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去污性能比较

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去污性能比较
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去污性能比较

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去污性能比较

王雪亮

(南风化工集团技术中心,山西 运城 044000)

DOI:10.16054/https://www.360docs.net/doc/7c7386361.html,i.2007.03.006

图1 去离子水条件下去污比较

图2 100PPM水条件下去污比较

图3 250PPM水条件下去污比较

图4 400PPM水条件下去污比较

重油污清洗剂

工程机械零件油污主要是由不可皂化油与灰尘、杂质等形成的。不可皂化油不能与强碱起作用,如各种矿物油、润滑油,均不能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去除此类油污有化学和电化学两种方法;常用的清洗液为有机溶剂、碱性溶液和化学清洗液等;清洗方式有人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 1.三种清洗液 (1)有机溶剂。常见的有煤油、轻柴油、汽油、丙酮、酒精和三氯乙烯等。用这种溶解方式除油,可溶解各种油脂。优点是不需加热、使用简便、对金属无损伤、清洗效果好。缺点是多数为易燃物、成本高、适于精密件和不宜用热碱溶液清洗的零件,如塑料、尼龙、牛皮、毡质零件等。但需注意橡胶件不能用有机溶剂清洗。 (2)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是碱或碱性盐的水溶液,它利用乳化剂对不可皂化油的乳化作用除油,是一种应用最广的除污清洗液。 乳化作用是一种液体形成极小的细粒后,均匀分布在另一种液体中。在碱溶液中加入乳化剂形成乳化液,能降低油膜的表面张力和附着力,使油膜破碎成极小的油滴后,不再回到金属表面,以去除油污。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水玻璃(硅酸钠)、骨胶、树胶、三乙醇胺、合成洗涤剂等。需注意的是清洗不同材料的零件应采用不同的清洗液。碱性溶液对金属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尤其对铝的腐蚀性较强。表1和表2分别列出清洗钢铁零件和铝合金零件的清洗液的配方,供使用时参考。 用碱性溶液清洗时,一般需将溶液加热到80~90 ℃。除油后用热水冲洗,去掉表面残留碱液,防止零件被腐蚀。 (3)化学清洗液。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水基金属清洗剂配置的水溶液,金属清洗剂中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具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另外,清洗剂中还有一些辅助剂,能提高或增加金属清洗剂的防腐、防锈、去积炭等综合性能。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11-26T13:33:46.64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作者:余渊荣赵兴军[导读] 第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成熟而稳定的应用。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等优势,在近些年呈现出热点研究态势,部分成果业已得到应用。在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定向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此外,近年来也开发出利用高效营养剂激活本源微生物,诱导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富集、驱油的新技术。 余渊荣赵兴军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要:第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成熟而稳定的应用。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等优势,在近些年呈现出热点研究态势,部分成果业已得到应用。在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定向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此外,近年来也开发出利用高效营养剂激活本源微生物,诱导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富集、驱油的新技术。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部分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够代谢产生兼具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物质,经提取后研究发现该物质可以在流动相(如气/水、油/水)界面按照不同的氢键和极性规律分布,具有降低界面或表面张力及乳化等能力。相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并且具有无毒或极低毒性。因此,多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医药、石油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尤其随着我国多数油田均已进入到开采后期,油藏储层中存在大量孤立滴状、柱状、膜状、簇状和盲端状的残油。油藏开采过程面临的难度及成本越来越大,单纯依靠理化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由此催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中的应用 1. 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概况1.1 三次采油的发展及分类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划分方法,即根据开发方式的不同把油田开发分为一次采油(POR)、二次采油(SOR)和三次采油(EOR)三个开发阶段:开采早期主要是依靠油藏自身压力压向地面或当压力不足时采用泵抽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10 %~15 %;随着一次采油时间的推移,地下天然能量逐步消耗,造成油井自身压力不足时,采用注入水或打人气体的方法补充能量,增加油层压力,以提高采油效率,称为二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30 %~50 %;三次采油即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地下剩余油进行开采的阶段,国内外的实践结果表明,其提高采收率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一般还能提高 5 %~25 %。