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爆发了德、奥同盟国集团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火从欧洲蔓延至亚非,33个国家先后卷入。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巴尔干战争后巴尔干民族主义高涨,奥地利准备入侵塞尔维亚,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7月28日,奥地利对塞宣战。8月欧洲各大国先后卷入战争,一战在东、南、西三条战线上全面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首先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在阿登一线对法国发动进攻,很快突破了法国边境防线,法军迅速动员预备队,通过铁路和汽车投入战场,9月初双方进行马恩河战役,因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德军只得抽调部分兵力赶往东线,英法联军阻止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打算。英法联军转入反攻,德军利用机枪、铁丝网构筑了野战攻势,英法联军正面进攻无法取得进展,便包抄德军侧翼,德军也反过来包抄联军新产生的侧翼,双方不断相互包抄将防线延申到海岸。10月德军发动攻势投入上百万兵力进行正面强攻,联军则不断在纵深构筑防线,德军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双方不断加强工事逐渐形成一条稳定的战线。在东线德奥和俄在广阔的区域激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有限,没有形成西线的胶着态势,1914年8月俄军分两路进攻东普鲁士和波兰的加里西亚,德国陷入两线作战,9月北线俄军被德军击溃,而在南线奥军被击败。11月德军协助奥军阻止了俄军的进攻。1914年战争爆发后日本就急不可待的对占领青岛的德军发动进攻,随后又占领了同盟国属的太平洋岛屿,1914年10月,土耳其参战,袭击了俄黑海舰队和港口,10月底土、俄在高加索展开激战,至1915年土军被击退。同时英军在阿拉伯人配合下在夺取了叙利亚的土耳其领地。 1914年8月,英国与德国舰队开始在北海交战,1915年2月,德国开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但迫于美国的压力很快又停止了袭击中立国船只。 1915年同盟国采用西守东功的方针,年初德军在西线转入防御,4月英法联军反攻,德军中使用了毒气弹,随后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同时配发防毒面具,化学武器就没有发挥多大作用。9月联军再次发动攻势,仍没有取得进展,双方恢复对峙。在东线,同盟国和俄国都计划新的攻势,2月,德奥抢先发动进攻,3月俄军也发动进攻,形成犬牙交错的战线。夏季德军抽调西线主力发动全面进攻,俄军损失170万人,退至本土防御。在南线,1914年奥军被塞尔维亚击败,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一方对塞尔维亚宣战,塞军在两线夹击下很快失利,11月塞尔维亚被占领。同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奥匈帝国宣战,随后对奥发动多次进攻,全部被奥军击败。 1916年,德军再次把重点转移到西线,2月21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凡尔登,起初法军准备不足,德军取得了一定进展,很快援军赶到,战局又重现了1914年的景象,至9月2日,法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为配合凡尔登防御,6月24日,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和德军都使用飞机进行支援,并进行了大规模空战,9月15日英军首次投入坦克参战,至11月战役结束英法联军和以往一样损失惨重而毫无进展。1917年初协约国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在6月的康布雷战役中,英军集中使用坦克在飞机的配合下发动突袭,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很快又被德军击退。1916年3月,俄军在东线重新发动了攻势,南路俄军取得了一些进展,1917年3月,俄国工人和士兵爆发起义,推翻沙皇,7月,俄军继续向奥军进攻,9月德奥援军赶到,发动里加战役,击溃俄军。11月7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征服,建立苏维埃政权。12月,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916年8月罗马尼亚对奥宣战,12月被同盟国占领,1917年6月希腊对同盟国宣战。 1916年德国海军努力突破英舰队的封锁,5月31日,双方海军主力爆发了日德兰海战,双方损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时间:1914—1918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4、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 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说明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6、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7、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远程大炮。 8、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9、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0、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因此,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11、影响: (1)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改变了国际格局

