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观鹏与郎世宁

丁观鹏与郎世宁
丁观鹏与郎世宁

丁观鹏与郎世宁

对丁观鹏的介绍

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与陈枚等六家合作《庆丰图》卷,《太平春市图》卷,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卷等,均辑入《石渠宝笈》。传世作品有:《摹宋人雪渔图》和《仿韩七子过关图》,均辑入《中国历代名画集》。

丁观鹏的作品赏析

《宮妃話寵圖》

丁觀鵬《宮妃話寵圖》畫面:表現的是宮中女子閑適生活的情景;圖中的仕女,古盆與盆景繪畫得十分精簡。宮廷畫家丁觀鵬擅長運用西畫的明暗設色與焦點透視法,在畫面制造立體感。人物造型生動自然,通過對人物眼神、姿態、衣著等的具體描繪體現出宮妃們相互閑話時的神態與心境。不僅描述了6位宮中人物,且精心刻畫了3件古盆與盆景,欄杆等,均暈染明暗,有凹凸感。體現了時代風格。

《弘曆洗象圖》

此圖乃清代畫家丁觀鵬所繪的乾隆皇帝行樂生活的一個場面:乾隆扮作普賢菩薩,高坐蓮座。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兩旁。幾位僧侶仆人正在洗刷一頭白象,准備搭上毛氈錦墊,以供“菩薩”騎用。畫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掃,另二位正在傳接經書,欲呈獻皇帝。畫面取雲霧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處爲背景,突出仙界氣氛。人物衣褶皆用戰筆流水描,宛轉卷曲,古拙奇趣。人物面部用淡色暈染,富有體積感,尤其乾隆的面部,更具有寫實的意味。此畫將乾隆喻作法力無邊、救苦渡難的菩薩,其主旨是顯而易見的。对郎世宁的介绍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郎世宁原系来华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于为皇帝作画竟没有机会传教。他擅于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陈列。1688年郎世宁生于意大利米兰市,19岁入热那亚耶稣会。不久即运用他的艺术才华为该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那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极为向往,

年甫弱冠的郎世宁就请求该会派他前往中国。

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诧异道:“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是各得其时的。”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

宫廷画师每日清晨从北京东华门附近的寓所步行进宫,七时向宫门禁卫报到。在一所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冬天严寒,画师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们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宫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线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观念彻底错误。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不获采纳。后来他出版了一本《视学》。

不过,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用几何学的透视原理来处理空间问题,是虚伪的,非艺术化的。中国画中对物的视点不止一个而是几个,视线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画家在同一幅画中能对山水或庭园表现不同的视点与角度。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

1722年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继位,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向中国的皇帝和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

郎世宁的作品赏析

《弘历观画图》

作品鉴赏:

此图绘乾隆皇帝弘历坐在浓荫下凝神聚气,观看了丁云鹏所画的《洗象图》。画中人物衣纹用笔也似丁氏之《洗象图》一样用战笔流水描,画里画外,达到统一一致,人物脸部用西洋

的明暗凹凸法来表现,很有立体感。

【名称】清郎世宁聚瑞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109.3厘米,横58.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郎世宁先后分别于雍正元年及三年画过二幅《聚瑞图》轴,可以看出,早期的一幅上郎世宁

虽用得是中国画的颜料、技法,但却强调了造型的立体感及质感,尤其加入了西方绘画中所

强调的光影变化,本质上,更接近于西方静物画。而后一幅则遵循中国传统工笔重彩花卉技

法,淡化了光的明暗变化,以颜色的深浅来体现层次感和空间感。但在青瓷花瓶的描绘中,

加入了高光来强调花瓶晶莹圆润的质感,是一幅中西结合的佳品。在此所选的即是后一幅作品,前一幅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清郎世宁嵩献英芝图

【年代】清代

【简介】图轴,绢本,设色,纵:242.3cm,横:157.1cm。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基本功和利用明暗来表现凹凸立体效果的本领。画面正中是一只兀立于石上的白鹰,鹰首转向画的右侧,鹰目炯炯,利喙弯曲,鹰爪紧紧抓住石头。画面的右边是一棵弯曲盘绕的老松,苍老斑驳的树干和前后掩映的松枝仿佛可攀可抚,一棵藤萝攀绕着松树枝干,凹凸玲珑有致,松树的根部和石头的缝隙之间有灵芝数株,其边沿卷起,表现出了灵芝的厚度。画幅左边为坡石,一条急湍的溪流顺势而下,在山石隙谷中曲折绕行,激起无数的水花。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运用了欧洲的明暗画法,光线从画面左侧上方照射,故而树石的右半边均处于暗部,树干上还留下了阴影,白鹰则刚好位于最显眼的中央,明暗交织,立体感极强,似呼之欲出。

