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1、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

2、水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

3、构成水资源的三个前提(要素):可使用性、可获得性、可天然性。

4、水资源的五个特征:循环再生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

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综合性)、利害的两重性。

5、以水域地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或者说是赋存条件)来划分,

水资源划分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地下水资源有:补给量、储存量、消耗量。

第一章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大致可划分为那三个阶段?

答:(1)、初期单一目标水资源开发,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

(2)、多目标开发,以供定需,综合利用,重视水质,合理利用和科学管水阶段;

(3)、与水协调共处,全面节水,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

2、全球水资源面临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答:(1)、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

(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

(2)、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偏低;

(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4)、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4、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解释。

答:(1)、全面规划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2)、协调发展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

协调;

(3)、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

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

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的模式与对策,提供各类用水的

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

护、治理的重点;

(5)、依法治水原则;在国家法律框架范围内,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政府宏观调控

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分析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

制、法制问题,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

(6)、科学治水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类型有哪些?

答:(1)、流域规划

(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

(3)、区域水利规划

(4)、专门水资源规划

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供需平衡

1、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

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类。

2、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涵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其涵义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可供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其有别于工程实际的供水量,也有别于工程的最大供水能力。)

4、请简述可供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与来水条件有关;

(2)、与用水条件有关;

(3)、与工程条件有关;

(4)、与水质条件有关;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代表年)法知识?

答:典型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水资源条件不同的地区,选择典型年的范围应有所不同。我国规范规定:平水年频率50%;

一般枯水年75%;特别枯水年90%(95%)。

6、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三次供需平衡分析指的是什

么?各阶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1)、水资源一次供需分析是指在区域(或流域)现状供水能力与外延式增长用水需求间所进行的平衡分析;

其目的是确定水资源的缺口。

(2)、水资源的二次平衡分析是指在一次平衡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地水资源。在需求侧,通过各项节流措施进

一步压缩需求增长速度;在供给侧,通过当地水资源

的开源建设进一步挖掘区域内供水平衡;其目的是再

次找到水资源的缺口。

(3)、水资源的三次平衡分析是指在二次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既充分考虑节水和当地水、治污挖潜,进一步考

虑跨流域调水补充当地缺水后,将当地水与外调水作

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配置后的平衡分析;其目的是提

供调水工程规模的依据。

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分为: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和地下

水开发利用工程。

2、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有:河岸引水工程、水库工程、输

水工程、扬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

3、河岸引水工程的引水方式有:自流引水(无坝引水、有

坝引水)、提水引水(傍河抽水工程)。

4、无坝引水渠首一般由进水闸、冲砂闸和导流堤组成,取

水口布置在凹岸;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进水闸、冲砂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傍河抽水工程主要由进水闸和泵房两部分组成,其形式有:合建式岸边取水建筑物和分建式岸边取水建筑物。

5、水库的作用是什么及特性有哪些?

答:(1)、水库工程起到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的作用。

(2)、水库的特性有:

①特征水位:用来反映水库工作状况的水位

特征库容:与特征水位对应的库容

②死水位:水库的一部分库底作为淤沙使用,其他如灌溉、

供水、发电等要求在水库运行时不能低于某一水位

的水位。

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库容。除遇特殊干旱年份外,一般是不能动用。

③正常蓄水位:为满足各部门枯水区正常用水,需在供水区

开始时蓄满一定的水位。

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

消落深度: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深度。

④防洪限制水位:汛期洪水来临前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

位。

结合库容:可兼做兴利与防洪之用,汛限水位与正常

蓄水位之间的库容。

⑤防洪高水位: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时,水库遇到相应于下

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按下有安全泄量控

制进行洪水调节,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

位。

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

⑥设计洪水位:当水库遇到设计洪水时,水库自汛限水位

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全部打

开,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位。

设计调洪库容:设计洪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亦称

拦洪库容。

⑦校核洪水位:当水库遇到设计洪水时,水库自汛限水位

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和非正

常泄洪设施先后投入使用,此时水库达到

的最高水位。

校核调节库容:校核洪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

⑧总库容:校核洪水位到库底的全部库容。

动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上的库容,是上游回水线形成的,一般不考虑。

6、水库特征水位及库容示意图(作图题)

