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1、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被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地带性差异

3、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邻近约海区

4、划分三个经济地带依据的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5、考虑到东部地带资金、科技实力和中部地带的资源情况,今后可将哪类工业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A.劳动力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市场指向型

6、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8、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

A.资金

B.工程技术

C.移民

D.长江截流

9、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10、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①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②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③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④各取所长,互惠合作,体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的上升运动

13、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是

A.西部缓斜平原

B.中部冲积低平原

C.西部滨海平原

D.中西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14、整治盐碱地工作的核心是

A.以治沙为中心

B.以治水为中心

C.以治地为中心

D.以种植为中心

15、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

A.大风、干旱和洪涝

B.旱涝、盐碱和风沙

C.春旱、寒潮和风沙

D.暴雨、洪涝和盐碱

2、16、南方低山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是A.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西风带影响

C.受夏季风影响

D.受纬度位置影响

17、南方丘陵山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光、热能、水资源相当丰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B.全年气候温和各地都不会受到低温阴雨的影响

C.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基本不受干旱的影响

D.各地都不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发展农业很有利

18.东北区玉米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北部

C.松辽平原

D.辽河平原南部

19、河南省商城县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方面的特色是

A.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B.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C.实行企业化种植园

D.木材加工出口创汇

20、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要使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A.人口迁移问题

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育林区的管理问题

D.农民的耕地问题

21、保护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秸秤还田

B.增施化肥

C.植树造林

D.焚烧秸秤

22、下列商品粮基地,提供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的是

A.江汉平原

B.太湖平原

C.松嫩平原

D.三江平原

23、北丘洼土壤中水盐运动的特征是

A.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B.冬季返盐,夏季淋盐,春季盐分相对稳定

C.秋季返盐,夏季淋盐,春秋盐分相对稳定

D.秋冬返盐,夏季淋盐,春秋盐分相对稳定

24、影响大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候

25、我国最大的扶贫项目是

A.南水北调工程

B.三峡工程

C.滇藏公路

D.南昆铁路

26、下列哪项不属于海南岛的特色经济

A.热带水果、生态旅游、海水养殖

B.天然饮料、天然化妆品、清洁造纸

C.油气化工、汽车制造、化纤纺织

D.生物医药、热带花卉、绿色化工

27、琼州海峡位于

A.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B.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

C.台湾岛和澎湖列岛之间

D.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之间

28、下列关于上海浦东新城区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浦东新区将全部建设成为城市化地区

B.浦东新区采取以黄浦江为南北发展轴与综合组团发展相结合的布局形态C.浦东新区的地域结构采取同心圆模式

D.浦东新区内部全部采取快速干道组成交通网络

29、下列有关西南地区资源与所在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四川――煤

B.贵川――天然气

C.云南一一岩盐

D.广西北部湾一一石油

30、目前上海市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赔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

B.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1.下列哪个国家迄今为止还不是我国的主要客源国?( )

A.加拿大

B.阿根廷

C.韩国

D.澳大利亚

2.下列关于我国国内旅游客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者人次数构成以城镇居民为主

B.旅游目的地以中短程为主

C.第一、三季度旅游者人次数较多

D.出游率城镇居民大大高于农村农民

3._____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交界的黄河段。( ) A.黄果树

B.五泄

C.壶口

D.三叠泉

4.峨眉山金顶是观赏下列哪种气象景观的胜地?( )

A.蜃景

B.云雾景

C.雾凇

D.佛光

5.被誉为“九朝古都”的古城是( )

A.洛阳

B.安阳

C.开封

D.西安

6.浙江绍兴县的越王陵从陵墓形式看属于( )

A.土墩墓

B.“宝城宝顶”式墓葬

C.土坑墓

D.山陵式墓葬

7.下列建筑中充当佛寺主殿的是( )

A.祖师殿

B.天王殿

C.大雄宝殿

D.伽蓝殿

8.“岭南四大名园”是指( )

A.可园、拙政园、十二石斋、清晖园

B.清晖园、可园、十二石斋、馀荫山房

C.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

D.沧浪亭、拙政园、清晖园、馀荫山房

9.下列旅游容量概念中不属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是( )

A.旅游心理容量

B.旅游资源容量

C.旅游生态容量

D.旅游经济容量

10.旅游交通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 )

A.准点性

B.舒适性

C.安全性

D.合理性

11.下列刺绣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名绣的是( )