丁观鹏与郎世宁的比较

1、画技、画风比较

郎世宁的画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

法融中西,富贵气象在中国的岁月里,郎世宁的画风一直在渐进变化。雍正年间的创作,更多展示了西洋绘画的写实艺术风貌。在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嵩献英芝图》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功底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

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画下,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图中所绘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在中国文化中多寓意强健、长寿、吉祥。在色彩上,鹰白、松绿、芝棕红、土坡绛色、藤萝花粉紫,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浓重。到乾隆时期,郎世宁绘画技法更纯熟了,意味更足了,也更适应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了,这既是因为画家精进学习创造和受到乾隆的多次“指点”,又因画家年龄和精力的关系而只画主要部分,由别人补绘次要部分。郎世宁擅长画人物肖像、山水、花鸟、走兽、骏马等,笔下所绘景色生动人物逼真,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和人物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三维立体感,又适当地吸取了传统中国工笔绘画和写真技艺的表现手法。郎世宁的绘画法融中西,技艺精绝,将中国画工具挥洒自如。他和他的10余位中国学生画家们,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新颖别致的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绘画,又不同于当时文人绘画和民间绘画的流派,并成为雍正、乾隆时代的宫廷绘画主流,代表了当时的宫廷艺术品位。郎世宁一直是宫廷画家中的翘楚,其画作被长期悬挂于乾隆的私人书房三希堂。虽然今天还有人批评郎世宁绘画缺少一些中国画的韵味,但当时的翰林院学士和文人画家们,有不少人承认郎世宁是天才的宫廷大画家,认为他开创了一种新画法,可以生动地写景状物,自有独特的神韵,甚至引得一些文化艺术家心怀崇拜。郎世宁画作精致而又灵活不板滞,华丽而又高雅不庸俗,尤其是辉煌盛世的那种富贵雍容、堂皇大度的万千气象和独超神韵,中国画里即使是富贵荣华气息十足的五代黄荃、宋代赵佶、现代张大千亦无出其右。让我们捡其大类加以鉴赏。

丁观鹏善道釋人物、界畫山水,畫風工整細緻,仿古,但在仿古过程中并没有如实针对古画进行还原。相反地,他采用当下适用的对于人物肖像、山石器物、空间比例等表现技法,针对画面中多处因原件作者技术局限而导致的不妥之处进行了改动和修正,最终导致画面产生不同于原件的全新面貌。

2、作品比较

清丁观鹏弘历洗象图

【简介】立轴,纸本,没色,纵132.3厘米,横6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两旁。几位僧侣仆人正在洗刷一头白象,准备搭上毛毡锦垫,以供“菩萨”骑用。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画面取云雾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处为背景,突出仙界气氛。人物衣褶皆用战笔流水描,宛转

卷曲,古拙奇趣。人物面部用淡色晕染,富有体积感,尤其乾隆的面部,更具有写实的意味。此画将乾隆喻作法力无边、救苦渡难的菩萨,其主旨不言而喻。

【名称】清郎世宁弘历哨鹿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267.5cm,横319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哨鹿是清代宫廷一种狩猎活动,由人戴上鹿头并摹仿鹿的呜叫声,以引诱鹿群,待鹿群闻声而到时,猎者以弓箭火枪射杀。此画描绘弘历帝及其侍从人员骑着骏马,盘山绕道缓步返回营地的情景。队伍前列骑白马者为弘历。画幅巨大,主要人物都具有肖像画特征,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哨鹿的场面。

比较:(1)《弘历洗象图》与《弘历哨鹿图》画绘的都是对清朝皇帝的生活,但《弘历

洗象图》画得是皇帝行乐生活的场面,尔《弘历哨鹿图》画得是皇帝户外狩猎的场面,前者主要是借画来表达自己的自己的感情,后者是对当时场面的真实描绘感情色彩不重。

(2)《弘历洗象图》是纸本、没色而《弘历哨鹿图》是缉本、设色从中可以看出东方画师与西方画师画风、画技的不同。而同时也可以看出郎世宁受了中国传统的影响。

(3)两幅图人物肖像画得各具特色,《弘历洗象图》中对不同等级的人,不同类型的人给予了不同的画绘,突出了仙界的氛围,把皇帝画得很突出,可以当时人们的封建传统思想比较严重,盲目的崇拜,认为皇帝是天帝,国家是天朝上国,思想不开放。《弘历哨鹿图》虽然把皇帝画到了前边,但没有把他特别画绘,只是真实的画绘,没有崇拜,从中可以看出西方人思想的开放。

