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有害控制技术

微生物有害控制技术
微生物有害控制技术

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技术

摘要: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因素。本文究并弄清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源和快速检验;控制其对食品的污染,延长食品保藏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与食物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食品有害微生物来源检测方法防治保藏

众所周知,人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农副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这些产品不论以新鲜状态使用,还是加工后食用,都必须解决储藏问题。因为有的在原料状态短期内就可腐烂,有的在加工过程中就会变质,有的就是加工成制品后在销售过程中还可能败坏。因此,防止食品的变质、腐败是食品生产者的重要任务。

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另一方面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烹调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种方式的接触,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1.1 土壤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还含有大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元素及硼、钼、锌、锰等微量元素;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气性及适宜的酸碱度(pH3.5-10.5);土壤温度变化范围通常在10~30℃之间,而且表面土壤的覆盖有保护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的危害。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素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和“微生物大本营”之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达107~109个/g,微生物种类十分庞杂,其中细菌占有比例最大,可达70%~80%,放线菌占5%~30%,其次是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肥沃的土壤中含较多的有机质和微生物。

1.1.2 空气

空气中不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条件,加之室外经常接受来自日光的紫外线照射,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然而空气中也确实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随风飘扬而悬浮在大气中或附着在飞扬起来的尘埃或液滴上。这些微生物可来自土壤、水、人和动植物体表的脱落物和呼吸道、消化道的排泄物。

1.1.3 水

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由于不同水域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种类和含量、温度、酸碱度、含盐量、含氧量及不同深度光照度等的差异,因而各种水域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呈明显差异。通常水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有机物质含量越多,其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大。

1.1.4 人及动物体

人体及各种动物,如犬、猫、鼠等的皮肤、毛发、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105~106/cm2。当人或动物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后,体内会存在有不同数量的病原微生物,其中有些菌种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Bacterium burgeri)。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体外排出而污染食品。

蚊、蝇及蟑螂等各种昆虫也都携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可能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它们接触食品同样会造成微生物的污染。

1.1.5 加工机械及设备

各种加工机械设备本身没有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食品的汁液或颗粒粘附于内表面,食品生产结束时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彻底的灭菌,使原本少量的微生物得以在其上大量生长繁殖,成为微生物的污染源。这种机械设备在后来的使用中会通过与食品接触而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1.1.6 包装材料

各种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有微生物。一次性包装材料通常比循环使用的材料所带有的微生物数量要少。塑料包装材料由于带有电荷会吸附灰尘及微生物。

1.1.7 原料及辅料

1.1.7.1 动物性原料

屠宰前健康的畜禽具有健全而完整的免疫系统,能有效地防御和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在肌肉组织内扩散。所以正常机体组织内部(包括肌肉、脂肪、心、肝、肾等)一般是无菌的

畜禽体表、被毛、消化道、上呼吸道等器官总是有微生物存在,如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105~106个/cm2。

如果被毛和皮肤污染了粪便,微生物的数量会更多。刚排出的家畜粪便微生物数量可多达107个/g、瘤胃成分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09个/g。

1.1.7.2 植物性原料

健康的植物,其体表存在有大量的微生物,所以收获后的粮食一般都含有其原来生活环境中的微生物。

粮食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霉菌孢子,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等,还有酵母菌。

植物体表还会附着有植物病原菌及来自人畜粪便的肠道微生物及病原菌。

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应该是无菌或仅有极少数菌;其内部组织中也可能有某些微生物的存在。这些微生物是果蔬开花期侵入并生存于果实内部的。

感染病后的植物组织内部会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是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途径侵入组织内部的。

新鲜果蔬汁,由于果蔬原料本身带有微生物,而且在加工过程中还会再次感染,所以制成的果蔬汁中必然存在大量微生物。

果汁的pH值一般在2.4~4.2之间,糖度较高,可达60~70°Brix,因而在果汁中生存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次是霉菌和极少数的细菌。

(二)、常见、常用的快速、简便的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如下:

1、活细胞计数的改进方法

(1)、旋转平皿计数方法

(2)、疏水性栅格滤膜法(HGMF)或等格法(isogrid method)

(3)、血膜系统(Pertrifilm)

(4)、酶底物技术(ColiComplete)

(5)、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

(6)、“即用胶”系统(SimPlate)

2、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1)、阻抗法

(2)、A TP生物发光技术

3、其他方法

(1)、微量量热法

(2)、接触酶测定仪

(3)、放射测定法

(三)、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筛检方法

1、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法

2、免疫学方法

3、分子生物学方法

4、自动传导法

(四)、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自1982年在美国被分离并命名以来,陆续发现本菌与轻度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出血性肠炎、婴儿猝死综合症等多种人类病症密切相关,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重要致病菌。E.coli O157:H7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鞭毛。近年来作为食品卫生及流行病学的研究热点,E.coli O157:H7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利用其生化特征、免疫原性建立的方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方面对E.coli O157:H7进行检测。

1、E.coli O157:H7鉴别培养基及显色培养基

2、免疫学检测方法

3、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普通串状排列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空气、水、土壤、饲料和一些物品上,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其肠毒引起的,目前已确认的肠毒素至少有A,B,C1,C2,C3,D,E和F8个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发的中毒爆发事件,近年来首推2000年日本“雪印奶粉”事件,14000多人受感染。因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研究多集中于肠毒素的检测方法上。

