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齿轮泵外转子加工工艺及主要工装DOC 49页.doc

摆线齿轮泵外转子加工工艺及主要工装DOC 49页.doc
摆线齿轮泵外转子加工工艺及主要工装DOC 49页.doc

摘要

本文就摆线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并阐述摆线齿轮泵中,外转子的加工工艺过程、工装设备以及成形拉刀的设计计算。摆线齿轮泵中以内转子为主动轮,外转子为从动轮,在设计中要求外转子精度高,同时考虑到经济成本,在设计加工工艺时,尽量采用既高精度又经济的方式。而且还介绍了在单件生产纲领下,进行摆线齿轮泵外转子曲面磨削的方法。确定了磨削参数及工艺装备。本加工方法具有传动链短,砂轮修磨简单,可稳定的保持加工精度。

关键词:摆线齿轮外转子;工艺;结构设计;工装设备;成形拉刀。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 of cycloid and cycloid gear pump described, the outer rotor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tooling equipment and design calculation of forming broach. Within the rotor cycloidal gear pump for the driving wheel, outer rotor to the driven wheel, the rotor in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high preci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economic costs, in the design process, try to use the high-precision and economical way.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program in the single production under the cycloid gear pump outer rotor surface grinding method.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and processes of grinding equipment. This processing method has a short transmission chain, grinding wheel simple, steady and precision

Keywords: cycloidal gear outer rotor; process; structural design; tooling equipment; forming broach

目录

摘要 ................................................................... I

第1章绪论 (1)

1.1 齿轮泵概述 (1)

1.2 齿轮泵发展趋势 (1)

1.3 外转子设计的基本要求 (3)

第2章外转子的加工工艺设计 (4)

2.1 零件的分析 (4)

2.1.1 零件的作用 (4)

2.1.2 零件工艺分析 (4)

2.2 工艺规程设计 (4)

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2.2.2 基面的选择 (5)

2.2.3 制定工艺路线 (5)

2.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 (7)

第3章夹具设计 (18)

3.1 拉胎 (18)

3.1.1 问题的提出 (18)

3.1.2 定位基准的选择 (18)

3.1.3 定位误差分析 (18)

3.1.4 夹紧力 (18)

3.1.5 胎具结构 (18)

3.2 磨胎 (18)

3.2.1 问题的提出 (18)

3.2.2 定位基准的选择 (19)

3.2.3 夹具结构 (19)

3.3 磨头 (22)

3.4 打磨砂轮工具 (23)

第4章内曲面成形拉刀设计 (23)

4.1 粗拉刀设计 (23)

4.1.1 切削部设计 (23)

4.1.2 校准部设计 (29)

4.1.3 其它部分及拉刀总长度 (30)

4.1.4 拉刀强度计算及拉削力的校验 (33)

4.2 精拉刀设计 (34)

4.2.1 参数选择 (34)

F (37)

4.2.2 校核最大拉削力

m ax

4.2.3 拉刀强度校验 (37)

4.2.4 拉刀总长度L (37)

结束语 (40)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CONTENTS Abstract........................................................................................................................................................... I I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

1.1 Gear Pump Overview (1)

1.2 Development Trend of gear pump (1)

1.3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external rotor design (3)

Chapter T wo External rotor design process (4)

2.1 Parts of the analysis (4)

2.1.1 Parts of the role (4)

2.1.2 Parts Process Analysis (4)

2.2 Process planning (4)

2.2.1 Determine the form of blank manufacturing (4)

2.2.2 The choice of the base surface (5)

2.2.3 Development of process routes (5)

2.2.4 Machining allowance,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size and rough size (7)

Chapter Three Fixture Design (18)

3.1 Pull tire (18)

3.1.1 Proposed of the problems (18)

3.1.2 The choice of locating datum (18)

3.1.3 Orientation error (18)

3.1.4 Clamping force (18)

3.1.5 Mold structure (18)

3.2 Tire wear (18)

3.2.1 Proposed of the problems (18)

3.2.2 The choice of locating datum (19)

3.2.3 Fixture Structure (19)

3.3 Grinding head (22)

3.4 T ool grinding wheel (23)

Chapter Four Broach the surface forming the design (23)

4.1 Rough broach design (23)

4.1.1 Department of Design Cutting (23)

4.1.2 Department of Design Calibration (29)

4.1.3 Other parts and the total length of broach (30)

4.1.4 Broach broaching force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validation (33)

4.2 Essence broach design (34)

4.2.1 Parameter selection (34)

F (37)

4.2.2 Checking the maximum broaching force Fmax

m ax

4.2.3 Broach strength check (37)

4.2.4 The total length of broach L (37)

Conclusion (40)

Thanks for (41)

References (42)

第1章绪论

1.1 齿轮泵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生产的发展对泵的条件越来越特殊,对特殊泵的需求越来越多,发展特殊泵是泵类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近年来,为了提高齿轮泵的性能,国内外正在进行一些特殊齿形齿轮泵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使用的高粘度齿轮泵多属于国外进口产品,为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石化生产条件的高粘度齿轮泵,对此类泵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当前齿轮泵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外对特种齿轮泵及高参数聚合物输送用卤轮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发出了各自的系列产品,特种齿轮泵以美国Viking内啮合齿轮泵和日本大晃株式会社的外啮合齿轮泵比较著名。高参数聚合物输送用齿轮泵以美国的聚合物设备公司(POL YMER EQUIPMENT CO.)和瑞士玛格公司(MAAG)的不带同步齿轮的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1]。这些聚合物齿轮泵应用于高温、高压、高粘度的液体物料的输送[2][3]。目前国内生产的特殊齿轮泵主要有NCB-T型内啮合齿轮泵、TC七型特殊齿形高粘度齿轮泵以及CB-T型外啮合齿轮泵[4]。但国内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开发新的齿轮泵,以提高齿轮泵的性能,更好的满足啮合和输送介质的要求,也是促进齿轮泵的发展、满足现代工业的需要。而我国特殊齿形齿轮泵转子的型线设计原则、啮合特性的分析、制造加工技术等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这些方面的研究对提高我国齿轮泵设计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齿轮泵发展趋势

