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论文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论文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论文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

摘要

氨基酸是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总称,作为蛋白质和酶的构成成分是生物体必需的化合物之一。此外,从工业观点来看,最近由于氨基酸制造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比较廉价的氨基酸,利用其多官能基性、光学活性或氨基酸支链的多种功能,可以制成各种功能材料。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首先是在化妆品领域,接着在各种领域,新功能材料的种类、用途也正在扩展。本文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物性和应用,以氨基酸衍生物为中心,包括最近开发的材料进行介绍。

关键词:简介,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国外研究现状(常用的合成工艺路线、流程和设备、产品检验),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今后研究的目标)

一、简介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其良好的无毒、生物可降解和配伍性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众多工业中

氨基酸与疏水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生产中,其年产量快速增长着。

二、结构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为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解离,氨基酸在中性介质中为两性,既有正离子基,也有负离子基,此区域称为等电区域;在碱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阴离子型(R-),形成游离氨基;在酸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阳离子型(R+),生成游离的羧酸。利用氨基酸的胺反应和羧酸反应引入脂肪链疏水基,即生成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结构分类

2.1按氨基酸的不同分类

根据分子中所含氨基和梭基的相对数目,分为:

①中性,如N-酰基肌氨酸、二(辛氨基乙基)甘氨酸;

②酸性:如N-酰基谷氨酸、N-酰基谷氨酸二酷;

③碱性,如Nβ-酰基-L-赖氨酸(R=十二烷基)、Nα-二甲基-Nα-酰基赖氨酸(R=十二烷基)。

④根据氨基酸结构不同,及其溶于水时的离子类型不同可分为:

⑤阴离子型,如N-酰基谷氨酸、N-酰基肌氨酸;②阳离子型,如Nα-椰子酰精氨酸乙醋 (CAE);③两性型,如N-烷基天冬氨酸-β-烷基酯、Nα-L-赖氨酸(R=十二烷基);④非离子型,如N-酰基谷氨酸二酯、甘油单毗咯烷酮梭酸酯。

四、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表面活性剂通过在气液两相界面吸附降低水的表面力,也可以通过吸附在液体界面间来降低油水界面力。许多表面活性剂也能在本体溶液中聚集成为聚集体。

溶液中的正吸附:增加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

固体表面的吸附:非极性固体表面单层吸附,

极性固体表面可发生多层吸附

1.亲疏平衡值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性能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表面活性剂要呈现特有的界面活性,必须使疏水基和亲水基之间有一定的平衡。

石蜡HLB值=0(无亲水基)聚乙二醇HLB值=20(完全亲水)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通过乳化标准油来确定HLB值。

HLB值15~18 13~15 8~16 7~9 3.5~6 1.5~3

用途增溶剂洗涤剂油/水型乳化剂润湿剂水/油乳化剂消泡剂

HLB值可作为选用表面活性剂的参考依据。

疏水基

疏水基按应用分四种

(1)脂肪烃:

(2)芳香烃:

(3)混合烃:

(4)带有弱亲水性基

(5)其他:全氟烃基

疏水性大小:(5)>;(1)>(3)>;(2)>;(4)

亲水基

末端:净洗作用强,润湿性差;中间:相反。

分子量

HLB值、亲水基、疏水基相同,分子量小,润湿作用好,去污力差;

分子量大,润湿作用差,去污力好。

浊点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说,亲水性取决于醚键的多少,醚与水分子的结合是放热反应。

当温度上升,水分子逐渐脱离醚键,而出现混浊现象,刚刚出现混浊时的温度称浊点。此时表面活性剂失去作用。浊点越高,使用的温度围广。

五、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原理

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一般为化学合成法,根据原料不同有几种工艺,如脂肪酸酐与氨基酸盐的酰化反应工艺、脂肪腈水解酰化反应工艺、羰基化反应工艺、脂肪酰氯与氨基酸反应工艺及脂肪酸与氨基酸盐反应工艺。

