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分析毕业设计

汽车安全性分析毕业设计
汽车安全性分析毕业设计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多,交通事故也节节攀升,汽车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话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需求也不断增高,因此也涌现了很多汽车安全新技术、新装置。

本论文介绍了汽车安全性(制动系统、悬架系统、车身稳定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中介绍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动力分配系统),并对二者的控制进行比较,在汽车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中讲述其原理、组成、功用、控制。

汽车悬架系统分别介绍了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的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把它们进行对比。

车身稳定系统中介绍了ESP(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ESP 系统的应用并与ABS进行了对比。还对ESP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检测试验,并且说明了ESP系统的性能。

被动安全性中介绍了安全带分类,及汽车安全带作用过程,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开发上存在的两种思想,另外介绍了能量吸收式转向柱、护膝板、座椅头枕等被动安全装置。

安全新技术介绍了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些概念车采用的安全新技术,介绍说明了EyeCar技术,CamCar技术,SensorCar技术,外部安全气囊技术和SecurCar技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轿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虽然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它们各自为阵,两者并没有整合起来。所以将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是未来轿车安全技术的新研究方向。

关键词:安全性技术;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automobile popula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transportation accident rate also successively climbs, the automobile security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gradually which the people pays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also unceasingly advance to the automobile secure demand, therefore also has emerged the very many automobiles peaceful brand-new technology, the new installment. The paper reviews the automobile initiative security (Brake System, Suspension System,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and passive security

In the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introduced ABS (Anti-lock Brake System), EBD (Electronic Braking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 two, actuates ASR (Acceleration Skid Control System) narrates its principle, the composition, the function, the control.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fork system introduced separately the passive suspension fork, the active suspension fork,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fork good and bad pionts appl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have carried on them the contrast.

In the automobile body stable system introduced the ESP (Electronic Stabilization Program Control System) system structure composition, the principle of work, the ESP system applic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contrast with ABS and ASR. Also has carried on comprehensive serviceable and the reliable examination experiment to the ESP system, and explained the ESP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passive security introduced the safety bel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automobile safety belt function process, the security aerocyst and has two kind of though in the security aerocyst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moreover introduced the energy absorption type steering column, protects the knee swell, the chair head rest and so on the passive safety device.

The peaceful brand-new technology introduced the Ford Motor Company’s some concept EyeCar technology, the CamCar technology, the SensorCar technology, the outside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the SecurCar technology.

Key word:New Security Technology;active security ;Passive securit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制动力的分配和驱动防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制动控制系统的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制动控制系统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制动系统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EDB的组成与基本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或TC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基本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ASR的基本组成和功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ASR的控制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ASR的控制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汽车安全之制动该系统的小结与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车身稳定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2 电子稳定系统ESP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ESP系统结构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ESP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ESP系统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 与ABS和ASR对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 ESP系统的性能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车身稳定性(ESP)的小结与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被动安全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1 安全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汽车安全带的分类及其三点式安全带的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汽车安全带作用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 安全气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3 其他被动安全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汽车安全性的运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1 轿车安全装置的现状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2 轿车安全装置的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安全车身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NCAP 碰撞测试成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3 汽车安全性的运用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Eye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眼位传感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其它提高安全性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Cam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车内显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前向摄像机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3 增强的侧面视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4 车后全景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5 NightEye(夜眼)摄像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Sensor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 行人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 预防追撞..................................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4 外部安全气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Secur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

致谢 (2)

参考文献

1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陈家瑞.《汽车构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王望予.《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程军.《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5周云山,于秀敏.《汽车电控系统理沦与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6宋晓琳.《用于汽车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器的研究》.湖南:湖南大学学报,2000

7于长官.《现代控制理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8刘宏伟.《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反馈控制技术研究》.汽车技术,2000