近十几年来,有关文献提及微生物采油,即向油藏注入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和营养物,使微生物在油藏中繁殖,代谢石油进而产生气体或分解石油或产生活性物质,达到开采地下残余油的目的,为区别于传统三次采油,有学者把此方法定义为四次采油,但大部分人仍将微生物采油归类于三次采油。 1.2 表面活性剂驱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到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方面应用是在上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由德格鲁特提出的主要成份为多环磺化物和木质素亚硫酸盐的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的观点。上世纪 40、50 年代,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将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 NaOH 或 Na 2 CO 3 的水溶液中有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确立了把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体系的决定性条件,即只有油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间界面张力降到10 -2 mN/m 数量级以下,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驱油效果才有所表现;发现在 NaOH 或 Na 2 CO 3 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可起到比单独表面活性剂或碱都要好的效果;Wilson 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确实可以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目前,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向地层中注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低于 2 %的低浓度大段塞(0.15 PV~0.6 PV),被称为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表面活性剂溶于油或者水,溶解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体-胶束处于相平衡状态,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第二种是向地层中注入质量浓度 5 %~8 %小段塞(0.03 PV~0.2 PV)表面活性剂,被称为微乳液驱油体系,但随着高浓度段塞在油层中的运移,溶液被低层吸附和地层流体稀释,使得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驱油过程转变为第一种表面活性剂驱。 1.3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化学驱是国内各大油田探讨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而在化学驱驱动类型中大部分都要应用到表面活性剂。众多专家学者根据油田实践经验,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提出了要求,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1)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降低油水界面的能力较强,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 10 -2 mN/m 数量级以下,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浊点、不受 pH 值影响或影响较小;(2)表面活性剂与地层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小,难或不易吸附在岩石表面; (3)表面活性剂易溶于地层水,且具有较大的扩散速度,但抗稀释能力强,即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时,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不变或改变较小,驱油效果较好;(4)稳定性较好,不和其他注入化学剂或地层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不发生裂解降解等反应;(5)在驱油过程中要考虑驱油体系的成分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配伍性问题和油藏开采程度等相互关系;(6)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要适应油藏的温度和矿化度条件,即要具有一定的抗温抗盐能力;(7)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且取材较容易,要遵循投入少产出高的经济法则。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已经得到稳定应用,目前技术发展指向开发高效驱油表面活性剂及其无害化回收再利用两个方面。化学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收到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驱油领域的发展。现已发现,油藏中本源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进行代谢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证实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驱油具有切实可行性。 2.1 激活本源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油藏本源微生物在油藏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生长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具备两亲性、乳化原油及使油藏岩层润湿反转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激活本源微生物能够提高其产生的活性成分浓度,继而达到理想驱油效果。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难以产生足够量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及时向储层中注入营养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含该类元素代谢产物产量2.2 油藏外加生物表面活性剂