齿轮技术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5000年前,而作为齿轮在工业中应用的一种重要装置——齿轮泵的雏形只能追溯到16世纪,但它是所有类型泵中最古老的一种[5][6]。通常将抽吸、输送液体和使液体压力增加的机器统称为泵[7],齿轮泵是其中容积式回转泵的一种,它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流体机械。齿轮泵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自吸性能好、转速范围大、不容易咬死、对污染不敏感、使用可靠、寿命较长、

便于制造、便于维修,成本低。齿轮泵在高速、低速甚至手摇时,都能可靠地进行抽吸液体[8],因此它广泛应用于机床、轻工、农林、冶金、矿山、建筑、船舶、飞机、汽车、石化机械等行业,特别是输送粘度较大的液体,例高粘度聚合物、润滑油、燃烧油等。例如齿轮泵在液压泵中占78.2%[9]。而且齿轮泵的使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许多过去用轴向柱塞泵的液压设备也已改用齿轮泵(如工程起重机等)[10]。

齿轮泵借助于一对齿轮副轮齿脱开啮合侧和进入啮合侧在密封壳体内形成的工作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来实现液体的输送。根据齿轮传动形式的不同,可以把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两大类;按齿轮泵的用途不同分为普通泵和特殊泵,普通泵大多用于输送油类液体或用于液压传动系统,常称为油泵或液压泵,特殊泵则多用于石油、化工等输送粘稠物料的行业;按齿轮泵转子型线不同可分为普通渐开线型线和特殊型线齿轮泵。

典型齿轮泵的结构如图1-1、1-2所示,主要由两转子,以及容纳它们的泵体和前后泵盖所组成。特殊结构的泵有非对称渐开线多齿泵[11][12]、三齿轮外啮合齿轮泵[13]、复合齿轮泵[14-25]等,这些泵克服了普通齿轮泵的流量和压力脉动大、噪声大、径向力不平衡、轴承磨损严重等缺点,使泵的流量成倍增加,寿命大幅度提高,具有设计先进、结构新颖、性能优越、效率高等优点,为变革传统的二齿轮式齿轮泵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

近十几年来,齿轮泵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新型齿廓齿轮泵的相继出现使齿轮泵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齿轮泵的工作压力有了很大提高,产品结构有了不少改

进,变量泵的研究也在进行。齿轮泵技术正朝着设计多样化、进一步推广CAD/CAM 技术和发展无密封泵等方向发展;生产朝多品种、小批量发展;产品发展以控制泄漏、减少污染、减少能耗和降低成本为方向[26]。

目前各国一般用途泵的比重下降,而特殊用途的泵大量发展,比例逐年增加。据估计,目前国外特殊泵的比例已占80%左右[26]。而我国石化行业用来传输高粘度介质的大模数,大螺旋角,少齿数的特殊泵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国内使用的高粘度齿轮泵多属于国外进口产品[27],这使企业投资成本大大增加,企业竞争力减弱。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产齿轮泵的效率、可靠性与使用寿命还相差甚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齿轮泵的流量和压力脉动大,排量小,出口压力小,噪声高,困油现象严重,强度低。

1.3 外转子设计的基本要求

摆线齿轮泵结构紧凑,自吸能力强,传动平稳。在采煤机液压回路中,主要应用在辅助供油系统回路中。内、外转子(摆线齿轮泵)工作时最高压力为25kg/cm,属低压工作。考虑瞬时启动及停车等情况产生的液压冲击,对内、外转子造成一定的短时高压力。所以摆线齿轮在工艺上应在提高齿形表面硬度的同时提高内、外转子的综合机械性能。

第2章 外转子的加工工艺设计

2.1 零件的分析

2.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摆线齿轮泵)的外转子。在油泵中,内转子为主动轮,外转了为从动轮,内转子转速比=Z 1/Z 2=6/7,在油泵的工作过程中内转子的每一个齿每转过一周时,出现一个工作循环,即吸排油一次,对于六个齿的内转子将出现六个工作循环,即吸排油六次,外转子的作用主要是与内转子配合完成吸油、排油,其齿间粗糙度为

0.4a R ,外圆柱面与偏心套接触,其表面粗糙度也很高,外转子两端面与两侧泵的腔壁

之间保持很小的间隙,保证外转子旋转时不受阻碍,同时防止吸油腔与排油腔相通,达不到吸排油的作用,因此两侧的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为0.4a R 。由此可见整个外转子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七圆弧面与两端面及外圆柱面的位置精度)、形状精度(七圆弧的一致性精度)及表面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

2.1.2 零件工艺分析

摆线泵的外转子在进行齿形加工时要以外圆及端面定位,因为外转子的齿形与外圆及端面定位,有很高的位置要求,即:

1、曲面79.50.02R --母线的0.4a R 端面不垂直度允差0.005mm 。

2、曲面79.50.02R --对06

.073.057--φ的不平行度允差为0.01mm 。

因此在加工齿形时要先加工基准面,在精加工齿形时要借助于专用夹具来保证尺寸位置精度。

2.2 工艺规程设计

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20r o C M 低碳合金钢,考虑零件的作用及功能,毛料均选钆制棒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来说也是应该的。

2.2.2 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否则会使加工工艺过程中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量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通过对上述分析,粗基准的选择:对于外转子,选用外圆为粗基准于车外圆、内孔及端面,符合粗基准的选择原则;若零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该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面,使这个表面在以后的加工中不会留下毛坯表面而造成报废。

