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

11.1 作业技术要求

11.1.1 道岔各部几何尺寸及零配件的安装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严格按施工设计及道岔标准图号要求施工。

11.1.2 正线全部采用全焊式无缝混凝土轨枕道岔设计施工。可动心轨(贝尔岔心)无缝道岔的钢轨接头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固定型道岔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辙叉曲股接头可采用冻结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

11.1.3 曲股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1100~1400N·m。

11.1.4 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120~150N·m;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60~80N·m。

11.1.5 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50根;160km/h≥υmax >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75根;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38根;30号和3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均不得少于65根。

11.1.6 正线同一岔区,道岔与道岔之间应铺设与过渡枕同规格的轨枕。

11.1.7 交叉渡线道岔按整体无缝化设计施工,内部接头除钝角和锐角辙叉心前后冻结外,其余接头胶结或焊接。

11.1.8 成组更换道岔时,除已进行完清筛换砟施工外,须全断面更换Ⅰ级道砟(遇基床病害需同步铺设排水板)。正线道岔换砟深度不得低于300mm,铺设土工布作业时,换砟深度不小于350mm。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300mm时,应换砟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砟肩宽度应不小于450mm,砟肩堆高由岔枕顶面往上l50mm。站线道岔换砟深度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设计确定。

11.1.9 铺设无缝道岔的锁定轨温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为观测和控制无缝道岔的位移量,每组须设3对观测桩,在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各设1对。无缝道岔的位移量不得大于5mm。

11.1.10 道岔轨型应与线路钢轨轨型相同,轨型不同时应用异型轨过渡。所用异型轨应符合《异型钢轨技术条件》(TB/T3066)的要求。

11.1.11 轮缘槽宽度:轮缘槽宽度的量取位置与轨距量取位置相同,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侧向轨距为1441mm时,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31+-mm;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46mm,容许误差为31+-mm。

11.1.12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

11.1.13 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 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11.1.14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7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30m;线路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其他地段不应小于20m。

11.1.15 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

11.1.16 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15 mm,顺坡不应大于2‰。

11.1.17 钢轨铝热焊焊接作业质量应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并按《成都铁路局无缝线路钢轨铝热焊作业标准》执行。

11.1.18 钢轨胶结作业质量应符合《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 2975~2000)的要求执行。

11.1.19 成组更换新道岔应按设计文件作业标准进行验收,更换新道岔作业标准及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作业验收管理值如下表:

更换新道岔作业标准

项目质量标准

1 轨矩1.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1‰。其他线路不得大于2‰(不含构造轨距加宽顺坡)

2 水平符合作业验收标准,导曲线内股不得高于外股。

3 轨向1.直线日视直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导曲线支距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连接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差不得超过2mm

4 高低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5 道床

道床密实、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 mm的颗粒质

量不得大于5%,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

6 岔枕1.间距误差不得超过20mm,配置符合要求

2.无失效,无失修

3.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空吊板不得超过6%

4.混凝土岔枕符合标准

7 基本轨、钢轨无硬弯。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 1

导轨mm

8 尖轨

1.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2.尖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

9 轨缝平均轨缝误差不得大于3mm,绝缘接头不得小于6mm

10

转辙联结

零件1.连接杆不得脱节、松动,销子齐全、有效

2.滑床板平直并与尖轨密贴,每侧不密贴的不得超过1块

3.轨撑与钢轨不密贴的,每侧不得超过1个

11

辙叉与护

轨1.查照问隔不得小于1391mm

2.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3.可动心轨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

4.可动心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

5.可动心轨辙叉尖趾距离误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

12

其他联结

零件1.螺栓齐全,无松动,扭矩符合要求,涂油

2.道钉浮离不得超过8%

3.铁垫板及橡胶垫板、橡胶垫片齐全,歪斜的不得超过6%

4.扣件齐全、密靠,离缝不得超过6%

13 防爬设备

齐全、有效,尖轨与基本轨、尖轨与尖轨问的相错

量不得超过10mm

14 焊缝

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质量符合《钢轨焊接技术

条件》(TB/T1632.1~TB/T 1632.4)的要求

15 锁定轨温锁定轨温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16

位移观测

埋设齐全、牢靠,观测标记清楚

17

无缝道岔

位移

不得大于5mm

18 外观

1.道岔钢轨编号,各部尺寸用油漆标记正确,字迹清晰

2.旧料收集干净

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项目

Υmax>

160km/h

正线

160 km/h≥

υmax

>120 km/h

正线

Υmax≤120

km/h

正线及到发

线

其他站线

验收保

轨距(mm)

+ 1

-1 + 4

-2

+ 5

-2

+ 1

-1

+ 4

-2

+ 6

-2

+ 1

-1

+ 5

-3

+ 6

-3

+ 3

-2

+ 5

-3

+6

-3

水平(mm) 3 5 7 4 5 8 4 6 9 6 8 10 高低(mm) 3 5 7 4 5 8 4 6 9 6 8 10

轨向(mm) 直

线

3 4 6 4 5 8 4 6 9 6 8 10 支

2 3 4 2 3 4 2 3 4 2 3 4

三角坑(扭

曲)(mm)

3 4 6 4 6 8 4 6 9 5 8 10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 mm;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 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 mm;

⑤专用线道岔按其他站线道岔办理。

11.1.20 弃砟、弃土的处理

11.1.20.1车站站场:站台、围墙边、有调车作业线路旁不得堆放弃砟、余土;不得堆放于路肩外土垅边坡及土垅顶上,保持原地貌,并保持路肩外有1.0m宽度,并间隔10m设横向排水沟;

11.1.20.2长大路堑、站区、民房、道路、农田、桥台及护锥、涵渠出入口等地段不得有弃土,不造成积水、冲刷、流泥,不影响排水,不影响公路、人行道之通行;应尽量减少破坏、影响铁路封闭网和绿色通道建设的树木等景观设施;

11.1.20.3站区(含道岔换砟)干净旧砟与设备管理单位协商可回收利用于站线;须在5日内清除,雨季临时堆放需采取措施,保证水沟畅通及下雨时不堵水。

11.1.21 对易损坏的封闭网由施工单位提前进行拆除,并在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恢复。封闭网的拆除、人员出入及完工后的恢复应确定位置,设专人看守。绿化地段需保持植株原貌。

11.2 作业条件

11.2.1 施工前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措施和“三图一表”,并经路局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开工。

11.2.2 施工前与相关单位签订施工配合安全协议。

11.2.3 须在施工天窗点内进行。

11.2.4 气温低于0℃时不应进行铝热焊。

11.2.5 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到作业现场配合作业。

11.2.6 成组无缝道岔封锁更换时需停用相关信、联、闭设备。

11.2.7 必须坚持施工“八不准”制度。

11.3 作业程序

11.3.1 施工调查

11.3.1.1 调查既有道岔:确认道岔型号、开别、长度、钢轨连接、道岔中心里程、底砟厚度、线间距、电缆埋设深度、线路纵平面、两线间高差、道岔前后轨枕布置及异型轨过渡情况(轨型、轨长)等。

11.3.1.2 调查测量新岔预铺位置及纵、横移所经过路径的各建筑物和设备的限界情况。调查中要准确测量既有道岔的绝缘接头、供电电杆、信号机及其它建筑物的位置和限界,并用图表或数据详细说明是否满足新岔纵、横移所要求的控制限界。

11.3.1.3 现场确认复核设计部门移交的各类控制桩。

11.3.1.4 对既有道岔及其相应的钢轨进行准确的丈量,按设计要求进行新铺道岔配轨,并附详细的道岔配轨图。

11.3.1.5 施工中需要移动绝缘位置或施工时需临时放倒信号机,应提前与相关单位联系。

11.3.1.6 绘制道岔施工平面示意图,确认新岔组装位置、施工方法、料具装卸场地。

11.3.1.7 向路局提报月度施工方案和施工申请电报。

11.3.1.8 对施工机具进行检修保养,确保机具上道后状态良好。

11.3.1.9 对上道人员进行安全业务、作业标准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道作业。

11.3.2 卸料

11.3.2.1 卸料场地按组装示意图位置准确对位。

11.3.2.2 如有岔枕破损达到更换标准,应对破损轨枕编号作记录并及时联系备用枕进行更换。

11.3.2.3 道岔卸下后,尖轨应及时摆放平整,防止扭曲变形。。

11.3.2.4 道岔扣件、垫板等大件重物,拆箱卸下,并按标准分类、清点堆码,以防材料混乱影响施工进度,工地所有料具必须有专人看守。

11.3.2.5 确认运抵现场道岔的型号、开别、方向、数量是否与计划相符,卸料完毕后要组织人员及时复核清点运至工地的材料数量,发现规格或数量不符应及时汇报,联系供应商及时变更或补足。

