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农药制备技术概述

微胶囊农药制备技术概述
微胶囊农药制备技术概述

微胶囊农药制备技术概述

20世纪50年代B. K. Green在研究第一代无碳复写纸时使用凝聚法制备了包含染料的微胶囊,这标志着微胶囊技术的开始。进入21世纪,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加快,已被广泛地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建材等很多领域,微胶囊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或囊膜,通过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将作为囊芯的活性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渗透性囊膜的微型胶囊。其具有保护囊芯材料免受环境影响、屏蔽气味、降低毒性等作用。上世纪60年代大量化学农药开始使用,特别是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进入70年代后化学农药的污染问题越来越被重视,降低毒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理念被提出来。同时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减少喷药次数、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成为化学农药研究的重要课题,农药微胶囊制剂就是在这种趋势下出现的。最早的农药微胶囊产品是1974年Pennwalt公司开发的甲基对硫磷微胶囊,投入市场后非常畅销。从那时起微胶囊悬浮剂作为农药的缓释剂型被广泛认可,我国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农药微胶囊制剂,先后有对硫磷、倍硫磷等商品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农药政策的调整,微胶囊悬浮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1 常用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特点

目前,有关农药微胶囊的制备仍以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凝聚法和溶剂挥发法为主。

界面聚合法是囊壁成膜反应发生在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界面上,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将成膜反应所需要的油溶性高分子单体和原药一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向此有机相中加入乳化剂和水,剪切乳化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再添加水溶性的高分子单体。两个单体在药物颗粒的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形成包覆活性成分的聚合物薄膜。该方法的优点是:加工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该法制备的微胶囊适合包裹液体(液体原药或溶解固体原药微粒的有机溶剂),制得的微胶囊致密性好;但是不足之处是:该方法使用的囊壁材料主要是聚脲聚酰胺聚胺酯等。这些单体的毒性比较大,形成的囊壁很难在液体农药中溶解,某些副反应还会使得囊芯性能被破坏或失去生物活性,制备过程中有些农药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生产成本较高。

原位聚合法的原理是将囊材溶解在连续相中,通过改变条件使成囊材料沉淀在两相的界面上。为了简化制备工艺和节约成本,一般采用成本较低的尿素—甲醛预聚体(脲醛树脂)或者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密胺树脂)作为囊壁材料。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其刚性及韧性均较好,所得微胶囊不易被压破,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透水性。此方法的缺陷是容易产生絮凝问题,难以控制农药的释放速率,而且单体中的甲醛容易残留,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易产生危害。该方法也有界面聚合法类似的难点,即反应速度和终点不能在生产中直观的观测,也不适合连续化生产。尿醛树脂和密胺树脂通透性差密封性好,难以应用茎叶处理的农药,更适制备成微胶囊种衣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和缓释性能,因此该法常用于生产大田产品。

商品化的微囊农药悬浮剂中微胶囊大都采用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得,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方法所用到的壁材皆是全合成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微胶囊稳定性、致密性和胶囊强度都比较好,缓释能力强,粒径适中(通常分布在1-20微米),存储运输方便。

复合凝聚法是由两种或者多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线性无规则聚合物作囊壁材料,首先将囊芯物分散在囊壁材料的的水溶液中,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得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静电吸附。这就导致了溶解度的降低并产生了相分离,形成了凝聚胶体相和稀释胶体相。这种凝聚现象称为复凝聚。此法是经典的微胶囊化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微胶囊化,复凝聚法主要受pH值和壁材浓度两个因素的影响,较难

控制反应条件,

且当壁材高分子所带的异种电荷相等时,微囊产率最高。复合凝聚法常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或其衍生物)组合有:明胶/白蛋白/瓜尔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明胶/白蛋白/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聚阴离子纤维素、壳聚糖/聚赖氨酸-海藻酸盐/羧甲基纤维素。为了使生成的微胶囊更稳固,两种高分子材料凝聚时需要加入交联剂进行固化。复合凝聚法所用囊壁材料大多为多糖及其衍生物、聚氨酸或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包埋率和高产率,反应条件温和,比单凝聚法应用更广泛,且易于掌握,成功率高,粒径均匀。复合凝聚法适合难容性固体农药微胶囊化,但只能制备微米级的微胶囊。

单凝聚法是通过向含有芯材的某种聚合物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凝聚剂、絮凝剂等而使该聚合物的溶解性降低,从溶液中析出并沉积于芯材表面形成微囊。单凝聚法中常用的壁材有明胶、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丙烯酸树脂、聚氨酯等,单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时通常要加入醛类物质对形成的微囊进行固化。此外,单凝聚法制得的微胶囊粒径通常较大。在以明胶作为壁材的单凝聚法中不需要乳化剂,先形成的是软胶囊,接着加入醛类交联剂加热调pH使胶囊逐步硬化后,可通过离心、过滤和喷雾干燥分离出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宜连续生产,但由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水分和溶剂的挥发速率过快,囊壁上容易产生缝隙,导致微囊的包覆率普遍偏低,因而制约了该方法在农药领域的应用。多层包覆或选择包覆性能更好的囊壁材料可能是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溶剂蒸发法是先将芯材和壁材分散到有机相中,之后将有机相转移至与壁材不相溶的溶液中加热使

溶剂蒸发进而壁材析出成囊。其常用的囊壁材料主要包括丙烯酸甲酯、壳聚糖、聚己内酯、乙基纤维素、生物塑料PBS和聚乳酸等非水溶性聚合物。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微囊时,由于其溶剂挥发比喷雾干燥法慢,因此包覆率相对较高。但由于溶剂挥发不均匀,微囊形状一般不规则粒径也不均匀。此外,二氯甲烷是该方法中最常用的溶剂,若想将芯材完全溶解,其用量一般需为芯材的几倍到几十倍,因而溶剂回收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PBS或聚乳酸单独作为药缓释的载体时,由于其降解速度快导致释药过快,可通过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碳酸亚丙酯(PPC )等进行共聚、共混等方法来弥补单组份材料各自的缺点,从而调节其释药速率。吡虫啉易溶于二氯甲烷,因此常用该方法制备其微胶囊。

上述方法制备微胶囊都在含有乳化剂的介质中进行,与乳液聚合反应生成复合高分子聚合物类似,都是以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形成的都是高分子材料,只是形态不同,前者包覆囊芯形成微囊,后者被乳化剂包裹形成乳胶粒。在乳液聚合反应发生时囊壁包覆囊芯的方式又有许多不同,具体分为以上几种方法。反应介质-乳液的形态对微胶囊的粒径有很大影响,细乳液和微乳液聚合反应形成的是亚微米的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属于乳液共聚反应,适合同时含有两种不同的壁材单体的聚合反应;单凝聚法可以是均聚反应,即同一种壁材单体的交联反应,也可以是仅通过凝聚剂使囊壁包覆囊芯形成微囊的方法。实际上可以通过乳液共聚反应制得复合囊壁材料,再通过喷雾干燥、溶剂蒸发、相分离(单、复凝聚法)等方法将囊壁包覆囊芯制得微胶囊。