①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②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③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④战后形成新的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2、启示 1.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2.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和恐怖主义。 4.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使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平衡。 13、你是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行为?(提示: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后果三方面来评价) 其行为的目的是爱国,但其手段是恐怖行为,而带来的后果是世界灾难性的。14、有人说,如果没有普林西普的行为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认 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自动保存的)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二战的进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1)原因:①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而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以得逞一时,但最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②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③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2)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3)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可重演;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

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 3,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 (1)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一战中有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二战中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发法西斯集团。 (3)在影响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而且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美国、德国和日本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1)不同方式: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政府加强对国家的干预与指导,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②德、日:法西斯专政,德、日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相关的民用工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对外则加紧侵略扩张转嫁危机。 (2)影响: 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保留了重要的力量,为世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侵略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5,结合当今国际冲突和战争,谈谈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政治互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争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均衡发展,减少贫困,消除战争根源。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 在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是无疑的重大事件。这两场战争给世 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改变了国家和全球格局,对国际关系、政治和 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这两次战争的背景、原因、战争进程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是一场以欧洲为主战场 的全球性冲突。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殖民地争夺、民族主义潮起、帝国主义和军备竞赛等。此次战争的主要参战国包括 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和奥匈帝国等。 战争爆发后,火力猛烈的现代化武器使得军队和平民都承受了巨大 的伤亡。战争期间,各国交战双方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阵地战,同时 也见证了悲剧性的战斗,例如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战争结束 的时候,世界各国政权发生重大变革,帝国主义势力衰落,美国、苏 联等新兴势力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战争使得第一次世界大 战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如德国的国内政治动荡、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巴黎和会等。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 协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是一场全球性冲突,涉及到几乎所有大国。这场战争的起因复杂,主要包括希特勒的侵略政策、德国的纳粹主义、以及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参战国包括英国、美国、苏联、德国和日本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规模之大、战争方式之残酷让人们深感震惊。纳粹德国的大屠杀和军事侵略行为使得整个欧洲陷入了混乱之中,而太平洋战争则破坏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战争结束时,全球各地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诸多持久性的影响。战后的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和日本在战后剥夺了其殖民地,战后合作和福利国家模式得到发展,联合国成立等等。此外,冷战的爆发以及日后的全球化进程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论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两个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这两场战争的爆发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仅给各个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通过深入了解和回顾这两次大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二战的时间跨度更长,参战国家更多,伤亡和经济损失更为惨重。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而具体原因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 的不平衡、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 在二战中,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绥靖政策、萨拉热窝事件等导火线最终引爆了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以及英国、法国和苏联组成的三国协约。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和德国的得寸进尺,最终导致了___的形成,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反法西斯阵营则由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组成。 二战的主要战役发生在欧洲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最残酷、绞肉机、转折的战役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等。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进一 步扩大。1942年,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6

月6日,诺曼底登陆结束,标志着第二战场的开辟。1945年9月2日,___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非常深远。它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包括经济和人员伤亡等。然而,它也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世界格局和面貌。战后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战胜利的原因包括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英勇奋斗,以及战争的扩大等。这场战争的启示是,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是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关键,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是必要的,以求得共同发展。 落后就意味着要挨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一条经典的道理,也是真理。玩火者必将自焚,这是德国的谚语。 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德国是主要的发起国,这场战争给经济和人员带来了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次世 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具代表性的两次战争。这两次大战不仅 在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在性质、原因、战争方式和影响等方面也有 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又有一些显著的区别。本文将分析并比较这两 次世界大战,以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演变和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命运。 一、战争背景与爆发原因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欧洲 列强之间的殖民地争夺、民族矛盾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冲突。其中,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波斯湾地区的资源争夺、阿尔及利亚的自 治要求等都是此次战争背后的直接导火索。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至1945年,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企图恢复国家威望的努力。纳粹德国的崛起和 意大利法西斯的扩张,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都是导致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争过程与参战国家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国家众多,主要分为两个联盟集团。一方是 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另一方是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战争期间,科技武器如毒气、坦克、飞机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战争还出现了数 以百万计的士兵伤亡。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由两个大联盟展开,即以盟军为核心的同盟国 和以轴心国为核心的敌对势力。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 而同盟国由英美苏等国家组成。此次战争中,科技武器得到进一步发 展与应用,如原子弹在二战中首次被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 三、战争的影响与启示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果是协约国胜利,但战争造成了数百万人 的伤亡和庞大的经济损失。此次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 大变化,同时,种族、宗教矛盾等问题在此次战争中也显露无遗。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胜利告终,但这场战争导致约7000万人丧生,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同时,二战结束后国际秩 序重塑,联合国的成立为全球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的 可怕性以及种种因素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 (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 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 (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 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②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加速因素:绥靖政策(早期:英、法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政策。 ①概念: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历史教案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