11.3.3 选择组装场地

11.3.3.1 组装场地应尽量占用车站股道组装,不能占用时,可在被换道岔附近的空地上平整场地,用旧钢轨、旧木枕搭设预铺平台。

11.3.3.2 预铺平台或场地选址原则:

11.3.3.2.1选择待换道岔的临近处,便于平台搭设、施工移动及施工协调,并不得与工作面相互干扰。

11.3.3.2.2平台搭设要求不得侵限(含预铺排电务转辙机等),高度、坡度适宜,平稳牢固,能承受道岔重量,保证起岔机升降时局部受力和人员操作的安全与方便,

11.3.3.2.3清理平整场地,对有影响的障碍物,如有需拆移、搬迁的异物,应事先与有关单位联系或召开协调会解决。

11.3.3.3 大站场道岔比较集中,两侧又无搭设场地,必须占用运营线时,应与运输部门联系,批准使用后按规定设置防护。

11.3.3.4 平台搭设要求平整,以保证线下焊接质量,特别是转辙器部位的台面应尽可能地使其成水平状,同时要保证预铺道岔的轨面约高于既有轨面(100mm左右),以便新道岔横移上道。平台搭设还应严格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基本建筑限界的规定,不得侵入限界。

11.3.3.5 平整组装场地,搭好平台,用钢轨垫底,一般用两根纵向轨,再将砼枕道岔摆在钢轨上,岔枕头在直股外侧成一条直线,且带编号一端排在直股外侧。用弦绳以直股基本轨外侧对齐,按编号摆放。

11.3.4 组装作业

11.3.4.1 组装岔排严格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及道岔标准图技术规定执行。

11.3.4.2 检查道岔基本轨、岔内配轨、所用异型轨是否布置正确;岔心型号(厂家)与基本轨是否匹配;复核轨端螺栓孔距。

11.3.4.3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尖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顶铁与尖轨轨腰间隙不得大于1mm,顶铁顶不到位,会影响尖轨密贴,可外用调整片进行调整。

11.3.4.4 无缝道岔基本轨承受的温度附加力在尖轨跟端限位器处为最大,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限位器处A、B块(零件上有

标记)之间的设计间隙(限位量)为左右各7mm。A、B块应尽量相对居中。

11.3.4.5 转辙器垫板的滑床台应平滑,及时清理异物、修磨凸起。

11.3.4.6 各牵引点左右枕上的滑床台必须与尖轨的轨底密贴(密贴指有磨痕或缝隙不大于1mm)。

11.3.4.7 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且必须倒棱,钢轨螺栓孔径偏差,除图纸有注明者外,均为0~+1mm;螺栓孔中心位置上下偏差不超过1.5mm;相邻螺栓孔中心距离偏差为±1mm。

11.3.4.8 安装弹条时,先使用限位螺母对弹条施以压力,使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块接触,然后再拧紧上部防松螺母。防松螺栓安装的标准是:先紧固内螺母,使其达到标准扭矩,再紧固外螺母,使内外螺母基本密靠;拆卸时,先拆掉外螺母,不能内外螺母同时松紧。

11.3.4.9 安装护轨螺栓时,先使用薄螺母将螺栓紧固,然后再拧紧防松螺母,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3/-1mm;护轨顶面应高出基本轨12mm。

11.3.4.10 混凝土岔枕螺栓(φ30)扭矩为250N·m,当φ30螺栓未拧紧时,禁止在轨排上作为支点起落道,以防损坏混凝土岔枕内尼龙套管。安装混凝土岔枕螺栓时,还应按规定加装金属套管。

11.3.4.11 滑床板与护轨垫板的安装:预铺时在台板与轨底侧面间首先使用2mm轨距调整片,以备轨距向内调整,同时尽量使垫板

靠近外侧定位,进行轨距调整时可适当增减调整片,特别注意的是应使轨道中心两侧的滑床台的轨距调整片总厚度趋于一致,调整后的轨距顺坡应符合要求。

11.3.4.12 弹性轨撑的安装,弹性轨撑的安装应在轨距调整基本完成后进行,安装时将轨撑从侧面安装至相应位置,使用调整片消除轨撑与铁座的间隙,但不宜强行挤入,然后安装扣板(可选用不同的规格),并使铁座上面的标记(一侧面斜线)与扣板的上面相平齐,最后用专用工具安装Ⅲ型弹条。

11.3.4.13 整组道岔预铺时,要配合电务人员对安装转辙设备进行电动操作转换实验,各牵引点实测转换力不得大于6KN(不含密贴力),牵引试验完成后应松开转辙机与外连杆,防止移排过程中损伤机盒及连接杆。

11.3.4.14 在道岔转辙部分改道时,应将曲股基本轨弯折尺寸和尖轨侧弯整修好。在辙叉部分改道时,应处理好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和翼轨、护轨轮缘槽宽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打磨钢轨肥边和间隔铁加垫片等方法调整好轮缘槽宽度。

11.3.4.15 轨撑调整片安装完毕,应向铁座方向弯折;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在心轨轨头宽20~50mm处测量;安装牵引点连接装置时,应调整岔枕间距在±5mm范围内,可使用调整片进行小范围调整(最大调整量不应超过±10mm)。

11.3.4.16 凡有硬弯的钢轨,均应于铺轨前矫直。矫直钢轨后用1m直尺测量,矢度不得大于0.5mm;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地段,矢度不得大于0.3mm。

11.3.5 道岔组装完毕后,施工与配合单位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按道岔验收规定及时对预铺道岔几何尺寸、联结零件、焊接、胶结等作业质量进行验收,对不合格项目要在上道前及时整改。

11.3.6 道岔更换施工前对既有道岔扣件提前进行涂油,并进行扣件预松作业(扣件预松后要求及时按标准拧紧),对锈蚀严重、拆除困难的扣件进行标记。

11.3.7 封锁前作业

11.3.7.1 车站设置驻站联络员、工地设置现场防护员,施工地段两端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灯)及停车手信号防护员,防护设好后方可上道作业。防护设置办法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5条~第2.2.19条”规定执行。

11.3.7.2封锁点在夜间时,应提前设置足够的固定照明(双边、交错设置),并使用移动照明辅助配合。作业人员按规定时间到达工地准备施工机、料具,在封锁前慢行条件下(限速25km/h)可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3.7.2.1 扣件拆除:钢轨接头两根轨枕及转辙器、辙叉部分道钉、扣件齐全、有效;砼枕道岔直股隔1松2,曲股隔3松1;木枕道岔直股隔1松1,曲股隔6松1。每个接头至少拧紧4个(每端2个),保留的扣件不得出现不对称和失效的情况。

11.3.7.2.2 平砟作业:轨枕盒内及枕木头部道砟不少于1/3,枕底道砟串实(或保证不松动)。

11.3.7.3 新排横移上道:新排横移时每根横移滑轨相邻支承点间距4-6m 为宜,每根滑轨设置并捆扎一个止轮木楔,止轮木楔距纵移滑轨外侧距离按滑轮安放的位置现场确定;起道机的支垫原则上支双垛,高度尽量与新排岔枕底面一致。支垫好以后必须进行试压,确认良好才能投入起落排的作业。

11.3.7.4 设置横向滑轨:使用50kg/m钢轨作为滑轨,须平直无伤,通常按每4-6m间隔布横移轨,具体根据组排长度及横移距离决定;安设滑轮时,滑轨必须互相平行并垂直于需就位的线路,且要外高内低,形成一定坡度,便于新道岔移动。滑轨下部用枕木垫实,并钉上道钉,确保稳固;设置好滑轨后,即可安设滑轮(额定承重6t),要求转动灵活。安好滑轮后应在滑轮下垫止轮木楔或用绳索稳住新道岔,以防道岔自行滑动或倾翻,安设滑轨与滑轮应附详细的《滑轨、滑轮安装示意图》。

11.3.8 作业中

11.3.8.1 拆除旧道岔时拆下的旧料应分类堆放于限界外,并不得妨碍其他作业。对拟用作纵移滑轨的既有道岔钢轨施工前应进行标记,拆旧作业时可拨到线路两侧避免被拉出的石砟覆盖。

