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Value Engineering 1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得到广大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1997年6月,国家汉办在湖北宜昌召开了首次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讨会。1998年2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法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在巴黎举办了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这两次学术会议,极大促进了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究工作,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教师关注并参与到此项研究工作中,出现了一个研究高潮①。尽管如此,汉字及汉字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相对于汉语教学的其它方面还远远不够。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即2006年至2010年,《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字文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公开发表的论文共2383篇,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的论文仅仅80篇,占论文总数的3.4%,其中《世界汉语教学》9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7篇《语言文字应用》30篇,这三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的论文可大体反映汉语教学界同行对汉字教学研究的状况。3.4%的比例应该可以说明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薄弱的程度。2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2.1汉字与汉语关系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认为汉字及汉字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08年11月,由厦门在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其第一场主题即为“汉语和汉字关系”,中国人民大学胡明杨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四人分别作了题为《汉语和汉字问题》、《论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汉字是汉语之魂》、《汉字与汉语关系研析》的报告。另,李如龙《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及相关的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周健讨论了字与其它语言要素-词的关系,《分析字词关系改进字词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1期)。2.2“字本位”与“词本位”的讨论“字本位”教学得到更加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是绝对的排斥“词本位”,认为“字本位”教学应当吸收“词本位”教学方法中某些积极和合理的因素,有些学者认为两者可以结合。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问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张德鑫《从“词本位”到“字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转移》(《汉语学报》2006年第2期)、潘文国《“字本位”理论的哲学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管春林《“字本位”与“词本位”教学方法结合质疑-兼与刘颂浩先生商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瓦西德《略论“字本位”理论及其教学路子》(《汉字文化》2009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有关对外汉字教材研究的论文非常少。主要有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的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李泉、金允贞《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 2.4汉字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汉字教什么,是汉字教学首先应该明确的。近五年侧重汉字教学内容的主要文章有:王衍军《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字情况调查-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姚喜双《编写〈汉字800字〉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郝美玲刘友谊《留学生教材汉字复现率的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王宁《谈〈规范汉字表〉的制定与应用》(《语言

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等。

2.5汉字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汉字本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字形结构研究和形声字研究两个方面。从近五年的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字形结构研究的仍是关注的重点,主要针对汉字中级结构单位-偏旁或部件的研究。周妮《现代汉字构件的表义性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杨月容《谈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偏旁”和“部件”》(《汉语学习》2006年第4期)、陈燕《汉字部首法取部位置的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冯志伟《用上下文无关语法来描述汉字结构》(《语言科学》2006年第3期)、耿

二岭《现代汉字的“避重捺”问题》(《汉语学习》2007年第4期)、种

一凡《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2.6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和规律研究有关于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和规律研究的论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留学生对汉字认知方面的研究及调查,一是汉字书写过程及汉字偏误分析研究。从认知角度研究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早已有之,不同的是,近五年的论文呈现出的认知角度更加具体、更细致。主要有:李俊红《声符对于形声字意义认识的效应-DSICP 学生声符与形声字意义认知自主联结测查报告》(《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徐彩华《留学生汉字形误识别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等。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分析,更多的关注到了学生的书写过程,不再是纯粹对书写结果进行偏误分析。2.7汉字与计算机的利用研究汉字与计算机的利用研究,是汉字研究的新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汉字对计算机的适应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能力还有待大大提高,有关汉字语料库的那建设,以及相关学习、教学软件的开发,都迫切需要加快进行。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朱宇《再探电子抽认卡对美国汉语初学者汉字记忆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10第1期)、李华《北京语言大学研发汉字字形描述和错字处理软件》(《世界汉语教学》2009第3期)、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别字数据库”课题组《“外国学生错别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于数据库的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注释:①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02).参考文献:

[1]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02).