虽然这些方法推动了农药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他们潜在的缺点也制约了进一步创新,使得农药微胶囊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也就急待要求我们寻找一些新的思路去研究。

2 层层自组装技术

2.1 层层自组装技术简介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一种新的微胶囊制备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现今已成为微胶囊制备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静电引力自组装技术,在合适的模板上,层层沉积电荷相反的聚电解质,然后得到

纳米或微纳米的微胶囊。由于这种微胶囊技术可以对胶囊的囊壁进行符合要求的改变,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进入这一领域。但到目前为止,层层自组装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领域微胶囊的制备,它是先将模板颗粒带上电荷,然后加入含带不同电荷的聚电解质,这样就会在模板颗粒表面过饱和吸附。再加入含另一电荷的聚电解质,又会过饱和吸附。这样吸附几次之后就会在模板表面形成符合要求的聚电解质囊膜。各种合成和天然聚电解质、纳米微粒、多价离子及有机小分子等均可以作为囊壁材料,如天然聚电解质的组合有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等;合成聚电解质的组合有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PDDA)-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聚丙烯酸(PAA,即卡波姆)、PAH-PSS、聚乙烯亚胺(PEI)-PSS;无机纳米离子的组合有SiO

2-PDDA、Fe3O4-PAH等。层层自组装技术具有一下优点:①制备方法简单。只需将离子化的基底交替侵入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即可,整个过程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②吸附层的厚度在纳米尺寸范围内可以精确地调控。可以通过改变沉积的聚电解质的层数来改变膜的厚度。③豆膜的选择不受基底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农药可以有通用的囊壁材料。

2.2 层层自组装技术研究进展

层层自组装法是利用超分子静电自组装原理,通过静电引力的作用依次吸附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从而形成具有多种功能的超薄膜。该法制备工艺简单,通过简单的交替浸涂技术就可实现在材料表面的分子组装;同时,制备条件温和,在常温水溶液中就可以进行,从而有利于保持生物分子具有维持生物活性功能的天然构象。国内外对其用在医药微胶囊的研究比较多,意大利的S. Manju. K.通过使用聚四苯乙烯磺酸钠和聚乙烯亚胺制备空心微胶囊来组装天然抗癌药物姜黄素。通过测定其Zeta电势,电镜下的观察和细胞毒性实验得出,由该法制备的医药微胶囊的控释效果非常好。南开大学的Zhao Zixiao和日本Tohoku大学的Junichi Anzai科研小组致力于研究将将一些具有活性的的酶吸附在碳酸钙粒子上,然后分别通过聚烯丙胺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层层吸附,这样就形成了包裹碳酸钙和活性酶复合体的微胶囊。可以再通过乙二胺四乙酸将碳酸钙溶解掉就形成了只包含活性酶的微胶囊。法国的Univ Lille通过使用Zeta电势变化作为检测成膜过程的手段,研究了油在水中乳化过程中通过静电引力将聚阳离子壳聚糖和聚阴离子SDS层层沉降在油微粒的表面形成微胶囊。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在纳米尺度对胶囊囊壁的组成、结构、厚度、表面状态进行准确裁控,采用该技术的微胶囊释放速率可控范围较大。目前应用该法最多的芯材是微晶,甚至表面不带电荷的晶体用两亲物质处理后也可应用该技术直接包埋。聚电解质作为囊壁材料制得微胶囊通透性较好,在制备过程中增加反应温度,热处理使聚电解质层发生构想重排,使胶囊制备时产生的微孔得以修复,透过性下降。

关于层层组装技术,目前主要用在医药微胶囊和高分子材料方面,而用于农药微胶囊只有北京化工大学的赵静老师研究过使用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2.3 层层自组装的工艺研究

根据文献报道,以胶体粒子为模板的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方法主要有3种:

(1)离心分离法,先向农药悬浮液中加入过量的、与其表面电荷极性相反的聚电解质,利用静电引力作用在农药微粒的表面吸附一层聚电解质层。离心除去多余的聚电解质,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然后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利用静电引力作用再吸附上一层聚电解质层,再离心并洗涤干净。重复上面的操作,使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胶体粒子表面交替吸附,形成多层膜,从而制备出以胶体粒子为囊芯,聚电解质多层膜为囊材的微胶囊。

(2)连续吸附法。该方法和上一方法的原理相同,只是优化了实验过程,使其用作农药微胶囊的制备更加可行。先向农药悬浮液中加入适量的、与其表面电荷极性相反的聚电解质,利用静电吸引作用在胶体粒子的表面吸附一层聚电解质层。要求加入的聚电解质的量比其在胶体表面吸附的饱和量略大或相当(该过程可以通过Zeta电势控制)。然后再向悬浮液中加入适量的、与初始胶体粒子表面电荷极性相同的聚电解质,利用静电引力作用在胶体粒子的表面再吸附一层聚电解质层。重复上面的操作,使带不同电荷的聚电解质在胶体粒子表面吸附,形成多层膜。

(3)膜过滤法。该方法就是以膜过滤代替离心分离胶体粒子与聚电解质溶液。需要一个底部含有滤膜的反应室和抽真空装置。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农药悬浮液和与其电荷相反的聚电解质加入到反应室中,利用静电引力作用在胶体粒子表面吸附一层聚电解质层。在聚电解质吸附完成以后,在反应室抽真空而使聚电解质溶液滤出反应室,随即洗涤粒子。然后再加入与胶体粒子电性相反的聚电解质溶液,重复上面的操作。

3 展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研究和开发水性粒状缓释多功能、省力化和精细化的农药新剂型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微胶囊农药技术含量高,具有持效期长、缓释、毒性低、安全、方便等特点,正逐步成为农药新剂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层层自组装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微胶囊的制备中,由于其技术含量相对来说比较高,在农药微胶囊的制备方面还没有普及。但是由于对现有的农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的研究已到了瓶颈时期,这就急需要引入新的方法来制备农药微胶囊。随着研究人员对层层自组装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优化技术路线,我们相信以该技术所具有的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农药微胶囊制备方法。

农药微胶囊囊壁材料概述

壁材是决定农药微胶囊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囊壁材料的原则是:

1.聚合物要有良好的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使其能够通过适宜的微胶囊化方法在被包囊物质周

围聚合成膜。且成膜容易,能包囊大量活性物质,在储存和使用时足够稳定。

2.形成的膜化学组成和外观情况要能适合在溶剂中分散,并且使特定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释放速度。