11.3.8.2 拆除旧道岔作业时按岔尾到岔前的顺序进行,同步作业较多,各项作业应紧张有序,防止互相干扰。扣件拆除时,发现锈

蚀严重、拆除困难的及时进行氧割;钢轨、岔心及轨枕等重物搬移时要组织足够的劳动力,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11.3.8.3 清砟作业:根据设计标高及限界要求,每5m需设置一对平砟深度、宽度控制桩,并注意检查平砟作业深度、宽度。如新排纵移为倒推轨排还应在旧排基本轨起留出足够宽度,以最长岔枕轨枕头外400mm为标准。

11.3.8.4 纵移新排:在纵移新排前,应对新排纵移路径上有影响的相关设备(如信号机、转辙箱等)采取保护措施。纵向滑轨按标准轨距设置顺直,其误差应控制在+5mm、-15mm以内,在与既有线路相接处,滑轨要垫实,顺坡支垫必须密实可靠,特别是顺坡滑轨连接时一定保证每个接头两端上紧两颗接头螺栓;单开道岔横移到位后转换滑轮进行纵移时,岔前直股钢轨应与纵移滑轨平行对正,岔尾以直股岔枕端头距纵移滑轨外侧1.1~1.3m控制,防止偏载倾翻;起道机的支垫与横移作业时相同,有横抬支撑轨时,要用铁丝加固,所用横抬轨长度为5 m;为便于滑轨纵向拉出,纵向滑轨一般应短于新排,新排纵移前进方向的第一对滑轮应设于第三根以后的轨枕之下,防止推行中掉道。

11.3.8.5 就位落排:首先对新排进行保护支垫,新排的保护支垫应置于轨枕底,每组保护支垫支2~4层单垛,其中纵移滑轨抽出端第1、2组保护支垫一般支垫3~4层单垛。支垫位置须避开滑轨抽出的路线,且支点中心应尽量避开岔枕端头以防止枕端集中受力,伤及岔枕;道岔起道机起道支垫应设置为双垛,具体层数视起道高度而

定,原则上以起道机行程最小,保证纵向滑轨抽出;抽滑轨:当新排完全落在保护支垫上、纵移滑轮全部拆除后,进行抽滑轨作业,抽滑轨时应注意保护相邻既有道岔连杆、转辙箱等设备;落排:顺序由施工领导人决定,道岔起道机群按照指挥人员的手势要求,分段、机群分组,逐段、逐次把新排落下,同时逐层取出新排保护支垫(取支垫时须停止相应起道机的升降),落下新排。

11.3.8.6 道岔起道机撤出新排时,在龙口轨处移动时动作要缓慢,同时观察走行轮的位置,防止起道机掉道及倾倒。

11.3.8.7 拨道作业:施工前根据设计中线控制桩,每隔5m设置1个控制点,作业时分为岔前和岔后两个部分同步进行,其中线位置误差控制±20mm内。

11.3.8.8 回填道砟:新道岔中线拨道没有完成和达到标准,严禁回填石砟。

11.3.8.9 起道捣固:在站场岔群区起道,要综合考虑各线的实际高度,避免造成因一组道岔起高而影响其它道岔及线路。

11.3.8.10 在起道捣固作业时,相应股道必须同时起平,每根岔枕各部位同时捣固,保证捣固范围(一端不少于400mm ),不能只捣一点,以防岔枕开裂或折断,应特别加强接头和辙叉部位的捣固。

11.3.8.11 优先处理转辙机部位纵平、方向,以利于电务、供电部门的设备调试,做好薄弱部位的捣固工作并注意列车经过时的线路动态。

11.3.8.12 起道作业收工时,顺坡率应满足: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不应大于2.0‰,允许速度为120 km/h(不含)~160 km/h的线路不应大于1.0‰,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0.8‰。

11.3.8.13 整理开通线路:作业完成后,施工负责人与配合单位负责人共同对道岔几何尺寸和限界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开通条件并共同签认后,通知驻站联络员汇报车站值班员及调度,接到开通命令后,下令工地防护员撤除移动停车防护信号,开通线路。

11.3.9 作业后

11.3.9.1 开通线路后,进行整修线路,消灭超限处所,全面复拧扣件。

11.3.9.2 施工负责人对作业地段进行全面回检并做好记录。

11.3.9.3 收集旧料,按规定地点集中堆码清点签认后交付相关单位。

11.3.9.4 汇同相关配合单位对当日施工作业进行分析、总结。

11.3.9.5 道岔巡养作业:当天作业全面完成后,施工负责人组织对道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达到《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后,安排巡养班负责对道岔进行24小时巡查养护。

11.3.9.5.1 道岔开通后2小时以内,每过一趟车必须对道岔全面检查一次,并及时处理超限;

11.3.9.5.2 道岔开通2小时以后,每4小时必须对道岔全面检查一次,并及时处理超限;

11.3.9.5.3 巡查养护还应加强对道岔联结零件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必须及时处理。

11.4 安全措施及要求

11.4.1 列车限速条件:封锁前1小时限速25km/h,封锁开通后首列15km/h,2小时内25km/h,以后45Km/h不少于4小时,其后正常;容许速度120km/h以上线路60km/h、80km/h、120km/h各不少于24小时,其后正常。

11.4.2 作业要严格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2.1.12条列车放行条件的规定,不得超范围施工;同时按规定设置防护。

11.4.3 施工单位严格按批复的月度施工方案或施工电报进行施工,严禁超范围施工。

11.4.4 按规定下道避车,人员、材料、工具不得侵入限界。

11.4.5 材料和机具卸车、堆码的安全和基本建筑限界控制严格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附图1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中第六节的有关规定执行。每次卸车后,施工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全面检查堆放情况,堆放不稳固的应立即清理,严禁超限。

11.4.6 卸砼枕时必须用木条支垫,以防砼枕损坏,卸尖轨时还必须有铁片保护,卸时同时用力,避免砸伤尖轨,同时清料人员必须远离轨道车,防止被打飞的木条或碎物击伤。待卸下后再进行清理并按材料堆码要求堆稳牢固,以防列车运行震动后侵入限界。

11.4.7 卸车人员应统一指挥、动作一致,防止用力不均料具弹起伤人,并及时清道。在移动滑轨和机械上道时,须经专职防护员同意,邻线来车时禁止新排横移作业。

11.4.8 滑轨的移动由专人指挥,统一动作,指挥人员站在能看清整根滑轨的位置,声音洪亮,移动钢轨的人员要齐心协力,防止钢轨伤人。

11.4.9 作业时保护电务设备,轨道电路区段施工时要注意防止连电。

11.4.10 设备操作人员使用前应确认机具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现行的安全使用办法,使用中发现故障需紧急处理时,应及时撤离线路建筑限界以外进行处理,在未确认故障已得到处理的情况下,不得继续使用。

11.4.11 道岔起道机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执行,特别是在起升道岔的同时,应配备人员,随道岔起升不断加高垫好安全垫木,在未垫好安全垫木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轨排下面,整组道岔起升降落,要有专人指挥,统一操作,切忌机手擅自行动,起升道岔的过程中,除指挥者和机手外,其余人员不得站在起升、降落的轨排上。

11.4.12 新排移动时,作业人员不得位于新排移动的前方,双脚应尽量与新排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新排掉道或倾翻伤人。

11.4.13 在道岔起道机起道状态下,禁止拨道作业。

11.4.14 在起道机使用时,若发生枕木支垫歪斜,必须进行二次支垫。

轨道精调工作作业指南

轨道精调作业施工指南 一、道床清理,缺陷修复: 长钢轨铺设前应组织人员完成对施工现场的清理及修补工作(包括对螺栓孔的清理,道床板破损的修补,轨枕破损的修补,桥梁上单元板之间的清理及伸缩缝的整理、道床板裂缝的处理等工作)。道床板应清理干净,不应有沙子、、石子、混凝土残砟及建筑垃圾等。保证承轨槽表面没有砂子、混凝土残砟、沥青、防水胶、灰尘堆积等影响扣件安装的任何障碍物品。螺栓孔内无污染或堵塞,绝缘套管无损坏,其封口盖齐全完整。如有缺陷应在长钢轨铺设前清理、更换到位。 对后期其它施工单位损坏的轨枕应做好记录上报。并及时组装人员处理。 二、轨道静态调整流程: 准备工作→轨道测量→调整量计算→现场标示→轨道调整→轨道复检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培训 对精调人员进行精调工艺、程序、标准的专业培训,使参与轨道精调人员全面掌握相关要求。 2、CPⅢ复测。对CPⅢ控制点进行全面复测,对缺损点进 行恢复。