7、水库枢纽建筑物有:挡水建筑物、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

8、输水工程主要采用渠道和管道两种输水方式。

9、什么是经济流速?(名词解释)

答:是指在确定管径时应采用适当的流速,使得修建投资与劳动费用的总成本最低的流速。

10、何为扬水?何为扬水工程?(名词解释)

答:(1)、扬水是指将水由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较高的地点,或给输水管道增加工作压力的过程。

(2)、扬水工程主要是指泵站工程,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及

其配套建筑物,给水流增加能量,使其满足兴利除害要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11、按照泵站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循环泵站。

12、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型式一般可归纳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四种类型。

第四章多种水源的开发利用

1、何为高含沙浑水?(名词解释)

答:是指当浑水含沙量不断增多,水、沙及泥沙之间的作用不断加剧,使浑水流变性由牛顿体转变为非牛顿体,此时的浑水就是高含沙浑水。

2、高含沙引水淤灌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扩大水源,缓解夏季干旱缺水,对农田起改土增肥作用。

(2)、改图造田扩大基本农田面积,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

(3)、淤沟治川进行河流整治,对中小流域沟道进行淤填改造,建设淤地坝,有利于河道整治,增加大量优质良田。

(4)、减少河道及水库的淤积,为根治黄河创造条件。

3、微咸水可利用的两前提条件是:水质指标与作物耐盐能力。

4、污水资源化利用有何意义?

答:(1)、污水资源化利用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2)、污水处理利用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3)、污水处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5、污水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有: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可行性、环境效益可行性。

6、雨水利用系统有: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处理系统、存储系统、加压系统、利用系统、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7、海水利用途径有:作工业冷却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冲灰、烟气洗涤等其他用水。

第五章水害治理

1、洪水的三要素是:洪水过程线、洪峰流量、洪水总量。

2、洪灾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社会性、地域性、损失多样性。

3、洪水灾害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答:(1)、防洪工程措施;包括增大河道泄洪能力、拦蓄洪水控制泄量、滞洪减流。

(2)、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蓄治洪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建立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洪水保险、抗洪抢险、水土保持。

(3)、现代防洪保障系统

4、何为农作物的耐涝能力?何为农作物的耐渍能力?(名词解释)

答:(1)、农作物的耐涝能力是指农作物在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允许的受淹时间和淹水深度。

(2)、农作物的耐渍能力是指作物在不受害的前提下,忍受土壤的最大含水量的上限和历时。

5、干旱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三种。

6、农业抗旱防旱的重要措施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

答:(1)、农田基本建设;针对水土流失和干旱特征进行旱地农田基本建设,创造减少地表径流,尽量多接纳天然降水的良好条件。

(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保墒能力,扩大了根系吸收水分的范围,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

(3)、抗旱耕作;在旱季里,土地经过耙地,切断了耙层与下层土壤毛细管的联系,使下层土壤水分不易由毛细管上升到

土表,从而减少水分损失,减缓土层蒸发强度,保持深层土壤墒情。

(4)、少耕免耕;少耕、免耕是一种比较年轻的耕作方法,具有保持水土和抗旱效果。起减少每年的耕作次数作用。

(5)、覆盖技术;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增温保温,蓄水保墒,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获得稳产高产。

(6)、田间集水保墒;包括集水技术、径流农业、发展径流农业的意义和前景。

7、盐碱土的改良措施有:排水改良盐碱土、冲洗改良、种稻改良、渠井结合、引洪放淤、配合综合的农技措施。

8、盐碱土的类型有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

第六章灌溉

1、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特点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不同的要求,可按降水量的大小把全国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带,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400的常年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400,小于1000的不稳定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1000的补充灌溉带。

2、农田水分状况的六个名词解释:

(1)、农田水分状况:是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数量的多少、存在形式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

(2)、最大吸湿量(吸湿系数):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自由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是的土壤含水率。

(3)、最大水分持水率: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4)、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5)、饱和含水率(全蓄水量):土壤中的孔隙全部为水所充满时土壤的含水率。

(6)、凋萎系数:当土壤中的薄膜水所受土壤介质的吸着力约为

15时,土壤中的水分便不能为植物根系吸收,致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此时土壤的含水率。

3、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的要求有哪些?

