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由来

“成语”的由来
“成语”的由来

■卢卓群

有朋友问“成语”这词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成语这个语言事实,还涉及“成语”形义的历史发展。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诗经》中的语句被引用来表达己意者,先秦典籍中不难看到,《诗经》中的一些语句被反复引用,历代沿习,流传至今成为成语的约有150多条,如:“战战兢兢、小心翼翼、高高在上、求之不得、不可救药、有的放矢”等。再如狐假虎威的故事,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浓缩这一故事的四个字“狐假虎威”相沿习用,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一条成语。成语这一语言事实,先秦以来就有。而出现“成语”一词则在元朝。元朝以前,用什么来指称成语呢?人们把它同典故混为一谈。“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指常例、典制和故实。大约汉魏以后,“典故”又用来指引用古书中的传说、故事或词语(包括俗语、谚语、格言等)。引用典故来表达己意,我们叫用典,古人叫用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沈侯(约)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意语也。”唐宋时,人们赋诗著文,讲究用典,大力宣传“取古之陈言用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宋·黄庭坚《答洪与驹书》)那时用典相当普遍。

典故的特点之一是语言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源于典故故事的事典即是如此。如“狐假虎威”作为典故,用例所涉语形有“狐假虎威、威假狐虎、虎威狐假、假虎之威、狐虎之威、狐假虎势、假虎张威、假虎树威、威假虎狐、虎威余、狐假、假威”等。源于诗文的语典其语言形式一般没有事典多。我们将此二者作为典故发展的一条路线,都是以“多形、引用”的方式表现的。在一个典故运用的过程中,往往有一条或两条被反复引用、相沿引用,形成习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锤炼,使其形式和意义固化,并为人们所熟知。“狐假虎威”即是。这就形成了典故发展的另一条“定型、习用”的路线。这一条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为成语从典故中分离出来创造了条件,并成为成语的主要来源。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典故的分离,从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创造新的语言(词汇)”是“经过语言的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的长期积累”来实现的。(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成语的新质积累了一千多年,到宋元之际约一百二十年间是“成语”由来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拐点。

所谓宋元之际,指南宋、金、元交错共存的一个历史时段。这三个阶段正好有三位关注典故俗谚的学者:南宋的洪迈(1123-1203),金朝的王若虚(1174-1243),元朝的刘祁(1203-1250),从洪迈出生到刘祁去世,共约一百二十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语”由来的发展过程中的拐点。先说洪迈,他对典故俗语之类很感兴趣。他的著述《容斋随笔》五集中,尤喜对宋朝人使用的俗语典故考本溯源。如《容斋五笔·狐假虎威》:“谚有狐假虎威语,稚子来扣其义,因示以《战国策》、《新序》所载。”下文叙其故事及含义后说“俗谚盖本此。”大约因为俗谚是通俗的习用的固定语句,为众所知。故洪迈用俗谚去指称“狐假虎威”。后来清人赵翼《郂余从谈·成语·序》说:“洪容斋(迈)渭世俗称引成语,往往习用为常,反不知其所出。”清人用“成语”去取代洪迈的“俗谚“,看来洪迈似有“成语”的概念,但还没出现“成语”一词。

金朝王若虚试图用“成言”去概括指称,他在《滹南遗老集》中有“‘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成言也。”“成言”是先秦就有的一个旧词,王若虚试将其赋予新义。这个新义词“成言”未被人们接受。洪迈和王若虚同时在世有29年,可惜他们没有研讨过“成言”之类的问题。洪迈还使过金朝,但不去搞学术交流。

金朝的另一位太学生刘祁,和同朝王若虚同时在世40年。王若虚在金朝做官,1234年金亡,王若虚微服北归。1232年,元兵攻打金朝汴京,刘祁逃到乡间,在他的归潜类中写作《归潜志》。入元,刘祁生活在元朝了,与王若虚无缘相交,仍然写作他的《归潜志》。刘祁熟于典故俗谚,他思考对其中习用的固定语句如何指称,于是考虑用一个新词“成语”来概括。今天的《汉语大词典》“成语”条列有二义,其一义:“习用的古语。”首例引:“元·刘祁《归