3.壁材(包括单体及其添加剂)一定不能与芯材物质发生反应,防止降低或破坏芯材的功效。

4.形成的微胶囊壳必须能固化,有一定的强度。

5.壁材和其降解产物要对环境温和,力求材料价廉,来源广泛,成本较低。

6.微胶囊制备过程中 ,油溶性囊心物一般选用水溶性壁材 ,水溶性囊芯物质则多选用油溶性壁材。

目前可作为药物微胶囊壁材的物质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全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无机材料。

1.天然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微胶囊壁材主要包括 3 类 : (1) 碳水化合物,如淀粉、乳糖、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和各种植物胶类 (阿拉伯胶、卡拉胶、角叉胶、黄原胶、果胶等) ; (2) 蛋白质类,如大豆蛋白、明胶、玉米蛋白、乳清蛋白等 ; (3) 蜡与脂类物质,如蜂蜡、石蜡、油脂、脂质体等。

天然高分子材料常用于锐孔凝固法、凝聚法、喷雾干燥法等制备微胶囊时作为壁材,这类壁材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完全降解,不易产生环境问题,而且具有粘度大、易成膜的特点。然而天然高分子壁材包裹下的囊芯释放速度较快,缓释时间短,机械强度差,因此天然高分子材料大多应用于在医药和食品方面。

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固有缺点,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对天然高分子材料改性,交联一些其它高分子、与其它高分子共混或用其它高分子进行表面涂覆,使其获得性能优异的目标载体材料,是目前改善天然高分子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天然高分子材料中引入交联剂 ,使天然高分子交联后以共价键连接成网状或体形高分子以提高其载体材料的稳定性、降解性、热性能等。

有学者为提高羧甲基壳聚糖 (OCMC) 缓释微球性能,采用交联剂戊二醛对 OCMC 改性,并用交联的OCMC包覆药物提高微球的稳定性和缓释性。天然高分子瓜尔胶 ( GG) 具有无毒、低成本、使用广泛、可降解等优点,但水合速率不好控制,易受微生物污染,储藏过程中粘度降低,限制其应用。有学者采用聚丙烯酰胺 ( PAAM) 与 GG 交联,得到 PPAM-GG 作为壁材包裹药物,改善了 GG 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可用于药物微胶囊壁材的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纤维素类衍生物。通过与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反应可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羟基取代基的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和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等。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特点是毒性较小、有很大的粘度,成盐后溶解度增大,对pH比较敏感,缓释性能较好。由于半合成高分材料很容易水解,不适合高温处理,耐酸性差,因此,需要使用时临时配制。半合成材料作为壁材大都应用于医药领域,适合制备微胶囊的方法有溶剂挥发法、凝聚法。

乙基纤维素 ( Et hyl Cellulose ,EC) 是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之一,因其出色的成膜性、抗湿性、化学惰性以及 pH非依赖性,使得 EC在药物制剂中得以广泛应用。采用 EC 作为载药微球壁材制备的载药微球呈规整的圆球形,大小较均匀,微球粒径在 50~200μm,呈典型的多核结构,并且载药微球的粒径随着 EC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EC表面像玻璃,脆而硬,这种表面性质对药物的缓释膜非常不利。因此,需要添加其它组分提高其成膜性能,使共混物兼具优良的膜性能和较好的缓释作用。

游红等选择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为壁材,以苏云金芽胞杆菌 (Bt) 原粉为囊芯,同时添加紫外吸收剂制备 B t 微胶囊,通过微胶囊化能显著提高 B t产品抗紫外线降解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 CAP有机溶剂包衣所带来的环境、经济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入合适的增塑剂(如聚乙二醇),可以有效地提高微胶囊的成膜性和稳定性。

3.全合成高分子材料

可用于药物微胶囊壁材的全合成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生物可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两类,其中生物可降

解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α-羟基酸)、聚原酸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聚磷酸酯、聚(α-氨基酸)等;不可生物降解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脲、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采用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壁材有时用一种聚合物包裹,有时用多种聚合物的复合物包裹。

由于生物可降解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价格昂贵,将它用作农药微胶囊壁材,生产成本较高。这些材料大多水溶性不佳,通常用于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

当PBS(生物塑料)单独作为药缓释的载体时,由于其降解速度快导致释药过快,可通过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 )、聚碳酸亚丙酯(PPC)等进行共聚、共混等方法来弥补单组份材料各自的缺点,从而调节其释药速率。其中共混比共聚更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就聚乳酸(PLA)而言,对于载药量和粒径相近的载药微胶囊而言,载体材料降解速率对其释药有明显的影响,即载体材料的降解速率越快,药物的释放速率也越快,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PLA降解越慢。因此,要制备长效的农药微胶囊制剂,可通过对聚乳酸改性增加其相对分子质量或控制聚乳酸的晶型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来实现。

不可生物降解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壁材主要有聚脲、脲醛树脂、三聚氰胺-脲醛树脂、聚氨酯等。聚脲和聚氨酯是界面聚合法的囊壁材料,尿醛树脂和密胺树脂是原位聚合法所用囊壁材料。这类材料制得微胶囊化学性质稳定、缓释性能好、致密性好、不易降解,因此多用于微囊悬浮种衣剂。非乙腈酸酯聚氨酯避免剧毒物质乙腈酸酯的使用,已成为聚氨酯行业研究的热

点。就原位合成方法而言,研究发现

在同一粒径及壁厚的情况下,密胺树脂囊壁的强度比脲醛树脂的大。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的聚脲微胶囊相比,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于聚脲微胶囊。

不可生物降解全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储存运输方便等特点,但在制备微胶囊过程中,成囊所用的单体大多为有毒物质,其次,成囊单体发生副反应,对微胶囊性质有明显影响,因此要避免选择一些能引起与囊芯和反应体系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发生副反应的单体进行包覆。

4.无机材料

从生物降解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用无机材料作为壁材,对活性组分进行包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不仅可以包覆固体粒子,也可包覆油状物。可用于微胶囊壁材的无机材料主要包括双金属氢氧化物、碳酸钙、磷酸盐、硅酸盐、粘土类等。目前无机材料可用于微胶囊壁材的种类不多,较少应用于药物领域。

由于农药防治对象种类多、差异大。因此应根据具体靶标和施药环境选择不同的壁材和微囊化技术。如在叶面施用微囊制剂防治病虫害时,鉴于农民一般在病虫害发生前期施药,所以适宜选择降解速率快的壁材如聚乳酸和配位聚合物或多孔的壁材。地下害虫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季均有发生,因此适宜选择降解速率较慢的聚脲、聚氨酯或脲醛树脂等壁材。而当微囊产品主要用于果蔬保鲜时,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明胶和阿拉伯胶等作为壁材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壁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微囊产品的理化性质,不同壁材的性质、空隙率和结晶度不同,引起的释放速率不同。具有不同孔隙率的壁材囊芯释放速率不同,高聚物壁材一般由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组成,囊芯不能通过紧密排列的结晶区向外扩散,只能通过无定形区向外扩散。PMMA(有机玻璃)、PVC(聚录乙烯)、PC (聚碳酸酯)等塑料树脂类都属于无定形聚合物。