答:(1)、地面不允许有积水

(2)、地下水位不允许上升至根系吸收层内

(3)、旱作物根系吸收层中允许的平均最大含水率一般不超过根系吸收层中的田间持水量

(4)、土壤溶液浓度不超过作物在各个生育期所容许的最高值

4、水稻地区对田间水分状况的要求有哪些?

答:(1)、田间地面有适宜的淹灌

(2)、地下水位保持着适宜的埋深

(3)、维持适宜的渗流强度

5、作物需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6、请简述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答:(1)、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2)、土壤水分状况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3)、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4)、农业技术措施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5)、灌溉排水措施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7、何为作物的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答:是指旱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以及全生育区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其中,灌水定额是指一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常以m32表示;灌溉定额是指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常以表示。

8、灌溉用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是指灌溉面积上设计年需要水源供给的年灌溉水量。可分为:毛灌溉用水量和净灌溉用水量。其中,毛灌溉用水量是指包括作

物正常生长所需灌溉的水量、渠系输水损失水量和田间灌水损失水量之和;净灌溉用水量是指对于某种作物的某次灌水,需供水到田间的灌水量。

9、灌水率的定义(名词解释)及用途是什么?

答: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利用它可以计算灌区渠首的引水流量和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

第七章城镇供水

1、供水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城镇供水工程系统简称供水系统,它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工程。

2、供水系统按其供水方式可分为统一供水和分系统供水两大类;其中,分系统供水有:分区供水、分质供水、分压供水,要求城镇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都要满足要求。

3、用水量的定义及组成?

答:用水量是指城乡辖区内所有用水量的总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1)由城市供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建筑用水、消防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量总和;

(2)在城市供水工程统一供水以外的所有用水量总和,包括农业灌溉、航道用水、河湖环境用水等。

第八章水能利用

1、水能开发方式有哪些?简述各种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答:(1)、水能开发方式有:筑坝式开发(包括:河床式水电站、坝后式水电站、坝内式水电站、坝旁式水电站)、引水式开发、混合式开发、梯级开发等基本方式。

(2)、各种开发形式的特点是:

筑坝式开发的特点是:优点是形成水库,能进行调节流量,提

高径流利率;缺点是基建工程较大,上游形成淹没区投资大。引水式开发的特点是:水头较高;因无水库调节径流,多为径流式发电,水量利用率差,综合利用价值低;无水库淹没损失及移民问题,工程量较小,单位电能造价往往不高。

混合式开发的特点是:工程量小,调节灵活,淹没损失小,单位电能造价适中,是比较理想的开发方式之一。

④梯级开发的特点是:能够很好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但会因局部改变了两岸的生态环境。

(3)、各种开发形式的适用条件是:

筑坝式开发适用于河道坡降较缓,流量较大,有筑坝建库条件的河段。

引水式开发适用于河道坡降较陡,流量较小,无筑坝建库条件的河段。

混合式开发适用于河段的上游部分有较平坦的地形,下游河段坡降较陡的情况,主要决定于地形条件。

④梯级开发适用于要把流域分成几级,分段利用水头,建设梯级水电站的河段,受限制因素较多。

第九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何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名词解释)

答:是指在兼顾社会经济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能使这种活动得以永续进行。

2、何为水资源配置?(名词解释)

答: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利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分配。

3、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是可持续性原则、公平公正原则、高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三先三后”原则。

4、对干旱缺水导致的生态脆弱地区,其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水土平衡、水量平衡和水盐平衡。

5、干旱地区水资源配置模式,表现在空间配置、时间配置、用水配置、水源配置、管理配置五个方面。

6、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在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为原则,以合理的优化配置条件,水资源能够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规模。

7、水资源承载能力在概念上具有动态性、相对极限性、模糊性以及被承载模式的多样性。

第十章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效应

1、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有哪些?

