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的一般方法。本节课在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乘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地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运用笔算和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1.注意把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相结合。首先,以小区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些关于乘法计算的问题,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时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发展数学意识。其次,在学习乘法计算之后,适当安排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去解决,体验乘法计算的应用,进一步感受学习计算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与学过的乘法计算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有所增加,但笔算的基本算理是相通的,学生具有利用已有认识自主探索和理解计算方法的能力。因此,老师把计算留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就为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提供了机会,

促进学生用已经掌握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基础,通过类推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初步感受乘法中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方法,并为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做好准备;通过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与已经学过的几十几乘几十的比较,引导学生把几十几乘几十的口算方法类推到相应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中,安排乘数中间有0的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比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掌握熟悉的计算技能。在练习里,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与相应连乘式题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算式之间的联系。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课时

2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1课时

3 积的变化规律 1课时

4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课时

5 整理与练习 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材第27页)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课件。

师: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练习题)

36×60150×8127×3102×998×23

指名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其余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相信大家已经回想起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题)

生:已知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是怎样想的?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明确:要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其实就是计算16个12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8×16。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可以先算10幢楼住了多少户,这样128×10=1280(户);再加上其余6幢住了128×6=768(户),这样一共住了1280+768=2048(户)。

我们可以进行估算,因为128接近130,这样就可以算出130×16=2080(户),所以说月星小区大约一共住了2080(户)。

我们可以假设每幢楼住了100户,这样16幢楼住了100×16=1600(户);而实际每幢楼少算了28户,这样一共就是比实际少了28×16=448(户),所以月星小区一共住了1600+448=2048(户)。

……

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呢?可以跟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后,汇报小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中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中的十位数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最后全班进行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学生自由交流。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缺少变式练习。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拓展延伸环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A类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99×42=538×48=138×16=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B类

月星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3月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99×42=16758538×48=25824138×16=2208

3 9 9

× 4 2

7 9 8

1 5 9 6

1 6 7 5 8

5 3 8

× 4 8

4 3 0 4

2 5 8 2 4

1 3 8

× 1 6

8 2 8

1 3 8

2 2 0 8

B类:

258×31=7998(双)

2 5 8

× 3 1

2 5 8

7 7 4

7 9 9 8

教材习题

教材第27页“练一练”

2 1 3

× 3 2

4 2 6

6 3 9

6 8 1 6

3 7 5

× 2 4

7 5 0

9 0 0 0

3 0 9

× 2 6

1 8 5 4

6 1 8

8 0 3 4

2 4 8

× 4 5

1 2 4 0

9 9 2

1 1 1 6 0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第28~32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课件。

师:同学们,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元?

(2)用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买了5个相同的文具盒,每个多少元?

指名让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1.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看图了解信息,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题)

学生仔细看图。

师: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生:钢笔的单价是每支12元,购买的数量是4支;练习本的单价是每本3元,购买的数量是5本。

师:单价每支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板书),元/支读作元每支。你知道练习本每本3元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吗?

生:练习本的单价可以写成“3元/本”,元/本读作元每本。

师:根据我们获得的信息,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填写在课本第28页的表格中。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给予填写正确的学生以表扬。

师:从上面的题里,你发现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总价=单价×数量。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数量,总价÷单价=数量。

师:再想一想,如果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如果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根据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生活中例子都可以想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归纳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数量,思考求的是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既可以巩固刚学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分析。接着引导寻找共同特点,归纳数量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感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例3。

师:认真阅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3题)

生:知道了一列和谐号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李冬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

师:这里所说的“每小时行260千米”,“每分行200米”,都是速度,可以写成“260千米/时”“200米/分”,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米/分读作米每分。你能根据所得信息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完成课本第29页的表格吗?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给予填写正确的学生以表扬。

师:从这道题里,你发现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路程=速度×时间。

师:如果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如果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师: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师:这里主要记住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可以从乘法的关系式想出其他的两个?

生:速度×时间=路程。

师:请大家把这三个数量关系式齐读一遍。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设计意图:采用与上一例题相同的教学思路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生2: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生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和应用数量关系。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1.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经过合作和谈话的过程,自觉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速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生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A类

从西村到东村两地相距2400米,张叔叔从西村出发去东村,每分钟行60米。

(1)出发10分钟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图中做标记)

(2)张叔叔8:10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

(考查知识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小唐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行80米,能在上课前6分钟到达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迟到3分钟,那么小唐家距离学校有多远?

