的区别原因和结果,不能倒因为果、倒果为因。同时还要理解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要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区别,不要把事物整体及其全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等同起来。但是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哲学上讲的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事物熊发展县有普遍性。世界上·切事物都处于寝孬停息的矮动变化之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讳器是变化发展奇瓠一成辙的事物是没有的。 4.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复习时重点掌握量变、质变的区别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尤其要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量变不仅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也包括构成事物的成箢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更要把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要懂得,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再从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在方法论上,量变质变规律要求:一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二是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三是要重视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重视量变,同时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要研究事物的结构,调整优化事物的结构。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是由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6.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第一,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来考察;第二,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不适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第四,要有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第五,要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二、重点知识指导 1.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科技推动创新 创新促进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6964737.html, 科技推动创新创新促进发展 作者:张雪 来源:《新闻论坛》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组织的创新工作评选中,包头市国税局《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等8个项目获得“创新质量奖”、7个项目入围“创新项目库”,获奖数量在全区国税系统荣居首位。 包头国税局何以获得如此殊荣?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是关键。为深入开展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及时成立了创新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估推荐创新项目,调查复核创新项目成效,宣传推广创新项目的经验做法,协调解决评估事项等,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实地调研和跟踪问效,全力抓好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从具体工作入手,针对亟需更新的思想观念、亟需改革的体制机制、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寻求突破,注重创新的系统化,全面树立系统的创新观。围绕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管理创新;围绕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方式方法创新,营造了创新文化,激发了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创新工作的开展。 建章立制,健全制度是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国税系统创新项目的引导服务、评估推荐和应用推广,确保创新工作有新突破,包头市国税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基层局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创新工作大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已申报登记的创新项目实施责任包干制,从市局领导起,将抓创新管理责任到人,要求各基层征管局、各部门均要结合实际和工作需求积极开展创新项目调研和论证,认真检验创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和成果,市局包干领导定期带领专项小组深入一线,进行创新工作督导检查,同时包头市国税局建立健全了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年终对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全面促进创新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动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建设工作,建立了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局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已有各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30多名,同时注重强化技术交流协作,积极开展应用服务,在实战中切实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为实现信息管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行政管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传统征管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先后研发了“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普通发票查询举报系统”、“二手车发票开票系统”、“通用平推机打发票开票系统”,以及“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所得税电子台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资源综合利用”、“车辆购置税电子档案”、“税务稽查计算机辅助选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诗三首 我最愿生活在魏晋时代 也许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魏晋就如一股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 不可否认,那是一方灵性的空间。没有虚伪,没有名利,没有言不由衷,没有虚与委蛇,有的只是飘逸的人格操守与风流的处世态度,无所羁绊而又真诚自然。 魏晋没有“寿阳公主嫁时妆”,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魏晋只有一抹斜阳、一朵流云、一江春水和一群超逸的风流人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那一方天地养育了那一批坦诚潇洒的风流人物。 你可以陪伴嵇康在火炉边打铁,听着他高深的说教,对不远千里来拜访自己的人报以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不慕名利的质朴中透着至真至纯,他会使你认识到,教养就是心胸宽广,不为世俗所绊。 你可以到广武山下倾听那回荡在天际的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面对那楚汉相争的旧迹,你会感受到教养就是让心灵释放,去体验真实自然。 你可以去学阮籍,驾一小车,没有方向地驰向远方,在天边留下自己的影子,你会明白教养就是面对生活中的苦与痛,能给自己一种放松。 你可以骑驴上东平,体验一下那种被李白称颂的“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你会领悟教养就是在潇洒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魏晋时人用飘逸阐释了我心中的教养,教养不是虚伪做作,而是真诚坦直;教养不是尔虞我诈,而是光明磊落;教养不是恣意放任,而是自由洒脱;教养就是静静地生活,淡淡地思考,轻松地驾驭心灵,直到智慧的高地,而永存是一种理性的美丽。 如果选择,我最愿生活在魏晋时代。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作者连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