9张庙康,胡海岩.《车辆悬架振动控制系统研究的发展》.振动测试与诊断,1997

10黄天泽,黄天陵.《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1黄世霖,张金换,王晓冬《汽车碰撞一与安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2魏朗,刘浩学.《汽车安全技术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3陈鹰,黎明桂.程应军.《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技术,1998

14李宏光,赵航.《现代汽车安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5 KarnoppD.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semi-active force genratcirs.《ASMEJ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1974,96 (2) 619-626

16 HoslscherR,HuangZ. Das kom fortorientierts semiaktive dampfungssys tem.Wallentow itz

H. Ed.《Fortschritte Der

Fahrreugtechnik Aktive Fahrerkstechnik》1991,10 20一34

17 Fukushima N, Fukuyama K. Nissan hydraulic active suspension. Wallentow itzH. Ed.《Fortschri tte Der Fahrzeugtechnik Aktive Fahrerkstechnik》,1991,10:192~210.

18 Karnopp D.Active damping in road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Vehicle SystemDynamics》,1983, 12:291一298.

19 Karnopp D.Adive and semi-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I of Mechanical Design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1995, 117B (6):177一185.

20 Yoshimura T. Active suspension of vehicle, system using fuzzy Logi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1996, 2:21一219.

致谢

在本次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想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感谢车辆研究所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特别是指导老师。在选定题目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指导,包括论文的方向和大概等。指导老师为我这篇论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多次对我的论文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多次对我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才能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我向二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各位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感谢他们在本论文对我的鼓励与帮忙。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多,交通事故也节节攀升,汽车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话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需求也不断增高,因此也涌现了很多汽车安全新技术、新装置。

本论文介绍了汽车安全性(制动系统、悬架系统、车身稳定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中介绍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动力分配系统),并对二者的控制进行比较,在汽车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中讲述其原理、组成、功用、控制。

汽车悬架系统分别介绍了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的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把它们进行对比。

车身稳定系统中介绍了ESP(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ESP 系统的应用并与ABS进行了对比。还对ESP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检测试验,并且说明了ESP系统的性能。

被动安全性中介绍了安全带分类,及汽车安全带作用过程,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开发上存在的两种思想,另外介绍了能量吸收式转向柱、护膝板、座椅头枕等被动安全装置。

安全新技术介绍了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些概念车采用的安全新技术,介绍说明了EyeCar技术,CamCar技术,SensorCar技术,外部安全气囊技术和SecurCar技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轿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虽然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它们各自为阵,两者并没有整合起来。所以将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是未来轿车安全技术的新研究方向。

关键词:安全性技术;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automobile popula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transportation accident rate also successively climbs, the automobile security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gradually which the people pays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also unceasingly advance to the automobile secure demand, therefore also has emerged the very many automobiles peaceful brand-new technology, the new installment. The paper reviews the automobile initiative security (Brake System, Suspension System,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and passive security

In the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introduced ABS (Anti-lock Brake System), EBD (Electronic Braking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 two, actuates ASR (Acceleration Skid Control System) narrates its principle, the composition, the function, the control.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fork system introduced separately the passive suspension fork, the active suspension fork,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fork good and bad pionts appl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have carried on them the contrast.

In the automobile body stable system introduced the ESP (Electronic Stabilization Program Control System) system structure composition, the principle of work, the ESP system applic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contrast with ABS and ASR. Also has carried on comprehensive serviceable and the reliable examination experiment to the ESP system, and explained the ESP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passive security introduced the safety bel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automobile safety belt function process, the security aerocyst and has two kind of though in the security aerocyst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moreover introduced the energy absorption type steering column, protects the knee swell, the chair head rest and so on the passive safety device.

The peaceful brand-new technology introduced the Ford Motor Company’s some concept EyeCar technology, the CamCar technology, the SensorCar technology, the outside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the SecurCar technology.

