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依法治国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依法治国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专题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据此回答1—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

③ D.①④

2.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3.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的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的保障

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据此回答4—5题:

4.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A.转变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依法执政,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C.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因为

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

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

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6.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是

A.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转变党的社会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提高党的科学立法水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据此回答7—9题: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地位

C.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体现了党的

A.依法执政 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行政

9.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法治能保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都需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需要以依法执政为保障来实现④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表明

A.构建人为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

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启示我们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

B.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二、非选择题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14.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材料一今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对很多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和修改一些重要法律时,从开始的一次审议,到两次审议、三次审议甚至多次审议。物权法草案历经5年8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历经5年5次审议,食品安全法、监督法、社会保障法、预算法等法律案都审议4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加强立法工作的过程中,还加强了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先后对农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设计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的重要法律开展了执法检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多的决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1)运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2)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A

7.C

8.A

9.D 10.C 11.C 12.B

1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4)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活动准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重视法律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行使监督权的重要体现。

(2)有利于使立法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建设。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中共中央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自身依法执政能力的体现,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法治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法治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在这个快速发展、急剧变迁的时代,我们在感受到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的同时,天地之间,校园内外也潜藏着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种种危险和意外。只要我们保持高度警觉,有所准备,大部分的危险是可以避免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危险和意外发生前的预防,自然比事后谋求补救要好得多。 因此,教育中小学生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危险意外的防范意识,也应该纳入校园安全的教育内容。从广义上讲,只有中小学生在居家、上学、交通、交际、学习、运动、生活、玩耍这些校园内外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安全的关注和安全的保障,才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安全。 生活中免不了遇到危险,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学习掌握能够安全应变的方法,使我们有信心保护自己并维护社会的安宁。安全感来自于我们对环境,人、事、物的应变能力,当我们不幸身处危险状况之下,最需要的是要把惧怕化作排除危机的机智,要把恐慌化作寻找安全的行动,化危机为生机,变危险为安然,避免意外伤害,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意外造成的伤害程度。 今天,在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安全常识: 一、交通安全 (一)、行步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在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小学生外出均头戴小黄帽,集体活动时还手持“让”字牌,也是为了使机动车及时发现、避让,这种做法应当提倡。 (二)、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第十一章全面依法治国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55 2.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56 3.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256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56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257 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57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57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58 以下内容由专题教学班级掌握(文新、外语、学前三个学院所有专业) 10.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 AB )的重大战略问题。(搜的) A. 我们党执政兴国 B. 人民幸福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统一起来。 3.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BCD )257-258 A.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要维护宪法尊严、权威 C.必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 ABCD )。 258-259 仅供学习与参考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解析版)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明在网上结识了一个新网友,虽未见面但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一天网友对张明说,自己要搞一项社会调查,希望张明能把家庭详细住址告诉他。这时张明应该() A.相信网友,直接告诉他 B.问明白调查原因后再告诉他 C.约他见面后再告诉他 D.严词拒绝,坚决不告诉他 答案:B 2.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部委联合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我国政府出台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人才 B.中国要发展只有靠高层次创新人才 C.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D.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A项正确;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中国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普通人才,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D两项错误。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右面漫画寓意的是() A.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 B.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文明进步 C.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从点滴做起 D.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答案:A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诚信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与欢迎,A项为对漫画的正确理解;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能体现漫画主旨,不选。(2016山东聊城中考)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据此完成4~5题。4.杨绛先生曾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范文一 各系、各班级: 为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及安全防范意识,根据“树立法治观念,提升安全意识、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 育活动安排,我院拟邀请校内外专家给大家开设讲座。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5月7日下午14:00—16:00 地点:T301 主题:1、“依法治国”----思政部马波副教授14:00-14:50 2、高校校园安全--从化公安局15:00-16:00 参加人员:要求非毕业班每个班级派2名代表参加 学生处 20XX年5月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范文二 为了增强我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尤其是提高我校学生的防诈骗意识,营造文明、平安、和 谐的校园育人环境,淳安县育才学校特别邀请到千岛湖镇城区派出 所鲍所长于11月14日下午在学校小操场,为全校师生进行了一场 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鲍所长重点为大家讲解通讯诈骗案件的几种常见手法,比如电话诈骗、冒充熟人诈骗、中奖信息诈骗、事先录制QQ视频, 诈骗QQ好友钱款等诈骗手法,并例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诈骗的案例。讲座上,鲍所长通过剖析几起典型的诈骗案例,生动形象的揭示了 骗子行骗的常用伎俩,同时也细致地分析了人们上当受骗的原因。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到不贪心、不轻信,遇到类似诈骗要冷静处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此外,鲍所长就校园暴力、毒品防范等问题向我校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用一些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用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解 读了在学生中发生的一个个案例,告诫同学们引以为戒,增强法制 观念,提高法律的意识,做遵守法律的公民。还为同学们介绍了遵 纪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犯罪、打击犯罪以及 自我防范和保障生命安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在鲍所长的精彩解说之后,胡校长根据我校校情,就“懂法、守法、护法”三个层次为本次讲座做了补充,将讲座再次推向高潮。 本次讲座最后在陈副校长的精要的总结后落下帷幕。 通过讲座,我校学生进一步增强了法律观念,明白了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怎样预防犯罪,明白了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学生表示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积极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在学校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 氛围。整堂讲座使师生们受益匪浅,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范文三 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推进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6月15日下午,银杏乡综治办副主任熊春辉、司 法所所长陈淑霞,食品药监所干事马瑞丽一行到中川学校开展法制 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上,司法所所长陈淑霞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细致地分析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从不良行为是未成年违法 犯罪的前兆;网瘾、早恋、意气用事要不得;法制观念不强,学生也 会犯罪;维权不依法,警惕“有理”变“犯罪”四个方面对全体师生 进行了教育培训。食药监所干事马瑞丽运用饮料、牛奶、饼干、油 盐酱醋等实物,形象、生动、直观地向师生们介绍了食品安全的基 本概念、食品消费中存在的误区、“三无”食品、“QS”标志辨别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港珠澳大桥附答案