(六)、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李斯特氏菌,特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致病菌,可引起人和动物脑膜炎、败血症及孕妇流产等疾病,且死亡率极高,可达30%~70%。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肉、奶、蛋、水产品和蔬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该菌在4℃冰箱保存的食物中以可繁殖生长,使其危害性增加。最初用于李斯特氏菌检验的方法为冷增菌法,此法培养物在4℃培养30天,有时甚至长达一年。现在采用的常规方法为常温培养方法,这些方法大部分需要将样品在增菌液中分别培养24h至7天,故需要7~11天才能分离鉴定出李氏菌。自1985年以来单克隆抗体、DNA探针和PCR等技术用于此菌的检验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七)、弯曲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该菌的检验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对该菌的检验方法研究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主要有下面几种:

1、酶免疫检测方法

2、VIDAS方法

3、乳胶凝集试验

4、PCR方法

5、DNA探针检测方法

(八)、致病性弧菌快速检测方法

致病性弧菌系指能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或其他病症的弧菌属细菌,除了常见的霍乱弧菌和副

溶血性弧菌外还包括其他10种致病性的弧菌,但至目前为止,致病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还大多集中于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且霍乱弧菌由于是一类强致病菌,因此,对它的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食品中的检测方法研究,目前的方法研究多为临床诊断方面,应用于食品检验中的快速方法就很有限。

(九)、其他检验方法和快速鉴定方法

1、厌氧菌检测装置

2、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

㈠食品的低温保藏

食品在低温下,本身酶活性及化学反应得到延缓,食品中残存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大大降低或完全被抑制,因此食品的低温保藏可以防止或减缓食品的变质,在一定时期内,可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品质。

⑴食品的冷藏

温度一般为-2~15℃,而4~8℃为常用的冷藏温度,贮存期一般从几天到数周。在保证食品不致于冻结的情况下,冷藏温度愈接近冻结温度,贮藏期愈长。冷藏不能阻止食品腐败变败,只能减缓食品变败速度,而且嗜冷微生物在冷藏温度下仍然可生长繁殖。另外冷藏并不是对所有的食品都适用,如蕃茄、香蕉、瓜类、马铃薯和甘薯等,只能在10℃以上的温度贮藏,才能保存良好的品质。

⑵食品的冷冻保藏

贮冻温度为-12~-23℃,而以食品内外温度均为-18℃为宜。冷冻可储存食品数月,食品的新鲜度、质地、色泽和风味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冷冻又分为速冻和缓冻,速冻食品的质量高于缓冻食品。速冻的优点是:

①形成的冰晶体颗粒小,对细胞的破坏性比较小。

②冻结时间愈短,允许盐分扩散和分离出水分以形成纯冰的时间也随之缩短。

③将食品温度迅速降低到微生物生长活动温度以下,就能及时阻止冻结时食品分解。而缓冻时,食品中的冰晶是在细胞间隙中形成的。

由于第一批结晶的形成增加了可溶性物质浓度,使渗透压升高,故促使细胞内的液体渗向该处,使得冰晶越来越大,乃致压破细胞膜。其结果,食品融解时,大冰晶溶化成的多量水分不能再渗回到细胞内,故食品失去原状,营养物质也流向细胞外,造成丢失。

食品在解冻时应采用缓慢解冻方法,用冷水浸泡食物,或者将食物放在6~8℃处,使其自然解冻。缓慢解冻时,含营养物质的组织汁液冰晶会缓慢融化,还原成组织汁液,从而保持食物应有的营养和风味。急速解冻的方法是用热水浸泡食物,这种解冻会使组织汁液冰晶体很快融化,来不及渗入组织而流失,因此丢失了一部分营养物质和芳香味物质。

㈡食品的气调保藏

气调保藏是指用阻气性材料将食品密封于一个改变了气体的环境中,从而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化活性,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㈢加热杀菌保藏

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影响加热杀菌的因素。

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⑵加热杀菌的方法

主要有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远红外线加热杀菌和欧姆杀菌等。

①微波杀菌

微波(超高频)一般是指频率在300~300 000MHz的电磁波。微波杀菌保藏食品是近

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快速、节能、对食品的品质影响很小的特点。②远红外线加热杀菌

远红外线是指波长为2.5~1000μm的电磁波。食品的很多成分对3~10μm的远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因此食品往往选择这一波段的远红外线加热。

远红外线加热具有热辐射率高;热损失少;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食品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加热过度或夹生现象;食物营养成分损失少等特点。

③欧姆杀菌

这是一种新型的热杀菌方法。欧姆加热是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由食品本身介电性质所产生的热量,以达到直接杀菌的目的。一般所使用的电流是50~60Hz的低频交流电。

㈣非加热杀菌保藏

所谓非加热杀菌(冷杀菌)是相对于加热杀菌而言,无需对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其他灭菌机理杀灭微生物,因而避免了食品成分因热而被破坏。冷杀菌方法有多种,如放射线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放电杀菌、高压杀菌、紫外线杀菌、磁场杀菌、臭氧杀菌等。

⑴辐照杀菌

食品的辐照保藏是指用放射线辐照食品,借以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技术。

微生物受电离放射线的辐照,细胞膜、细胞质分子引起电离,进而引起各种化学变化,使细胞直接死亡。

⑵超声波杀菌

声波在9~20kHz以上都为超声波。超声对细菌的破坏作用主要是强烈的机械震荡作用,使细胞破裂、死亡。超声波作用于液体物料,产生空化效应,空化泡剧烈收缩和崩溃的瞬间,泡内会产生几百兆帕的高压、强大的冲击波及数千度的高温,对微生物会产生粉碎和杀灭作用;加热和氧化作用。

⑶高压杀菌

高压杀菌就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置于高压(200MPa以上大气压)装置中加压,使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㈤食品的干燥和脱水保藏