Key word:New Security Technology;active security ;Passive securit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制动力的分配和驱动防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制动控制系统的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制动控制系统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制动系统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EDB的组成与基本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或TC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基本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ASR的基本组成和功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ASR的控制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ASR的控制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汽车安全之制动该系统的小结与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车身稳定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2 电子稳定系统ESP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ESP系统结构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ESP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ESP系统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 与ABS和ASR对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 ESP系统的性能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车身稳定性(ESP)的小结与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被动安全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1 安全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汽车安全带的分类及其三点式安全带的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汽车安全带作用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 安全气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3 其他被动安全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汽车安全性的运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1 轿车安全装置的现状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2 轿车安全装置的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安全车身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NCAP 碰撞测试成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3 汽车安全性的运用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Eye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眼位传感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其它提高安全性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Cam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车内显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前向摄像机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3 增强的侧面视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4 车后全景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5 NightEye(夜眼)摄像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Sensor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 行人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 预防追撞..................................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4 外部安全气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SecurCar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

致谢 (2)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论文终稿.doc

太原理工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工程造价管理 系部:工程系 专业:工程造价 班级: 2015级 姓名:杨昭晖 学号: 1541501N007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1 1.1工程量清单的概念·1 1.2工程量清单的组成·1 1.3工程量清单的编制·1 2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4 2.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特点·4 2.2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的具体体现·4 3工程量清单与传统定额计价的比较·7 3.1两种计价方式的主要区别·7 3.2清单计价与原定额计价相比较的优点·9 4工程量清单的优点及使用的现实意义·11 4.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优点·11 4.2工程量清单计价使用的现实意义·14 5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中的几点思考·16 结束语·18 谢词·19 参考文献·20

摘要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国际上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通行做法,它反映的是工程的个别成本,而不是按定额的社会平均成本计价。从工程计价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工程量清单计价只须实现一个目标,即由市场形成造价,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工程量清单将实体消耗量费用和措施费分离,使施工企业在投标中技术水平的竞争能够分别表现出来,可以充分发挥施工企业自主定价的能力,从而改变现有定额中有关束缚企业自主报价的限制。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工程造价管理而言,所受到的最大冲击将是工程价格的形成体系。所以,我们不得不引进并遵循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即由原来的投标单位根据图纸自编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改由招标单位提供工程量清单(工程实物量)给投标单位报价,既顺应了国际通用的竞争性招投标方式,又较好地解决了“政府管理与激励市场竞争机制”二者的矛盾。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清单计价;定额计价

汽车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级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附件2: 10 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参考,由同学们根据情况自定,题目报给指导老师后,指导老师汇总(避免重复的题目),确定题目就可以开始撰写。题目中车型可以自定,要求内容精细,不能空洞,不能大篇幅地介绍教材上的原理和结构,主要侧重检测流程与维修方法,例举实例加以分析。 (1)汽车使用类:如汽车动力的合理利用;汽车在某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主要运行材料的正确选用与节约;汽车的安全技术;汽车的公害与防治等。 (2)技术管理类:如维修厂技术管理;汽车维修制度与质量控制;车辆更新与报废管理等。 (3)汽车检测与维修工艺类:如汽车检测工艺设计;汽车维护工艺设计;汽车总成(或典型零件)修理工艺设计等。 (4)汽车结构与维修:如汽车电控技术结构、原理与使用特点分析;汽车典型故障诊断分析;检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 (5)其他方面:如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制度的建立;汽车运输业的技术开发;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10关于****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11***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析 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 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浅谈汽车碰撞安全研究