潜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用生涩求异。’”目前所知,这是使用“成语”一词最早的用例。“成语”一词一出现便被人们接受了,这大约是因为“成言”一词所指是固定的现成话。王若虚所用的例子都是俗语谚语格言之类。“成语”在古代多指现成的诗文语句,也指有出处的习用的固定的词、词组、俗谚等。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谈》和钱大昕的《恒言录》中的“成语”篇所收成语即是。里面收有一般词汇,如“毛病、罪过、便宜、妖精、不中用”;有俗谚,如“快行无好步、急则抱佛脚、远水不救近火、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有诗文句,多是名句;也有今天我们确认的真成语,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矫枉过正、大器晚成、数米而炊、不学无术”等。“成语”一词在清朝已普遍使用。

洪迈、王若虚、刘祁等人都看到了这种习用的固定语句,都考虑用一个词儿去指称它。从运用旧词“俗谚”到新义词“成言”,再到新词“成语”;而“成语”这一新词的出现,是成语孕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的一个标志。明人继承,使用开来。清人加以补说,并用实例给以定位,为后人研究成语做了基础性工作。

辛亥革命后,1915年出版的《辞源》和1936年出版的《辞海》,吸收了宋元以来至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相关研究成果,给“成语”下了定义,前者为:“成语”,“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以征引来以表己意者皆是。”后者为:“古语常为令人所引用者曰成语。或出自经传或来从谣谚,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熟知者。”定义着眼于古语、有出处、相沿习用。 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第二讲中提出“成语多数是四个字的……”这就从成语结构格式的特点上把大部分俗谚和习用的一般性词儿区分开来。1957年,王力《汉语史稿》下册“成语和典故”一节中说:运用“成语和典故,统称用典。”并提出“在中国,我们有必要把它们区别开来。”王力先生在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成语”和“典故”从“用典”中分离开来。到六十年代,有学者研究成语和俗语、谚语的区别,成语和熟语的关系等问题。1978年正式出版了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已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进一步研究,给“成语”下了科学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对“成语”从语义、结构、来源、运用四个方面概述了它的定义,帮助我们从共时平面(如当代)认识成语。八十年代是我国成语研究的一个丰收时期。这十年,成语论文、专著、成语词典大量涌现。根据大家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语的特点概括为三句话:一、结构的凝固性,二、意义的整体性,三、运用的沿习性。对这三点,学者们多有论析。1986年至1994年连续出版了十二卷《汉语大词典》,其中“成语”的第二义是:“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多由四字组成。”《汉语大词典》把古代对成语的基本理解列为第一个义项,把上述今人的认识列为第二个义项,这便从历时平面(从古到今)帮助我们对成语的理解。

今天的成语,大部分是从典故中分离出来的。“成语”一词,最早见于元代刘祁的《归潜志》。古代所指成语的对象较为宽泛。《现代汉语词典》为“成语”下了科学的定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成语”一词及其含义的由来。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来源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讲解,孩子写作必备素材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8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专心致志 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道听途说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名人故事,别说以后孩子不知道 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的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1、一鼓作气(曹刿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最新成语玩命猜答案

成语玩命猜答案: 1-1 异曲同工 1-2一五一十 1-3有口无心 1-4无与伦比 2-1里应外合 2-2 多此一举 2-3天方夜谭 2-4羊入虎口 3-1 白纸黑字3-2 石破天惊 3-3 四大皆空 3-4德高望重 4-1 四脚朝天 4-2 三言两语 4-3 扬眉吐气 4-4 比翼双飞 5-1 正中下怀 5-2 大材小用 5-3 一举两得 5-4 东张西望 6-1 人仰马翻 6-2 开膛破肚 6-3 五光十色 6-4 身怀六甲 7-1 待字闺中 7-2 身首异处 7-3 虎头蛇尾 7-4 笑里藏刀 8-1 破口大骂8-2 金屋藏娇 8-3 明争暗斗 8-4 排山倒海 9-1 心头大患 9-2 三五成群 9-3 乌合之众 9-4 只手遮天 10-1 一石二鸟 10-2 无中生有 10-3 画蛇添足 10-4 官官相护11-1 病从口入 11-2梁上君子 11-3 环肥燕瘦 11-4 事半功倍12-1 粗茶淡饭 12-2 声东击西 12-3 黑白颠倒 12-4 水滴石穿13-1 四平八稳 13-2 灯红酒绿 13-3 远走高飞 14-4 高高在上14-1 甘拜下风 14-2 前仆后继 14-3 楚河汉界 14-4 打草惊蛇15-1 东山再起 15-2 拔苗助长 15-3三更半夜 15-4 背道而驰16-1 本末倒置 16-2 闭门思过 16-3 不堪入目 16-4 才高八斗17-1 沧海一粟 17-2 草木皆兵 17-3 姹紫嫣红 17-4 崇山峻岭18-1茅塞顿开 18-2 飞蛾扑火 18-3 自圆其说 18-4 心直口快19-1 五音不全 19-2两面三刀 19-3一塌糊涂 19-4 左右开弓20-1 俯首称臣 20-2 能屈能伸 20-3 入木三分 20-4 马失前蹄21-1 点到为止 21-2 开门见山 21-3三长两短 21-4 一目十行22-1丢三落四 22-2 百里挑一 22-3 门当户对 22-4 迫在眉睫