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开采稠油用的表面活性剂 由于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给开采带来许多困难。为开采这些稠油,有时需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注入井下,使高粘度的稠油转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状液,抽提到地面。这种稠油乳化降粘法用到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醇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烯多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硫酸酯钠盐等。采出的这种水包油型乳状液,需要将水分离出去,也要使用一些工业表面活性剂作为破乳剂进行脱水。这些破乳剂是油包水型乳化剂。常用的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环烷酸、沥青质酸及它们的多价金属盐。 特殊的稠油,不能采用常规的抽油机开采法,需要注蒸汽进行热采。提高热采效果,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向注汽井注入泡沫,即注入耐高温的起泡剂及不凝气体是常用的调制方法之一。 常用的起泡剂是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石油磺酸盐、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醇醚和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由于含氟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对酸、碱、氧、热及油稳定,故含氟表面活性剂是理想的高温起泡剂。为了使分散的油易于通过地层的孔喉结构,或使地层表面的油易被驱出,需要使用称之为薄膜扩散剂的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氧烷基化酚醛树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2、开采含蜡原油用表面活性剂 开采含蜡原油,需要经常进行防蜡和清蜡。表面活性剂作为防蜡剂和清蜡剂。防蜡用的有油溶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前者通过改变蜡晶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常用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是石油磺酸盐和胺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是通过改变结蜡表面(如油管、抽油杆及设备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可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季铵盐、烷烃聚氧乙烯醚、芳烃聚氧乙烯醚及其它们的磺酸钠盐等。清蜡用的表面活性剂也分两个方面,油溶性用于油基清蜡剂,水溶性的磺酸盐型、季铵盐型、聚醚型、吐温型、OP 型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盐化或磺烃基化的平平加型与OP型表面活性剂等用于水基清蜡剂。近年来,国内外将清防蜡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将油基清蜡剂和水基清蜡剂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出混合型清蜡剂。这种清蜡剂以芳香烃和混合芳香烃作油相,以具有清蜡作用的乳化剂作水相。当选择的这种乳化剂为具有适当浊点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就可使它在油井结蜡段以下温度达到或超过它的浊点,从而使这种混合型清蜡剂在进入结蜡段前破乳,分出两种清蜡剂,同时起清蜡作用。 3、稳定粘土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稳定粘土分防止粘土矿物膨胀和防止粘土矿物微粒运移两个方面。防止粘土膨胀可用,如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咪唑啉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防止粘土矿物颗粒运移可用的有含氟的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酸化措施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酸化效果,一般在酸液中需加入多种添加剂。凡能同酸液配伍并易被地层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作为酸化缓速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脂肪胺盐酸盐、季铵盐、吡啶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磺酸盐化、羧甲基化、磷酸酯盐化或硫酸酯盐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有些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和它的烷基胺盐,可将酸液乳化在油中,产生油包酸乳状液,以此乳状液作为酸化工业液,亦起缓速作用。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液防乳化剂,具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五乙烯六胺均可作为酸化防乳化剂。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乏酸助排剂,可作为助排剂的表面活性剂有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非离子型、两性及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防淤渣剂,如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脂肪酸、烷基苯磺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UG-160/ 化学清洗方案 编制:张虎平 审核: 批准: 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热电车间 一化学清洗的组织机构及参加人员 车间试车总指挥: 调试指挥人: 车间主任,清洗公司成员. 现场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设备技术员工艺技术员清洗公司成员. 调试验收负责人: 生产部技术管理人员工艺技术员 参加人员: 工艺试车组成员施工安装人员 电气、仪表人员清洗公司成员. 二试车的依据标准: 1依据锅炉使用说明书进行。 2依据新安装锅炉的试车规范进行. 三化学清洗目的范围:: 1 清除设备内部的油污、氧化物及杂质,保证锅炉传热效率、使用寿命和 蒸汽品质。