目前在工业上用得最多的制备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盐的方法仍是用肖顿-鲍曼 (Schotten-Banmann)缩合反应方法,它是由脂肪酰氯和氨基酸在碱水溶液或其它有机溶剂中一次完成制得脂肪酰基氨基酸盐,然后经无机酸中和分离得脂肪酰基氨基酸粗品,再加碱中和而成为较纯的脂肪酰基氨基酸盐。此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和设备不复杂,原料易得,缩合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温度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六、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其良好的无毒、生物可降解和配伍性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众多工业中

氨基酸与疏水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生产中,其年产量快速增长着.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为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解离,如下式所示:

性的氨基酸在中性介质中为两性,既有正离子基,也有负离子基,此区域称为等电区域;在碱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阴离子型(R-),形成游离氨基;在酸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阳离子型(R+),生成游离的羧酸.利用氨基酸的胺反应和羧酸反应引入脂肪链疏水基,即生成表面活性剂,反应如下:

1.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是由十二伯胺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反应后经水解,再用氢氧化钠中和而制得的,反应如下: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易溶于水,呈透明溶液,显碱性,这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相似,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和洗涤能力.十二烷基氨基丙酸的水溶液显弱酸性,表现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十二烷基二亚甲基氨基二甲酸钠

十二烷基二亚甲基氨基二甲酸钠是由十二胺与一氯乙酸钠在氢氧化钠存在下进行反应制得的,反应如下:

十二烷基二亚甲基氨基二甲酸钠的性质与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相似,此外还有良好的杀菌能力.

3.Na-酰基赖氨酸

Na-酰基赖氨酸的结构式如下:

Na-酰基赖氨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为典型的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该分子在等电点形成盐,水溶性降低,所以在水(pH=4~10)和有机溶剂中非常难溶.它溶于pH=12的溶液中和pH值在1以下的氯化钾乙醇中.

在含有硫酸铜的溶液中,它能捕获铜离子形成螯合物.当与强亲水性无机粉末混合时,由于它具有疏水性,从而使粉末体表面也变为有疏水性,故可

用作医药、化妆品的填充剂,以改性各种粉末体的表面.

4.Na-甲基-Na-月桂酰赖氨酸

Na-二甲基-Na-月桂酰赖氨酸的结构式如下:

Na-酰基赖氨酸的α-氨基经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后,其碱性增大,结晶度降低,变得易溶于水.二甲基化的Na-月桂酰赖氨酸的克拉夫点(溶解度骤然增大的温度)为39℃.此种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很大的相容性及良好的表面活性和起泡性能,用于洗涤剂生产中.

七、表面活性剂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够实现产品研究开发多样化、系列化,开发力度非常大,并且开发理念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活性剂。

以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为例,国外通过表面活性剂对除草剂活性作用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并非只单纯地降低药液的表面力,以提高药量而达到增效的目的,

若针对各种药剂特性,采用适当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促进药剂对植物的渗透作用,且对药剂具有增溶作用,可见有选择性地开发和应用表面活性剂,可望达到对药剂增效、节约用药、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它对药物的吸收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增加药物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还应考虑到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等。

国外一些著名的表面活性剂公司在2l世纪初的发展趋势如下所述:

国外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温和和易生物降解的产品。如糖苷类表面活性剂,由于原料来自天然、性能优良、低毒低刺激、易生物降解而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表面活性剂领域,我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基础都还比较薄弱,与国外水平差距很大,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差距更大,这主要表现为产品品种单一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配套能力差,缺少系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能满足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要求,缺少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出了越来越高国外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温和、易生物降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表面活性剂产品品种多,应用围广,且

由于我国在该领域基础薄弱,所涉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多,首先注重以下问题的解决:

系统开发安全、温和、易生物降解、具有特殊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研究其构效关系,为新型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重点开发糖苷类表面活性剂,糖苷有多个游离羟基,类似多元醇,可开发各种多元醇类和醇类表面活性剂。

八、总结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不仅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安全性高,对头发和皮肤作用温和,刺激性小,低毒,起泡和乳化性能好,去污能力强,生物降解性能好,而且还具有与其它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相容性较好以及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和杀菌性能。正因为它所具有的这些优良的表面性能,使其不仅满足了对环境友好的要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产品安全性和温和性不断提高的要求。随着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生产规模的扩大及成本的降低必将促使其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光柱,文磊,建军《日用化学品化学》1989年第一期

