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益与环保管理对策分析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益与环保管理对策分析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益与环保管理对策分析研究

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摘要 随着近几年私家车猛增,导致了日益拥堵的交通和环境污染加剧。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石油价格日益高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积极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将成为各国在汽车发展领域的焦点。 关键词 汽车需求环境污染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汽车组织最新的预测2013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率将达到3%,世界汽车销量成缓慢复苏的迹象,中国一季度产销量均突破10%全年的产量预计将突破2000万辆。首次超过欧洲。在中国城镇化的带动下汽车销量是否继续增长?如何平衡猛增的汽车销量与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车展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了1300整车,其中新能源汽车共有91辆,而中国本土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只有35辆。这个数字比2008年北京车展少了一半。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政府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什么会遇冷了。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中国汽车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1927.18万辆,销量达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63%和4.33%。随着近几年私家车猛增,导致了日益拥堵的交通和环境污染加剧。以今年的北京雾霾天气为例,雾霾颗粒比例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及扬尘占16.7%,16.3%;工业颗粒占15.7%。以及其他污染占29%。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型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陈柳钦(2010)表示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石油价格日益高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积极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将成为各国在汽车发展领域的焦点。而截至2012年底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80辆低于世界水平50%。凸显了中国的刚性需求巨大。产量攀升需求巨大。中国汽车行业不得不直视交通发展,汽车普及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相互制约的问题。中国发展能源汽车比其他国家更具有迫切性。主要原因就是石油需求的压力。中国现在每年要增加大概3000万吨的石油需求量,而国产油产量却没有增长。所以不得不依赖进口。到去年为止中国石油需求的56%需要进口。这个比例未来还会不断增长,所以未来中国的石油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缓解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位12791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为11375辆。仅占2012年中国整体汽车销量的0.5%。久陵(2009)研究电动汽车的推行将加快智能电网的发展这是我国在新兴产业的新希望。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困境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1.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2.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3.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4.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相适应,满足重点区域内或城际间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5.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建立起有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体系。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从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来看,要完成这些目标并不现实。曾鹏(2009)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我国在资源获得和开发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真正进入产业化的速度还是缓慢。徐枭等(2009)发现了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五个限制障碍其中包括:购买成本、车辆的续驶历程、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吕斌(2009)对制约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成本和市场因素。1深圳市是国内电动汽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修订稿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 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 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 2016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6 亿吨标准煤,比 2015 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 4.7%,原油消费量增长 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8%,电力消费量增长 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2%,比 2015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7%,上升 1.7 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 70%以上的新增煤炭以及 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排放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益处,而且为我国汽车行业赶超欧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潮,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为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其更高效地发展。由此看来,为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目前有两种供能方式:一是利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提供动力,二是在使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仍然使用常规燃料提供动力。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虽然欧盟美国的很多汽车生产技术领先于我们,但是我国的电池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因此,目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三座大山:中国,美国,欧盟。全世界88% 的新能源汽车是由中国、美国和欧盟生产的,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占比最大,高达34% 。由此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态良好。

早在2001 年根据“ 863 ”计划,建立了“三横三纵”的开发布局(三纵指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的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随后在“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等相继提出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7 万辆,同比增长59.9%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5.6 万辆,同比增长61.7%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的销售额占比最大。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为56 万辆,包括纯电动乘用车销售45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11 万辆;新能源专用车为42 万辆,其中城市配送车共销售14.8 万辆,大客车为10 万辆左右,大客车基本上为纯电动的公交车和纯电动的通勤车。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技术: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其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纯电动汽车主要通过车载电池放电获取电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通过发动机和发电机转化不同形式能量的方式获取电能,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燃料电池中化学能的转化获取电能。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电控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无线电波实现较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较完美的远距离控制。目前汽车电控系统利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代替传统的处理器作为控制中心,通过双核心架构的方式对汽车电控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汽车对信息的综合化处理;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当下的充电方式有便携充电、家用充电和公共充电。其中充电功率超过5kw 为快充,低于5kw 为慢充。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已经研发出了无线

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 作者:张锐 班级:09汽车维修与检测 毕业院校:安徽工贸学院 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可以肯定地说,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问题,新型车辆的开发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清洁无污染,零排放,技能提高交通工具的性能(环保)又能节约动力(能源)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且走大众消费路线的目标。 1.1.新能源汽车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现象增加、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维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概念逐渐形成共识。而低碳发展的主要选择,除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特征明显的新能源产业。当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高碳特征明显,在保障能源供给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