精基准的选择:选用外转子一端面及外圆为精基准,在加工齿形时可保证位置精度,而精加工外圆本身时,按外圆本身找正。

2.2.3 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成批生产时,可以考虑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使工序尽量集中,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考虑经济效果,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Ⅰ:切断。

工序Ⅱ:车外圆断面、内孔。

工序Ⅲ:磨削,做记号面,再磨另一面。

工序Ⅳ:拉齿形。

工序Ⅴ:精车外圆及一端面。

工序Ⅵ:磨两面。

工序Ⅶ:切单个车端面

工序Ⅷ:热处理,渗碳、淬火、清理。

工序Ⅸ:粗、精磨两端面

工序Ⅹ:按外圆找正磨外圆

工序Ⅺ:磨齿形

工序Ⅻ:表面处理钳工倒棱、去毛刺。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Ⅰ:车外圆、内孔、一端面

工序Ⅱ:拉齿形

工序Ⅲ:切单个车端面

工序Ⅳ:热处理、渗碳、淬火、清理

工序Ⅴ:磨齿形

工序Ⅵ:磨外圆

工序Ⅶ:粗、精磨两端面

工序Ⅷ:表面处理,去毛刺、倒棱。

3.工序、工艺路线分析

工艺按工序方案一,虽然简洁,但不一定达到精度要求。方案二,虽然相对复杂,可达到精度要求。

方案一,在拉齿之前先磨端面,提高定位精度,以保证位置精度,这样使两件被切单位之间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两件一起加工更容易保证位置精度。

在热处理之前,提高加工面的精度并进行去毛刺,使得渗碳深度均匀,使工件的切削质量更好,而且这两个方案均是在热处理之后去刺,因此渗碳深度不能完成,保证均匀。

方案一,最后工序,在磨端面和外外圆之后进行磨齿,使得齿形位置精度得以保证,所以综合以上两工艺方案,最后确定工艺路线如下:

工序Ⅰ:切断

工序Ⅱ:车外圆、内孔及端面(外圆、内孔及一端面一刀下,仅一个面做记号)

工序Ⅲ:先磨做记号面,再磨另一面。

工序Ⅳ:拉齿形

工序Ⅴ:车外圆、端面

工序Ⅵ:磨两端面

工序Ⅶ:切断,车端面

工序Ⅷ:磨平面

工序Ⅸ:钳工去毛刺

工序Ⅹ:热处理

工序Ⅺ:粗磨、精磨端面

工序Ⅻ:粗磨,精磨外圆

工序XIII:磨齿形

工序XIV :倒棱

2.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

φ):

1. 外圆表面(57mm

考虑其长度为22mm,为便于加工,先两件一起加工,然后分别进行精加工,又要用外

R=,参照机械加工工艺圆表面做基准且本身要加工达到5级精度,表面粗糙度为0.6

a

手册[27]:“表1-27”及工艺手册表13-6制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φ

毛坯:60mm

φ

粗车到:58mm

φ

半精车到:57.52mm

φ

精车至:57.32mm

φ

粗磨至:57.07mm

φ

精磨至:57mm

2. 孔加工:

φ,留磨量0.125mm,最后确定各工序尺寸及余量分别为:孔加工最后尺寸为34.75mm

φ

一次钻孔至:20mm

φ

二次钻孔至:33mm

φ

用车刀镗孔至:34.7mm

φ

扩孔至:34.75mm

3. 齿形加工:

齿形加工用成形拉刀粗拉,精拉,最后留0.125mm的弧面磨量

4. 两端面:

参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27]表1-24,表1-39,表1-28,制订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棒料长:65mm

切断: 60mm 粗车至:57mm 磨:56.4mm 车:54.4mm 磨:54.2mm 车至:22.3mm 磨至:22.6mm 粗磨至:22mm

5. 确定切削用量:

工序Ⅰ:切断成66mm ,断口5mm

刀具:硬质合金车刀 YT5,刀头长度65mm ,刀宽5mm ,切削用量的计算查表: 1) 进给量: 查手册表3-16

0.10~0.13mm/r f =

取0.10mm/r f = 2) 切削速度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27]表3-20,选 2.5m/s V =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0001000 2.5

13.3r/s 79.6r/min 3.1460

s v n d πω?=

==?= (2-1) 按机床C620-1选取 800r/min n ω=

实际切削速度为

3.1460800

2.37m/s 1000

1000

dn v ω

π??=

=

= (2-2)

工序Ⅱ车削外圆、端面及内孔

1)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20r o C M 0.45b a Gp =δ 棒料直径60mm φ,长65 mm

加工要求:外圆57φmm ,达到00.0557.52φ-mm , 3.2Ra =

端面达到00.257φ+-mm 3.2Ra = 内孔达到0.010.0234.75φ+-mm 3.2Ra =

机床:6201C - 刀具:端面车刀 刀片材料:15YT

刀杆尺寸:21625mm ?

刀片参数:90r k =。 015γ=。 012d =。 0.05δγ= 2) 切削用量

a) 粗车外圆

切削深度: 1.0mm p a =一次车出 进给量:0.7mm/r f =

切削速度查表3-19, 1.1m/s(6.6m/min)v =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0001000 1.1

5.8m/s 350r/min 3.1460

s n d ωγπ?=

===? (2-3) 按机床:375r/min(6.17r/s)n ω= (附表8-3-1) 实际切削速度为:

3.1460 6.17

1.16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 (2-4)

b) 半精车外圆

切削深度:0.24mm p a = 切除 进给量为:0.3mm/r f =

切削速度: 1.0m/s v =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0001000 1.0

5.49r/s 329r/min 3.1458

s v n d ωπ?=

===? (2-5) 按机床选取: 5.08r/s 300r/min n ω== 实际切速:

3.1458 5.08

0.93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2-6)

c) 粗车端面

切削深度:3mm p a = 进给量为:0.5mm/r f = 切削速度: 1.4m/s v = 确定主轴转速: 10001000 1.4

7.43r/s 446r/min 3.1460

s v n d ωπ?=

===? (2-7) 按机床选取:7.67r/s 400r/min n ω== 实际切速:

3.14607.67

1.45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2-8)

d) 一次钻孔20φ

进给量: 0.43mm/r f = 按表3-88 切削速度:根据197HB < 查表3-42

0.3m/s v =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00010000.3

4.18r/s 286r/min 3.1420

s v n d ωπ?=

===? (2-9)

按机床选: 5.08r/s 300r/min n ω==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3.1420 5.08

0.32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2-10)

e) 二次钻孔33φ 查手册3-54

吃刀深度: 6.5mm p a =

进给量:

1.80.43 1.80.78mm/r f f =?=?=锻 切削速度:11

0.30.1m/s 33

v =?=

确定机床主轴转数:

100010000.1

0.97r/s 58r/min 3.1453

s v n d ωπ?====? (2-11) 按机床选:

56r/min n ω=

实际切速:

0.1m/s v = f) 车刀镗孔34.7φ

选择刀杆尺寸为16φ ,伸出长度为80mm 切削深度:0.85mm p a = 进给量查表3-15:0.3mm/r f =

切削速度选择比加工外圆的切削用量略小,故选用机床主轴转为:

250r/min s n =

实际切削速度: 3.1434.7 4.17

0.45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 (2-12)

g) 扩孔钻34.75φ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27]表8-54 根据钻孔取参孔值 进给量:

2.40.43 2.4 1.03mm/r f f =?=?=钻

切削速度为:

111

0.300.1mm/s 333v v =?=?=钻 (2-13) 主轴转速:

100010000.1

54.97r/min 3.1434.75

s v n d ωπ?=

==? (2-14)

按机床选:

0.96r/s 56r/min n ω==

实际切速:

3.143

4.750.96

0.105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 (2-15)

工序Ⅲ磨两端面 1) 选择砂轮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27]表3-91、3-97及表4-15,选择砂轮为

164635040127GZ IR A P ??

2) 切削用量的选择 查表4-12要把机床130M >选

=1500/min n r 砂

27.5m/s v =砂

查表3-107,轴向进给量:0.5820mm n f == 工件速度:

0.166m/s(10m/min)n v =

查表3-106,径向进给量:0.015mm r f =双行程

工序IV 拉齿形

拉削进给量:0.06mm f =,表3-86 拉削速度:查表3-87及表3-88选0.04m/s v =

工序V 车外圆至57.32Φmm ,然后车另一个端面 刀具:端面车刀 1.0ξγ= 1) 车外圆

切削深度:0.1mm p a = 进给量:0.25mm r f = 切削速度: 1.6m/s v = 确定机床主轴转数:

10001000 1.6

8.89r/s 533r/min 3.1457.32

s v n d ωπ?=

===? (2-16) 按机床选: 8.3r/s 500r/min n ω==

实际切削速度为:

3.1457.328.3

1.5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 (2-17)

2) 车端面

切削深度: 1.0mm p a = 进给量:0.28mm r f = 切削速度: 1.6m/s v =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0001000 1.6

8.89r/s 533r/min 3.1457.32

s v n d ωπ?=

===? (2-18) 按机床选:

8.3r/s 500r/min n ω==

实际切速:

3.1457.328.3

1.5m/s 1000

1000

d n v ωω

π??=

=

= (2-19)

工序Ⅵ磨两面至54.2mm 1) 选择砂轮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27]表3-91、3-97及表4-13选砂轮型号为

164635040127GZ IR A P ??

2) 切削用量的选择 查表4-13根据机床选

1500r/min n =砂,27.5m/s v =砂

查表3-107,轴向进给量 :0.520mm/a f B ==双行程 工件速度:0.166m/s 10m/min v ω==

查表3-106,径向进给量:0.075mm/r f =双行程

工序Ⅶ切单个22mm 车成22.3mm (磨面、不车) 1) 切断切削用量 进给量:0.10mm r f = 切削速度: 2.5m/s v =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0001000 2.5

13.3r/s 796r/min 3.1457.32

s v n d ωπ?=

===? (2-20) 按机床选: 12.6r/s 750r/min n ω==

实际切速:

v=2.37m/s

齿轮油泵泵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课程设计 题目:齿轮油泵泵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29日

一、设计题目 泵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钻盲孔162Φ?)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 (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1张 (2) 毛坯图 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参附表1) 1张 (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 1张 (4) 夹具装配图 1张 (5) 夹具体零件图 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参考) (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 2天 (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5天 (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9天 (4) 编写说明书 3天 (5) 准备及答辩 2天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 绩: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齿轮油泵泵盖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和钻16 ?盲孔的专用夹具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完成 2Φ 了零件图、毛坯图、夹具体装配图和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及说明书的编写。 泵盖零件结构较简单,而且为铸件,外表面为要求较高精度要求,铸造即可满足,与其它接触面处的端面精度要求较高,需要经过粗车、半精车加工,保证密封配合性。 本次设计针对16 ?盲孔的加工难度设计了一套专用夹 2Φ 具,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来满足定位要求,又通过夹紧装置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误差。其中间过程对夹紧装置进行了受力分析,保证了夹紧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设计过程

齿轮油泵泵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齿轮油泵泵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专业: 班级:学号: 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I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齿轮油泵泵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齿轮油泵泵体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孔系加工精度。基准选择以齿轮油泵泵体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支承孔作为粗基准,以顶面与两个工艺孔作为精基准。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顶平面,再以顶平面与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工艺孔。在后续工序中除个别工序外均用顶平面和工艺孔定位加工其他孔系与平面。支承孔系的加工采用的是坐标法镗孔。整个加工过程均选用组合机床。夹具选用专用夹具,夹紧方式多选用气动夹紧,夹紧可靠,机构可以不必自锁,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齿轮油泵泵体类零件;工艺;夹具;