2通过钝化处理使锅炉系统内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3锅炉蒸发受热面,及省煤器、下降管、汽包、水冷壁、集箱及相关管线。四化学清洗合格验收标准: 1清洗完成后应检查汽包、水冷壁下集箱内部、监视管断、和腐蚀指示片应清洁基本无残留氧化物和渣子。 2不出现二次浮锈,无点腐蚀,无明显粗晶析出的过洗现象,不允许有镀铜现象,要形成完整的钝化保护膜。 3腐蚀指示片平均腐蚀速度应小于10g/m2h 4固定设备上的阀门不应受到损伤。 五化学清洗条件: 1锅炉本体及汽水系统以全部安装完毕。 2锅炉附机设备已安装完毕,具备点火条件。 3保证有足量合格的脱盐水供给。 六化学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1化学清洗前应将汽水系统中各流量计、调节阀、压力表、测温元件,过滤器及其它对清洗液敏感的部件予以拆除或隔离。 2化学清洗过程中的废液不允许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应就近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耐碱 净洗 除油 除蜡 表面活性剂

概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阴离子最常用两大类的耐碱、净洗、除油和除蜡性能的比较 关键词:耐碱 净洗 除油 除蜡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净洗性能一览表 使用单一原料,按照洗衣粉去污力的国标GB13174-2003测试各种原料的净洗去污力,测试方法如下:将各种原料用250ppm硬水配制得到原料浓度为15%的溶液,根据GB/T 13174—2003的“去污洗涤试验方法”进行洗涤,测量洗涤前后各种污布的白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去污值R: R(%)=F2-F1 式中,F1为污布的洗前白度值(%).F2为污布洗后白度值(%). R值越大,表明净洗能力越强,该测试标准可用来表征表面活性剂对一般污垢的去除,不适用于反映油脂和蜡质的去除能力。 表面活性剂名称 R(%)值 AEO-3 R(%)=3.69 AEO-5 R(%)=3.31 AEO-7 R(%)=9.50 AEO-9 R(%)=12.19 TX-10 R(%)=15.77 NP-8.6 R(%)=14.98 OP-10 R(%)=14.55 XL-90 R(%)=13.91 XP-90 R(%)=4.30 TO-90 R(%)=15.58 渗透剂JFC R(%)=2.01 快T R(%)=0.77 净洗剂209 R(%)=4.9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 R(%)=9.12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R(%)=5.30 烯基磺酸钠-AOS R(%)=8.63

仲烷基磺酸钠SAS R(%)=15.81 脂肪醇醚硫酸盐 AES R(%)=5.91 脂肪醇醚羧酸盐 AEC R(%)=6.20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液体) R(%)=15.55 脂肪醇的磷酸盐 R(%)=2.08 脂肪醇醚的磷酸酯AEP R(%)=5.88 各种表面活性剂除油性能对比 表面活性剂的去油测试(去油率法)按GB 9985—2000附录B执行,以标准洗涤剂作标准配方.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去油率(C): C=试样去油质量/标准配方去油质量,C值越大,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去油能力越强 表面活性剂名称 去油C值 AEO-3 去油C值=1.53 AEO-5 去油C值=1.40 AEO-7 去油C值=1.22 AEO-9 去油C值=1.01 TX-10 去油C值=1.17 NP-8.6 去油C值=1.25 OP-10 去油C值=1.37 XL-90 去油C值=1.10 XP-90 去油C值=0.66 TO-90 去油C值=1.40 渗透剂JFC 去油C值=0.77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 去油C值=1.94 快T 去油C值=0.35 净洗剂209 去油C值=0.7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 去油C值=0.92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去油C值=0.81 烯基磺酸钠-AOS 去油C值=0.73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成分及性能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成分及性能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又称水剂清洗剂,一般是由表面活性剂、洗涤助剂和添加剂组成的; 一、表面活性剂 1.主要表面活性剂品种 表面活性剂是水剂清洗剂中的主要成分,通常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品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洗涤剂中仍大量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正在日益增加,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使用量较少。这主要是由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经济成本决定的 最早使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肥皂,曲于它对硬水比较敏感,生成的钙、镁皂会沉积在织物和洗涤用具的器壁上影响清洗效果,因此已被其他表面活性剂所取代。目前肥皂主要在粉状洗涤剂做泡抹调节剂使用,由于它易于与碱土金属离子结合,所以在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结合使用时,可起到“牺牲剂”作用,以保证其他表面活性剂作用充分发挥。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盐(LAS) 由于有良好的水溶性,较好的去污和泡沫性,比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盐(ABS)的生物降解性好,而且价格较低,所以是目前洗涤剂配方中使用最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他一些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仲烷基磺酸盐(SAS)、α—烯烃磺酸盐(AOS)、醇硫酸盐(FAS)、—磺基脂肪酸酯盐(MES)、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虽然可以渭单独作为洗涤剂主成分,但通常是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配合使用。 其中仲烷基磺酸盐(SAS)水溶性比LAS好,不会水解广陛能稳定,常用于配制液体浙溜α—烯烃磺酸盐(AOS)抗硬水性、泡沫性、去污性好,对皮肤刺激性低牛因此多用于皮肤清洁剂。其中尤以含碳原子数在14~18的α—烯烃磺酸盐性能最好。 脂肪醇硫酸盐(FAS)是重垢洗涤剂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去污力强的优点厂它的缺点是对硬水比较敏感,因此使用的配方中必须加螯合剂。 d—磺基脂肪酸酯盐(MES)是以油脂等天然原料制成的,生物降解性好,对人体安全,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MES是一种对硬水敏感性低、钙皂分散力好,洗涤性能优良的新品种,缺点是会水解,使用时要加入适当稳定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兼有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在硬水中仍有较好的去污力,形成的泡沫稳定,在液体状态下有较高稳定性,因此广泛用于配制各种液体洗涤剂。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中使用最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它在较低浓度下就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对污垢的分散力,而且抗硬水性能好,具有独特的抗污垢再沉积作用。 过去常使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虽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类似的性能,但由于其生物降解性能差,目前在洗涤剂中用量正在减少。 烷醇酰胺配制的洗涤剂有丰富而稳定的泡沫,而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有良好协同作、用,有利改进洗涤剂在低浓度和低温下的去污力,因此常做洗涤剂的配伍成分。 氧化胺水溶性好,与LAS配伍好,对皮肤刺激性低,有良好的泡沫稳定作用。缺点是热稳定性差,价格高,目前多用于配制液体洗涤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有良好的去污能力,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只在个人卫生用品和特殊用途洗涤剂中有少量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性较差但柔软、杀菌、抗静电性能优良,因此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可制成兼有洗涤功能与柔软、消毒

