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分类教学内容

斜视的分类教学内容
斜视的分类教学内容

斜视的分类

斜视的分类,(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

一、隐斜视

二、共同性斜视

1.眼球运动无障碍。

2.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8.5△),但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

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一)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出生时或生后6月内(含6月)发病,斜度大,多数病人双眼视力相等而呈交替性,少数为单眼性,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戴眼镜不能矫正眼位,可能有家族史。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岁发病,发病时多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后能够矫正眼位,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4岁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看远时,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大幼儿早期发病,无明显远视,亦可能有近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单眼性者多伴有弱视。(1)集合过强型:看近时斜视角大于看远时,AC/A高,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者,戴眼镜后看远时可能接近正位,但看近时仍有明显内斜视。

(2)分开不足型:看远时斜视角大于看近时。

(3)基本型:看近与看远进斜视角相似,AC/A值正常。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生的视力障碍可能引起内斜视,又称知觉性内斜视。

(二)共同性外斜视

1.先天性外斜视

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斜视角大、恒定。

2.间歇性外斜视

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

(1)分开过强型:看远时斜视角比看近大(>15△)。遮盖一眼30min后,看远时斜视角仍大于看近时,AC/A值高。

(2)集合不足型:看近时斜视角比看远时大(>15△),AC/A低

(3)看远与看近时的斜视角基本相等,AC/A值正常。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1)相似,但遮盖一眼30-45min 后,看近时的斜视角加大,与看远时相等或更大。

3.恒定性外斜视

双眼交替性单眼性,斜视角恒定。

4.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外斜视

(三)其他

1.周期性内斜视

内斜视和正位视周期性出现,常风周期为48小时

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具有调节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特征,二者可以交替出现。

3.微小斜视

又称单眼固视综合征,多为内斜视,微小外斜视较为少见,斜视度<10△,患者有中心抑制暗点,多伴有弱视,交替遮盖试验可能为阴性,常用4△三棱镜试验检查。

三、非共同性斜视

(一)麻痹性斜视

特征:

(1)眼球运动有障碍;

(2)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3)在麻痹肌作用方向斜视角加大;

(4)可能伴有代偿头位;

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

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病,包括单条或多条眼外肌麻痹,肌肉缺如和筋膜异常等。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包括中枢性、视神经源性、内分泌性和机械性眼外肌麻痹。

(二)特殊类型斜视

1.分离性垂直偏斜(DVD)

当一眼注视时,另一眼上斜,同时伴有外旋和外转,斜视角不固定,注视时或去除遮盖后该眼缓慢下转,多为双眼发病,程度不等,亦可一眼为隐性。

2.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为先天异常。患眼运动受限,以外转受限最为多见,内转时眼球后退、脸裂变小,外转时睑裂开大。

3.固定性斜视

多为先天异常,眼球固定,运动受限,被动试验有极大抗力。

4.眼外肌纤维化

为先天性疾患,多条或全部眼外肌纤维化,双眼多固定于下转位,眼睑下垂,被动转动试验阳性,多数病人有家族史。

5.Brown上斜肌鞘综合征

可为先天性异常或后天获得,患眼内转位上转受限,向鼻上方做被动试验有抗力。

6.A-V征

为一种亚型水平性斜视。在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角有明显变化。依据双眼向上转25°、转25°和原在位的斜视角分为:

外斜V: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大(≥15△)

内斜V: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小(≤15△)

外斜A: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小(≤10△)

内斜A: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大(≥10△)

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1)两国在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的需要以及科学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美国密歇根州在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时,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作为重要标准。中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一直在持续,也注重了学生的主体需求,但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效果并不突出。(2)美国的中小学课程设计体现的较为突出,尤其是在编选教材时,强调项目开展的多样化和弹性化;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当地社会和生活习惯的结合,使体育课程具有乡土化和民族化的特点,灵活开展体育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为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开展,是养成终身体育行为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能够将学校所学会的运动项目一直坚持下去,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利于终身体育运动的非竞技性运动技能进入各国体育课程中,做到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统一。 标签:中国;美国;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比较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中国中小学推行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已有一些时日了,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比较,从两国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分析两国教学内容上存在的差异,并通过美国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制定给予一定的启示,有利于借助先进经验解决问题,且为深化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为主要以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搜索有关中国学校体育、比较教育、比较体育、美国初等教育等相关理论的专著,并利用知网搜集大量的文献,了解相关研究前沿,收集美国及密歇根州基础课程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文件、政府报告、体育课程标准,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001