(考查知识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2400÷2÷60=20(分钟) 8时10分+20分=8时30分

B类:

(80×6+50×3)÷(80-50)=21(分钟) 80×(21-6)=1200(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9页“练一练”

1.(1)218元/套(2)16米/秒

2.340×5=1700(米)

3.325×48=15600(元)

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

1.25 41 20 40 32 35

2.

1 2 1

× 1 3

3 6 3

1 2 1

1 5 7 3

6 0 4

× 2 6

3 6 2 4

1 2 0 8

1 5 7 0 4

× 3 7

1 7 3 6

7 4 4

9 1 7 6

3.8804 2800 20502 9315

4.2650 3645

5.84 540 92 90 64 75 1500 81

6.285×12=3420(米)

7.54÷18=3(本)

8.910÷13=70(米/分)

9.360÷8=45(元/个)

10.(1)537×16=8592(元) (2)(845-537)×13=4004(元)

11.85×8÷10=68(千米/时)

12.2128 8050 6576 9614

13.(按行填)(1)18 58 2712 (2)245 7 6125

14.京沪高速铁路:264×5=1320(千米) 京沪高速公路:105×12=1260(千米)

15.(1)24×8=192(个) (2)192÷24=8(时) (3)192÷8=24(个)

16.104×24=2496(元) 72×24=1728(元)

17.115×45=5175(个) 5300>5175 不能打完。

18.(64+20)×135=11340(千克)

19.(26+31+24+28)×12=1308(元)

思考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33页)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求出积。

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课件。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的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 950382573014

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人记住了第一个数?(因为第一个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什么规律?

学积的变化干什么?

积的变化规律和谁有关系?

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记数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师:请同学们自己按要求算一算,填写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4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比较填出的结果,跟同学讨论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怎样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

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

师: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吗?

生: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乘几。

展示交流:请两组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的举例情况,说说乘数和相应的积各有怎样的变化。

师: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完整的表述?

同桌互说规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以算式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当一个乘数不变时,另一个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探索出规律解决问题的?

生:我是结合具体情况举例验证,得出的结论。

师:这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关于积的变化还有其他规律。课后有兴趣可以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必须除以相同的数,才能使积不变

1.本节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以两组较为简单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乘数不变时,另一个乘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两个乘数相乘时,积随着其中的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2.在本课教学中,充分注意在经历中感悟,把课本表格让学生自己独立填写,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的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语言过渡,让学生列举例子来验证。再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A类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24817×12=204

26×24=() 17×24=()

26×12=() 17×36=()

(考查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能力要求: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B类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能力要求: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624 312 408 612

B类:

256平方厘米1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练一练”

1.60 200 100 400

2.720 1050 320

7200 10500 56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第34~37页)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在学习中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好,闭上眼睛3,2,1,睁开!(课件演示:喜羊羊动画)

生:喜羊羊!

(喜羊羊:大家好,我是喜羊羊,很高兴能来到你们班做客,早就听说你们班学生个个都很聪明,数学顶呱呱,所以今天特地前来,想请大家帮我个忙,帮我救出被灰太狼关在山洞里的美羊羊,要想进山洞需要闯关,每一关都需要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要知道,我对付灰太狼还行,可是解答数学问题可不行,你们能帮我这个忙吗)

生:能!

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口算题)

3×2=13×2=95×0=21×4=4×300=

学生完成口算练习,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进入第二关。(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5题)

月星小区有85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灰太狼不服气,决定来点难的刁难你们,他把“85平方米”的草坪改为“850平方米”,现在你还会算吗?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渗透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为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同时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故事创设情境,和喜羊羊一起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1.教学例5。

师:先读题,再想想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题)

学生读题,列式15×850或850×15。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试一试,然后跟同桌说说。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交流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种计算方法中0参与了计算;第二种方法中0没有参与计算,是计算结束后把乘数末尾的0移到积的末尾。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说说你的想法。

生:0不参与计算这种方法更简便。我们把乘数末尾的0不参与计算,等算出积以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2.教学“试一试”。

师:这一关终于顺利通过了,在营救美羊羊的行动中,还有一关需要闯过呢。用这种简便的方法,你能算出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计算方法:

师:你能总结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简便吗?