郎世宁简介

宫廷画师—郎世宁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意大利人,19岁入热那亚耶稣会。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百骏图》《八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嵩献英芝图》《大阅图》《百子图》《乾隆万树园赐宴图》《乾隆观马术图》《哈萨克贡马图》等,郎世宁还对圆明园的兴建做出了重大贡献,雍正二年皇帝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圆明园,他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乾隆要修建圆明园为夏宫,郎世宁又秉旨设计图则。从那幅带有巍峨壮丽巴洛克风格的蓝图中,可以见到建筑上的主要旨趣,大理石圆柱以及意大利式豪华富丽的螺旋形柱头装饰。在宫廷之外,郎世宁还与雍正皇帝的几个同父异母弟弟关系颇为密切,为他们作画,并有多件作品流传至今。这些作品和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郎世宁在宫廷之外频繁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当时的满洲贵族圈子里,玩赏欧洲风味的艺术品是一种流行的时尚。 郎世宁身为宫廷画师,在新体画和铜版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

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上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官廷画师中的地位。郎世宁于1766年去世,丧礼备极哀荣,葬于城外数公里御赐的一块土地上,乾隆还亲撰墓志铭,郎世宁死后被赐予侍郎之衔,以示对这位高年教士永远怀念。 郎世宁的绘画题材颇为广泛,他的油画、水彩风景画、历史风景画以及战争画等,大都具有意大利古典主义的画风和表现手法。他在一生中为清廷宫苑、行宫绘画了大量的人物画、风景画、花鸟画、年节画、扇画、珐琅画等等。郎世宁所作的油画人物肖像画,在造型上都相当严谨,注重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达。以惊人的艺术表达能力,创造了大量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也使清代宫廷纪实绘画的数量与水平远超前代。像这样的中西结合之作,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在今天看来仍有其借鉴之意义。 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以幻灯片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鉴赏的学习,不仅是我的人文素质修养和审美观得到了提高,更让我认真的观察了生活,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美。

清-丁观鹏绘画作品欣赏

清-丁观鹏绘画作品欣赏 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清丁观鹏乾隆帝是一是二图 【名称】清丁观鹏乾隆帝是一是二图轴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76.5厘米,横14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笔题清人画《是一是二图》横幅。 清丁观鹏太族始和图 【名称】清丁观鹏太族始和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设色,90×54.5厘米。故宫藏品。 此乃画家新春试笔之作,画中因而洋溢着喜悦欢快之情。祥云低垂,青山点翠。远山之崇俊,更显市镇之繁华。戏台商铺,骡马车旅,喧嚣吆喝之声似在耳畔;屋宇鳞次栉比,人物衣着鲜亮,一派富庶景象。近景的描绘,尽展画家的高深造诣。其飞檐画栋、横廊阶梯,以及一切陈设,无不逼真肖似。一静一动,趣味横生。 清丁观鹏宫妃话宠图 【名称】清丁观鹏宫妃话宠图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07.5cm,横58.4cm。北京故宫

工笔花鸟画技法

工笔花鸟画技法 第一节骨法用笔与白描勾线 1.白描的骨法用笔 定义:单用线勾好的稿叫“白描”,这种白描稿即可单独欣赏,称为百描画;又可作为染色前的第一步,叫白描稿。 中国画的白描是用墨线勾画物象,单用线条的粗细、浓淡的转折变化,画出物象的具体结构,而不用任何色彩;素描是借用单色的线条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造型,素描能够刻画出物象的色调、明暗、远近等效果。两种不同的造型方法,其目的都是一个——塑造物象。一个强调用线,一个注重明暗。 执笔的原则要求自然,力避勉强。 合理执笔方法是:大拇指上节端与食指上节端相对紧握笔管,使笔能自由活动;中指上节端着在笔管,使笔勾向里或向下;无名指之背顶拒笔管使之向外;小指傍无名指助其行动。 运笔方向、运笔速度、笔与纸面的角度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运笔方法和性质不同的线条: A.笔与纸面垂直成直角叫中锋笔。 B.由左向右运笔叫顺锋笔。(也叫由里向外) C.由右向左运笔叫逆锋笔。(也叫由外向里) D.如果笔锋和笔肚大面积着纸叫皴笔。 勾线时要用力而稳,如“锥沙画”,力透纸背,笔要有压力但不能压死,保持一种向前“拖”的力量,避免线条出现飘、滑、飞白,