2.脂肪族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成蕴秀《日用化学工业》1988年第六期

日本糖基和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及应用

1(总136) 日本糖基和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及应用 黄汉生摘编 摘要:以糖和氨基酸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因其温和性、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近年来在日本受到高度重视,在日本已开发与应用这两类无公害的表面活性剂,并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关键词:糖系表面活性剂;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开发中图分类号:T Q42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64(2000)04-0001-02 Develo p ment and A pp lications of Su g ar -and Amino Acid -based Surfactants in Ja p an HUANG H an -shen g Abstract :In recent y ears ,su g ar -and am ino acid -based surfactants have been hi g hl y interested in Ja p an due to their m ildness ,safet y and bi 2o g radabilit y .T hese tw o t y p es of surfactants w ith no env ironm ent p ollution have been develo p ed and used in Ja p an ,and the m arket p otential is ver y g reat. K e y w ords :su g ar -based surfactant ;am ino acid -based surfactant ;develo p m ent 收稿日期:1999-08-10 日本现在使用的主要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虽 然比过去合成洗衣粉中使用的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好,100万t ,使用后大部分随废水排放,故要求开发和使用生物降解性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表面活性剂;另一方面在香波、护发剂等中的表面活性剂与人体直接接触,要求表面活性剂对人体安全、温和。以糖和氨基酸为原料制造的表面活性剂能适合温和性、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要求,故日本近年来大力开发并推广应用以糖和氨基酸为原料的无公害表面活性剂。以蔗糖为原料的蔗糖脂肪酸酯和以谷氨酸为原料的N -酰基谷氨酸盐早已商品化,近年来以葡萄糖为原料的烷基多葡糖苷和链烷基-N -甲基葡糖酰胺也已实用化,葡糖胺季铵盐正在开发之中。此外,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中,除谷氨酸以外,还包括以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等的氨基酸为原料的品种也开始商品化。 1蔗糖脂肪酸酯 蔗糖脂肪酸酯是以有8个羟基的蔗糖为亲水基,以置换了蔗糖的羟基的脂肪酸部分为亲油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通过蔗糖与脂肪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制成的,除单酯外,在某些条件下还有二酯和三酯生成。 日本第一工业制药公司、三菱化学食品公司有高H LB 值至低H LB 值多个品级的蔗糖脂肪酸酯产品。蔗糖脂肪酸酯在日本是被许可作食品添加剂的5种乳化剂之一(其他4种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和大豆卵磷脂),它无毒、无臭、无刺激性,生物降解性优良。其洗净力不大,但有W /O 型乳化、增溶、起泡等表面活性剂的多种性能,并且有抑制淀粉陈化和油脂结晶变换的作用与 防止鱼油氧化的功能,广泛用于罐装咖啡、冰淇淋、糖果、饼干、巧克力、面包、蛋糕、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等,用于乳制品、面粉加工制品、油脂制品、鱼肉加工食品等品质的改善,此外,作为低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也用作香波等盥洗、化妆品和食品洗净剂的活性成分。蔗糖脂肪酸酯的安全性也得到国际上的公认。 2烷基多葡糖苷(APG ) APG 是以葡萄糖部分作亲水基,以烷基为疏水 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淀粉糖化制得的葡萄糖与高级醇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脱水缩合制成。生产厂家有日本花王、日本精化公司和德国汉高公司(产品由汉高日本公司输入日本)。花王公司和汉高公司拥有关于APG 应用的许多专利。 一般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起泡力弱,不适合用作厨房洗涤剂的主成分,APG 起泡性好,而且没有一般厨房洗涤剂使手皮肤皲裂的问题,故花王公司10年前就已将APG 用作厨房洗涤剂的主成分。此外,与其他洗涤剂配合还用于轻垢洗涤剂,这种洗涤剂用于洗涤绒线、呢绒不会引起毡缩的问题。日本精化公司生产并以Sucra p li 的商品名销售,具有C 8~C 18烷基多葡糖苷,因受花王、汉高公司的应用专利的限制,该公司的APG 应用于渗透助剂和其拥有专利的酶稳定化技术等领域。汉高公司除在德国设有5万t /a (含APG 50%的产品)的生产装置外,在美国也有一套同等规模的生产装置。该公司的APG 由汉高日本公司以 … 的商品名(通用品级)和? 的商品名(化妆品用品级)在日本出售。化妆品用品级用于体用洗涤剂等,通用品级用于厨房洗涤、玻璃研磨等。在日本市场上虽然其 日用化学品科学 DETERGENT &COSMETICS 第23卷第4期2000年8月 环球科技