2018.10.24港珠澳大桥通车政治试题 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①粤港澳地区将可以实现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②粤港澳地区能够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③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④为大湾区参与全球滨海 经济竞争提供关键设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 2.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 " 陆海空 " -- 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上演,由百度 Apollo 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车,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车队。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面对这种情况 ①劳动者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②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社会失业率 ③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④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避免人工智能的挑战 B. ①② A. ①③ C. D. ②④ ③④

日,广东省在珠海召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就21月12年3. 2017参与民主决策。 ____定价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是公民通过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C. 专家咨询制度B. 舆论监督制度A. 4、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给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这说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离开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三地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 ④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 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020广东省学法考试依法治国专题答案-2020广东学法考试

[单选]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 ? A 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B 根本要求和主要保障 ? C 基本要求和主要保障 ? D 本质要求和主要保障 [单选] 2.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描绘了到()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C ? A 2025 ? B 2030 ? C 2035 ? D 2050 [单选] 3.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C ? A 十六届 ? B 十七届 ? C 十八届 ? D 十九届

[单选] 4.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B ? A 共同富裕 ? B 两个一百年 ? C 共产主义 ? D 两个六十年 [单选]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B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C 现代化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D 人民民主法治体系 [单选] 6.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A ? A 人民代表大会 ? B 人民民主专政 ? C 改革开放

? D 依法行政 [单选] 7.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B ? A 传统 ? B 优秀传统 ? C 先进 ? D 现代 [单选] 8. ()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D ? A 公平 ? B 平等 ? C 公开 ? D 公正 [单选]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经济。A ? A 法治 ? B 市场 ? C 共产 ? D 共享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热点背景】 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九)重新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十)优化水利部职责。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十一)优化审计署职责。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十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

(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二)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三)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五)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八)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九)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十)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 (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十大举措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该加强的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 (二)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三)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四)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 (五)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法治可以脱离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提供的社会条件。(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2题.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3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4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5题.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6题.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7题.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8题.把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在现代社会不具有普遍性。(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9题.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0题.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1题.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单选题)(3分) A.全国人大 B.各级人民政府 C.法院 D.社会团体 第12题.依法纠错的含义是()。(单选题)(3分) A.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也要纠正

B.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就不纠正 C.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的错误都要纠正 D.刑事案件的错误要纠正,其他案件的错误不纠正 第13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凸显,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A.政府职能缺位 B.社会群众诉求太多 C.非营利性组织的无端干预 D.人们维权意识增强 第14题.下列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立法权。(单选题)(3分) A.国务院 B.最高法院 C.最高检察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第15题.本文中提到,权利是与()相统一的。(单选题)(3分) A.义务 B.风险 C.建设 D.制度 第16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单选题)(3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制度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入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法者,国之重器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法治道路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两次飞跃,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的法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制还不健全,部门化、地方化问题突出;执法体制还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司法公信力不足,当事人往往“信访不信法”,影响社会稳定;民众法律意识不强,不学法、不守法、不尊法随处可见。因此,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协调发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四个方面。 一、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良善之法,才能使法律规范真正落地,避免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一要完善立法机制。健全以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主导的立法机制,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统筹立法规划、提出立法项目、主导起草法律。吸收法律专家、学者参与立法咨询,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立法队伍;确立政府立法边界,由政府的法制部门牵头组织规划立法项目,规范立法事项,防止立法部门化、地方化。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重点改革领域急需立法的要科学谋划,尽早纳入立法规划,对需要修改的法律要及时组织修改,对不适应改革需要,阻碍体制发展的要坚决废除,要积极做好法律解释工作,使之既符合立法原意,又切合改革实际,便于实践操作。二要坚持开门立法。要拓展沟通渠道,通过邀请普通群众、法律工作者、专家参加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多角度、多层次采集立法意见,广纳民智,科学立法。要充分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立法建议,认真研究,适当采纳。要及时公开立法信息,特别是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概念,积极打造立法互动平台,及时公开立法项目、立法进程,实现双向互动。 二、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法律的尊严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好再完美的法律无法实施或者实施不力,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无从谈起。从宏观决策到微观执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全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全文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xx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决定约万字,分七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xx所作的说明约1万字,分三部分: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背景和过程;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关于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说明指出,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三是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四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