汽车碰撞与安全研究 车辆工程陈国强 摘要: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提高汽车碰撞性能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发展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文中主要介绍了汽车碰撞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的法规,并对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设计方法,如经验法、解析法、多刚体动力学法、试验法以及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归类和总结。 关键词:汽车碰撞;安全;现状与发展 Abstract: Vehicle passive safety issue is a big and urgent problem for world-wid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solv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basic approach of protecting people from being hurt or killed in an accident is to improve crashworthiness of vehicl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discuss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passive safety design, which included experiential methods, analytic methods, multi-body dynamics methods, crash test method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Key words: Auto collision; safety; curr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己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在汽车交通事故中每年的死伤人数,常常超过世界的局部战争,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公害之一。从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来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高达50多万人[1]。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汽车总拥有量只占5%,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100%[2],并且碰撞事故中的死亡率也大大高于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其中除了人为的因索外,车辆本身的碰撞安全性达不到要求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近十多年来汽车工业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攻关方向,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汽车碰撞安全性做出强制性要求,并建立了各自的法规。 1 汽车碰撞国内外法规 最早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法规诞生于60年代中期的美国[3],在此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要求限制的法规,一些有关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依赖于汽车生产厂家的自觉性及对公众的责任感。1965年,美国汽车工业部门拨款一千万美元给密西根大学建立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所[4]。1966年,设立了运输部,并颁布了公路安全法规和国家交通与汽车安全法规,其中的汽车安全法规即著名的FMVSS系列法规[5],它提

汽车安全性研究

汽车安全性研究1.1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研究的意义1.1.1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 这同时也导致了 与汽车相关的各种事故的迅猛增长。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局发布的全国安全生产形势通报,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07. 3万起,死亡13. 9万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7. 3万起,占全部的72%,死亡10. 9万人,占全部的78% , 56. 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 2亿元。2003年我国一共发生交通事故607507起,总伤亡人数为598546人,其中侧面碰撞占32%,因侧面碰撞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占31.1%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与2005年相比,事故450254起,死亡人数98783人,受伤人数469911人,直接财产损失18.9亿元。汽车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安全问题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1.9%,但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5%左右。可见汽车安全性研究在我国的重要性。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无数生命的代价换来民众、生产厂商和政府部门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人员及车辆的损失。通过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达到事故无法避免时“车毁人不亡,车损人不伤”。[1] 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汽车最为重要的一项整车性能指标,人们一直致力于汽车安全性的研究和安全技术的开发。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随着汽车安全性研究的深入和安全法规的贯彻,虽然汽车保有量在增加,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成效十分显著。这证明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及减少财产的损失。我国目前已进入交通事故多发期,而且汽车安全水平落后,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为了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9月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工作走上系统化和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而2000年1月1日,CMVDR 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的实施则标志着我国的碰撞法规正逐渐与国际接轨。 1.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研究主要围绕汽车抗撞性和乘员约束系统两方面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2.1车身结构抗撞性 是汽车问世以来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车身结构抗撞性研究提高汽车安全性,一。车身是安装悬挂部件的基础,其坚固可靠可为行车安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新车开发中,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实现车身结构高强度化。然而,车身能够直接发挥的最大作用还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为此车身应有如下功能:(1)为了尽量缓解乘员受到的冲击,必须尽可能缓和吸收车辆和乘员的运动能

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 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以加速通风散热和提高制动效率。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Anti-lockBrakingSystem缩写。世界上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 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终稿