表面活性剂期末论文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班别:10化本3班学号:2010364330 姓名:王梅珍 表面活性剂特定的分子结构—具有亲水和憎水基团—赋予这类分子许多特性。表面活性 剂能够富集在液/液、液/气和液/固界面,降低界面能,显著改变界面的状态和性质。 依用途而分,表面活性剂市场可以分为居室中应用和居室外应用两大类。前者是表面活 性剂的传统市场,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洗涤用品;后者是正在不断开拓的十分活跃的市场。二 表面活性剂在能源和选矿工业中的应用属于居室外的应用,因此前景十分广阔。下面将粗略 介绍表面活性剂在能源和选矿工业中的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1、在钻井泥浆中的应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钻将泥浆——钻井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钻井液的性能控制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1)钻井液滤失性的调整剂 据文献报道,能显著降低钻井泥浆滤失量(滤失性:钻井液滤失量大小,与井壁所形成 滤饼质量有关。)的多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都有吸附基和水化基,座位 吸附基的主要有-OH、-COOH、-CONH 等,依靠氢键吸附在粘土粒子上;作为水化基的主要有- 2 -等,能形成水化膜。 COO-、-SO 3 (2)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整剂 表征钻井液流变性的主要指标有粘度、切应力、动塑比、流性指数和稠度系数。在钻井 过程中通常出现粘度、切应力过大或过小问题,需要在钻井过程中不断调整。表面活性剂对 钻井液流变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表面活性剂通过形成降粘剂(分散型降粘剂和聚合物型降 粘剂)以降低钻井液中网架结构引起的粘度和切应力。当钻井液的粘度过低时,就有必要提 高钻井液的粘度,此时不能依靠增加粘土含量,而是依靠加入增粘剂;下面以Na-CMC为代表说明:25℃时Na-CMC的水溶液粘度不同,可划分为低粘(2%水溶液粘度 <50mPa·s),中粘(2%水溶液粘度为 50—270mPa·s),高粘(1%水溶液粘度为 400-500mPa·s)等三种。前 两种作降失水剂用,后者作增粘剂用。他们引起增粘的作用归纳为三点:①通过羟基使Na-CMC分子吸附在粘土离子表面,加上分子的水化基团的水化膜增加粘土粒子的流体力学体积,提高粘度;②一个Na-CMC分子可吸附多个粘土粒子形成网状结构;③使钻井液液相粘度增大。 在钻井过程中,钻柱与钻井液之间,钻柱与井壁接触点之间以及钻井液与井壁之间处于 不断运动状态而产生摩擦,衡量指标是摩擦因数。对于打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润滑性尤为 重要。钻井润滑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在摩擦界面上形成一层吸附膜,降低固体表面自由能。另外还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泥浆中矿物油形成O/W型乳状液,并以细 小油珠分散在泥浆中作为润滑剂用。 除了以上几种作用,表面活性剂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作用还有乳化剂、起泡剂和泡沫 钻井液、消泡剂、缓蚀剂等等。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分析)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工业新城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7523.75平方米(折合约71.2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6.05%,建筑容积率1.7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1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5.85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7523.7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6141.81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80790.3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54062.21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5810.16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62台(套),设备购置费6187.02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263451.25千瓦时,折合155.28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4954.22立方米,折合2.13吨标准煤。 3、“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263451.25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4954.2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57.41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52.47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 率27.9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x工业新城发展规划,符合xxx工业新城产业结构调整规 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 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 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7069.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29.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40%;流动资金4540.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60%。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论文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 摘要 氨基酸是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总称,作为蛋白质和酶的构成成分是生物体必需的化合物之一。此外,从工业观点来看,最近由于氨基酸制造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比较廉价的氨基酸,利用其多官能基性、光学活性或氨基酸支链的多种功能,可以制成各种功能材料。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首先是在化妆品领域,接着在各种领域,新功能材料的种类、用途也正在扩展。本文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物性和应用,以氨基酸衍生物为中心,包括最近开发的材料进行介绍。 关键词:简介,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国外研究现状(常用的合成工艺路线、流程和设备、产品检验),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今后研究的目标) 一、简介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其良好的无毒、生物可降解和配伍性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众多工业中 氨基酸与疏水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生产中,其年产量快速增长着。 二、结构