能源产业对增加湖南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展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近年来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并且快速的工业化导致了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也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可以说,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是越来越迫切了。但是,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种类多,各种技术在技术成熟度、成本、使用燃料、清洁性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并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涉及燃料与基础设施发展、市场需求培育、对传统汽车的替代等方面往往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因此中国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制定新方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能源危机的加剧,直接冲击着传统燃油汽车,同时由于各地人们的环保观念。意识的增强,对汽车发热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人们致力于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 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研究。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未来各个行业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 以下是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日本:混合动力,节能发展 日本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态势,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广上处于领先位置。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例,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居民以公共交通为主,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较短,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激励弱的特点更为明显,发展的潜力很大。(二)英国:多重扶持,效果显着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煤炭消费量下降%,原油消费量增长%,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比2015年

车用动力锂电池与环境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d4377005.html, 车用动力锂电池与环境保护 作者:刘姝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8年第16期 摘要: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等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撑,车用动力电池的使用量及报废量也将迅速增加,其后期的回收利用问题将成为一个重大议题。本文经过对各国锂电池回收产业的分析、解读,并结合我国现状,对未来动力锂电池回收及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动力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环境保护 燃油汽车虽然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其带来的污染也成为全球性问题,因此积极发展燃油替代,扩大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燃油替代规模已成为历史必然。2012年国务院颁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预计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预计超过500万辆。因此,近几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超预期发展和增长,并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动力锂电池行业在2017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用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将与日俱增。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的年报废量将会超过12万吨。但由于车用动力电池的特殊性,其后期的回收利用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议题。 一、动力电池潜在环境危害 动力锂电池一般是指以磷酸铁锂、锰酸锂等锂离子化合物为正极,以石墨为负极的一种二次电池(或称充电电池)。动力锂电池在电动交通工具、工业、储能等多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新能源汽车,即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动力锂电池的最大需求市场。除此之外还有智能电网、家庭储能等其他方面的应用。 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含有钴、锰、镍等重金属,电解液含氟、砷等有毒元素,其电池溶剂分解后可产生甲醛、甲醇等有毒物质。由此可见,使用后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若不进行回收或处理不当,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发生人身伤亡。因此,随着我国动力电池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回收及处理废旧电池工作已迫在眉睫。 二、发达国家动力电池与环境保护经验 (1)美国。美国历来相当重视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方面,政府大力推动建立电池回收利用网络。该网络采取附加环境费的方式,由消费者购买电池时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和电池生产企业出资一部分回收费,作为产品报废回收的资金支持,同时废旧电池回收企业以协议价将提纯的原材料卖给电池生产企业,此种模式既能让电池生产

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与环保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87890 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与环保管理规 定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与环保管理规 定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规定,预防或减少、避免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产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新能源车生产线的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 三、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管理规定

1、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工具破损漏电,线路裸露、破损、老化及短路,无漏电保护装置或失效,接线头松动,乱接搭铁线,超负荷用电,不按要求戴防护用品,产生的后果是触电、电流灼伤、电弧烧伤、电光眼及发生火灾爆炸等伤害。为防止用电安全事故的产生,特对用电安全作如下规定 1.1 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作业。 1.2 进行电气作业(含维修设备)时必须做好绝缘防护或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1.3 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不低于两人操作。暴雷雨天气禁止作业; 1.4 对电线和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绝缘检查,发现破损要及时通知电工修复

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论文

目录 一、发展电动车的历史 (1) 二、发展电动车势在必行 (2) 三、电动汽车的优点 (4) 1、广泛地利用各种能源 (4) 2、能量的利用率高 (4) 3、清洁与无污染 (4) 4、电动汽车动力强劲、加速快、驾驶安全 (4) 5、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和节能 (5) 四、电动汽车的分类 (5) 1、纯电动汽车 (5)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6)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8) 五、电动汽车的研究方向 (10) 六、国内外发展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 (12) 参考文献: (15)

