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讲义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讲义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讲义

绪论

第一节关于规划的概念

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水土流失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规划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选择、制定最好行动方针的自觉过程。

从技术层面上解释水土保持规划,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而应用各学科的有关理论、技术,将人们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具体目标和意向自觉的、科学的分配到特定范围内的空间和实践的过程。

生态规划: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议对策,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第二节水土保持规划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贯彻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原则:除上面的“24字方针”中大部分可以作为规划原则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的规划期和任务

规划期:省级以上为10—30年,最长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规划编制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水平年宜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任务: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第四节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与方法

类型: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常规规划;优化规划。

方法:常规方法也称综合平衡法;优化规划方法。

第五节水土保持规划报告的编制程序

规划工作进行的程序

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基本情况的调查;内业整理和土地资源评价;制定规划的目标与总体布局;水土保持分区;预防监督规划;治理措施规划;投资估算;经济评价;进度安排与组织管理;图纸整理及报告书的正式编写。

第二讲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自然条件调查:着重调查地貌,土地与地面组成物质、植被覆盖度、降雨和其他农业气象学等与水土保持有关的项目和内容。

地貌调查:调查的目的:对现有资料进行验证和补充,分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在微观调查中主要作用:1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沟道情况调查:干沟长度,主要支沟长度,全流域平均沟壑密度D=I/f,坡面情况调查着重调查坡面长度,和地面坡度组成。坡面长度→量水平长度坡度〉25度〉35度作为规划的依据土壤(地面组成物质)。

以下同样都分为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

大面积调查是划分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标明具体的边界;小面积(微观)调查就是土壤学实习所要求的内容。具体调查坡、沟不同位置的土地和地质情况作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一般调查的内容: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作为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3. 植被调查

微观调查包括林草植被的分布,面积,种类,群落生态情况和历史演变等,林地的郁闭度,草地的盖度和C=f / F 其中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F——类型区总面积f——林地(或草地)

4. 降雨和其他农业气象的调查

降雨:(1).年降雨量(2).年降雨量的季节分布(3).暴雨出现季节、频次、雨量、强度(最大、一般)占年降雨量比值

温度:年均温度,季节分布,最高、最低气温,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无霜期,早霜、晚霜期

蒸发:1.了解水面与陆面年蒸发量;

2.调查干燥度(d)d值大于2.0的为干旱地区,小于1.5的为湿润地区,在1.5—2.0之间的为半干旱地区,灾害性天气重点调查霜冻,冰雹,干热风,风暴,风沙等分布的地区,范围与面积,出现的季节与规律,灾害程度等具体情况

注意:引用有关气象站、水文站或水保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时,该站与规划小流域必须属于同一类型区,并且观测站位置与规划小流域之间没有高山阻隔等

二、自然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

包括土地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等。

土地类型调查一般按土地所在位置及其地貌特征分类。宏观调查中,一般分山地,坡地,沟地,平地等几大类。微观调查中又分山顶地,山腰地,山脚地,在坡地中又分缓坡(小于5度),中坡(5—15度)陡坡(15—25度)急陡坡〉25度。在沟地中又分沟坡地,沟台地,沟底地等

土地资源评价根据调查范围内各类土地的地貌与地面完整程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土壤质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石砾含量,盐碱化程度,以及有无灌溉条件等指标。将各类土地分为六个等级,评价其对农,林,牧各业的适应性,再次为牧草地和水土保持林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目的:结合土地资源评价,提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和低产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方法

收集土地管理部门和农,林,牧等部门的普查和已有成果,按上述三方面作基本了解,结合局部现场调查,并在不同类型区内选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进行具体调查,加以验证。在小面积规划中,与当地农民,和乡、村干部结合,用土地详查的方法,对上述三方面的内容,一坡一地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为题,为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打好基础。

水资源调查

以调查地面水为主,同时调查地下水。干旱地区,水患较多的地区需要把它作为重点。

调查常水流量用活动三角堰量水槽或水量很小时,用水桶,量杯,秒表进行量算。调查洪水流量选有代表性的断面,请了解历史情况的的人指出洪水痕迹进行量算等。对于不同频率的暴雨洪水,结合暴雨调查,查阅当地的水文手册,弄清各次洪水的洪峰流量与洪水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南阳市水土保持规划

