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教程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教程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教程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整理

1.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

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2.采访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a.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b.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c.采访的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3.采访的主要基本方式: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文献。

4.访问: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基本步骤:a.明确采访目的;

b.进行采访的预约;

c.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d.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

e.提问敏感问题

f.结束访问,与采访对象告别

基本形式:公开式访问、隐蔽式访问

5.现场观察指

的是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

“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是除了访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

6.体验式采访

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

7.文献的积累

材料: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等;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其相关的专业书籍;

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8.采访是新闻

写作的基础。

9.衡量新闻作

品的质量的四个标准:真实性;价值性,既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时效性;可读性和可视性。

10.采访材料质

量的要求:材料的真实性;材料的深刻性;材料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11.采访的四个

基本特征: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采访活动时刻处于失效的压力下;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采访活动使用的是社会交往的方式。

12.记者与采访

对象交往的困难源于三点:繁杂性,双向性和对等性。

13.采访的任务,

是依据报道的思想,迅速地采集到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14.采访任务的

五要素:拿到事实(第一要素);拿到真实的事实;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拿到典型的事实;迅速地获取事实。

15.采访的八个

步骤:获得新闻线索;确定报道选题;采访的策划与准备;联系访问事宜;建立融洽的访问氛围;提问;现场观察;结束采访。

16.高质量的线

索是高质量选题的前提。

17.新闻线索首

先告诉记者哪里有新闻,新闻或者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新闻线索是一个简单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和挖掘;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18.高质量线索

三个标准:线索丰富;线索可靠;线索及时。

19.获取新闻线

索的途径: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

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

受众来电来信;“新闻线人”;

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队伍;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20.新闻选题时

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

21.选题具有灵

活性:可以选择不同的事实;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阶段;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层次;选择纵向串联事实;选择横向串联事实;在第二落点上选题。

22.选择事实的

依据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理解力。

23.好的选题的

特征:重大性;大众关心;独家性;

24.选题的标准:

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滞后,形成对某些重要信息的遮蔽;

对政策制定水平缺少反思和质疑意识,限制了记者的创造性;容易形成“刮风”式报道;

容易形成乱扭角度、“片面提炼”式报道)

是否适合受众需求;(要分清人们的欲望和人们的实际需求;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局部因素和全局因素;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要考虑受众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以客观事实属性为标准。

25.选题的目

标:1.重大事件和舆论热点:重大的突发性事件、重大的政策变动、重大的活动、重

大的舆论热点;

2.抢发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

3.注意发现和挖掘普遍存在的非热点事实。

26.发现新闻思

维的过程:比较和选拔;“瞄准靶子”(即记者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公众反映的热点,将某些社会问题视为报道所对准的“靶子”,这等于为搜寻目标事实构成了一个取景器,然后利用这个取景器去等待或搜寻目标事实的出现)

27.预测事实真

相:线索的可靠性和经验推理。

28.采访失败的

重要原因:缺乏采访前的策划与准备。

29.访前调查三

个内容:对事实的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事实的相关政策的了解;对采访对象的了解。30.提问准备:问

题的准备,提问方式的准备。

31.在现场观察

的准备中,记者要考虑观察的时间、观察的位置、观察的程序,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的收集,才能在观察后迅速写成稿件

32.权威的采访

对象: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33.采访对象的

类型和态度: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中介型的采访对象;批评和教育类的采访对象;揭露和批评的采访对象。

34.访问:是记者

为了获取新闻信息、探讨真相而与新闻事实的知情人进行的谈话。(由记者组织并主导)35.采访的主要

方式:访问和现场观察

36.通过访问记

者索取的材料六种:事件的新闻要素;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事实的原因:浅层和深层的原因;对事实的评价、观点;事实中行为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37.访问时记者

业务的难关:应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忌只凭主观印象或漫无边际的交谈;访前要收集被访者的资料、经历、个性等;问题要简单易答,适合被访者;做好心理调控;避免访谈中的权威效应。

