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的成语字词

易混淆的成语字词
易混淆的成语字词

易混淆的成语字词

和蔼(霭)可亲唉(哀)声叹气责无旁贷(代)黯(暗)然销魂佶屈聱(骛)牙飞扬跋(拔)扈纵横捭(俾)阖甘拜(败)下风略见一斑(般)班(搬)门弄斧斑(班)驳陆离安邦(帮)定国自暴(曝)自弃英雄辈(倍)出并行不悖(背)民生凋敝(蔽)遮天蔽(避)日完璧(壁)归赵金碧(璧)辉煌锋芒毕(必)露比比(彼)皆是奴颜婢(卑)膝蓬荜(壁)生辉明辨(辩)是非残编(篇)断简针砭(贬)时弊按部(步)就班相辅相成(承)一张一弛(驰)惨(残)无人道明察(查)秋毫为虎作伥(帐)扬长(常)而去老生常(长)谈天崩地坼(折)诚(城)惶诚恐称(趁)心如意良辰(晨)美景瞠(嗔)目结舌故作矜持(恃)人所不齿(耻)嗤(斥)之以鼻一筹(愁)莫展觥筹(畴)交错忧心忡忡(重)充(冲)耳不闻相形见绌(拙)椎(捶)心泣血川(穿)流不息别出心裁(才)因材(才)施教义不容辞(词)含糊其辞(词)闪烁其辞(词)隐约其辞(词)出类拔萃(粹)强词(辞)夺理信口雌(词)黄不知所措(错)鞠躬尽瘁(粹)披星戴(带)月感恩戴(载)德严惩不贷(待)以逸待(代)劳

(括号内为正确词语)

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

大为逊色的样子。

按步( 部) 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

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按,压住、搁下。

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

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

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

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不可明(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不落巢(窠)臼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重蹈复(覆)辙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出奇致(制)胜制,取得。“制胜”,取胜。

穿(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发奋(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飞扬拔(跋)扈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

而分路。

纷至踏(沓)来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甘之如怡(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攻城掠(略)地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固(故)步自封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这

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骨梗(鲠)在喉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鼓(蛊)惑人心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鬼域(蜮)伎俩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

不切实际,不踏实。

和霭(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怙恶不俊(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煌煌(皇皇)巨著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禁(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金璧(碧)辉煌“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

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

装饰华丽。

精兵减(简)政“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苦心孤旨(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烩灸(脍炙)人口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

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老奸巨滑(猾)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厉(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礼上(尚)往来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廖廖(寥寥)无几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鳞次节(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

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伶牙利(俐)齿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流言非(蜚)语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留(流)芳百世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毛骨耸(悚)然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美仑(轮)美奂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迷(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糜糜(靡靡)之音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棉(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明火执杖(仗) 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

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名符(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名贯九洲(州)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

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默(墨)守陈(成)规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

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

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沤(呕)心沥血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旁证(征)博引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青出于兰(蓝) 而胜于兰(蓝) “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

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

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

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

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磬(罄)竹难书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

多得写不完。

人才挤挤(济济)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如愿以尝(偿)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弱不经(禁)风禁,承受。

色彩斑烂(斓)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山青(清)水秀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稍(少)安勿(毋)躁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

心等待,不要急躁。

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所向披糜(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危如垒(累)卵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委屈(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相形见拙(绌)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向偶(隅)而泣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

过。隅,角落。

心无旁鹜( 骛)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

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心心相映(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

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辛辛(莘莘)学子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虚座(左)以待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

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炫(烜)赫一时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淹(湮)没无闻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淹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掩(偃)旗息鼓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摇摇欲堕(坠)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遗(贻)笑大方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

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

害后学”。

以(倚)老卖老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饮鸠(鸩)止渴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渊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越桌(俎)代庖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

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

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悠(优)哉游哉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忧(优)柔寡断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再接再励(厉)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

“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

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

不断努力。

责无旁代(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仗义直(执)言执言,说公道话。

真知卓(灼)见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

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针贬(砭)时弊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震(振)聋发聩“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众口烁(铄)金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

很大。铄,熔化。

纵横俾(捭)阖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

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

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 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易混淆的成语解释总结