南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二〇一七年九月

南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南阳市水利局 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二〇一七年九月

前言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市域面积约2.41万km2;三面环山,北依伏牛山,东边是绵延起伏的桐柏山,中南部平坦开阔,以河流为骨架构成向南开口与江汉平原相连的马蹄形盆地,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约1/3,呈半环阶梯状分布,类型多样,姿态万千。南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性大陆半湿润气候,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貌类型,造成自然灾害频发,加之人口分布密集,生产活动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截止2015年底全市尚有水土流失面积5800km2,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我市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201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全面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并对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规定。2012年11 月党的十八大将“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分别对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看看下面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 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 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新建堤防长度。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

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万元。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中园地、林地、荒草地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为。 弃渣量。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万m3、弃土弃渣万m3。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分区治理原则;⑵互补性原则;⑶“五定”

水保方案典型设计要求

水保方案中典型设计要求 挡渣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1)在地形图上绘制平面布置图。 (2)初步确定挡渣坝轴线位置,挡土墙走向及轴线位置。 (3)确定设计标准,初步确定建筑物的形式、主要尺寸和主要建筑材料。(4)绘制主要断面图。 (5)列表给出主要技术参数的取值(如内摩擦角、粘滞系数等)。 (6)给出稳定分析的公式、参数、结果和结论。 (7)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8)明确使用范围。 护坡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明确护坡工程的位置。 ②初步确定护坡形式并明确主要材料。 ③在满足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初步确定主要尺寸。 ④绘制主要横断面图。 ⑤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⑥明确适用范围。 土地整治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明确土地整治的位置和面积。 ②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确定整治方法。 ③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平整度、覆土厚度、防渗排水要求等)。 ④绘制必要的设计图。 ⑤列出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⑥明确适用范围。 防洪排导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在地形图上绘制平面布置图。 ②确定设计标准,进行洪水计算。 ③初步确定主要断面尺寸,绘制主要断面图。 ④初步确定效能防冲措施,注意与下游沟道链接。 ⑤列表给出主要技术参数的取值。 ⑥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⑦明确适应范围。 降水蓄渗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初步确定蓄渗工程的位置。 ②初步确定蓄渗工程形式并明确主要建筑材料。 ③根据地表径流量及实际需要,初步确定工程结构形式,明确主要尺寸。 ④绘制主要设计图。 ⑤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⑥明确使用范围 植被建设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对拟采取植物措施的场地进行立地条件分析,结合景观要求,确定适宜的植物物种及配 置方式。 ②确定苗木规格、种植方式、材料用量。 ③进行植物措施典型设计,确定工程量,绘制典型设计图。 ④明确养护管理配套措施。 ⑤对项目建设区需要保护的植被,提出假植和移植方案。 临时防护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明确临时防护措施的种类,初步确定各类措施的位置。 ②说明临时拦挡的方式、面积、设计尺寸及工程量并绘制典型设计图。 ③说明临时排水、沉沙措施的布置位置、数量、设计尺寸及工程量并绘制必要的图件。 ④说明临时苫盖的材料、面积及工程量。 ⑤明确表土的剥离厚度、堆放场地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利用方向。 防风固沙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根据项目所处的风蚀沙化类型区确定防护类型、防护宽度。 ②选定防护措施材料,确定布设形式(带状、网格状)。 ③绘制必要的设计图。 ④计算工程量及单位指标。

