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突出问题的发展及现状综述

隧道施工突出问题的发展及现状综述
隧道施工突出问题的发展及现状综述

部分隧道施工突出问题的发展及现状综述

xxx1

(1 xxxxxxxxxxxxxxx xxxxxx)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而多变,而岩土工程界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工程难题逐渐攻克之上的,这样,我国的地质情况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就促进了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本文就隧道测量定位技术,部分特殊地质土下的隧道施工技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在参考大量相应论文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特别是特殊地质土隧道工程问题处理方法的总结可以为相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测量定位;特殊土;岩溶区;膨胀土;冻土;超前地质预报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of tunnel construction’s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FENG Zhi qiang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

Abstract:China's region is very wid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complex and changeable,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oblem gradually overcome, in this way,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n our country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 have maken ananalysis and summaryon the basis ofreferencing to the vast articals for the tunnel measurementsof positioning technology,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some special geological soil and tunnel geological forecast,especially the special tunne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oil treatment method’s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measurement positioning;special soil;karst area;expansive soil; frozen earth;fore geological forecast.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交通网建设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我国来讲,无论是从交通基础设施多样性还是从交通网络规模化上来讲,我国的公路、桥梁、隧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相关领域上已走在世界的前列,特别是隧道工程[1,2]。如获得了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史上六项“之最”的秦岭终南山隧道[3]。除此之外,秦岭终南山隧道作为我国一个里程碑式的隧道建筑,在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中,我国土木工程学者,在我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高质量论文62篇,以及专著书籍两本,对我国公路隧道的发展做出了重大意义[4]。同时,秦岭终南山隧道采用“蓝天白云”的特殊灯光设计,这不但在隧道建设领域和照明界都属于首创,更是进一步体现了人文和谐的思想[5]。而适应时代的潮流,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城市地铁隧道同样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如雨后竹笋

纷纷发展起来[6]。因此,各类地下工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挑战,相关工程技术难题的有待克服,岩土体本构关系等理论的进一步优化研究,预测结果误差率和随机性较大的本质原因,是新世纪给予岩土工作者时代任务[7,8]。虽然,岩土工程中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有待我们来解决,但近年来,岩土工作者在建设地下工程的过程中,在相关技术领域内亦有了长足的进步。

2隧道工程的测量定位

隧道测量定位的精确程度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贯通误差,是隧道工程修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众多岩土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6年,李俨概述了隧道定位的重要性,以及介绍了当时隧道定位的常用方法,如:地下曲线测量常用方法、井坑(直井)测量方法、隧道内的水准测量、隧道断面测量,奠定了我国隧道测量定位的基础[9]。1972年,毛智甲用公式论证了如何控制所量导线边长和量边相对中误差是提高隧道贯通精度的办法之一,并在实际工作中仅用测角精度为m?=3”.3时的J2 光学经纬仪,利用提高量边的精度满足了贯通精度要求[10]。1985年,虞定麒采用贯通点相对误差椭圆预计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方法,打破了在这之前人们只是重视地面控制网测量误差的影响,而忽视地下控制网测量误差的影响这一工程现状,大大提高了隧道工程的贯通精度[11]。1989年,长岛敏正,孙志宏在海底隧道的实际工程中,探究了光的折射,掘进时巷道产生的变形对隧道测量定位的影响并提出了修正公式[12]。1995年,张项铎结合GPS控制网的布测特点,探讨了其在高程测量、坐标转换网形设计、技术方案等有关工程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了采用GPS技术布测隧道控制网其相对精度可达到1~2*10^-6,并在文章中提出了如何削弱高程分量误差的方法[13]。1998年,冯仲科与其工作团队开发出了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定位系统,即在引进全站仪的基础上,以E500控制自动采集全站仪独立三元观测值(H,V,D),并自动转化为三维坐标系统,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14]。2002年,初东,田永瑞,田茂杰根据

GPS直伸型隧道布网的特点,作者推导出了GPS直伸型隧道控制网纵、横向贯通误差的标准偏差与相关的计算公式,并对GPS直伸型隧道控制网内、外可靠性标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GPS内、外可靠性相应连接的公式,为GPS直伸型隧道测量最优化设计的贯通精度和可靠性标准提供了相关依据[15]。2007年,唐争气,赵俊三,彭国新结合隧道盾构机姿态自动测量法,根据安装在盾构机机体上纵、横两个精密测倾仪, 实时采集盾构机的俯仰角、滚动角, 来确定盾构机的实时空间位置和水平方向的偏航角的方法,根据3个欧拉角描述姿态测量的原理推导出其姿态计算方法, 并给出姿态计算的程序实现流程,事工程师们能够更加迅速精确的了解盾构机位置,以及姿态情况[16]。2014年,邹进贵,童魁,朱勇超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立高等级控制网,进而获得准确的控制点坐标,进一步提高了导线定向边的精度[17]。

3部分特殊土区隧道施工方法

3.1岩溶区隧道施工

我国岩溶区分布广泛,且岩溶区地质条件多变而复杂,给隧道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岩溶区进行隧道施工时,除应重视“规避风险”四字诀外,还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二衬紧跟原则、信息化施工原则”这一隧道突水防治五大基本原则,同时由于在山岭隧道中多采用爆破施工,而爆破震动所产生的裂隙可能会造成隧道与岩溶导通,进而导致涌泥突水,因此在采用爆破开挖隧道时更应注意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18-20]。

谭毓浚以典型的石灰溶岩发育区南岭隧道生潮垄地段为工程背景,叙述了管棚法的施工工序,并在隧道开挖的过程中综合分析了管棚法施工的优缺点,同时在京广线石灰岩溶路基坍陷加固整治过程中,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对石灰岩路基坍陷危害进行了有效的加固治理,并在相关文献中详细叙述