基于个案研究的中美课堂差异比较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以中美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之文献综述宏观 中国的“课堂教学任务过于细化,重视纪律在课堂中的地位,强调整齐划一,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是‘一言谈’,学生需要做大量的笔记,容 易失去兴趣,知识结构单一,学习被动。1” 而美国的课堂“如开讨论会,形散而神不散。课堂中提问与回答不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方法教学。鼓励‘群言谈’,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去,收获大,效率高。2” 美国课堂的整体特点。首先在班级人数上,美国课堂人数在25左右,属于小班教学,上课多实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教师拥有自己的独立教 室,教师办公室和教室没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段按课表进来上 课;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上,教材很厚,但里面的内容色彩鲜艳,信息缤纷,具有吸 引力和真实性;在课堂教学上,在个性化教室鲜明氛围(如历史课教室墙上贴满了 缩小版的各国国旗)的辅助下,教师采用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方式,课堂氛围轻松活 泼,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如历史课既重视重大时事又传授简单的 股票操作实践原理)。 (一)课堂教学差异比较 1.师生关系 中国历来重视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使中国的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单向性、等级性和秩序性的特点; 而美国的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是承担着“平等中的首席” 的角色,师生在课堂上彼此互相尊重,这使美国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双主体性的 特点。 中国课堂上,教师是主角; 美国课堂上,学生是主角。 中国课堂上教师依然是主导和权威,美国课堂师生之间多是平等友好的关系,“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受西方的影响,师生关系已有所改善,将 1瞿睿,浅谈中美课堂教学差异,新课程(下),2012,(12):109 2瞿睿,浅谈中美课堂教学差异,新课程(下),2012,(12):109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一、隐斜视 二、内斜视 (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 1.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 /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 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 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 (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 4.周期性内斜视 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三)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后 2.知觉性内斜视 (四)非共同性内斜视 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 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 三、外斜视 (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 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 相近或更大。 2.恒定性外斜视 (三)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矫正手术后以及内斜视自发转变为外斜视 2.知觉性外斜视 (四)非共同性外斜视