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着手于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情况,通过对GIS的实际应用方法及应用优势进行分析,结 合GIS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对GI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关键词:GIS技术;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1.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 计中的应用方法 (1)通过实际应用GIS空间叠加计算法,以INFO软件 对区域内的坡度图、坡向图进行系统分级,运用最大高差来为高程分级视流域进行确认,确认过程中极差不能小于坡向的设置通常与植 10m 。被分布有关,一般分为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坡度、施 工措施、植被、工程量的计算都与土地实际情况紧密相关。 2)通过对规划地区设置1:50000 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并且进行矢量化统计,将所的小斑矢量数据进行整体与分析,然后对小斑边界地区进行拓扑处理,最后得出规划地区各个小流域的所有小斑位置。 3)对规划地区进行遥感影像的资料数据解译,通过 在区域内建立USLE模型,对解译区域中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然后选择疑点较多的位置进行野外 验证,将所得土地利用情况、土壤侵蚀程度、植被状况、地貌特征等情况进行规格化的数据统计,最后通过对该地区1:50000 梯形图进行矢量化,将所得数据结合地形图进行详细比对,从而得出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 2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水土规划设计方式,GIS技术在实际应用 于水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显著的提高了规划工作的速度与效率,在今后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应用优势[1]。 (1) GIS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成果直观性, 通过有效利用GIS生成的各种专题图,可以直观的帮助规划设计者了解该区域的水土保持情况与基础状况看,有助于规划设计者更好的执行方案,显著增强规划设计成果的表现效果。 (2)GIS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精确度较高的优势。 以往的项目区域资料往往存在着现实性不强,精确度不高的问题,这一问题为规划设计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极易导 致规划位置发生偏差,从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利用GIS强大 的信息计算功能可以有效提高资料统计规划过程中的准确率,从而为规划设计带来可靠性上的保障。 (3)GIS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高效化的工作特点, 通过对遥感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GIS技术可以快速完成 包括措施规划以及基础数据调查在内的多种统计工作,其高效化的工作效率,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3GIS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举例 3.1 项目区域概况通过对水土保持规划相关资料的查阅,资料中显示,在 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这一地区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都会造成大量的泥沙堆积,对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致使该区域内土地肥力下降,土壤中缺乏植被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更导致田地中的化肥与农药残留直接进入了水域,对水域内的水源与生态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更对该地区人民的生活用水造成了安全隐患。因此,针对这一地区进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且具有重大的意义。 3.2项目区域危害情况的成因根据上述地区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的 资料显示,项目地 区近年来水土流失情况严重,通过应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目录 目录 (1)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2) 规划编制说明 (2) 规划提纲 (2) 1规划概要 (2) 2基本情况 (4) 3规划原则与目标 (6) 4水土保持分区 (7)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预防保护规划 (8) 6监测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监督管理规划 (9) 7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措施规划) (10) 8科技示范推广 (12) 9投资估算 (13) 10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14) 11近期、远期实施意见 (15) 12组织管理 (16)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规划编制说明 1.适用范围:大、中流域水保编制,省、地、县级水土保持编制,专项工程规划,区域性规划 2.编制重点: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调查研究 3.规划期:省级10-30年,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 近期水平年(重点),远期水平年;水平年宜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4.规划编制的任务: ○1.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 ○2.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 ○3.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 ○4.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 ○5.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 ○6.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 ○7.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 ○8.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规划提纲 1.规划概要 2.基本情况 3.规划原则、目标与总体布局 4.水土保持分区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规划可单独列为一章) 6.治理措施规划(综合治理规划) 7.科技示范推广(技术支持) 8.投资估算 9.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10.近期、远期实施意见(进度安排) 11.组织管理 1规划概要 综述规划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和分区,规划的目标、依据和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投资、进度、经济条件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1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1.1 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区内包括有龙凤场向斜、中心镇背斜、钱塘镇向斜和大石桥背斜及合川向斜;它们以龙女寺背斜为核心,呈半环状的构造形迹。 项目区大地构造区域属四川中台坳,亦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沙溪庙组面积最大,主要由紫红、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黄灰、灰棕色中至细粒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结核,砂岩中大型斜层理发育。遂宁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小流域,岩性单一,以棕红色厚泥岩为主,剥蚀风化深,以保水保肥力差的红石骨子为主要成土方式,土壤粘、廋、干旱、缺有机质。 北部地貌为台地、中部地貌为高丘、南部地貌为丘陵。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及耕地坡度组成情况见下表: 表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 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 项目区的气候,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 冬少寒潮。 表1-4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8℃,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均温度为7.2℃,8月最高,多年日平均温度为28.3℃。历年极端温度,1961年1月17日最低为-3.7℃,1972年8月27日最高为41.4℃。 日照: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日照资源本应丰富,但是,因受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影响,造成秋、冬、春三季天空云层多且低厚,雾日持续时间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9h。 降水:项目区降水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明显、夜间降雨多于白天。液态水多,固态水(雪、冰雹)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mm,其中1968年最高,为1428mm;1961年最低,为828mm。 6-8月为暴雨最多时期,最早暴雨5月即可出现,由于降雨不均,暴雨多,强度大,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有。项目区洪水由暴雨形成,历时一般为一天左右,洪水发生季节与暴雨相应。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09mm,3-6h最大降雨量为72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35mm,3-6h 最大降雨量为86mm。 项目区属涪江、嘉陵江水系。 涪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53 kg/m3;输沙率为665 kg/s,最大为2930 kg/s;输沙量为2112万t/a,最大为9240万t/a;浸蚀模数为731.1t/km2,最大为3130t/km2。 嘉陵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9 kg/m3,最大为5.24 kg/m3;输沙率为5356kg/s,最大为11800 kg/s;输沙量为16910万t/a,最大为37400万t/a;浸蚀模数为1077.4t/km2,最大为2368t/km2。 1.2 自然资源 项目区主要成土类型是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只有峨眉小流域是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红棕紫泥土。 灰棕色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上下沙溪庙组的紫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残积物。土层深厚,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保肥供肥性好,是项目区水稻生产和水旱轮作的主要基地,自然植被为柏树、桉树、竹类、青杠、马尾松、马桑等。 灰棕紫泥土主要分布在各向斜轴部及两翼的丘陵坡地,光热资源丰富,是旱粮作物和多种经营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成土母质为棕紫、灰棕紫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砂岩,母质风化度不深,矿质养分丰富,先天肥力高,胶体品质好,保水保肥力强,宜种性广。自然植被有柏树、青杠、桉树、马尾松、泡桐、香樟、竹类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胡豆、豌豆和其它各种杂粮;经济作物有辣椒、地瓜、南瓜、白菜等;经济林有广柑、梨、桑树等。 红棕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系侏罗系遂宁组,主要岩石为红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或石英粉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石英粉砂岩。本土属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易滞水遭受湿害,且酸碱度较高,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锌的有效性低,水