清洗除油剂使用方法

DT-405清洗除油剂 DT-405 Deoiling Detergent 一、性能与用途 DT-405 清洗除油剂是由具有螯合、清洗、除油、分散、渗透等多重作用的药剂复合而成,具有独特的除油、除锈、清洗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除油清洗剂,能有效去除设备上的污垢并能去除乳化在水中的乳化油及粘附在管道设备表面的油膜,不产生二次污染。 DT-405 清洗除油剂对于去除漏入循环水中的油具有良好的效果,能与生物酶制剂的除油效果相媲美,同时具有节水省时、不破坏水体平衡、与磷系列缓蚀阻垢剂有良好的配伍性。 DT-405 清洗除油剂适用于含油循环水系统的清洗除油,主要用于新系统预膜前的清洗、除油,为预膜提供条件。 二、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外观黄棕色浑浊液体 固体含量 %30.0 密度(20℃)g/cm3 1.25±0.1 pH(1%水溶液) 2.0±1.0 三、使用方法 DT-405清洗除油剂的使用要根据循环水系统的具体情况,由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制定清洗除油方案后方可使用。 四、包装与储存 DT-405清洗除油剂用塑料桶包装,每桶25kg或根据用户需要。贮存于阴凉处,贮存期六个月。 五、安全防护 DT-405为弱酸性,操作时注意劳动保护,应避免与皮肤、眼睛等接触,接触后用大量清水冲洗。

DT-405 Deoiling Detergent 1, Properties DT-405compounds with drugs which have chelating, cleaning, degreasing, scattered ,infiltration multiple roles, has a unique oil, rust, cleaning effect, is a good degreasing cleaning agent, can effectively remove dirt on the device and emulsified oil and oil film adhere to the surface of pipeline equipment,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 DT-405has good effect on the removal of oil leaking into the circulating water,can compare with the effect of enzyme, saves both time and water, does not destroy the water balance, owns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P series of inhibition. DT-405is suitable for oil degreasing cleaning of circulation water system, mainly for cleaning and degreasing new system before the pre-film, provid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pre-film. 2,Specification items Indicators Appearance Brown turbid liquid Solid content % 30.0 Density (20℃)g/cm3 1.25± 0.1 pH(1% solution) 2.0 ± 1.0 3, Using method The use of DT-405 i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recycled water system. Professional engineers develop the program before using cleaning degreasing. 4, Package and Storage DT-405 packed with plastic drum, 25kg/drum, or according to usersˊneeds.Store in cool place, storage for six months. 5, Safety Protection DT-405is a weak acid, attention to labor protection, avoid contacting with eyes and skin ,once contacted,flush with water.