[2]李如龙.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及相关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

(04

).[3]潘先军.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03).———————————————————————基金项目:咸宁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作者简介:徐琦(1981-),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咸宁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An Overview of TCSOL Studies

徐琦Xu Qi

(湖北咸宁学院,咸宁437000)

(Xianning University of Hubei Province ,Xianning 437000,China )

摘要:本文以近五年(即2006-2010)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为考察对象,根据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内容,分专题评述其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及进展。

Abstract:Taking the published papers from 2006to 2010as research subject,the paper presen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CSOL teaching content.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发展现状

Key words:TCSOL ;the results of studi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257-01·257·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体方法以外的有关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总结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语言要素。其中,词汇习得是对外汉语习得的核心,贯穿于汉语习得的全过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开端,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近五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据统计,从2004年1月到2009年6月仅发表在四种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研究文章就有36篇。即《世界汉语教学》8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3篇,《汉语学习》4篇,《语言文字应用》11篇。本文主要基于以上四种核心期刊的36篇相关文章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一个综述。 一、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近五年来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文章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 在近义词、同义词等词汇方面:敖桂华(2008)阐述了近义词辨析的教学对策,揭示了近义词辨析的途径和方法,即辨析近义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对教师教学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琳(2008)针对同义词教学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建立分层有序的同义词异同对比项目系统,这样同义词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教起来更加方便。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易混词语的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辞典编纂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春梅(2007)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单双音同义名词的应用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0.59%的单音词和30.23%的双音词在使用中有偏误,并且这些偏误分布是不均衡的;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的主要类型有语义差异引起的偏误、色彩的偏误、音节限制引起的偏误、受量词修饰引起的偏误等。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和工具书等。 孟凯(2009)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属性词教学及相关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重视反义属性词语义与构词以及义项上的显著对应性;反义属性词中容易引起过度类推的语义与构词或义项上的不对应要着重强调;教师应帮助留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 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 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 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 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 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 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 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 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 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 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 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 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 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 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 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 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 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 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教案 执行人:王林慧(021) 一、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内容:1、课文中汉字的读音结构写法; 2、全文内容。 四、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学会分析汉字结构,掌握课文的汉字字读音,以及课文内容。 五、教学方法:1、板书展示法;2、师生互动法; 3、课堂练习法; 4、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教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几个生字。 1.认识字形 (1)从结构认识字形 独体字:北京言比 合体字(部件》=2):怎样觉得法听说较容易但读写新屋班 (2)从合体字的结构认识字形 上下结构:怎容易写觉 乍心宀谷日勿冖与见 左右结构:样得法听说 木羊彳氵去口斤讠兑

较但读新 车交亻旦讠卖亲斤 半包围结构:屋(尸至) 左中右结构:班(王?王) 此外还有左中右(做——亻古攵)、上中下(意——立日心)、全包围(困——口木)结构。 (3)由歌谣认记汉字 北:匕东西北 京:一点一横小口京 言:一点三横扁口言 怎:乍心南北怎 样:木羊东西样 觉:三点一冖见惊觉 得:双人立于左寸字头上又一日 法:氵去化为法 听:口斤听 说:讠(言)兑说 比:两只匕首比长短 (4)词组搭配认记 北:北方觉:觉得觉醒 京:汴京()得:舍得得失 言:语言言语言论法:说法法律

怎:怎样怎么听:听说听话 样:样子模样说:说话胡说 比:比较打比方较:较真 容:容易容忍易:易容交易 但:但是读:读书朗读 写:书写写字新:崭新新旧 屋:房屋堂屋(古代民居)班:班长班级 2.笔画笔顺 汉字的笔顺是“先撇后捺”如:“容”的“人”先“丿”后“乀” “先横后竖”如:“读”的“十”先“一”后“丨” (也有例外,如“北”的左部,先“丨”再“一”) “从上到下”如:“写”先“冖”后“与” “从左到右”如:“较”先“车”后“交” “先外后里”如:“屋”先“尸”后“至” “先外后里再封口”如:“园”先“口”后“元”再“一”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先“亅”后“丿丶” 3.认识字音(跟读、带读) (Běijīng)语言(yǔyán) 怎么样(zěnmeyàng)觉得(juéde) 语法(yǔfǎ)听说(tīngshuō) 比较(bǐjiào)容易(róngyì) 但是(dànshì)读书(dúshū)