水土保持设计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发表时间 :2013-03-18 14:53:58发表人员:admin点击 数:1593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la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SL204— 98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实施日期: 1998 年 5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 的通知 水科技 [1998]47 号 根据 1995 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水土保持司主持、 主编制定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发布。标准名称和编号为: 强制性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本标准自 199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 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土保持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2月5日 前言 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第 5 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总则。简述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分 阶段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及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的目标等。 第二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整理)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大纲

新疆市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工作大纲 1.总则 1.1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市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属于自治区经济最发达的县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土流失的危害已严重的制约着市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善市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全县的经济发展,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防止土壤侵蚀、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是合理利用和开发水土资源的基础。 2. 风沙危害及土地沙化,已对市的“灌溉农业,荒漠绿洲”构成严重的威胁。据当地资料,市北部荒漠植被区,串珠状沙堆多分布于农田边缘,高度一般3—5米。 3.风蚀结果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减退,危及农业生产。尤其是市北部风蚀严重,造成土壤表土层的流失,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肥力降低,耕作土壤板结,微生物活动受阻,农作物生长期间,水肥供应失调。根据1996年市土地详查资料,水土流失造成耕地中低产田达57.2万亩,土地肥力普遍降低。 4.水蚀、风蚀结果切割、蚕食、淤积埋压良田,破坏土地

资源。淤积库区,影响水利工程寿命。暴雨或洪汛期间,径流汇集于侵蚀沟或河川,致使侵蚀沟发育,河川向两岸的侵蚀扩张,使原有平坦的土地支离破碎,使大量耕地遭到蚕食。防旱抗旱修建的池塘、水库以及灌溉渠道,经常被泥沙淤积,降低了工程效益,缩短了寿命,甚至完全失效。据资料,市1996年洪水受灾面积达几多亩,冲毁水利工程、农田、房屋损失近亿元,渠道淤沙近万方。 5.威胁城镇,破坏交通。河床淤高威胁公路、铁路及桥梁的安全。 因此,水土保持工作是促进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强水利建设,合理配置、节约、利用和开发水土资源,加强各级防护林建设,种草植树,增加地面覆盖率,促进全市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使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1.2规划依据 1.2.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陕西省城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导则.doc

陕西省城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技术导则 (试行)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2016年5月

前言 本导则是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 8-2014)、《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 1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等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充分研究陕西省城市建设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的,以指导城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本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 ——相关单位责任 ——各设计阶段任务和要求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附录 本导则主持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本导则起草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总负责人:张秦岭 本导则主要起草参与人: 宋晓强、李占斌、王埃平、李鹏、刘铁辉、刘莹、彭晓刚、高海东、雷方、刘琦、阎岁胜、时鹏、程圣东、张乃畅、张振师 本导则参与工作人员:梁本岐、任春贤、尤亚楠、高健、任冰、王安娜、宫烁