成语来源及类型

一、关于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 4 名言警句成语(可做了解)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 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从一到十到百千万(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二分明月二三其德二桃杀三士二姓之好,不二法门,接二连三一石二鸟天无二日心不二用” 3重叠成语, (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 (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1、3 字重叠2、4 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善始善终戒骄戒燥 (3 )AABC 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 (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ABCB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反义词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2000字)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 人物朝代一字千金 ( 吕不韦 * 战国 ) 一字之师 ( 郑谷 * 唐代 ) 一箭双雕 ( 长孙晟shèng * 北朝 ) 一饭千金 ( 韩信 * 汉代 ) 一鸣惊人 ( 齐威王 * 战国 ) 一目十行 ( 萧纲 * 南朝 ) 一马当先( 黄忠 * 三国 ) 一诺千金 ( 季布 * 汉代 ) 一言九鼎 ( 毛遂 * 汉代 ) 一去不返 ( 荆轲kē * 战国 ) 二画: 人物朝代入木三分 ( 王羲之 * 晋代 ) 入幕之宾 ( 谢安 * 晋代 ) 人中之龙 ( 宋纤 * 晋代 ) 七步之才 ( 曹植 * 三国 ) 七擒七纵 ( 诸葛亮 * 三国 ) 力不从心 ( 班超 * 汉代 ) 人面桃花 ( 崔护 * 唐代 ) 九世之仇 ( 齐襄xiāng公 * 春秋 ) 三画: 人物朝代三顾茅庐 ( 刘备 * 三国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大禹 * ) 大器晚成 ( 崔林 * 汉代 ) 才高八斗( 曹植 * 三国 ) 大事不糊涂 ( 吕端 * 宋代 ) 口若悬河 ( 郭象 * 晋代 ) 千金买笑 ( 周幽王 * 西周 ) 四画: 人物朝代毛遂自荐 ( 毛遂 * 战国 ) 木入石心 ( 夏统 * 晋代 ) 风声鹤唳lì ( 苻fú坚 * 晋代 ) 韦编三绝 ( 孔丘 * 春秋 ) 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明代 ) 开诚布公 ( 诸葛亮 * 三国 ) 犬马之诚 ( 曹植 * 三国 ) 天作之合 ( 周文王 * 西周 ) 不耻下问 ( 孔圉 yǔ * 春秋 ) 手不释卷( 吕蒙 * 三国 ) 斗酒学士 ( 王绩 * 唐代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吕尚 * 西周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汉代 ) 五画: 人物朝代四面楚歌 ( 项羽 * 秦末 ) 乐不思

2020新年成语祝福语大全

2020新年成语祝福语大全 【结婚成语祝福语】 夫唱妇随珠联壁合凤凰于飞美满家园琴瑟合鸣 相敬如宾同德同心如鼓琴瑟花开并蒂缔结良缘 缘订三生成家之始鸳鸯壁合文定吉祥姻缘相配 喜结连理白首成约终身之盟盟结良缘许订终身 相亲相爱百年好合永浴爱河佳偶天成宜室宜家 白头偕老百年琴瑟百年偕老花好月圆福禄鸳鸯 天缘巧合美满良缘郎才女貌瓜瓞延绵情投意合 【中英成语祝福语】 生意兴隆: Wish your business success. 一帆风顺: Wish you every success. 鹏程万里: Have a bright future. 风调雨顺: Timely wind and rain bring good harvest. 国泰民安: Wish our country flourishes and people live in peace. 大吉大利: Wish you good fortune and every success. 龙马精神: May you be as energetic as a dragon and a horse. 恭喜发财: May prosperity be with you. 年年有余: May you always get more than you wish for.