化学清洗膜法

化学清洗的方法很多,按化学清洗剂的种类可分为碱清洗、酸清洗、表面活性剂清洗、络合剂清洗、聚电解质清洗、消毒剂清洗、有机溶剂清洗、复合型药剂清洗和?清洗等。 (1)碱清洗碱清洗的药剂有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过硼酸盐等。 氢氧化物能溶解Si()2和蛋白质、皂化脂类等,如2Na()H+Si()2一NazSi()3+H20 碳酸盐和磷酸盐的碱性很弱,一般用来调节pH,磷酸盐还常用做分散剂;过硼酸钠可用于清洗膜孔内的胶体物质。 (2)酸清洗酸清洗的药剂有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氨基磺酸、氢氟酸等。酸能有效地去除碳酸盐组成的硬垢和金属氧化物盐垢,这些酸与金属的碳酸盐或氧化物反应,使之转变为可溶性金属盐类。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CaC03+2H+一Ca。++H2 O+C02 FeO+2H十一Fe2++H20 Fe203+6H+一2Fe。++3H20 Fe304+8H+一Fe2++2Fe3++4H20

酸能溶解碳酸盐、磷酸盐、硫化铁及金属的氧化物,但酸(除氢氟酸外)对硅酸盐无效,对于脂类、悬浮物和微生物生长形成的沉积物,酸洗的效果很差。 ①盐酸盐酸与水垢或金属氧化物形成金属氯化物。绝大多数的金属氯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或较大,故盐酸对碳酸钙一类的硬垢和铁的氧化物的清洗特别有效。 ②硫酸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形成可溶性的化合物,但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的溶解度很小,故硫酸不宜作为碳酸钙和硫酸钙垢的清洗剂。硫酸可在较宽温度范Χ内使用,不挥发。 ③硝酸硝酸的稀溶液是一种强酸,大多数的硝酸盐的溶解度很大,故硝酸有很强的清洗能力。 ④氨基磺酸氨基磺酸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粉状药剂,加入水后能与碳酸钙反应而进行清洗。氨基磺酸对钙盐的溶解度很大,适用于清洗由钙、t等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硬垢,但氨基磺酸的缺点是价格偏高,清除氧化铁的能力较差。