ABSTRACT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body parts of the processing order of the processes and some special fixture design. Body parts of the main plane of the surface and pore system. In general, the plane guarantee processing precision than that of holes machining precision easy. Therefore, this design follows the surface after the first hole principle. Plane with holes and the processing clearly divided into roughing and finishing stages of holes to ensure machining accuracy. Datum selection box input shaft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upporting hole as a rough benchmark, with top with two holes as a precision technology reference. Main processes arrangements to support holes for positioning and processing the top plane, and then the top plane and the supporting hole location ho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o the follow-up processes individual processes are made of the top plane and technological hole location hole and plane processing. Supported hole processing using the method of coordinate bo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cessing machine combinations were selected. Selection of special fixture fixture, clamping means more choice of pneumatic clamping, clamping reliable, institutions can not be locked, so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suitable for large batch, line processing,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box type parts process; fixture;

齿轮泵泵体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word文档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 齿轮泵泵体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GEAR PUMP BODY PROCESS AND TOOLING DESIG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所拥有。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在机械制造的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夹具,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率。 加工工件时,必须要正确的安装工件并且要固定工件的位置,使其不会因为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固定的位置。“安装”的全过程包括“定位”和“夹紧”。加工工件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机床夹具”。 齿轮泵是发动机中的润滑油泵,是一种液压泵。齿轮泵泵体的加工精度将直接会影响到齿轮泵的工作状况,为了减小泄漏量,提高齿轮泵工作效率,必须要保证加工精度,减小间隙。 近年来,齿轮泵向着高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我国齿轮泵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齿轮泵泵体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齿轮泵的工作效率。制定合理的泵体制造工艺设计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通用夹具;专用夹具;钻床夹具;齿轮泵

齿轮泵盖的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规程制定

摘要 通过利用泵盖的加工来加深对数控编程加工零件,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更熟练掌握数控编程,并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代码的形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用控制介质上的信息来控制机床,实现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 关键词:数控技术,加工工艺, 齿轮泵端盖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及加工工艺的制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零件图工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制定加工方案和加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机床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选择切削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加工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3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夹紧方案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装夹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选择刀具和工艺卡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程序的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程序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齿轮泵前泵盖机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1 齿轮泵前泵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 齿轮泵前泵盖的用途 齿轮泵前泵盖和后泵盖一起将油泵整体进行封闭,保证油泵的密封性和内部环境的清洁,并对内部零件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为解决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泵盖上开设对称的 卸荷槽,或向低压侧方向开设不对称卸荷槽,吸液侧采用锥形卸荷槽,排液侧为矩形卸荷槽,避免因为油困而引起的冲击和噪声,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齿轮泵前泵盖的技术要求 按表1-1 形式将齿轮泵前泵盖的技术要求列于下表中。 表 1 前泵盖零件技术要求表 整体来讲,齿轮泵前泵盖的结构比较复杂,由于外表面不用于安装配合,故对其精度要求较低,而内表面需要和其他零件进行配合,故对其精度要求较高,这是保证油泵密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与支撑齿轮的轴的孔的要求也较高,有粗糙度的要求,同时还有配合精度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较合理,符合盖零件的装配要求。

1.3 审查齿轮泵前泵盖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前泵盖的两端面还有轴孔以及卸荷槽均要求切削加工,而两齿轮所在轴的孔只放在了一个凸起的台上,这样,不但可以适当的减少精加工的面积,而且还提高了其接触刚度;由于各个孔的端面都是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偏钻,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了主要的加工表面(前泵盖凸台的端面,前泵盖的内端面和孔的表面等)精度要求较高,其他的表面加工精度都比较低,不需要高精度的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满足加工要求;主要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要求较高,但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就可以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此外,该零件的整体结构比较对称,也方便加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4 确定齿轮泵前泵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可知:N=5000 台/年 所以根据表1-3 、1-4 确定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大批)。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1 选择毛坯 该零件材料为HT20-40 ,考虑到零件的形状、结构以及材料,选择毛坯为铸件较适宜,由于零件年产量为5000 件,属于成批生产中的大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型铸造。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铸件精度、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方面考虑,是合理的。 2.2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章第二节,铸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可分别由表2-3 和2-4 查得,但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以下各项因素: (1 )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该值由铸件的成型方法和材料确定,成型方法已确定为金属型铸造,材料为灰铸铁,由表2-1 查得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为8~10 ,这里取8 级。(2)毛坯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同样根据铸件的成型方法和材料来确定,成型方法已确定为金属型铸造,材料为灰口铸铁,则可通过表2-5 查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D~F,这里取E级。 2.2.1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齿轮泵泵体的加工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1

齿轮泵泵体的加工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泵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削、钻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

Gear pump body process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 Abstract This design content has involved the machine manufacture craft and the engine bed jig design, the metal-cutting machine tool, the common dif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the survey and so on the various knowledge. Body process planning and drilling fixture was designed to include part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dedicated fixture design of three parts. In process design, analysis of the part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parts of the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 structure of a blank, and select a good part of the processing of the base to design parts process route; followed by the various working steps on the part of the procedures for the size of the calculation, the key is to determine the various stages of work out of process equipment and cutting consumption; then dedicated fixture design, selection of design out of all the component parts fixture, such as the positioning components, clamping components, guiding elements, the specific folder connection with the machine parts and other components; calculate the positioning fixture positioning error generated, analysis fixtur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and deficiencies, and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desig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he craft、the working procedure、the cutting specifications clamp、the localization