万事如意: Hope everything goes your way. 岁岁平安: May you start safe and sound all year round. 财源广进: May a river of gold flow into your pocket. 【吉祥的成语祝福语】 招财进宝新年快乐学业有成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财源广进恭贺新禧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多福多寿财运亨通健康长寿 开春大吉花开富贵恭喜发财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合家欢乐飞黄腾达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一帆风顺金玉满堂龙凤呈祥 百业兴旺六畜兴旺喜上眉梢张灯结彩 红红火火事业有成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 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 十全十美牛气冲天吉祥如意辞旧迎新 【祝福语句子】 1.开春大吉花开富贵财源广进恭贺新喜财运亨通合家欢乐飞黄腾达福如东海 2.寿比南山万事顺意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吉祥如意万事顺利荣华富贵金玉满堂

《分类成语大辞典》

秦学剑先生编著的我国首部大型实用性工具书-《分类成语大辞典》不仅收辞丰富,分类科学、编排合理、运用方便。而且,很多成语的组合分类十分有趣,也特别方便人们的学习和记忆。本站从即日起,将连摘登陆,以食读者。 一、动物的美丽别称 提起“老鼠”,人们不禁与“人人喊打”联系起来,因为,它是人人憎恨的动物。谁曾知道,老鼠也有一个高雅的称呼,古人称其为“西阁舍人”。意思是住在“西阁楼里的旅客。” 连老鼠都有这么高雅的称呼,可想而知,螺、鹭、鸡、蟹等人们喜爱的动物,名字会更加美丽动听了吧。请翻阅《分类成语大辞典》物与事物一章吧。 【白衣素女】螺的别称。见《述异记》:谢端于海岸得一大螺,割之有美女。曰:“吾天汉中~”。 【班特处士】牛的别称。清·历荃《事物并名录,曾离,牛》,“南山牛身称桃林~”。 【长鸣都尉】鸡的别称。宋·陶谷《清异录·兽·灵寿子》:“鸡曰:~”。 【长髯主薄】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指胡子。羊的别称,见《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羊》:“羊谓之~”。 【荻塘女子】鹭的别称。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禽鸟·鹭鸶》:“东坡诗称鹭为雪衣儿,杜牧赋称风标公子,《广记》云,~”。 【甘圆内史】蛤蟆的别称。《事物异名录·水族、蛤》:“监试~”。 【河泊从事】鳖的别称。 【横行介士】介士:同“甲士”,披甲的战士。螃蟹的别称。宋·傅肱《蟹谱·兵权》:“出师下

砦之际,忽见蟹,则当呼为~,权以安庆”。 【金衣公子】黄莺的别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明皇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 【青弁使者】弁(biàn):古代一种帽子。青弁即头部绿色,似戴青弁。蜻蜓的别称。宋·叶廷王圭、《海录碎事,鸟兽,杂虫》:“~,蜻蜓也”。 【铁甲将军】蜣虫良的别称。《本草纲 目》卷《四十一·虫部·蜣虫良》:“虫吉蜣,堆丸,堆东客,黑牛儿,~,夜游将军,(时珍)曰: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 【万物之灵】借以喻人。因为人在生物中最聪明最有智慧。 【无肠公子】蟹的别称。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西阁舍人】老鼠的别称。《事物异名录·兽畜·鼠》:“李知微夜游文成宫,月微明,见数千小人聚古槐下,……一曰~。言讫,相引入穴而去,明日掘视之,乃鼠也。” 二、酒的高雅称呼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有着五千多年的酒文化历史.正因为,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所以,不仅酒的种类繁多,酿造技术各异,而且,酒的称呼,也是各有千秋。在此,仅以《分类成语大辞典》中摘取几例,送给读者。 【百药之长】酒的别称。《汉书·食老志》:“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用农之本。”【杯中物】指酒。 【桂酒椒浆】浆:指淡酒,也泛指饮料。泡了桂花和花椒的酒和其他饮料。也泛指美酒。