金属材料除油防锈化学清洗剂的研制_李国祥

金属材料除油防锈化学清洗剂的研制李国祥,蔡 颖,王正德,李松波,张永强 (包头钢铁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常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其在金属清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试验,拟定了金属表面油污清洗剂的配方,对其性能和洗涤效果做了研究和测试,证明该配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油污洗净率高(99.6%),原料无毒易购,可用于各种金属材料表面油污的清洗和防锈。 关键词:金属;油污;防锈;清洗;去污率;表面活性 前言 除油防锈处理是金属材料涂饰前的一项重要的工序,它直接影响着金属表面处理的质量,目前,常见的除油方法有热碱高温除油、有机溶剂除油、电化学除油、超声波清洗除油等〔1〕。高温碱法能耗大、污染严重已遭淘汰,电化学和超声波除油因设备投资大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有机溶剂除油因其易燃和易挥发性不适于工业生产采用,以各种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水基金属清洗剂因其较低的使用成本和良好的洗涤效果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各种表面活性剂除油去污性能的研究和比较,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复配金属表面处理清洗剂,实践证明,该配方具有除油、防锈等功能,和一般的清洗剂相比,本配方除油率提高到99.6%以上(传统配方常温下仅为90%左右),而且具有成本低廉,原料易购易得,使用方便,清洗快捷等特点,很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1 除油清洗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其作用在除油清洗剂中,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润湿、渗透、乳化和增溶能力,在低温下即具有较强的清洗力,其除油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表面活性剂的除油机理为〔2〕(1)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油污在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减弱; (2)油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脱离金属表面; (3)油污进入清洗液中被乳化、分散、悬浮于其中或增溶到胶束中。除油清洗剂主要采用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6501,平平加,O P-10,聚醚类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稳定,相溶性好,在金属表面不发生吸附现象,清洗性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带电基团易在金属表面吸附,洗涤后略有残余,洗净率较低,由此,我们在本实验中采用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方式来增强清洗剂的除油去污力,提高清洗质量。 依据对清洗工艺的要求,清洗剂应具有下列性能:(1)去油力强,同时具备防锈性能;(2)使用温度低;(3)低泡或无泡(适合高压喷洗);(4)对金属不发生腐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分析天平,酸度计,恒温干燥箱,搅拌器(带有加热和控温装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机油(30 #)、黄油、钢板(50m m×50mm×20mm)。 2.2 实验方法 选定清洗剂的基本组成后,采用正交法进行条件实验,对去油率、除锈及防锈性能、防腐性能等进行研究测试,确定最佳的配方。 复配清洗剂原料:乙二醇单丁醚,C8-12脂肪醇烷基磷酸酯三乙醇胺盐,AC1815,仲烷基硫酸钠,三乙醇酰胺盐,脂肪胺二乙醇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6501(1∶2),硅酮消泡剂,油酸,壬基酚聚氧乙烯(15)醚,LAE-9,平平加O-15,O P -10,FES,AES等,助洗剂和缓蚀剂:碳酸钠、三 30 内蒙古石油化工 第29卷

烷基表面活性剂的性能-main

A family of alkyl sulfate gemini surfactants.1.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properties Bo Gao ?,Mukul M.Sharma Department of Petroleum and Geosystems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Austin,TX 78712,United States a r t i c l e i n f o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24February 2013Accepted 25April 2013 Available online 3May 2013Keywords: Sulfate gemini surfactant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urface tension Micellization Surface adsorption a b s t r a c t The fundamental aqueou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a family of sulfate gemini surfactant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 (cmc)were determined by bo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urface tension methods.The cmc values were found to be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ose measured for single tail surfactants.The cmc values depend primarily on the surfactant tail length,and relatively little on the spacer length and solution temperature.The surface tension measurements suggest that current family of gemini surfactants have higher tendency to spontaneously adsorb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and thus are much more ef?cient in reducing surface tension than conventional sin-gle-chain surfactants.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of Gibbs free energies for micellization and adsorp-tion indicate surface adsorption is promoted more than micellization for these sulfate gemini surfactants.This type of molecules may therefore be very ef?cient and cost-effective in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s and high interfacial activities. ó2013Elsevi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 1.Introduction Gemini surfactants represent a class of surfactants made up of two amphiphilic moieties connected at or very close to,the head groups by a spacer group [1].The current interest in such surfac-tants arises from their distinct properties [1–6].First and foremost,gemini surfactants hav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values that are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ventional (monomeric)surfactants.These molecules are also more ef?cient and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urface/inter-facial tension.Moreover,aqueous solutions of some gemini surfac-tants exhibit strong viscosifying capability even at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 [4–6]. While there have been many papers studying the aforemen-tioned properties for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s,very few reports deal with the surface and aqueous properties of an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7–11],which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the energy sector [12].Unfortunately,at present there is not enough pub-lished information/data to establish structure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for anionic geminis.It is thus important to look into an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of potential interest and study their rel-evant propertie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In the current study,a family of sulfate gemini surfactants was prepared.The solution and surface properti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urface tension measurements. 2.Experimental 2.1.Materials A family of seven alkyl sulfate gemini surfactants was synthe-sized in our group,following a two-step reaction scheme proposed by Rist and Carlsen [13].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e funda-mental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se molecules have not been fully characterized,not to mention any application speci?c properties.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synthesized gemini surfactants is illus-trated in Fig.1.As a general feature,the synthesized molecules contain double chains each consisting of hydrophobic alkyl chains that are terminated by ethylene sulfate (CH 2CH 2O–SO 3Na)head groups.The chains are interconnected by alkyloxy spacer groups.The surfactants are named ‘m –s –m ’,where m and s represent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n the tail and spacer groups of the mol-ecule (m =14,16,18and 20+;s =2and 4).Note here m of 20+rep-resents a mixture of surfactants with chain lengths ranging from 20to 30(by starting with a C 20–C 30epoxide mixture). All products exhibite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that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expected for the desired structures.Synthe-sis scheme of current family of sulfate gemini surfactants,and 1H NMR spectra are giving in the Supplementary material .2.2.Methods All of the gemini surfactant solutions were prepared by diluting a stock (concentrated)solution with ultrapure Milli-Q water (resis-tivity =18.2M O cm),and stirred on a magnetic stirrer at desired temperature for an hour. 0021-9797/$-see front matter ó2013Elsevi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https://www.360docs.net/doc/7c7386361.html,/10.1016/j.jcis.2013.04.043 ?Corresponding author.Present address:3319Mercer Street,URC-URC-SW204, Houston,TX 77027,United States.Fax:+17134316360. E-mail address:b.robert.gao@https://www.360docs.net/doc/7c7386361.html, (B.Gao).