历史教案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中,两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这两场战争的爆发原因和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一直备受争议和探讨。本文将探讨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并分析其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革。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它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国际政治格局的紧张局势和各国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包括: 1. 各国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对抗:当时的欧洲列强国家都力图通过扩大殖民地、追求军事力量的增长来维护自身利益。这种军事力量的对抗和领土争夺最终导致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2. 民族主义和沙皇制度的崩溃:沙皇制度在东欧地区的崩溃,自由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当时的欧洲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导致着各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3. 军备竞赛与同盟结构:各国之间为了保持自己的国家安全,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各国纷纷结成同盟,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即协约国和中央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人员伤亡惨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参战国的士兵伤亡惨重。整个世界上亿万人口因此丧生或受伤,给各 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人口损失。 2. 经济动荡和资源消耗: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战胜敌人,动员了大 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战争导致了经济的动荡和资源的大量消耗,给 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 各国政治格局的改变:战后,传统的帝国主义势力减弱,一些殖 民地迅速获得独立。各国开始重新调整自身利益,新兴国家和政治势 力崛起,重新划定了国际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爆发,其起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 问题和欧洲的不稳定局势有密切关联。主要原因包括: 1. 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德国的兴起以及阿道夫·希特勒的贪欲为权力,导致了德国的侵略政策。希特勒追求德国的国家霸权,试图通过武力 手段重建德意志民族的辉煌。 2. 应对危机的失败:一战结束后,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各国没有 有效解决战后贫困和领土争端问题。这使得各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满,也为战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3. 殖民地独立运动:战间时期,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地区兴起了独 立运动。各国的抗殖民主义运动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力量,也为二 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两次世界大战表格

两次世界大战表格 1、二战前,英法等西方大国对德国实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顶峰是:慕尼黑阴谋。 2、慕尼黑阴谋:时间:1938年9月国家:德、意、英、法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绥靖政策含义) 3、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2)祸水东引,引向苏联 4、二战扩大的时间及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5、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时间及标志:1941年12月,日军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6、二战期间,英国领导人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 7、苏德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败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德军第一次失败。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诺曼底战役。迫使德国投降的战役是柏林战役。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建立时间及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作用: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改变了二战的性质,扭转了二战的局势,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9、雅尔塔会议:①时间:1945年2月 ②国家及人物: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③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④内容:A.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10、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1、二战取胜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或世界人民团结作战)(根本原因) 1、二战期间合作的事例 政治上:(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2)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军事上:(1)诺曼底登陆(2)苏联出兵打击中国东北的日军 13、如何防止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高综合国力。 【内容标准】 1、两次挑起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A、意大利B、德国C、日本D、奥匈帝国 2、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宜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这一论断()A、英法B、法国C、波兰D、苏联 3、“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A、来克星顿枪声B、美国内战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战役 4、、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 B、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苏俄退出了战争 5.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会议 C.《凡尔赛和约》 D.雅尔塔会议 6、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美国的参战 B、第二战场的开辟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百团大战③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世界大战:一二战的历史背景