A.苏绣

B.浙绣

C.粤绣

D.湘绣

12.下列不属于旅游地图基本特点的是( )

A.综合性

B.通俗性

C.实用性

D.艺术性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在进行客流定量分析时,人们常用季节性强度指数R。R值越大,说明旅游客流的全年分布越均匀。( )

2.按岩性分,浙江雁荡山属于花岗岩地貌景观。( )

3.《考工记》中“面朝后市”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国都中轴线的前部(即南部)建造宫廷,而在中轴线的后方(即北部)设置集市贸易区。( )

4.泰山是雄的景观的代表,它能让人仰慕敬畏,增人豪情,催人奋进。( )

5.在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除了会对旅游景观造成破坏,还会对实质环境、生态景观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都产生影响。( )

6.按规划的层次分,可以把旅游规划分为综合性的整体规划与分项规划。( )

7.根据其主要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旅游地图分为导游图类、旅游交通图类、旅游宣传图类和旅游管理图类等类型。( )

8.云南路南石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而大理有“东方瑞士”的美称。( )

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

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

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

等值线的概念: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的一些特点: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1)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例如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图略)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3)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略)

例题2、98年高考题: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注: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距离。)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3、地形剖面 (用途:表示某条线上的地面起伏和坡度和缓。)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

美国地形剖面图

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二)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2)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等温线

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

等温线

弯曲状况

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

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

(3)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

等温线

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

等温线

弯曲状况

大陆夏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海洋冬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地势较低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暖流经过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例2、读非洲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见初中第2册),分析回答:(1)等温线为什么在大陆内部向南向北弯曲?

(2)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和西海岸,哪里气温高?为什么?

(3)从等温线值来分析,说明非洲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4)为什么非洲可以用年均等温线,而其他各大洲却要用1月或7月等温线图来说明气温分布特点?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

(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

(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2)判断风向

(3)分析天气变化

1、判读规律: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着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五)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六)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3、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二、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大经济区练习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 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 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 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 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 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 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 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 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地是________(全称),虚线内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3)目前本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经济特区与开发区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明确地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多层次、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具体内容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江和沿边地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一、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中国政府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 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 2、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和入出境方便; 3、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国务院确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综合性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

自1984年起,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即大连、秦皇岛、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浦东、宁波、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港口城市。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84年开始到200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大连、天津、宁波、北京、哈尔滨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所在城市的优势,用较短的时间,创建吸引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加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中国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推动下诞生的。随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选择了若干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53个。这些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基地。 六、出口加工区 设立出口加工区旨在对加工贸易实行"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管理,改现行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为"圈羊式"管理,逐步把加工贸易增量引入封闭的加工区域内,实现对加工贸易的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严格控制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为守法企业提供简化、快捷的通关便利。带动国产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为扩大外贸出口做贡献。 2000年6月21日我国宣布设立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大连、天津、北京天竺、烟台、威海、江苏昆山、苏州、上海松江、杭州、厦门、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吉林珲春等十五个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建立。到2002国务院已批准25出口加工区。 七、保税区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森林以亚热带常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始了。我们也开始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学习,从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建造地理知识大厦的材料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要构建大厦了。以前我们多是去单独的去看问题,现在我们要综合的看问题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结合,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我们从本册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更加综合,问题更加接近实际。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学习。 [板书]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播放一组中国的自然,人文图片。 [讲解] 由这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景观各有特点,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也是各有千秋。这就是我们该单元所讲的区域差异。那么就让我们从自然方面开始吧。 [板书]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提问]初中时我们讲了我国的地形,那个同学能谈一下呢? [归纳]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考点搜索】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课主要讲述我国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的全国性地区差异,为后面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的专题提供基础知识。 ◆知识纲要 地貌 气候 ◆重要图释 图1.1 “三大自然区图”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 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学习策略】 1、读图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2、综合训练: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表1-1:我国地貌和气候的地域差异 2.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表1-2:三大自然区基本情况比较表 三 大 自 然 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全 国 性 差 异 湿润干旱高寒整 体 性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图1-1