了注浆加固法的施工步骤以及技术参数,同时分析了注浆加固法的改良趋势[21,22]。1990年,谭毓浚,陈晓春南岭隧道大突水突泥记实与整治方案记录了南岭隧道大突水突泥,发生断河与地陷事故整治的整个过程,为今后的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用实践论证了由于浅埋岩溶隧道的地质复杂的复杂性,采用常规的以排为主的隧道施工方法可能会危及隧道及基底结构稳定[23]。2014年,康勇,杨春,张朋引用自然致灾因子与外部致灾因子的概念,来叙述影响浅埋岩溶隧道的灾害因素。并总结出隧道施工揭穿溶洞连通地表水是导致塌方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24]。2014年,郑小战,郭宇,戴建玲,李晶晶,陈小月广州市典型岩溶塌陷区岩溶发育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广州市内的夏茅、金沙洲和大坦沙3个典型重大岩溶塌陷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得出了断裂构造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方向,断裂切割使岩石破碎,增加地下水与可溶岩的接触面积,同时地下水的作用是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大小,在水动力条件较好的地段,岩溶相对发育的结论,为对岩溶发展的本质研究做出了贡献[25]。3.2冻土区隧道施工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我国的地质情况也有多样性。在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域占我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多年冻土区域占我国总面积的1/5左右,而由于冻胀、融沉和冻融的循环作用必将使冻土与普通土体有不一样的力学性质,所以人们应将在冻土区施做岩土工程与非冻土区施做岩土工程区分开来进行考虑,无论是从施工工艺上来说,还是从辅助设备施工上来看都应充分考虑冻土区岩土工程的独有特性[26-29]。

在05年之前,我国尚未有高原冻土隧道围岩温度场变化规律的理论指导,江亦元运用微分方程对冻土隧道围岩温度场进行了数学上的理论研究,结合实测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高原冻土隧道围岩温度场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这也就为“尽量减少施工对冻土围岩的扰动”这一施工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持[30]。在我国,对冻土区隧道的研究中得到的突出问题为“冻融循环导致结构破坏导致渗漏水进一步导致冻融循环的扩大”这一冻坏环。因此,在冻土区如何进一步提高隧道结构物的抗裂性,如何使防排水措施更加有效,如何更好的实现隧道的保温将是冻土区隧道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31]。长期以来,在提高混凝土抗裂方面,研究者对MgO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也证明除了外掺MgO膨胀材料是最理想、最根本的温控防裂新措施,而这也为隧道结构物抗裂提供了借鉴[32];其次,在冻土区隧道防排水技术中,乐晟,杨春勃,杨艳玲以拉法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创新的采用了挂设聚氨酯保温层的施工方法,在隧道的仰拱纵向刚边止水带等部位采用了特制的定型钢模板施工,有效地解决了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的质量通病[33];再者,由于冻土的承载能力相应非冻土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冻土的保温技术一直作为冻土区隧道的重点研究问题,基于此,范东方,夏才初,韩常领对不同类型冻土中隧道隔热保温层铺设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4]。当然,冻土区隧道的施工工艺是方法,而冻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理论[35-37],虽然冻土区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性难度,但是冻土的相关特性亦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平衡,以求建设出更好的地下工程。3.3膨胀土区隧道施工

膨胀土在我国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像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等其他20多个省份均有大量分布,其在我国总面积达到10万Km2以上。由于膨胀土的多裂隙性,以及收缩特性,致使在膨胀土区域修建隧道工程时无论是从隧道主体的修建还是从隧道支护上来说都有很大的特殊性[38,39]。多年来,人们通过对膨胀土的化学成分、物质组成、微观结构、物理学性质、强度特性、工程病害成因的分析,总结出了大量膨胀土应变特性以及工程病害的处治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40-43]。同时膨胀土的变形预测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44-46]。总结来看,在膨胀土区修建隧道工程时,应注意以下几大要点[47]:

(1)由于膨胀土的雨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因此在地下水丰富,渗透较好的环境下,应尤为重视隧道的检测预警作用;

(2)在膨胀土区进行洞身开挖时应预留3~4m以上的核心土,以此来避免因为膨胀土开挖面应力释放而导致预留核心土向外坍塌,造成工程事故;

(3)各个隧道施工工序应经量紧凑有序的进行,避免膨胀土暴露时间过长。特别是对于隧道仰拱的施工,要竟可能早的施做仰拱,以使隧道尽早的形成环向受力;

(4)应注意膨胀土区的隧道地表开裂现象,及时回填开裂的地表,防止水流下渗,同时还应加强隧道地表排水措施;

(5)因为膨胀土的水稳性较差,因此对于锚杆的施工尤为重要,所以当导坑开挖后应及时的进行锚杆的施工,以避免隧道围岩有较大的变形。

在膨胀土区修筑隧道施工时,仰拱的施工与围岩的不稳定变形是重中之重。陈鸿,汪大新[48]结合团山子隧道膨胀土地段的仰拱施工证明了锚杆对于膨胀土区仰拱施工的重要作用,并叙述了在其实际施工时的相应工序,对于与同类工程来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膨胀土区隧道仰拱经常出现的隧道底鼓工程灾害,汪洋,唐雄俊等[49],参考漫高速公路云岭隧道建设总结出了隧道底鼓的发展过程,以及隧道底鼓的表达式,为膨胀区隧道优化支护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膨胀区围岩变形方面,曾仲毅,徐帮树等人推导出热传导膨胀模拟增湿膨胀的替代方程,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对不同膨胀力模型的增湿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了关键含水率和膨胀力值[50]。在膨胀围岩变形理论的基础之上,高学华[51]详细叙述了膨胀区隧道围岩支护方案,施工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4 超前地质预报

在当今工程界,山岭长大隧道,城市地下轨道工程,跨海隧道等高难度地下工程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中,其对工程地质勘查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52,53]。在实际工作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不明,人们无法判断出是否为岩层破碎带,是否为岩溶发育带,是否为高地应力带等不良地质,在不明朗的情况下进行隧道的开挖难免会造成隧道的突水突泥,坍塌等地质灾害因此,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既有实用价值,也是迫在眉睫[54]。时至今日,在我国的山岭隧道修建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定量化探测思想和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然而TBM施工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尚无法满足工程的需要,同样的适应城市轨道的发展,TBM施工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也是超前地质预报发展的重要方向[55]。

每一项工程技术都是伴随着工程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都是为适应现有工程的要求而逐渐完善的。在初期,我国多采用地质分析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随后由于弹射波反射法的优点而逐渐为工程界所接受[56]。在波反射法中目前常用的为地质雷达和TSP隧道地震波法,其中TSP隧道地震波法较地质雷达法有预测范围长等其他优点,值得工程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57,58]。为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凌同华,张胜[59]等通过运用HHT分析法而提取出了各IMF分量的瞬时参数,对地质雷达的原始信号有了更加精确的解释。

5 结语

(1)通过参阅大量隧道测量定位问题的文献总结了隧道测量定位技术的发展及技术效果;

(2)对特殊地质土的物理状态进行了总结,以及对特殊体质土下的隧道施工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3)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及对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 曹小曙,林强.世界城市地铁发展历程与规

律[J].地理学报,2008,63(12):1257-1267.[2] 蒋树屏.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的现状及展

望[J].交通世界,2003:22-27.