不要忽粗忽细,更不能潦草勾线。 白描花卉的勾线,大部分需要用中锋笔。如勾花、叶、梗等,要求用笔圆润,饱满有弹性;如勾树干、树皮等粗糙物体时要用侧锋笔,要做到凝重、灵活有质感。 勾花卉时应当注意的:首先勾线时体会一个“写”字,最忌描摹。一定要按写毛笔字“一波三折”的要领去作,体会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的规律。其次勾线要用腕、肘、肩,甚至全身带动笔的动作,这样勾画出的线条凝重有力,切不可用手指运笔。 2.白描的勾线方法步骤 (1)勾白描稿的具体方法 ①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勾线不会弄脏画面,还较顺手。 ②由淡而重,由前而后。 ③先花后叶,先主后次。 ④色重者线粗,色浅者色淡。 第一,应用色彩对比关系 第二,应用色彩协调关系 第三,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综合应用 (1)分染。画法:用两支毛笔,一支蘸上颜色,另一支蘸上清水,先把颜色染在应画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笔用晕染的方法分出深浅变化来,这就是分染。分染时应注意颜色笔的水分要大于清水笔的水分,否则清水笔水分太多会倒流形成水渍,不匀又不好看。 (2)统染。所谓统染就是把一部分再统一地分染一次。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红叶栖禽》立轴,1948年作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壬午(1942年)作于非闇《花鸟》镜心于非闇《白牡丹》立轴,1945年作 于非闇《红叶鹦鹉》镜心,1941年作于非闇《草虫图》立轴,1940年作 于非闇《富贵图》镜心 此作品原为美国史迪威将军之女儿珍藏。史迪威将军曾于 1940-1943年间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于非闇《工笔花鸟》立轴 于非闇《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草花蚱蜢》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耄耋富贵》立轴,1948年作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 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 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 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 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 体,静动相依。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 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 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 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 象生动,富于装饰性。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 更增加画中韵致。

于非闇《朱竹翠鸟》立轴于非闇《水仙蝴蝶》立轴于非闇《世世有喜》立轴于非闇《梅雀争春》立轴 于非闇《紫牡丹》镜心,戊子(1948年)作于非闇《红牡丹》镜心,庚辰(1940年)作于非闇《天台春色》立轴,1937 年作于非闇《绿野萍踪》立轴,黑桥艺术馆珍藏于非闇《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 简介于非闇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今日鉴赏】史上最全的宫廷画家郎世宁作品 绝对值得收藏!

【今日鉴赏】史上最全的宫廷画家郎世宁作品  绝对 值得收藏! 郎世宁《弘历采芝图轴》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 郎世宁《高宗大阅兵图》 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 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一苍水虬》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二斑锦彪》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三苍猊》郎世宁《十骏犬图之

四金翅猃》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五蓦空鹊》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六墨玉璃》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七茹黄豹》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八睒星狼》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九霜花鹞》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十雪爪卢》 清代郎世宁在宫廷内曾创作了《十骏犬图》轴十幅,画了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分别命为:“霜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犬”。 这中间的前九条狗都属小头长吻、腰腹收缩、四肢细劲那类品种,均为出色的擅长奔跑的猎手,敏捷强壮,速度耐力惊人,成为皇帝一行围猎时的好帮手;最后那条威猛的大狗,应当是藏獒。从画面上所题写的字句来看,这些名犬,大都是周遍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进献给皇帝的。从画面上看,图中的犬,无疑是由画家郎世宁所绘,因为狗采用的是西方的素描画法,造型立体具有质感,欧洲风味很足;而图画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讲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与动物的画法相比较,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这应当是由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用传统画法补画的,但署名只有郎世宁一人。郎世宁《十骏图之奔霄骢》郎世宁《十骏图之赤花鹰》郎世宁《十骏图之大宛骝》郎世宁《十骏图之爾云驶》郎世宁《十骏图之红玉座》郎世宁《十骏图之霹雳骧》郎世宁《十骏图之如意骢》郎世宁《十骏图之狮子玉》郎世宁《十骏图之雪

聂崇正:说说清代《石渠宝笈》《秘殿珠林》

聂崇正:说说清代《石渠宝笈》《秘殿珠林》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是专门记录清朝宫廷收藏绘画、书法和缂丝艺术品的著录书。该著录书是由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所以在书名前冠以“钦定”二字,以示不同寻常。 清朝的宫廷收藏于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从传世前代书画艺术品的角度而言,可以说已经被这位皇帝“一网打尽”,遗散在民间的已如凤毛麟角、十分稀少了。而《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这部著作就是截止于乾隆朝宫廷书画艺术品收藏集大成的记录。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两书虽然合称,但内容还是有区别的。前者专门记录历代一般题材的书画作品,而后者则专门记录宗教题材的书画作品。两书各分为初编、续编和三编。《秘殿珠林》初编的编纂工作始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二月,成于一年后的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五月,参与编修者有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四人;《石渠宝笈》初编的编纂始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二月,成于第二年的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十月,参与编修者除上述四个人外,又增加了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保、董邦达等五人。《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续编的编纂工作始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正月,成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五月,参与编修者有王杰、董诰、彭元瑞、金士松、沈初、玉宝瑚、图礼、吴省兰、阮元、那彦成等十人。《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的编纂工作始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二月,成于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六月,参