答:水资源开发所引起的环境效应有:

(1)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

(2)水环境问题;包括河道的变化、减少、断流,水质恶化。(3)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植被变化,土地沙漠化、盐渍化。

2、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答:(1)发挥防洪作用,减免洪水灾害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2)替代燃煤发电,可减少污染,具有显著的环境与生态效益。

(3)促进落后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保护和修复环境与生态创造条件。

(4)利用水库调节河道径流,有利于下游地区环境与生态保护。

(5)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改善了库区环境与生态。

3、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答:(1)大坝拦截河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水库蓄水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3)泥沙冲淤变化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4)水库淹没与移民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5)工程施工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计算题:

1、引水工程可供水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

-=up max k down up max k ------------,min Y Q D W Y Y Q D W 河道来水量引水工程供水能力;用户需水量引水工程可供水量;式中:),(

注意:单位换算:312月*3;考试时带计算器进去备用。

2、如何进行灌水率计算?并画出初步灌水率图。 计算公式:

:请进行北方某灌区灌水率计算,并绘制初步灌水率图。

植面积的百分数;的种植面积詹灌区总种某一作物;

次灌水定额,种作物第第;

次灌水延长时间,种作物第第);(次灌水的灌水率种作物第第式中:)

,(,,i ---hm /m k i --m d k i ---hm 100.s /m k i ---q ...2,1k 864m q i 23k i k i 23di k k i k i

di k ααT T ==

(%)(m32)(d).1002)

]