生: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把0前面的乘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相应乘积的末尾再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并能运用这一简便算法解决问题】

喜羊羊:谢谢你们解决了灰太狼的问题,灰太狼彻底失败了,我们终于救出了美羊羊。

师:在救美羊羊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很好,可见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闯关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重点主要放在探究计算方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本节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乘法计算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索,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晰的思路。鼓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习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在练习中,我让学生板演后,由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由学生指出,把判断正误、发现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A类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0×22=170×60=18×400=500×30=

(考查知识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B类

小华骑自行车去学校,每分钟行150米,15分钟到校,你知道小华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考查知识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教案)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设想: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知识基础,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体会积得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突破: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的探究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所以,本教学设计采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方式,以此来突出学习过程和教学的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信息窗3的情境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算)

14×3= 12×5= 200×30= 25×3= 50×300= 100×70= 16×4= 60×400= 40×99 ≈301×38 ≈79×502≈151×19≈ 2、想一想,算一算。(笔算) 17×13= 30×87= 师:谁来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回答) (1)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乘数的个位数去乘两位数,再用乘数的十位数去乘两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在用竖式笔算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来,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的还不错。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新的知识,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东西快速公路。从火车站到石老人现在仅需25分钟左右,能节约一半时间。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为迎奥运,青岛市要新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问题1: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板书) 问题2: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板书) 问题3:东西快速公路全长多少米?(板书) 3、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那用什么方法解决?又如何列式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尝试解决。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计算题200道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题 66x804= 38x894= 366x16= 944x77= 258x61= 47x926= 26x613= 19x447= 89x877= 362x14= 262x76= 603x59= 927x22= 933x55= 225x47= 326x14=

25x291= 29x509= 847x58= 931x23= 929x89= 455x68= 45x370= 84x250= 15x533= 91x743= 25x200= 854x59= 563x85= 80x125= 61x411= 68x881=

239x33= 93x435= 342x88= 22x549= 232x14= 91x655= 80x675= 27x596= 53x887= 40x655= 902x80= 293x78= 230x39= 23x560= 552x83= 866x64=

540x14= 935x83= 49x341= 241x10= 777x90= 51x794= 357x25= 78x613= 21x445= 398x35= 985x89= 318x72= 74x164= 915x39= 849x47= 95x577=

71x693= 390x42= 487x96= 401x91= 320x32= 82x720= 623x75= 63x531= 67x116= 33x251= 787x18= 14x715= 878x12= 83x616= 854x72= 340x25=

784x76= 590x50= 46x709= 24x838= 84x391= 937x60= 76x914= 485x56= 891x75= 427x48= 931x41= 92x883= 33x646= 52x597= 52x743= 627x59=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计算题 200道 竖式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题 974x93= 96x605= 34x621= 965x24= 27x994= 40x373= 79x232= 19x528= 73x499= 352x96= 845x14= 837x52= 53x292= 753x67= 952x75= 296x41=

841x33= 959x51= 83x539= 30x614= 45x622= 257x87= 27x652= 927x83= 651x14= 892x24= 213x10= 824x48= 832x58= 74x422= 67x518= 313x17=

93x219= 40x563= 829x85= 585x58= 869x67= 53x553= 728x37= 310x40= 826x41= 942x69= 11x456= 877x36= 28x671= 72x738= 844x12= 876x95=

281x64= 242x87= 524x34= 658x65= 298x67= 13x622= 516x53= 596x85= 63x294= 28x127= 524x43= 22x746= 238x21= 653x53= 445x82= 82x649=

38x171= 33x995= 45x825= 55x750= 37x594= 261x46= 719x93= 73x491= 86x351= 773x23= 98x309= 594x50= 741x64= 471x82= 87x128= 66x722=

312x61= 21x902= 725x99= 649x89= 687x89= 57x365= 94x586= 527x14= 956x70= 391x33= 659x32= 206x93= 39x193= 75x566= 870x21= 970x67=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教师:国庆节期间很多人都外出旅游了。王叔叔和李叔叔也去旅游了,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但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不一样的,请看: 出示信息表: 教师:从提供的信息来看,他们去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不是)根据提供的信息,王叔叔坐旅游大巴,速度为78千米/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呢? 指名学生列出算式:78×12。 教师: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王叔叔乘坐的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估算后(一般会估成80×10),请其说说为什么这样估?(估成整十数,而且这里正好是一个估大一个估小,比较接近准确答案。) 教师: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怎样算?(笔算)请试着算算看吧?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重点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基本算法的探究 呈现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李叔叔乘火车又行了多少千米呢?如何算? 引导学生先列出算式:145×12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已经有了,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李叔叔乘坐火车大约行