中美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协2000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演讲中,通过对比美国学生与亚洲学生之间的不同,说明了美国与亚洲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差别。他指出,美国的中学生在考试中是比不上亚洲学生的,他们常常只能考倒数的名次,但也有人开玩笑说,恰恰是美国学生考倒数的名次,才成就了美国创新的氛围和新经济的发展。杨振宁教授概括说:美国学生兴趣广泛,亚洲学生则往往钻入狭窄的专业;美国学生东奔西跑,亚洲学生按部就班;美国学生活力充沛,亚洲学生安安静静;美国文化培养学生勇敢,亚洲文化则训练学生胆怯;美国学生有信心,亚洲学生则没有信心;美国学生傲慢,亚洲学生谦逊……。这些话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为什么美国学生有个性,而亚洲学生包括中国学生没有或缺乏个性呢?无论从传统还是从当今上讲,我国教学理念的主流都是一元性的,都是排斥创造性的。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大一统体制上构建起来的一体化社会在人们的心理上设置了一个强制性一元化的思维模式,人们的思维向度只能囿于这一固定的模式中。建立在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庞大的封建国家机构,需要信仰和观念的同步化,需要一种奴性文化,人们只能求同,只能从一个视角、一个向度去接受现成的统一结论,把人们的思想牢牢地固定在了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圣贤典籍上。中国传统教育遵从的是以循旧性为特征的一元性的思维方式,如所谓“法先王”、“注经解经”、“以圣人是非为是非”等等,它导致了社会的死寂、沉寥、单调,形成了抱残守缺、否定创新的陈旧世风。在封建社会和封建教育中形成和强化起来的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和家族制度,必然导致反对个性,个人没有选择和自主的自由,人人必须迎合世俗。因此,封建专制及其教育只会造就一代一代狭隘、封闭,因循、保守、目光短浅、求稳苟安和没有超越意向的无棱无角的奴才,只会形成“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反对多样性和嫉恨新异的恶劣世风。鲁迅先生曾对此痛心疾首:“我独不了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1[1] 直到近现代,封建专制的一元化思维模式才逐渐遭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种一元化思维模式的最大叛逆者,勇敢地接受了来自西的马克思主义和先进文化。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和现实体制中的某些弊端,一元化思维方式仍然深刻而顽固地存在于现今的社会和教育中,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强大阻抗力。在教学中,我们遵从的是一元化的真理观和价值观,压制多样性和选择性,过分追求结论和获取结论的方式的唯一性和统一性,说一不二、不容置疑,即便张玉庭:《可悲的“安分守已”》(《文汇报》1995年6月28日)。不理解、不赞成的结论和认知方式也必须接受,一味要求学生认同,力图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规范到预先设定的统一的模式中。这种意在使人“听话”和“安分守已”的一元性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某小学学生的作业本上有这么几个造句:“想——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2[2]应该说,这些句子造得很是精彩、生动传神,充满了童心、童趣和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是,正是这样一些句子,却被老师那么干脆地打了一个大“×”。理由无他:开花不可能有声音;活泼只能用来形容人或动物;鱼根本不会说话;孩子把爸爸丢了,这不符合常识;把牵牛花比作小弟弟爬树,这不利于提倡“五讲”、“四美”。多么霸气!僵化死板一旦达到这种理直气壮的程度,天真浪漫而富有创造天性的孩子们便不得不“缴械投降”、安分守已了。孩子们的鲜明个性和创造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

中美中学课程设置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年或两年学龄前教育,一年幼儿教育,六至八年小学教育。中等教育从七年级或九年级开始(取决于当地的初等教育是六年制或八年制),到十二年级为止。高等教育则有三种可以授予学位,分别是:两年制的社区或初级学院;四年制的本课学院;大学。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课程,即: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中美课程设置的异同。 中学课程设置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他也可以指在既定的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时间里的安排的那些课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1[。 美国课程设置于中国在课程制度和课程结构式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中学课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是由各州、各学区或者各学校自行确定,并且很多课程可以有学生自己选修,因此,是非常多样化的。 我国的中学课程,过去多年,是全国完全统一的,而且全是必修课,没有选修课,所以只有统一性,没有多样性。在新课程

改革以后,这个情况有了改变,但是具体实施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在确定中小学课程中的作用 美国的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也不进行管理。因为根据美国的宪法和传统,中小学有各州自行管理,联邦政府不加过问。近些年来,美国的总统和联邦教育部提出过一些教育改革的报告和意见,涉及到中小学的课程,但不具法令效力,各地不一定执行。 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总的来说,主要是有各州通过其教育局进行管理,但是各州的情况不一。有的州,如伊利诺州,只规定有中小学要学习的几门基本功课和对高中毕业所要学习的课程的最低要求,并规定几条各门学科多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这些规定都很简单,只包括学科名称(主要是英语、数学、社会、科学、体育等),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年限和几点原则性的目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内容。有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除有上述规定之外,并为各门主要学科编制教学纲要,他们称之为framework,也可以叫做教育框架,内容比较具体详细,但不是硬性规定,仅供学校和教师参考,因此也有很大弹性。 有些学区,由于州里对中小学课程只有一些原则规定,学区又有一定的条件,因而就在课程管理和指导上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一般说,在课程设置上和要求上有很大的主动权,也可以说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因为州、市或学区的规定都不是硬性的,而且内容多具有弹性,给学校以很大的灵活余地。不过,学

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是一种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可将决策者对复杂对象的决策思维过程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复杂问题包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问题所研究的全部元素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标出上一层与下层元素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结构。在每一层次,均按某一准则对该层元素进行相对重要性判断,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解矩阵特征值问题,确定元素的排序权重,最后再进一步计算出各层次元素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为决策问题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 层次分析法特别适用于无结构问题的建模。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环境保护、冲突求解及决策预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的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整理、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中间层(准则层)、最高层(总目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析同层因素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权重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 三、确定权重值的基本原理 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假设有n 个物体12,,,n A A A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每个物体i A 占这n 个物体总重量的比重(权重)呢?设n 个物体12,,,n A A A 重量分别为12,,,n w w w 。现将这些物体的重量两两进行比较如下:

申论考试中概括题归纳分类方法

申论考试中概括题归纳分类方法 申论的概括题中,归纳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归纳的类型,如果题干中明确给出我们要按照题干中的类型分类。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分类那就要按照材料中的分类进行分类,。如果材料中的分类没有办法完全涵盖或者归纳所有的要点,或者材料中没有出分类,那么我们就要根据概括出的要点的特点进行分类。拿一道国考的真题举例:2014年国考(地市级): “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资料3: F市自2012年2月份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以来,着力构建相关机制,努力创新模式,持续推进健康心理工作。以下是F市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大事记。 2月20日,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络员,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重点项目实施方案。

2-3月,项目领导小组确立相关会议机制,及时策划,部署各项心理健康干预活动,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启动项目以来,共部署了3次大型会议的筹备工作。 5月初召开试点工作协调、启动会议。会议通过了项目实施草案,布置了工作进度的三个阶段,强化配合与落实。 5月底召开了项目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部署了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启动了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年培养计划。同时建立了项目工作紧张情况每月一报制。 7月,组成建立心理卫生协会,有团体会员39家。市卫生局投入20万元建立了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全市初高中均成立了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室,四所高中配备了8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投入40万元改建了F中学的心理咨询中心,中心面积均为280平米,内设接待室、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心理沙龙室、心理沙盘室。 8月,在某服饰有限公司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几个社区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部署了社区心理咨询站点建设工作的进度安排和心理干预服务模式,全市建立市心理卫生协会一部门一社区的三级网络系统,保证心理干预网络全覆盖,各级网络间相互协作,资源整合,紧密配合。

中美教学内容分类比较

中美教学内容分类比较 一、美国的教学内容分类 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也就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例如,低年级的读、写、算的学习,就是智慧技能的早期形式。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它是一种“怎么样”的知识,一般说来,被称为“程序性知识”。个体在学校中所习得的智慧技能是非常多的,但可以根据其心理过程的不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辨别是能区分不同的刺激,对不同的刺激进行不同的反应。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概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是具体概念,反映对象各种属性及关系的概念是定义性概念。规则揭示了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则指能够运用规则进行操作,作出正确的反应。高级规则是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规则,是更复杂的规则。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特性,即都有不同的外在行为表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可以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高级规则来进行问题解决。

2.认知策略 如果说,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那么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是一种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动的技能。它可以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认知策略的把握对于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是一种特别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者可以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 3.动作技能 在加涅看来,技能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智慧技能,即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另一类是认知策略,即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第三类为动作技能,即身体和肌肉协调的能力。动作技能可分解为构成整个操作的“部分技能”,学会将已习得的部分技能综合起来,对整体动作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完成。 4.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一种我们能够“陈述”的知识,它是“知道什么”或“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由于在数量和组织上有所不同,可分为三种学习情境:学习名称、学习事实和学习有组织的信息。掌握言语信息的外部条件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同时,信息的重复听和读对学习也是必要的。 5.态度 加涅将人类在“情感领域”习得的性能称为态度,它是影响个体