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

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2008-08-27 23:05:50) 标签:教育分类:语言文字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研究领域,要想在对外汉字教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需要从事语言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的通力合作,从而探索出高效的汉字教学法。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认读汉字属整体扫描,即对汉字形体的整体反应。汉字的书写则需要落实到汉字的每一个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件、结构上去。这对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外国人来说,就十分困难了。所以我们在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上,要让学习者将每一个汉字都当成特定的画图画来学习和记忆。同时要由于汉字数量众多,教学上相当困难。因此,较可行的方法则为开设专门的汉字课。同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员全面掌握汉字的音义形。在教学实践中已经采取的有效方法有: 1、翻译法:即用留学生的母语或已知语言直接通过翻译进行汉字教学。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零起点留学生。运用翻译法可以直接简明地在已知语言(Source Language)和汉语(Target Language)之间架起桥梁,为教学扫除障碍。翻译法可以用来对汉字进行总体描述,较全面地介绍汉字的历史、形体流变、构造规律等,帮助留学生消除畏难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直接用来讲解汉字知识。如: (1)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通行文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字形是方的,所以也称为“方块字”。“方块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由字母拼写而成的,方块字则是由不同的笔画写成的。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are now in current use ,have a long histor y of over 3,000 years .They are also well known as square characters because they are square-shaped. Different from the alphabetic scrip t which is spelled out in letters, Chinese Characters are written in various strokes. (2)基本笔画 basic strokes 笔顺规则 rules for stroke-order 汉字的结构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甲骨文 shell and bone character 翻译法具有直接简明的特点,但选用时要把握好度,过多使用翻译法会使留学生养成对母语或已知语的依赖感。因此要尽可能快地直接使用目的语进行汉字教学。翻译法只在日后必需的情况下偶尔使用。 2、古文字介入法:追溯汉字发展史,时间越久远,字体越古老,象形性就越强。反之汉字的象形意味就越弱,抽象性就越强。根据汉字的发展规律,将古文字适时适量地引入对外汉字教学中,可提高汉字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帮助留学生迅速了解汉字本义。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本人通过对一些数据和例子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并且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前景展望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i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o foreigners, i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s mission is training, the proper use of Chinese student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I have some data and examples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ar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o explore future trends in order to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the world and spread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omote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people's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history,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outlook 引言 选题意义:本文通过对例子和一些数据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如今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如今的对外汉语教育的某些优缺点。 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 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 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文献综述

泉州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前言。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从形成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不算太长,学科基础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深厚。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它持久的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对这个学科进行研究?怎样帮助外国人学好汉字?怎样让留学生运用自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搜集了关于汉字教学的论著,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书籍以及汉字教学的相关新闻资料。 二、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刘巍在其《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中说到,“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结构规律。汉字的教与学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上,即以字形分析为基础,沟通字音与字义,从而更好地帮助汉语学习者突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障碍。从语言的认知规律出发,把汉字放到整个汉语的结构网络中教学。” 在胡文华的《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中向我们阐述了汉字的性质,要讨论汉字的性质,必须从汉字自身的规律和世界文字体系两方面考虑,从世界文字体系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只的是一个词只有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而表音体系的目的是要把词中的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由此可见,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的特点十分明显。 吕叔湘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可以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来分为三类,他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中提到:“一类是因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又叫做音位),如英、法、俄语等;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原音的结合体,如日语的字母、阿拉伯语的字母等;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字,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和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 朱德熙也有跟吕叔湘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就汉字跟它所要记录的对象汉语之间的关系来看,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 (二)汉字教学中的难点 在张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与研究》中,分析了汉字教学存在的难点,汉字数量庞大,汉字理据教学不足,1.汉字因其特点,数量极其多;再加上外国学生不了解汉字的规律,不能理解汉字构造的理据和演化的变异规律,导致学生将汉字视为由一堆笔画毫无规律地组合起来的记号,在识记汉字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地添减笔画的现象。2. 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这给外国留学生识记汉字带来很大的障碍。3. 建立在英、法、德、意等印欧语系基础上的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拼音文字是单纯记录其音系的符号,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把文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因此西方语言教学理论就缺乏文字教学的理论基础。4. 在印欧语系中,“词”是基本的结构单位,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论文关键词:语言教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论文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 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对外汉语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一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一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景

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一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显然还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初稿)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安徽省阜阳市育新小学张军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自2004年以来,识字写字教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其中对于识字写字的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最为突出,但是也有一些领域和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加深。关键词:识字写字;研究综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写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于识字写字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丰富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认识,拓展了研究领域和思路方法,促进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践。本文仅以中国大陆地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不涉及特殊儿童教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的研究综述 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对教材用字和教材文本的研究两个方面,这其中又侧重于文本的研究。对于教材文本的研究,集中于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的研究和古今中外汉语识字教材的比较研究。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用字的相关研究 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用字情况的相关文献数量不多,主要集中于字