了多少千米? 根据学生的估算情况(一般会估成150×10),请其说说这样估得的结果会怎样?(同样是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结果比较接近准确数。) 教师:同样,我们想具体知道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到底行了多少千米?该怎么算?请你笔算出结果吧。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选择典型算法请相关学生板演。然后,请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算理。在学生说明过程中(如下图),教师以多媒体配合演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理解:要算12个小时行的路程,可先计算2个小时行的路程,然后再算10个小时行的路程,最后再将两部分加起来。 对于结果有错的情况,先不急于否定,而是同样让学生说明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一是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差距是否大?如果比较大,那说明结果肯定有问题;二是通过验算来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来进行验算。) 2.练习巩固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为后续讨论提供素材。主要选择三种素材:一是正确的,二是算法错误的,三是算法正确、答案错误的。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内。 第1题: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①2×5 ②20×5 ③200×5 ④200×50 第2题:下面第( )个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计算题 竖式 200题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题 784x76= 590x50= 46x709= 24x838= 349x94= 56x785= 76x468= 452x31= 452x31= 85x915= 822x91= 875x96= 320x32= 82x720= 623x75= 63x531=

469x32= 77x846= 790x83= 202x35= 929x89= 455x68= 45x370= 84x250= 369x10= 304x30= 682x16= 50x109= 33x978= 609x43= 19x343= 364x25=

78x551= 919x94= 11x413= 74x813= 563x85= 80x125= 61x411= 68x881= 17x556= 92x810= 26x941= 548x93= 15x533= 91x743= 25x200= 854x59=

891x75= 427x48= 931x41= 92x883= 927x22= 933x55= 225x47= 326x14= 25x291= 29x509= 847x58= 931x23= 68x614= 696x85= 262x29= 90x469=

18x835= 768x58= 35x542= 111x17= 66x804= 38x894= 366x16= 944x77= 998x76= 208x61= 324x91= 656x77= 248x13= 600x83= 241x19= 282x94=

266x54= 91x724= 831x60= 576x75= 74x164= 915x39= 849x47= 95x577= 67x116= 33x251= 787x18= 14x715= 21x445= 398x35= 985x89= 318x72=

三位数乘两位数--2教案(标准版)

数学课程教案 附页 教学内容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口算乘法

45×7 56×2 76×5 80×20 400×60 (1)两位数分成整十的数和另一个数相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相加。(2)整百或整十的数相乘时,先把0前面用数字进行相乘,最后在乘的积的后面填上0,有几个添几个。 2、笔算乘法及步骤 34×234 45×543 711×62 456×45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例1:汽车在平原与山区各行3小时,在山区速度39千米/时,平原速度50千米/时,求全程有多长?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85千米,行12小时,距乙地还有3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7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6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二、新知导入 1、单价、总和、数量间的关系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1)白糖10元一斤,冰糖20元一斤,各买5斤,问:用了多少钱?150元够吗? (2)五星电器夫子庙分店的一些小家电商品单价如下表。 开业当天卖出电饭煲23个、微波炉46个和抽油烟机1个。 (1)电饭煲和抽油烟机当天营业额一共是多少元? (2)微波炉当天营业额比电饭煲多多少元? 2、估算方法

三年级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一) 1、求未知数 43X+21X=420 6÷32-3.5X=6 5 3 :X=23-4.2×5 5X-1.6=109 54×(X-5 2 )=8 5X-20%X=19.2 81X-12.8×50﹪=0 8X -4.5+5.5=10 x ∶1.2 =3∶4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63.8×101-63.8 157﹣117﹢158﹣114 8 23﹣(45﹣163)÷21 43)2165(1615++? 107 625.0413.3?+? 25×12.5×32 1.2-7.2÷985? 2.25×4.8+77.5 ×0.48 1110÷[56×(73-8 3 )]

0.65×14+87×65%-2013 (32-21+61)÷241 74 1-2.17-1.83+2.75 3.5×54+5.5×80%+0.8 (51-91+154)×45 723×0.25×23 21 ×0.8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51比4.5的1.6倍少3.6, 求这个数。 2)甲数的1.5倍与乙数的5%相等,已知甲数是3.5 求乙数是多少。 3)、甲数的20%等于乙数的3 2 ,乙数是75,求甲数。 4)、8.85与43的和除以2.8的7 3 ,商是多少? 5)100比80多百分之几? 6)比一个数的5 4 少32的数是28,求这个数。