齿轮泵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论文(设计)题目齿轮泵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齿轮泵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设计(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设计(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归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所有。本人遵循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本人同意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布非涉密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特此声明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指导教师: 年月日年月日

摘要 在机械制造的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冷热工艺过程中,使用着大量的夹具,用以安装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保证零件和产品的质量,并提高生产率。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正确安装工件,使其相对机床切削成形运动和刀具占有正确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为了不因受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定的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其施加一定的夹紧力,这一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的全过程称为“安装”。在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安装任务的重要工艺装备,就是各类夹具中应用最广泛的“机床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因此,专用夹具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生产准备工作,每一个从事加工工艺的工装设计人员,都应该掌握有关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机械制造通用夹具专用夹具钻床夹具齿轮泵

齿轮泵前盖加工工艺设计

齿轮泵前盖加工工艺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主要阐述了一种齿轮泵前盖的制造工艺,对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有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是:从零件测绘到机械加工,其中涉及零件测绘、加工工艺、重要工序中的夹具设计,最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齿轮泵的装配。通过对工件的工艺性进行分析,确定一个最佳的工艺方案,合理设计加工工艺,并对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工艺进行设计。 关键词:齿轮泵;零件测绘;工艺设计 1前言 液压技术有很多优点,从民用到国防,从一般传动到精密控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主要施工设备的工程机械,目前绝大多数采用了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液压传动及其控制技术是促进工程机械主流方向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齿轮泵作为工程机械中的重要元件,在各种液压传动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齿轮泵作为工程机械中的重要元件,在各种液压传动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从零部件到整机,任何一个细节质量要求都要严格控制,本次设计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从中学到一些技术性的知识,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去。 2零件分析 2.1零件结构分析 公司自己生产的样品,主要是一些零件和装配好的齿轮泵,还有多路阀,在技术部我也有安排一台电脑,所以也见到了公司的一些生产图纸与产品样本,大致了解了一下齿轮泵的结构。 针对选题对一个齿轮泵的前盖进行了测绘,测绘过程中,精度要求不高的尺寸就用游标卡尺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尺寸就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有些尺寸需要测量多次再取平均值,以确保客观地反应实际尺寸。以下数据是用三坐标测量的部分实际数据:

我的思路是:先测量尺寸,再在图纸上画出草图,主要就是三视图,再用Pro/E把零件造型画出来,最后导出工程图,导出之后要经过很多修改与调整的,造型图如图1所示。最后师傅还特别讲了一下工序基准,标注尺寸必须先选择好工序基准,不然尺寸标注就会没有基准,显得很混乱,而且对加工某道工序的人来说,也很难看明白具体尺寸,这个还要对工艺过程很熟悉;其它还有各尺寸公差级别的选定与技术要求等。 图1 齿轮泵前盖造型 将CAD图纸绘制并打印出来,参照公司相关资料标注了公差与技术要求,Pro/E实体造型,有些细节的地方没有画完整,但在CAD平面图纸中尺寸都标注齐全,包括零件的倒角、沉孔、螺纹、流道,复杂的地方也用剖视图表达清楚了,大致外形如图2所示,具体见附件1中的前盖零件图。整个过程现在很清楚了,我想将来工作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相信有这个能力去解决。

摆线齿轮泵外转子加工工艺及主要工装DOC 49页.doc

摘要 本文就摆线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并阐述摆线齿轮泵中,外转子的加工工艺过程、工装设备以及成形拉刀的设计计算。摆线齿轮泵中以内转子为主动轮,外转子为从动轮,在设计中要求外转子精度高,同时考虑到经济成本,在设计加工工艺时,尽量采用既高精度又经济的方式。而且还介绍了在单件生产纲领下,进行摆线齿轮泵外转子曲面磨削的方法。确定了磨削参数及工艺装备。本加工方法具有传动链短,砂轮修磨简单,可稳定的保持加工精度。 关键词:摆线齿轮外转子;工艺;结构设计;工装设备;成形拉刀。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 of cycloid and cycloid gear pump described, the outer rotor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tooling equipment and design calculation of forming broach. Within the rotor cycloidal gear pump for the driving wheel, outer rotor to the driven wheel, the rotor in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high preci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economic costs, in the design process, try to use the high-precision and economical way.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program in the single production under the cycloid gear pump outer rotor surface grinding method.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and processes of grinding equipment. This processing method has a short transmission chain, grinding wheel simple, steady and precision Keywords: cycloidal gear outer rotor; process; structural design; tooling equipment; forming broach

齿轮泵壳体加工工艺分析

92 齿轮泵壳体加工工艺分析 周振宝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P rocess Anal y sis on Geared Pu mp Body Z HOU Zhenbao (Schoo l o f Industr y,Nan ji n g Ag ricult u ra lUniversity,N anjing210031,C HN) 齿轮泵是发动机中的润滑油泵,目前大都由中小企业生产。经调查,这些企业因生产条件原因,泵的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压力偏低;二是其轴转动不灵活。本文将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经济型的工艺方案。 1壳体的工艺性分析 图1所示为齿轮泵壳体的零件简图。从图中看出,其加工精度要求高的是2- 12 5F7mm和R14 81mm的孔径、孔深,其尺寸精度为7级;两孔的中心距由位置度控制,要求高,加工难度大;还有同轴度、垂直度公差要求。经试验得知:产生泵压力偏低的主要因素是孔径、孔深的误差,使泵轴转动不灵活的主要因素是同轴度、垂直度、位置度等误差。因此,对它们的加工是泵体加工的关键工序,工艺中需采取特别措施。其它的表面用一般加工方法就能达到要求。 2壳体加工的工艺方案分析 为提高壳体关键工序的加工精度,有的企业购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目前生产齿轮泵的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其规模不大,现代化程度不高。购买这些机床对于他们相当于投入了巨资;同时齿轮泵是小规格产品,其利润空间很小。其结果是虽然质量得到了保证,但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本。对于这类企业比较合适的工艺方案是选用企业中精度较高的镗床(或车床)作为关键工序的加工机床,采用专用的夹具、刀具、量具来保证加工精度。很显然,这种方案投资很小,经济效益好,属经济型工艺方案。经实践证实,这种方案能稳定可靠地保证关键工序的加工精度。该方案的过程为:用普通铣床分别铣两平面→钻4- 9mm通孔(其中两孔钻、铰,作定位用)、钻2- 12 5F7底孔→铣其它面→钻其它孔及攻丝→粗、精镗R18 41mm孔(留0 3mm余量)→磨G面→以G面和2- 9mm孔(夹具上一面两销)定位,分别镗2- 12 5F7mm孔、镗刮R18 41mm及其端面(采用直线分度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 3关键工序工艺装备简介 3.1刀具设计 对 12 5F7mm和R18 41mm孔,因同轴度要求为0 05mm,采用分开镗削,可达到精度要求。镗削 12 5F7mm采用一般镗刀。这里介绍镗刮R18 41 mm孔刀具。如图2所示。将硬质合金刀片楔紧在刀体槽内(或焊接),经工具磨床精密磨削到所需尺寸。左端锥柄装于镗床(或车床)主轴锥孔中并用拉杆拉