金属除油剂配方成分比例,除油剂生产工艺及除油原理

金属除油剂配方成分比例,生产工艺及除油原理 1 背景 金属除油剂除油原理是表面活性剂与助洗剂润涅、渗透、乳化分散、加溶效能的综合体现。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而吸附于油污和溶液之间的界面上, 其亲水基团指向溶液而亲油基团指向油污, 定向地排列, 使得油一液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在搅拌作用下, 油污松动, 容易被分散成极细小的油珠而被脱离工件表面。表面活性剂与助洗剂又通过乳化分散作用, 使油珠之间不能相互合并和重新粘附于工件表面上, 从而达到清洗作用, 效果显著。 金除油剂主要应用于金属表面除油,该除油剂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有效地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对金属没有腐蚀性,同时除油的配方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2 金属除油剂常见组分 金属除油剂一般由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两部分组成。通过大量实验,选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缓蚀剂、无机盐、消泡剂、水等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金属除油剂。

2.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首先起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强渗透作用;另外具有很好的脱脂能力及乳化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清洗和去污作用。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油酸三乙醇胺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钠、聚氧乙烯月桂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月桂酸甘油酯磷酸酯盐的至少一种。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2.2 增溶剂 增溶剂作用是促进有机物与水溶液体系的互溶,有利于形成均一体系。金属除油剂中常用到乙醇、异丙醇、丁醇、醇醚中的至少一种。 2.3 助洗剂 助洗剂主要作用是软化水的硬度、提供碱性缓冲环境,以及润湿、乳化、悬浮、分散污渍污垢,防止污垢再次沉淀附着。金属除油剂种是助洗剂是焦磷酸钠、焦磷酸钾、亚硝酸钠、苯甲酸钠、硫酸钠中至少一种。 2.4无机盐 无机盐增强表面活性剂的清洗剂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清洗液耐硬水性和镜片表面残留的油脂类油污的分散能力。一元羧酸盐为月桂酸、癸酸、肉豆蔻酸、正丁酸、己酸中的至少一种。二元羧酸盐为癸二酸、己二酸、丁二酸、壬二酸中的一种。金属除油剂采用碱性盐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正硅酸钠、偏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