38.注意各提问

相结合:直接法,间接法,迂回法。

39.访问的特征:

没有法律的约束力;没有行政的约束力;地位平等;结合自由;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40.访问的基本

矛盾——“取”与“予”:访问需要占用对方时间;访问需要耗费对方精力;访问通常是不付费的;风险成本,承担风险。

41.解决“取”与

“予”矛盾的方法:(理论上的依据)

a.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b.帕洛阿尔托学派关于人际传播的理论;

@人不能不进行交流,即使他的行为表现为非交际关系,那仍然在传达某种信息。

@任何谈话无论多么简单,都包含两种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

c.心理场的理论:(K.勒温)

行为公式“B=f”B是行为,f是函数,P是个人,E是环境,即人的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的函数,P E共同构成“生活空间”,即心理场。

综合以上得出启发:

a.人人都渴望

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

b.所有的人际

谈话都包含两层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

c.记者在采访

时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改善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自身的形象42.访问气氛的

不同类型:

“公事公办”式:问答双方互相尊重,记者有礼貌,采访对象也采取合作的态度;

“挤牙膏”式:气氛僵硬、紧张,采访对象基本采取不配合的态度(监督性报道常见)强弱悬殊式:a.对方强势,记者弱势; b.记者面对弱势群体

激烈交锋式(监督性报道常见)

“酒逢知己”式

43.营造采访最

佳气氛或心理场的要素:

a.尊重(采访前

做好准备;采访中注意语言的运用)

b.真诚

c.

关怀 d.轻松

e. 理解(是指记者要去主动地理解采访对象;包括尊重、关怀、相似和自己人的感觉,

使人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是一种最有效的心理沟通方式,也是一种最佳

的交流关系,被人理解也是人人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44.决定记者的第一印象的几点:

遵守约定时间;

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

改善记者的形体语言;

访问前的“拆墙”(所谓“拆墙”,就是在正式采访之前,用轻松的话题打破隔阂,把

隔阂在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无形的心理之墙拆掉,缩短双方由

生到熟的距离。

“拆墙”的方法: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找到一个恰当的中介物。)

45.采访的设计:

选择适当的采访时机;要选择适当的采访地点;倾听;赞赏你喜欢的行为或物件;帮他人解决问题。

46.访问中的敏

感之处:适时打断,转移话题;尽量不要冷场;

不要和采访对象争论;如何提揭露型问题;

敏感提问之后穿插缓和气氛的提问;

说服那些采取拒绝态度的采访对象。

47.记者提问的

特点:目标明确;提问系统;记者主导提问过程。

48.提问的内容:

新闻事实的各种要素;事实的各种背景;事实的原因:浅层与深层;对新闻事实的感想和观点;事实行为者的各种动机及心理事实;具体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49.提问的基本

顺序简单华:先问事实,再问观点;先有概括,再找细节;先听一面之词,再听对立面的说法;一个问题谈完了,再进入到下一个问题。

50.以肯定语结

束访问。

51.不同功能的

提问:

a)搜索式提问:

也叫普查式问题;

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方面的知情状态,从而决定记者是否值得在这一方面深入

挖掘。

b)基本要素的

提问:5W,下拉菜单式提问。

c)引导式提问:

把回答者的思维引向记者要探求的方向,以背景作铺垫

d)挖掘式提问:

一般用来了解事实的具体细节、发生的原因、背后的动机和相关背景。中

心问题是“到底为什么”“究竟为什么”

e)探讨式提问:

主要用于与采访对象就事实真相、人物动机、事实原因和对事实的看法进行探

讨,一般都在采访深入的时候才可以进行。

f)展示性提问:

目的在于使采访对象展示自己的动机、观点。

g)创造性提问:

(在人物报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常可以挖掘出独家新闻)