3、轨检小车配备 根据精调工作量和工期要求合理配备全站仪、轨检小车和数字水准仪,以满足现场测量和调整的需要(每组全站仪和轨检小车每天检测600m单线轨道,一般要求25天左右完成全部平面和高程检测任务)。 4、调整件准备 根据轨道状态检测结果及线路具体状态,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调整件。 5、轨枕编号 按照连续贯通里程,两个连续CPⅢ控制点之间轨枕按行别连续编号。 6、轨道检查 ⑴钢轨。全面查看,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 ⑵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间隙≯0.5mm,轨底外侧边缘与轨距块间隙≯0.5mm,轨枕挡肩与轨距块间隙≯0.3mm。全面查看,重点抽查,每公里连续抽查100套。 ⑶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 无空吊(间隙≯0.3mm)。全面查看,重点抽查,每公里连续抽查100处。 ⑷焊缝。全部检查,主要测量焊缝平顺性,顶面0~+0.2mm,

101224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长轨精调作业,(其他轨道结构型式可参考)。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2.1.1相关技术负责人必须了解轨检小车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调整方案制定等。对相关操作人员经行岗前培训,做好技术交底。 2.1.2精调前1个月,应对CPIII网重新复测,复测结果经过评估合格后方可应用于轨道精调。 2.1.3整理各工区管段内平面曲线、竖曲线、超高等线路参数,以满足轨检小车参数的输入。 2.1.4清理现场,确保钢轨和扣件无污染及缺陷,长轨铺设后要确保所有扣件安装正确,扣件的扭矩均符合标准要求。 2.1.5提前对轨道板复测数据进行分析,估算调整件用料,并提前备好各种型号的轨道调整配件。 2.1.6提前进行小车测量分析试验,绝对测量小车的工效约为600m/天,各工区需按照节点工期的要求,提前配备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小车及相应软件,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1.7轨枕进行统一编号,采用“板号+流水号”的形式编号,流水号从0至9(如左线板号812345上第一个轨枕编号为8123450)。岔区轨枕号按设计图纸上的流水号进行编号。对于板号非连续或补偿板等地段应特别注意。

同时对枕号对应里程换算运营贯通里程,与施工里程结合使用,方便动态检测数据的分析解读。 2.1.8动检后,需要准备动检图谱及动检报告相关数据。 2.1.9如果已经开始动车组实验,需动车检查超限点里程位置。 2.2 人员、设备准备 施工前需要配备相关测量仪器及工器具,并进行调试检校,具体的设备及人员配备见第6、8节。 3、技术要求 3.1轨道板复测及轨道测量前,认真核对CPIII 坐标、轨道设计线性要素数输入正确,确保测量仪器校核无误,设站精度达到要求。 3.2钢轨、扣件干净无污染物,轨枕无空掉现象,扣件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3.3 测量一般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大风等条件下测量,避免测量误差过大。 3.4测量数据模拟调整前,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调整原则:“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向参考轨靠齐,同时保证其轨道平顺性符合要求。 3.5对于偏差突然变化较大的地段,需特别注意分析测量数据的合理性,然后现场核对或重新测量后再做调整。 3.6扣件更换前,认真核对现场轨道实际情况,找准需更换扣件的轨枕(结合枕木编号会使该项工作精确、高效),做出相应的标识,并用弦绳和

道岔作业

第一章铺设普通单开道岔 1.1 适用范围 标准距轨铁路轨道正、站线普通单开道岔施工(木枕)。 1.2 施工准备 1.2.1 材料 1.2.1.1 普通单开道岔一组,连同各种扣件,按道岔图的规格、数量、准备齐全。 其中,辙后垫板及辙叉的各种垫板,应按编号,尺寸测量准确,排列齐全;旧轨件应分类、编号。 丈量道岔钢轨长度,并将其长度及误差标注于轨端,(例如,5324+5,5216-3等)。 所有道岔钢轨及配件,挑选齐全后,分类排列,堆码整齐。 1.2.1.2 岔枕 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Ⅰ类枕木,其长度,数量按道岔图要求挑选齐全,按长度分类堆码整齐。 其中,尖轨范围的岔枕,应挑选平直、无拱腰、无扭曲。断面标准者。 1.2.1.3 其它 废机油,石笔、油墨及轨缝片,用油浸改到木橛。 1.2.2 工具 1.2.2.道打锤、撬棍,抬轨工具、枕木夹子、螺栓扳手,改道器及撬棍垫,弹簧垫圈固定器,应良好、坚固、齐全。 1.2.2.2 钢尺、道尺、方尺、支距尺等校正准确、并应定期进行计量检查,合格后方准使用。 1.2.2.3 油刷、毛笔线绳,φ12.5毫米木钻等。 1.2.3 作业条件、 1.2.3.1 认真研究技术交底资料及道岔图。 1.2.3.2 按技术交底资料复核岔头,岔心、岔尾中线桩。丈量道岔前长,后长及全长,并应丈量两个岔尾的中心距。 1.2.3.3 清除道岔铺设范围的杂物。修正运料道路。若为无碴铺设道岔时,应整平施工范围的路基面。 1.3 道岔铺设流程图

1.4 操作工艺 一、铺设岔枕 作业程序及内容: (一)在道岔直股外侧,距离岔头、岔尾桩1.30M处,平行于线路方向 设置岔枕间隔绳。 (二)散布岔枕 1.按道岔图要求的规格、数量和顺序、将岔枕按间 隔绳的间隔铺设在道岔的范围。 2.使用撬棍顺线路的方向拨移岔枕,是辙叉危围得 岔枕方向,平行于两个岔尾桩的连线;使岔趾前 部至岔头的岔枕垂直于间隔绳(如图) 3用撬棍横向拨动岔枕,使其直股一侧轨枕距离间隔绳50毫米左右取齐。 4用白粉笔将岔枕伸出上股钢轨底边的端长线画在岔枕上。 质量操作要求 1.岔枕应无劈裂及其他严重损伤。 2.大面跟接头朝上,树心朝下。 3.尖轨道岔的范围应平直,无上下或水平的弯曲,无扭曲。 4.尖轨跟接头两根岔枕面标准平直。 5.岔枕数量及相邻递增长度应符合道枕图要求。注意:在同级长度 的道岔,稍长者居后,稍短者居前。 6.直股外侧,岔枕端长度符合表列规定。 7.岔枕方向,间隔基本准确。 轨型标准端长(毫米)

线路大机精调作业指导书

附件5 线路大机精调作业指导书 一、基本要求 线路大机精调在工程单位将线路基本整正到位的基础上,利用CPⅢ精确测量资料再对线路进行三遍大机精细调整,采用二捣一稳一配方式作业模式。 二、大机作业前准备工作 1.前期调查。 ⑴组织对沿线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安排介入小组进行清理,对影响施工的有关管线、标志进行调查,并提请有关部门或单位先行处理。 ⑵全面调查大机作业地段轨道结构:轨距挡板、弹条、螺旋道钉、平垫圈的缺少、松动、失效情况,轨下垫板的缺少、失效、串动、歪斜情况,并在大机精调前补充、整正到位。 ⑶标记到位,对线路里程每5m标注,曲线五大桩点、竖曲线起终点及要素、“四电”轨枕等需重点注意及加强捣地段进行标注。大机作业过程中,每500米核对里程。 ⑷提前调查道床缺砟情况,各介入精调组分工负责,对缺砟严重、大拨量、大起道量地段要提前汇报,由指挥组联系施工单位、预卸石砟,石

砟卸到位后方能组织大机作业。 2.精确确定线路里程。根据CPⅢ标桩,利用轨道检查仪测设线路里程,并每5m在钢轨左股外侧使用细毛笔油漆标注(宽度不大于2mm,长度覆盖轨腰),曲线地段在钢轨下股标注。轨道检查仪每500米必须与CPⅢ标桩里程核对,曲线地段适当缩短里程核对距离。 3.大机精度调试。选择在没有坡度直线上调试,同一台车调整产生起道量时起道表显示0+5mm,左右两股产生起道量误差不大于3mm。 4.现场标注。①测量数据标注:将拨道方向及起拨道量每50米用油漆标注于枕木中间,以备复核。②曲线要素点及正矢标注:将曲线要素点及曲线正矢、超高、竖曲线桩点及要素标注于钢轨上,方便大机作业后线路状态检查。 三、大机作业流程 1.确认作业地段石砟是否饱满,严禁缺砟地段进行捣固作业。 2.第一台大机严格按照测量资料,采用单机单捣模式作业。 3.第二台大机按10mm基本起道量,采用单机单捣近似法模式作业。 4.大机捣固作业时夹持压力保持在90-110bar 范围内,下插深度控制在10-15mm(枕下-镐掌上沿线)之间。捣固频率步进式捣固车控制在16次/min,连续式捣固车控制在18次/min,夹持时间统一定为“3”位,砟肩夯拍与捣固同步运用夯拍器夯拍;稳定作业要采用慢速重