与编修者为英和、吴其彦、黄钺、姚文田、张鳞、顾皋、朱方增、吴信中、龙汝言、沈维鐈、胡敬等十一人。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两书初编、续编、三编的编纂前后经过了七十四年的时间,可以算是我国收藏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工程。 《石渠宝笈》各编均按照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区分。每类中又按照作品之珍贵程度分成上、次两等。上等者将作品的质地、尺寸、款识、印章、题跋等一一详加记录;次等的作品记录则内容稍简。入目的书画作品在书中还分别注明收贮的处所,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以备点查。凡是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上,就会加钤清宫收藏的印记。 《石渠宝笈》的价值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一般来说,凡是经过此书著录的作品都应当是很珍贵的,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和文物价值的。但它又不可能是绝对保险的。《石渠宝笈》一书中对作品作者的认定、对作品时代的判断、对作品真伪的鉴别,都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这已是被当代许多研究者所证明了的。再有,收入《石渠宝笈》一书中的清朝书画作品只是当时画坛中的很少一部分。诸如出于政治原因,“四僧”中的八大山人(朱耷)、髡残、弘仁的画幅是见不到的;又如出于艺术门派的因素,“金陵八家”和“扬州八怪”之类的作品也是不能进入该书的;出于政治和艺术趣味的双重考虑,明朝宫廷绘画的作品亦很少被《石渠宝笈》所收载。近年曾经见于拍卖市场的一幅明朝宫廷画家何浩的作品《松图》卷,而何浩这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笔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0 总学时/总学分:64学时/4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形成、风格与演变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课外查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总结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学时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叶的结构与形态 第三节茎的形状和变态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花、叶、茎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 第三章白描花卉技法 10学时 第一节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掌握工笔白描用线的基本方法,课堂练习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第四章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18学时 第一节工笔花卉对着染的要求

第二节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第三节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第四节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卉染色的基本要求,掌握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尝试其它工具材料与技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第五章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六章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工笔画法。 第七章从写生到创作 20学时 第一节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写生方法 第三节选材与构图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工笔花鸟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浅议郎世宁绘画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624329.html, 浅议郎世宁绘画风格 作者:王菁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10期 摘要:郎世宁是中外交流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艺术家。他改变了中国画一直以来的构 图方法、描绘技巧,并出版了艺术理论专著《视学》。他推动了中西方艺术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第一次系统地把西洋绘画带到中国。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培养了一批中国画家,也让西方绘画在中国绘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传播开来。逼真的写实技法、兼具中国画与油画风格的画面视感,使他成为了清代知名度最大的外籍画家。他的成就也激励着后人努力学习与改进。 关键词:郎世宁;中西交流;清代;视学;构图;技法 一、清代画坛现象与郎世宁的 独有地位 (一)清代社会氛围与艺术氛围 清代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时期,它上接明朝、下承近代艺术形态,延续了明代的风格特征,在多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以“摹古”为主旨,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受到统治者的认可,被尊为“正宗”。四僧则为明代遗民画家,活动于江南一带。他们寄情于山水,借画抒怀,艺术成就上已有创新的表现。从“四王”集传统大成而更重笔墨,到“四僧”虽不废弃传统但更加独抒个性大胆创造的趋向,清代绘画正在一步步发展中!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 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最早可能追溯到唐朝以前甚至更古老。其后在明末,欧洲基督教下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就不间断地派遣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中西文化在这一段时间得到了很好的互补与发展,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到来。 郎世宁活动的黄金时期即在清中期康熙至嘉庆年间。这一时期政权稳固、社会安定,出现了历史上繁荣的“康乾盛世”,绘画艺术领域也呈现繁荣发展之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帝后及皇家、大臣等上层人物的肖像画,以及表现宫内生活场面的宫廷生活画和纪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实画,还有反映农耕经济和文艺作品的风俗画、装饰宫廷用的山水画及花鸟画等,都有不同的进展。其中以人物画的成就最为突出。人物画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画法,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画面视感。这一现象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不同以往的生命。

讲堂茶会与茶礼下

【讲堂】茶会与茶礼(下) 五、清代茶画 元代是蒙古人统治,清代是满族人统治,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与汉族文化不一样的东西。在宋代时,美学成就是相当大的,淡雅是主调,不论是宋画,还是宋器,都十分追求素雅的意境,宋徽宗把宋代的美学推到了极致,有人说,宋代的美学思想领先世界一千年。宋灭亡后,元代时间不长,许多方面保留了宋代的风格。到了明代,宋代的那种简约又被找回来一些,我可以从明代的家俱中体会到这种线条的简约,是多么的高雅。但到了清代,则又有一次大退步,暴发户式的大紫大红被到处乱用,即使像郎世宁那样的外来者,也受到了影响。清代的茶画,我们就选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七月乞巧》,这组画共有十二幅,反映雍正时期十二个月在圆明园行乐的图景,从画面上就可以看到那种艳丽与扬,那是清朝的极盛时期,盛极而衰就要开始了,后来大家就知道了,画面中出现的这些建筑全部给八国联军烧毁了,只给我们当代人留下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以珐琅彩绘画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浓重的皇室气息。雍正