石油化工学院毕业论文 学号冰 班级函工企大14-1 指导教师万勇 论文题目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目录 一、我国企业中的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四个历史阶段 (三)我国企业中质量管理的现状 (四)质量管理体系 二、我国企业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我国企业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二)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性 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根据和工作思路—PDCA循环(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三)质量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集团化形成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并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加剧。 我国企业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将会逐渐减弱,竞争的加剧将使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想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竞争,必须加强对本国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以增强自身的优势。如何看待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如何确定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如何将质量管理落实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何运用六西格玛原理进行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逐渐发展壮大必须认真深思的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也不断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产品的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效益的前提,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企业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中获得利润,必须是其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表现,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保证,那么这个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同样我国企业也面临诸多的质量管理问题,例如质量监管不到位,各个企业没有树立产品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服务意识。而在国外,发达国家运用质量管理使产品或服务质量获得迅速提高并建立了全面详细的质量管理模式,而在我国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对产品进行质量管理则起步较晚,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管理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对质量管理进行创新,对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管,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所以说,我国则应结合本国实际运用质量管理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 一、我国企业中的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94-61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 性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言 长期以来,轿车安全性能一直是汽车工业界非常关注的课题。用实车碰撞试验可测定轿车安全性能,但因其需在实物样机上安装各种测试设备,进行实地试验,成本高、时间长,所以探索新的试验方法一直是汽车工业界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出现,人们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轿车碰撞试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汽车虚拟试验场可逼真地实现试验过程,通过交互改变汽车设计参数、试验道路环境,可以验证设计方案,从而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与传统的实车试验相比,应用虚拟试验场具有快速、逼真、可重复性等特点,可无危险、无损坏地进行碰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遥控小车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遥控小车设计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电遥控是利用无线电信号来对远方的各种机构进行控制的技术,这些信号被远方的接收设备接收后,可以指令或驱动其它各种相应的机械,去完成各种操作,已经广泛运用于机械领域,不但提高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和操作性,还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啊。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接近,比如遥控门窗,遥控风扇、遥控座椅、遥控小车等都是无线电技术的成功应用于生活的例子。 2、研究主要成果 智能小车,也称轮式机器人,是一种以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的科技创意性设计。从普通的玩具遥控车到无限工业控制车辆,从短程控制到外太空探险小车的控制,可以预见今后无线智能遥控小车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最近几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各种高科技广泛应用于玩具制造领域,使其娱乐性和互动性不断提高。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调查统计,近年来全球玩具销量增幅与全球平均GDP增幅大致相当。而全球玩具市场的内在结构比重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玩具的市场比重在逐步缩水,高科技含量的电子玩具则蒸蒸日上。美国玩具市场的高科技电子玩具的年销售额2004年较2003年增长52%,而传统玩具的年销售额仅增长3%。英国玩具零售商协会选出的2001年圣诞最受欢迎的十大玩具中,在七款玩具配有电子元件。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互动式玩具已经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主流。普通的无线遥控车大家都很熟悉,市场里有很多提供小孩子玩玩的遥控小车,还有神奇的天堂电玩WII。 3、发展趋势 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智能无线遥控小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无线控制和启动两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加上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 ①测速:由单片机定时器根据高低电平计数脉冲与车轮周长通过算法得出车速,再根据车速和行驶时间得出行驶里程。 ②红外避障:红外发射管通过三极管和电阻接到一从单片机的PB口,红外接受管的数据口接到它的PC口,当检测到有障碍物时,接受管的数据口输出为低电平并送

中小型园区网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论文 终稿汇编

目录 第一章企业网建设综述 (4) 1.1 项目建设目标 (4) 1.2 项目建设原则 (4) 1.3 基本建设描述 (5) 第二章需求分析 (5) 2.1 企业背景 (5) 2.2 网络规划 (6) 2.3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 (7) 2.4 网络拓扑结构 (7) 2.4.1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7) 2.4.2网络中心组建 (8) 2.4.3生产车间网络组建 (9) 2.4.4企业各部门IP分配表 (9) 第三章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11) 3.1 划分子网 (12) 3.2 划分VLAN的方法 (13) 3.2.1什么是VLAN (13)

3.2.2 VLAN划分的几点好处 (14) 3.2.3设置VLAN的常用方法 (14) 3.3 端口配置及划分VLAN (15) 3.3.1汇聚层交换机FLOOR1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15) 3.3.2汇聚层交换机FLOOR2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17) 3.3.3汇聚层交换机FLOOR3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19) 3.3.4汇聚层交换机FLOOR4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21) 3.3.5汇聚层交换机FLOOR5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22) 3.3.6核心层交换机CORE连接及配置说明 (24) 3.5 配置静态路由 (25) 3.6 连接广域网 (27) 3.7 网络安全控制及管理 (30) 第四章企业网组建方案总结 (30) 参考文献 (32)