齿轮油泵泵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设计说明书

……………………………………………………………最新资料推荐………………………………………………… 课程设计 题目:齿轮油泵泵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29日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九日2021年1月9日星期六20:43:40

一、设计题目 泵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钻盲孔162Φ?)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 (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1张 (2) 毛坯图 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参附表1) 1张 (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 1张 (4) 夹具装配图 1张 (5) 夹具体零件图 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参考) (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 2天 (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5天 (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9天 (4) 编写说明书 3天 (5) 准备及答辩 2天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 绩: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齿轮油泵泵盖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和钻16 ?盲孔的专用夹具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完成 2Φ 了零件图、毛坯图、夹具体装配图和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及说明书的编写。 泵盖零件结构较简单,而且为铸件,外表面为要求较高精度要求,铸造即可满足,与其它接触面处的端面精度要求较高,需要经过粗车、半精车加工,保证密封配合性。 本次设计针对16 ?盲孔的加工难度设计了一套专用夹 2Φ 具,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来满足定位要求,又通过夹紧装置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误差。其中间过程对夹紧装置进行了受力分析,保证了夹紧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设计过程

齿轮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报告(论文)题目:齿轮泵体(Ⅱ)机械加工 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 作者所在专业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时间

摘要 本次泵体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序工艺夹具

Abstyact The pump body parts machining process and fixture design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and fixture design in three parts. In the process design should first understand the analysis of parts, parts of the process and then design a blank structure, and choose the good processing reference parts of the design process of parts then the parts; each labor step process size calculation, is the key to decide the craft equipment and the cutting of various process parameters; then designing special fixture, selection of fixture design various components, such as positioning components, clamping elements, guiding element, clamping connecting parts with the machine specific to And other components; calculate fixture positioning errors when positioning, analysis the rationality and shortcoming of fixture structure,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in future design. Keywords:The process Worker one Fixture

齿轮油泵泵体夹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齿轮油泵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工艺装备(年产量为4000件) 设计者:计秋华 指导教师:郭永环 徐州师范大学 机制教研室 2011年12月22日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齿轮油泵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工艺装备(年产量为4000件) 设计内容 1.原始零件图1张 2.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1张 3.工序卡1张 4.夹具装配图1张 5.夹具体零件图1张 6.设计说明书1份 班级:08机42 学生:计秋华 指导教师:郭永环 院系主任:韩继光 徐州师范大学 2011年12月22日

摘要 摘要 在机械制造的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冷热工艺过程中,使用着大量的夹具,用以安装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保证零件和产品的质量,并提高生产率。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正确安装工件,使其相对机床切削成形运动和刀具占有正确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为了不因受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定的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其施加一定的夹紧力,这一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的全过程称为“安装”。在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安装任务的重要工艺装备,就是各类夹具中应用最广泛的“机床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因此,专用夹具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生产准备工作,每一个从事加工工艺的工装设计人员,都应该掌握有关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目录 摘要 (2) 目录 (2) 第一章绪论 (1) 1.1 机械加工工艺概述及发展趋势 (1) 1.2机床夹具的概述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齿轮油泵泵体的工艺分析 (2) 2.1 齿轮泵的应用 (2) 2.2确定毛坯的种类和生产类型 (2) 2.3 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3) 第三章工艺设计 (3) 3.1基准的选择 (3) 3.1.1精基准的选择 (3) 3.1.2粗基准的选择 (3)

齿轮泵前泵盖机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1齿轮泵前泵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齿轮泵前泵盖的用途 齿轮泵前泵盖和后泵盖一起将油泵整体进行封闭,保证油泵的密封性和内部环境的清洁,并对内部零件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为解决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泵盖上开设对称的卸荷槽,或向低压侧方向开设不对称卸荷槽,吸液侧采用锥形卸荷槽,排液侧为矩形卸荷槽,避免因为油困而引起的冲击和噪声,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1.2齿轮泵前泵盖的技术要求 按表1-1形式将齿轮泵前泵盖的技术要求列于下表中。 整体来讲,齿轮泵前泵盖的结构比较复杂,由于外表面不用于安装配合,故对其精度要求较低,而内表面需要和其他零件进行配合,故对其精度要求较高,这是保证油泵密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与支撑齿轮的轴的孔的要求也较高,有粗糙度的要求,同时还有配合精度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较合理,符合盖零件的装配要求。 1.3审查齿轮泵前泵盖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前泵盖的两端面还有轴孔以及卸荷槽均要求切削加工,而两齿轮所在轴的孔只放在了一个凸起的台上,这样,不但可以适当的减少精加工的面积,而且还提高了其接触刚度;由于各个孔的端面都是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偏钻,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了主要的加工表面(前泵盖凸台的端面,前泵盖的内端面和孔的表面等)精度要求较高,其他的表面加工精度都比较低,不需要高精度的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满足加工要求;主要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要求较高,但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就可以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此外,该零件的整体结构比较对称,也方便加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4确定齿轮泵前泵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可知:N=5000台/年 所以根据表1-3、1-4确定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大批)。 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1选择毛坯 该零件材料为HT20-40,考虑到零件的形状、结构以及材料,选择毛坯为铸件较适宜,由于零件年产量为5000件,属于成批生产中的大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型铸造。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铸件精度、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方面考虑,是合理的。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章第二节,铸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可分别由表2-3和2-4查得,但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以下各项因素:

齿轮泵常见问题分析报告

遇事询问:班次、何人、数量、那几台机床、目前状况。 齿轮泵提高容积效率的方法 增加容积效率对于齿轮泵而言就是增大供油量与内泄的比例。 方法有两方面。1 增大流量 2减小内泄。 具体方法有 1增大模数、减少齿数、增加转速、使卸荷槽适当偏向排油一侧。 2压力较高时用间隙补偿结构就是加浮动侧板、提高加工精度主要是减小齿轮端面跳动。 液压齿轮泵扭矩大是哪的原因? 齿轮中心距偏小,或者配合面粗糙度不高,配合尺寸偏紧。 齿轮泵容积效率 增加容积效率对于齿轮泵而言就是增大供油量与内泄的比例。方法有两方面。1 增大流量 2减小内泄。具体方法有 1增大模数、减少齿数、增加转速、使卸荷槽适当偏向排油一侧。 2压力较高时用间隙补偿结构就是加浮动侧板、提高加工精度主要是减小齿轮端面跳动。 工艺改进齿轮泵效率容积和性能的讨论 文章热度:105 齿轮泵容积效率较低,主要是端面泄漏较大,约占总泄漏量的70~80%.所以,提高齿轮泵的端盖和壳体之间的配合精度,提高泵的容积效率和性能是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齿轮泵端面和壳体的加工基本上是定位销来保证其加工和配合精度。但是由于定位销孔的孔径尺寸较小,仅为φ8mm,而且加工精度、内表面粗糙度等要求较高,我们以前经过多方努力,

采用各种加工方法,质量仍难以保证,对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改进了加工和装配工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齿轮泵端盖与壳体配合误差对泵的性能和效率的影响 主动齿轮回转轴线与前盖定位止口同轴度误差大,齿轮旋转阻力大,甚至卡死,造成泵的机械性能大大下降。零件的动配合不好,磨损加快,缩短了齿轮泵的使用寿命,并且浮动轴套轴向移动阻力较大,使齿轮泵端面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不能及时消除,甚至不能移动,导致齿轮泵容积效率下降。另外,由于主动轮轴与传动轴受其自身同轴度的影响,加大了泵的振动和噪声。 定位销孔加工工艺比较及试验 一、定位销加工工艺比较 (1)采用钻、铰(钻模)工艺,虽然保证了2-φ8mm孔径尺寸精度和内径表面粗糙度,但销孔孔距误差大,而且不太稳定。 (2)采用钻、成型(模具挤压)工艺,虽然保证了两销孔加工精度、孔径精度,并且稳定可靠,但是又带来销孔表面粗糙、部分孔径不圆度增大的问题。 (3)在两个+13mm紧固螺钉孔口部添置套管销,去掉原来2-φ8mm销孔,采用钻、铰、镗工艺,保证了各方面的精度,但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解决定位销问题是关键所在,改进加工工艺是解决问题的路子。 二、对比试验分析 我们采用一个定位销和主动轮轴作为定位加工、装配,去掉另一个定位销,然后再随机抽取六台齿轮泵分三组按不同的组装方式在齿轮泵全性能试验台上做性能试验,检测它们在试验前和试验后主动轮轴线与前盖定位止口同轴度的误差变化,从而选取最佳方案。具体情况如表1。 从表1上对比情况可见,第三种方法径向跳动变化最小,证明采用这种工艺方案是成功可行的。为了提高齿轮泵的装配精度,我们又专门设计制造了以主动齿轮轴为基准的定位夹具,在装配时利用该夹具将前盖位置精确地控制后,再拧紧四只紧固螺钉。 4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新的工艺以后,较好地解决齿轮泵的端盖和壳体之间的配合及加工问题,保证了泵的各项技术指标,提高了泵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性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且较为经济实用。 油泵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齿轮油泵泵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齿轮油泵泵盖的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齿轮油泵泵盖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和钻16 ?盲孔的专用夹具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完成了零 2Φ 件图、毛坯图、工艺卡片、夹具体装配图和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及说明书的编写。 泵盖零件结构较简单,而且为铸件,外表面的要求精度,铸造即可满足,与其它接触面处的端面精度要求较高,需要经过粗车、半精车加工,保证密封配合性。 本次设计针对16 ?盲孔的加工难度设计了一套专用夹具,采 2Φ 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1个短圆柱销、1个菱形销和支承平面定位)来满足定位要求,又通过夹紧装置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误差。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ncluding process design of the gear oil pump cover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 of the process of 16 ?blind hole drilling.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what 2Φ was completed are parts map, blank map of the specific folder and the folder assembly of specific parts and the manual mapping preparation. Pump cover has a simple structure, was made by casting. The precision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equirements, casting can be met, while the surface contacting with other Department wanted a higher precision, these surface need to rough turn and even fine turn, to ensure the tightnes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y of the16 ?blind hole of the 2Φ processing, I design a special fixture, using a two-hole position and plain position requirements to ensure the process will not produce large error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