作诗:“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河鼓星。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一派王者风。 十二幅画全面表现了雍正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宫廷活动,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在十二幅画中,有多处众人聚会的场景,其中不乏茶会的影子。其中的“七月乞巧”中,画面中出现了两组人物,水榭廊台上一群女子正在举办乞巧茶会,桌面上虽然只有一只茶杯,但却散发出茶香的味道。乞巧节,是中国的一项岁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即称为“乞巧”。 在乞巧节上,女子要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还有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其中的吃的点心恰好可以成为茶点,在乞巧节上品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工笔花鸟画 教学日期:4月9号——4月30号 授课教师姓名:王月强 职称:助教 授课对象:设计专业染织艺术方向本科学生 授课时数:50课时 教材名称及版本:《花卉写生构图》李小白等著古吴轩出版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单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内容、绘画技法、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个系统的了解,并对代表画家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讲解、示范、介绍,使同学能正确地掌握和了解中国工笔画的技法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纺织面料的创意与设计中。 二.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发展阶段的特色,流派,代表画家;共2课时。

中国花鸟画(工笔)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顾名思义是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花鸟画描绘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为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花鸟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传统。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再现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花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强调要抓住动植物与人的生活关系,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人以突出的表现。 中国古人在文明初始就对花鸟情有独钟,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图案,大多以花鸟虫鱼为主题,展开绚烂多彩的联想,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壁画的花鸟题材屏风画,河南临汝村出土的彩陶缸所绘的《鹳鱼石斧图》都不同观点的把它们视为中国最早的独幅花鸟画作品。 作为纯美术欣赏独立成科的花鸟画成熟于五代与宋。五代时期有两位成就较高的画家是黄荃、徐熙。 黄荃、徐熙可作介绍。(略)

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

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

————————————————————————————————作者:————————————————————————————————日期:

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历史论文 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 文|江仙 清朝初年,透视法、阴影法等西洋绘画技巧已由欧洲传教士带入宫廷,因为不能兼顾中国传统审美,并未受到广泛认同。直到意大利人郎世宁出现,才改变这一局面,他领会了中国画对神韵和意境的追求,融入古典油画对细节和光影的表现,终于在东方土地开创了别具特色的流派。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 迦斯底里奥内,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本意不是为了促进艺术交流,而是为了在他看来更神圣的理想:传播主的福音。当时中国各地的耶稣会,非常注重与上层人士来往,有本事的传教士进入宫廷,直接接触最高统治者,期望教义能够自上而下渗透传播。 绘画是郎世宁得天独厚的套磁利器,画马是他最有力的敲门砖。满清以骑射定天下,贵族子弟人人爱马,郎世宁精通解剖知识,十分擅长表现骏马的肌理骨骼。1715 年,27 岁的郎世宁来到中国,经人引荐受到康熙召见,成为皇家御用的画画人,他还与几位热爱艺术的皇子结下私人友谊。古老的中国对任何新事物的接受都要经过艰难的排异反应,这匹异域良马在其所处的时代,始终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 《百骏图》:成也求真败也求真雍正二年(公元1724 年),内务府奉怡亲王允祥谕:“着郎世宁画百骏图一卷,遵此。”百马气势磅礴,暗示长寿百岁、太平盛世、人才济济,历代皇室偏爱这一绘画题材,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頫等巨匠都有同类作品。郎世宁用四年时间完成《百骏图》,绢本设色,纵94.5 厘米,横776.2 厘米,这是他一生骏马系列作品中规模最大型的一幅。

丁观鹏与郎世宁

丁观鹏与郎世宁 对丁观鹏的介绍 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与陈枚等六家合作《庆丰图》卷,《太平春市图》卷,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卷等,均辑入《石渠宝笈》。传世作品有:《摹宋人雪渔图》和《仿韩七子过关图》,均辑入《中国历代名画集》。 丁观鹏的作品赏析 《宮妃話寵圖》 丁觀鵬《宮妃話寵圖》畫面:表現的是宮中女子閑適生活的情景;圖中的仕女,古盆與盆景繪畫得十分精簡。宮廷畫家丁觀鵬擅長運用西畫的明暗設色與焦點透視法,在畫面制造立體感。人物造型生動自然,通過對人物眼神、姿態、衣著等的具體描繪體現出宮妃們相互閑話時的神態與心境。不僅描述了6位宮中人物,且精心刻畫了3件古盆與盆景,欄杆等,均暈染明暗,有凹凸感。體現了時代風格。 《弘曆洗象圖》