小麦50 1

2

3

4

975 16/9 27/9 22/9 12 0.047

750 19/3 28/3 24/3 10 0.044

825 16/4 25/4 21/4 10 0.048

825 6/5 15/5 11/5 10 0.048

棉花25 1

2

3

4

825 27/3 3/4 30/3 8 0.030

675 1/5 8/5 5/5 8 0.024

675 20/6 27/6 24/6 8 0.024

675 26/7 2/8 30/7 8 0.024

谷子25 1

2

3

4

900 12/4 21/4 17/4 10 0.026

825 3/5 12/5 8/5 10 0.024

750 16/6 25/6 21/6 10 0.021

750 10/7 19/7 15/7 10 0.021

玉米50 1

2

3

825 8/6 17/6 13/6 10 0.048

750 2/7 11/7 7/7 10 0.044

675 1/8 10/8 6/8 10 0.039

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_伍婵翠

2004年第2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8卷2004年4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总第102期 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1 伍婵翠,刘康怀 (桂林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阐述了近年来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着重列举了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建设、从淀粉废 水中回收蛋白以及利用淀粉废水生产新能源的方法,分析了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综述;蛋白质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4)02-0179-04 淀粉废水是在淀粉以及相关淀粉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是食品工业中污染最严重的废水之一。广大环境工作者对淀粉废水的处理方法都进行了研究,并常用絮凝沉淀和生物处理两种方法对淀粉废水进行处理。[1]但是淀粉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大多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宝贵资源,例如玉米淀粉废水中的一般组分:总糖为0.3%~0.7%,粗蛋白为2.1%,固形物为5%~10%,粗纤维为2%~3%,脂肪酸为0.1%~0.3%;薯类淀粉废水中可溶性固形物的一般组成为(以干基计):蛋白质为33%~41%,总糖为35%,有机酸为4%,矿物质为20%。[2]将这些物质回收起来进行综合利用,既可变废为宝,又能减少废水处理的费用。 目前,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从淀粉废水中生产回收有用组分以及利用淀粉废水生产新能源等方面。作者就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1 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目前,国内利用淀粉废水进行生态建设的技术已有下列报道:沈仲韬根据海门县淀粉厂污水的水质特征,设计了以废水治理为主体,结合养鱼、灌溉、沼气、水生植物等的一个综合的“生态工程”实施方案,来实现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处理。[3]该厂规划建设的“生态系统生物塘”可用作种植水生植物(是良好的猪料和沼气原料),饲养水生动物(鱼、鸭、鹅等)以及季节性灌溉稻田,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杨凤江等将玉米淀粉废水经隔栅沉淀后的沉淀物用于喂猪、鸡等,废水排入氧化塘自然发酵1~2天,排入水葫芦池净化7天,再排入细绿萍池,净化7天,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这部分水用于灌溉稻田、果树和蔬菜等。[4]通过这一过程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张美华将淀粉废水沉降底泥以适量的化肥调制成复合肥,应用于水稻盆栽试验的增产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肥具有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协调功效。[5]证实了利用工业废水的资源化产物进行农业生态建设的切实可行性。 由此可见,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不但降低了污染物浓度,使废水达标排放,解决了淀粉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充分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2 从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 目前,从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的技术主要有沉淀法、发酵法、气浮法、絮凝法和超滤法五大类。 2.1 沉淀法 采用沉淀法从淀粉废水中提取蛋白。该方法沉淀性能差,特别是在夏天气温高时,废水中的微生物易 179 1收稿日期:2004-03-03 作者简介:伍婵翠(1978-),女,广西桂林人,2001级硕士研究生。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很低,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为70%~90%,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现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措施总结如下。 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改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此外,经过适当处理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废水以及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地下咸水等都是灌溉水源。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且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有利于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而且能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干旱年适当多开采,多雨年得到补偿),提高农业用水的保证率。劣质水处理利用是增加灌溉水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措施。劣质水包括工业和城镇生活污废水、地下咸水。污废水经过处理使之达到灌溉标准,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灌溉水源,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其充分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2井渠结合 井渠结合是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有效途径,其机理是调

控地下水埋深在适宜的状态,通过降雨入渗地下形成土壤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优化调度水资源,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方式:一是春灌。地下水位回升到最高,返盐盛期,采用群井汇流,井渠间灌,防止返盐;二是夏灌。以井为主,降低地下水位,预防渍涝;三是冬灌,河水充足,渠灌可用于洗盐补淡。 3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目前,水资源管理为政及多部门争权现象普遍,在上游地区,大引大排,大水漫灌,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导致渍涝灾害加重和土壤盐碱化蔓延;而下游地区则由于河道来水供不应求或枯竭,不得不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以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灌区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不能忽略。灌区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的水资源,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为前提。 4工程统一规划 一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非工程性节水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灌区管理主要是理顺供水和用水机制,灌区优化配水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区的可供水量、作物的需水量和生产函数以及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制订灌区水量调配方案。节水灌溉制度是把有限的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1 综合说明 2 流域概况 3 水资源调查评价 3.1 降水 3.2 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3.3 河流泥沙 3.4 地表水资源量 3.5 地下水资源量 3.6 地表水水质 3.7 地下水水质 3.8 水资源总量 3.9 水资源可利用量 3.10 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4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4.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2 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4.3 供水量调查统计 4.4 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4.5 用水量调查统计 4.6 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4.7 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4.8 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4.9 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4.10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4.11 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4.12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4.13 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5 需水预测

5.1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5.2 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5.3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5.4 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5.5 需水量汇总 6 节约用水 6.1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6.2 节水标准与指标 6.3 节水潜力 6.4 节水方案 7 水资源保护 7.1 水功能区划 7.2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7.3 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7.4 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7.5 地下水保护 7.6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8 供水预测 8.1 地表水供水 8.2 地下水供水 8.3 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8.4 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9 水资源配置 9.1 基准年供需分析 9.2 方案生成 9.3 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9.4 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9.5 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 10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0.1 总体布局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资料

