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全断面开挖工艺

隧道全断面开挖工艺
隧道全断面开挖工艺

3.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

3.1全断面开挖方法

按设计将整个开挖断面采用一次性开挖成形(主要是爆破或机械开挖)、初期支护一次到位,再施作衬砌的施工方法叫全断面开挖法。

3.1.1 适用范围

全断面法主要适用于Ⅰ~Ⅲ级围岩;当断面在50m2以下,隧道又处于Ⅳ级围岩地层时,为了减少对地层的扰动次数,在进行局部注浆等辅助施工加固地层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但在第四纪地层中时,断面面积一般在20m2以下,施工中仍需特别注意。山岭隧道及小断面城市地下电力、热力、电信等管道多用此法。

图3.1.1 隧道全断面开挖图

(1)优点

①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

②全断面开挖法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防水处理简单,且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

(2)缺点

①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②由于开挖面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工作量相对较大;

③当采用钻爆法开挖时,每次深孔爆破震动较大,因此要求进行精心的钻爆设计和严格的控制爆破作业。

3.1.2 施工工艺流程

图3.1.2:全断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3.1.3 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①施工供风

施工供风应按照工程特点、工区划分、工区承担施工长度及同时作业面个数,

根据每个工区洞内用风量的大小,独立设置供风系统。同时在计算各供风参数时,应考虑供风过程中风量、风压的损失,计算配置空压机型号和数量。根据计算采用管径适合的钢管,钢管节间法兰盘接头采用石棉衬垫,保证接头严密,不漏风,管路前端至工作面保持30m的距离,钢管与分风器采用φ5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分风器与凿岩机采用φ25mm的软管进行连接,保证工作面风动凿岩机风压在

0.5MPa以上。

②施工供水

施工用水尽量在工程位置附近选择水源,以缩短供水线路,并取水样进行水质鉴定,使用符合标准的工程用水,从水源处利用供水主管接至各施工工区,主管钢管接头之间采用法兰盘进行连接,进入工作面以后,采用φ50mm的高压胶管接至各分水器,并保证工作面凿岩机需用水压。

③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应进行专项施工用电设计,并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长大隧道采用利用10KV高压电缆进洞,变压以后引至各施工工区,变压器的容量采用500KVA,同时应考虑设置了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以确保洞内的正常施工。高压电缆一般采用50mm2,线路按三相五线制进行布置,以满足动力设备及照明的需要,隧道动力设备供电为380V,隧道照明成洞地段采用220V,作业地段照明采用36V。

图3.1.3-01隧道风水电管路布置

④准备施工简易台架

准备施工用简易台架(钻孔作业台架、初支作业台架、防水卷材安设台架),由于简易台架具有结构简单,移动灵活、成本低、可现场加工等特点,在施工现场被广泛采用,开挖台架需要与爆破设计中孔位布置进行设计。利用现场既有的钢筋、工字钢、钢管等常用材料3~5吨左右(每个),3~5天即可加工完成。

图3.1.3-02隧道自加工开挖台架

(2)测量放线

测绘断面开挖轮廓。利用洞内装载机或作业台架沿隧道中线端移台架到施工掌子面,检查台架接触隧道底面的稳固性,调整台架前端与掌子面之间的距离,利于施钻。牢靠连接风钻软管至台架上各层的分风器和分水器接头,调试风钻正常准备施工。开挖断面轮廓放样可采用全站仪直接设站于洞内控制中线点上,将掌子面里程和仪器高程输入编程计算机后即可确定掌子面拱部中心,据此放出开挖轮廓。随着断面仪所指示的红色激光投影轮廓线,指示利用红油漆绘制即可完成。

(3)布置炮眼。

根据钻爆设计布置各类炮眼,并用明显的标志标记在掌子面开挖断面轮廓线内,具体的炮眼布置应根据已批准的爆破设计进行。

(4)钻眼爆破。

通过认真考虑隧道地质围岩的整体性能、岩性特点、开挖断面的大小、队伍的施钻技术水平、钻眼机具、开挖循环进尺、爆破器材,爆破的震动强度、对围岩的扰动等因素进行爆破参数设计。

①钻爆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各类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板眼)的布置、深度、斜率和数量,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必要的说明等。

②掏槽方式选择

掏槽眼的布设方式和掏槽大小对爆破创设临空面和爆破效果起到关键的影响,掏槽方式和掏槽位置的选择可根据断面大小,炮眼数量、设定的掘进进尺综合考虑后来选择。隧道施工一般采用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

③炮眼布置

周边眼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施工图要求;掘进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内圈眼与掏槽眼之间,力求爆破出的石渣块度适合装渣的需求;周边眼、内圈眼与辅助眼的孔底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钻孔应加深10~20cm。

④装药结构

周边眼应使用小直径药卷,采用间隔装药结构,并用竹片将药卷与围岩隔开,其它炮眼采用连续装药结构,一般采用较大直径药卷。眼口用炮泥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

⑤起爆顺序及网络

光爆爆破时,从掏槽眼开始,一层一层从截面中心向外起爆,最后是周边眼爆破,具体为掏槽眼先爆,接着为辅助掘进眼,再接着为周边眼,最后是底板眼。根据现场人工装药的方便及非电毫秒的延时误差,确定合理的起爆时差,若缺段时尽量采用大段别的代替,以保证时差。炮眼起爆采用非电毫秒延时雷管分段起爆,其中周边眼用导爆索连接传爆,与非电毫秒雷管相连,其他炮眼采用底部安