成语解释 1、七月流火 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2、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品头论足 (1)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 (2)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防微杜渐 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5、人穷志短 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6、人微言轻 指社会地位低,说话提意见不被别人重视。 7、声名鹊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8、名声大噪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9、无所适从 (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0、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1、蛛丝马迹 指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12、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3、闲言碎语 (1)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 (2)与正事无关的话。 14、只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15、子虚乌有 指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16、虚无缥缈 形容空虚渺茫。 17、空穴来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扑朔迷离 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19、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20、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1、微词 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22、非议 责备;无端的指责。 23、味同嚼蜡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4、索然无味 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25、兴味索然 形容对某事物没有一点兴趣。 26、条分缕析

中学语文常见易混成语知识清单

中学语文常见易混成语知识清单—————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语基 词语】易混淆的成语

【语基词语】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例:王大妈对着来人撇了撇嘴:“一看这年轻人穿得不伦不类的,就知道是个不三不四的人。”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例:这个娱乐城鱼龙混杂的,既有各地官员富商,也有一些地痞流氓跑来鱼目混珠。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例:老朱派去香港调查,发现香港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堪称是“洋洋大观”。回来后,他洋洋洒洒写下一万多字的总结报告递交上去。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例:小琳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复读一年的事会闹得满城风雨。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她的继父阻拦了小琳的前程,只有小琳知道,继父给她的,一直都是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例: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三十年后重新聚在一起,回首那段峥嵘岁月,他们唏嘘不已,都自嘲回城后的三十年只剩下“蹉跎岁月”了。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例:关于大学生偷书现象,于教授分析得非常精辟,只听他侃侃而谈:“大部分的学生在偷书时,因为偷的是‘书’,是高尚的精神食粮,而不觉愧疚,反而在被发现时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的。”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例:张老师家的藏书不可谓不多,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并不为过。但遗憾的是,从未有人夸过张老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类的话,同事们甚至讥讽他“精装本无字书”。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例:面对敌人的诱惑,他无动于衷;面对敌人的威胁恐吓,他不动声色。最终,敌人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放了他。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例:陈晓枫有个当大学教授的爸爸,成绩自然很棒,一般人谁能望其项背?!我更是望尘莫及啦! 10、 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例:他一直觉得与王莹之间有一种息息相关的感觉,这倒不是因为王莹能否到美国留学和他的生意休戚相关,更是一种对王莹梦想的支持与关注。 11、

(完整word)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易误用) 1.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训,准则。 3.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4.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常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5.孤鸾寡鹤:孤鸾寡鹄指失去配偶的男子或女子. 鸾:指的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孤鸾:无偶的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鹤:比喻寡妇。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 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常误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7. 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8.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9.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1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轻视某人。 11.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鼎的盟约,反之被 迫签订的条约。多误解为签订下合同。 12.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

于某种技艺的人。 14.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15.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7.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往往误解为“年龄正是好时候”。 1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19.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问。对簿:受审问。大多误解为在公堂上对质,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20.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2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常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22.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常误认为“连续不断”。23.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长物:多余的东西。 24.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25.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26.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27. 见异思迁: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也指不安心工作,见到别的工作就想改行。常误解为选择时犹豫不定。 28.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往往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

高中语文复习提升-易混淆的成语例析预打印

易混淆的成语例析(20例) 成语是一种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的词汇,它属于固定短语中的熟语。近年来的高考均把成语正确运用的能力作为考点,可见成语在现代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成语在实际运用中,时常因为“形”近、“义”近现象导致使用错误。对于这些成语我们一定要仔细辨析,以求得准确无误地掌握。 1、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例句】社会治安状况有了较大的好转,街头上公共设施被毁坏,金属构件不胫而走的现象得到了遏制。(改为“不翼而飞”) 【分析】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突然丢失。 2、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例句】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理却不以为意。(改为“不以为然”) 【分析】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3、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例句】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改为“不孚众望”)