一、绪论 ?名词解释:水资源、水利、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简答/论述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与水资源相关的部门有哪些,简述其用水特点 ?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矛盾体现着哪些方面 ?知识拓展: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了解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兴利调节 1、名词解释: ?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 ?静库容、动库容 ?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含义、作用,尤其是与洪水调节有关的) ?水库的水量损失、水库淤积、淹没、浸没、淹没区、淹没损失 ?调节周期(注意各种调节的来水、用水过程的时间性与调节过程) ?完全调节、不完全调节 ?工作保证率、设计保证率、年保证率、历时保证率 2、基本曲线、系数 ?水库的特性曲线 ?库容系数、调节系数(知道公式、会计算、会判断水库的调节性能) ?水量累积曲线和水量差积曲线(绘制方法、特性) 3、简答/论述 ?如何理解一水多用、一库多用? ?兴利和防洪之间的关系 正常蓄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水库的水量损失有几种? ?水库淤积的原因、如何减少? ?考虑水库淹没和浸没对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水电站的设计保证率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兴利调节计算中调节流量、兴利库容和设计保证率三者的相互关系。 ?兴利调节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兴利库容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那些因素? 4、计算 ?掌握水库蒸发和渗漏损失计算的方法 ?了解库容淤损法计算水库年淤积量和淤积年限的方法 ?掌握兴利库容的计算(尤其是在水库二次运用时) ?掌握调节流量的计算(等流量调节) ?课程设计:掌握时历列表法和图解法进行兴利调节计算的方法 5、知识拓展 ?了解三峡水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 ?了解水库淤积的实例 ?了解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相关规范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摘要:本文以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为例,论述了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深度处理回用于城市,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尾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景观用水 概述:水是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物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目前,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直接排入水体,被白白浪费掉.市政府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投入了大量资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取得的环境效益, 还应考虑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利用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建设。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经过深度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可以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大量回用于工业、市政、居民卫生等用水领域。目前已投人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水资源化已成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合理开发水资源的重要战略对策,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全国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回用,以有效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概述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万m3/d,其中生活污水占60%以上。一期项目15万m3/d,位于合肥市东南郊王小郢村,厂区占地15公顷,二期项目15万m3/d,位于一期项目西侧,占地10公顷。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属二级强化处理工艺,除能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具备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工艺突出了好氧、厌氧、兼氧处理方法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好氧法和厌氧法的界限,在去除生物难降解物质和氮磷方面有明显改进,且运行平稳,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资源可靠、保证率高,为实施污水资源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运行成本除去折旧费外一直保持在0.2元/m3以下,年运行费用1500万元左右,其中电耗费用1000万元,人员工资100万元,絮凝剂及污泥处置费用100万元,设备润滑维修费用3 00万元左右。厂区一期项目投资1.8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投资、运行费用低于国内同等水 2.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 项目总建设规模20万立方米/日,占地21亩,位于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旁,采用“混凝——过滤——消毒”处理工艺、V型滤池形式,处理后出水符合景观用水标准。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主要包括一座10万立方米/日的污水深度处理厂,17.8公里配套送水管网,5.7公里出水管网,回用水经深度处理后将主要用于城市和小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二期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待建。 2.1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背景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1、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 2、水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 3、构成水资源的三个前提(要素):可使用性、可获得性、可天然性。 4、水资源的五个特征:循环再生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利用 的多样性(综合性)、利害的两重性。 5、以水域地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或者说是赋存条件)来划分,水资源划分为: 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地下水资源有:补给量、储存量、消耗量。 第一章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大致可划分为那三个阶段? 答:(1)、初期单一目标水资源开发,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 (2)、多目标开发,以供定需,综合利用,重视水质,合理利用和科学管水阶段; (3)、与水协调共处,全面节水,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 2、全球水资源面临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答:(1)、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 (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 (2)、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偏低; (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4)、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4、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解释。 答:(1)、全面规划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2)、协调发展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协调; (3)、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的模式与对策,提供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 用、配置、节约、保护、治理的重点; (5)、依法治水原则;在国家法律框架范围内,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分析水 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 (6)、科学治水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类型有哪些? 答:(1)、流域规划 (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 (3)、区域水利规划 (4)、专门水资源规划 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供需平衡 1、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 道外用水两类。 2、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涵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其涵义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3、可供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培训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 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 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 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水,在洼地形成湖泊或沼泽。固体降水长期积累演化成冰川。 6、地下水运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迟缓的流速/层流与湍流/非稳定、缓变流运动达西定律v=KJ(雷诺数<1-10)谢才公式 第三章水循环量的计算与评价 1、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2、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A.算术平均值法。X=ΣXi/n适用于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均匀、且密度较大时;B.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当流域内的雨量和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为了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就假定流域个点降水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代表;C.等雨量线法。适用于在较大流域和区域内,如地形起伏,降水量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时,可用等雨量线法推求区域平均降雨量。(区域降水量资源的计算)W=1000FX,F区域面积,X区域平均降水量 3、地下水地表水资源量如何计算?P50 5、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为什么有重复计算问题? 在分别计算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时,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那一部分会都计算到,从而产生了重复计算问题。所以,在进行水资源总量评价时,要去掉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部分。 6、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评价? 7、水资源总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1)按地表水地下水总和:总资源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量。2)按补给条件:总资源量=地表地下径流净补给+降水的径流补给+水资源地区初始储存量(地下水)。3)简单对比法4)典型年法5)开采试验法 8.典型年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期末卷(附答案)