防霉干制食品的水分一般在3%~25%,如水果干为15%~25%,蔬菜干为4%以下,肉类干制品为5%~10%,

㈥食品的化学保藏法

化学保藏法包括盐藏、糖藏、醋藏、酒藏和防腐剂保藏等。盐藏和糖藏都是根据提高食物的渗透压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醋和酒在食物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细胞的膜结构。

⑴盐藏

食品经盐藏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赋予其新的风味,故兼有加工的效果。食盐的防腐作用主要在于提高渗透压,使细胞原生质浓缩发生质壁分离;降低水分活性,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减少水中溶解氧,使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等。

各种微生物对食盐浓度的适应性差别较大。嗜盐性微生物,如红色细菌、接合酵母属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在较高浓度食盐的溶液(15% 以上)中仍能生长。无色杆菌属等一般腐败性微生物约在5%的食盐浓度,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在7%~10%食盐浓度时,生长也受到抑制。一般霉菌对食盐都有较强的耐受性,如某些青霉菌株在25%的食盐浓度中尚能生长。由于各种微生物对食盐浓度的适应性不同,因而食盐浓度的高低就决定了所能生长的微生物菌群。例如肉类中食盐浓度在5% 以下时,主要是细菌的繁殖;食盐浓度在5% 以上,存

在较多的是霉菌;食盐浓度超过20%,主要生长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⑵糖藏

糖藏也是利用增加食品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种贮藏方法。

一般微生物在糖浓度超过50%时生长便受到抑制。但有些耐透性强的酵母和霉菌,在糖浓度高达70%以上尚可生长。因而仅靠增加糖浓度有一定局限性,但若再添加少量酸(如食醋),微生物的耐渗透力将显著下降。

果酱等因其原料果实中含有有机酸,在加工时又添加蔗糖,并经加热,在渗透压、酸和加热等三个因子的联合作用下,可得到非常好的保藏性。但有时果酱也会出现因微生物作用而变质腐败,其主要原因是糖浓度不足。

⑶防腐剂保藏

防腐剂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成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两类。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脱氢醋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盐类、双乙酸钠、邻苯基苯酚、联苯、噻苯咪唑等。

有害生物防制实施方案

奉贤区“迎世博”600天有害生物防制实施方案 根据“奉贤区‘迎世博’市容环境600天行动计划”总体部署,为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密度,防止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世博会的顺利举办,特制定“奉贤区迎世博600天有害生物防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奉贤区迎世博市容环境600天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整治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有害生物防制设施建设,落实相关灭杀措施,把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危害的程度,为“世博会”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健康、安全的环境。 二、总体目标 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三、实施标准 1.在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2.到2010年底,全区设置补蝇笼20000只、毒(诱)蚊缸1000个,建立食蚊鱼养殖基地13个,更新、配置大型消杀机械15台,制作宣传版面14套。 3.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4.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数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进度安排 一)到2008年12月 1、成立区迎世博有害生物应急控制领导小组,组建有害生物防制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和监测评价、应急处置队伍,落实有关保障措施,开展有害生物防制应急处置演练。 2、开展有害生物防制本底调查及密度监测;加强南桥、奉城、青村、四团、庄行、金汇、柘林、海湾8个镇以及奉浦和海湾旅游区的本底调查,重点加强对旅游景点、宾馆、超市、农贸集市、医院等有害生物密度监测。 3、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及组织动员工作,为各镇、开发区统一制作蚊、蝇、鼠、蟑螂等有害生物防制宣传版面14套。 4、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结合迎国庆、迎世博“双迎”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蝇孳生地,巩固有害生物防制成果,为有害生物防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5、根据“奉贤区‘迎世博’市容环境600天行动计划”安排,完成600只毒蚊缸、20000只捕蝇笼的设置和8个柳条鱼养殖基地的建设。 二)到2009年底 全面完成1000只毒蚊缸、20000只捕蝇笼的设置和13个柳条鱼养殖基地的建设(见附表)。 三)到2010年5月 巩固提高工作成果,针对薄弱环节积极整改,切实把有害生物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食品有害微生物控制技术

食品有害微生物控制技术论文 摘要:利用HACCP的原理,通过对饼干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微生物危害的各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原因,在今后生产中可以预防和消除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与污染。 关键词:HACCP 微生物控制预防 1 前言食品从种植、养殖到收获、捕捞、屠宰,从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直到食用的整个食品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某些微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污染,引起人畜疾病和食品腐败。因而,严格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和控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就十分必要。 长期对食品有害微生物基础研究的缺乏,造成了我们对食品有害微生物的认知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不能很好地把握微生物预防和控制技术,也就难以向企业传授正确的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有人甚至把它列为资源、环境、人口问题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媒体频频报道披露,有关人士纷纷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建言,其中有“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应从源头着手,这一点在我国恰恰是一个软肋”的呼声。这个源头,这个软肋,笔者认为,加强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企业如何监控有害微生物应该是其中之一,而在众多举措中,这一点较少有人提及。 从食品科技工作者的角度看待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和深思,那就是随着多年来我国食品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这一最普遍、最基本的安全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食品业界。在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怎样用正确的方法保证食品的微生物学 质量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和基础,我们正是在这个源头上出了问题。众多食品企业缺乏预防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正确技术,滥用添加剂、防腐剂,造成了混乱,一些不法分子趁乱作乱,使监管难以做到疏而不漏,因为“法不责众”。大部分不合格产品是缺乏科技指导产 生的,只有少部分是有意而为,但只靠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只看到发达国家制定标准、法规,按律管理,有条不紊,却没有或不愿意注意到标准和法规是建立在大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础之上的。毋庸讳言,我们目前制定的许多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形同虚设,有些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不结合我国国 情进行再研究再开发,结果与我国的情况差之很远,标准、法规难以执行,监管不力也由此而生。无论如何,科研是制定、执行各项标准和法规的基础,如果我