一般选用聚电解质作为壁材通透性较好,可以透过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但不能通过分子量>4200的大分子。海藻酸钙微胶囊通透性大于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而且壳聚糖浓度越小通透性越好。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有许多独特性质,以壳聚糖作为壁材不仅有很好的缓释效果,有利于保护环境,降解速率也较为适中。

低聚物产生的膜相对较厚,但扩散性更好,而高聚物则会形成密而薄的膜。一些研究表明,不同壁材微胶囊释放速率大小顺序为明胶>纤维素>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酰胺(如聚丙烯酰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农药剂型大全

原母药 原药 TC 母药 TK 液体剂型 水剂 AS 微囊悬浮剂CS 可分散液剂DC 乳油 EC 水乳剂 EW 微乳剂 ME 油剂 OL 悬浮剂 SC 可溶液剂SL 超低容量剂 UVL 滴加液 MA 固体剂型 干悬浮剂DF 粉剂 DP 细粒剂 FG 颗粒剂 GR 大粒剂 GG 微粒剂 MG 可溶性粒剂 SG 可溶性粉剂 SP 中国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水分散粒剂WG 笔剂 CA 可湿性粉剂WP 可溶性片剂WT 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 干拌种剂DS 悬浮种衣剂 FS 种衣剂 SD 湿拌种剂WS 其他剂型 气雾剂 AE 块剂 BF 缓释剂 BR 电热蚊香液 EL 电热蚊香片 EM 电热蚊香浆 ET 烟剂 FU 乳膏 GS 压缩气体制剂 GA 丸剂 PT 毒饵 RB 喷射剂 SF 片剂 TA 追踪粉 TP 熏蒸剂 VP 1

主要剂型 一、乳油EC 二、微乳剂ME 三、水乳剂EW 四、可湿性粉剂WP 五、可溶性粉剂SP 六、水分散粒剂WG 一、乳油 (一)、乳油的概念 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它是由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 (如苯、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 液体,加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优点:加工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配制技术容易掌握,有效成分含量 高,储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药效高。 缺点:使用大量的易燃、有毒有机溶剂,加工储运安全性差,使用时气 味大,对环境相容性差。因此乳油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乳油,部分代替有机 溶剂的水基型制剂。 (二)、乳油的加工工艺 1、组分及要求:凡是液态或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的农药原药一般均可加工成乳油;对水溶性较强的原药,加工成乳油较为困难,需使用助溶剂。原则上,乳油含量越高越经济。 溶剂对原药起稀释和溶解作用,要求对原药溶解度大,与原药相容性好,来 源丰富成本低,闪点高,常用溶剂如 :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 乳化剂是乳油配方筛选的关键,常用复配乳化剂,多为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 磺酸钙的混合乳化剂。 助剂能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能力,常用的如醇类、酮类、乙酸乙酯。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概述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概述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过程中,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政 ? ?? 作纳入国家和企业的生产建设计划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企业中一些重大安全技术问题,使企业劳动条件的改善逐步走向计划化和制度化;也可以更合理使用资金,使国家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投资发挥最大的作用。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要的经费、设备器材以及设计、施工力量等纳入了计划,就可以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制订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一项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一方面企业各级领导对编

制与执行措施计划要负起总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才能使改善劳动条件的计划很好实现。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可鼓舞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也更好地吸引职工群众参加安全管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 ??? ??《关 ? ??1977年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在《关于加强有计划改善劳动条件工作的联合通知》中规定,要把改善劳动条件的问题列入发展国民经济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认真予以解决。1979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在《关于安排落实劳动保护措施经费的通知》中规定,在制订年度和长远的生产建设计划以及老企业改造计划时,都要保障安全生产,合理解决安全生产和尘毒

危害问题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一并安排落实。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总名称表》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归纳起来,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有5点:①国家公布的安全生产法令、法规和各产业部门公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指示等;②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③职工提出的有关安全、工业卫生方面的合理化建议;④针对工伤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电讯技术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信息保密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中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保护区域边界 ??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确定安全需要 ??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 ?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 ??●●???, ??),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我国 ?????模型: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 ????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农药剂型

可湿性粉剂——WP:在使用时首先应加入少量可湿性粉剂,边搅拌边加药,不可一次加药过多,以免搅拌不匀,将配好的母液倒入已装一半水的喷雾器药箱中,再加满水,搅拌均匀即可喷洒。可溶性粉剂——SP:可以加水溶解配制成水溶液喷洒。乳油——EC:由农药原药、溶剂、乳化剂经溶解混合而成。入水后可分散成乳剂的油状均相液体农药剂型。水分散粒剂——WDG:水分散粒剂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悬浮液的粒状剂型。干悬浮剂——DF:干悬浮剂是由有效成分与多种添加剂组成的,具有与悬浮剂同样的特性和优点,不同的是干燥的粒状,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使用更为方便。浓乳剂——stock emulsions是液体或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微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剂。与水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乳油不同,而是乳状液的浓溶液。浓悬浮剂——suspensionconcentrates固体原药分散、悬浮在含有多种助剂的水相介质中,能流动的高深度粘稠剂型。水剂——aqueous solutions农药原药的水溶液剂型,是药剂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水中的真溶液,药剂浓度取决于有效成分的水溶解度,一般在使用时再加水稀释。 农药剂型缩写 缩写剂型 AE气雾剂 AS水剂 BF块剂 BR缓释剂 CG微囊粒剂 CS微囊悬浮剂 DC可分散液剂 DF干悬浮剂 DP粉剂 DS干拌种剂 EC乳油 EW水乳剂 FG细粒剂 FS悬浮种衣剂 FU烟剂 GG大粒剂 GR颗粒剂 ME微乳剂 MG微粒剂 MP防蛀剂 OL油剂 PF涂抹剂 RB毒耳或耳剂 SC悬浮剂 SD种衣剂 SE悬乳剂 SG可溶性粒剂 SL可溶性液剂 SO展膜油剂 SP可溶性粉剂

TA片剂 TC原药 TK母粉或母液 ULV超低容量剂 VP熏蒸剂 WG水分散粒剂 WP可湿性粉剂 WS湿拌种剂 WT可溶性片剂 农药剂型英文缩写 TC 原药TK 母药DS 干拌种剂FS 悬浮种衣剂 SD 种衣剂WS 湿拌种剂AS 水剂CS 微悬浮囊剂 DC 可分散剂EC 乳油ME 微乳剂OL 油剂 SC 悬浮剂SE 悬乳剂SL 可溶性液剂UL 超低容量剂 CG 微囊粒剂DF 干悬浮剂DP 粉剂FG 细粒剂 GR 颗粒剂MG 微粒剂SG 可溶性粒剂SP 可溶性粉剂 WG 水分散粒剂WP 可湿性粉剂WT 可湿性片剂MC 蚊香 VP 熏蒸剂FU 烟剂BR 缓释剂