包括假设性提问、“最”字型提问等

52.提问的规律:

a)第一个问题

有三个特点:切入点从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实入手;问题要小,具体,使之容易

回答;一般不提尖锐的问题。

b)提问要清晰、

简介

c)提问要具体

d)提问要讲究

逻辑和层次。

53.提问时问题

的类型:

开放式问题:指的是给对方以充分的回答空间,让对方自由地选择回答的范围、层次和取

向。

优点:使采访氛围比较轻松;有利于记者开阔眼界,发现新的线索和新的亮

点;有利于对方畅所欲言

缺点:可能造成采访对象漫无边际的回答,需要记者不断地打断易切入自己

感兴趣的问题,但是打断过多又怕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需要占用比较多的

时间;不太适合文化程度比较低的采访对象。

闭合式问题:特点是把回答的范围限定得非常具体;

优点:问题直接,采访对象难回避;减少记者提问信息误差,也防止了采访

对象跑题;特别适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的采访;比较节约采访时间

缺点:常常运用与追问、反问中,如果记者态度不够平和、亲切,往往容易

导致采访气氛的紧张;过多的运用可能破坏访问气氛,使采访对象失去谈话

兴趣。

54.特殊问题的提问:

敏感型问题:牵涉到隐私的问题;牵涉到丑行和丑闻问题

对故事和引语的提问

54.提问的策略:

正面提问;侧面提问;反问;激发式错问;追问。

55.倾听时交谈

的前提条件。

56.倾听的要点:

事实的关键词;骨干事实的新闻要素;隐性的、类似“冰山”的问题;反面的观点;事

实中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57.现场观察的

重要性:

获得第一手材料,核实第二手材料,力争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加深记者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

典型细节可使新闻作品具有现场感;

现场观察不收条件限制,是记者随时随地都可使用额武器和方法,有时是采访的唯一方法。58.现场观察的

内容:

观察新闻人物的相貌、动作和语言;

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过程;

现场捕捉精彩引语;

捕捉现场细节;(经典细节是最能表达现场感的素材,是记者在现场观察中的重要搜寻目标)59.观察需要注

意的五个方面:尽量贴近现场;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选好观察点;粗细结合,追踪典型细节;观察与询问相结合。

60.如何培养记

者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过硬的观察基本功;观察力的训练(掌握观察的规律:先动后静,先大后小,先近后远,先上后下;进行观察训练;记观察笔记);有利于观察

的技能(目测、速写、录音、拍照)

61.采访应当记

录的内容:

访问中采访对象叙述出来的事实信息;

记者在现场观察中捕捉到的事实信息;

记者在访问和观察中产生的感想和写作灵感;

收集到的资料性信息。

62.采访记录的方式:笔记、心记、借助工具记录。

63.笔记的技巧:选择性记录;笔记的页面适当留空;控制采访进

度,使之利于笔记;提高笔记速度(土法速记、补记、简记);笔记整理

64.核实是采访不可缺少的一环。

65.需要核实的内容:采访对象谈出来的信息;记者观察得来的材

料;引用的材料。

66.核实的方法:与当事人核实;找他人核实;到现场核实。

67.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追求正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尊重事实的工作态度;

无私无畏的行为准则;

合理的知识结构;

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68.记者应当具备的能力:

走路的能力;

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观察能力;

过硬的文字表达能力。

68.采访的提纲:包括采访计划和调查提纲。

69.采访计划包括:

采访主题及采访主题选择的意义和可行性;

报道对象;

报道使用的文体、篇幅、采访周期;

采访步骤和方法;

采访实施时间;

采访失败的补救方法。

70.调查纲目:指采访的提问问题设计。

采访前期

采访中期

采访后期

写作修改过程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1)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 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是新闻编辑、写作、发表的前提,它为新闻的写作提供资料****;下面是有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欢迎参阅。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范文1 针对这次采访,主要目的是把书本上理论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上。可是我们这次的采访没有真正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相融入。差距很大,我分析有6个主要的因素: 1.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把理论知识理解透,采访时不知如何下手。很放不开的,(还需要锻炼一下社交能力)。 2.新闻采访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去问别人一些问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3.没有对被采访的人表明我们的意图,以至于被采访的人不愿意支持我们或是有想说的而我们没有问到。 4.采访时很盲目,没有及时的问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没有抓住关键。