量确定、字种选择、字序编排、用字分布这几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教材用字的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不足,其观点和看法也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孙聪在《小学低段识字教材中生字教学用字分布的合理性研究》中,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静态识字与动态识字的实际情况的调查,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调查结果和人教版低段教材生字教学用字进行对比,分别剖析了字量、字种、字序这三个影响生字教学用字分布合理性的因素,指出现行的人教版低段识字教材的生字分布在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进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理论,从宏观理论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揭示了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由此提出要根据“最近发展区”、“汉字效用递减”等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来合理分布字量、字种、字序及编写教材。 王露莹在《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研究》中,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汉字教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建国后汉字教学改革的历程,主张“简化字更适合当代汉字教学”,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遵循“识简写简,多识少写”的策略。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研究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文献涉及范围广,著作数量多。他们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教材文本的历史演变进程和阶段特征;以不同标准对我国传统识字教材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内容、功能、特点、作用等;以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教材文本为研究对象,审视剖析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 作者:赵子彦 (一)了解中外语言差异,加强语用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讲解语言表达意义之外,语用教学一定要重视,要加强语用分析,讲清语用的条件,加强语用训练,注重汉语语用分析。因为语言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结构正确,理解意义,还要用得得体。 (二)语音教学贯穿始终,强化声调训练 汉语声调是留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在教理论及人们总结的经验中多强调声调中三声是重点、难点,但在对留学生的教学中发现二声同样也很困难,来自不同的国家:美国、法国、西班牙、韩国、蒙古等都习惯把二声发成一声,而且非常顽固,纠正其发音错误,需大量反复练习,如:可以用组词、组句的多读来加强练习,另外在每课的生词默写时要求学生同时也要写上拼音,这对学生声调的纠正训练也很有效,要改变洋腔洋调,语音教学一定要贯穿对外汉语教学始终。 (三)准备充分的教具、创设情景 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留学生语言的差异,这就需要用大量的教具,采用态势语、实物、图片、简笔画、设置情景、多媒体等手段让留学生理解意思。实践证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具体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吸引学生入境体验,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生活化,注重实践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会用语言交际,因此在教学中一定注重语言的生活化,避免课堂语言。“学即所用”让留学生掌握生活中交际语言,为此除了课堂上加强生活情景的模拟练习外,还要注重让学生进行课下的实践训练,给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的作业,如:学了购物,让他们去买水果、衣服,去市场学习讲价;学了去银行,让他们练习自己去银行换人民币;学了方向,让他们能把自己所在学校或住所的位置描述清楚;学习租房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房型和租房的经历结合图片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等等。教师善于运用学生生活实践中把所学知识运用上了,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对学汉语学习自然兴趣倍增。(五)加强教学实际技能的培养,观模示范与模仿创新结合 教学理论可通过书本学得,然而教学技巧仅仅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技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方可摸索、掌握。年轻教师要多观模优秀课堂教学,对各个教学环节注重揣摩,同时又不能拘泥于他人教学模式,要结合自身特点、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路子。 (六)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具有针对性 一个班的留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国家,年龄结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同生的个体差异,课上提问要考虑差异,练习选择要考虑差异性,课下辅导师也要考虑差异性,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七)不断积累中外文化差异的知识 对外汉语教师除了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还要尽量多的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就多有体现,如:问候语的不同,称呼的不同,表达顺序的不同,对颜色喜好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等方方面面的不同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出现尴尬现象。 (八)尽量少用或不用媒介语 对媒介语的使用多少问题一直有不同意见,然而在目的语国家的课堂上,媒介语是必须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学年论文 院 部 名 称 人文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09对外汉语 学 生 姓 名 李国军 学 号 0902105045 实 习 地 点 江宁校区 指 导 教 师 衣玉敏 实习起止时间: 2012 年5月16日至 2012年6月20日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实习鉴定表 学生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1)格式要求:封面——学院:公办写人文学院,民办写龙蟠学院;纸张——A4纸;文献综述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小三,格式——居中;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左右页边距:3厘米。 (2)内容要求: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和行文格式,从选题中选择一题练习撰写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000字。 附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广受众学者的注目,对外汉语发展势头日益猛烈。目前,学界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指出了两条发展道路,其一是细化教学语法,其二是简化教学语法。细化教学语法以虚词和句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教育领域已硕果累累;相反,语法的简化研究则被相对忽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到“被”字句在汉语本体中占有很大的意义,“被”字句愈发受到了众学者研究青睐,学术界对“被”字句的发展过程做出了系统一致的研究,他们对不同时期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得出了可信度较高的结论。被字句基于这样坚实有力的基础其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强烈的说服信。“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愈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就被字句研究参考研读了大量文献,对被字句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做简要评析,粗略展示被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框架,对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为共促语言文化做贡献。 二、研究现状 各学者根据大量文献提供的资料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 (一)被动句本体研究 1.被动句式的提出 1924年黎锦熙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鼻祖,该作者认为,动词有两种形式,即被动与散动。随后,朱德熙、王力、吕叔湘等诸位大师先后以句法结构、句法发展、语义等逐个领域对现代汉语被动表达发表了研究看法,他们尤为重视被字句的发展。时至今日,语法学界仍旧对汉语被动句保持着谨慎的研究态度;诸学者们透过不同的视角,引证不同的理论,时刻对被字句进行着方位系统的研究。 2. 被动句式的研究探索及发展 刘进(2009)在《近代汉语被字句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中研究了“被”字是如何出现的,也就是被字句是如何实现其被动句式的变化的,其对“被”字的语义关系提出了质疑,指明“被”字作为语义关系仅表达了改字作用的微小部分,这部分或许并不重要,要深刻挖掘“被”字更为深层的意义要从话语的选题、性质等方面着手研究;刘殉(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区别了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式;邢福义(1996)《汉语语法学》文章中表述了被字句是可以在文章中广泛使用的;诸如此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目前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完善、细致。首先对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化,分类也随之精细起来,赵清永(1993)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第六课教案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第六课教案 教学对象:汉语初级班留学生 教学内容:第六课 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汉字中的笔画、学习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汉字基本笔画的认读与书写 2、汉字书写艺术欣赏 3、生字认读和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 (一)笔画复习:复习总结前五课中包含的笔画。 1、引入: 教师写例字,学生拆分。 例字: 十(横、竖)、八(撇、捺)、画(竖折、横折)、马(横折、竖折折钩)、也(竖弯钩)、子(弯钩)、你(横钩、竖钩、点)、找(斜钩、提)、好(撇折、撇点)、么(撇折)、九(横折弯钩)、说(横折提)、那(横折弯钩)、这(横折弯撇)、门(点、横折钩) 注意事项: “那”和“九”中间的两个不同的横折弯钩的区别教学。 2、加深理解: 横向起笔纵向起笔 笔画strokes 名称 names 例字 examples 笔画 strokes 名称 names 例字 examples 横二竖十 横折马竖折日 横钩你竖钩对