1 总则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采取 “蓄、连、净、排、用”,“拦、盖、填、控、复”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减轻城市内涝及管网阻塞,降低城市扬尘和雾霾,治理城市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构建绿色、生态、宜居城市,依据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和城市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经验,融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陕西省行政辖区内城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问题也在 不断的出现,比如说:设计思想落后,技术参数不正确,设计的时间不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急需有效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1.1保护和预防 针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在其保护的方向以及保护的方法 上面做规划,这些重要区域主要有: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域、饮用水的保护区域、湿地保护区等。这些重点保护区保护的方向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维护。 1.2综合性的防治 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特点、治理的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那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做出综合性的防治。这些区域主要有:小流域的防治、坡面的防治、果园地的防治、农耕地的防治、居住环境的防治等。 1.3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监管方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化的统筹和规划。内容主要是:

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法律法规的设立等。 1.4水土保持的定期监测 具体的内容有: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监测职责和监测要求,去规划监测点的布置;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监测的水平和制度的保障能力;对重点的防护区域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工程项目要提出监测管理的目标和监测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监测的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2.1水土规划设计的方法不先进 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并且目标多样化的技术体系。可是,目前在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的目标比较单一,而且技术方法也不先进,同时还没有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这些情况制约着水土保持治理目标的实现。 2.2相关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先进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料的采集基本上是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相关人员的谈话以及查看当地的统计资料来获得。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土地相关部门提供的那些资料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采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需要应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导航定位测量仪。 2.3规划设计的参数不是很准确

水土保持规划

绪论 水土保持规划: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促进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根据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平衡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特点、防治途径,以及区域的相似性和区间的差异性,将规划区划分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所进行的工作。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轻微,植被覆盖度较高,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需重点加强预防保护的区域。 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资源开发比较集中,基本建设等人为活动频繁,损坏原地貌后极易造成强烈水土流失,给当地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重点加强监督管理的区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风沙灾害加剧,给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危害,对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利用有较大影响,需重点加强综合治理的区域。 水土流类型区根据土壤侵蚀外营力(水力、风力、冻融等)的不同,结合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特点,所划分的水土流失自然类型区。 水土流失或土壤侵蚀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和生物侵蚀等形式。 水土保持规划研究内容 研究生产发展方向,确定农、林、牧用地比例,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改单一农业经营为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研究水土保持治理途径,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位置,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以及治坡与治沟紧密结合,达到集中连片、连续治理、互相促进。 研究规划的科学依据,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通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而产生的蓄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效益问题。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规划类型 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中尺度水土保持规划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水土保持规划的步骤:开展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规划实施进度,明确近期安排;估算规划实施所需投资;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水土保持规划的特点: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实用性; 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为水土保持原理和流域生态经济平衡原理。基本特性体现在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平衡、机制平衡和功能平衡三个方面。 平衡模式: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差异,不同类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或同类系统在不同时序上呈现出不同的流域生态经济平衡状态。根据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不同组合,可归纳为3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即稳定的、自控的和优化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 水土保持规划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水土保持规划直接关系着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江河湖泊的利用与整治以及区域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讲义

绪论 第一节关于规划的概念 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水土流失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规划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选择、制定最好行动方针的自觉过程。 从技术层面上解释水土保持规划,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而应用各学科的有关理论、技术,将人们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具体目标和意向自觉的、科学的分配到特定范围内的空间和实践的过程。 生态规划: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议对策,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第二节水土保持规划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贯彻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原则:除上面的“24字方针”中大部分可以作为规划原则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的规划期和任务 规划期:省级以上为10—30年,最长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规划编制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水平年宜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任务: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第四节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与方法 类型: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常规规划;优化规划。