茶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茶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技术茶叶是我国的国饮,生产加工卫生尤为引人关注。目前,茶叶制品的微生物卫生安全性问题已是茶叶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根据它的加工工艺特点,随机抽取烘青类茶叶在冷却和内包装生产环节的茶样,分析其中杂菌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霉菌总数的污染情况表明:空气中微生物二次污染及手部细菌二次交叉感染,是杂菌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霉菌总数都呈数十倍的增加,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卫生质量。 专业从事食品杀菌消毒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的上海康久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工程师沈杨先生认为,采用卫生质量良好的原料及科学的加工工艺、使用动态连续杀菌设备,配合全自动手消毒器则可有效控制微生物茶叶的二次污染和二次交叉感染、提高茶叶制品卫生质量,对促进茶叶消费和茶叶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5244-2004规定,茶叶中大肠菌群限量指标≤300MPN/100g,其精加工流程为:原料检验(半成品采购)→筛分→风选→拣剔→强磁除铁→静电去毛发→烘焙→冷却→金属检测→ 内包装→装箱→进仓(出厂检验)→上市销售,经过一系列加工步骤,如何保证茶叶制品微生物不超标? 据才重庆市普康消毒用品公司人员介绍,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需要:1、茶厂选址最好都临近茶园,这样可避免和减少烟尘对进厂鲜叶和成茶的污染。2、保持车间清洁卫生,防止一切污染物的进入。 3、要保持自然纯真,切不可在加工中掺加任何添加剂,以免弄巧成

拙而造成污染。4、包装贮藏器材,同样应防止污染,禁拥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可用聚乙烯;有关机具、贮器的重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常含有镉、铅、铬等成分,对茶叶可能造成污染。 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理化检测结果表明,鲜叶经摊放后,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均有明显增加,但经过杀青(高温烘焙)工序后,大肠菌群可减少到30MPN/100g以下,基本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再经过冷却后包装;如果车间内的空气卫生质量不佳、空气中含有很多微生物,则这些微生物会附着在茶叶表面,导致半成品的卫生质量不合格,从而导致茶叶的微生物含量超标。 据了解,重庆市普康消毒用品公司是专业的动态消毒产品研发制造商,是业内唯一一家提供全方位全系统空气消毒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是唯一一家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杀菌产品的企业,依据企业的产品性质、空间体积、车间环境、温湿度、密闭度等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且量身定制的动态杀菌产品购买价、运行成本,比传统产品还要便宜,有效消除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动态杀菌效果的影响,如下方案供客户参考: 一、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为杀菌净化的综合设备,其原理为采用双极等离子体静电场对带负电细菌分解与击破,再组合药物浸渍型活性炭、静电网、光触媒装置等组件进行二次杀菌过滤,经过处理的洁净空气大量快速循环流动,使受控环境保持在“无菌无尘”标准。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本节主要掌握一些名词的定义和几种有害微生物控制方法。 一、几个基本概念 控制有害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可分杀菌和溶菌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指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 (二)消毒(disinfection) 从字义上来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传染”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例如一些常用的对皮肤、水果、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等等。 (三)防腐(antisepsis)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 (1)低温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O℃、-20℃、-70℃、-196℃等),以保藏食物、药品和菌种等。 (2)缺氧近年来,已采用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除氧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原料是铁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辅料和填充剂制成,它对新鲜食品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3)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此外,在密封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浓硫酸、氢氧化钾或硅胶等作吸湿剂,也可很好地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4)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 (5)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藏的目的。 (6)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例如,酱油中常以苯甲酸来防腐;墨汁中可加入尼泊金作防腐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食品和饲料可加入二甲基延胡索酸(DMF)来防腐等。(四)化疗(chemotherapy) 化疗即化学治疗。它是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selectivetoxicity,即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宿主无显著毒性)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用于化疗目的的化学物质称化学治疗剂(chemotherapeutant)。最重要的化学治疗剂如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等。 二、物理杀菌因素的代表——高温 (一)高温杀菌作用的种类 具有杀菌效应的温度范围较广。高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例如它可使核酸发生脱氨、脱嘌呤或降解,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质成分等。湿热灭菌要比干热灭菌更有效,这一方面是由于湿热易

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措施

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制度 一、为保护自然生态,防止有害生物传播,做好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确保公司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 1、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本公司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与监督。 2、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有害生物防控科部门职责与有害生 物防控科人员岗位具体职责,并组织实施。 三、岗位职责: 1、有害生物防控分管领导: ⑴贯彻执行国家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与进出口商 品检验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全面负责公司原料、产品的检验检疫、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 ⑵负责公司范围内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指导、指挥、协调 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 ⑶负责公司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的运行监督, 对各单位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与考核; ⑷负责组织编制公司原料、产品检疫、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规划、年度计划与相关制度、操作规程; ⑸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生产基地动植物病虫害的疫情监测及 有害生物杀灭工作; ⑹负责组织对公司出口的原料种植、采购、产品的生产、 加工、存放过程进行检疫与有害生物防控监督管理; ⑺负责制定公司有害生物防控知识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确保全体员工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 ⑻负责对生产过程中有害生物防控的监控与记录、对发生 有害生物的应急处置工作; ⑼完成部领导与公司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2、有害生物防控部长: ⑴负责协助部长对公司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 对各单位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与考核; ⑵负责组织编制公司原料、产品检疫、有害生物防控相关 制度、技术操作规程; ⑶负责种植基地作物疫病、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与监测,编制相应的病虫草害防治与有害生物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微生物研究技术与方法 重点大全要点