中美数学教育的比较分析

一、当今美国教育的理念 当今美国的教育理念主要基于人本主义教育学,其最主要的观点如下: ①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 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的理念。 ③人文精神是教育之魂的理念。 ④独立思考、质疑一切的理念。 ⑤教育是社会自由保证的理念。 二、中美数学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一)注重理论与注重真实背景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老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非常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学生在掌握了数学定义、定理之后,再通过大量的习题的训练。而美国的数学教育则把看似简单的数学定理、公式,都放在了实际的生活问题中去学习,课堂氛围及其轻松,师生互相讨论,虽然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数学知识点,但是美国的老师总是和实际的例子联系起来讲授。 (二)注重应试与注重实际应用的差异 中国的老师在教数学的时候,往往对一个知识点要延伸出若干个知识点,若干种变化形式,若干种考法。反观美国的数学教育,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很少提及考试,都是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讲授的 (三)注重严谨、规范与注重创造、开放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教育讲究方法的正统性,对于解题的过程,要求严谨、规范。美国的数学老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点的时候,相对于知识点本身的深层次理解,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逻辑推理、严谨证明、精确计算与注重举例、反证、疑问的差异 美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并不强调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他们的许多数学试题都只需要学生做出判断,而并不需要证明、计算,即使有计算,试题也会准备好若干计算结果来让学生选择。中国的中学数学教学则重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几何问题中作图、证明、计算的训练,但是中国的学生举例、反证能力不强,缺乏疑问精神,思维不够发散。三、中美中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差异 在教学目标上,更多的中国教师把思维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而美国教师则把掌握技能作为主要的任务。 在课堂容量上,美国显著多于中国,美国平均每节课包含的课题数多于中国。 从课题的分类上看,美国课堂中包含有关概念的课题的数量低于中国,而有关应用的课题的平均数,美国则高于中国。 在概念的教学方式上,美国课堂上数学概念更多的是陈述的,也即由教师或者学生简单地提出,不作解释和推导;而中国的课堂更多的是探究的,也即由教师、或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解释和推导概念,目的是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解题方法上,美国在出现多种解法的课堂中,更多的是由教师提供的,而不同解法的数量上,中国远远多于美国。 在数学证明方面,中国比美国更为重视。中国课堂包含证明的百分比远远超过美国。 在课堂作业的复杂程度上,美国课堂作业以单步骤任务居多,而中国以多步骤任务居多的课堂。 在教学内容的数学水平上,根据数学专家小组的界定,美国有89%的课属于低水平。 四、产生中美数学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ABC分类法概述

ABC分类法概述 (一)ABC分类法的控制方式及管理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类法,即所谓“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的哲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到的80/20法则。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于1906年首次使用。ABC分类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种类繁多的但对事物影响极小的次要因素。 ABC分类法基本原理: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种类繁多的各种事物属性或所占权重不同要求,进行统计、排列和分类,划分为A、B、C三部分,分别给予重点、一般、次要等不同程度的相应管理。对应到库存管理中,ABC分类管理就是将库存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重要的A类,一般重要的B类和不重要的C类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分类方法为:A类物资所占品种占用资金大;B类物资占用品种比A类物资多一些,占用的资金比A类物资少一点;C类物资所占品种多,占用的资金少。 ABC分类法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ABC库存分类法 (二)ABC分类法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有其付出的成本能够得到完全补偿的情况下才可以施行。

2.“最小最大”原则。我们要在追求ABC分类管理的成本最小的同时,追求其效果的最优。 3.适当原则。在施行ABC分析进行比率划分时,要注意企业自身境况,对企业的存货划分A类、B类、C类并没有一定的基准。 (三)ABC分类法的作用 1.优化库存结构。运用分类管理法可以对各种物资进行经济合理地分类,较准确地确定订货批量和储备周期克服不分主次盲目决定储备量的做法,促进库存结构优化。 2.压缩库存总量,减少库存资金,加快物资流通和资金周转速度。重点的类物资划出后,使类物资严格控制在核定的范围内,降低类物资的储备从而降低库存资金的总量。 3.减少管理工作量。运用分类管理法可以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现象,使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脱身出来。

斜视弱视试题.(优选)