最新经典四字成语典故大全

【篇一】经典四字成语典故 1、合浦珠还 典故来源:《后汉书·孟尝君传》 国学故事:孟尝君到合浦当太守,合浦原来盛产珍珠,但由于官吏滥采,使得珍珠蚌迁到别的地方去了。孟尝君就任后,发现过去的许多弊端,对滥采滥捕、贪赃枉法现象进行整顿和治理,于是珍珠蚌又回到了合浦。 2、程门立雪 典故来源:《宋史·杨时传》 国学故事:杨时和宋游酢早年曾向程颐学习,并且考取了进士。一次两人相邀又到洛阳向程颐求教。到了程家,先生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等到程颐睁开眼睛,门外纷纷扬扬的飞雪已在地上积了一尺厚了。 3、戴逵破琴 典故来源:《晋书·戴逵传》 国学故事: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贵族门阀观念严重,一些文人仕途艰难但又不愿寄人篱下、阿谀奉承。谯县人戴逵,年轻博学,喜好谈论,善作诗文,会弹琴作诗。当时有个大官,听说他琴弹得极好,便派人叫他演奏。戴逵却在使者面前摔破了琴,并说:“我不是为王公使唤的艺人。” 4、披裘负薪 典故来源:《论衡·书虚》 国学故事:相传延陵季子出游,见到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当时正是农历五月,却有位穿着皮袄背柴的人。季子叫他拾起金子,那人十分生气,睁大眼睛,摆摆手说:“我难道是拾取人家金子的人吗?” 5、锦屏射雀 典故来源:《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 国学故事:隋朝末年,战乱不定,各路诸侯争雄天下。窦毅不愧老谋深算,为女儿择婿别出心裁。一次窦毅指着大公主说:“这女子才貌双全,不能轻易许配人家,应当为她选择一个好的丈夫。”因此便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求婚的人,均给两支箭让射,暗定若有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大公主嫁给他。有

几十人前来求婚,但都未能中标,后李渊到来,两箭分别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窦毅见了十分高兴,便把女儿许配给李渊。当时战乱以武治国平天下。 6、割席分坐 典故来源:《世说新语·德行》 国学故事:有两个读书人,一名叫管宁,一名叫华歆。他们俩一起在菜园锄地,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把它看得像破瓦碎石一样挥锄拨开,华歆却赶紧拾起来看了又看。后来他们又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位衣着华贵的大官乘坐马车从学校门前经过,管宁不为所动,仍旧专心致志地读书。而华歆却非常的羡慕,扔下书本跑出去看。他回来后,管宁二话没说,立即与他割断坐席,并郑重宣布:“你不是我的朋友!”· 7、逢人说项 典故来源:《赠项斯》 国学故事:唐代有位很有名望的江东人叫项斯,在他未出名之前,曾拿自己的诗文去拜见朝廷官员杨敬之。杨敬之十分喜爱他,赞道:“几次看诗都觉得很好,见到人后觉得人品更值得称道。我生来不会隐瞒人的长处,因此只要见到人我必会称赞项斯的人品和诗文。”不久,项斯便被选拔重用。 8、牧羊读书 典源:《三国志·魏书·杨俊传》 国学故事:西晋的权臣杨俊隐居太原时,见到一个名叫王象的少年,生活很清苦,但却十分勤奋好学,常常一边牧羊,一边偷偷读书,为此被主人鞭打了一顿。杨俊喜爱他珍惜时光,勤奋好学,于是便将王象赎买到家中,给他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让他继续用功读书,年长后还为他定亲娶妻。王象身为仆奴,不甘沦落,仍勤奋刻苦“牧羊读书”。 9、指鹿为马 典故来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但又怕别的臣子不服从,就设法试探。他故意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并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问其他大臣,有的不吭气,有的巴结赵高就附和说是马,也有的说是鹿。赵高就把说是鹿的人暗害了。 10、爱屋及乌