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概述DOC 44页.doc

第十二章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 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建设部、哈尔滨市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政策及有关规定,切实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第一节施工安全生产目标 本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目标为:“五无一杜绝”,“一创建”。 “五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和机械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无倒塌事故,无中毒事故; “一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 “一创建”即: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⑴组织保证 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专职安全工程师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安全工作的落实,督促工人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生产。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管理本辖区日常的安全工作。 ⑵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由各级安全组织监督检查,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网络,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工前有布置,工中有落实,工后有讲评。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⑶责任保证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注册安全责任制。建立各级各部位安全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责任制与经济挂钩,切实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三节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 ⑴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①施工现场的布置须符合防火、防风、防雷、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及安全月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修理间、停车场等须按建设单位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统一布置。 ②现场道路平整、坚实、畅通,危险地点须悬挂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须设红灯示警,现场道路须符合《工厂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78-84 的规定,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③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专人管理不得乱拿乱动,并组成一个由15-20 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均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④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管理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木工加工场、料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 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 ⑤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块发生器要隔离存放。 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⑦临时用电线路的安装、维修、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⑧电缆线路须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⑨室内配电柜、配电箱前要有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⑩各类电器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⑾防火、防雨配电箱,箱内不得存入杂物并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⑿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使用橡胶电缆,穿过场内行车道时,穿管埋地敷设,破损电缆不得使用。 ⒀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上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并设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要经有关部门批准。

农药剂型大全..

中国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原母药 原药TC 母药TK 液体剂型 水剂AS 微囊悬浮剂CS 可分散液剂DC 乳油EC 水乳剂EW 微乳剂ME 油剂OL 悬浮剂SC 可溶液剂SL 超低容量剂UVL 滴加液MA 固体剂型 干悬浮剂DF 粉剂DP 细粒剂FG 颗粒剂GR 大粒剂GG 微粒剂MG 可溶性粒剂SG 可溶性粉剂SP 水分散粒剂WG 笔剂CA 可湿性粉剂WP 可溶性片剂WT 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干拌种剂DS 悬浮种衣剂FS 种衣剂SD 湿拌种剂WS 其他剂型 气雾剂AE 块剂BF 缓释剂BR 电热蚊香液EL 电热蚊香片EM 电热蚊香浆ET 烟剂FU 乳膏GS 压缩气体制剂GA 丸剂PT 毒饵RB 喷射剂SF 片剂TA 追踪粉TP 熏蒸剂VP

主要剂型 一、乳油EC 二、微乳剂ME 三、水乳剂EW 四、可湿性粉剂WP 五、可溶性粉剂SP 六、水分散粒剂WG 一、乳油 (一)、乳油的概念 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它是由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优点:加工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配制技术容易掌握,有效成分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药效高。 缺点:使用大量的易燃、有毒有机溶剂,加工储运安全性差,使用时气味大,对环境相容性差。因此乳油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乳油,部分代替有机溶剂的水基型制剂。 (二)、乳油的加工工艺 1、组分及要求:凡是液态或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的农药原药一般均可加工成乳油;对水溶性较强的原药,加工成乳油较为困难,需使用助溶剂。原则上,乳油含量越高越经济。 溶剂对原药起稀释和溶解作用,要求对原药溶解度大,与原药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成本低,闪点高,常用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 乳化剂是乳油配方筛选的关键,常用复配乳化剂,多为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乳化剂。 助剂能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能力,常用的如醇类、酮类、乙酸乙酯。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第一章农药知识概述

第一章农药知识概述 第一节农药分类 农药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发展农药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大的作用。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害和其他有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是用于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 在用途上,目前农药使用的目的和场所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和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二是预防、消灭或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三是调节植物、昆虫生;四是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保鲜;五是预防、消灭或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六是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药是农、林、牧、渔业及公共卫生等部门用与防治病、虫、草、鼠害以及调节农作物生长的化学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农药的应用对保证农业丰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严重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两年后将减少40~60%以至绝产。据农业部统计,由于使用农药,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300亿元。近年来,由于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出现,农药使用的投入产出比已高达1:10以上;一般农药品种的投入产出比也达1:4以上。所以,农药的使用是保证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为了满足不断增长人口的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而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保证农业丰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中国农药发展及现状 中国是使用农药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5世纪用牡鞠、芥草、蜃炭灰灭杀害虫,用含砷矿物杀鼠。公元前32年用附子、干艾等植物防虫和储存种子。公元25~200年,东汉用炼丹术制造白砒治虫,并记载用硫磺杀虫、治疥。唐代有用砷化物防治庭院虫害的记载,明代的《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不少杀虫物质如砒虫、雄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如何用砒虫防治地下害虫、田鼠及水稻害虫。后来还有用烟草、除虫菊、鱼藤等治虫的记载。 我国现代合成农药的研究始于1930年。当年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最早

上山掘进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山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煤(岩)层:该巷道设计在L7灰岩中掘进。 用途:十一水平及以下各工作面的回风。 设计长度为143m,总工程量为143m,坡度为26° 二、巷道布置 巷道断面设计为半圆拱形断面,半径R=1.4m,直墙高为1.1m,净宽2.8m,净高2.5m。 该巷道设计长度为143m,斜巷开拓,以200°方位掘进上山,计总工程量为143m。 向上掘进时必须每隔40m掘进一个躲避硐。躲避硐规格为净高1.5m,净深1.5m,净宽1.5m。 三、支护设计 巷道支护设计为锚网喷浆支护: ①锚杆的间排距为700mm×800mm。 ②采用高强度金属网。 ③喷层厚度不小于100mm。 四、支护工艺 1、锚杆的类型及安装要求 ⑴打眼使用专用钻杆,使用直径为28mm的钻头,不得使用其它型号钻头,打眼时保证锚杆与巷道壁垂直或与岩面夹角≮75°; ⑵钻孔的深度要求:锚杆长度2.0m,锚杆眼深1.9~2.0m,其眼深误差不超过20mm,特殊地段必须采用2.5m的锚杆; ⑶安装锚杆前要用风管吹净眼内的岩粉; ⑷每个锚杆眼安装树脂药卷两节,并用钻头搅拌缓慢送入,时间控制在20~30秒送到位; ⑸每根锚杆外露部分不得超过50mm,锚杆的锚固力≮60KN; ⑹锚杆的间排距为700mm×800mm; ⑺挂网时,两金属网的边缘要互相连接好,并且用钢垫和锚杆压好。 2、喷射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及参数 ⑴混凝土成份:425#水泥,粒度5~10mm的石子,砂子为中粒,其配合比:水泥:

水:砂子=1:2:2; ⑵速凝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3~4%; ⑶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100mm; ⑷喷射混凝土采用转子N型的喷浆机; ⑸喷射距离:喷浆机距迎头不能超过40m,喷头与受喷面之间必须保持0.8~1.2m 的距离; ⑹喷浆前对工作面范围进行全面检查,敲帮问顶,打掉活矸、危岩。排尽迎头积水,清理现场,检查各种防尘设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是否完好、齐全; ⑺喷浆前要进行质量检查,依据巷道的规格要求,全面检查受喷段尺寸状况,锚杆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受喷段岩面凸凹不平位置,要用手镐或风镐尽量找平。用手镐或风镐切齐直墙,清理出喷射基础,使其达到设计深度; ⑻喷射前,工作范围内的巷道洒水冲洗干净; ⑼喷浆顺序:从基础开始,自下而上,由后向前,先填凹找平后,再按正规操作进行; ⑽喷射手要掌握好喷射角度,喷嘴力求垂直岩面。喷墙时其喷射角度以下俯10°~15°为宜,喷正顶时其最小仰角为65°。 ⑾喷射时,应根据风压大小和回弹情况,及时调整喷射距离,喷头距受喷面的距离一般为0.8~1.2m; ⑿采用划圈喷射法,即喷出料以一圈压半圈,呈螺旋状沿横向由下向上,反复运动,圈径以200~250mm为宜; ⒀初喷紧跟迎头,初喷厚度≮50mm,复喷距迎头≯10m,喷厚不小于设计数值; ⒁复喷24小时后要洒水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 五、凿岩方式 一、施工方式 1、破岩方法:钻眼爆破法 2、支护:上锚杆、挂网、初喷、复喷 3、装矸:采用耙矸机将矸石装入矿车 4、运输方式:电瓶车牵引矿车运矸 5、施工方案:一次成型、复喷 6、钻具:YT-28或YT-24气腿式凿眼机,B22、B25小钎杆,38mm钻头凿炮孔。

微胶囊技术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微胶囊剂可谓是当前农药新剂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虽然,它在农药制剂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还很小,远排不上农药主要剂型的地位,但鉴于它拥有诸多极具魅力的优点和功能,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3]。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人们对于安全、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微胶囊剂的许多优点势必将成为农药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1 微胶囊剂的特点和功能[4~6] 微胶囊剂(microcapsules,MC),严格说应是微胶囊悬浮剂(capsulesuspensions,CS)。它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或囊膜,通过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作为囊心的农药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渗透性囊膜的微型胶囊,并将它们以一定的浓度稳定地分散、悬浮在作为连续相的水中。微胶囊剂从外观看,很像水乳剂(EW),也是以水作为基质的非均相体系,活性成分包含在分散的油相之中,所不同的是在分散的油相粒子外层,包以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极薄的囊膜。正是此囊膜,赋予该剂型许多重要的功能: ①它将油相和水相隔开,因此有些对水不稳定的农药活性成分如有机磷等,难以制成水乳剂和微乳剂(ME),却可制成微胶囊剂。 ②抑制了因许多环境因素(如光、热、空气、雨水、土壤、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造成的分解和流失,提高了药剂本身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态和环境。 ③囊膜可抑制农药的挥发性、掩蔽其原有的异味,降低它的接触毒性、吸入毒性和药害,减轻它对人畜的刺激性和对鱼类的毒性等。 ④引入控制释放的功能,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延长其持效期,从而可减少施药的数量和频率,改善农药对环境的压力。 ⑤为多种不同性能的农药活性物质的有效复配提供极大的方便。 ⑥囊膜的存在也改善了制剂的胶体和物理稳定性。不难看出,微胶囊的上述功能,无论对于现有农药品种的改进和完善,或是促成新农药品种的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都将是极其重要的。 2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5~10] 2.1 物理法、相分离法和界面聚合法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可分为三类,即物理法、相分离法和界面聚合法。属于物理法的有离心挤压、喷雾干燥、流化喷雾涂层等方法。前者的缺点是难以制得小尺寸的颗粒后两种方法的缺点是制得的胶囊不具备高的质量经常出现作为囊壁的高分子材料中间无农药心料或是作为心料的农药活性物质未被高分子囊壁包裹。 这类方法很少用于农药制剂。属于相分离法的有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等。其共同特点是都须将不溶于水的农药活性物质乳化分散于水相中。单凝聚法是指水相中溶有用作囊膜的高分子物质,待所处条件发生变化(如pH改变或添加盐类和其他非溶剂物质等),溶解的高分子便在水相中析出,并随即优先包裹在分散其中的农药活性物质上。复凝聚法是指水相中含有的水溶性单体或前聚体,在条件发生变化(如添加酸化剂)时,便在水相中聚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并析出,优先包裹在分散其中的农药活性物质上。常用的单体或前聚体有甲醛和尿素或氰脲酰胺、明胶和阿拉伯胶等。相分离法虽可用于农药制剂,但鉴于过程难严格控制,所得制剂中活性物质含量较低以及成本较高等原因,并未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目前应用于农药的微胶囊技术,主要是界面聚合法。 2.2 微胶囊化的界面聚合法 这里所说的界面聚合法(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严格说应是界面缩聚法(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而不是界面加成聚合(interfacialad-ditionpolymerization)反应。在界面加成聚合反应中,所用的都是不饱和单体,难适用于农药。因为在农药原药中,存在较多的杂质,它们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_刘永霞