5.我们小组缺乏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以至于没有达到饱和的分工与合作。 6.整个采访计划、行动,逻辑有点混乱,并且也没有很认真的去做。 也许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新闻采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经过这一次,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在磨练中学习。以后“成长”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做的越来越好。 我希望我们小组的各位成员在以后的学习中和实践中能够很好的去沟通、交流、分工、合作,让后用心的去做。共同的去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范文2 一开始应该是兴奋吧,小时候一直想要当记者,因为感觉记者是正义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现在终于有了能够实施的可能。在老师要求写采访提纲时也很认真,选好“摆地摊”这个主题后,便开始想各种问题。一开始考虑到要问与众不同的题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采访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连“爆头哥”横行于世,你摆地摊会不会害怕的问题都冒了出来。 当然,我们也有想到问题会很艰难。毕竟摆地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可是,当蛋爷说到一句话时我稍微放心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新闻采访课

第一章记者和新闻 记者的职责:捍卫公共利益。 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社会问题的发现者,时代进步的观察者。 好记者: 坚持正义、报道真相、专业水准、职业操守。 悲天悯人,人文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 坏记者:歪曲事实、胡编乱造、敲诈勒索、丧失底线…… 记者笔下是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是人命关天, 记者笔下是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是毁誉忠奸 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诗人的激情、作家的叙事能力、哲人的思辨能力、法家的公平正义以及婴儿一样的心灵。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对社会正常节奏的破坏。 新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新闻是社会的大脑。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 “新闻者,乃大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发生之事也”(徐宝璜) 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是否值得加以报道的一种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点:或是受众最感兴趣之处,或是材料中最有报道价值之处,或是新闻事实中最特别之处,或是最重要之处的事实。 新闻点:就是新闻的亮点、卖点。 一、判断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 1、时效性 2、新鲜性(反常性) 3、接近性(1)地域接近性,关注身边的事; (2)心理接近性,如职业、年龄、利益等等。 “外地新闻本地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利益性 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尤其需要注意报道与受众心理的距离,比如报道一项重要政策,就要考虑与老百姓工作、生活的关系,以增加报道的贴近性,否则就会淹没或损害新闻的重要性,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显著性:明星、名人、著名企业、胜地、国家 5、重要性:政治(政策)、经济、军事、外交、重大灾害。 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6、趣味性 7、人性化: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越有新闻价值。 越是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各种成功者、英雄主题、坏蛋主题、大团圆等),越有新闻价值。 8、冲突性:事件冲突越大,越有新闻价值 1.竞技。如体育 2.论战。观点各异 3.商业竞争。 4.外交斡旋。 5.战争。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样本1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姓名:xx 学号:xxx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在xx 电视台的实习,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这次在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台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实习期间让我学到很多,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是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事方面都为我上了堂精彩的课。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二、实习时间: 20xx 年 2 月 3 号----- 20xx 年 4 月 5 号 三、实习地点:xx 省xx 市xx 区广播电视台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xx 省 xx 市 xx 区广播电视台隶属xx 市xx 区广播电视局,是全额拨款政府事业型单位.电视台由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广告部,后期编辑制作部,组成,是xx 市xx 区权威的信息宣传部门,xx 区党和政府的喉舌,xx 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门户。其中的《xx 新闻》。网站《xx 在线》都是该台的品牌栏目。 五、实习内容