选择题 1.在眼外肌的运动中,关于其次要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眼外肌均有次要作用 B.四条直肌没有次要作用 C.上下斜肌没有次要作用 D.上下直肌没有次要作用E内外直肌没有次要作用 2.关于内直肌,不正确的是() A止点距角巩膜缘 5.5mm B与视轴方向成23°C主要作用为内转D拮抗肌为同眼外直肌E配偶肌为对侧外直肌 3.关于上直肌说法正确的是() A与视轴成51゜B主要作用为内转C主要作用为内旋 D次要作用为外转E协同肌为下斜肌 4.次要作用为内旋、内转的肌肉是() A内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5.次要作用为外旋、内转的肌肉是()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6.次要作用为外转、上转的肌肉是() A内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7.次要作用为外转、下转的肌肉是()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8.主要作用为外旋的肌肉是()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9.主要作用为内旋的肌肉是() A内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0.右眼内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1.右眼上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2右眼下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3.右眼上斜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4.右眼下斜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5.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不包括() A复视B抑制C混淆视 D异常视网膜对应E弱视 16.六个诊断眼位不包括:() A左B右C左上及左下D右上及右下 E向上及向下注视25° 17.斜视对双眼视觉的破坏首先是() A破坏双眼单视B出现复视C出现抑制 D改变异常视网膜对应E改中心注视为偏心注视 1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斜度时,反光点落在角膜缘表示() A15°B20°C25°D30°E45° 19.测定向上及向下注视25°时的斜度是为了了解有无() A上斜肌麻痹B上直肌麻痹 C.A-V型斜视 D上下直肌麻痹E上下斜肌麻痹 20.有一复视患者的复视图像为:同侧垂直复视、右像高、左像低,右下方向复像距离最大,周边物像属左眼,则麻痹肌可能为() A左眼外直肌B右眼上斜肌C左眼下直肌 D左眼上斜肌E右眼下直肌 21.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哪项不符() A出生6个月内表现显斜B不受调节的影响C通常伴有外直肌麻痹 D偏斜度>40°E18个月左右可出现垂直斜视 22.获得性展神经麻痹手术治疗时机一般选在伤后() A及时手术B一周以内C一个月以内 D半年以后E一年以上

临床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指南

温州医学院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年6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5 日期: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linical vision optic)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389 课程总学时 40(理论总学时24/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5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临床视觉光学基础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人眼基本光 学结构、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视觉光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 屈光不正以及矫正方法等的新进展。 学习本科目的目的是掌握视觉光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人眼基本功能,了解屈光 不正以及其他视功能障碍的矫正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视觉光学是研究人眼视觉光学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生理物理学、生物化

学,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眼镜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眼视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2011年8月第4次印刷 (2)参考资料: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 《primary eye care》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结合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考核体系包括理论、实践与平时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理论考核严格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实践技能考核分站限时,现场打分,既考核熟练程度又考核心理素质。平时考核除涉及参与和作业情况,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斜视的分类及治疗方法

斜视是怎样分类的? 临床上斜视分类很多,常见的有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按偏斜的方向分为:(1)内斜视,即先天性内斜视、后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和非调节性内斜视)。(2)外斜视,即先天性外斜视、后天性外斜视(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 麻痹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和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斜视的概念 两眼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注视,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斜视并不仅指两眼位置的畸形,还包括斜视度数小表面不易察觉,而视功能不正常。或根本无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所以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 斜视仅仅是影响外观 吗? 斜视患者的眼位发生偏斜,俗称“斜眼”、“对眼”“斗鸡眼”,有时候伴有歪头,看人或看东西的时候,歪者脑袋。给病人带来不雅的外观。 实际上,斜视不仅仅影响外观,还造成双眼视觉的破坏及心理障碍。在儿童时期患了斜视,常受小朋友及同学的歧视,因而造成他们心灵上极大的创伤,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他们长大后还面临着升学、择业及社会活动,至少因外观缺陷不能做出头露面的工作。 但是,作为眼科医生,在关心他们外观的同时,最关心的是斜视破坏了正常双眼视觉、立体视。如何帮助他们挽回和建立立体视是眼科医生治疗斜视的更高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斜视必须在儿童时期尽早治疗,不要错过完全恢复双眼视功能的机会。长大成人后再治疗只能得到美容的效果。由于这些人没有立体视,他 什么样的斜视需分次施行手术? 1、斜视角大,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比较复杂的斜视,一只眼需处理三条直肌的手术。