[3] 佚名.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规模世界第

一中国公路隧道之最[N].中国交通报,

2007,1,19:1-6.

[4] 毕仁忠,蔡海霄.科技引领高速公路第一隧_

西部交通科技建设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特

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纪实[J].交通世

界,2007:28-33.

[5] 张震,独大勇.秦岭终南山隧道中“蓝天白

云”的灯光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07,18

(01):41-44.

[6] 刘涛,杨帆.浅谈我国地铁发展现状及展望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14:131.[7] 许崧,阎长虹,孙亚哲.城市地下工程中的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

2003,11(02):127-132.

[8] 张顶立,李倩倩,房倩,陈立平.隧道施工

影响下城市复杂地层的变形机制及预测方法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12):

2504-2516.

[9] 李俨.隧道测量方法[J].测绘通报.1956,6:

243-248.

[10] 毛智甲.普通导线测量在铁路隧道控制测量

上的应用[J].铁路标准设计通讯,1972,08

(08):45-47.

[11] 虞定麒.利用贯通点相对误差椭圆预计隧道

横向贯通误差[J].工程勘察,1985,02:1-6.[12] 长岛,敏正,孙志宏.海底隧道测量[J].江

苏煤炭,1986,36(04):58-63.

[13] 张项铎.GPS用于布测长大隧道控制网的研

究[J].工程勘察,1995,3:49-52.

[14] 冯仲科.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定位系统[J].测

绘科技动态,1998:30-33.

[15] 初东,田永瑞,田茂杰.GPS直伸型隧道平

面控制测量贯通精度可靠性标准[J].长安大

学学报,2002,22(1):41-44.

[16] 唐争气,赵俊三,彭国新.盾构机实时姿态

测量和计算方法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7,40(11):92-97.

[17] 邹进贵,童魁,朱勇超.GPS控制测量和精密导

线在隧道定向中的应用[J].测绘地理信息,

2014,39(02):42-44.

[18] 蒋庆举.岩溶区隧道施工工艺方法研究[J].开

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4):279-280.[19] 迟明杰,赵成刚,杨小林,谢国强.岩溶区

隧道爆破开挖地震危害控制的研究[J].中国

安全科学学报,2004,14(09):68-71.[20] 郭佳奇,李宏飞,徐子龙.岩溶区隧道突水

灾害防治原则及治理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

与防治学报,2014,25(03):26-61.[21] 谭毓浚.京广线石灰岩溶路基坍陷加固整治

[J].铁道建筑,1989:28-30.

[22] 谭毓浚.浅埋石灰岩溶隧道管棚法施工[J].铁

道建筑,1988:20-24.

[23] 谭毓浚,陈晓春.南岭隧道大突水突泥记实

与整治方案[J].铁道建筑,1990:13-19.[24] 康勇,杨春和,张朋.浅埋岩溶隧道灾变机

制及其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29(1):149-154.

[25] 郑小战,郭宇,戴建玲.广州市典型岩溶塌陷区

岩溶发育及影响因素[J].热带地理,2014,34

(6):794-803.

[26] 何玉凤,朱学芹.中国冻土概述[J].中学地

理教学参考,2008:22-23.

[27] 齐吉琳,马巍.冻土的力学性质及研究现状

[J].岩土力学,2010,31(01):133-142.[28] 张德华,王梦恕.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隧道

施工新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23(24):4234-4237.

[29] 江亦元,王梦恕,王星华.高原多年冻土隧

道施工技术及方案研究[J].铁道学报,

2006,28(02):67-73.

[30] 江亦元.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

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长沙:中

南大学,2005,114-115.

[31] 马晓良,董新平.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冻害

发生机理及防治[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10(增2):1996-1999.

[32] 李万军.大坝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与防裂新措

施[J].水电站设计,2006,22(3):6-10.[33] 乐晟,杨春勃,杨艳玲.严寒地区拉法山隧

道保温型防排水系统设计施工技术探讨

[J].隧道建设,2014,34(3):269-273.[34] 范东方,夏才初,韩常领.不同类型冻土中

隧道隔热保温层铺设方式的选择[J].地下空

间与工程学报,2014,10(2):391-396.

[35] Yuanming Lai,Xiangtian Xu,Wenbing Yu,

et al.An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and a hyper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ozen loes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2014:29-53.

[36] Qijun Xie,Zhiwu Zhu,Guozheng

Kang.Dynamic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frozen soil: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J].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153-160.

[37] Xiaodong Zhao,G0uoqing Zhou,Jianzhou

Wang.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behaviors of

frozen clay with thermal gradient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13,38:

550-558.

[38] Ashraf Abu-Krisha.Analysis of TBM

tunnelling in swelling soils [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6,21:252.[39]Mustafa Aytekin.Numerical Modeling of EPS

Geofoam used with SwellingSoil

[J].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1997,15:

133-146.

[40] 余宏明,严春杰,王环玲.岘山垭公路路堑

滑坡膨胀土特性及机制探讨[J].地球科学,

2001,4:429-432.

[41] 宋军,胡伟,张方,等.潭邵高速公路膨胀

土特性与处治方法[J].公路,2003,1:45-47.[42] 王清标,张聪,温小康,等.膨胀土胀缩机

理及其在控制隧道沉降中的应用[J].地下空

间与工程学报,2014,6:1426-1432.[43] 张义民.浅析隧道膨胀土施工技术[J].科技

创新与应用,2014,13:180.

[44] Hana H. Adem*, Sai K. Vanapalli.Review of

methods for predicting in situ volume change

movementof expansive soil over time

[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5,7:73-86.[45] Mohamed Farid Abbas,Tamer Yehia Elkady,

Mosleh Ali Al-Shamrani.Evaluation of strain

and stress states of a compacted highly

expansive soilusing a thin-walled oedometer

[J].Engineering Geology,2015,193:132-145.[46] S. Banu Ikizler,Mustafa Aytekin,Mustafa

Vekli et al.Prediction of swelling pressures of

expansive soil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10,41:647-655.

[47] 郝中海,李文杰.膨胀土隧道施工技术要点

[J].公路交通科技,2002:102-104.[48] 陈鸿,汪大新.膨胀土隧道仰拱施工技术

[J].隧道建设,2010,30(5):582-585.[49] 汪洋,唐雄俊,谭显坤,等.云岭隧道底鼓

机理分析[J].岩土力学,2010,31(8):

2530-2534.