二.简答题(4小题,共28分) 1.水库群联合工作时可以相互补偿,补偿作用有哪些?补偿的目的是什么? (1)水文补偿:不同河流或干支流,因水文不同步性,起到相互补充水量(也称径流补偿),提高总供水量或出力。 (2)库容补偿:利用各水库调节性能的差异,而进行的补偿。选调节性能好的水库作为补偿水库,调节性能差的水库作为被补偿水库。改变补偿水库的运行方式,以提高总的保证出力或水量。(3)电力补偿:水电站水库在电力系统中联合工作,共同满足系统用户出力 和电量要求因相互补偿使系统的保证出力提高,或将季节电能转化为可靠电能 2.电力系统为什么需要设置负荷备用容量?哪些电站适宜担任负荷备用? (1)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电力系统的日负荷是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突荷。这是由于系统中总有一些用户的负荷变化是十分猛烈而急促,这种不能预测的突荷可能在一昼夜的任何时刻出现,也有可能恰好出现在负荷的尖峰时刻,使此刻最大负荷的尖峰更高,因此,电力系统必须随时准备部分备用容量。当这种突荷出现时,不致于因系统容量不足影响供电质量。 (2)靠近负荷中心,具有大水库、大机组的坝后式水电站,应优先考虑;对于引水式水电站,应选择引水道比较短的电路;当缺乏水电站时,也可选择火电站。 3.何谓死水位(Z死)和死库容(V死)?为什么水库要设置死库容(或者说,死库容有何用)? 为什么要设置极限死水位? 死水位: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极限死水位:当遇到特殊枯水年份或者发生特殊情况(例如水库清底检修、战备、地震等)时,水库运行水位允许比设计死水位还低一些,被称为死水位。 设置死水位的作用: (1)垫底:保证兴利各种用水部门正常工作的最低要求。水位——自流溢出,发电最小水头,航深,供水最低水位。水量水域——养鱼、旅游、库区环境卫生。 (2)容纳水库使用期间的泥沙淤积,保证V兴正常运用。 4.简述绘制水库调度图的意义。 水库调度图不仅可用以指导水库的运行调度,增加编制各部门生产任务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各水利部门的工作可靠性和水量利用率,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作用;同时也可用来合理决定和校核水电站的主要参数以及水电站的动能指标(出力、发电量)。 三、论述题(1小题,共12分)

关于加强内河航道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江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提案