收稿日期:2002-11-22 第一作者简介:刘永霞(1973-),女,硕士研究生。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刘永霞,于才渊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程研究室,辽宁大连 116012) 摘 要:微胶囊化方法是功能性材料制备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渔业、医药和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实例,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微胶囊;纳米微胶囊;功能材料中图分类号:T 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48(2003)03-0036-05 Application and Recent Prog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LIU Yong -xia ,Y U Cai -yuan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 ian 116012,China ) A bstract :M icroencapsulation is an impor tant techmology of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 nal powders ,and in recent y ears more and mo re attentin is paid to it .Several impo rtant microencapsula tio 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food ,fish industiy ,medicin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et al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g 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 y is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microcapsule ;nano -microcapsule ;functional materi -als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1]。微小容器被称为微胶囊,器壁被称为壁材或壳材,而其内部包覆的物质则称为芯材 或囊芯。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一般为球形。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微胶囊有多种分类方法:从芯材来看,分为单核和复核微胶囊;从壁材结构来分,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微胶囊;从壁材的组成来看,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微胶囊;从透过性来讲,又 分为不透和半透微胶囊,半透微胶囊通常也称为缓释微胶囊。 微胶囊具有保护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降低毒 性,掩蔽不良味道,控制核心释放,延长存储期,改变物态便于携带和运输,改变物性使不能相容的成分均匀混合,易于降解等功能[2~4] 。这些功能使微胶囊技术成为工业领域中有效的商品化方法。美国的NRC 公司利用微胶囊技术于1954年研制成第一代无碳复写纸微胶囊[5~6],并投放市场,从此,微胶囊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 微胶囊技术简介 微胶囊技术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 60多年的历史。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微胶囊化的方法已将近200种[7],但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分类方法。目前人们大致上将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物理机械法[8] 。微胶囊化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生产要求的粒子平均粒径、芯材及壁材的物理化学特性、微胶囊的应用场合、控制释放的机理、工业生产的规模及生产成本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锐孔-凝固浴法、凝聚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和流化床喷涂法。之所以介绍这几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们都适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 锐孔-凝固浴法:是指将喷嘴喷出的微粒通过 多联化而后形成微胶囊。该法是Mabbs 于1940年和Rabbool 于1950年提出的[9]。此法一般是以可熔(溶)性高聚物作原料包覆囊芯,而在凝固浴中(水或溶液)固化形成微胶囊,固化过程可能是化学反应,也可能是物理过程。它采用的成膜材料多为褐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蜡和硬化油脂等。由于在凝固浴中发生固化反应,一般进行得很快,因此含有囊芯的聚合物壁膜在到达凝固浴之前预先形成,这就需要锐孔装置(滴管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图1为该法流程图。 此项技术的关键除芯壁材的配比外,是否在凝固浴中加入搅拌也是相当重要的,如王显伦[9]在制 第9卷第3期2003年6月 中 国 粉 体 技 术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9No .3June 2003 DOI :10.13732/j .issn .1008-5548.2003.03.011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姓名黄相尧 学号12110302051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校山东理工大学

目录 摘要 ............................................................................................................................................... I 引言 ............................................................................................................................................... I 1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配料中的运用. (2) 1.1天然香精香料 (2) 1.2天然色素 (2) 1.3酸味剂 (2) 1.4甜味剂 (3) 1.5膨松剂 (3) 1.6防腐剂 (4) 1.7抗氧化剂 (4) 1.8粉末油脂 (5) 2微胶囊技术在营养强化剂中的应用 (7) 2.1活性肽和功能性蛋白 (7) 2.2多不饱和脂肪酸 (8) 2.3维生素 (9) 2.4矿物质 (9) 2.5益生菌 (10) 3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酶制剂中的运用 (12) 4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 重点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功能性营养成分和食品酶制剂中的运用,及在解决食品工业中某些食品成分不稳定的问题或达到控制释放目的方面的各种应用,为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微胶囊;食品工业;应用 Microencapsulation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infoodindustry Abstract:Applicationofmicroencapsulationtechnologyinfoodadditives,functionalnutritioncomponentsandfoodenzymepreparationswasfocused.Itwasexpectedtoresolvetheinstabilityofsomefoodingredientsandcontroltherelease,whichprovidedreferencesforthedevelopmenofthetechnology. Keywords:microencapsulation;foodindustry;application

人工运料安全技术措施

人工运料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为加强施工安全,保证掘进迎头人工运料作业安全,根据现场情况特制定如下措施。 二、运送物料明细 人工搬运物料明细: 第一类:W钢带、网片、锚索托盘、锚杆托盘、锚杆、梯子梁、槽钢托梁、锚杆钻机、锚索钻机等施工工器具。 第二类:轨道、钢管、金属单体液压支柱、锚索及其它设备配件等。 三、施工方法 第一类物料:采用人工搬或肩扛的方法运输。 第二类物料:轨道、钢管、单体支柱等无极绳绞车不能运达时,采用专用滑动运输工具沿已铺设好轨道拖运;锚索采用人工拖运的方法运输;减速机、电机、水泵等设备可采用滑动平板小车或旱船拖运。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运输物料要求 第一类物料:运输梯子梁一次不得超过5根;锚索托盘一次不得超过3块;锚杆托盘一次不得超过10块;金属菱形网、塑料网一次不得超过2捆、钢筋网不超过3片;锚杆一次不得超过5根;梯子梁不超过2根,槽钢托梁1块。 运输前,必须分别将以上物料采用12#铅丝或尼龙绳按规定数量捆绑牢固。 第二类物料:每次运输不少于3人,并且最多允许运送2节(根);锚索人工拖运一次不得超过2根;较重设备配件必须单独拖运。 运料施工前,必须由班组长对运输路线进行安全确认,保证巷道

支护牢固、路线畅通。每个作业人员必须将安全帽、帽带戴好、系紧,将矿灯置于安全帽上灯卡内,灯线甩在身后,衣袖扣、腰带需系紧、系严,以保证作业安全。 (二)物料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抬运大件时,首先检查行走路线的支护情况,如有隐患必须及时排除后,方可抬运。每次斜坡人工运输作业前,必须由当班班长负责对运输线路进行确认,确认路线内无任何人员,没有煤(矸)块及其它影响运输作业的物料,如果有影响运输作业的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 2、斜坡(大于15°)拖运时坡底安排专人站岗,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否则严禁运输。 3、两人合力肩扛物料时要有统一口令、同时用力、同时同侧上肩、同时放下物料。用手抓物料时一定要抓牢,避免抓滑出现意外。物料运送到指定地点后一定要分类轻放码放整齐,严防猛扔摔坏物料或弹伤人员。 4、人工扛运物料间距不得小于10m,拖运时必须单独进行,严禁前后两处及以上同时拖运。 5、施工期间,作业人员必须集中精力、站稳脚跟、缓慢运输物料。 6、运输物料时,人员、物料必须与胶带输送机有不小于0.4m的安全间距,无极绳绞车必须停电闭锁,严禁运行。 7、采用专用工具拖运时,物料和拖运工具之间必须用铁丝固定,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翻滚或滑动,地板不平上行拖运时,下方不应有人;下行拖运时,应采取防下滑措施,有专人在后方拉留绳,下行运输最大坡度不超过15°,下行拖运时人员不得站在物料正前方,必须在前方两侧拖运。 8、滑动拖运:物料外形较大或不规则不能使用专用拖运工具的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1基本概念 1.1信息安全的要素 ●性: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 的信息包括: 1.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使用访问控制机制,也可以进行加密增加安全性。 2.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应用加密机制。 ●完整性: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 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解决手段:数据完整性机制。 ●真实性: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 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 解决手段:身份认证机制。 ●不可否认性:或不可抵赖性。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 过信息。 解决手段:数字签名机制。 1.2信息技术 ●明文(Message):指待加密的信息,用M或P表示。 ●密文(Ciphertext):指明文经过加密处理后的形式,用C表示。 ●密钥(Key):指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参数,用K表示。 ●加密(Encryption):指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容的过程。 ●加密算法(EncryptionAlgorithm):指将明文变换为密文的变换函数,用E表示。 ●解密(Decryption):指把密文转换成明文的过程。 ●解密算法(DecryptionAlgorithm):指将密文变换为明文的变换函数,用D表示。 ●密码分析(Cryptanalysis):指截获密文者试图通过分析截获的密文从而推断出原来的明文 或密钥的过程。 ●密码分析员(Crytanalyst):指从事密码分析的人。 ●被动攻击(PassiveAttack):指对一个系统采取截获密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攻击,这种攻 击对密文没有破坏作用。 ●主动攻击(ActiveAttack):指攻击者非法入侵一个密码系统,采用伪造、修改、删除等手 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进行欺骗,这种攻击对密文具有破坏作用。 ●密码体制(密码方案):由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加密算法、解密算法构成的五 元组。 分类: 1.对称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 2.非对称密码体制:双钥密码体制、公开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密码系统(Cryptosystem):指用于加密和解密的系统,通常应当是一个包含软、硬件的系 统。 ●柯克霍夫原则: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而不是密码算法,即密码算法要公开。