这次能去xx 区广播电视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在一开始到台里报道的时候,我被分到了电视台的新闻部实习,带我实习的是副台长新闻部部长陈莹以及原新闻部主任(现任台长助理)李孝强主任,以及副主任(现任新闻部主任)杨国辉。对于新闻部,永远都是电视台最忙碌的部门,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几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 。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新闻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我们一般都是以会议采访为主,区政府会议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及会议采访拍摄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独自做采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编辑人员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来稿内容丰富却庞杂无序,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这样的稿件,信息含量不小,但是排列无序,有时是几个方面的内容糅杂交错;编辑的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稿件的信息纯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确,排列有序。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122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18学时 适用对象:适合新闻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采用教材: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采用主要参考书: 1、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 2、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刘明华,徐泓,张征著:《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美)特德怀特著:《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 新闻采访与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因此,该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新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时数] 1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1)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 (2)新闻传播的责任 掌握:(1)新闻采访的定义 (2)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 教学重点和难点:(1)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责任(0.5学时) 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 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 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 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 二、新闻传播的责任 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 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

新闻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心得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采访心得在这大半年里,在新闻采访这门专业课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在课后实践中,让自己有颇多的收获,在最开始不知道方向的我知道了这一专业的意义所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做一个交流家,告别起初的迷茫这大半年里,做的采访一共也有十多次吧虽然每次是在慢慢的进步,但是,每次采访后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有所提升,看着每次采访后写成的稿子,看着慢慢积累的稿子,顿时,感觉还是有点自豪的!因为这是我学到的知识,虽然每次采访开始都有点紧张,但我总还是能把自己所要了解的信息掌握到仔细想想,自己对新闻采访也谈不上有很大的兴趣,不过在深入其中后,也确实的感受到很多乐趣而这,也是我想要努力成为一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捷径吧,实践才能证明这一切老师也说了,做好记者要具备:1.有强烈的好奇心;2.对周围的事物的变化敏感;3.善于交流;4.乐于交流;5.善于观察在这几条里面我就感觉到有几条自己不合格,因为自己的性格不是外向的那一类,哪怕是在与老同学相互寒暄时,我也常常是用自

己表情代替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与思考当初选择新闻专业是一时起兴,既然自己选择了,那我就应该对其负责,为自己所选择的去奋斗,苦中寻乐大概也就如此吧!在每次采访都取得圆满成功的结果后,发现在雨那么多优汉语本102班黄燕梅 100110402020学习《新闻采访》的心得新闻采访是一门新闻的专业课,同时也是让人受益匪浅的一门课这个学期学了这门课,让我知道了如何了解人了解事,同时也使我对新闻产生了兴趣下面我就自己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学习心得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九型人格教我们如何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能够利用九型人格分析法粗略的了解采访对象之后通过拉片子,看一些名主持的节目,例如《鲁豫有约》《奥普拉脱口秀》等节目,在其中学会了如何一步一步的设置问题让观众了解嘉宾看了陈鲁豫采访谢霆锋的时候,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总结,我知道了在采访人的过程中提问的11个基本问题,但是那只是个大纲,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它细分使用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要知道自己选择的采访的对象新闻价值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代表性?我能从他身上获得哪些满足受众需要的信息?要了解和知道这些,让你的采访对象成为特殊的一个,这就需要从他处于什么社会关系中或他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入手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采访目的不择手段,要对被采访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 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 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 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 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 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 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 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 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 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 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 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 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 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 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 21.不走寻常路 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 23.懂礼貌,行礼仪 二、导语的20种方法 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 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 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

5.拟人修辞 6.数字对比 7.速写勾画 8.巧用背景 9.古诗名句 10.烘云托月 11.抑扬顿挫 12.特写镜头 13.曲径通幽 14.一张一弛 15.小中见大 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 17.拉近时间 18.提问作答 19.有意重复 20.化整为零 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 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 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 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 3.有细节和背景 4.行文像讲故事 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 6.尽量直接引述 7.注意报道平衡 8.多分段落“短平快” 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 六、消息、通讯: 文体特征区别: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3篇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3篇 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

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