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力争提出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五是立足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说明还强调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10个问题。 《决定》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

法制专题讲座主持词

法制专题讲座主持词 【篇一:法律知识讲座主持词】 法律知识讲座主持词 各位领导、姐妹们: 今年是我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我县各级妇女干部群众学法 用法水平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县妇联决定组织举办这次全县妇女干 部法制讲座。 这次讲座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依法治国基本国 策的贯彻落实,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较高法律素质 的妇女干部队伍,提高我县广大妇女学法、用法、护法的能力,维 护和巩固我县城乡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成果,为我县经济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县法院年轻的女法官姜琼为我们授课。 姜琼同志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我县法院的优秀人才,她潜心研究法 学理论,并有开庭审判的实际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让我 们对姜琼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请姜琼同志为我们授课。大家欢迎。 ************************************************ 姐妹们,方才,我们聆听了姜琼同志上的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再一次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 姜琼同志的讲座紧紧围绕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 化这个主题,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我们在深受教育和启发的同时,更加懂得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深化社会全面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一决定的英明正确。希望各位姐妹 们回去以后,要把这次法制讲座的知识传达到自己周围的同事和亲 朋好友中去,让她们也接受法律的保护,使我们这次的法律讲堂发 挥最大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全民学法用法活动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各项事业 的进步,做出我们妇女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散会。 【篇二:安全法制专题讲座主持词】

高考文科政治时政专题

第一部分:宏观调控 一、背景材料 1. 宏观调控的总基调:稳中求进 2. 促增长,控物价,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如:调控农产品的国十六条 3. 促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国八条 4. 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国九条 5. 注重食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 二、知识专题(背) (一)经济生活 1. 宏观调控:一观点两手段三协调五措施一结合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增强市场体系建设,使用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A主体:市场价值规律B三要素:C目标D要求 ②综合使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A主体:政府B手段:经济手段(财政、税收、货币)法律手段(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指示、命令)C四目标D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有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两极分化等后果;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个协同) (5)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增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 (7)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别。 (8)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2.物价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社会生产成本------ ②供求影响价格。市场供应量,消费需求,自然灾害等 ③宏观调控政策如农产品保护价 ④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如投机炒作等 ⑤国际市场的影响 ⑥货币超发,输入性通胀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对生产A调节生产规模(上调,调动生产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下调,加剧市场竞争,缩小生产规模)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经营管理,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C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商品

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中学生法制教育宣传材料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和准则。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和使命将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肩负并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青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才能保障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稳定、经济腾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学校组织给同学们上法制课,通过听讲课、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当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仍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用几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应该在德、智、体各方面健康成长。 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一旦被受害者起诉,将根据情节轻重,最高刑期高达5年。 2009年5月14日10时30分许,受害人危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专题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据此回答1—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 ③ D.①④ 2.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3.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的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的保障 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据此回答4—5题: 4.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A.转变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依法执政,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C.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因为 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 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 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6.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是 A.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转变党的社会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提高党的科学立法水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据此回答7—9题: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举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80多项依法治国改革举措。为了加深理解和落实这180多项举措,理论工作者分四个方面20个大项做了梳理和解释。 (一)有关宪法、立法和人大的新举措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他的法都要跟宪法保持一致。每年12月4日为宪法日。 2.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违反法律,违宪是最大的违法。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有宪法实施和监督这样的职权,可以考虑至少要先搞一个宪法监督委员会。 3.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对于宪法,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执行,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解释宪法的权利。 4.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我们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来进行立法,当然,要让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的立法活动。 (二)有关执法和党、政府实施法治的新举措 5.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6.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

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7.健全依法决策的机制――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8.健全执法体制机制――行政执法要跟刑事司法衔接起来,也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纠错问责制。 (三)有关司法和司法系统与法治队伍的新举措 9.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牢牢树立“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的意识,自觉地把它作为一个要求。 10.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这一条能够保证我们司法公正。 11.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要建立追究制度――有了这样一个制度,谁再打电话、递条子,都要进行责任追究。 12.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 13.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14.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5.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16.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17.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18.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这个法治工作队伍要“四忠于”:“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由“立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时政术语提炼】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5.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6.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7.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8.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依法治国体系】 依法 要求:中国共产党、行政机关、 治国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本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目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广大公民 (说明:主观题的答题思路通常围绕依法治国的体系展开。) 【备考角度预测】 ㈠政治生活角度 1.党的角度 教材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