水土保持规划学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水土保持规划,它有何特点? 水土保持规划是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促进农林牧业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平衡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其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高度的综合性;(2)鲜明的实用性。 2、水土保持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水土保持原理,也称水土流失规律或水土流失特征; (2)流域生态经济平衡原理,其平衡模式有可分为:稳定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自控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优化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 3、水土保持规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1)地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水土保持规划直接关系着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江河湖泊的利用与整治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大问题。因此,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2)作用:具体来讲,水土保持规划可使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按照客观自然规律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律运行,避免盲目性,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因此,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节约消耗和创造价值的作用。 第二章水土保持区划 1、水土保持区划的概念? 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的差异把土壤侵蚀区划为歌剧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2、区划与类型研究有什么差别与联系? (1)类型单位是分类的抽象概括,是某种对象的逐级概括,自然环境的地域类型单位只存在于其分布区中;而区划单位,不管任何等级都是具体,它们都作为具体区域单位而存在着。 (2)类型单位作为具体对象的逐级抽象概括,所指的是其属性的逐级概括,因此越高级的单位,其共同属性越少;区划单位是具体区域单位的逐级合并,不存在属性的抽象概括问题,因此,越是高级的单位其所包含的低级单位越多,便成为越复杂的区域。 (3)区划单位的每一个具体单位都具有空间的连续完整性,既区域共轭性,类型单位则表现为一些分离的分布区。每一个类型单位常常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可以利用低级单位的分布规律,作为自上而下进行区划的根据。 (4)每一级区划单位都可以进行类型研究。 2、水土保持区划要遵循哪几条原则? (5)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应基本一致; (6)同一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基本一致; (7)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应基本一致; (8)水土保持的分区应尽量保持流域界限与行政界线的完整性。 3、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论依据: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人为社会环境特征 4、地区分异规律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1)从自然地理现象的综合特征和形成原因可划分为: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规律; (2)从分异范围规模大小可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大陆及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三章水土保持规划总论 1、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具有哪些优点? (1)针对性;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综合说明 1、工程概况 2、编写依据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GB/T15773-2008);(2)《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3)《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4)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 (5)施工图纸。

第二章施工总体规划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详细研读设计文件、图纸,利用我单位人员、设备及丰富的施工经验等诸多优势,拟对本工程施工作以下规划: 一、机构设置 本工程承建中,我单位将实行项目法施工,由单位技术主管任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对工期、质量、成本等综合经济效益进行高效有计划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并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工作。项目部组织机构见附图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1、项目经理部的组成 项目经理:代表单位负责本工程合同责任的全面履行,实施对本项目的全面管理,负责项目的行政、技术、财务和施工等各项管理工作,为本项目的管理核心。 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施工管理工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负责所有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共设五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如下: ●技术科:负责项目部的施工技术、计划与方案;工程施工管理 测量、统计与计量;图纸设计、竣工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的保管。 ●质检科: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测、验收、试验与控制。 ●施工科:负责整个工程的现场施工。

机构设置框图 ●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及工地治安工作。 ●财务、后勤科: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包括工作款单编制、报送;所需材料、配件的采构与供应;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项目部的后勤行政管理,包括接待、医务、炊事、营地管理等。 2、人员组成 项目的管理人员包括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将由我单位人员组成。大部分技工、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2.引用技术标准和规程规 1.3.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交通条件 2.3.工程特点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前期准备工作 3.2.施工总体目标 3.3.施工组织机构 第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4.1.施工交通 4.2.水、电及通讯系统 4.3.施工排水 4.4.施工辅助企业 4.5.办公及生产生活用房 第五章:资源配备计划 5.1.机械设备的安排、动员周期及调遣方法5.2.人员的安排、调遣及任务划分 5.3.材料组织及供应计划 第六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6.1.土坎坡改梯工程 6.2.排洪渠工程 6.3.绿化工程 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7.1.组织管理措施 7.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第八章:安全文明管理体系与措施 8.1.安全目标 8.2.建立安全体系 8.3.安全保证措施 8.4.文明施工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9.1.环境保护体系 第十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10.1.施工进度安排 10.2.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季节施工措施 11.1.高温季节、雨季施工安排 11.2.雨季施工措施

11.3.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绵竹水土保持灾后重建施工(一期)项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对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1、响应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严格按“技术条款”安排,组织施工; 1.1.2、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配置精良的机械设备,确保合同工期按期或提前实现; 1.1.3、设置合理的现场管理机构,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1.1.4、按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做好工区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 1.1.5、均衡生产,留有余地; 1.2.引用技术标准和规程规 国家现行相关规与技术标准 1.3.编制说明 认真学习领会招标文书的基础上,我公司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的施工技术力量、机具配套能力,公司特点等条件,认真组织好施工队伍,合理安排、建立完整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监控,按进度计划作好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抓好施工计划协调,组织好均衡施工,保证施