计算练习(二) 1、解方程。 43x -2.25=34 3 x- 40%x=0.375 7 X -3.5 X =10.5 2X +3×0.9 = 24.7 8.4 -4x =3.6 26-135 2 x 2、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81+43)×(1-31)+31 32×0.75+31×43 -3÷4 4÷74+74÷4 152÷[1-(51+31 )] 4.6-0.6×1.8-0.8 85×43+41×8 5 13.8― 79 + 6.2 ― 119 ( 23 - 34 × 13 )÷ 98 1112 ÷[(35 +13 )×57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5×2= 18×3= 250×3= 2、估算 19×5≈ 21×7≈ 398×2≈ 3、笔算 24 ×12 =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 二、新授 1、情景导入 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

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2、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 (2)题析并列出算式:145 × 12 = (千米) (3)估算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 ,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4)探索计算方法 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 可能出现: 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 ×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 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 C、竖式计算 1 4 5 × 1 2 2 9 0 ………2乘145的积 1 4 5 ………10乘145的积 1 7 4 0 (5)讨论归纳 讨论: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34×23 2、数学医院(1)134×16 (2)246×34 3、134×12 176×47 425×36 237×8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 145×12= 135×12= 176×46= 325×26= 237×83= 322×35= 54×145=36×254=83×217= 28 ×153=43×129=32×164=25×328= 12 ×124=85×215=85×142=16×134= 34×246160×30= 220×40= 160×60= 1 80×50=290×30= 460×80=360×12= 390 ×14= 350×15=320×16=280×15= 43 0×26= 36×120=18×230=26×320= 23×340= 27×150=87×410= 806×30= 206×40= 208×30=305×50= 108×90= 209×60= 73×207=26×108= 25×306= 18×103= 69×105=19×302=236×43= 208×56=720×42=407×35= 480×50= 305×30= 24×220=27×142= 306×24= 703×50=260×14= 480×70= 65×390= 42×102= 34×72=28×25=41 2×21= 157×43=315×17=124×35= 408×36= 120×24= 230×40= 450×30=135×24= 500×45= 638×19= 221×16= 307×26= 183×15= 58×912=

408×25= 315×47= 508×15= 236×43= 208×56= 162×21= 64×321= 713×15= 308×21= 130×24= 1 35×12= 306×24= 703×50= 260×14= 480×70= 208×36= 65×390 = 42×102= 720×42= 480×50= 32×987=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扇形统计图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级下册1—2页例题1和“练一练”,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数据特点。能联系百分数意义,对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做出解释和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旁注 一、据案自学 1.知识准备 (1)我们以前学过了____________统计图、__________统计图。 (2)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是__________ 统计图。 (3)既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还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是______统计图。 2.阅读课本例1 3.整个圆表示我国的陆地__________,每个扇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这种图形叫____________统计图。一、回顾复习,揭示课题 1.师: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及统计图的特点。 2.出示例1扇形统计图 检查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提问:你知道这样的统计图叫做什么统计图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并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展示,学习新知 3、提问: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 师:相机说明整个圆代表我国陆地总面积。 师:问怎样从图中看这样的信息。生:学生可能提出山地面积最大,丘陵面积最小。 师: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出来的,4、提问: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观察交流,你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吗?它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关系) 5、提问:我国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学生计算,并且完成书上表格。