【分析】不负众望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是“不使大家信服”的意思。 4、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例句】(1998高考试卷)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耸人听闻)的假酒案。(选“骇人听闻”)【分析】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5、殚精竭虑/处心积虑 【例句】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长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改为“殚精竭虑”) 【分析】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是贬义词;殚精竭虑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6、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例句】西部地区虽说目前各方面的条件要艰苦一些,但那里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定大有可为。(改为“大有作为”) 【分析】大有可为指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发展前途;大有作为指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能做出重大贡献。大有可为的主语应该是事情,而大有作为的主语应该是人。 7、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例句】他们简直(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

中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词语、成语

中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词语、成语 作者:root 一、中学生容易出错的词语 “安详”容易写成“安祥”“安装”容易写成“按装” “抱怨”容易写成“报怨”“部署”容易写成“布署” “布置”容易写成“部置”“水龙头”容易写成“水笼头” “百叶窗”容易写成“百页窗”“家具”空易写成“家俱” “度假村”容易写成“渡假村”“间谍”容易写成“间碟” “通牒”容易写成“通谍”“影碟”容易写成“影谍” “霄汉”容易写成“宵汉”“电影脚本”容易写成“电影角本” “陷阱”容易写成“陷井”“散漫”容易写成“散慢” “大拇指”容易写成“大姆指”“脉搏”容易写成“脉博” “赌博”容易写成“赌搏”“荟萃”容易写成“荟粹” “竟然”容易写成“竞然”“竣工”容易写成“峻工” “装潢”容易写成“装璜”“寒暄”容易写成“寒喧” 二、中学生容易混淆的词语 “薄”与“簿”:“薄”指单薄,也指轻视、看不起,如“厚此薄彼”;也指迫近,如“日薄西山”。“簿”指账本、本子,如“点录簿”不要写成“点录薄”,“对簿公堂”不要写成“对薄公堂”,“账簿”不要写成“账薄”。 “引见”与“引荐”:“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指推荐人。 “大约”与“大概”:“大约”一般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估计;“大概”一般表示对情况的估计。 “法治”与“法制”:“法治”根据法制治理国家,动词。“法制”指法律制度,名词。 “流传”与“留传”:“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暴发”指因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同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也指突然得势、发财,多是贬义。 “不耻”与“不齿”:“不齿”指羞与为伍、不愿意提到,表示非常瞧不起;“不耻”是指不以某事为可耻,如“不耻下问”。 “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机关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重在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重在实际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不肖”与“不孝”:“不肖”指“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不孝”指不孝顺父母。 “扶养”与“抚养”:“扶养”就是养活,其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是“爱护并教养”,其对象多是晚辈。 “功夫”与“工夫”:二者差别不大,在表示占用时间或空间上,习惯用“工夫”;表示学习、工作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造诣等义项时,多用“功夫”。 “简朴”与“俭朴”:“简朴”不仅指生活方面,还可以指语言、文笔;“俭朴”指生活方面。 “界限”与“界线”:“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多用于“具体事物”。 “不利”与“不力”:“不利”多指不顺利、有害处,如“出师不利”;“不力”指不尽力、不得力,如“指导不力”。 “国是”与“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使用范围较小,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

形近易混淆的成语

1、推己及人、以己度人 【辨析角度】感情色彩 【词义辨析】“推己及人”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己度人”指用自己的心思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 2、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辨析角度】感情色彩 【词义辨析】“无微不至”指没什么细微之处照顾不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3、像模像样、大模大样 【辨析角度】感情色彩 【词义辨析】“像模像样”形容着重或隆重的样子。“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4、惨无人道、惨绝人寰 【辨析角度】语意轻重 【词义辨析】“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惨绝人寰”指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惨绝人寰”的语意更重。 5、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辨析角度】语意轻重 【词义辨析】“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两者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意比前者重。 6、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两者都有奋勇前进的意思。“前仆后继”中的“仆”是倒下的意思,侧重在不怕牺牲,多形容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则侧重于奋勇前进,多形容革命者一往无前的精神。 7、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营私舞弊”指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侧重于为自己谋求私利。“徇私舞弊”指因屈从私情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侧重于为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 8、光明正大、光明磊落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光明正大”指心怀坦荡、言行正派,指做的事情是光明的、正派的。“光明磊落”形容人的行为正直坦白,毫无隐私暧昧不可告人之处,指的是人格、品质。 9、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是一种纵向的比较,题目中通常含有一个时间差。“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即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是一种横向的比较,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10、健步如飞、疾步如飞 【辨析角度】含义侧重 【词义辨析】“健步如飞”形容步伐矫健,走得飞快。“疾步如飞”形容走路很快。