表面活性剂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长,人们认识到提高石油开采率的重要性,三 次采油提高采收率主要是靠化学驱油技术,其中,表面活性剂是提高采收率幅 度较大、适用较广、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化学驱油剂。采用表面活性剂驱油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原油储量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文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的 种类、要求、驱油机理,并总结了国内表面活性剂驱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应用驱油耐温抗盐 一、前言 石油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它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 开采难度会逐步加大, 因此提高石油采收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 而且是整个工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三次采油技术是中国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它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稳定老油田原油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三次采油简介 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入水、气,给油层补充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二次采油;采取物理—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和改变气—液,液—液,液—固相间界面作用,扩大注人水的波及范围以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称为三次采油。又称提高采收率(EOR)方法。常规的一、二次采油(POR和SOR) 总采油率不很高, 一般仅能达到 20 %~40% , 最高达到50 % ,还有50 %~80 %的原油未能采出。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 提高采油率已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 三次采油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提高采油率的方法。 三、三次采油分类 三次采油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 4 大类: ①热力驱, 包括蒸气驱和火烧油层等; ②混相驱, 包括CO2 混相、烃混相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这些混相剂未达到混相压力之前为非混相气驱; ③化学驱, 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和注浓硫酸驱等; ④微生物采油, 包括生物聚合物、微生物表面活性驱,年来又开发出了气一水交替驱(WAG驱)。目前,三次采油研究尤其以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采油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而表面活性剂驱则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四、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类 表面活性剂单体是由一个非极性的亲油基和一个极性的亲水基构成。亲油基一般由长烃链组成。表面活性化合物的表面性质受制于其亲油和亲水特性的平衡。如果表面活性剂中的烃链少于12 个碳原子,则该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的,因为极性端基团把全部分子拉入水中。然而,当烃链长度大于14个碳原子时,则这种化合物称为水不溶性(油溶性) 的表面活性剂。图 1 为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 图。表面活性剂的分子 结构不仅造成表面活 性剂在表面的集中并 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 而且也影响分子在表 面的排列方向,其亲油 基在溶剂中,而亲水基 部分的取向则要离开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论文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论文

————————————————————————————————作者:————————————————————————————————日期: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 摘要 氨基酸是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总称,作为蛋白质和酶的构成成分是生物体必需的化合物之一。此外,从工业观点来看,最近由于氨基酸制造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比较廉价的氨基酸,利用其多官能基性、光学活性或氨基酸支链的多种功能,可以制成各种功能材料。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首先是在化妆品领域,接着在各种领域,新功能材料的种类、用途也正在扩展。本文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物性和应用,以氨基酸衍生物为中心,包括最近开发的材料进行介绍。 关键词:简介,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常用的合成工艺路线、流程和设备、产品检验),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今后研究的目标) 一、简介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其良好的无毒、生物可降解和配伍性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众多工业中 氨基酸与疏水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生产中,其年产量快速增长着。 二、结构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纯化、及应用论文

摘要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易于富集于界面、并对界面性质及相关工艺过程产生明显影响的物质。从发展历史看,表面活性剂源于洗涤剂,但随着技术发展而脱离了洗涤剂,形成了独立的工业。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和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表面活性剂已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洗涤与个人保护用品,进入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国家支柱产业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纯化、表征及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纯化鉴定合成

Abstract Surfactant is a kind of easily enriched in the interface, an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related process material. From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surfactants in detergent,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detergent, formed an independent industri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tant and the overall industrial level, surface active agent has been from the household cleaning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in daily life, in all field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national pillar industry,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surfactant synthesis,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ine chemicals. Key words : Surfactant, Pur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表面活性剂小论文