伞钻的安全技术措施

伞钻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塔拉壕煤矿回风立井总工程量为165米,其中表土段工程量32米,现已施工完毕进入基岩段,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决定采取深孔松动爆破的方法爆破,爆破采用伞钻打眼,采用中心回转式抓岩机装货,5m?吊桶进行提升。为了施工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二、准备工作下井前的准备工作1、每班下井前须将各油雾器都加满油之后将油盖拧紧。2、检查各管路部分是否渗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操作推进油缸使凿岩机上下滑动,看其是否正常。4、检查钎头、钎杆水眼和凿岩机水针是否畅通,钎杆是否直,钎头是否磨损。5、检查吊环部分是否可靠,有无松动现象。6、检查操纵手柄是否在“停止”位置,检查机器收拢位置正确与否,注意软管外露部分是否符合下井尺寸,以免吊盘喇叭口碰坏管路系统。7、用两根钢丝绳分别在推进器上部和下部位置捆紧,防止意外松动。8、在井底面打一个深度为400毫米左右的定钻架中心孔,孔径Φ40mm左右,安放钻座。下井及工作面固定1、事先同提升司机、井口、吊盘和工作面信号工联系好,讲明钻架下落各深度应注意的事项,以便很好配合,确保安全操作。2、伞钻上下井转换挂钩时,井盖门必须关上。3、伞钻通过吊盘喇叭口时,应停下检查是否有凸出部分碰上吊盘。4、下放伞钻到距井底约300毫米时,停止下放,放好钻座。应将伞钻移至井筒中央,坐与底座上,此时中心稳车绳将伞钻吊正,随后接通总风管和水管。5、接通球阀,启动启动马达使油泵工作,供给压力油。操纵立柱油路阀升起支撑臂,伸出支撑爪,撑住井筒壁,整体伞钻垂直固定后放松稳绳少许使之扶住伞钻,确保安全。6、支撑臂支撑位置要避开升降人员,吊桶及吊泵等设备位置,以免碰坏。同时,在支撑臂住井壁后不可开动调高油缸,以免折断支撑臂。7、立柱固定时要求垂直井底面,以避免炮眼偏斜和产生卡钎现象。打眼1、首先调整好推进压力,将0-16Mpa压力表插入操纵台顶上的插座孔中,使钎头顶住井底,根据岩石软硬进行调压,一般为3-4Mpa或更小,调压后拧紧调压阀,锁紧螺母卸掉压力表的插头。2、打眼过程中,辅助提升上下人和输送工具时,信号工应特别注意,防止碰伤支撑臂、动臂或挤伤人。3、动臂移动开

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王乐强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合肥23009) 摘要:简要介绍了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本人目前所用的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技术特点和影响因素,简单分析了目前农药微胶囊制剂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溶剂蒸发法在农药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溶剂蒸发法;微胶囊;缓释控制;农药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类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都将使人们更加注重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于食物的需求加大,导致化学农药的普遍使用,尽管农药的出现为农业、家庭和公共卫生防疫中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化学农药残留也给环境和生物抗药性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在近十年,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导致了水、土、大气和农产品被药剂代谢物污染更为严重。同时,农药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学原料,在传统的施药方式不能避免由于日常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带来的药物损失,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而流失率高达50%~60%。其中流失的农药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会进入人类的食物链,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低利用率也导致能源消耗过大。为此对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意识、资源高效利用、使用成本以及人类自身的安全都使人们对农药及其制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持效、低毒、环保、经济的缓释技术成为未来农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开发农药新品种的研制费用要高于农药新剂型。因而,在近年来,控制释放技术应用于农药新剂型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农药微胶囊作为缓释技术的代表,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由于囊壁可将油相和水相隔开,因此可以将有机磷等在水中不稳定的农药活性成分以及生物源农药制成微胶囊,改善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2)囊壁包裹抑制了因光、热、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造成的活性成分的分解和流失。(3)囊壁可以抑制农药的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微胶囊是一门新兴的工艺技术,目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微胶囊的开发技术和应用微胶囊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本文从微胶囊化的方法及其在食品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出发,简要介绍了现在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使用价值,为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微胶囊技术打下了铺垫。 关键词:微胶囊技术、食品行业、展望 人们对微胶囊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国人D.E.Wurster用物理方法制备了微胶囊,此后微胶囊技术不断发展[1],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无碳复写纸扩展到医药、食品领域、农药、饲料、涂料、油墨、粘合剂、化妆品、洗涤剂、光感材料、纺织等行业等[2]。目前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在不断的发展,从微胶囊化的方法到微胶囊的各种应用都是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微胶囊技术成为食品行业一项极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本文立足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几个领域的应用,说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的最新应用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发展展望,为更深刻的认识微胶囊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微胶囊的方法 微胶囊化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者密封胶囊的微小粒子的技术包裹的过程即为胶囊化,形成的微小粒子成为微胶囊,其大小一般为5~ 200微米不等,形状多样,取决于原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把构成微胶囊外壳的材料成为“壁材”或“包衣”,把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囊心”或“芯材”[3]。一般可以将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即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学法[4]。其中物理法是用物理和机械原理的方法制备微胶囊具有成本低、易于推广、有利于大规模连续生产等有点,在商业领域特别是药品、食品工业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来制备微胶囊可以分为,喷雾干燥、喷雾凝冻、空气悬浮、真空蒸发沉积、静电结合、多空离心等[5];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单体小分子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成膜材料将囊心包覆,许多合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都可以运用到微胶囊制备上,化学法包括,界面聚合、原位聚合、分子包裹、辐射包囊,目前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界面聚合和原位聚合[6];物理化学方法是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制备微胶囊的技术有,水相分离油相分离、囊心交换、挤压、锐孔、粉末床、溶化分散[7]。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尝试新的微胶囊制备方法,樊振江等以环糊精为壁材,用超声波法制备花椒精油胶囊[8],此外也有人在以阿明胶-阿拉伯胶壁材的复合凝聚法制备番茄红素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