第一章绪论 课程主要内容: 1、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发展 2、微生物材料的准备 3、微生物研究中的物理化学方法基础 4、微生物的观察与微生物分析法 5、细胞破碎方法及亚细胞物质分离 6、微生物育种技术 7、固相化技术与生物传感器 8、免疫学技术 9、微生物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发展: 微生物学是整个生物学中第一门具有一套自己独特操作技术的学科,其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 1、显微镜术和制片染色技术 2、消毒灭菌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3、纯种分离和克隆化技术 4、合成培养基技术;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技术 5、突变型标记和筛选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 6、菌种保藏技术 7、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技术 8、各种DNA重组技术等 第二章微生物材料的准备 第一节灭菌、消毒、除菌与无菌操作 掌握知识要点: 原理、方法、生物活性物质的除菌 无菌操作:意识、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灭菌、接种等操作、保存 一、几个基本概念 控制害菌的措施: 1)杀灭法: ○1灭菌:彻底杀灭(杀菌、溶菌)——一切微生物 ○2消毒:部分杀灭——仅杀灭病原菌 2)抑制法: ○1防腐:抑制霉腐微生物 ○2化疗: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菌 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 措施。例如:高温灭菌、辐射灭菌等。 2、消毒:消除毒害,即传染源、致病菌。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例如:

常用的对皮肤、水果、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 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 1)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2)煮沸消毒法 采用在100℃下煮沸数分钟的方法,一般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3、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抑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方法: ①低温: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0,-20,-70,-196℃)保藏食物、生化试剂、 生物制品或菌种等。 ②缺氧:可采用抽真空、充氮或二氧化碳、加入除氧剂等方法来有效防止食品和粮食 等的霉腐、变质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除氧剂的种类很多,是由主要原料铁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辅料和填充剂制成,对糕点等含水量较高的新鲜食品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③干燥:采用晒干、烘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 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 在密封条件下,用生石灰、无水氯化钙、无氧化二磷、氢氧化钾(或钠)或硅胶等作为吸湿剂,也可很好的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④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食物,是在民间早就流传的有效防霉腐的 方法。 ⑤高酸度:在我国和韩国等具有悠久历史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 蔬菜产生大量乳酸,借这种高酸度而达到抑制杂菌和防霉腐的目的。 ⑥高醇度:用白酒或黄酒保存食品,在我国有悠久传统,如:醉蟹、醉麸、醉笋和黄 泥螺等产品,都是特色风味食品。 ⑦加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果汁或工业器材中,可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或防霉剂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如: 用苯甲酸来使酱油防腐; 用尼泊金作墨汁防腐剂; 用山梨酸、脱氢醋酸作化妆品防腐剂; 用二甲基延胡索酸(DMF)作食品、饲料的防腐剂。 4、化疗——化学治疗 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用于化学治疗目的的化学物质称化学治疗剂,包括磺胺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生物药物素和若干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等。 要点: 1.灭菌: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内部全部的微生物。 2.消毒: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有害微生物或使其钝化,使致病微生物不致病。 3.除菌:利用物理方法除去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措施

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措施 一、为保护自然生态,防止有害生物传播,做好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确保公司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二、防控对象 1、虫害 (1)蚜、蚧、螨类等刺吸口器害虫:蚜虫、介壳虫、红蜘蛛 (2)地上部咀嚼口器害虫:黄凤蝶、青菜虫、尺蠖 (3)钻蛀性害虫:天牛、木蛾、实蝇 (4)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蚜、根蚧、白蚁 2、病害: 根腐病、根线虫病、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褐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锈病。 三、有害生物监测 在基地设立植保监测点,对有害生物和植物病虫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防,以便及时采取植检措施。基地技术人员要经常开展田间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四、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1、防控策略 药用植物害生物的防控应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从生物与环境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的、农业的、化学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生态手段,

把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目的。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按照《农用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的规定,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防控原则 有害生物的防控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主要采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3、防控方法 (1)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杀死病原微生物,虫卵及杂草种子。堆肥沤制要经常保持翻倒,时间达90天以上,其中堆中物料发酵温度达到50-55℃的时间要5-7d。 (2)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3)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 (4)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剪、覆盖遮荫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提高药材产量,保持质量稳定。 (5)生物防治: 加强对基地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以虫治虫。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6)物理防控: 进行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黄板诱杀;糖醋液诱杀;采用黑光灯、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存在着,其中有一部分是人类的有害微生物。它们通过气流、相互接触或人工接种等方式,传播到合适的基质或生物对象上而造成种种危害。例如,食品和工农业产品的霉腐变质;实验室中微生物或动植物组织、细胞纯培养物的污染;培养基或生化试剂的染菌;微生物工业发酵中的杂菌污染;以及人体和动、植物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各种传染病,等等。对这些有害微生物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抑制或消灭它们。 一、几个基本概念 控制有害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可分杀菌(bacteriocidation)和溶菌(bacteriolysis)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指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 (二)消毒(disinfection) 从字义上来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传染”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例如一些常用的对皮肤、水果、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等等。 (三)防腐(antisepsis)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 (1)低温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O℃、-20℃、-70℃、-196℃等),以保藏食物、药品和菌种等。 (2)缺氧近年来,已采用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除氧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原料是铁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辅料和填充剂制成,它对新鲜食品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3)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此外,在密封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浓硫酸、氢氧化钾或硅胶等作吸湿剂,也可很好地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4)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 (5)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藏的目的。 (6)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例如,酱油中常以苯甲酸来防腐;墨汁中可加入尼泊金作防腐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食品和饲料可加入二甲基延胡索酸(DMF)来防腐等。 (四)化疗(chemotherapy) 化疗即化学治疗。它是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selectivetoxicity,即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宿主无显著毒性)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用于化疗目的的化学物质称化学治疗剂(chemotherapeutant)。最重要的化学治疗剂如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等。 二、物理杀菌因素的代表——高温 (一)高温杀菌作用的种类 具有杀菌效应的温度范围较广。高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例如它可使核酸发生脱氨、脱嘌呤或降解,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质成分等。湿热灭菌要比干热灭菌更有效,这一方面是由于湿热易于传递热量,另一方面是由于湿热更易破坏保持蛋白质稳定性的氢键等结构,从而加速其变性。 在实践上行之有效的高温灭菌或消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干热灭菌法(dryheatsterilization)将金属制品或清洁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170℃下维持1~2小时后,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在这种条件下,可使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原生质干燥,以及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灼烧(incineration