设置非电毫秒延时雷管反向起爆装药结构,导爆管引出传爆,双火雷管引爆。

(5)施工通风,排除掌子面炮烟及污浊空气,具体通风方式可根据工程特点及掌子面掘进深度等采用压入式、混合式、压出式或巷道式。优先考虑压入式通风,压入式通风有效射程大,冲淡和排出炮烟的作用强;操作简单,只需隔一定距离延长通风管。长距离通风尽量采用串联式轴流风机,风压较大。通风管的选用:为防止风压过大通风管开裂,通风机口200~300m采用带钢圈的负压风管。其余采用漏风率低,内摩擦阻力系数小的高强软风管,单节长20~30m(为避免通风管过长,出风口距掌子面太远,出风口固定一节5~10m的短风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通选用大直径通风管。通风检算主要从最低允许风速、最多允许工作人数、排除炮烟、稀释内燃机废气四方面考虑。

(6)找顶排险

找顶排除松动岩块可能脱落的安全隐患,出碴设备进场准备装转碴体,此时体现了全断面法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合理组织大功率机械设备,由领工员统一指挥调度,缩短出碴工序时间。

(7)出渣与运输

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纵坡大小、经济性及施工进度要求等进行综合确定出渣运输方式,保证作业安全。

常规情况下掌子面采用装载机装渣,大型自卸汽车运渣。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工作面的照明,以便于司机操作,同时也要保证装渣及运渣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机械的装渣能力应与每次开挖土石方量及运输车辆的容量相适应,运输道路平整通畅,在关健地段设置车辆调度室,对进出车辆进行合理调配。施工区域显要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8)断面检查

对开挖断面质量进行检查,并进行地质素描和地质状况判定。检查结果满足验收和规范要求,达到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应对开挖轮廓表面局部存在欠挖的部位进行处理,直至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9)施工初期支护

锚杆支护可在钻孔台架上与钻爆同时施做,另单独制作结构与钻孔台架相似初支简易台架,挂网和喷砼等剩余支护措施在该初支台架上完成,缩短初支工序施工时间。另外,在围岩地质状况良好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开挖2—3个循环后一次利用简易台架按照设计锚喷参数做好初期支护,但如围岩状况有明显变化,应对完成的上循环进尺段立即进行初支,并考虑是否改变开挖施工方法。

(10)监控量测。

在施做初期支护的同时,按照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进行量测断面及量测点的布置,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立即采集初始量测基础数据,并按照方案要求的频率进行后续监测,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指导现场施工,灵活科学地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量测项目和内容,准确掌握开挖支护后的围岩变化情况,为指导施工、修正设计、确定后续工序施工时间提供依据。监控量测量测断面的布置间距按照围岩级别确定,通常Ⅴ~Ⅵ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取5m,Ⅳ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取5~10m,Ⅲ级围岩取10~30m,Ⅰ、Ⅱ级围岩视具体地质情况确定。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一般有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及洞内、外观察,常用的量测仪器有水准仪、全站仪、收敛计等,量测频率应根据测量断面距开挖掌子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确定,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观测,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11)结构防排水

在监控量测最终的监测及处理结果显示呈围岩稳定状态后,利用作业台架,进行结构防排水设计措施的施工,施工前应对初支表面进行检查和处理,保证防水设施挂设质量。

(12)仰拱及二衬施工

在掘进掌子面纵深推进至一定安全距离后,对设计有仰拱地段,分左右幅或利用栈桥进行捡底、仰拱、填充混凝土浇筑,使初期支护尽早闭合成环,并为顺利运输创造条件。当仰拱超前完成至30—50m后准备二衬施工,二衬施工前应

确定围岩监控量测结果显示围岩状态稳定后方能开始组织施工。二衬混凝土采用全断面液压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在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

3.1.4 施工顺序及控制要点

3.1.

4.1施工顺序

图3.1.4.1 全断面施工方式

全断面法施工顺序:施工中先全断面开挖①,施作初期支护②,再开挖仰拱(捡底)③,再浇筑仰拱砼④,待初期支护趋于稳定后整体模筑二次衬砌⑤。

3.1.

4.2控制要点

(1)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

①检查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②检查方法:采用仪器测量。

(2)隧道开挖必须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位(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必须小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①检查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②检查方法:采用自动断面仪等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施工图断面核对。

(3)洞身开挖必须核对地质,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

的层理、节理、裂隙的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施工图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4)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钻孔眼,必须根据钻爆设计图准确标示出钻孔位置。钻孔时必须按钻爆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钻孔的间距、深度和角度,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5cm,外插角必须符合钻爆设计要求,孔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

①检查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全部掏槽眼和10%周边眼;

②检查方法:测量。

(5)光面爆破的钻孔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得小于80%,中硬岩不得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①检查数量:每一爆破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②检查方法:对照钻爆设计资料,观察、计数检验钻孔痕迹保存率。

3.1.5 工艺装备

全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是一项综合程度较高的施工工艺,比分部开挖效率有很大提高。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法与机械设备配套原则为配置设备生产能力高于进度指标,保证即使个别设备发生故障,施工生产也不致受到影响。同类机械设备尽可能采用同厂家设备,以便于维修、配件供应和通用互换,确保机械使用率。

常规的隧道全断面开挖法的设备如下:

开挖:空压机、风动式凿岩机、自制式简易开挖台架(多臂作业台车)

图3.1.5-01 YT-28凿岩机

图3.1.5-02 三臂凿岩台车装碴运碴: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扒渣机

图3.1.5-03 履带式趴碴机初期支护:喷浆机、湿喷机械手、锚杆作业台车

图3.1.5-04 岩峰TK600湿喷机

图3.1.5-04湿喷机机械手

防排水:挂板台车、射钉枪、防水板超声波焊机

图3.1.5-05 防水板超声波焊机

仰拱及二衬:自制式衬砌台车、仰拱栈桥、混凝土输送泵

图3.1.5-06 液压式衬砌台车图3.1.5-07 简易式仰拱栈桥3.1.6 生产效率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50m2开挖断面的单线隧道施工循环时间如下:

单线隧道全断面施工循环时间表(S=50m2)

注:以循环进尺3m,锚网喷支护为例;月进度在180-200m左右。

3.1.7安全生产措施

(1)开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工艺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编制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方案;