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画作品

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画作品 郎世宁(1688—1766),是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国,随即入宫,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郎世宁正值七十大寿,为此,皇帝还特地为他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生日当天上午,郎世宁赴圆明园晋谒乾隆皇帝,除了贵重物品赏赐外,得皇帝亲笔题写的颂辞,在从圆明园返回城里的路上,郎世宁更是荣耀万分,坐在华丽装饰的轿内,由24人的乐队作前导,后面有不少满汉官员骑马相随,所有在京师的传教士也都聚集在宣武门的天主教南堂,为郎世宁祝贺。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宁甚得皇帝恩宠,殊荣有加,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其次,郎世宁的艺术成就很高。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在绘画创作中,他重视明暗、透视,用中国画工具,按西洋画方法做画,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同时具有前代所有宫廷绘画中所没有的独特风格。故他的中西合壁画风深受皇帝器重。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 定西城战图》等。由于郎世宁绘画成就很高,从其学画的甚多,有孙威风、永泰、张为邦、丁观鹏等,这些画家连同他们的老师郎世宁,在宫中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画,又不同于同时代的文人绘画及民间绘画的新颖、别致的流派、

并使之成为雍正、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同时确立了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再次,郎世宁的作品大都被宫廷收藏,民间罕见。郎世宁到京城就入宫成为一名专职的画家。由于郎世宁作品采用明暗画法和写实风格,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欣赏,故郎世宁创作的作品几乎都留在宫内,民间几乎很难见到,因而郎世宁的作品弥足珍贵。从目前海内外市场上看,他的作品很少见,偶有亮相,常常会吸引海内外藏家的追捧,所以郎世宁作品创下天价也就在情理之中。 近几年,在海内外拍卖会上,郎世宁的作品迭创佳绩。记得1999年北京翰海曾征集到郎世宁12开《山水人物册》,每开20×27厘米,估计120—180万元,此画册有人物山水画8页,山水画2页,清皇宫原装原裱,题鉴为“郎世宁山水十页光绪丁西六月迟翁题”落款为郎宁世谨画”,收藏章款有:“郎世宁山水真迹,精品上上”、迟庵审定、“尺庵书画库上品”。对于此画,权威专家看后赞不绝口,最后该作经过激烈的竞争,以300万元拍出。2000年,香港佳士得又推出了郎世宁的力作《苹野秋 鸣》,结果受到了海内外买家的青睐和追捧,以1764.5万港币被海外一位收购,该价格不仅创造了郎世宁作品的最高价,而且为中国画第二高价,同时,大大提高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历经千载,中国花鸟画已经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美学理论。众多花鸟画家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在长期实践中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移情言志。工笔花鸟画都有哪些艺术特色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 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

看完了以上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花鸟画的知识吧! 明代花鸟画的介绍明代中叶,文人花鸟汲取张中,林良,孙隆诸家之长,墨花齐放,逸兴纷飞。如沈周无论勾花点叶刷羽,松秀处近张中,森严处近林良,烂熳处近孙隆,唐演清刚的笔墨则以近于林良者为多,但清丽的诗情却是他的独擅,非林良所能梦见。至陈淳后出,更以水墨大写画法开宗之派,与后来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他善于运用草书飞白的笔势,水晕墨章的墨彩来表现花卉离披纷杂,疏斜历落的情致和态势,其气格是奔放的,品格是秀丽的。再后的周之冕以勾花点叶著称于画史。 花鸟画的特点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