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易混淆的成语 (1)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感动,不动心。 (2)不三不四:形容人时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形容人时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3)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4)侃侃而谈:说话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5)学富五车: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 (6)息息相关: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7)扬汤止沸: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 骇人听闻:事件本身听了使人非常吃惊害怕。 (9)无所不能:什么事都会做。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10)无微不至: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无所不至:做事无法无天。贬义。 (11)迫不及待:紧迫,不能等待,比喻心情急迫。 刻不容缓:指事情紧迫,必须立刻去做。 (12)因势利导: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道。 顺水推舟:灵活改变原来主张。 (13)耳闻目睹:亲自听到看到。 耳濡目染:亲自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4)不胫而走: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 不翼而飞:也有前者之意,也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15)背道而驰:彼此相反,侧重指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南辕北辙:彼此相反,侧重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16)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7)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18)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 (19)魂不附体: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惊恐之极。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失措。 (20)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语文高考易考混淆成语

高考易混淆成语 A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 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B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 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坂,山坡。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5.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比喻恶劣的环境。鲍鱼:咸鱼;肆:店铺。 1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暴:损害。殄:绝。 17.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徒手搏斗。冯河:涉水过河。

中考易混淆的成语解析

班级:姓名:学号: 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虚张声势: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别出心裁: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忘乎所以:因过分得意、兴奋而忘记一切。形容得意忘形。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惟,助词。妙:好。肖:像,相似,逼真。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或是雕刻得十分逼真。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堂而皇之:堂皇:官署的大堂,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凡脱俗:指摆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也就是有点表里不一的感觉。 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四级考试常见易混淆词语归纳

四级考试常见易混淆词语归纳 advice (n.) 忠告,建议 advise ( v. ) 向……建议,忠告 adapt (v.) 适应,适合;改编,改写 adopt (v.) 采纳,通过;收养 affect (v.) 影响;感动 effect (n.) (v.) 影响,作用,结果;效果;产生,招致 angel (n.) 天使 angle (n.) 解,角度;方面;观点 all together (短语)一起,一道 altogether (adv.) 全部地,完全;总共;总之 assure 使放心,使确信;保证,担保;保险 ensure ( v. ) 确保,保证 insure (v.) 保险,给……保险;保证 注:assure强调"肯定地保证,试图使人相信",常用于assure sb. of sth.或assure sb.that(从句)中,在当"保证得到、保险"讲时,等于ensure 和insure。 ensure的意思是肯定、确信某事,常用于ensure sth.或ensure sb. that结构中。insure最主要的意思是"保险,投保"。 clash (v.) 碰撞;(n.) 碰撞声 crash 摔坏;坠毁;失败; (n.) 失败,瓦解;爆炸声,撞击声 comprise (v.) 包括,包含,构成 compose (v.) 组成,构成;创作 试比较: The United States comprises 50 states.(包括) The committee comprise seven members.(由……组成) Our party is compose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由……组成) Water is composed of hydrogen and oxygen.(由……构成) compliment (v.) 称赞,恭维;( n. ) 问好,致意,赞扬 complement (v.) 补充;( n. ) 补语 consciousness (n.) 意识,觉悟,自觉 conscience (n.) 良心,良知 considerable (adj.) 相当大(多)的,可观的;值得考虑的 considerate (adj.) 考虑周到的,体谅人的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4易混淆成语(积累版)