(2)施工机械使用、操作人员条件、检修保养、各种专用施工机具和料具、施工用电、特殊环境中作业等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在推广新技术和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时,应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安全教育;

(4)进洞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洞内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面具;禁止无关人员进洞;

(5)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开挖时必须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6)爆破后应检查爆破和开挖面情况,清除瞎炮、残炮和危石。

(7)开挖面及未衬砌地段应随时检查,险情应及时处理

(8)开挖工作面与衬砌的距离必须满足相关规范和文件要求;

(9)开挖不得危及衬砌、初期支护及施工设备的安全

(10)施工作业地段的出渣车辆行车速度不得大于15km/h,成洞地段不得大于25km/h;在衬砌模板台车等狹窄地段必须设置减速和警示标识;

(11)出渣时间洞内必须加强通风,保证洞内清晰,并且使洞内环境必须符合职业健康标准。

3.1.8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坚持工完料清,垃圾杂物集中整齐堆放,及时处理。施工废水严

禁任意排放,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2)弃渣不得随意堆放,须运至指定的卸渣场;

(3)施工中采取冇效措施,保护环境,爆破时采用控制爆破,不影响临近建筑物及其它设施正常安全使用;

(4)对弃碴场基层清除的土层和基坑开挖的土石方集中堆放,避免被水冲刷,污染河流;

(5)自卸汽车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平稳行驶,严禁在便道上随意抛洒;

(6)便道须经常保持湿润,避兔车辆行驶时粉尘较大,影响周边环境。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新奥法施工,隧道开挖,附示意图)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新奥法施工,隧道开挖,附示意图)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 工法编号:TLEJGF-03·04-35、GZSJGF 07-03-08中铁隧道集团三处唐果良刘建国邓青平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向地下拓展空间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城区隧道与山岭隧道差别很大:一是位于市区,周边建筑较多,开挖爆破需要严格控制;二是城市地铁车站,商场的断面大,远大于铁路三线隧道。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是依据新奥法原理,采用双侧壁导洞预留核心岩柱的方法开挖,通过综合减震措施减小爆破开挖时的地震动,保护周边环境,使用全断面整体式钢模台车进行二次衬砌,同时采用综合监测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实时处理的一个工程工法,它在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临江门车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 二、工法特点 1、采用双侧壁导洞预留核心岩柱的方法开挖,二次衬砌紧跟核心岩柱上部开挖,控制二次衬砌面与

核心开挖面的距离,从而减小变形,控制地表沉降,保证工程安全。 2、紧临建、构筑物的开挖爆破通过超前导洞先行、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周边密排空眼减震、开挖面增打减震孔、非电不对称起爆网络等综合减震技术减小爆破震动效应,保护周边环境。 3、采用全断面整体式钢模台车进行二次衬砌,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效果,加快施工进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4、采用综合监测技术,实时反馈信息,动态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三、适用范围 1、适用于新奥法指导施工的大断面、特大断面隧道及地下工程(即开挖宽度18m及以上,开挖高度12m以上)。 2、紧临既有建筑物需要采用控制爆破开挖,Ⅱ~Ⅲ级围岩的浅埋暗挖特大断面地下工程。 3、围岩较完整较厚层的软岩,中硬岩——硬岩。 四、工艺原理 1、采用双侧壁导洞预留核心岩柱的方法,将大跨减小,大断面隧道分割成几个小洞室分部施工,利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1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1号线1号出入口和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基坑开挖在10m 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顶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开挖方法 1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2段竖向分3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0.5方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东侧。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时架设支撑。详见图8-2-1。

图8-2-1 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 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 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护,待强度达到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6m,土方在8小时内完成,随即在8小时内完成相应的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和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5m,纵向分段长度不宜长于20m。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直土壁。 8.2.2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四章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一节隧道工程设计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但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以隧道横断面的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为控制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的选择 在确定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之前,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隧道设计参数。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与人的生理反应和乘客的舒适度相联系。这就要制定压力波动程度的评估办法及确定相应的阈值,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如3s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我国拟采用压力波动的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0Kpa/3s。 根据ORE提出的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关系可以推算出满足舒适度要求时,阻塞比β宜取为:当V=250km/h时,β=0.14;当V=350 km/h时,β=0.11。 隧道横断面形式一般为园形(部分或全部)、具有或没有仰拱的马蹄形断面。而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1)建筑限界;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3)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4)线间距; (5)线路轨道横断面; (6)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7)空气动力学影响; (8)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 二、客运专线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的不同点 1.当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要遇到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降低及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除了采用密封车辆及减小车辆横断面积外,必须采取有力的结构工程措施,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及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另外还有其它辅助措施,如在复线上双孔单线隧道设置一系列横通道;以及在隧道内适当位置修建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 2.客运专线隧道的横断面较大,受力比较复杂,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隧道维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复合衬砌和整体式衬砌比喷锚衬砌安全,且永久性好,故一般不采用喷锚衬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

xx高速公路二期工程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xx高速xx标项目经理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方案 (1) 四、施工质量要求标准 (10) 五、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11) 六、质量、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11) 七、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4) 八、施工平面布置图 (16) 附图 (16)

一、编制依据 1.1、xx高速公路二期工程xx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总监办下发的文件和要求。 1.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5、《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1.6、现场踏勘及调查了解的施工环境、条件等。 1.7、xx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二、工程概况 xx隧道位于xx境内,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洞位于R=1120米曲线上,右洞位于R=1110米曲线上。左右洞均部分洞身位于超高段,左洞横坡为4%~2%,右洞横坡为-4%~2%。左洞进口桩号为ZKxx+xxx,左洞出口桩号为ZKxx+xxx,长x米,纵坡采用-1.563%、+0.563%;右洞进口桩号为YKxx+xxx,右洞出口桩号为YKxx+xxx,长x米,纵坡采用-1.555%、+0.577%。 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3×3.75m,左侧向宽度为0.5m,右测向宽度为1.0m,左侧设检修道宽0.75m,右侧设检修道宽1.0m,净高5m。 本隧道的Ⅰ级、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的方法掘进;围岩为微风化花岗岩,坚硬岩,完整或较完整,围岩稳定。本隧道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多呈潮湿或点滴状出水,无溶岩、涌水等不良地质。 三、施工方案 开挖支护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设计及现场施工实际条件,本隧道的