[50] 曾仲毅,徐帮树,胡世权,等.增湿条件下

膨胀土隧道衬砌破坏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

2014,35(3):871-879.

[51] 高学华.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价

值工程,2014:141.

[52] 张庆松,李术才,孙克国,等.公路隧道超

前地质预报应用现状与技术分析[J].地下空

间与工程学报,2008,4(4):766-770.[53] 刘伟.21世纪初我国公路隧道的关键技术

[J].公路,2000,11:82-86.

[54] 罗利锐,刘志刚,闫怡超.超前地质预报系

统的提出及其发展方向[J].岩土力学,

2011,32(增1):614-618.

[55] 李术才,刘斌,孙怀凤,等.隧道施工超前

地质预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1090-1091.

[56] 柳杨春.HSP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及其应用

[J].西部探矿工程,1997:34-36.

[57] 曲海锋,刘志刚,朱合华.隧道信息化施工

中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2006,25(6):1246-1250.[58] 陈建峰.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比较

[J].地下空间,2003,23(1):5-8.[59] 凌同华,张胜,李升冉.地质雷达隧道超前

地质预报检测信号的HHT分析法[J].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12,31(7):1422-1428.

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四章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一节隧道工程设计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但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以隧道横断面的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为控制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的选择 在确定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之前,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隧道设计参数。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与人的生理反应和乘客的舒适度相联系。这就要制定压力波动程度的评估办法及确定相应的阈值,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如3s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我国拟采用压力波动的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0Kpa/3s。 根据ORE提出的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关系可以推算出满足舒适度要求时,阻塞比β宜取为:当V=250km/h时,β=0.14;当V=350 km/h时,β=0.11。 隧道横断面形式一般为园形(部分或全部)、具有或没有仰拱的马蹄形断面。而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1)建筑限界;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3)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4)线间距; (5)线路轨道横断面; (6)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7)空气动力学影响; (8)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 二、客运专线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的不同点 1.当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要遇到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降低及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除了采用密封车辆及减小车辆横断面积外,必须采取有力的结构工程措施,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及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另外还有其它辅助措施,如在复线上双孔单线隧道设置一系列横通道;以及在隧道内适当位置修建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 2.客运专线隧道的横断面较大,受力比较复杂,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隧道维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复合衬砌和整体式衬砌比喷锚衬砌安全,且永久性好,故一般不采用喷锚衬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548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 势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概述 随着工程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需求,世界各国所建交通隧道的里程得到丁迅速延长。据统计,20xx年整个欧洲地区交通隧道网络总长超过10000km;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县级以上公路隧道建设总长将近550km。近10年来,由于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和路况改善以及运输物品的复杂性,增加了交通隧道的火灾风险,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火灾事故。例如1999年3月24日发生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MontBlanc隧道火灾,死亡41人,36辆汽车被毁;1999年5月29

日发生的奥地利TauemMotorway隧道火灾,死亡12人,伤50人;20xx年11月11日奥地利卡布伦山过山缆车火灾,死亡155人,伤18人。 隧道火灾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损坏。因此,各国近20年来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对隧道的火灾行为,以及火灾防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制订了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 交通隧道一般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隧道及城市其他交通隧道等。不同类别的隧道在火灾防护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原则上均应根据隧道允许通行的车辆和货物来考虑其可能的火灾场景,从而确定合理、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根据有关研究,公路隧道的火灾风险为铁路隧道的20-25倍。因此,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摘要:隧道工程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从人类的需求、理论的完善、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对隧道工程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概述,对隧道工程发生重大变革的事情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隧道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隧道工程;发展;前景展望 0 引言 隧道工程涉及到很多学科,包括力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等,这些学科的发展促进了隧道建设。而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这些学科不断完善。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变得紧缺,而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隧道位于地下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使得隧道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的普遍化,而且隧道可以保证行车安全、缩短车程、避免灾害等优势也促使隧道建设技术发生质的变化。 1 隧道工程发展的状况 随着理论、机械、现代技术等发展,隧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隧道公路的发展状况按时间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1 古代发展状况 人类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工具时,就出现了人类挖掘的隧道。 在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下人工建筑物,出现在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百年)。《左传》中有“……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记载。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石门”隧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谷口内,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用作地下通道的还有安徽毫州城内的古地下通道,建于宋末元初(约十三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下通道。 这个时期主要的开挖主要依靠“火焚法”和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体力劳动和施工难度非常高。隧道建设还处于经验阶段,一切还是根据建造者的长期经验积累,没有什么理论作为指导。 1.2 近代发展状况 岩石力学关于地层压力的研究也在14世纪有所发展。到20世纪初期,岩石力学已经去的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连续介质理论”和“地质力学理论”。而这些理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模板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工程共有分离式隧道两座, 其中: 兰头隧道左洞长 200m( 含明洞10m) , 右洞长235m( 含明洞10m) ; 塔石岭隧道左洞利用原53省道( 丽浦线) , 塔石岭隧道右洞长1105m( 含明洞 10m) 。 隧道设计均为左右分离式, 兰头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30~35m, 塔石岭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40m。 兰头隧道左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55m, Ⅲ类围岩42.5m, Ⅳ围岩102.5m; 右线隧道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79m, Ⅲ类围岩10m, Ⅳ类围岩146m。 塔石岭隧道右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154m, Ⅲ类围岩81m, Ⅳ围岩870m。 左右线隧道相距较近, 洞口施工时要采取弱爆破、设立防护网、临时限制左洞通行的方法, 保证行车安全和防止飞石破坏既有的道路、房屋等设施。 二、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本隧道情况, 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技术措施, 用风钻及台车打眼, 装载机配合自