摘要:21世纪是能源挑战的世纪,近百年来传统的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工业势必走向一个崭新的以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工业。由于电动车以燃气为原料,不是用(汽)驱动的,电动汽车必将随着能源和环境的压力走上历史的舞台。可以相信未来的世界,将由电动车一统天下。 关键字:电动汽车燃料电池锂电池 一、发展电动车的历史 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同样历史悠久,铅蓄电池是1895年发明的, 而电动机是1834年以前就有了。在人们为车辆寻求动力的漫长过程中, 很自然会想到用铅蓄电池供给电动机产生动力的方案。电动车诞生于19 世纪70年代。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研制成功第一辆具有实用 价值的用铅蓄电池驱动的电动车,从此拉开了人类制造电动车的序幕。使 用证明,以蓄电池为能源的车辆不会像汽油车那样产生废气,并且无噪声、启动简便、清洁可靠、易于驾驶、节省石油燃料,因此受到人们欢迎。但 由于当时蓄电池能量密度低、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使用一段时间就 需要充电,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充电,蓄电池又比较笨重,每一次充电后 的行车路程太短,废弃的蓄电池也将对环境产生污染,电动汽车没有得到 发展,竞争不过汽油汽车。汽油汽车轻便、快速、舒适,一次加油后能连 续400-500公里,燃料费低廉,且价格不断降低,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汽 油汽车。尽管如此,电动车辆的生命力并未就此而结束,人们对它的研究 试验活动从未停止,到20世纪初期,电动车辆的数目任然相当可观。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能源领域无疑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之后,从 2002 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 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 1360 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 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 1800 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 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综合调研报告

关于新能源汽车在年轻一族 中的综合调研 调研人员:** **年**月**号 摘要 新世纪以来,石油进入全球大博弈年代,石油造成了世界强权与地缘政治错综复杂的纠结,特别近年来利比亚战争刚结束,叙利亚、埃及、也门危机又加剧,另外伊朗的核危机提升到近乎美伊战争的边缘。种种迹象表明可能爆发新一轮石油危机。在这种形式制约下,

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已是迫在眉睫。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同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温家宝总理说:“要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21世纪,新能源产业的多元化和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是构成这两大产业的重大特征。那么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这是一种相对概念,总体上讲是通过不断创新,发现、发明、投产和应用新型汽车,以替代传统的石化能源汽车,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汽车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更加绿色环保,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概念的提出,新技术使用的不断出现,针对各种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我做了深入的调查,并从问卷中总结出当前、今后和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以及被调查对象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了解度。一、前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尾气排放小甚至是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CO2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方法:问卷针对性地调查18-23岁年轻群体,随机抽样。 调查地点:在街道随机抽取调查年龄范围内的年轻群体。 调查背景: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目前汽车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我国的石油资源却仅占世界石油资源的2%,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量的22%。汽车业发展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废气、噪音时刻影响着城市的环境。近年来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价格屡创新高,以及我们周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及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来代替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特别是科技和电力驱动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下,新能源汽车将作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汽车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以及对传统能源的改进,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我国新能源(纯电动)环卫汽车发展现状概述