隧道全断面开挖技术交底V

技术交底书 主控部门公司技术部编号项目工程部 项目名称XX项目 工程名称XXX隧道 设计文件图号XX施工图、XX施隧 施工部位隧道全断面开挖 交底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技术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XX隧道Ⅱ、Ⅲ级围岩全断面人工开挖施工工序,适用于施工里程XX+XX~XX+XX,共XX m。 二、设计情况 隧道工程概况、地形地貌、工序施工地质水文条件及周边影响因素、结构类型、设计参数、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必要时附图示或者参数表。 三、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风钻等各种设备在操作前应检修保养完好,保证能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要求规定。 2)施工前做好各种水、风、电的接长准备工作。 3)在开挖前提前加工各种机具等。 4)提前做好各种材料计划,并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5)对本段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技术准备 1)施工前,认真熟悉并核对图纸、充分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 2)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开挖许可证等施工手续办理齐全。 3)根据设计图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审批完成,下发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主要施工机具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表3-3-1。 表3-3-1 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或型号数量 备注 1 全断面开挖台架自制 1 2 挖机XX 1

1 走开挖台架 2 清邦找顶 3 测量放线 4 打钻单眼 5 装药爆破 6 通风 7 爆破效果检查 合计循环进尺,断面65m3 五、施工工艺 1.施工流程 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线→钻孔→装药起爆→通风排烟→清危排险→进入下道工序。 2.测量放线 开挖前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指导现场施工,开挖台架到位后,进行人工排险,排险完毕后,由测量组按照钻爆设计图用全站仪在掌子面精确的画出隧道中线、开挖轮廓线及钻孔位置点。 3.钻孔 测量完毕后,首先用风钻施作超前钻孔:钻深5米,掌子面布置,设置数量5个,相邻两个循环搭接1m,用以探明前方围岩和释放岩层间积聚不良气体和涌水,严禁在前一轮残眼中继续钻眼,防止发生残留炸药引爆事故。然后按照已经定位的钻眼位置和设计的钻眼角度及深度施作炮眼。掏槽眼采用水平锲形掏槽方式,掏槽眼的深度比其他孔的深度长20cm。 图5-1全断面开挖施工实例图 4.装药 炮眼检查无误后,即可装药。装药前,用高压风吹出炮眼内残渣和泥浆。装药按自上而下顺序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8.2.1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8.2.1.1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1号线1号出入口和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基坑开挖在10m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顶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开挖方法 1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2段竖向分3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0.5方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东侧。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时架设支撑。详见图8-2-1。 图8-2-1 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护,待强度达到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6m,土方在8小时内完成,随即在8小时内完成相应的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和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5m,纵向分段长度不宜长于20m。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直土壁。 8.2.2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2.1开挖工艺流程 5号线主体车站为地下三层结构,标准段开挖深度23.82m,端头井开挖深度25.42m,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冠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隧道作业指导书—断面尺寸 1

隧道工程作业指导书 武汉港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5年7月

断面尺寸检测指导书 1、概述 隧道工程检测作业主要分为开挖质量检测、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运营隧道健康检测以及通风和照明检测。 2、检测项目 断面尺寸,隧道开挖质量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内容进行评定:一是检测开挖断面的规整度;二是超欠挖控制。通过对断面尺寸的检测,可以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3、检测方法 3.1 断面尺寸检测 3.1.1 检测仪器 隧道激光断面仪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检测主机、掌上电脑、数据处理软件。 主要技术参数: (1)检测半径:1~45m。 (2)测距精度:优于±1mm。 (3)测角精度:优于0.01°。 (4)方位角范围:30°~330°(仪器侧头垂直向下为0°),连续测量60°~300°。 (5)手动侧头转动方位角范围:0°~350°。 (6)定位测量方式:具有垂直向下激光定心标志、测距功能。 检测点数:测量点数可控化,断面特征点检测时可以手动控制选择特定的测点,常规断面检测一般采用等角自动测量,但是检测前可根据任务要求手动设置测量点数,一般为35个点/断面。 3.1.2检测断面点位和数量要求 检测频率:一般情况下初期支护为10m一个检测断面,二次衬砌为20m一个检测断面。 检测点数:一般设置35个点/断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检测要求而定。 3.1.3检测方法 检测前准备 ①根据检测任务要求确定检测频率和单个断面检测点数。

②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对隧道断面检测前,应先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按一定间距放出测量点和对应方向点并记录该点的桩号、实际高程和与中线偏位值。 ③放点要求:隧道激光断面进行断面检测具有任意点检测的优势,检测时虽然无固定检测位置的要求,但为了便于后期数据处理,一般要求:a.条件允许情况下,检测点应放在隧道中点中线上:b.现场条件受限,不能在中点放点时,可以在非中线点处放点,但是应记录下其实际高程和与重点偏位值,并适当加密测点:c.直线隧道且检测距离较短情况下,可以用相邻测量点来确定检测方向无需事先放设法向点,但是曲线隧道和非中点放点情况下,必须事先放法向点。 隧道断面检测步骤 ①.将隧道激光断面仪置于所需检测断面的测量点上,安装并调整好仪器,使仪器水平且垂直归零后光点在测量点上。 ②.利用该测点的法向点或者利用相邻测点,确实断面主机方向,保证所检测的断面在垂直隧道轴线的断面内,且统一按特定旋转顺序检测。 ③.退出仪器手动调试界面进入主界面,选择“测量断面”。 ④.再选“测量断面中”选择等角自动测量,并输入所测量断面的桩号并设置好所量测断面的起始和终止测量角度及所需测量的点数等参数,最后点“测量”,仪器自动开始检测,检测时候注意观察掌上电脑上所显示检测断面曲线,如发现常测点,及时现场观察,以便确定是否为障碍物遮挡引起。 ⑤.测量结束,在提示栏中显示检测完的信息时即可退出,数据自动保存在掌上电脑中,然后进行下一个断面检测。检测断面数据带回室内进行处理,以减少在隧道内的时间,减少对施工影响。 本仪器需全站仪配合,其测量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手动检测方法。由操作者控制移动检测指示光斑随意进行测量和记录。 ②定点检测法。可设置起止角度及测量点数等参数,仪器将按照所定参数自动测量并记录。 ③自动量测法。仪器依照内部设定的间隔,自动检测并记录数据。 3.1.4检测数据处理 3.1.5检测缺陷处理方法