最新成语专项练习及答案

成语练习题(三) 01、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队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 B、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C、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D、书面语和口语互相制约,书面语常从方言里吸取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 02、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康有为曾奋笔疾书:如再徘徊迟疑,故步自封,坐失时机,则外患内讧,间不容发。 B、芬兰朋友在观看了中国少儿艺术团的访芬演出后,热情地称赞:不仅中国儿童技高一筹,而且节目很有 趣味,令人耳目一新。 C、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散发着香气,摇曳多姿的奇花异卉,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 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运。 D、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无异于缘木求鱼。实际上是生产提高了,生 活水平才能提高。 03、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王红特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C、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D、艺术结构不可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每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 04、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B、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C、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1褒贬误用 ⑴贬义,不可褒用 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半斤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而无当: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明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人模人样:指小儿有成人像;指人外表有模有样,但使用时往往都会后面跟一个转折性的词句来表达一种感慨,出人意料的事情,含贬义;也指人的 举止态度与身份不符。 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趾高气昂: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命呜呼:指人死亡。 呜呼哀哉: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改头换面:原指人容貌发生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⑵褒义,不可贬用 神机妙算:机智惊人,计谋巧妙。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沁人肺腑:吸入新鲜空气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 别有天地: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成语出处成语来源

个人收集整理-ZQ 出自上古典籍地成语 不可救药《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惩前毖后《诗经·周讼·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耳提面命《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发愤忘食《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不约而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弹丸之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出自中古著作地成语 别有天地唐·李白诗《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刻骨铭心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青梅竹马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天伦之乐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别开生面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惨淡经营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怵目惊心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大放厥词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耳熟能详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不容置疑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出自佛教典籍地成语 电光朝露《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皆大欢喜《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作如是观《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心相印《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恶语伤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超然自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风平浪静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火烧眉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看风使舵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自作自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顽石点头《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1 / 1

最新成语解释大全5000条 成语解释大全

牛高马大[ niú gāo mǎ dà ]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心比天高[ xīn bǐ tiān gāo ]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功高震主[ gōng gāo zhèn zhǔ ]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好高务远[ hào gāo wù yuǎn ] 同“好高骛远”。 展翅高飞[ zhǎn chì gāo fēi ] 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驰高鹜远[ chí gāo wù yuǎn ] 犹言好高骛远。 才高运蹇[ cái gāo yùn jiǎn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势高益危[ shì gāo yì wēi ] 势:权势;益危:更加危险。指旧时官宦,权势越高,危险就越大。 水阔山高[ shuǐ kuò shān gāo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高岸为谷[ gāo àn wéi gǔ ] 高岸为谷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高门大族[ gāo mén dà zú ] 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自高其功[ zì gāo qí gōng ] 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等高种植[ děng gāo zhòng zhí ] 在山坡的同等高度的地上种植农作物。等高种植可以减轻雨水对山坡上土壤的冲刷。 高絙百尺[ gāo gēng bǎi chǐ ] 杂技名。即走索。《魏书·乐志》:“﹝天兴﹞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参见“高絙伎”。 古琴价高[ gǔ qín jià gāo ] 位卑言高[ wèi bēi yán gāo ] 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另行高就[ lìng xíng gāo jiù ] 变换工作环境,找更好的工作。 高情鹤立[ gāo qíng hè lì ] 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不需要跟别人解释他的行为,因为他鹤立鸡群,鸡鸭是不会明白仙鹤的智慧和高雅的。 高谈雄辩[ gāo tán xióng biàn ] 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才大气高[ cái dà qì gāo ] 气:气质。才能出众,意气高傲。 忽高忽低[ hū gāo hū dī ]

常用数字类成语集萃

常用数字类成语集萃 【一】 一唱一和一呼百应一干二净一举两得一落千丈一模一样一暴十寒一心一意一败涂地一本正经一臂之力一尘不染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脉相承一目了然一窍不通一视同仁一泻千里一草一木一成不变一帆风顺一鼓作气一哄而散一如既往一丝不苟一言难尽一衣带水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知半解一表人才一波三折一步登天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刀两断一技之长一蹶不振一劳永逸一鸣惊人一念之差一贫如洗一气呵成一清二白一扫而空一息尚存一相情愿略胜一筹 【二】 两败俱伤两虎相斗两面三刀两全其美两小无猜两袖清风进退两难 【三】 三长两短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头六臂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半夜三更入木三分火冒三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 四海为家四分五裂四面楚歌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危机四伏四海升平