更换道岔施工作业流程研讨

充分准备严格卡控 确保更换道岔施工安全 按路局及段计划要求,在2009年共更换道岔42组,其中对管内动车组径路的木枕道岔全部进行了更换,在更换道岔施工中,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精心准备,落实措施,严把各关,按时、保质、安全圆满地完成更换任务,未发生一起影响行车和人身安全的问题。下面是我们在更换道岔施工作业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部分:施工准备 一、施工依据 根据年度大修计划,根据年度内集中修安排,对涉及正线的道岔安排在集中修期间进行更换,对不涉及正线的道岔,按段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及时安排更换,对客车径路上的木枕道岔提前安排进行更换。此项工作由线路科大修组负责。 二、看现场准备预铺道岔 在接到段大修更换道岔施工安排后,对所要更换的道岔进行全面调查,并与新道岔进行比对,如:原道岔类型、道岔全长,道岔号数及道岔图号等技术资料。并对预铺道岔的位置进行选定,选定预铺道岔位置时,要根据站场环境条件及施工作业影响范围,通过更换道岔修正线路设备的不良处所,如线间距不良、道岔前后线路方向不良等。对预铺位置需清理的,及时安排预铺道岔车间进行场地清理,以便影响道岔岔枕与钢轨卸车。现场调查后应在大脑中有一个更换道岔整体的思路,道岔定位是岔前还是岔后,轨排是纵移、横移还是横纵移,旧料哪出,是否轨道车配合,岔前岔后轨型变化等等。此项工作由线路科大修组和施工科负责调查和安排,在计划更换道岔前30天完成。 三、卸路料 由材料科负责将岔枕、钢轨及联结零件运到预铺位置,原则上由负责预铺道岔车间负责卸车,并由线路科和施工科派人盯控卸车。注意岔枕与钢轨侵入限界,岔枕与钢轨要放置钢轨外侧1.5米以外,以免影响站内调车和行车安全。此项工作应在更换道岔前20天完成。 四、组装道岔 组装道岔原则上由更换道岔的车间负责组装,在组装道岔时应注意既有道岔的绝缘位置,组装后应对新道岔基本轨方正进行检查,不方则及时调整。差量小的,可利用配轨来调节。此项工作应在更换前10天完成,并由当地所在车间进行验收,并做好新道岔的各项标记,如有问

道岔铝热焊作业指导书

贵阳至广州铁路工程GGTJ-1标 中国中铁 道岔铝热焊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二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新运项目部 二0一四年二月

道岔铝热焊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新建贵广铁路GGTJ-1标所承担的所有龙里北站、昌明站无砟道岔焊接。 2.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1)熟悉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熟悉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钢轨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1632.1-2005)、《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1632.1 -2005)。 3)进点前应根据设备材料清单检查并落实必要的工具、材料和设备,达到现场应对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技术要求 3.1焊接技术要求: 1)道岔焊接顺序: 道岔钢轨焊接顺序:先道岔内钢轨焊缝,后道岔前后钢轨焊接。

道岔内钢轨焊接顺序:先直股,后曲股;先基本轨,后尖轨。 道岔前后钢轨焊接顺序:先岔前,再岔后;先直股,再曲股。 道岔内焊接顺序:1、2、3、4、5、6、7、8。 2)道岔与两端线路钢轨锁定焊接时,限位器子、母块应居中,两侧间隙差不应大于0.5mm并记录锁定轨温。 3)道岔内钢轨接头焊接时,焊缝宽度允许偏差±2mm。 4)无缝道岔岔区内部钢轨接头的焊接宜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无缝道岔与相邻无缝线路的联焊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温差不得超过±5℃。无缝岔区线路锁定温度如下: 5)无缝道岔与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 6)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钢轨焊接应在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达到设计标准后,方可焊接,并准确记录实际锁定温度。 7)道岔焊接前,需对道岔全长,尖轨尖端相错量进行检查。道

(完整版)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

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 由于道岔结构比区间轨道要复杂,所以道岔测量和调整的程序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前,全面检查各项密贴状况(钢轨外口轨底与垫板挡肩,顶铁与尖轨、新轨轨腰,尖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扣件弹条中部前端下额与轨底顶面); 调整前,检查所有钢轨接头平顺性,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调整后,道岔各项几何尺寸、平顺性指标必须满足要求; 坚持以直股为主的原则; 道岔内部轨距、水平应采用道尺全面检查,与轨检小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作业准备 1.1人员及机具 (1)人员配置 道岔精调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根据要求挑选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进场。所有技术和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施工前所有作业工人都必须经过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主要进场人员及分工见下表:

(2)机具配置1)主要测量设备

1.2技术准备 三掌握一考核:技术人员已认真学习道岔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充分理解掌握板式道岔设计特点和关键技术,掌握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掌握正确的调整方法;所有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3 现场准备 “三完成二到位一合格”。 三完成:道岔铺设已完成、焊接(含自由及锁定)及焊缝精磨已完成、道岔前后200m范围轨道铺设及放散锁定已完成; 二到位:钢轨件清理到位,精调工具、人员及调整件已到位; 一合格:精调仪器已到场且检校合格。 2技术要求 道岔精调后满足《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

3施工工艺流程 四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粗调阶段、工务精调阶段、工电联调阶段 工艺流程:先粗调、后精调、再联调,先整体、后局部,先直股、后曲股,先高低、后方向、再水平 4粗调 根据道岔铺装图纸进行道岔铺设,铺设完成后,对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密贴、滚轮、轨头等部位进行粗调。 (1)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调整 1)通过道岔放样确定直基本轨的位置及方向; 2)通过直基本轨的位置用方尺保证直曲基本轨的相对位置; 3)通过控制尖轨到基本轨前端的距离尖轨的相对位置。 (2)密贴调整 重点控制尖轨轨底与滑床台、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顶铁、弹条中舌的密贴。按照设计要求,当尖轨打开时,轨底与滑床台板间隙约0.7mm;当尖轨闭合时,轨底与滑床台板应密贴,间隙小于1mm,且不得连续出现。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可通过调整辊轮进行调整。

京沪高速铁路无砟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20101121(最终稿)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板式无砟道岔 精调作业指导书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前言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高速道岔212组,其中18号道岔190组,42号道岔22组,由CNTT设计制造。道岔基础采用轨道板,桥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路基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自密实混凝土。 2010年3月在枣庄西站开始施工18号道岔底座板,5月铺设完成;7月在崔马庄铺设完成42号道岔,并通过部工管中心组织的评估验收;11月先导段开始实车试验,徐州东、宿州东正线道岔直向精调完成。 CNTT道岔具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转辙器的轨距加宽、下拉装置、跟端及辙叉结构等都带来精调上的困难。为指导全线道岔精调,推广应用前期几个车站道岔精调取得的经验,公司组织编写了本作业指导书。请各标段在精调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反馈意见,使作业指导书更加完善。 编制单位:京沪高速公司中铁十六局中水集团中铁十四局编制人:赵健廖利谷永磊 审核人:赵国堂

目录 1 适用范围 (4) 2 编制依据 (4) 3 作业准备 (5) 3.1 技术准备 (5) 3.2 现场准备 (7) 4 主要技术要求 (7) 5 施工工艺流程 (8) 6 施工要求 (9) 6.1 施工准备 (9) 6.1.1 检查清理现场 (9) 6.1.2 调整件准备 (10) 6.2 施工原则 (10) 6.3 粗调 (11) 6.3.1 道岔转辙器及辙叉调整 (12) 6.3.2 FAKOP调整 (12) 6.3.3 密贴调整 (13) 6.4 工务精调 (15) 6.4.1 作业前的准备 (16) 6.4.2 测量数据采集 (16) 6.4.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 (18) 6.4.4 调整量计算 (20) 6.4.5 现场调整 (20) 6.5 工电联调 (22) 6.5.1 安装调试需要工具 (23) 6.5.2 转辙器区HRS 锁闭装置调试 (23) 6.5.3 辙叉区域HRS锁闭装置调整 (26)