中小型园区网的设计与实现 前言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在现代科技技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企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在现今的网络建设中,中小型园区网的建设是非常重要和普遍的,如:校园网和企业网。园区网经历了从早期简单的数据共享到现在园区网内部全方位、高速度、多种类应用的共享及服务的转变。下面就以某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园区网,并对建成的网络进行优化,采用多种手段对网络进行优化是网络组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优化的网络就算硬件配置在高,还是不能把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安全和稳定的运行是企业网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一章企业网建设综述 1.1 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分层的交换式以太网络,对建成企业网络进行优化,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

浅析汽车主动安全性

浅析汽车主动安全性 摘要: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也称为“一次安全性”,是针对汽车主动安全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指汽车防止或难于发生 、 的性能。主动安全性的内涵就汽车而言是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能适应人的生理特性的外部条件,以保证驾驶员很好地完成感知、判断、操作3个过程的循环。汽车主动安全性是汽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有关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字:汽车主动安全性关键技术影响因素 前言 改革开放以业,我国的汽车工业和路政事业均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和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人所受到的危 害也越来越大。由于高速和迅猛增长的交通密度,道路交通的危 险性日益增加,这就要求人们更多地考虑安全性。在安全性的问 题中,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 1 主动安全性概述及形式 讨论汽车主动安全性,不能脱离人车环境系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在一个理想的人车环境系统中,既不能否定人对车辆的控制,也不能完全否定车辆本身的自动控制系统。而是应该将人、车溶为一体。人、车之间要能很好地相互理解,随时了解对方的状况,彼此都不提出无理的要求。即汽车随时都能按照驾驶员的控制意图正常行驶,同时它也能随时向驾驶员反馈各种正确的信息,使驾驶员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使汽车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安全行驶。 汽车主动安全性主要包括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能、动力性能、轮胎性能、照明灯和信号灯的性能以及汽车前后视野性能等等。它们综合起来,形成了对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一个评价体系,也是对整车性能的全面考量的多因素。 1.1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是使行驶的车辆减速或停车,以及在下长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和在坡道及平路驻车的能力。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以及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来评价,其中制动效能是制动性最基本的评价指标"由于制动距离检验车辆的制动性比较直观、方便、试验重复性好,因此选取一定初速情况下的制动距离为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同时将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同制动效能合为一个方面来考虑;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用航向角来度量。 1.2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法律事务毕业设计论文终稿

封面没有页眉的 行政职业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我国死刑存废问题之我见 学生:黄靖 学号:10FL01B016 系部:法律系 专业:法律事务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马丽莉