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云阳县民德小学刘志颖 教学内容:西师版课标教材数学56四年级上册78—79页。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关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乘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4、根据生活经验,提炼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归纳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秋天的果园到处是黄澄澄的果子。瞧,像小灯笼一样的脐橙挂满了枝头,小红迫不及待地想把摘下来。(课件出示,有伴音)(她每小时采摘23千克脐橙,在果园里一共摘了32时,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脐橙)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23用红色)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独立练习,指一名上黑板做。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孩子能说说计算过程吗(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师:可老师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9写在十位上(表示69个十)师:孩子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接下来的新知识我相信你们一定很容易解决的。 二、探索新知,理解算理 过渡:小红一家可都忙着呢。瞧(出示课件,生读题)(妈妈每时采摘123千克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小时。爸爸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一、口算 (1)仔细观察,并计算 12×5= 13×6= 27×3= 52×8= 12×50= 13×60= 27×30= 52×80= 120×50= 130×60= 270×30= 520×80= (2)你一定能够快速算一算 250×80= 300×60= 500×22= 400×80= 650×20= 800×60= 900×11= 270×20= 700×21= 700×80= 400×25= 800×12= 730×40= 250×44= 125×80= 107×90= 350×40= 420×50= 43×200= 550×20= 450×30= 150×60= 380×20= 210×60= 308×70= 75×400= 89×100= 64×300= 140×40= 150×60= 125×40= 500×40= 二、估算 603×21≈ 399×42≈ 538×48≈ 798×82≈ 301×38≈ 98×221≈ 151×19≈ 79×502≈ 713×49≈ 321×18≈ 208×47≈ 375×19≈ 248×42≈ 126×79≈ 150×39≈795×51≈ 三、笔算 (1)列竖式计算 783×45= 146×58= 456×37= 752×14= 256×33= 196×19= 542×32= 756×21= 789×35= 753×15= 139×64= 378×23= 524×26= 375×53= 615×34= 369×56= 269×45= 547×12= 695×89= 362×45= 552×13= 453×27= 743×164= 486×54= 468×7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 [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乘法》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会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法设计:本节课拟采用情趣教引入、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3.学法设计:课堂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特别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计算的学习和两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分别乘三位数时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充分探讨,让知识内化。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进位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行程问题解答的基本理念。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 难点为行程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课件(卡通图片、口算题、水果图片)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教案

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庙前镇中心小学黄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2.在经历观察、探讨等数学研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加减法,下面雷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抢答题) 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扎实。 4.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我们还会遇到多位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用课件出现第71页主题图。引出小丽和小林。 学生根据小丽买书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可能会提出两个问题: (1)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故事》比《通话选》贵多少钱? 2.探究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1)学生自主解决这两个问题。 (2)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并借助这两道题讲清算法,理解算理。 a.让学生先说算法。孩子:你是怎样计算的?先算5+9,然后算算4+2,再算6+4。 b.结合书的价钱,利用元角分这几个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后,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3)加法算式的微视频。 (4)让学生模仿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同桌说说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然后再看着黑板的板书全班一起说减法的计算方法。 3.例1的巩固练习。(学习卡一) 12.53+7.46=19.99 15.32-4.52=10.80 (1)孩子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小结:当计算结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把0去掉。这样就比较简洁了。 (二)教学例2、3。

2017-2018学年新苏教版6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本班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参与集体备课7 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3)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老师指导,或与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一) 一、口算 (1)仔细观察,并计算 12×5=1 3×6=27×3 = 52×8= 12 ×50=13×60= 27×30= 52×80=120×5 0= 130×60= 270×30=520×80= (2)你一定能够快速算一算 250×80 =300×60= 500×22= 400×80= 650×20= 800 ×60=900×11 = 270×20= 三、笔算 列竖式计算 783×45=146×58

= 456×37= 752 ×14=256×33= 196×19= 542×32=756×21= 789×35= 753×15= 139×64 = 378×23=

四、脱式计算 408×(327-269) 75×4× 63 825×(144÷6) 五、一块绿地的面积是560平方米,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这块绿地扩大后的面积是多少?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二) 一、你一定能够快速算一算 700×21=700 ×80=40 0×25=800×12= 730×40=250×44

= 125×80 =107×90= 350×40=420 ×50=43×20 0= 550×20= 二、估算 603×21≈399×42 ≈538×48 ≈798×82≈ 301×38≈98×221 ≈151×19 ≈79×502≈ 三、笔算 列竖式计算 139×64=378 ×23= 524×26= 375×53=615×34= 369×56=