超大断面过江盾构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断面过江盾构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张焕城 陈健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部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简况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连接南京市浦口区与河西新城区的市内快速通道,是南京市 “井字加一环”快速路系统跨江成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重要项目。该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三桥之间,线路总长5.813km ,道路等级为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车道宽为3.5m ×2+3.75m ,设计时速80 km/h ,总工期48个月,总投资约30个亿。 工程组成主要包括680m 江北接线道路、300m 收费广场、3822m 左汊盾构隧道(盾构掘进2992m )、401m 梅子洲接线道路和610m 右汊夹江独塔悬索桥(主桥67+70+248)。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总平面图 2、右汊盾构隧道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隧道

盾构隧道工程区段属长江河床及高河漫滩,地形开阔平坦。地表主要为农田、水塘、苗圃等。盾构穿越江面宽度约2500m,高水位多年平均值8.37m,最大水深约28.8m 。 隧道通过部位为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为第四系冲积、沉积粉细砂、砾砂、圆砾层和强风化砂岩。下穿地层除穿越一级长江防洪大堤外,地面建(构)筑物、管线较少,仅有少量2~3层民房和一条水厂管道。左汊盾构隧道全长3822m,其中盾构段长度为2992m,使用两台ф14.93m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满足车道净空限界的盾构隧道内径为13.30m,隧道管片外径14.50m。管片拼装设计为7块标准块、2块相邻块和1块封顶块,设计强度为C60,防水等级为S12。长江隧道纵断面及结构横断面图如下 二、长江盾构隧道的工程特点、难点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第一次在长江下修建江底隧道,且盾构直径之大、地质条件之差、水压之高世界罕见,这些世界级技术难点极具挑战性。因此无论是在隧道设计、盾构机选型,还是盾构施工和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其工程的特点与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如下: 1.盾构直径超大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盾构直径最大是荷兰的格林哈特隧道,盾构机直径14.87m。南京长江隧道盾构直径为14.93m,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 2. 水压力高 目前世界上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超大直径盾构项目,水压在6kg/cm2以上的实例尚属空白。而南京长江隧道盾构设计最大水压近6.5kg/cm2,在同等或更大直径的盾构项目中,水压是最高的。 3.地层透水性强 隧道长距离穿越粉细砂层(穿越长度2542m,占隧道总长度的85%),以及部分

隧道全断面开挖工艺

3.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 3.1全断面开挖方法 按设计将整个开挖断面采用一次性开挖成形(主要是爆破或机械开挖)、初期支护一次到位,再施作衬砌的施工方法叫全断面开挖法。 3.1.1 适用范围 全断面法主要适用于Ⅰ~Ⅲ级围岩;当断面在50m2以下,隧道又处于Ⅳ级围岩地层时,为了减少对地层的扰动次数,在进行局部注浆等辅助施工加固地层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但在第四纪地层中时,断面面积一般在20m2以下,施工中仍需特别注意。山岭隧道及小断面城市地下电力、热力、电信等管道多用此法。 图3.1.1 隧道全断面开挖图 (1)优点 ①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 ②全断面开挖法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防水处理简单,且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 (2)缺点 ①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②由于开挖面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工作量相对较大; ③当采用钻爆法开挖时,每次深孔爆破震动较大,因此要求进行精心的钻爆设计和严格的控制爆破作业。

3.1.2 施工工艺流程 图3.1.2:全断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3.1.3 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①施工供风 施工供风应按照工程特点、工区划分、工区承担施工长度及同时作业面个数,

根据每个工区洞内用风量的大小,独立设置供风系统。同时在计算各供风参数时,应考虑供风过程中风量、风压的损失,计算配置空压机型号和数量。根据计算采用管径适合的钢管,钢管节间法兰盘接头采用石棉衬垫,保证接头严密,不漏风,管路前端至工作面保持30m的距离,钢管与分风器采用φ5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分风器与凿岩机采用φ25mm的软管进行连接,保证工作面风动凿岩机风压在 0.5MPa以上。 ②施工供水 施工用水尽量在工程位置附近选择水源,以缩短供水线路,并取水样进行水质鉴定,使用符合标准的工程用水,从水源处利用供水主管接至各施工工区,主管钢管接头之间采用法兰盘进行连接,进入工作面以后,采用φ50mm的高压胶管接至各分水器,并保证工作面凿岩机需用水压。 ③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应进行专项施工用电设计,并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长大隧道采用利用10KV高压电缆进洞,变压以后引至各施工工区,变压器的容量采用500KVA,同时应考虑设置了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以确保洞内的正常施工。高压电缆一般采用50mm2,线路按三相五线制进行布置,以满足动力设备及照明的需要,隧道动力设备供电为380V,隧道照明成洞地段采用220V,作业地段照明采用36V。 图3.1.3-01隧道风水电管路布置

隧道爆破设计方案(全断面法)

XXXXXX高速公路 一期土建工程XX合同段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XXXXXX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12月