为了预防眼前节缺血,同一只眼一次手术只限于两条直肌,等8周后侧枝循环建立再做第三条直肌手术。 2、复杂斜视,一次手术不能矫正眼位达到预期目的或一次手术后又出现新的偏斜。例如:水平斜合并垂直斜矫正后又出现垂直性分离性偏斜(DVD综合征),又叫交替性上隐斜或双上斜视,需再行手术矫正。 3、第一次手术过矫或不足,需再次手术。 4、患者紧张或不能耐受过长的手术时间,只能采取分期手术。 们的理想和抱负可能付之东流。 斜视的危害 1、影响美观 2、影响小孩的正常心理发展 3、破坏三级功能,不能从事驾驶、测绘等立体视觉的工作 4、斜视易导致弱视 5、偏头看形成“代偿头位”,长期可造成脊柱畸形,影响小孩的正常发育

分类法总结

分类法总结 第一节 分类标引语言概述 1. 类(Class )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同属性或特征的若干事物的集合,是对具有同样属性的一 组事物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概念。 2. 分类(Classification )把相同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而且把不同 的事物根据彼此相互的关系,组成一个系统,形成一个体系。 3. 文献(Document )用文字、数字、图形、图表、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人类知识、 经验、信息记录下来的一切物质载体。 4. 文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ocument )是运用特定的分类语言,揭示文献所记载的知识 5. 分类法:以 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对概括信息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 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二)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 —— 指反映事物的内容或质的规定性,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 2)概念的外延 —— 指事物的适用范围或量的规定性,即反映本质属性的一类一类、一个一个事物。 2.概念的划分与规则 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将属概念划分为各有关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个要素 母项——被划分的概念。 子项——从母项划分出来的新概念。 划分标准——将一个母项划分为若干个子项所依据的标准。

三、分类法的基本类型 1.等级列举式分类法(Grade enumerate Classification)以科学分类为基础,运用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主题概念列举为类目,通过概念的层层划分和隶属,构成概念等级体系,为每个类目配上相应号码作标识的标引语言。 例子:《杜威十进分类法》:简称杜威法 (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 )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国会法 (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LCC)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 (1)根据用户使用需要,按学科或专业有层次的集中、系统地揭示文献内容。 (2)采用等级列举方式,将分类结构加以完整显示,类目体系概括、直观。 (3)标记符号简短明了,既适用于分类检索系统,又适用于文献分类排架与文献分类统计。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不足 1.不能充分揭示文献中的专深主题和复杂主题。 2.其等级结构、单线序列和先组式标记,使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能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和调整检索途径。 3.其静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拘束性,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 4.类目详尽、篇幅较大,对类表管理的要求较高。 2.分面组配分类法(Faceted Classification) 运用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原理,将文献中复杂的主题概念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主题单元或概念因素,再通过若干个简单主题单元的组配来综合表达复杂的主题概念。 典型的分面组配分类法是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创建的《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简称CC) 分面组配分类法的特点 1.通过概念组配,能够较准确地揭示文献中大量存在的专深主题和复杂主题。 2.分面标记具有较强的表达性,可以表达出主题成分所属的分面。 3.对科学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通过组配方式,表达复杂主题。 4.组配分类法的类表篇幅较小,便于控制、管理、增补、修订等。 分面组配分类法的不足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斜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约为3%。斜视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尚无完善的分类方法。国内外不同作者、不同专著对斜视的分类因侧重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初学者及非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常常感到困惑,对临床工作产生一定困扰。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为了规范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近年来多次组织本专业专家讨论并重新修订了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工作的斜视分类。该分类方法根据融合状态将斜视分为隐斜视和显斜视两大类,再进一步根据眼位偏斜方向以及眼球运动状况和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偏斜角度的变化进行详细分类,基本涵盖了临床可以见到的各种类型斜视,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和指导。该分类方法借鉴了国内外主流并具有重要影响的斜视及眼科学专著意见,无厚此薄彼之意。新的分类方法是一种趋势,可以减少歧义,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一、隐斜视 二、内斜视 (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 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 1.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AC/A)型] 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 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 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 (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 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 4.周期性内斜视 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三)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后 2.知觉性内斜视 (四)非共同性内斜视 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 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 三、外斜视 (一)先天性外斜视 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遮盖1只眼30~60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标准与规范探讨·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5.06.003 通信作者:赵堪兴,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 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 实验室,Email:zkx4260@https://www.360docs.net/doc/797930647.html,