269×45= 547×12=695×89= 362×45 = 552×13= 453×27= 四、脱式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 课题1:未来的中学生活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这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了,一定憧憬过未来的中学生活吧?会有怎样的紧张和欢乐?会有多少有趣的新鲜事等着?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阶段会有哪些不同? 2、学生想像,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想像画?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快的音乐。 五、作业的欣赏 (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2)将最有意思的作业在橱窗中展示,互相学习。 六、布置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教后杞记: 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劲学生用多种工具作画。学生的构思较好,由于事准备工作的不足,许多学生没有运用色彩,画面显得单薄。 课题2:素描欣赏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素描艺术的情感。 2、了解素描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素描的基本知识。 2、研究表现手法,找出与其它绘画的区别。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素描例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素描欣赏 二、素描基本知识讲解 1、什么是素描? 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说,素描就是单色画。我们用毛笔、铅笔、钢笔、木炭条等工具画出来的黑白画,都可以叫素描。 2、素描训练的作用 素描的表现力很强,常用来作为基础训练的手段。 (1)素描主要培养学画者的观察力。 素描的观察方法是全面研究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即研究三方面关系。研究对象内部内构造与外部形体的相互关系;研究对象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研究对象的本身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 (2)学会表现方法 表现方法在给画中是一个广泛的问题。在素描中,学会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怎样用色调来塑造大的形体。 三、欣赏例图 (1)欣赏 《神话传说》毕加索 《白杨道》凡高 《血衣》王式廓 《妻子和我》伦勃朗 (2)思考,小组讨论 比较名作在线条处理、构图形式、风格特征上的异同,完全独立地谈谈你的观感: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 (3)学生阐述 (4)研究例图的表现方法 四、用铅笔、炭笔或钢笔等工具临摹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试着用学来的方法绘画。教后杞记: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这节课我以欣赏为主,让学生自已收集了一些材料,先让他们看,然后总结素描的的特点,学生了解了一些素描知识。虽然画得很笨拙,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受力。 课题3:色彩画欣赏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色彩画的情感 2、了解油画、水彩画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油画、水彩画基本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油画、水彩画例子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色彩画欣赏 二、油画概述

三位数乘两位数立竖式计算练习题300道65390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300道(列竖式计算) 姓名: 286 ×25 = 463 ×30 = 856 ×49 = 524 ×36 = 275 ×55 = 702 ×36 = 183 ×33 = 300 ×29 = 645 ×91 = 164 ×55 = 106 ×54 = 737 ×64 = 604 ×38 = 464 ×14 = 571 ×13 = 660 ×93 = 205 ×63 = 902 ×93 = 423 ×95 = 152 ×42 = 120 ×24 = 454 ×45 = 634 ×34 = 449 ×64 = 138 ×76 = 135 ×13 = 381 ×13 = 234 ×81 = 754 ×89 = 717 ×51 = 464 ×32 = 177 ×22 = 582 ×35 = 169 ×48 = 645 ×11 = 850 ×65 = 911 ×13 = 166 ×73 = 809 ×52 = 262 ×76 = 145 ×11 = 905 ×90 = 928 ×40 = 168 ×92 = 562 ×75 = 709 ×92 = 984 ×22 = 244 ×87 = 901 ×12 = 180 ×71 = 967 ×39 = 304 ×33 = 967 ×63 = 149 ×83 = 519 ×49 = 740 ×65 = 556 ×60 = 195 ×61 = 347 ×58 = 501 ×36 = 810 ×31 = 431 ×22 = 995 ×16 =

125 ×25 = 667 ×99 = 154 ×68 = 451 ×24 = 691 ×15 = 247 ×65 = 300 ×55 = 189 ×54 = 895 ×56 = 173 ×49 = 577 ×61 = 514 ×56 = 758 ×10 = 964 ×32 = 516 ×94 = 129 ×98 = 463 ×85 = 856 ×17 = 466 ×80 = 667 ×30 = 252 ×61 = 861 ×64 = 463 ×89 = 630 ×13 = 994 ×14 = 167 ×69 = 739 ×30 = 387 ×99 = 174 ×29 = 734 ×39 = 247 ×74 = 117 ×27 = 916 ×55 = 552 ×11 = 738 ×83 = 691 ×16 = 775 ×58 = 835 ×18 = 640 ×80 = 931 ×86 = 329 ×62 = 968 ×96 = 759 ×59 = 605 ×32 = 406 ×82 = 865 ×78 = 947 ×69 = 182 ×37 = 550 ×22 = 699 ×91 = 236 ×47 = 633 ×50 = 680 ×89 = 673 ×53 = 441 ×50 = 370 ×84 = 232 ×74 = 394 ×56 = 309 ×24 = 124 ×10 = 538 ×84 = 558 ×93 = 347 ×98 = 602 ×99 = 942 ×96 = 830 ×25 = 983 ×46 = 233 ×28 = 496 ×2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