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有四座隧道。隧道设计为左右幅分离式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净跨11.2m,净高7.0m的三心圆拱曲墙断面。隧道区域处于构造剥蚀丘陵—低山地貌区,主要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碎石土、中元古武当山群片岩和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组片岩。本段内短隧道为Ⅳ、Ⅴ级围岩,中长隧道为Ⅲ、Ⅳ、Ⅴ级围岩,其中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爆破开挖(Ⅴ级围岩主要采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不需要爆破)、锚、喷、格栅、网、初期支护,全断面复合式衬砌。爆破方法采用光面爆破。 二、光面爆破的特点 光面爆破施工,可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增强围岩的自承能力,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可以减少危石和支护的工程量,而且保证了施工的安全;由于光面爆破使开挖面平整,岩石无破碎,减少了裂隙,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超欠挖量。据有关资料统计,光面爆破与普通爆破相比,超挖量由原来的15%~20%降低到4%~7%,不但减少出碴量,而且还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支护的工作量,从而降低的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根据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需要和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我标段的四座隧道中的Ⅲ、Ⅳ级围岩决定采用光面爆破施工。 三、光面爆破方案的确定 目前,大断面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有2种方法:一是预留光爆层法;二是全断面一次性开挖法。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及围岩情况,本段隧道采用全断面一次性开挖法。 四、全断面(Ⅲ级围岩)爆破方案设计 1、爆破参数的选择 光面爆破参数选择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其次是炸药的品种与性能;隧道开挖断面的形状与尺寸,装药结构与起爆方法。隧道主要为Ⅲ、Ⅳ、Ⅴ级围岩,Ⅲ级围岩全断面爆破断面面积为83.1m2,Ⅳ级围岩上导坑爆破断面面积为58.45m2,采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Ⅴ级围岩主要采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不需要爆破。周边眼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其他炮眼采用连续柱状装药,采用导爆索和毫秒延期导爆雷管起爆。 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采用合理的装药结构,尽可能的使药沿药眼长均匀的分布,这是实现光面爆破的重要条件。 在光面爆破中,炮眼间距E、最小抵抗线V、炮眼密集系数K、装药密度q是相互制约的。 (1)炮眼深度

lA大跨度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法

大跨度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法 (YJGF15-92) 铁道部隧道工程局 隧道施工如仍采用60——70年代以轻型机具为主的小型机械进行分部开挖、斗车运输、木支撑替换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法,已不能适应隧道全断面施工的高速、优质和安全的要求, 80年代建设的衡广复线,在铁道部的领导和支持下,针对评乐段长14.295km的大瑶山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的修建,开发了大跨度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法,解决了隧道长、断面大、工期短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在施工中打破常规应用十项科研关键技术成果,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和突破,发展、改变了近百年来修建隧道的传统方法。全面应用新奥法原理指导施工;成功地进行了硬岩深孔爆破和软岩全断一次成型爆破;首次运用了光电测距导线和光电三角高程控制测量新技术进行隧道控制和竖井投点;成功的进行了27.6km独头巷道的施工通风;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带塑料板的复合衬砌技术,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创造了大的施工空间,解决了隧道漏水问题;全面采用大型机械化进行全断面施工,形成了破岩装运、支护、衬砌三条卓有成效的机械化作业线,创造了较高的施工速度,最高单口月成洞217双线米,全隧道平均单口月成洞99.2双线米,通过地质恶劣的长465m的F 平均开挖19.75双线米;施工中采用各种超前地质预报;多种注浆加固围岩及堵水;全面进行施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技术。从而,大大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为安全快速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保证。使该隧道施工技术成为我国隧道建设史上一个新旧方法的转折,开创了隧道施工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成功模式,并制定了各种施工工艺 本工法的单项科研技术成果前后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其综合配套技术获1989年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参加了首届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果展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图片展览、国际第16届隧道年会展览和1992年国际铁路现代化展览等。本工法的多项科技成果已纳入铁道部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并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如大秦线西段二十多座铁路隧道,梧桐山、板樟山等公路隧道和大广坝、太平驿、铜头水电工程的地下工程均应用了本工法施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法特点 (1) (2)采用五米深孔光面爆破,解决了深孔掏槽、克服管道效应、非电起爆、爆破振动监控量测、周边预裂光爆等系列技术问题;通过优选爆破器材和选择合理爆破参数等,使炮眼利用率平均95%以上,炮眼痕迹保存率达70%左右(见隧道硬岩深孔爆破工法) (3)监控量测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和信息反馈的判断准则技术用于施工,使一切施工管 (4)初始应力场及二次应力场的量测技术,超前15m声波探测光谱显微构造分析,结合洞内素描,赤平极射投影技术,进行了准确的地质预报,其准确率达80% (5)采用喷锚支护复合衬砌结构,其外层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内层模注混凝土作二次衬砌,两层间设置塑料防水层(见隧道复合式衬砌施工工法) (6)大型机械化快速配套施工,成功地建立了凿岩装碴运输、混凝土锚喷支护和二次衬砌三条机械化作业线,使单口开挖月进尺最高达到203m,平均月进尺187m,混凝土衬砌施工最高达300m/月进尺(见隧道大断面快速施工工法) (7)隧道长距离(2763m)独头无轨运输施工通风的成功,可减少一条平行导坑的工程。

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

超大断面隧道分部开挖施工技术 )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大断面隧道将成为高速铁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施工技术方面对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隧道CRD法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对以后同类型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 CRD法施工技术 一、扩大断面隧道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由于铁路等级的提高和交通量的剧增,包括大断面在内的各类铁路隧道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国内大力发展的客运专线铁路基本上都是一次建成双线,同时考虑工程技术作业空间、内部配件空间、安全空间、救援通道以及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影响所需,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内净空面积达到100m2以上。哈大客运专线设计时速达350Km/h,隧道最大开挖面积205m2,隧道断面内轮廓净面积134.66m2,开挖工序比较繁琐,施工难度较高。目前在国内,如此大断面的双线铁路隧道开挖施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外也很少有类似的经验可作参考(各国高速铁路隧道净空面积见下表所示)。 本文对客运专线大断面浅埋隧道开挖技术做系统研究,以供同仁们共同商榷和探讨。 二、工程概况