斜视的分类教学内容

斜视的分类

斜视的分类,(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 一、隐斜视 二、共同性斜视 1.眼球运动无障碍。 2.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8.5△),但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 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一)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出生时或生后6月内(含6月)发病,斜度大,多数病人双眼视力相等而呈交替性,少数为单眼性,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戴眼镜不能矫正眼位,可能有家族史。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岁发病,发病时多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后能够矫正眼位,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4岁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看远时,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大幼儿早期发病,无明显远视,亦可能有近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单眼性者多伴有弱视。(1)集合过强型:看近时斜视角大于看远时,AC/A高,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者,戴眼镜后看远时可能接近正位,但看近时仍有明显内斜视。 (2)分开不足型:看远时斜视角大于看近时。 (3)基本型:看近与看远进斜视角相似,AC/A值正常。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生的视力障碍可能引起内斜视,又称知觉性内斜视。 (二)共同性外斜视 1.先天性外斜视 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斜视角大、恒定。 2.间歇性外斜视 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 (1)分开过强型:看远时斜视角比看近大(>15△)。遮盖一眼30min后,看远时斜视角仍大于看近时,AC/A值高。 (2)集合不足型:看近时斜视角比看远时大(>15△),AC/A低 (3)看远与看近时的斜视角基本相等,AC/A值正常。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1)相似,但遮盖一眼30-45min 后,看近时的斜视角加大,与看远时相等或更大。 3.恒定性外斜视 双眼交替性单眼性,斜视角恒定。 4.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外斜视 (三)其他

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斜视为临床常见眼病,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以及机械性限制引起。斜视不仅影响患者外观,造成自卑等心理障碍,而且可造成视力损伤,导致弱视,同时对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形成造成损伤[1]。 斜视种类繁多,分类相对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能涵盖所有类型斜视。斜视的分类因切入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了斜视分类方法,其主要思路是依据眼球运动状态将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该方法简单易懂,与当时国内眼科学著作内容保持一致。但是,临床上许多所谓共同性斜视经仔细检查后,常发现合并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异常等非共同性因素,这不符合共同性斜视的标准。临床工作中单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见。又如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虽为共同性斜视,但复视是其第一症状,而在以往国内的教科书中有关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复视属于麻痹性斜视的特征,忽略了斜视发生时双眼视觉功能发育成熟与否是斜视有无复视的重要因素。因此,简单地将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对于解释复杂多样的斜视颇为不足,容易引起歧义。 还有一些类似的例子。初诊为共同性斜视的患者,经仔细检查后发现有非共同性因素,如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患者不宜诊断为共同性斜视,因为共同性斜视是不存在眼球运动异常的。先天性内斜视常合并眼球震颤、下 ·焦点论坛· 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张伟 【摘要】斜视为常见眼病,不仅影响患者外观,造成自卑等心理障碍,而且可造成双眼视力及视觉损伤。斜视的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目前国际上尚无满意的分类方法。国内外不同学者和专著对斜视的分类因切入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初学者及非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常感到困惑,甚至专业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也常为之困扰。因此,本文复习了国内外主流并具有重要影响性的斜视专著及眼科学教材中的斜视章节,结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近年来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并重新修订的《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解读修订后的分类及讨论中遇到的学术焦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06-407) 【关键词】斜视;分类法 Interpretation the consensus of strabismus classification Zhang Wei.Clinical College of Ophthalmology,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Eye Institute,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Ophthalmology and Vision Science,Tianjin Eye Hospital,Tianjin30002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Wei,Email:weizhang02@https://www.360docs.net/doc/797930647.html, 【Abstract】Strabismus is a deviation of the visual axe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nd is a very common eye disease.Strabismus is not only a cosmetic disease but more importantly damage to visual acuity, binocular vision and stereopsi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trabismus forms.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commodate all the different clinical forms with only one classification.Different author has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because of different concerns.In order to avoid clinical confus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ians,literatures from mainstrea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new revised classification b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trabismus and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Chin J Ophthalmol,2015,51:406-407) 【Key words】Strabismus;Classification 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5.06.002 作者单位: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 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Email:weizhang02@https://www.360docs.net/doc/797930647.htm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