一、针锋相对VS格格不入 1.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2.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区分】 1.针锋相对侧重强调与之对立,双方为对立面。 例句:在近年来的世界冲突或战争中,敌对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既有针锋相对的军事演习、各不相让的军事部署、互相牵制的能源之战,也有舆论宣传的攻防。 2.格格不入仅指不协调、不一致,体现不出“对立”的含义。 例句:娱乐节目走进博物馆,为博物馆开拓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广告世界,却与博物馆所要 求的环境氛围格格不入。综艺节目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与博物馆文化存在着天然的不一致。 二、相提并论VS混为一谈 1.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2.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区分】 1.相提并论侧重强调将差距大的不同事物放在了一起谈论。 例句: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安全生产尤其是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无法和发 达国家当下的水准相提并论,中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经验,大幅度提高安全 生产水准。 2.混为一谈侧重指将本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谈论。 例句: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混为一谈。 三、置若罔闻VS充耳不闻 1.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表示不理睬、不重视、不关心。 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比喻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区分】 1.置若罔闻侧重强调不重视、不关心,多指该去做的事情而不去管、不去做。 例句:古往今来,凡事兴于实,败于虚。面对老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及时回应,乃是题 中之义。但是,有的领导干部承诺时爽快,落实时“不快”,问题一拖再拖,迟迟不能兑现;有的领导干部随意开“空头支票”“放空炮”,最后干脆置若罔闻,解决事宜不了了之。 2.充耳不闻侧重指有意不听,多指不听取别人好的建议。 例句:他对师长的劝告充耳不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高中常见易混淆成语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易误用)1.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2.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训,准则。 3.3.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4.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常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5.孤鸾寡鹤:指失去配偶的男子或女子. 鸾:指的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孤鸾:的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鹤:比喻寡妇。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 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常误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7. 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8.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9.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 时”。 1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轻视某人。 11.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鼎的盟约,反之被 迫签订的条约。多误解为签订下合同。 12.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14.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15.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7.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往往误解为“年龄正是好时候”。 1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19.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问。对簿:受审问。大多误解为在公堂上对质,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20.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 2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常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22.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常误认为“连续不断”。 23.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长物:多余的东西。 24.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25.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26.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 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十二组易混淆的成语例析

十二组易混淆的成语例析 1、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非议:批评,责难。没有什么可以批评责难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错误。 无可厚非:厚:过分;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区别:词义轻重不同。前者重,因为没有可指责的地方。后者轻,不该过分指责,因为尚有一定的道理。例句:①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科学普及读物不仅内容正确健康,而且形式生动活泼,这是无可非议的。 ②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厚非。 2、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讳:隐瞒,避忌;深:重大,程度高。指隐瞒得再没有比这更深、更紧的了,惟恐别人知道。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说话。闭嘴不说,像瓶口塞紧一般。形容说话极其谨慎或严守秘密。 区别:前者是主观上不愿意说,后者是客观条件不允许说。 例句:①她对她三十年代的那些丑事讳莫如深。 ②这件事属于厂里的秘密,小赵对此守口如瓶。 3、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区别:二者的不同表现在关键字眼上。然:对,正确。意:心上。使用时常误把“不以为然”当作“不以为意”。 例句:①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②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4、不厌其烦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厌:嫌恶。不嫌烦琐费事。 不胜其烦:胜:承担或承受;烦:烦琐。事务烦琐,叫人受不了。 区别:抓住关键字眼“厌”和“胜”,二者的不同就了然于胸了。 例句:①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②这种层层盖章的手续,真是不胜其烦。

(完整word版)公务员考试常见成语及易混淆含义成语

公务员考试常见成语 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两个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2、【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后者偏重力量相当。 3、【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4、【比比皆是】【俯拾皆是】 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前者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其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其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 5、【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前者侧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侧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6、【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1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消除,删改);后者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7、【不翼而飞】【不胫而走】 都比喻流传迅速。前者多指东西突然丢失;后者多指消息传得快。 8、【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前者意为“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后者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 9、【不名一钱】【不值一钱】 前者形容“极为贫穷”(名:占有);后者形容“毫无价值”,也比喻地位卑贱,受人鄙视。 10、【不期而至】【不期而遇】 前者意为“没有预料地来到了”,用于事;后者意为“没有预先约定,却意外地遇见了”,用于人。 11、【不忍卒读】【不堪卒读】 前者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于形容文章写得凄凉感人,使人不忍心读完;后者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 12、【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前者意为“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喙:嘴)”;后者意为“不容许有什么怀疑(疑:怀疑)”,多指绝对可信。 2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 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 加紧(开展、进行)生产 2.合龙、合拢 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

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 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臵刚好相反。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