关于加强内河航道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江河水资源 综合开发利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71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内河航道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江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交通运输部研究办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务院法制办会同办理 提案人:致公党中央 主题词:水运开发 提案形式:党派 内容: 内河航道是战略性资源,在支撑江河流域产业带形成和发展流域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东、中、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依赖交通运输,因此跨三个地区的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是振兴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保证。河流担负着国家经济发展中逐步由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战略重任。因此这些地区有必要开发利用好“内河航道”这个交通资源,建立有内河航运参与的综合运输系统。 运输方式及格局要适应生产力的布局,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内河航运目前和将来都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促进沿江、沿河经济走廊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格局;二是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三是保护土地资源、减少交通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以及运输比价的不合理等问题,造成我国内河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进步相比而言,其总体水平还相当落后,是综合运输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我国水上运输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领域。我国内河航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内河航运占比过小。 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内河航道资源是我国的战略性资源,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公益性的,必须加以保护。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航道法》立法进程 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对航道管理与保护起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 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

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57.06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

水资源概况及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

水资源概况及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 1 全球水资源概况 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世界看上去是个水资源丰富的星球, 但实际上, 我们极度缺乏水。要解决水问题就必须正确面对现状, 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水资源危机既阻碍世界可持续发展, 也威胁着世界和平。过去50 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 起,其中37 起有暴力性质,21 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专家警告说,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 水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2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只有2300m 3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据监测,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 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我国水污染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 公民节约意识还不强烈。 3 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可持续利用 水是在陆地- 河海- 大气中循环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只要人们遵守它的循环规律, 维持健康的水循环, 它就能永久地为人类所利用。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对于水自然循环至关重要, 是水大自然循环的一个旁路, 是水社会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是水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联结点, 污水处理厂是水循环中水量与水质的平衡点。国内外水环境恢复与再生的实践经验表明, 污水深度处理与再利用是通向健康水循环的桥梁。再生水有效利用的每一点实际进步都是对地球环境、人类进步的贡献, 推进污水深度处理和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类与自然兼容协调, 创造良好水环境,促进循环型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3.1 推进污水深度处理 所谓污水深度处理有别于污水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流程之后再增加处理设施来取得良好的水质, 而深度处理则不限于此, 采用二级处理新工艺取得更好的水质也是深度处理。譬如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就是在二级处理过程中完成的, 尤其是磷的去除就更方便, 采用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可以在不增加基建和运行费用的条件下, 改变运行工况就能除磷, 并且能收到抑制丝状菌繁殖, 防止污泥膨胀的效果。无论正在建设和已运行的污水厂都可以改造成为厌氧- 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工艺, 减少我国水域的磷污染负荷, 这对于闭锁性的湖泊、海湾是有重要价值的。活性污泥法发展到今天, 应该以厌氧- 好氧活性污泥法替代普通活性污泥法成为标准流程。当然污水深度处理也不排除三级处理,当再生水用户对SS、COD、色度、嗅味有特殊要求时, 应在二级处理之后增加混凝过滤、生物膜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以至膜分离净化单元。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 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是维系良好水循环的必由之路。对于进入渤海湾、深圳湾、滇池、东湖、南四湖、巢湖等封闭性水域的水进行深度处理是防止富营养化, 恢复水体功能的急需措施。环境主管部门应制定地方标准, 严格限制N 、P 和难降解物质的排放总量。对于缺水地区, 深度处理是生产再生水的主导工艺, 能起到开发城市污水资源和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的双重作用, 这些地区可以率先推进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若在二级处理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 将排放的处理水变成再生水, 使之稳定地成为城市水源的重要部分, 那么就可以把远距离调水的巨额费用用于污水的再生, 开发污水资源, 财政就可以承担, 此乃一举两得, 事半功倍的智者之举。在封闭性水域地区和缺水地区舍此别无出路, 就是在水资源丰富地区, 这也是保持健康水循环的良策。 3.2 再生水作为水源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