我国死刑存废问题之我见 摘要:死刑,作为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称为生命刑,又称极刑。从两百年前贝卡利亚首倡废除死刑以来,在世界围,有关死刑废除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而在我国,死刑制度源远流长,沿袭了数千年,至今仍在发挥着惩戒、教育、预防犯罪等功能。本文通过对死刑存在的价值分析,以及结合我国的国情,认为我国目前废除死刑缺乏现实的可能性。关键词:死刑存废国情 死刑(death penalty)又称生命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基本容的刑罚。也正是因为它严厉得近乎残酷的惩处方式,使得几百年来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我国的死刑制度 (一)我国历史上的死刑制度 中国是世界围保留死刑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1997年通过的现行刑法中还规定着68种可以适用的死刑。但是在全球围,近年来,呼吁废除死刑的声音越来越大。全世界尚保留死刑的国家约为40个,其中约有10个国家在近几十年来没有真正执行过死刑,在其余约30个国家中,约有一半的国家对非暴力犯罪不判死刑。仅在1976至1996年间,全面废除死刑的国家便多达37个。面对这些,中国关于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本文就将这一问题作浅要的讨论。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在西方历史中被广泛的使用着。“《汉穆拉比法典》里规定可以直接处死的条文就有36种;古代雅典的法条中,不但对一些严重犯罪处于死刑,而且对盗窃蔬菜、水果等也与杀人等同罪。”在中国古代,帝王既是最高权威的象征,又是法律的代名词。他掌握着对全国人民的生杀大权。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乔维高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和车辆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 目前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的状况和主要研究方法,并针对我国道路交 通的特点,提出我国车辆被动安全性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车辆,被动安全,碰撞 1、前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害。以美国为例,1965年由于2000万辆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4.9万人,伤180万人。1994年,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43536人,约占各种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总和的一半。就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言,美国1965年为8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975年为144亿美元,1985年为825亿美元。在欧洲,据1997年10月9日欧洲交通部长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平均每年有45,000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另据报道,法国30年间因车祸死亡40万人,受伤300万人。法国政府每年为交通事故而付出的抚恤金和处理毁坏车辆的费用高达几百万法郎。韩国平均每万辆车因交通事故造成丧生的人数超过了发达国家的10倍,其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占国家预算的11%。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分别大约为2.7万人、9千余人、9千余人和6千余人。 汽车诞生至今的110多年时间内,全世界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总人数达到3100万人以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两倍,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一半还多。据研究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70万人,受伤人数为1500万人,其中50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而且预计本世纪开始不久伤亡人数将增加一倍。由此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给上千万个家庭带来的灾难以及残疾人口的增长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日渐严重。 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6亿多辆,我国仅占1.6%,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9。1999年,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近41.5万起,其中有8.3万多人死亡, 28.6万多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多万元。根据对1990—1996年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比较,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减少,万车死亡率很低(大约在1.5—3.5之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在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班级:汽服101 姓名:刘俊良 学号: 101205016 导师:秦玉英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摘要】 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介绍了ABS、ASR、ESP、EPS、AFS、SBW、汽车主动避撞系统、TPMS 等几种主动安全技术,分别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设计 1前言 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汽车主动安全是指事故发生前的安全,即实现事故预防和事故回避,防止事故发生。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事先预防,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能力。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的能力。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防患于未然,所以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上。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汽车起重机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汽车起重机液压技术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XXX 学号:1234567890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时间: 2017年3月12日

汽车起重机液压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液压系统漏油问题。还例举了部分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应用的技术:负载敏感平衡阀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顺序阀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智能液压缸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平衡回路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负载敏感平衡阀;顺序阀;平衡回路 1 国内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1.1国内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 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诞生于上世纪的60年代,经过了近50多年的发展,经过了从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小载重量到大载重量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初期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先后有三次重要技术引进,分别为70年代引进苏联的技术,80年代引进日本的技术,90年代引进德国的技术[1]。从99年以来,随经济建设新一轮启动,工程起重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各企业不断调整思路、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产品,开拓市场。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汽车起重机产业始终走着自主创新的道路,有着自己清晰的发展脉络,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汽车起重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起重臂及起重臂的伸缩技术、底盘技术、电液控制技术、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配套零部件落后等方面,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的缩小[2]。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国内起重机厂家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国内徐工、三一、中联重科等汽车起重机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外著名的汽车起重机生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3]。 1.2国内汽车起重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1)扩大产品的品种。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体系,使产品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终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 年级:2013秋 学校:

摘要 (3) ABSTRACT (4) 第一章绪论 (5) 1.1研究背景 (5) 1.1.1课件 (5) 1.1.2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5) 1.1.3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瓶颈 (5) 1.2 研究现状 (6) 第二章教学课件制作 (8) 2.1 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的问题 (8) 2.2 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方法 (9) 2.2.1课件中幻灯片的配色 (9) 2.2.2课件中的字体与图片插入 (10) 第三章实例分析 (11) 3.1片头的制作 (11) 3.2 图片的插入与编辑 (11) 第四章研究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化,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参差不齐,仍存在诸多不足。 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目前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时常见的问题,并就PPT的配色、字体及图片插入三方面介绍了制作方法。然后进行实例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字: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配色;字体;图片插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edia courseware being widely used by teachers in classes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illustrated,vivid,intuitive, easy accepted by students etc, which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However, the quality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s are uneven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when using PowerPoint to make a courseware and introduce design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color, fonts, and pictures inserting. Then analyzes examples and draw conclusions. Keywords:multimedia courseware;PowerPoint;color;fonts;pictures inserting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怎么选?有哪些题目可以选择呢?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汽车毕业设计题目,希望能够帮到您! 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 10.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11.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 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 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3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3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3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 3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 3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 3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3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 3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