笔架山隧道位于普兰店湾北一公里处,隧道进口里程DK67+255,出口里程DK67+600,隧道全长345m;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67+450为16‰的上坡,DK67+450至出口为3‰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31m。 笔架山隧道地层岩性:隧道分布古界蓟县系泥岩、砂岩,局部表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细角砾土。地质构造:依据区域地质资料,笔架山隧道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钓鱼台-邓屯-李店构造带上,根据物探资料分析隧道区中部为一褶皱,其北翼岩芯极其破碎。 三、笔架山隧道开挖-CRD法施工 笔架山隧道开挖采用CRD法施工,CRD法源于日本,是中壁法和台阶法的综合,一般用于Ⅳ级围岩,为了更好的控制围岩变形时采用;同时由于本隧道为满足运梁车通过且为浅埋偏压隧道,故采用此方法施工。 施工初期按照原设计进行施工,但是施工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是该隧道属于山岭隧道,开挖需要爆破作业,使得整个施工环节属于单工序作业。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员、机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按照全断面进行计算平均每月最多进尺30m,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因此实际施工过程对开挖、支护体系转换等工序进行了优化。 1.原设计施工情况 隧道围岩级别为Ⅲ、Ⅳ级,全部采用Ⅳ级支护方式。全隧道为浅埋隧道,暗挖段全部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 CRD主要施工方法是将隧道分成四个小断面洞室施工,同侧上下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8m,同一层左右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15m,每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和初期支护,使分部支护成环,开挖采用弱爆破设计,隧道洞身二次衬砌均在初期支护收敛变形趋于稳定后施作 ( 2.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821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1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1号线1号出入口和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基坑开挖在10m 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 顶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开挖方法 1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2段竖向分3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0.5方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东侧。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时 架设支撑。详见图8-2-1 o 图8-2-1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

位移。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 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 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 护,待强度达到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6m 土方在8小时 内完成,随即在8小时内完成相应的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和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5m,纵向分段长度不宜长于20m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直土壁。 8.2.2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2.1开挖工艺流程 5号线主体车站为地下三层结构,标准段开挖深度23.82m,端头井开挖深度 25.42m,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冠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二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支撑标高,施工第二道砼支撑和围囹,进行混凝土养护。 (3)当第二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三道支撑标高,架设第三道钢支撑。 (4)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段向下开挖第五层土方,施工第四道混凝土支 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5)当第四道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第六层土方至底标高,架设第五道钢支撑。 (6)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第七层土方架设第6道钢支撑。 (7)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北端头井二期及南端头井继续向下开挖第八层土 方,架设第7道钢支撑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讲解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讲解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 适用条件: (1)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 (2)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3)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不应小于l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其经济性较差。隧道机械化施工,有三条主要作业线,见表 施工特点: (1)开挖断面与作业空间大、干扰小; (2)有条件充分使用机械,减少人力; (3)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改善劳动条件; (4)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施工工序流程图: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序流程见图1-1

施工要点: (1)配备钻爆台车或多功能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由于开挖断面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相对工作量较大,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挖、出碴和相应的支护能力。 各工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务求配套。以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合理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工序,提高施工进度。 (2)利用深孔爆破增加循环进尺,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角度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 (3)及时施做初期支护,摸清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及时准备好应急措施,围岩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 (4)有条件时采用导洞超前的开挖方法,合理组织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5)二次衬砌及时施作,Ⅰ~Ⅱ级围岩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200m,Ⅲ级围岩≤80m。 (6)在软弱破碎围岩中使用全断面开挖时,应加强辅助施工方法设计与检查,加强动态量测与监控。 施工图片: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2、操作要点: 2.1基坑土方开挖按照先上后下、分区、分层开挖进行,形成施工流水段开挖的原则,基坑分区开挖到底,随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2土方开挖时必须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出现异常、监测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继续土方开挖。 2.3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定的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 2.4测量放线: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坐标、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和建筑红线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量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如采取自然放坡方式进行开挖,可根据现场的土质情况按1:0.1~1:1的坡度进行自然放坡。 2.5分层开挖:选择合适的挖土机械,根据土方开挖方案规定的路线、顺序、范围、坡度进行开挖,控制好各层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避免超挖、乱挖。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土。场地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如有分级放坡则需分层开挖并控制好每一级坡度。

土壤类别放坡深度规定 (m) 高于宽之比 人工开挖 机械挖土 坑内作业坑上作业 一、二类土超过1.20 1:0.5 1:0.33 1:0.75 三类土超过1.50 1:0.33 1:0.25 1:0.67 四类土超过2.00 1:0.25 1:0.10 1:0.33 2.6降、排水:开挖前需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槽)最底标高以下,开挖过程中应保持连续降水,直至基坑(槽)回填完毕。开挖时采取排水措施,坡顶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在开挖标高坡脚设排水沟和集水井,使开挖面、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始终保持一定差值,使地下水位降低在开挖面以下不少于0.5m;开挖至坑底后及时同步挖好排水沟和集水井,确保坑底无积水。2.7边坡修整或支护: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同步按要求修整边坡,并应对边坡采取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2.8基底整平:机械开挖至基底,应留200mm~300mm厚的土用人工清理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2.9钎探:基坑底清理平整后要组织基底的钎探,并做好钎探记录。 2.10验槽:土方开挖至基底,应分阶段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质勘探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基坑验槽,如发现与勘探报告不符应及时采取措施。 3、质量要求: 3.1基坑、基槽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3.2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

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工法(附示意图)

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工法(附示意图)