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花鸟画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 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1]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 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一、黄筌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是五代时期的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年轻时就在宫廷任职,做过翰林院的待诏,曾成为后蜀图画院的主管人。公元965年,宋灭后蜀,黄筌归入宋朝,进入宋画院,被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从此将后蜀的宫廷画风带入北宋宫廷画院,影响了北宋宫廷花鸟画风百余年。 二、赏析黄筌工笔花鸟画的主要作品 在黄筌创作的早期,他所处地区的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皇宫大院中的生活富足、优越。宫廷的绘画需求较大,要求宫廷画家兼善花鸟、山水、人物乃至图案装饰画。 《雪竹文禽图》中所画的是冬日水边的景象,岸边石头层层叠起,一望无际的水域似被浓浓大雾包围着,入眼的是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然而在这片静寂中,又好像表现出一种盎然的生机。岸边的物体上积着白雪,茫茫一片,而枯萎的芦苇、竹、柳的枝叶仿佛依然在飘摇,而枯树上站立的鸟雀和水中两只鸭子描绘得更加栩栩如生。 《写生珍禽图》卷是黄筌给其儿子学习临摹用的稿本,绘有禽鸟、昆虫和龟共24只,排列平整,没有特殊的构图,动物大小亦不等。画中鸟雀的形态不尽相同,刻画灵巧而生动;昆虫相对较小,但也各具形态,看似小小的一只,却是精细入微,每一根须和足都完全展现出来,鲜活生动;显眼的两只龟位于画面右下角,一从侧面、一从背面分别塑造。画中动物的大小比例和透视关系都可谓精准,观者从画面中能够体会到黄筌对物体准确的观察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溪芦野鸭图》描绘的是在芦苇、慈姑繁茂的小溪边,两只鸭子惬意休憩、游动的生机勃勃的图景。一只雄鸭单脚站立在岸边,似乎闭着眼在享受静谧;而另一只雌鸭在水中转头轻轻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一副享受、慵懒之态。 三、黄筌工笔花鸟画的特色及成因 黄筌作品中禽鸟的羽毛层层叠叠、丰满有序;所表现的昆虫和鸟类形象逼真,在手法上极尽细致工整,并且设色充满了富丽典雅的气息;花卉构图严谨有序,用色富贵秾丽。在绘画题材上,表现内容大多是他耳濡目染的宫廷富贵奢侈的享乐生活,充分展现了华丽、富贵的气息,作品表现了帝王的好奇心与热衷于富贵的心理需求。 黄筌的儿子在创作中,传承和发扬了黄筌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技法,其父子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人称为“黄家富贵”。 “黄家富贵”的特点,是用独特的写实技巧完美地展现对象的形态,对象用绚丽的色彩填充,显示出一派富贵气息。黄筌画作中的笔法也有苍劲之势,其用精湛的艺术语言完美地把对象展示出来。 黄筌拜师于大家,曾向刁光胤学画竹石、花鸟,但又不仅仅学习一位师傅的技法。这种转益多师的求学方法,大大开阔了黄筌的眼界,更让他能够在综合各位大家特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黄筌地位显赫,由于其一生在宫廷中任职,所以画面中多是平常人不易见到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黄筌画中展现的工整富丽,其实就是皇家的富丽堂皇的体现,充分诠释了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 四、黄筌工笔花鸟画对其后的影响 从史料中能够得知, “黄家富贵”形成于黄家父子,而这一风格对当时乃至后世绘画的影响是深刻的。宋徽宗更大力推崇这一风格,并且在亲身创作中大力实践。在宋代的花鸟画中不难发现,黄筌的工笔花鸟画甚至成为一段时期的绘画风向标,逼真还原的写实、高贵典雅的设色、严谨的构图成为宋代花鸟画的基础。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传承了“黄家富贵”这一特色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不在少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花鸟画认识的翻新,以及对新材料的发掘、运用,现代工笔花鸟画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结语 黄筌在五代这一时期,长期置身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当时工笔花鸟画两大风格之一的“黄家富贵”。在“黄家富贵”的引领下,花鸟画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两宋形成了花鸟画创作的一个高峰。学习、领悟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结晶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通过在后期更加深入地探究,笔者希望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些艺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录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杨婷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尹婕 摘要:花鸟画在五代时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花鸟画给世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黄筌的作品为后代树立了工笔花鸟画的典范,是之后两宋时期花鸟画高度繁荣的先导。 关键词:黄筌工笔花鸟画特色 14

中国历史故事-郎世宁《百骏图》创作背景 郎世宁在中国的生活

中国历史故事-郎世宁《百骏图》创作背景郎世宁在中国的生 活 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百骏图》,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来到中国之后,于清朝雍正六年创作的作品。 郎世宁最开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是以传教士的身份前来,目的是为了向中国的统治者和老百姓传播天主教义,扩大宗教影响。不过天主教并不受当时统治者的认同,他们拒绝郎世宁等人向百姓传播天主教义,并不赞同他们的宗教信仰。 主要目的眼看是不行的,但是清朝统治者却对郎世宁的绘画产生兴趣,将郎世宁留在宫中,成为一位宫廷画师。就这样原本传教次啊是主业的郎世宁,最终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清朝皇宫中的一位宫廷画家。 百骏图创作于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当时对西方传教士比之康熙帝还更为严厉。当时许多传教士都遭受厄运,幸而郎世宁服务于宫廷,这才免受责难。 欧洲以色彩艳丽,注重写实的油画见长,郎世宁自然更擅长油画。不过因为油画保存不易,时间久了容易变黑模糊,看不清本来面目,不受皇帝喜爱。于是郎世宁只能抛弃自己原有的绘画方式,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 另一个方面,清朝有宫廷画师绘画之前,必须先在作画前绘制稿本,随后将稿本上呈皇帝,在得到皇帝批准之后,才照着稿本绘制图画的规定。郎世宁自然也必须遵守这个规定,在绘制《百骏图》之前绘制稿本,得到批准,这才有了今日大家看见的《百骏图》。 《百骏图》的稿本,现如今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充分说明了郎世宁在清朝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受到的限制。 郎世宁受到限制并不仅仅是在创作方面,同时也在生活方面。郎世宁虽然说是宫廷画师,但是当时的生活和创作条件却并不好。 他的欧洲伙伴王致诚曾在写往欧洲的信件中说起他们作画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热。视为属民,皇上恩遇之隆,过于其他传教士,但终日供奉内廷,无异囚禁……作画时颇受掣肘,不能随意发挥。”又因为他不是中国人,是欧洲人,受到的限制则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