微生物控制的新技术

微生 物控制的新 技术 食品工业界在继 续发展现有控制微生物控制方法的同时, 正研究新技术以保证食品的 微 生物安全,同时也 为消费者提供稍需加工或不需加工的高质 量食品。这些年,辐照、高 强度 电子场、脉冲光 、紫外线、高压加工和臭氧已作为消灭微 生物的非加热方法。然而, 在商业 上运用这些技 术仅在最近几年。尽管这些新技术以及其 它方法看起来能达到预期结 果,但通 常也受到限 制而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因此在现有食 品加工中采用上述新技术时, 必须理解 每个方法的 优点、缺点和由那些要求。 、辐 照 伽玛射线 加速电子 辐射消毒(灭菌) 针对性的辐射杀菌 ?有选择的辐射杀菌 辐照是消灭微生 物的一种方法,通常是用来描述一个产品 暴露在离子射线下的常用术 语。 1.伽玛射线和加速电子射线 我们可能熟悉的 一些普通形式的离子射线有X-射线,微 食品中应用,但这 部分我们将集中讨论两种其它形式的射线 两种射线在消灭和 减少食品中的微生物方面有着实际应用实 例。 美国 FDA 已批准对猪肉、牛肉、禽肉、 羊肉、香料、调味品进行辐照,也可 以用于水 关食品辐照的要求在 21CFR PART179 可以查到。 每种技术都有自 已的术语,辐照也不例外。 KILOGRAY 是个用于食品加工业中描述辐 照量值的术语。 细菌的数量 细菌的类型 细菌的年龄 氧气的存在与否 食品的特征 数量是主要的, 存在的微生物越多,就需越多的射线消灭 它们。 一般而言: ? 芽胞比繁殖体对辐照更有抵抗性。 ? 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对辐照更 有抵抗性。 ? 酵母比霉菌对辐照更有抵抗性。 ? 微生物在生长期时对辐照更敏感。 ? 生物体对辐照的敏感性在无氧时更大。 ? 高蛋白食物和干燥食品能对微生物抵抗 辐照提供更多的保护作用。 辐照过程必须科 学地设计以保证用最少量的射线最理想的 减少微生物。 2.辐射消毒(灭菌) 辐射消毒(灭菌)类似商业无菌。食品暴露在 30?40千戈瑞之间的射线水平下被 认为 是商业无菌消毒。 暴露在 2.5? 10 千戈瑞辐照水平将消除 大部分食物的所有病原菌的繁 殖体。这种辐照 水平称为针对性辐射 杀菌,类似于巴氏杀菌。 波和紫外线,这些射线都已 ,伽玛射线和加速电子射线。 果、蔬菜和谷物。有 影响微生物抵抗 辐照的一些因素包括:

微生物有害控制技术

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技术 摘要: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因素。本文究并弄清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源和快速检验;控制其对食品的污染,延长食品保藏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与食物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食品有害微生物来源检测方法防治保藏 众所周知,人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农副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这些产品不论以新鲜状态使用,还是加工后食用,都必须解决储藏问题。因为有的在原料状态短期内就可腐烂,有的在加工过程中就会变质,有的就是加工成制品后在销售过程中还可能败坏。因此,防止食品的变质、腐败是食品生产者的重要任务。 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另一方面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烹调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种方式的接触,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1.1 土壤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还含有大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元素及硼、钼、锌、锰等微量元素;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气性及适宜的酸碱度(pH3.5-10.5);土壤温度变化范围通常在10~30℃之间,而且表面土壤的覆盖有保护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的危害。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素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和“微生物大本营”之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达107~109个/g,微生物种类十分庞杂,其中细菌占有比例最大,可达70%~80%,放线菌占5%~30%,其次是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肥沃的土壤中含较多的有机质和微生物。 1.1.2 空气 空气中不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条件,加之室外经常接受来自日光的紫外线照射,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然而空气中也确实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随风飘扬而悬浮在大气中或附着在飞扬起来的尘埃或液滴上。这些微生物可来自土壤、水、人和动植物体表的脱落物和呼吸道、消化道的排泄物。 1.1.3 水 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由于不同水域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种类和含量、温度、酸碱度、含盐量、含氧量及不同深度光照度等的差异,因而各种水域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呈明显差异。通常水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有机物质含量越多,其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大。 1.1.4 人及动物体 人体及各种动物,如犬、猫、鼠等的皮肤、毛发、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105~106/cm2。当人或动物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后,体内会存在有不同数量的病原微生物,其中有些菌种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Bacterium burgeri)。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体外排出而污染食品。