总结刚刚所列例字里面的笔画,按横向起笔、纵向起笔和斜起笔分类,带领学生开始归类。 注意事项: 在复习笔画时顺便复习书写顺序,并且当笔画复习完毕后带领学生总结书写笔画规律。 规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边后里边、先进门后关口。 3、记忆提升: 平钩 志 弯钩 子 横折提 说 竖提 纸 横撇 对 竖弯钩 也 横折钩 门 竖折折钩 马 横折弯钩(1) 九 横折弯钩(2) 那 横折弯撇 这 斜起笔 笔画 strokes 名称 names 例字 examples 撇 八 捺 八 点 你 提 找 斜钩 找 撇折 么 撇点 女

擦掉黑板上的表格,做拆字练习和给笔画拼字练习 (二)汉字书写艺术赏析 给学生欣赏软笔书法作品,引导其发现笔画有粗细变化而非单调的粗细一致。 (三)生字学习 1,七 meaning: seven 字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笔顺: 2,九指事字。本义:数词(numeral) meaning:nine 字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笔顺: 3,十:指事字。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Meaning:ten 十个人我们班有十个男生 very 十分玛丽十分漂亮。 字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笔顺: 注意:七,九,十这三个汉字都是数词,可以放一起讲解,顺便复习一下之前学