更换道岔基本轨工作指引

更换道岔基本轨工作指引 A 部分相关说明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务维修室线路专业更换道岔基本轨工作。 2.定义 本指引规定了线路专业更换道岔基本轨的工作要求,是保证道岔基本轨更换质量的必要手段。 3.特别工具 验电器、轨距尺、管拧子、撬棍、翻轨器、单口扳手、齿条压机、锯轨机、钻孔机、平板车(场区用)、抬轨钳、钢轨外形辗磨机、扭力扳手、轨温表,剁斧,八磅锤、手锤、滚杆、照明工具。 4.物料 轨下垫板、鱼尾板、接头螺栓、轨距块、ω型弹条(DTⅦ2扣件弹条) 5.主要更换部件 道岔曲/直基本轨 6.参考插图编号 不适用 7.参考图纸/手册 不适用 8.参考附录编号 无 9.相关记录 《道岔保养记录表》 FM-OP-PW-040

B 部分工作措施 1.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 1.1工作危险分析报告(JHA)编号:暂不执行。 1.2 一般安全措施及个人保护设备,按公司劳保要求及工作规格的有关部分执行。 1.3 环保措施,按工作规格有关部分执行。 2.准备工作 2.1 检查所备工、机具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2.2确定更换基本轨的类型、长度。将新基本轨运到换轨地点后再次复核,确保新基 本轨与旧轨一致。 2.3配合信号好专业在基本轨上钻好方钢孔距。 2.4 备齐换轨需用的工具及其它连接零件。 2.5检查道岔爬行情况,若基本轨爬行量超过20mm,应结合一起予以整治。 2.6通知信号业人员、供电专业,要求其参与现场配合。 2.7如需轨道车配合运轨,应提前2周提报工程领域申请。 3. 更换作业 3.1 信号专业、供电专业拆除属于各自专业影响更换基本轨的设备。 3.2 松开待换基本轨扣件螺栓,并松开基本轨前后2m范围内扣件。 3.3 卸下滑床板穿销及弹片。 3.4卸下活接头夹板及其它连接零件。 3.5拨出旧基本轨放置在线路外安全地点。 3.6拨入新基本轨,并拨正位置,上好扣件螺栓及接头夹板,使用扭力矩检查,确保 扭力矩达到规定要求。 3.7 摆好滑床板弹片位置打紧穿销。 3.8检查、改正轨距及各部几何尺寸。 3.9配合信号专业调试,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正常使用。 4. 质量标准 4.1 进行钢轨接头外形辗磨,使新旧钢轨接头平顺。 4.2 在铁垫板下的垫片,可同一时间清理,并按需要更换新垫片。

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无砟轨道精调作业 1.基本要求 (1)精调标准 1)静态几何尺寸 同轨道精调作业设计静态允许偏差。 2) 结构标准 ①钢轨 钢轨硬弯1m内的矢度不大于0.2mm,钢轨母材轨顶面凹凸或马鞍型磨耗不大于0.2mm,不得出现波浪型磨耗。 ②焊缝 全面调查钢轨所有焊缝(含厂焊、接触焊和现场焊,胶接绝缘接头比照焊缝标准执行),并建立台帐,焊缝的验收,建议除一米平直尺外,还要采用双轨波磨小车,该问题需要和公司进一步沟通对接。经打磨后的钢轨焊缝平直度1m范围内:轨顶面控制在0.2~0.4mm以内,钢轨内侧作用边控制在-0.2~0mm以内,轨底控制在0~0.5mm以内。对经整治后轨顶面仍有下凹、上拱度超过0.3mm、作用边有支咀的焊缝,原则上必须由施工单位切割重焊。 ③联结零件 钢轨扣件齐全,组合正确,作用良好。弹条“三点”密靠,间隙不大于0.5mm,且扭矩为符合相关安装标准。 ④道岔 尖轨、可动心轨竖切部分均匀密贴;顶铁与轨腰的间隙不大于0.5mm;框架尺寸控制在2~-1mm的范围内;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误差不得为负;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不大于0.5mm,且不得连续;道岔的轨距、方向、水平高低、扭曲控制标准与线路相同;支距控制的前提是必须确保方向和轨距的达标,导曲线下股不得高于上股;岔枕间隔误差不大于5mm;道岔扣件的螺栓扭矩应为120~150Nm;固定弹性基板的螺栓扭矩应为300~330Nm。 3)作业标准 第1页

①扣件安装前承轨台必须清扫干净,WJ-8C扣件绝缘轨距块安装时,将弹条紧靠后侧、扣压端尽可能压在绝缘轨距块中部,扭力矩控制在160N.M,弹条中部与轨距块离缝≯0.5mm,也不宜接触。 ②高程调整作业时轨下微调垫板都应放置在轨下胶垫与铁垫板间,原则上最多放置不能超过2块,并将最薄的轨下微调垫板放在下面,放入轨下微调垫板总厚度不应超过6mm,超过6mm时应使用铁垫板下调高垫板调整,当调高量大于15mm时应更换成S3型螺旋道钉。 ③起道作业应注意放平起道机,位置适宜,起道机严禁放在焊缝处起道,起道时冬春季低温时曲线地段上股放内侧起,下股放外侧起,夏天曲线上股放外侧起,曲线下股放内侧起。 ④对有轨距块不落槽或有离缝的地段换件后必须用先道尺对轨距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先做好返工。 ⑤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无缝线路作业操作相关规定。 ⑥小车测量前要对所以线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补齐缺少的扣件,对钢轨全面清扫,清理杂物,确保精测数据的准确性。 ⑦电子道尺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校核。 (2)材料准备 轨道精调前应提前准备相应数量调整件。主要是准备调整轨距的不同规格的绝缘轨距块和轨距挡板,以及调整钢轨高低位置的不同规格的轨下垫板、轨下微调垫板和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同时也应准备少量的S3型螺旋道钉,在钢轨相对正常状态的调高量大于15mm的时候采用。 WJ-8C型扣件系统,如图所示,WJ-8C型扣件由螺旋道钉、平垫圈、弹条、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轨下垫板、铁垫板、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和预埋套管组成。此外为了钢轨高低位置调整的需要,还包括轨下微调垫板和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各类调整件应按线路扣件系统总数的百分比准备,其具体使用数量取决于承轨台的打磨以及轨下结构的施工精度情况。由于铺轨时的各种原因,现场也存在各类零部件缺少的情况,所以其它配件也要根据现场情况少量备料。

工务系统作业标准汇编

Q/GZT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 Q/GZT05Z-2010工务系统作业标准汇编(一) 2010-03-XX发布 ? 2010-03-XX实施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线路工作业标准--手工找小坑 (1) 2 线路工作业标准--垫板作业 (3) 3 线路工作业标准--小型液压捣固机捣固作业 (5) 4 线路工作业标准--拨道作业 (7) 5 线路工作业标准--改道作业 (9) 6 线路工作业标准--直轨器矫直钢轨硬弯作业 (11) 7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尖轨作业 (13) 8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基本轨作业 (15) 9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辙叉作业 (17) 10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护轮轨作业 (19) 11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滑床板作业 (21) 12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铁垫板作业 (23) 13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道岔尖轨跟端间隔铁作业 (25) 14 线路工作业标准--单根更换钢轨作业 (27) 15 线路工作业标准--钢轨钻孔作业 (29) 16 线路工作业标准--锯轨作业 (31) 17 线路工作业标准--更换夹板作业 (33) 18 线路工作业标准--无缝线路胀轨处理作业 (35) 19 线路工作业标准--调整轨缝作业 (37) 20 线路工作业标准--综合整治钢轨接头病害作业 (39) 21 线路工作业标准--钢轨接头冻结作业 (41) 22 线路工作业标准--单根更换轨(岔)枕作业 (43) 23 线路工作业标准--方正轨枕作业 (45) 24 线路工作业标准--混凝土轨枕扣件涂油作业 (47) 25 线路工作业标准--混凝土轨枕线上凿锚作业 (49) 26 线路工作业标准--清挖线路翻浆作业 (51) 27 线路工作业标准--道床边坡清筛作业 (53) 28 线路工作业标准--埋设线路标志作业 (55) 29 防护栅栏作业标准 (57)