卸汽车出碴。采用TZ系列子午加速式轴流通风机, φ1350mm软管压入式通风。砼集中拌和, 罐车运送, 泵送入模, 可调整体式模板台车进行二次砼的衬砌。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 针对不同围岩类别, 分别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对于Ⅱ类围岩( 除过明洞段) 对于明洞段, 先按设计开挖, 开挖采用风钻打眼, 岩石开裂机松动岩石, 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明洞砼的浇灌、回填土的施工,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对于洞中的Ⅱ类围岩, 临时加固措施为: 管棚注浆+Φ25中空锚杆( 长3.5m, 间距0.75m×1.0m) +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25cm+16#工字钢拱架( 间距0.75m) 作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2、Ⅲ类围岩( 中风化岩层) 主要采取风钻打眼, 正台阶法开挖。拱部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用Φ22超前钢筋砂浆锚杆加固( 长3.0m, 间距1.2m×1.2m) +Φ25中空锚杆(长3.0m,间距1.2x1.2m)+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15cm作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在杭 州召开以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近两年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领域的隧道总数与总长度快速增长; ?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技术上取得许多突破。 1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 1.1主要领域隧道建设进展 1.1.1铁路隧道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784座,总长8692km;规划隧道4384座,总长 9345km;运营隧道13411座,总长13038km。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316座,总长 2160km,其中,10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km。相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337座 (总长4099km)。 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 1.1.2公路隧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006座,总长12684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647座(3079km)。 1.1.3地铁隧道 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已有22个城市开通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2934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000多km。截至目前,大陆已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 程达12000km。 1.1.4水工隧洞 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兰州市水源地引 水隧洞(31.570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km)、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 开工建设。 1.2重难点工程 1.2.1青藏铁路关角隧道 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全长32.645km,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也是国内已运营的最长铁路隧道。工程于2007年11月6日全面开工,采用钻爆法施工,2014年4月15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

隧道工程发展概况

人类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工具时,就出现了人类挖掘的隧道。 在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下人工建筑物,出现在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百年)。《左传》中有“……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记载。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石门”隧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谷口内,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用作地下通道的还有安徽毫州城内的古地下通道,建于宋末元初(约十三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下通道。 在其他古代文明地区有很多注明的古隧道,如2180~2160年前后,在古巴比伦城幼发拉底河下面修筑的人行隧道,是迄今为止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砖砌构造物。古代最大的隧道建筑物可能是那不勒斯与普佐利(今意大利境内)之间的婆西里勃隧道,完成与公元前36年,至今仍在使用。它是在凝灰岩中凿成的垂直边墙无衬砌隧道。 约于公元7世纪,我国隋末唐初时的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记载了黑火药的制法,公元1225年以后传入伊斯兰国家,13世纪后期传到欧洲,17世纪初(1627年)奥地利的工业家首先用于开矿。1866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达纳马特,为开凿坚硬岩石创造了条件。 近代隧道兴起于运河时期,从17世纪起,欧洲陆续修建了许多运河隧道。法国的兰葵达克运河隧道,建于1666~1681年,长157m,它可能是最早用火药开凿的隧道。1830年前后,铁路成为新的运输手段。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张,隧道也越来越多。1895~1906年已出现了长19.73km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长铁路隧道。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已达53.85km。较为完善的水底通道隧道建于1927年,位于纽约哈德逊河底Holland隧道。现在世界上的长大道路隧道(2km以上)和长大水底隧道(0.5~2.0km)已超过百条。 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发展正在开拓两个令人瞩目的领域,一个是宇宙空间,一个是地下空间。看来,隧道工程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隧道工程施工条件是极其恶劣的,尽管各种地下工程专用机械越来越多,在新奥法理论指导下施工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但体力劳动强度和施工难度仍然很高。历史上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人们曾做过不懈的努力。在古代一直使用“火焚法”和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进行开挖,知道19世纪才开始钻爆作业,至今大约有1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发明了凿岩机,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发展成为今天的高效率大型多臂钻机,使工人们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和钻爆开挖法完全不同的还有两种机械开挖法,一种是用于开挖软土地层的盾构机。发明于1818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不断改进,已经从手工开挖式盾构,发展到半机械化乃至全机械化盾构,能广泛用于各种复杂的软土地层的掘进:另一种是用于中等以上坚硬岩石地层的岩石隧道掘进机。首次掘进成功的隧道掘进机,诞生于1881~1883年,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光景。目前,已经发展成大断面(直径10m以上)的带有激光导向和随机支护装置的先进的掘进机,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加上辅助的通风除尘装置,使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应用高压水的射流破岩技术已经过关,它能以很快的速度在花岗岩中打出炮眼,再在坑道周围用高压水切槽,然后爆破破岩。优点是减少开挖,可以开凿出任何断面形状的坑道,保护围岩,降低支护成本,并能增加自由面以减少炮眼数和降低炸药消耗量。但消耗功率较大,设备成本较高,技术上还未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 隧道工程的专门著作,可能要推1556年德国人乔治·包尔(Georg Bauer)所著的《采矿冶炼手册》为最早,虽然那时还没有开始使用火药开矿。 地层压力的研究开始于14世纪。此后随着采矿和隧道工程的发展,地层压力理论也在相应的发展着。这种研究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把地层视为松散构造的散粒体,另一种是把地层视为连续弹性体弹塑性理论。近百年来,从理论上和工程实际中对地层压力进行了极广泛的研究,获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未得到系统、圆满、严密的理论,直到今天仍在不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

中国隧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中国隧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从1874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上海至吴淞的窄轨铁路起,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的37年中,我国共建成了9100公里的铁路。在这段时期所修建的10条总长4600公里的铁路干线上,共修建了总长42公里的230余座隧道。 我国在1898~1904年修建了长度为3078米的兴安岭隧道,这是当时亚洲最长的宽轨铁路隧道。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隧道工程是由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亲自规划和督造的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工期仅用了18个月,于1908年建成。这也是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越岭铁路隧道。 自1911年10月清王朝覆灭,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中,我国共在40余条总长度约7000公里的铁路干线和支线上修建了总长度约100公里的370余座铁路隧道。其中有当时我国最长的滨绥铁路第二线上长度为3840米的杜草隧道,建于1939~1941年,所穿过的地层为花岗岩,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混凝土衬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其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隧道建设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突破。 起步: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一代隧道建设工程。该阶段采用钻爆法施工,以人工和小型机械凿岩、装载为主,临时支护采用原木支架和扇形支撑。隧道施工基本无通风,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人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该阶段的主要标志性工程有位于川黔铁路上的凉风垭隧道,该隧道长度4270米,于1959年6月贯通。该隧道首次采用平行导坑和巷道式通风,为长隧道施工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 稳定发展:6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二代隧道建设工程。 该阶段代表性工程有位于京原铁路上的驿马岭隧道,全长7032米,1967年2月开工,1969年10月竣工,也是这一时期修建的最长的隧道。这一时期施工机具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普遍采用了带风动支架的凿岩机、风动或电动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和通风机等。在成昆铁路的隧道施工中还采用了门架式凿岩台车和槽式运渣列车。 在隧道支护方面,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这是隧道施工技术的重要里程碑。由于主动控制了地层环境,较好地解决了施工安全问题。 经过3年国民经济调整,1964年重点加强西南大三线建设,川黔、贵昆、成昆三线全面复工。这些铁路隧道比例大,开工隧道数量猛增,迎来了隧道建设的大发展。 成昆铁路工程浩大,举世瞩目,全线共有425座隧道,总延长344.7公里,占线路长度的31.6%,其中2公里以上的34座,3公里以上的9座,成为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沙木拉达隧道全长6379米,线路标高2244.14米,为成昆铁路最长与最高的隧道。关村坝隧道全长6107米,为成昆铁路第二长隧道,是北段控制铺轨的大门,为集中力量攻坚的重点工程之一,快速施工成为本隧道的主题,施工中创造了多项新纪录。岩脚寨隧道位于贵昆铁路安顺至六枝间,全长2715米,隧道横穿贵州普定郎岱煤田的大煤山,共穿过7层煤层,厚度最大达8.92米,含三级瓦斯。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穿越大量瓦斯的隧道。