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工法 光面爆破是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施工方法,达到爆后壁面平整规则、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控制爆破技术。隧道全断开挖光面爆破工法,是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对隧道实施全断面一次开挖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与传统的爆破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能有效地控制周边眼炸药的爆破作用,从而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持围岩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又能减少超、欠挖,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 一、光面爆破作用原理 光面爆破的破岩机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尽管在理论上还不甚成熟,但在定性分析方面已有共识。一般认为,炸药起爆时,对岩体产生两种效应:一是药包爆炸瞬时高温高压气体形成的冲击波效应;二是爆炸气体膨胀做功所起的作用。光面爆破是周边眼同时起爆,各炮眼的冲击波向其四周作径向传播,相邻炮眼的冲击相遇,则产生应力波的叠加,并产生切向拉力,拉力的最大值发生在相邻炮眼中心连线的中点,当岩体的极限抗拉强度小于此拉力

时,岩体便被拉裂,在炮眼中心连线上形成裂缝,随后,爆炸气的膨胀使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平整的爆裂面 二、光面爆破的技术要点 要使光面爆破取得良好效果,一般需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1.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定周边眼的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尽最大努力提高钻眼质量。 2.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尽可能将药量沿眼长均匀分布。 3.周边眼宜使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猛度、低爆速的炸药。为满足装结构要求,可借助导爆索(传爆线)来实现空气间隔装药。 4.采用毫秒微差有序起爆。要安排好开挖程序,使光面爆破具有良好的临空面。 (一)周边眼常用参数的选择 1.周边眼间距E 它是直接控制开挖轮廓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E=(12~15)d,其中炮眼直径d=35~45mm。对于节理较发育、层理明显以及开挖轮廓要求较高的地下工程,周边眼间距可适当减小,也可在两炮眼之间增加一个不装药的导向

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分析

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分析 摘要隧道建设已开始跨入“大断面化”时代,在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中,要求采用快速、安全的施工方式,以保证围堰、掌子面稳定性。对此,本文首先对大断面隧道工程常用开挖施工方式进行介绍,然后以某铁路客运专线为研究对象,对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铁路;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 1 引言 随着交通量的提升,铁路隧道必须拓宽,大断面隧道工程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大运输量铁路工程运输发展趋势。大断面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七步法等等,只有合理选用开挖方式,并加强施工技术控制,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大断面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1]。 2 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 2.1 双侧壁导坑法 ①开挖左导洞上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②开挖左导洞下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③开挖右导洞上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右导洞下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⑤开挖核心土上部,再施工其初衬; ⑥开挖核心土中部,再施工其临时支护;⑦开挖核心土下部,再施工其初衬;⑧拆除临时支护,再施工全环二衬。 2.2 三台阶施工 ①先施工超前支护,然后开挖上弧型导航,再施工初衬;②开挖中导洞左上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③开挖中导洞右上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④开挖中导洞左下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⑤开挖中导洞右下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⑥依次开挖中导洞核心土上、中、下台阶;⑦开挖仰拱,再施工其初衬,最后施工全环二衬。 2.3 CRD法 ①开挖左导坑上部,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②开挖左导坑下部,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③开挖右导坑上部,再施工其初襯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右导坑下部,再施工其初衬;⑤拆除临时支护,再施工全环二衬[2]。 3 工程背景 某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里程7238m,隧道最大埋深处约为225m,其最小

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获奖版)

超大断面隧道分部开挖施工技术 一、扩大断面隧道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由于铁路等级的提高和交通量的剧增,包括大断面在内的各类铁路隧道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国内大力发展的客运专线铁路基本上都是一次建成双线,同时考虑工程技术作业空间、内部配件空间、安全空间、救援通道以及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影响所需,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内净空面积达到100m2以上。哈大客运专线设计时速达350Km/h,隧道最大开挖面积205m2,隧道断面内轮廓净面积134.66m2,开挖工序比较繁琐,施工难度较高。目前在国内,如此大断面的双线铁路隧道开挖施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外也很少有类似的经验可作参考(各国高速铁路隧道净空面积见下表所示)。 本文对客运专线大断面浅埋隧道开挖技术做系统研究,以供同仁们共同商榷和探讨。 二、工程概况 笔架山隧道位于普兰店湾北一公里处,隧道进口里程DK67+255,出口里程DK67+600,隧道全长345m;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67+450为16‰的 上坡,DK67+450至出口为3‰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31m。 笔架山隧道地层岩性:隧道分布古界蓟县系泥岩、砂岩,局部表覆第四系

全新统坡洪积层细角砾土。地质构造:依据区域地质资料,笔架山隧道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钓鱼台-邓屯-李店构造带上,根据物探资料分析隧道区中部为一褶皱,其北翼岩芯极其破碎。 三、笔架山隧道开挖-CRD法施工 笔架山隧道开挖采用CRD法施工,CRD法源于日本,是中壁法和台阶法的综合,一般用于Ⅳ级围岩,为了更好的控制围岩变形时采用;同时由于本隧道为满足运梁车通过且为浅埋偏压隧道,故采用此方法施工。 施工初期按照原设计进行施工,但是施工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是该隧道属于山岭隧道,开挖需要爆破作业,使得整个施工环节属于单工序作业。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员、机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按照全断面进行计算平均每月最多进尺30m,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因此实际施工过程对开挖、支护体系转换等工序进行了优化。 1.原设计施工情况 隧道围岩级别为Ⅲ、Ⅳ级,全部采用Ⅳ级支护方式。全隧道为浅埋隧道,暗挖段全部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 CRD主要施工方法是将隧道分成四个小断面洞室施工,同侧上下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8m,同一层左右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15m,每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和初期支护,使分部支护成环,开挖采用弱爆破设计,隧道洞身二次衬砌均在初期支护收敛变形趋于稳定后施作 ( 2.实际开挖施工情况 实际施工过程经过组织三次相关方对优化方案进行论证,初步将笔架山隧道CRD施工工法进行部分优化,最终确立CRD施工优化方案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