道岔检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线路、曲线、道岔因列车运行、施工或气候影响等原因发生的轨道几何尺寸、结构等病害进行的静态检查; 、动态添乘不良处所的静态复核。 二、作业流程 、工具准备: 电子道尺、弦线、塞尺、1m钢直尺、150mm直钢尺。上道前应对当天使用的工机具进行检查,确保性能良好,上之能用,不能影响作业进度。 、人员安排: 工区工长在班前点名时,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主要包括检查负责人:负责检查线路几何尺寸、高低、方向、道岔转辙器及可动心辙叉情况; 检查记录人:负责将现场检查数据填写在道岔检查记录本上; 检查配合人员:负责调查焊缝平顺情况、轨枕空吊板、扣件调查等工作; 现场防护员:负责防护工作。 、进入工作门: 工区工长根据作业地点,在车站登记申请领取最近防护栅栏工作门的钥匙,在得到封锁调度命令后,对人员、工具清点确认无误,进入工作门。 、检查内容: ⑴道岔轨道几何尺寸; 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限值,作业验收为0mm,计划维修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③特殊道岔的轨距及其它结构允许偏差按设计图办理。 ⑵道岔支距以及道岔基本轨的矢度变化情况(用电子道尺、FAKOP弦线、塞尺测量); ⑶扣件密贴情况(塞尺测量);扣件扭力矩(扭力矩扳手测量); 检查人: ⑷转辙器检查:

⑸可动心辙叉检查: 检查记录: 记录在专用的检查记录本上。 、出工作门: 作业完毕下道前,检查负责人对人员、机工具及材料进行清点,确认下道人员、机工具及材料数量无误,施工现场无遗留物品后撤离现场,撤出防护栅栏后,锁闭工作门。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销点,按规定在施工封锁开通确认表签认。 三、作业方法 、单开道岔检查 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 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

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郑州

前言 为规范石武客专河南段轨道静态调整作业管理,统一作业标准,提高作业效率,以确保轨道的高平顺性、满足高速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借鉴国内其它项目的施工经验,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编制依据 (1) 3 作业准备 (1) 4 主要技术要求 (2) 5 施工工艺流程 (4) 6 作业要求 (4) 6.1 线路状态检查确认 (4) 6.2 数据采集程序与技术要求 (5) 6.3 数据分析处理 (6) 6.4 现场调整作业 (6) 6.5 轨道复测 (7) 6.6 资料整理 (7) 7 人力及机具配臵 (8) 7.1 人员配备 (8) 7.2 设备机具配臵 (9) 8 材料储备 (10)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10) 10 安全环保要求 (11) 10.1 安全要求 (11) 10.2 环保要求 (12)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的轨道测量与精调工作。 2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09 年最新版);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4)客运专线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指导意见(铁建设【2009】183 号); (5)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指导意见(铁集成【2010】166 号); (6)WJ-8C型、WJ-7B型扣件系统安装技术手册。 3 作业准备 (1)相关技术负责人必须了解轨检小车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调整方案制定等。 (2)精调前1 个月,应对CPIII网重新复测,复测结果经过评估合格后方可应用于轨道精调。 (3)整理各工区管段内平面曲线、竖曲线、超高等线路参数,以满足轨检小车参数的输入。

电务段ZD7驼峰快速道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ZD7驼峰快速道岔检修作业指导书电务段 1 检修准备 1.1 预测预判。通过信号集中监测等手段,对被检道岔动作电流曲线进行调阅分析(图一),通过查询道岔动作时间,综合分析道岔可能存在的 问题,提出检修要求。 ZD7-C型转辙机动作电流曲线 图一 1.2 派班会。明确检修作业负责人、室内外防护员、作业时间、地点、 检修要求和安全预判及安全讲话。 1.3 工具及仪表准备。联络工具、夜间照明灯、手摇把、手锤、扳手、 克丝钳、尖嘴钳、长嘴钳、套筒扳手、螺丝刀、刮刀、直钢尺(钢卷尺)、

密贴检查片、道岔钥匙、开箱钥匙、安全木、防护员防护用具、万用表等。 1.4 材料准备:机油、棉纱、1.6mm防松铁丝、各种规格开口销、接点擦拭麂皮(白市布),不同规格的螺丝若干等。 2 道岔检修作业流程 做到一看、二扳、三测量、四检修、五复验。 2.1 一看:看五项内容 确认室内外道岔一致性后,看:一转辙机是否方正;二各类杆件是否平直、与工务枕木平行;三各类螺丝紧固、防松扎线、开口销齐全;四各类箱盒、机壳标识齐全、无损伤裂纹、引线无脱落;五外部是否有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杂物(如石碴、顶铁是否脱落、废弃物等)。 2.2 二扳:观察扳动过程 打开转辙机外壳,观察道岔扳动过程中三项内容:一是解锁、转换和锁闭过程是否动作顺畅;二是电机碳刷间无地过大火花;三是检查有否杆件别卡和销孔旷量过大。 2.3 三测量:测量五项标准 一是道岔牵引点开程是否符合标准(图二): 图二道岔开程测量

测量时,人站于道心,使用直钢尺水平放置于斥离尖轨上沿,支顶于基本轨(低于钢轨面16mm),此时斥离尖轨内侧边缘上直钢尺上的读数即为开程。 二是空动距离(游间)是否符合标准(图三): 空动距离测量 图三 三是用不同厚度的试验棒(铁)检查道岔密贴(图四): 图四 四是完成相关电特性测试。 2.4 四检修:检修9个步骤(检查项目可同时进行,无顺序要求) ⒈箱盒、转辙机内部检查。

板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指导书

板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指导书 1.1 精调作业流程 1.1.1板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流程如图1.1.1。 图1.1.1 板式无砟道岔施工精调作业流程

1.2 CPⅢ点复测 1.2.1CPⅢ点复测流程如图1.2.1。 图1.2.1CPⅢ点复测流程图 1.2.2CPⅢ点复测主要设备见表1.2.2 表1.2.2 CPⅢ点复测主要设备表 1.2.3 CPⅢ点复测应遵循以下步骤: 1 用4 对CPⅢ点进行自由设站; 2 用获得的测站坐标对8 个CPⅢ点进行对比测量,每一测站的观测应少于 3 个测回; 3 下一测站应重复观测上一测站已观测的3 对CPⅢ点,观测1 对新的CPⅢ点;

4 对同一CPⅢ点的多组复测数据进行平差,获得平差后的CPⅢ点复测坐标。 1.2.4 CPⅢ点复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测站宜设在两对CPⅢ点中间,观测距离不应大于150 m; 2 每个测站观测的CPⅢ点不应少于 3 对; 3 自由设站三维坐标分量偏差不应大于0.5mm; 4 平差后CPⅢ点复测坐标与原始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1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0.5mm。 1.3 底座(支承层)混凝土边模精确定位 1.3.1 精确定位流程应符合本指南8. 2.1 条的规定。 1.3.2 精确定位应符合本指南第4.4.3-4.4.8 条的规定。 1.4 基准点、角点及垫块位置测设 1.4.1基准点、角点及垫块位置测设流程如图 1.4.1 图 1.4.1 测设流程图

1.4.2测设的主要设备见表1.4.2 表1.4.2 测设的主要设备表 1.4.3测设应遵循以下步骤: 1 将各放样点的设计坐标转换为测设用的大地坐标; 2 在底座(支承层)上测设基准点、角点及垫块位置; 3 在浇筑完成的隔离墙上再次测设基准点。 1.4.4测设距离不应大于50m,测设偏差不应大于5mm。 1.4.5基准点坐标精确测量应符合本指南第5.4.3 条的规 定。 1.4.6道岔板角点再次测设流程应符合本指南第1.4.1 条 的规定 1.4.7道岔板角点再次测设所需设备应符合本指南第1.4.2 条的规定 1.4.8道岔板角点再次测设应符合1.4.3条的第1、2款的规 定 1.4.9道岔板角点再次测设全站仪设站应符合本指南第4.4.6

道岔精调整理

道岔精调 主控项目 1、有砟道岔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岔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17.3.1的规定。 17.3.1 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状态参数制表 枕下道床密度(g/cm3)道床支承刚度 (kN/mm) 道床横向阻力 (kN/枕) 道床纵向阻力 (kN/枕) ≥1.75 ≥120 ≥12 ≥14 2、导曲线应圆顺,不得有反超高。 3、精调整理后,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 幅值(mm) 2 2 2 2 ±1 变化率1/1500弦长(mm)10 4、道岔整理后,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 轨向 水平轨距直线支距 到发线(mm) 4 4 2 4 +3/-2 其他站线(mm) 6 6 2 6 +3/-2