我国公路隧道进展现状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重丘,公路建设中,过去的普遍做法是盘山绕行或切坡深挖。据统计资料,汽车翻越山岭平均时速不足30,不到经济时速的一半,汽车的机械损坏和轮胎磨损极为严重,低等级道路的汽油耗量比高等级公路多20%—50%;而且,劈山筑路会造成许多高边坡,在南方雨量充沛地区,它严重破坏自然景观,造成塌方滑坡和水土流失。因此,为了根除道路病害保护自然环境,在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必须重视隧道方案,并努力提高公路隧道工程科学技术水平。 此外,我国江河湖海区域较为宽阔,沿海公路通道规划中常遇到桥梁方案与隧道方案比选的问题,内河的横跨通道也同样遇到这些问题。过去,跨江(海)通道一般只考虑桥梁方案,这对于解决南北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对航道造成不良影响。相比而言,水下隧道具有不影响航运,不受自然环境影响,能全天候通行,对生态环境干扰影响小,一洞多用等优点,其优越性受到广泛重视。 2.公路隧道建设 建国后30年所修建的公路等级均较低,线形指标要求不高。五十年代,我国仅有公路隧道30多座,总长约2500m,且单洞长度都很短。六七十年代,我国干线公路上曾修建了一些百米以上的隧道,但标准也很低。进入八十年代,公路隧道的发展逐渐加快,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深圳梧桐山隧道和珠海板樟山隧道,福建鼓山隧道和马尾隧道,甘肃七道梁隧道等。到1990年底,我国建成的千米以上隧道已有十余座。在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中,技术也随着不断提高,并学习和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技术。福建鼓山隧道,洞内设有照明、吸音、防潮、通讯、防火等装置和闭路电视监控及雷达测速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公路隧道。为适应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八、九十年代,交通部组织编写了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通风照明设计、养护技术等规范,对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起到了促进与推动作用。 “八五”~“九五”期间是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这十年的建设,公路隧道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营运等一系列技术日益成熟。“九五”期间新建隧道504座,27.8万延米。还建成了多座特长或宽体扁坦隧道,如中梁山隧道(3100m×2)、缙云山隧道(2450m×2)、大溪岭隧道(4116m×2)、二郎山隧道(4200m×2)、飞鸾岭隧道、真武山隧道等。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1208座,总里程362。 目前,公路隧道的单洞长度越来越长,修建技术与营运技术日趋复杂。如正在施工中的福建美菰岭隧道(5300m×2),正在设计阶段的湖南雪峰山隧道(约7000m×2)、四川泥巴山隧道(约8000m×2)、陕西秦峰终南山隧道(约 18400m×2),以及沈大高速公路8车道超扁平大断面隧道等,都将遇到大量的技术课题。

对隧道工程的认识

隧道认识实习报告 一、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二、隧道工程的施工: 隧道勘测为确定隧道位置、施工方法和支护、衬砌类型等技术方案,对隧道地处范围内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水量等水文情况要进行勘测。 在隧道勘测和开挖过程中,须了解围岩的类别。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的周边岩体。围岩分类是依次表明周围岩石的综合强度。 隧道设计包括隧道选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辅助坑道设计等。此外,隧道设计还包括洞门设计,以及开挖方法和衬砌类型的选择等。 隧道贯通控制测量是为了保证测量的中线和高程在隧道贯通面处的偏差不超出规定的限值。