粮库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管理制度

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管理制度 为加强库区管理,保障存储粮食的质量,减少存储粮的损失,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业规范以及本公司的需求和实际条件,特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 公司成立专门的有害生物监测和控制小组,由总经理秋云若担任组长,负责全面管理相关工作,粮库的库管及粮油质量检验员负责具体工作。 二、有害生物的监测范围、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 1.监测范围涵盖整个库区 2.频率为一周至少一次,遇到有害生物繁殖期或气候异常会引起有害生物迅速蔓延生长时,须加强监测频率。 3.监测方法:定期为储粮做检测化验。 4.检测负责人:粮油质量检验员 三、有害生物的种类 任何会对粮食储藏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包括昆虫类、螨类、微生物、鼠类和鸟类。 四、有害生物控制措施 1.粮食到库后及时进行化验,监测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安排进入粮库储藏;各项指标未达标者不得进入粮库储藏;未达标者必须经过筛等除害处理后,经监测达标方可进入粮库储藏。 2.提高粮食的纯净度。严格要求质量,入仓的粮食要选择生命力强、颗粒饱满、成熟度高、外壳完整的,杜绝品质低劣、易生病虫害的粮食入仓。 3.控制粮食的水分及温度:粮仓内安装温湿度计和电子检温系

统,监测和控制粮食存储环境的温湿度,将粮食在存储过程中水分降至14%以下,粮库相对湿度小于70%,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证粮食存储的适宜温湿度,降低滋生霉菌等有害生物的几率。 4.保持粮食存储环境的整洁卫生,保持粮仓密闭,经常巡视粮食储藏处,检查密闭材料有无破损纰漏,杜绝外来生物入侵,防止青霉和黄曲霉爱有氧条件下的过快繁殖;通风设施要保证运行正常,保持库内干燥;降温设施要保持正常运作,防止库内升温。 5.粮仓内安装防雀网,防止鸟雀对粮食的侵害和携带外来有害生物入库;粮仓周围合理布臵防鼠设备,如挡鼠板、粘鼠板等,及时发现鼠患,及时处理,防止损失和污染粮食;监测发现生物危害时,通过打药、请有关部门进行熏蒸、过流塞、撒保粮磷等措施及时处理,避免危害扩大。 6.经处理的有害生物不得随意抛弃,以致产生污染及二次危害,必须经适当无害化处理后做深埋或焚烧处理,或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7.发生生物危害时及时报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建立应急组织和应急措施,准备好相应物资,做到及时应对,应对有方,控制得力,防止扩大。 8.此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出现人为疏忽或玩忽职守的情况,引起损失的,要对相关负责人追责,是损失情况和危害程度,公司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后果严重的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图们市天丰经贸有限公司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本节主要掌握一些名词的定义和几种有害微生物控制方法。 一、几个基本概念 控制有害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可分杀菌和溶菌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指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 (二)消毒(disinfection) 从字义上来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传染”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例如一些常用的对皮肤、水果、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等等。 (三)防腐(antisepsis)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 (1)低温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O℃、-20℃、-70℃、-196℃等),以保藏食物、药品和菌种等。 (2)缺氧近年来,已采用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除氧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原料是铁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辅料和填充剂制成,它对新鲜食品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3)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此外,在密封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浓硫酸、氢氧化钾或硅胶等作吸湿剂,也可很好地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4)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 (5)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藏的目的。 (6)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例如,酱油中常以苯甲酸来防腐;墨汁中可加入尼泊金作防腐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食品和饲料可加入二甲基延胡索酸(DMF)来防腐等。 (四)化疗(chemotherapy) 化疗即化学治疗。它是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selectivetoxicity,即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宿主无显著毒性)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用于化疗目的的化学物质称化学治疗剂(chemotherapeutant)。最重要的化学治疗剂如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

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制度

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制度 一、为保护果园自然生态,防止有害生物传播,做好有害生物控制工作,确保公司出口产 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 1、果园总经理负责本果园有害生物监控工作,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果园负责人负责制定有害生物防控职责和有害生物防控人员岗位具体职责,并组织实施。 三、培训和宣传 1、定期公布并明示果园有害生物防控对象及各类药用植物具体防控措施。 2、定期组织果园员工培训,普及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要求和有害生物防控知识。 四、防控对象: 1、虫害: 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桃蚜、潜叶蛾等 2、病害: 桃炭疽病、桃褐腐病等 五、有害生物监测 在基地设立植保监测点,对有害生物和植物病虫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报(每15天人工调查一次,并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植检措施。基地技术人员和有害生物防控员要经常开展田间检查,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六、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1、防控策略 药用植物害生物的防控应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从生物与环境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的、农业的、化学的方法

及其它有效生态手段,把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目的。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按照《农用化学品残留监控制度》的规定,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 染,保护生态环境。 2、防控原则 桃树有害生物防控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主要采用农 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3、防控方法 1)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杀死病原微生物,虫卵及杂草种子。堆肥沤制要经常保持翻倒,时 间达90天以上,其中堆中物料发酵温度达到50-55℃的时间要5-7天。 2)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 医院垃圾和粪便。 3)根据桃树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 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 4)根据桃树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 剪、覆盖遮荫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提高黄桃产量,保持质量稳定。 5)生物防治:加强对基地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以虫治虫。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 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6)物理防治:进行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黄板诱杀;糖醋液诱杀;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 虫灯可诱杀有趋光性的害虫。 7)药物防治:确保产品农用化学品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及出口要求,具体按本公 司《农用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七、防控档案记录和管理 1、健全公司基地环境、有害生物防控、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和管理,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精心整理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 高。 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 菌粉 (4 上述新工艺,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 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微生物肥料生产的投资主要是在微生物菌剂车间建设的投资,而通过添加高活性菌粉这一工艺,菌剂车间的投资便节省了。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准入门槛降低了, 2、技术工艺要求低 3 4 它的生产工艺严格,受季节和厂房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较多,生产对市场的配合性差。高活性菌粉的添加不受季节、厂房、设备的限制;尤其是可随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这样就减少了产品库存和资金占压,降低了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 5、适应市场变化,产品的多样性强 添加高活性菌粉可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设计产品配方,作成系列肥料,促进市场销售;例如:可稀释做成微生物接种剂、造粒做成生物有机复混肥、混合做