【五】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五体投地五脏六腑五谷丰登学富五车五雷轰顶【六】 六神无主六亲无靠六月飞霜六根清净 【七】 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窍生烟七情六欲 【八】 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半斤八两胡说八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 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九霄云外九牛二虎之力含笑九泉【十】 十拿九稳十年寒窗十全十美十万火急十指连心十冬腊月神气十足 【百】 百无禁忌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发百中百废俱兴百感交集百花齐放百口难辩百炼成钢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思不解百战百胜百依百顺百折不挠百孔千疮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千】 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千锤百炼千方百计千呼万唤

千军万马千钧一发千里迢迢千门万户千难万险千篇一律千千万万千秋万代千山万水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真万确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载难逢千难万险横扫千军 【万】 万水千山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紫千红万死一生万籁俱寂瞬息万变

历史的成语典故和解释大全

历史的成语典故和解释大全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他特地把萧纲叫来要他做一篇文章,考 考他。萧纲毫不怯场,不慌不忙地提笔就写。不一会儿,写成了一篇声韵和谐、辞藻华丽 的骈文。梁武帝一看,不由喜上眉梢:“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东阿王 是三国时文学家曹植的封号,他以才思敏捷著称。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俱下”——一次就能读通十行的内容,而且记忆力超强。萧纲的文才很好,但因为长期住在深官,不知民间的疾苦,所以他 的诗,文字轻靡mǐ浓艳,被后人称为“宫体”。 【解释】人们用来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 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 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 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 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 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情感类成语

情感类成语 “情感”分类 亲情 友情 爱情 一、亲情类成语——父母子女、家庭生活 1.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2.寸草春晖 3.推燥居湿 4.昏定晨省 5.菽水承欢 6.斑衣戏彩 7.为裘为箕 8.含饴弄孙 椿萱并茂: 【解释】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出自】汉·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兰桂齐芳: 【解释】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昏定晨省: 【解释】: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自】:《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菽水承欢: 【解释】: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出自】:《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斑衣戏彩: 【解释】指身穿彩衣,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示例】那二十四孝上~,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难道反笑我不成?——《红楼梦》第五四回 含饴弄孙: 【解释】饴:麦芽糖。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为裘为箕: 【解释】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出自】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二、友情类成语——我和我的小伙伴 1.杵臼之交 2.心腹之交 3.八拜之交 4.管鲍之交 5.刎颈之交 6.金兰之契 7.昆弟之好 杵臼之交: 【解释】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管鲍之交: 【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故事拓展: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刎颈之交: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故事拓展: 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负荆请罪: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更新的成语莫用错

更新的成语莫用错 之前有考到一个成语“上行下效”,原句如下:“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很多同学质疑这句话里“上行下效“的使用不正确。 特别提示同学们,第七版词典已将「上行下效」为贬义词的注释删除。「上行下效」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意为“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所以例句中“上行下效”的使用正确。 在此提示大家:成语备考中要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关注最新成语意思的变化哟!这类成语很多,比如成语「呼之欲出」,原意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新增含义“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在考试中容易出错,一定要加倍注意! 下面是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一些更新了的成语: 【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吴牛喘月】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 【对簿公堂】第5版只有“对簿”词条,解释为“受审问”,第6版删“对簿”,增“对簿公堂”,解释为:动词,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相对成语词典新补充的)。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6版释义如下:原为佛家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话,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后用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也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补充的)。 【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 【反义词】:坐享其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结构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动宾关系4.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 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 1画龙点睛 2 图穷匕见3三顾茅庐 4 不耻下问5举一反三6任重道远 7 春风得意 8一帆风顺9纸上谈兵10朝三暮四11空中楼阁12集思广益13逃之夭夭 14 锦上添花 15想入非非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18可歌可泣19天衣无缝20百感交集 21 痛改前非 22画饼充饥23哗众取宠 24 战无不胜一扫而光25孤芳自赏26居心叵测27放虎归山28循规蹈矩 29恨铁不成钢30自欺欺人31语重心长宁左勿右 32 水深火热 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 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认为)诳,因(因此)点其一。须臾(过了一会),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都)在。 注释: 张僧繇:南朝时梁人。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主人公简介】 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南朝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梁武帝天监(502年- 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故事】 梁朝张僧繇是吴地人。天监年间,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说画了龙的眼睛以后,那些龙会飞走。可人们不信,认为他在骗人。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飞上了天!……等天气变回原样后,人们发现被点上眼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