3. 青藏高寒区 活动: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完成表1-3: 表1-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表 [经典例题1] (2002年天津卷)读图1-4,回 答下列问题: (1)城市N 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 ) A. 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2)M 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 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3)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 作为毛纺 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C.接近原料产地 D.交通运输方便 (4)9月2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日落前1小时到达P 点拍摄湖面落日景观,此时北京 图1-4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目标 1.理解产生自然区域差异的原因及划分自然区域的依据。 2.识记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掌握分析自然区差异的基本方法。复习反馈 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新知导学 自学指导一 区域差异比较 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2、划分依据: A.基础: B.标志: 自学指导二 3、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名称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等值线比较接近。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内部相对一致性。 4、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

探究一 导致山东与新疆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 东部季风区内部各自然要素的关系。海拔和气候对植被、土壤、河流、地貌的影响是什么? 自主建构 地形土壤 决定三大自然区标志 气候植被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自然环境差异

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B.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D.区域划分的指标都是综合性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2~3题。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比较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5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由于受海陆位置、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用的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东部季风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降水、气温等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二、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东部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的高地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大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生物种类繁多。 五、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极少数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面积占全国陆地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其地理位置是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内陆地区。农业包括:东部温带草原牧场,西部山地牧场;灌溉农业:考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以下特点: 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的盆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②因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在400毫米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米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一.1954 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 1. 依据与步骤 (1) 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2) 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 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3) 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 个副区 2. 评价 (1) 优点: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2) 缺点:理论上不严谨 二.1956 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 1.依据和步骤 (1) 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 (2)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6 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3) 按水分差异分出18 个自然区 (4) 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 个自然地带 (5) 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6) 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 2.评价 (1) 优点: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标;首先把辽东和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 (2) 缺点: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 三.1961 年《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 1.特点 (1) 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2) 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3) 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4) 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 适应 2.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 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 个自然省. 3. 评价 (1) 优点:简便 (2) 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 四.1963 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侯学煜 1.特点:目的明确,具体,偏重于实用 2.依据和步骤 (1)按照热量指标,划出6 个自然带和1 个高寒区(2)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29 个自然区

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自然区的空间分布范围、之间的界线以 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理解三大自然区差异产生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利用地图,了解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和空间范围, 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理解每个自然区基本特征的形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帮助学生认清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区域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搞好国土整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正确的国情观、发展观和地理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 2、(出示“中国三大自然区图”“三大经济地带图”),该图能反 映出地理环境的另一大特性是什么?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

使人们从整体利益出发约束自身的行动,而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如中国的区域差异性又有何意义呢?——会使我们了解各个区域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搞好国土整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节课,我们首先认识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各区有什么特点。 【新授】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读图1.1回答:从自然地理角度上,我国划分了哪三大自然区? 我们家乡大连属于那个地区? 2、想一想,这三大自然区为什么这样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依据主要是气候和地貌,如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降水量的差异,而青藏高寒区则分布在地势第一阶梯上的确,我国气候上的东西、南北差异和地貌上的三级阶梯的形成对我国地域分异影响极大。 3、(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师点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回答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哪一条降水量线,大致通过那些地区?(400毫米)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还是哪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200毫米? 5、回答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是因为影响我国的降水量是主要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东西海陆位置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1、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被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地带性差异 3、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邻近约海区 4、划分三个经济地带依据的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5、考虑到东部地带资金、科技实力和中部地带的资源情况,今后可将哪类工业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A.劳动力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市场指向型 6、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8、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 A.资金 B.工程技术 C.移民 D.长江截流 9、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10、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①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②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③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④各取所长,互惠合作,体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的上升运动 13、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是 A.西部缓斜平原 B.中部冲积低平原 C.西部滨海平原 D.中西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考点搜索】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教材分析】 在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等三大自然区域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其内部的自然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的显著性。 ◆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图1.3 “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由于所跨纬度比较大,气温差异最为明显,在北方从东到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也比较明显。其中热量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南方地区又分为华中区、华南区。 【学习策略】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内部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核心特征。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中各自然地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 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三 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差异——南北差异 影响因素——热量 其他差异——南北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主要差异——东西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其他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 主要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 其他差异——水平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同一性 差异性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即四个地区的主要特征) 表1-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南北方 向的变化规律。 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的东西差异 表1-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 图1-6 图1-7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doc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如果需要根据自然特征,将我国的陆地部分划分为少数几个区域(例如3~4个),你会怎样划分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总结学生的划分标准,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等。 〖过渡〗要研究一个广泛的区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我们在低年级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区域划分的实例。例如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我国的温度带、我国的干湿区的划分等。 以上都是按照某一个自然要素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容易根据这个指标划分成少数几个区域。例如,如果只按照成绩来划分全班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快将全班分成几个集团。(如以60分为界,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化) 〖提问〗很显然,仅仅以成绩来划分,这是很不合理的。如果要你根据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成绩来划分,你会采用哪些标准呢? 〖讨论〗正如上面的过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这么大的区域进行自