隧道开挖方法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明挖法多用于浅埋隧道或城市铁路隧道,而山岭铁路隧道多用暗挖法。按开挖断面大小、位置分,有分部开挖法和全断面开挖法。在石质岩层中采用钻爆法最为广泛,采用掘进机直接开挖也逐渐推广。在松软地质中采用盾构法开挖较多。 钻爆法在隧道岩面上钻眼,并装填炸药爆破,用全断面开挖或分部开挖等将隧道开挖成型的施工方法。 钻爆法开挖作业程序包括测量、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碴、锚杆、立架、挂网、喷锚等工序。 ①钻孔:要先设计炮孔方案,然后按设计的炮孔位置、方向和深度严格钻孔。单线隧道全断面开挖,采用钻孔台车配备中型凿岩机,钻孔深度约为2.5~4.0米。双线隧道全断面开挖采用大型凿岩台车配备重型凿岩机,钻孔深度可达5.0米。炮孔直径约为 4~5厘米。炮孔分为掏槽孔(开辟临空面)、掘进孔(保证进度)和周边孔(控制轮廓)。 ②装药:在掘进孔、掏槽孔和周边孔内装填炸药。一般装填硝胺炸药,有时也用胶质炸药。装填炸药率约为炮眼长度的60%~80%,周边孔的装药量要少些。为缩短装药时间,可把硝胺炸药制成长的管状药卷,以便填入炮眼;也可利用特制的装药机械把细粒状药粉射入炮孔中。 ③爆破:19世纪上半期以前用明火起爆。1867年美国胡萨克铁路隧道开始采用电力起爆。此后,电力起爆逐渐推广。在全断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本项目全线共设置隧道2座,分离式长隧道1座长2200m,双联拱隧道1座长415m。 隧道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地震:设防烈度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 设计速度:100km/h;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行车道净空:限界净高为5m。 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 4.4.1控制测量 ⑴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 施工前根据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技术部门现场进行的交接测量控制桩橛点及办理的相关手续,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导线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闭合复核测量,复核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完全无误后作为施工用控制点。隧道每掘进1km或雨季前后各进行洞内外导线控制点联测一次。 ⑵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 洞内布置双导线,形成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施工。 洞口导线点位使用不锈钢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以三维坐标法,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 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准确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1.8″,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80000。 ⑶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采用S1等级水准仪对所交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往返测量。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mm(L 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km计)。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4.4.2施工测量 根据本合同段隧道特点在各施工洞口各配备一个测量班,每个测量班均由1名测量工程师、4名测量技工组成,共同完成测量工作。测量班依据工作内容配置测量仪器。测量作业程序流程见图所示。 ⑴洞口测量 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放出开挖边线桩,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图 ⑵洞身测量 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百米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按每10m编制出所有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由测量班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二次衬砌立模前后轮廓尺寸,进行复核,确认准确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对混凝土净空断面应用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检查。 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随时配带气压标、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全面推广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 根据隧道围岩级别和岩层结构,做好钻爆设计,重点控制好周边眼间距、抵抗线和装 药集中度,并严格按钻爆设计尤其要掌握好施钻精度组织施工。每一循环爆破后,采用激 光断面仪对开挖轮廓线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分析爆破效果,调整优化爆破参数,使周边眼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爆破轮廓圆顺,尽 量减少超过规范的超挖和欠挖。 二、保证隧道衬砌结构内实外光措施 隧道衬砌结构内实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喷混凝土本身密实及喷混凝土层与围岩密贴; 锚杆孔灌浆饱满密实;防水板与喷混凝土层之间及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密贴;二次衬砌 混凝土本身密实等。其主要措施有: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湿喷混凝土的配比、湿喷机 的选型和喷射工艺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作。对于设有钢架和钢筋网的地段,除垂 直于岩面施喷外,可以适当斜喷以消除钢架、钢筋与岩面之间的空隙。对于超挖形成的凹 洼部位,也用同级喷混凝土填实找平; 拱部锚杆设计采用中空锚杆,施作时采用与中空锚杆相配表的注浆机向锚孔压注砂浆,直到压满为止;边墙砂浆锚杆,可以水平向下3°方向施钻锚孔至设计位臵,再灌注流动 性适中的砂浆,插入锚杆; 防水板铺设采用无钉铺设工艺,自隧道拱顶向两侧铺放。防水板的环向长度留有余量,吊挂时逐段用木棍顶压检查,防水板是否能接触到喷层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增大富余量。 防水板的材、质要符合强度伸展率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回。这样就可防止由于防水 板余长不足,柔性不够产生的背后空隙出现; 二次衬砌的模筑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供料,轮式混凝土运输车运料,混凝土 泵灌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拌合时,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配料搅拌,必要时掺加粉 煤灰或微硅粉,以增加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拱顶部位灌筑困难容易留下空隙,施灌时从 已灌筑段一端沿纵向斜压灌混凝土,直至封口处,封口部位改用垂直挤压灌注,直至混凝 土泵压不 动为止; 二次衬砌施工时,对于容易产生空隙的部位,尤其是拱顶一定范围须预留压浆孔。二 次衬砌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充填压浆,消除可能出现的空隙; 二次衬砌采用钢模台车灌筑混凝土。台车的模板长度12m,以减少节段缝,模板表面 光滑、接缝严密,档头板按衬砌断面制作。每个循环作业前,指定专人清理模板及节段之

隧道工程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隧道工程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隧道工程的建设日益增多且对工程施工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必须实现隧道工程的机械化。将机械化与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科学的结合,是隧道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该情况,对隧道工程机械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集中隧道施工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常用的隧道工程机械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我国隧道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工程机械现状;工程机械发展 当今我国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机械渗入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隧道工程以及矿山工程中,逐渐的被用于具有危险性的高强度的工作中,成为社会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且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促使了我国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本文主要以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机械的应用与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营的需要,铁路、公路隧道趋势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技术越来越难、越复杂。铁路、公路隧道的修建涉及到结构、防排水、岩土、地质、地下水、空气动力、光学、消防、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工程机构等多种学科,是综合复合技术,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研究、进行攻关。目前,我国铁路、公路隧道修筑技术已有长足的发展,对围岩动态量测反馈分析技术,组合式通风技术,运营交通简易监控技术,新型防水、排水、堵水技术,围岩稳定技术,支护及衬砌结构技术等都有许多成功实例,其中大部分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还有一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大规模的建设过程中,国内隧道建设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1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1.1钻爆法隧道施工 在钻爆法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流程为开挖、凿孔及爆破;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支护、通风照明、防尘等。现阶段的钻爆法隧道施工主要采用了新奥法支护、锚喷支护和光面控制爆破,主要采用的机械有: 1)凿岩机械。现在的工程机械已经逐渐的步入了液压化,而且技术趋于成熟。高科技使用到凿岩工程机械中,例如气动凿岩机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的采用,大大的提高了工程机械的性能;现代波动力学、减振、消声和新材料应用,通过改变活塞的几何形状,达到最优能量传递的效果,采取扩大活塞直径等措施,提高了机械的冲击频率以及零件的使用寿命。 2)装渣及运输机械。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工程中出渣作业占了整个掘进作业循环时间的40%,因此对装渣及运输机械的选用是提高掘进工作的重点。 为了满足现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要求,适应大断面和全断面开挖的需要,装渣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隧道施工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并结合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 2、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应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本上,工地值班负责人(施工员)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3、在软岩或不良地质的隧道中,施工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如设计文件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应对指定范围进行超前钻孔,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不得盲目冒进。施工中应对围岩加强检查与量测。对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应采取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护顶等小循环的施工方法。 4、对各类事故均应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好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6、未刷好洞口仰坡或未做好洞顶防护和排水设施,不得开挖进洞。 7、隧道掌子面钻眼 7.1钻眼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