世界大战:一二战的历史背景1914年至1945年的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 暗和血腥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发生了两场重大的世界大战,即第 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战争不仅对当时的世界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次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 世界局势。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起初只是欧洲各国之间的一场冲突,但随后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 帝国主义的竞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个大国开始争夺殖民 地和资源,帝国主义竞争愈演愈烈。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为了争夺 殖民地和贸易市场不断地扩张势力范围,这导致了欧洲列强间的紧张 对立。 2. 军备竞赛:各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 竞赛。尤其是德国崛起后,其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引起了法国和英国 等国的警惕,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3. 各国联盟体系的形成: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平衡欧洲力量,各国 纷纷建立了军事联盟。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大国已经形成了两个

对立阵营,即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中央同盟国和以法国、英国、 俄国为主的协约国。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场战争极为惨烈, 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卷入其中。经过四年的战斗,直到1918年才结束,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接下来的世界秩序埋下了伏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条约和战后的经济衰退使得国际秩序不稳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 经济危机与民族主义抬头:在大战后的经济衰退中,德国、意大 利和日本等国家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由于经济困境和失业率上升,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并与极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法 西斯主义的兴起。 2. 苏联的崛起与冷战的开端:苏联在经历了内战和工业化进程后, 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利益分歧,苏联 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这导致了后来冷战的开端,成 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另一个重要的国际秩序问题。 3. 未解决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原因包括战后对德国的惩罚过重、民族纷争未能解决以及领土争 端等。这些未解决的问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相同点:1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2战争都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損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也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不同点:1背景不同: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其中巴尔干地区因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成为战争的火药库;二次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凡尔赛体系具有骇人听闻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温床。2战争目的和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掠夺战争。 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斯的正义战争。3影响不同:一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所建立的战后秩序仍然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二战不仅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世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较多地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简述世界反法西联盟建立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1)原因: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就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巨大的威胁。这是世界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基础。 (2)经过:二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就建立。 (3)影响:联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志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阅读下面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遍及亚、欧、非、大洋洲。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及法西斯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 请回答: (1)今年(2007)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2)想一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学习了这段历史后,你认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一战二战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939.9— 1945.9 (六年)(1943关健一年)①1929 —1933年经济危机②德、意、日侵略扩张和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大战爆发 根本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时间 1914.7— 1918.11(四年)1916年决定性 一年) 具体原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形 因成(XX同盟、XX协约) 交战双德、奥(同盟国)J—英、法、俄(协约国)轴心国集团(德、意、日)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导火线1914萨拉热窝事件1938年慕尼黑阴谋、德得寸进尺 开始标 1914. 7xx、xx挑起战争 1939.9.1 德突袭波兰,志英、法对德宣战占领西欧法国沦陷 主要战东线、西线、南线(东线、西线起决定欧洲战场 线(战作用)xxxx战场场)xx战场 1 9 1 4年马恩河战役(德速战计划宣告破①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产)② 德突袭丹麦③ 不列颠之1916年凡尔登战役(首次使用飞机)战(1940年)④

1941.6.221916 年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德突袭苏联(扩大)⑤ 莫斯科保卫战⑥ 1941.12.7 日突①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 袭XXXX,太平洋战争的主 ②xx 参战 三个加速事件 爆发(空前扩大),世界反要 ③交战国国内革命 XX 同盟建立( 1942.1)战 (结束主要原因) 转折战役①1942年XX役 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② 中途岛战役(亚太转折点)③1943 年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战( 1944.6)(开辟第二战场)柏林战役(1945年)性质 结束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918.11 德宣布投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9.2①194;开罗会议②1943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义、形成凡尔 XX会议③雅尔塔会议重要会 赛——XX 体系(19—1921 ) ——政治上的合作④1945 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 08 历史董源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 二.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退居世界第三,四位,新兴的美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俄奥矛盾:

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形成了三国同盟(德,意,奥)及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 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1932 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道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密切合作,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阶段特征讲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 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阶段特征】从1917俄国十月革命开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 【具体表现】 1、政治: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1)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②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苏联建立:1922年。 (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战后问题,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 (5)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2、经济: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动员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有积极意义。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国家工业化: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1928年开始计划经济建设。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4)“斯大林模式”:①形成: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②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③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