然区划,也需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自然因素。地理学家已经参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将我国进行了自然区划,请同学们看“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问题: (1)这种划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合理与否?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大致包含的范围是什么?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以前了解的地理界线大致相同?你所在的地区属于这里的哪个自然区? 〖活动〗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学生分三组完成下表: 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课后练习〗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第 47 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 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b5E2RGbCAP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 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 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 3000 米等高线为界 p1EanqFDPw (2)三大自然区特点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 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 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 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 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 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DXDiTa9E3d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 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 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 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 12 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 10 个省级 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 9 个省级行政区 RTCrpUDGiT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自然区域差异的产生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划分自然区域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类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如下图11-6-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开,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与东部季风区为界。 图11-6-1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

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里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因受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但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大致以贺兰山为界。 ①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高原面上地表坦荡;距海较近,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在150——450mm,夏季降水占60%。高原上多为内流区,植被以草原为

主;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有利,草场面积广,畜牧业发达。 ②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地形为山地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云量少,光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河流少,流程短,水量少;植被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在山麓地带和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绿洲农业发达。 4.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_模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_模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如果需要根据自然特征,将我国的陆地部分划分为少数几个区域(例如3~4个),你会怎样划分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总结学生的划分标准,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等。 〖过渡〗要研究一个广泛的区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我们在低年级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区域划分的实例。例如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我国的温度带、我国的干湿区的划分等。 以上都是按照某一个自然要素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容易根据这个指标划分成少数几个区域。例如,如果只按照成绩来划分全班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快将全班分成几个集团。(如以60分为界,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化) 〖提问〗很显然,仅仅以成绩来划分,这是很不合理的。如果要你根据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成绩来划分,你会采用哪些标准呢? 〖讨论〗正如上面的过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这么大的区域进行自然区划,也需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自然因素。地理学家已经参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将我国进行了自然区划,请同学们看“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问题: (1)这种划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合理与否?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大致包含的范围是什么?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以前了解的地理界线大致相同?你所在的地区属于这里的哪个自然区? 〖活动〗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学生分三组完成下表: 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课后练习〗 根据已学知识,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绘制出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思考这种划分方法和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有什么不一样。 完成下列表格: 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分布 界线

最新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最新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1、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被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地带性差异 3、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邻近约海区 4、划分三个经济地带依据的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5、考虑到东部地带资金、科技实力和中部地带的资源情况,今后可将哪类工业逐步由东部 向中西部转移 A(劳动力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市场指向型 6、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8、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 A(资金 B(工程技术 C(移民 D(长江截流 9、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10、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 B(??? C(??? D(???? 11、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各取所长,互惠合作,体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A(??? B(??? C(??? (???? D 12、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的上升运动 13、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是

最新中国三大自然区习题

练习题: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地貌、气候 B.植被、土壤 C.热量、降水 D. 400 mm等降水量线和3000 m等高线 2.下列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3.我国东部季风区同一性主要体现在( ) A.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B.位于同一热量带 C.位于同一干湿地区 D.均受夏季风影响 4.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都较平坦,海拔在500 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5.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分布 6.属于非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7.下列地理现象与其产生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风力作用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境 D.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纬度位置影响 8.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9.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⑴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⑵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砖红壤 ⑶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 能力训练 1.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2.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不大 B.植被以森林为主 C.全部为外流区 D.海拔较高 3.关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一.1954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 1.依据与步骤 (1)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2)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3)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个副区 2.评价 (1)优点: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2)缺点:理论上不严谨 二.1956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 1.依据和步骤 (1)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 (2)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6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3)按水分差异分出18个自然区 (4)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个自然地带 (5)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6)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 2.评价 (1)优点: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标;首先把辽东和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 (2)缺点: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 三.1961年《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 1.特点 (1)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2)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3)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4)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适应 2.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个自然省. 3.评价 (1)优点:简便 (2)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 四.1963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侯学煜 1.特点:目的明确,具体,偏重于实用 2.依据和步骤 (1)按照热量指标,划出6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2)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29个自然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