中通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冬兴前言随着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社会面临着共同的能源危机挑战。基于此,各国政府及相关产业界都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研究和应对策略,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作为石油消耗、排放源大户一一汽车,必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新能源汽车已成为21世纪各国汽车工业竞争和发展的技术热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战略规划欧洲于2010年公布了“能源2020”战略,欧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20%,欧盟“2050能源路线图”要求,到2050年,在全部能源消费中,新能源比例最高,将达到75%。其核心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光伏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热能、潮汐地热等可再生新能源通过立法支持其发展。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投资发展“气候友好型能源”(climate-friendly energy),全方位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2009年底出台的“新增长战略”基本方针中,把创造“绿色,创新环境和能源大国”视为重要一环。日本是个核能大国,在核泄漏事件后,日本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环保汽车、燃料电池等相关产业。2009年7月,韩国公布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战略,指出要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三大目标。我国去年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核心是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积极发展交通燃油替代。也就是加强先进生物质能技术攻关和示范,重点发展新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超前部署微藻制油技术研发和示范。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船舶、天然气汽车和船舶,扩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力作为响应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国家近几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见表1:有了国家的政策大力推动,再加上地方配套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尤其是今年整个汽车市场传统能源汽车基本陷入了零增长,但新能源汽车却逆流而上,实现了成倍的增长。新能源环卫车的发展情况新能源环卫车实际上就是纯电动环卫车,因为类似于天然气、低速电动车类的新能源车辆,既不在发改委界定的新能源车内,也不在国家政策补贴、优惠范围内。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货车底盘和燃料电池货车底盘公告中还没有,因此在这里我们只阐述纯电动环卫车。 1.纯电动环卫车公告资源情况截止到工信部261批公告目录,共有新能源环卫车公告109个,涉及到26家环卫车生产企业(见图1、2和表2)。其中北京华林特装、中联重科、东风汽车公告资源相对丰富,销量相对也要大些。目前纯电动环卫车主要集中在三个平台,即2.5 t、7.5 t、16 t;其中2.5 t环卫车最多,故2.5 t和7.5 t是纯电动环卫车主要平台。 2.纯电动环卫车技术概况纯电动环卫车底盘集中在微、轻卡上,核心技术集中在电池、电池包和电池控制管理技术、电机及电驱动技术、整车控制技术、轻量化技术。目前的电动货车底盘制造商核心技术大部分集中于整车控制技术、轻量化技术,电池技术(这里包括电池、电池包和电池控制管理技术)和电机技术(这里包括电机及电驱动技术)一般都掌握在配套商上。总体来说电动货车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技术路线为:货车底盘(非承载车身)+磷酸铁锂+永磁同步电机+各分系统电器,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关键零部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市场验证,系统能耗利用率还不高,整车控制策略仅针对底盘,对上装控制还是空白,因此电动车专业化还有极其广阔的空间。 (1)纯电动环卫车电池类型按照纯电动环卫车主要使用的电池类型分析,详细见表3。 (2)纯电动环卫车电机类型分析按照纯电动环卫车主要使用的电机类型分析,详细见表4。 (3)纯电动环卫车成本构成整车价格构成:电力驱动系统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随着产业化的推荐电力驱动系统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图3、4是电力驱动系统中电池和电机的成本构成示意图。 (4)纯电动环卫车市场情况纯电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尾气排放小甚至是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CO2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目前汽车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我国的石油资源却仅占世界石油资源的2%,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量的22%。汽车业发展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废气、噪音时刻影响着城市的环境。近年来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价格屡创新高,以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新的能源来代替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特别是科技和电力驱动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下,新能源汽车将作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汽车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以及对传统能源的改进,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节省能量源资源,有利于汽车新能源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的革新。未来将会实现新能源的广泛普及利用,而汽车是所有人都特别关注的焦点产业,大学生们也将会是未来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大势群体,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和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科学意义。 对象一一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针对性地调查在读大学生。 调查地点:在附近区域内的三所大学进行调查。 调查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占1/3,女生占2/3

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与环保管理规定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70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与环保管理规定标准版本

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与环保管理规 定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规定,预防或减少、避免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产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新能源车生产线的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 三、新能源车生产线安全管理规定

1、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工具破损漏电,线路裸露、破损、老化及短路,无漏电保护装置或失效,接线头松动,乱接搭铁线,超负荷用电,不按要求戴防护用品,产生的后果是触电、电流灼伤、电弧烧伤、电光眼及发生火灾爆炸等伤害。为防止用电安全事故的产生,特对用电安全作如下规定 1.1 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作业。 1.2 进行电气作业(含维修设备)时必须做好绝缘防护或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1.3 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不低于两人操作。暴雷雨天气禁止作业; 1.4 对电线和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绝缘检查,发现破损要及时通知电工修复

1.5 在进行用电设备维修时,应在线路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1.6用电设备设施或工具在使用前,使用人员必须对其电源线路和电器部件进行检查,发现绝缘层损坏、接线端松脱、电器元件损坏、漏电保护失灵等情况应停止使用并报修。 1.7 用电设备、照明灯、电扇、空调、电热水器、电脑等应做到人走关闭,并断开电源。 1.8 非电工人员不得擅自打开电气控制柜、拆卸电源线路和电器部件、随意乱接电源线。 1.9 电气设备设施表面和周围(0.5米内)不得摆放可燃物、水杯、湿物和其它杂物。 1.10 开关、插座等都必须装设防护罩或防护箱;电气线路接头不可松动和外露。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 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研究。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未来各个行业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 以下是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日本:混合动力,节能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