——汽车主动安全性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文献综述 班级:机械工程姓名: 乐林学号:14103010373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任何科学技术的产生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会随着人类的更大的需求,会向更高级的,更好的,更实用的方向发展。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汽车速度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也就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当交通事故的数量逐步累积的时候,汽车安全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在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成了的一辆汽车,人们并没有想到汽车会有着高速的危险。对于汽车的安全技术并没有一个概念,那汽车安全技术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这里从安全配置的引入出发来看看汽车安全技术经历了怎样的路程。 汽车的安全性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预知和规避危险、并防止事故于未然的主动安全(常见的有一些电子装置:ABS,ESP,ASR,TCS,VSA,DSC等);另一部分则是当事故发生时防范驾乘人员受到伤害的被动安全(常见的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枕头等)。在安全技术的发展初期主要以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为主;到了后期防范于未然的主动安全技术已经运用的越来越普及。 被动安全 安全带: 一名叫尼尔斯的瑞典人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三点式安全带。20世纪4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别克汽车上将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随着安全带拯救了越来越多的生命,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安全带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将安全带的安装和使用作为强制性规定。自安全带面世以来,全世界已有长达1000万公里的安全带安装进超过10亿辆汽车内,其长度足以围绕地球赤道250圈。40年内无数生命因安全带而获救,证明了安全带"生命保护绳"的作用。 安全气囊: 安全带的问世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仅仅有安全带的汽车却又带来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些车速太快的车主在事故后脊柱折断的事故发生率在不断的攀升。由于安全带的束缚,身体被死死固定在座位上,安头部毫无固定只能依着惯性迁移,于是车祸后的结果是在减少死亡率的同时增加了脊柱损伤人数。这时候安全气囊应运而生,安全气囊能

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4324256.html, 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作者:韩炜琛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5年第09期 [摘 ; ; ; ; ;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生活各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因此,车辆的检测工作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针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的因素。 [关 ; 键 ; ;词] ;汽车;安全性能;系统装置 [中图分类号] ;U461 ; ;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7-0164-02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和检测行业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 用,这也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汽车安全性能不高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在少数,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汽车的安全性能问题。由此可见,研究和分析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汽车的安全性能概述 (一)汽车的安全性能简介 汽车的安全性能大体上可以分为主动安全性能和被动安全性能两大部分。其中,主动安 全性能主要是指汽车本身防止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这一性能所取决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汽车的型号、大小、行驶稳定性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等等。当然,外界的因素,例如,汽车行驶时所处的温度、降雨量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主要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后汽车本身能够对人员或者汽车上所装载的货物应受伤害缓解的性能。 (二)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价指标简介 通常我们在评价汽车的安全性能时主要依据的是汽车的制动性,而制动性又包括了制动 距离、制动时间以及制动减速度三方面。首先,制动距离是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其主要是指汽车在以某一时速行驶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一段时间内汽车所行驶过的路程长度。其次,制动时间在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估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是指汽车从其以某一时速行驶的状态到完全静止的状态所需要的制动时间长短。另外,反映地面制动力大小的制动减速度也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制动力以及汽车的附着力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很难避免会产生高温,我们在评定汽车的安全性能时,很多时候都要参考汽车的制动效能,这一因素主要是指制动器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其抗高温能力越强,制动效果越强,汽车的安全性能就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