状态,如支护、顶板两及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岩石,应立即加以支护或处理。 7.2台车和凿岩机进行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 7.3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7.4不在工作面拆卸修理凿岩设备。 8、爆破作业 8.1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 8.2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警戒区外,并设置安全警戒,其安全警戒的距离应遵守有关规定。 ●独头坑道内不小于50m; ●相邻的上下导坑不小于200m; 8.3洞内爆破不得使用TNT(三硝基甲苯)、苦味酸、黑色火药等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炸药。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15min后,并经过以下各项检查和妥善处理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 ●有无瞎炮及可疑现象; ●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 ●顶板两邦有无松动石块; ●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 8.4如发现瞎炮,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理。 8.5严禁在炸药加工房以外地点进行炸药加工工作,加工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物。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徐锐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徐锐 发表时间:2018-04-08T10:27:14.98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24期作者:徐锐[导读] 本文首先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详细探讨了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旨在促进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 徐锐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39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急剧增长,为解决人口流动与就业点相对集中给交通、环境等带来的压力,满足国家环境和局势变化需求,修建各种各样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机遇。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具有环保和节能优势,特别是在改变我国水资源条件及油气能源储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详细探讨了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旨在促进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发展现状;展望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建设规模和科学技术水平,在最近十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成功地修建了一大批长度长、断面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隧道工程;施工机械化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城市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的利用有了新的进展;工程地质先进勘探技术的应用有了突破;地下工程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有所前进。这些成就缩短了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 1.1主要领域的隧道建设进展情况 1.1.1铁路隧道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 784座,总长8 692 km;规划隧道 4 384座,总长9 345 km;运营隧道13 411座,总长13 038 km o 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 316座,总长2 160 km,其中10 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 km。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相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 337座(总长4 099km)。 1.1.2公路隧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 006座,总长12 684 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 647座(3 079 km)。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为17. 1km的木寨岭隧道,于2016年7月18日贯通。 1.1.3地铁隧道 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己有22个城市开通了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达2 934 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 000多km。截至目前,大陆已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程达12 000 km。 1.1.4水工隧洞 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兰州市水源地引水隧洞(31.570 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 km)、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开工建设。 1.2重难点工程 近两年来,我国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等一大批重难点工程相继贯通,同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汉济渭供水工程、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等也在如期建设中。 2 近年来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隧道及地下工程不再是“单一工程的设计”概念了。任意一项隧道或地下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必须要结合环境保护、工程风险与造价、运营舒适度以及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性的评价。 2.1勘测与地质预报 1)遥测遥感、多点高频物探和高速地质钻机的综合使用,使得地质及水文资料的信息量和准确度大为增强;2)地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不仅使野外勘测工作效率翻倍、费用减少,而且使控制精度等级提高;3)地质预报方面:地质素描、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短距离预报相结合,预报资料与地质分析相结合,使得预报的准确度大为提高。主要物探技术有TSP,HSP、陆地声纳、直流电法、地质雷达等,钻探技术有中长距离钻探、超长炮孔、炮孔。 固源阵列式三维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实现了隧道前方80 m含水构造的三维电阻率成像,能够探测含水构造的规模和空间展布;孔中雷达与跨孔电阻率CT成像使钻孔周围15m范围含水构造的探测更为准确。 2.2设计方面 尽管在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上没有大的创新与突破,但在围岩荷载、水压力取值和岩体微观力学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在设计图方面引入了三维图,特别是近年应用BIM技术,将空间结构、物料特性、工艺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融于一体,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试点性应用。 在设计理念上,建立了地下立体互通理念,在隧道扁平度、隧道埋深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公路方面己建成2座双向8车道隧道,立体交叉隧道在铁路、公路、地铁方面广泛应用。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全长2 850 m,采用地下立体交通形式,隧道分流大跨段覆跨比0.46截面面积376m2,是目前国内外水下隧道之最。营盘路湘江隧道总体平面布置见图1。

(完整word版)中国隧道发展历程

中国隧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发布者: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布时间:2010-3-12 阅读:231次 从1874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上海至吴淞的窄轨铁路起,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的37年中,我国共建成了9100公里的铁路。在这段时期所修建的10条总长4600公里的铁路干线上,共修建了总长42公里的230余座隧道。 我国在1898~1904年修建了长度为3078米的兴安岭隧道,这是当时亚洲最长的宽轨铁路隧道。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隧道工程是由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亲自规划和督造的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工期仅用了18个月,于1908年建成。这也是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越岭铁路隧道。 自1911年10月清王朝覆灭,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中,我国共在40余条总长度约7000公里的铁路干线和支线上修建了总长度约100公里的370余座铁路隧道。其中有当时我国最长的滨绥铁路第二线上长度为3840米的杜草隧道,建于1939~1941年,所穿过的地层为花岗岩,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混凝土衬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其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隧道建设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突破。 起步: 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一代隧道建设工程。该阶段采用钻爆法施工,以人工和小型机械凿岩、装载为主,临时支护采用原木支架和扇形支撑。隧道施工基本无通风,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人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该阶段的主要标志性工程有位于川黔铁路上的凉风垭隧道,该隧道长度4270米,于1959年6月贯通。该隧道首次采用平行导坑和巷道式通风,为长隧道施工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 稳定发展:6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二代隧道建设工程。 该阶段代表性工程有位于京原铁路上的驿马岭隧道,全长7032米,1967年2月开工,1969年10月竣工,也是这一时期修建的最长的隧道。这一时期施工机具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普遍采用了带风动支架的凿岩机、风动或电动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和通风机等。在成昆铁路的隧道施工中还采用了门架式凿岩台车和槽式运渣列车。 在隧道支护方面,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这是隧道施工技术的重要里程碑。由于主动控制了地层环境,较好地解决了施工安全问题。 经过3年国民经济调整,1964年重点加强西南大三线建设,川黔、贵昆、成昆三线全面复工。这些铁路隧道比例大,开工隧道数量猛增,迎来了隧道建设的大发展。

全套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标准做法技术资料

全套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标准做法技术资料,拿走不谢! 全套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标准做法技术资料,都帮你准备好了!标准化施工做法手册、隧道施工全套培训讲义、地铁标化工地手册、盾构施工技术…… 综合管廊工程铝合金模板滑移施工经验交流(超多现场图)

铝合金模板滑移施工经验交流,包括滑模施工背景及现状、滑模施工目标、滑模施工介绍、滑模施工优缺点分析、下一步继续研究思路、总结及体会。 预制装配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及展望PPT 预制装配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及展望,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发展形势 2、预制装配概述 3、预制装配现状 4、相关政策标准 5、明挖预制技术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培训教材及培训PPT(共300余页,内容全面)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课件,包括培训教材202页,配套PPT116页,主要内容包括:桥梁工程基础知识、通用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分部工程施工要点、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主要风险源及安全技术措施、典型案例分析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培训教材及培训PPT(共200余页,内容全面)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课件,主要内容包括: 1 基础知识 2 地基处理 3 路基填筑 4 沉降观测 5 支挡、防护及排水 6 安全技术措施 7 事故案例 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培训教材及培训PPT(150余页)

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培训课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第二章技术工作基本要求 第三章施工测量管理第四章施工调查第五章设计文件审核 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培训教材及培训PPT(共300余页,内容全面)

一、地下工程基本知识二、地铁车站施工要点三、地铁暗挖区间施工要点四、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五、典型案例分析 高速公路施工桥梁工程标准化技术指南(200余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