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

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 (征求意见稿) 二○一七年八月

目录 前言0 第一章基本情况4 一、自然地理概况4 二、社会经济概况9 三、我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9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防治目标18 一、指导思想18 二、基本原则18 三、防治目标20 第三章水土保持分区与重点防治区划分21 一、水土保持分区21 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24 三、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27 第四章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布局29 一、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区29 二、中部岗丘水源涵养保土区30 三、北部平原农田防护保土区31 第五章重点预防保护区规划33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33 二、重点预防保护区工程项目33 第六章重点治理区规划35

一、重点治理区范围35 二、重点治理区工程项目35 第七章水土保持扶贫攻坚40 第八章水土保持监测42 一、监测任务和内容42 二、监测站网46 三、近期重点项目47 第九章综合监管49 一、监督管理49 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55 三、信息化建设57 四、管理能力建设59 第十章近期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61 一、近期工程安排61 二、投资匡算62 三、效益分析63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66 一、加强组织领导66 二、严格依法行政66 三、加大投入力度67 四、创新体制机制67 五、强化科技支撑67 六、加强宣传教育68

附表 附表1 分行政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附表2 分四级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 附图 附图1 信阳市水系分布图 附图2信阳市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附图3信阳市水土保持区划图 附图4信阳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附图5信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

了对重点乡镇、重点流域的治理,几年来重点抓了张海流域龙王庙沟万亩果园梯田、刘家流域5000亩造林和果树梯田、高丽沟流域团山子村严重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以重点带动一般,使小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掀起高潮。尤其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高丽沟流域团山子村,先后投资300多万元,1998~2000年共修河道护岸800m,修桥3座,建水泥过水路面120m,造林133 33hm2,修果树梯田200hm2,使该流域水土流失由强度、中度降至轻度或轻度以下。 在抓流域重点工程建设上,不仅重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重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把获得经济效益作为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在张海流域龙王庙沟万亩果园建设中,除栽植果树外,还投资100多万元配套了上山引水工程,建容积为5000m3的塘坝一座,配备了提水设备。像这样的引水上山工程还有鸡冠山乡刘家流域千亩果园灌溉工程、罗台镇千亩果园喷灌工程等,这些都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发挥创造了条件。4 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是加快流域治理的有效手 段 多年来,我们利用各种渠道增加投入,取得了较好效果。利用国债资金140万元,治理了团山子村水土流失和建设了张海流域引水上山工程;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承包已修建的果树梯田266 67hm2,由50多户农民按市场需求栽植优质果树并自行管理;鼓励集体和个人对荒山进行承包、租赁和购买使用权,现已有40家企业和个人承包荒山333 33hm2,进行造林和建果园,共吸引社会闲散资金500多万元,完成造林173 33 hm2、建果园530多hm2,大大加快了流域治理进度。 [作者简介]董振伟(1963-),男,辽宁灯塔市人,经济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监督执法工作。[收稿日期]2001-04-26 (责任编辑 赵文礼)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 冯明汉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湖北武汉430010)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 [摘 要]水土保持规划应与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相适应。介绍了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按规划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规划;收集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合理性与时效性;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分区成果;各类型区典型流域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中图分类号]S157-102;F30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01)06-0040-03 1 水土保持规划概述 水土保持规划作为一个专业规划,其编制必须贯彻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贯彻 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的水土保持方针,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规及技术标准,并与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相适应,特别是与土地利用、农业、林业与牧业等专业规划相协调。新的土地法加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与作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总纲,农业、林业及水土保持规划是在不改变土地利用方向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专业要求进行完善与补充。因此,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应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做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各级水土保持规划需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水土保持规划的修订应在对原规划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和要求加以补充和调整。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项目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国家级、省级和大江大河综合整治项目,此类规划主要是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做修订,一般不会直接立项,而是就其中的某些项目分期立项建设。第二类是区域或专项工程的规划,此类规划批复以后,如需立项,还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研究报告的编制。县级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基础,区域规划应在县级规划的基础上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区落实各项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专项工程规划是就水土保持工作的某一部分作出详细安排。 40 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01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