一般项目 5、道岔直股方向与其连接的线路应一致,远视平顺;侧股方向与其连接曲线应连接圆顺。标记应正确齐全、字体端正、字迹清晰。 6、有砟道岔道床应饱满、清洁无杂物,砟肩、边坡和中部砟面整齐,道床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7、道床顶面应低于岔枕承轨面不得小于40mm,同时不应高于岔枕中部顶面。 8、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3.7规定。 表13.3.7 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 道床厚度-20 2 砟肩宽度±20 3 砟肩堆高不得有负偏差 9、道岔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轨面应与线路平顺连接。道岔轨面高程与设计高程差不应大于10mm。 10、扣配件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第17.2.8条的规定。 17.2.8 扣件的轨距块离缝不应大于6%,最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扣压力小于规定的不应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的不应大于8%。

道岔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道岔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作业准备--------------------------------------------------------- 2 3.技术要求--------------------------------------------------------- 3 4.操作程序及工艺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5.操作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6.劳动组织--------------------------------------------------------- 9 7 材料要求--------------------------------------------------------- 9 8 设备机具配置 9.质量控制及检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安全及环保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适用范围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四线制、五线制道岔、液压道岔安装调试单项试验。 二. 作业准备 1、施工调查 2.1 .1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文件审核。熟悉道岔转换、表示工作原理及改配线方案。 2.1.2 联系工区检查确认组合到分线盘、分线盘至转辙机电缆通道正确。需 要修改配线的,根据修改设计文件,确认改配线位置及拆除、添加配线方案及措施,并做好醒目标志。 2.1.3 调查确认现场原道岔号、道岔位置、开向、电转机安装位置、电缆配线与图纸是否相符。道岔电缆终端盒是否影响新铺道岔电转机下落。 2.1.4 调查确认原道岔岔前、岔后、及道岔切割绝缘{ 直股或弯股切割}位置及型号、数量。 2.1.5 调查确认原道岔跳线、轨道连接线、轨道引接线安装位置及规格、数量。 2.1.6 调查确认工务预铺道岔位置、道岔预铺是否平顺,轨距、枕距是否符 合道岔安装技术要求,电转机安装位置空间是否侵限。 2、工作前准备 2.2.1 安全预想 2.2.2 召开班前会,作业负责人布置当日工作内容和人员分工,明确作业地点、时间、任务、方法、标准。 2.2.3 做好安全预想,由作业负责人(或安全员)根据当日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交待劳动安全和行车安全措施。 2.2.4 清点、检查作业工具、材料、仪表齐全良好。 2.2.5 试验通讯联络工具、照明工具(根据作业时间)状态良好 2.2.6 作业防护用品携带齐全。 3、登记联系 2.3.1 驻站(所)联络员按照规定提前50 分钟到岗,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得到车站值班员(调度员)允许作业的命令后,通知现场作业负责人和安全防护员上道作业,按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2.3.2 作业前作业人员应与驻站(所)联络员互试通信联络工具,确定作业地点、内容。带领作业人员提前30 分钟到作业地点就近路网作业门外待命。

道岔大机精调作业指导书

附件6 道岔大机精调作业指导书 一、基本要求: 道岔大机按3遍大机精调的方式进行:第1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35mm、第2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25mm,第3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20mm。 二、准备工作: 放散、锁定完毕、道碴饱满、零配件齐全扭力达标、测量数据按5m 点放样完毕。 三、作业步骤 按照人工轨距、各部密贴调整→岔区精测→第1遍道岔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卸砟、匀砟(视石砟状态)→线路精测精调→第2遍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卸砟、匀砟(视石砟状态)→线路精测精调→第3遍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人工轨距、各部间隔密贴调整必须在最后一遍大机精调前完成。 四、质量控制标准 1.道岔大机第一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30~50mm,中线控制在10mm以内,道岔大机第二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20~3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道岔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0~-10mm,

中线控制在3mm以内。 2.轨道几何尺寸 五、质量控制措施 1.在施工安排上尽量安排两台道岔大机分开作业,每台大机负责一个岔区单元,夹持时间不低于0.8s。道岔捣固车作业按先直股、后曲股的方式,转辙机部位加强一捣,作业中辙叉部位曲股辅助起道由各人工精调单位指导施工人员完成。 2.测量数据应至少包含岔区两端各不少于200m范围,确保岔区严格按设计资料保持平纵断面。 3.采用分层起道,严格按照设计起拨道量进行作业。按5m进行放样、控制起拨道量。 4.道岔捣固同时对直股轨枕头进行夯拍。 5.道岔捣固车线路上作业不得少于200m。遇道岔外方200范围内有缓和曲线或竖曲线时应纳入道岔单元管理,道岔大机应覆盖缓和曲线或

道岔检查作业指导书

道岔检查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适用范围 、线路、曲线、道岔因列车运行、施工或气候影响等原因发生的轨道几何尺寸、结构等病害进行的静态检查; 、动态添乘不良处所的静态复核。 二、作业流程 、工具准备: 电子道尺、弦线、塞尺、1m钢直尺、150mm直钢尺。上道前应对当天使用的工机具进行检查,确保性能良好,上之能用,不能影响作业进度。 、人员安排: 工区工长在班前点名时,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主要包括检查负责人:负责检查线路几何尺寸、高低、方向、道岔转辙器及可动心辙叉情况; 检查记录人:负责将现场检查数据填写在道岔检查记录本上; 检查配合人员:负责调查焊缝平顺情况、轨枕空吊板、扣件调查等工作; 现场防护员:负责防护工作。 、进入工作门: 工区工长根据作业地点,在车站登记申请领取最近防护栅栏工作门的钥匙,在得到封锁调度命令后,对人员、工具清点确认无误,进入工作门。 、检查内容: ⑴道岔轨道几何尺寸; 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限值,作业验收为0mm,计划维修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③特殊道岔的轨距及其它结构允许偏差按设计图办理。 ⑵道岔支距以及道岔基本轨的矢度变化情况(用电子道尺、FAKOP弦线、塞尺测量); ⑶扣件密贴情况(塞尺测量);扣件扭力矩(扭力矩扳手测量); 检查人: ⑷转辙器检查:

⑸可动心辙叉检查: 检查记录: 记录在专用的检查记录本上。 、出工作门: 作业完毕下道前,检查负责人对人员、机工具及材料进行清点,确认下道人员、机工具及材料数量无误,施工现场无遗留物品后撤离现场,撤出防护栅栏后,锁闭工作门。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销点,按规定在施工封锁开通确认表签认。 三、作业方法 、单开道岔检查 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 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缘槽内,当右手拿道尺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测量,比如右开道岔就应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 (1)普速道岔(P43、50及P60 9#道岔)

铁路道岔安装、作业培训教材(最新)

道岔安装培训技术资料 第一部分:ZD6型转换装置 一、ZD6型转辙机(如下图): 二、结构 电动机:为转辙机提供动力,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 减速器:降低转速以换取足够的转矩,并完成传动。由第一级齿轮、第二级行星传动式减速器组成。 摩擦联结器: 用弹簧和摩擦制动板,组成输出轴与主轴之间的摩擦连接,以防止尖轨受阻时损坏机件。(如下图):

主轴:由输出轴通过起动片带动旋转,主轴上安装锁闭齿轮、由锁闭齿轮和齿条块相互动作,将转动运动变为平动,通过动作杆带动尖轨运动,并完成锁闭作用。 动作杆:与齿条块之间用挤切削相连,正常动作时,齿条块带动动作杆,挤岔时,挤切削折断,动作杆与齿条块分离,避免机件损坏。 表示杆:由前后表示杆以及两个检查块组成。随着尖轨移动,只有当尖轨密贴且锁闭后,自动开闭器的检查柱才能落入表示杆的缺口之中,接通表示电路。挤岔时,表示杆被推动,顶起检查柱,从而断开表示电路。 移位接触器:监督挤切削的受损状态,道岔被挤或挤切削折断时,断开道岔表示电路。 自动开闭器: 由动静接点、速动爪、检查柱组成,用来表示道岔尖轨所在的位置。 安全接点(遮断开关)用来保证维修安全。 外壳:固定各部件,防止内部器件受机械损坏和雨水、尘土等的侵入。 三、ZD6型转辙机各主要部件及作用 1、、电动机 要求具有足够的功率,以获得必要的转矩和转速。电动机要有较大的起动转矩,以克服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的静摩擦。同时,道岔需要定反位转换,要求电动机能够逆转。通过改变定子绕组中或电枢(转子)中的电流的方向来实现。两个定子绕组通过公共端子分别与转子的绕组串联。额定电压160v;额定电流2.0A,摩擦电流2.3—2.9A;额定转速2400r/m;额定转矩0.8826N,单定子工作电阻(2.85±0.14)×2Ω,刷间总电阻4.9±0.245Ω。(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