微生物控制的新技术

微生物控制的新技术 食品工业界在继续发展现有控制微生物控制方法的同时,正研究新技术以保证食品的微生物安全,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稍需加工或不需加工的高质量食品。这些年,辐照、高强度电子场、脉冲光、紫外线、高压加工和臭氧已作为消灭微生物的非加热方法。然而,在商业上运用这些技术仅在最近几年。尽管这些新技术以及其它方法看起来能达到预期结果,但通常也受到限制而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因此在现有食品加工中采用上述新技术时,必须理解每个方法的优点、缺点和由那些要求。 一、辐照 ·伽玛射线 ·加速电子 ·辐射消毒(灭菌) ·针对性的辐射杀菌 ·有选择的辐射杀菌 辐照是消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通常是用来描述一个产品暴露在离子射线下的常用术语。 1.伽玛射线和加速电子射线 我们可能熟悉的一些普通形式的离子射线有X-射线,微波和紫外线,这些射线都已在食品中应用,但这部分我们将集中讨论两种其它形式的射线,伽玛射线和加速电子射线。这两种射线在消灭和减少食品中的微生物方面有着实际应用实例。 美国FDA已批准对猪肉、牛肉、禽肉、羊肉、香料、调味品进行辐照,也可以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有关食品辐照的要求在21CFR PART179可以查到。 每种技术都有自已的术语,辐照也不例外。KILOGRAY是个用于食品加工业中描述辐照量值的术语。 影响微生物抵抗辐照的一些因素包括: ·细菌的数量 ·细菌的类型 ·细菌的年龄 ·氧气的存在与否 ·食品的特征 数量是主要的,存在的微生物越多,就需越多的射线消灭它们。 一般而言: ·芽胞比繁殖体对辐照更有抵抗性。 ·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对辐照更有抵抗性。 ·酵母比霉菌对辐照更有抵抗性。 ·微生物在生长期时对辐照更敏感。 ·生物体对辐照的敏感性在无氧时更大。 ·高蛋白食物和干燥食品能对微生物抵抗辐照提供更多的保护作用。 辐照过程必须科学地设计以保证用最少量的射线最理想的减少微生物。 2.辐射消毒(灭菌) 辐射消毒(灭菌)类似商业无菌。食品暴露在30~40千戈瑞之间的射线水平下被认为是商业无菌消毒。 暴露在2.5~10千戈瑞辐照水平将消除大部分食物的所有病原菌的繁殖体。这种辐照水平称为针对性辐射杀菌,类似于巴氏杀菌。

水利工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水利工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控制水利工程有害生物的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5.0分) A.物理防治方法 B.多种多样 C.检疫 D.化学药物屏障 我的答案:A×答错正确答案:B 2.水利工程有害生物少用(),减少化学药物的残留(5.0分) A.物理手段 B.检疫手段 C.化学手段 D.管理手段 我的答案:C√答对正确答案:C 3.水利工程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关键是()。(5.0分) A.技术 B.药物 C.管理 D.“技术+应用” 我的答案:D√答对正确答案:D

4.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十分强调(),能被自然因素控制而不达到经济阈值的害虫,不必防治。( 5.0分) A.非生物因素 B.害虫数量 C.生物因素 D.自然控制因素 我的答案:B×答错正确答案:D 5.水利工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际目的,是使有害生物种群维持在或降低到()的水平。(5.0分) A.安全阈值 B.经济阈值 C.自然死亡因素 D.最低害虫群体 我的答案:A√答对正确答案:A 1水利工程(堤坝类)上有下列鼠迹()。(15.0分)) A.鼠洞前的抛土 B.鼠洞 C.鼠粪 D.鼠路 我的答案:ABCD√答对正确答案:ABCD

2.鼠的洞穴通常由()、窝巢、仓库、厕所、盲道和暗窗等组成(15.0分)) A.洞口 B.洞道 C.空腔 D.隧道 我的答案:AB√答对正确答案:AB 3.红火蚁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三大类(15.0分)) A.天敌 B.物理防治 C.化学防治 D.生物防治 我的答案:BCD√答对正确答案:BCD 4.水利工程(泵站、水闸、房屋建筑类)鼠害防治方法()(1 5.0分)) A.环境管理 B.化学防治 C.灌浆灭鼠法 D.物理防治 我的答案:BCD×答错正确答案:ABD 5.水利白蚁防治中使用的常用术语(15.0分)) A.水利白蚁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接包装。建立这样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大面积的无菌培养室、购置发酵罐、空压机、过滤器等设备,而且培养、发酵条件不易控制,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投资大、成本高。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针对众多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难题,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微生物专家,经多年研究攻关、多次实验,开发出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非常适合中小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采用,尤其是特别适合现有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生物有机无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其产品功能更新、升级或提高应用效果而添加。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微生物肥料新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公司新开发出的高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 + 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 + 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复混肥):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 包装 菌粉 (4)微生物冲施肥微生物拌种剂 和其他辅料配比制成微生物冲施肥及拌种挤 上述新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投资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用量少的菌剂生产环节交给我们来完成,由我们统一规模化生产提供给每个企业。这样将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变得简便、高效、低成本。就象手机市场研发出强大的手机芯片,从而使手机生产变得简化进而出现山寨手机一样,高活性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