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Value Engineering 1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得到广大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1997年6月,国家汉办在湖北宜昌召开了首次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讨会。1998年2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法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在巴黎举办了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这两次学术会议,极大促进了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究工作,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教师关注并参与到此项研究工作中,出现了一个研究高潮①。尽管如此,汉字及汉字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相对于汉语教学的其它方面还远远不够。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即2006年至2010年,《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字文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公开发表的论文共2383篇,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的论文仅仅80篇,占论文总数的3.4%,其中《世界汉语教学》9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7篇《语言文字应用》30篇,这三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的论文可大体反映汉语教学界同行对汉字教学研究的状况。3.4%的比例应该可以说明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薄弱的程度。2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2.1汉字与汉语关系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认为汉字及汉字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08年11月,由厦门在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其第一场主题即为“汉语和汉字关系”,中国人民大学胡明杨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四人分别作了题为《汉语和汉字问题》、《论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汉字是汉语之魂》、《汉字与汉语关系研析》的报告。另,李如龙《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及相关的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周健讨论了字与其它语言要素-词的关系,《分析字词关系改进字词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1期)。2.2“字本位”与“词本位”的讨论“字本位”教学得到更加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是绝对的排斥“词本位”,认为“字本位”教学应当吸收“词本位”教学方法中某些积极和合理的因素,有些学者认为两者可以结合。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问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张德鑫《从“词本位”到“字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转移》(《汉语学报》2006年第2期)、潘文国《“字本位”理论的哲学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管春林《“字本位”与“词本位”教学方法结合质疑-兼与刘颂浩先生商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瓦西德《略论“字本位”理论及其教学路子》(《汉字文化》2009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有关对外汉字教材研究的论文非常少。主要有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的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李泉、金允贞《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 2.4汉字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汉字教什么,是汉字教学首先应该明确的。近五年侧重汉字教学内容的主要文章有:王衍军《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字情况调查-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姚喜双《编写〈汉字800字〉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郝美玲刘友谊《留学生教材汉字复现率的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王宁《谈〈规范汉字表〉的制定与应用》(《语言 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等。 2.5汉字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汉字本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字形结构研究和形声字研究两个方面。从近五年的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字形结构研究的仍是关注的重点,主要针对汉字中级结构单位-偏旁或部件的研究。周妮《现代汉字构件的表义性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杨月容《谈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偏旁”和“部件”》(《汉语学习》2006年第4期)、陈燕《汉字部首法取部位置的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冯志伟《用上下文无关语法来描述汉字结构》(《语言科学》2006年第3期)、耿 二岭《现代汉字的“避重捺”问题》(《汉语学习》2007年第4期)、种 一凡《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2.6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和规律研究有关于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和规律研究的论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留学生对汉字认知方面的研究及调查,一是汉字书写过程及汉字偏误分析研究。从认知角度研究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早已有之,不同的是,近五年的论文呈现出的认知角度更加具体、更细致。主要有:李俊红《声符对于形声字意义认识的效应-DSICP 学生声符与形声字意义认知自主联结测查报告》(《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徐彩华《留学生汉字形误识别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等。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分析,更多的关注到了学生的书写过程,不再是纯粹对书写结果进行偏误分析。2.7汉字与计算机的利用研究汉字与计算机的利用研究,是汉字研究的新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汉字对计算机的适应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能力还有待大大提高,有关汉字语料库的那建设,以及相关学习、教学软件的开发,都迫切需要加快进行。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朱宇《再探电子抽认卡对美国汉语初学者汉字记忆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10第1期)、李华《北京语言大学研发汉字字形描述和错字处理软件》(《世界汉语教学》2009第3期)、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别字数据库”课题组《“外国学生错别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于数据库的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注释:①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02).参考文献: [1]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02). [2]李如龙.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及相关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 (04 ).[3]潘先军.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03).———————————————————————基金项目:咸宁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作者简介:徐琦(1981-),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咸宁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近五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An Overview of TCSOL Studies 徐琦Xu Qi (湖北咸宁学院,咸宁437000) (Xianning University of Hubei Province ,Xianning 437000,China ) 摘要:本文以近五年(即2006-2010)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为考察对象,根据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内容,分专题评述其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及进展。 Abstract:Taking the published papers from 2006to 2010as research subject,the paper presen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CSOL teaching content.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发展现状 Key words:TCSOL ;the results of studi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257-01·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