表面活性剂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高新技术突出,化工产业为满足生产的高效率和能源最大效率的利用,减少能源损失和开发新产品,表面活性剂这一起着活性的物质日显重要。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洗涤剂,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为了更好利用它,我们要对其有一个充分了解。本文从分类和作用、机理来分析。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结构和应用 引言:要充分利用和把握表面活性剂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其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我们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来分析。 一、表面活性剂概述: 1.概念: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2.组成: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非极性烃链: 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极性基团: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等。 3.吸附性:溶液中的正吸附:增加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固体表面的吸附:非极性固体表面单层吸附,极性固体表面可发生多层吸附。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疏水基结构进行分类,分直链、支链、芳香链、含氟长链等;根据亲水基进行分类,分为羧酸盐、硫酸盐、季铵盐、PEO衍生物、内酯等;有些研究者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还有根据其水溶性、化学结构特征、原料来源等各种分类方法。但是众多分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将表面活性剂合适定位,并在概念内涵上不发生重叠。 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 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 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 (RCOOˉ)n M。脂肪酸烃R一般为11~17个碳的长链,常见有硬脂酸、油酸、月桂酸。根据M代表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和有机胺皂。它们均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破坏,电解质亦可使之盐析。 碱金属皂:O/W;碱土金属皂:W/O;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2、硫酸化物 RO-SO3-M

棉纺织工业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论文】

棉纺织工业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上浆助剂 1.1乳化剂 浆料中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使油脂在浆液中稳定乳化,以提高浆液质量。其次,减轻化学合成浆料粘着剂因表面具有凝聚性而发生的结皮以利于上浆。再次,可提高浆液对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润湿能力。常用的浆料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L-40、OP类等。 1.2渗透剂和润湿剂 由于经纱一般因其本身张力大、捻度高、回潮小,尤其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含油又较多,浆液浸透力显得不够,再加上浆液本身呈胶体状态,表面张力大,所以上浆时要使浆料在经纱上吸附并向内扩散、渗透,使纱内空气逸出,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必须加入渗透性和分散乳化性好的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浆液表面张力,增高浆液与经纱界面活性,提高和促进浆液向经纱的渗透、扩散。浆料中常用的渗透剂和润湿剂主要以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常用的渗透

剂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M、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等。 1.3抗静电剂 疏水性强的合成纤维经纱在织造过程中易产生静电,使织机开口区毛茸耸立,形成扭结,影响织造顺利进行。为消除或防止在纺织过程中各工序产生的静电和织物整理过程中的静电,在浆料中添加少量的抗静电表面活性剂就可以消除上述弊端。常用的抗静电剂有:脂肪醇磷酸酯、N,N-二甲基羟乙基十八酰氨基季铵盐硝酸盐、壬基酚聚氧乙烯(7~10)醚等。 1.4消泡剂 含粘着剂的浆液在上浆过程中易产生泡沫,妨碍浆液渗透。消除泡沫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改进操作方法,这可基本解决以淀粉为主的浆液起泡现象,但对于化学合成的高分子浆料却不起作用。二是加入消泡剂以抑制泡沫产生,这对于某些合成浆料粘着剂极为必要。应用最多的还是有机硅油类的消泡剂,主要有:302乳化硅油、304乳化硅油、消泡剂FZ-880等。

氨基酸洁面标准

科普收录于百度百科和新浪微博ladolcevita的日志lz是搬用工 以氨基酸为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通常纯正的氨基酸体系的洗面奶,其体系PH绝对不会超过6。一般会在 5.5左右,与人的皮肤PH相接近。而且氨基酸洗面奶,会在温度在40度以上以后,有变软的现象,但不影响产品的使用质量。真正好的氨基酸表活做的洗面奶,或洗护产品,其味道及刺激性很小。主要还是针对爱发痘痘皮肤比较敏感的女生使用。 常见洁面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皂基型和表面活性剂型。如何看一款洁面是皂基、SLS、SLES还是氨基酸系表活呢?纯理论的知识大家都没耐心看,我就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的区别和如何判断吧,自认为还算通俗易懂。 皂基的特点是去污力强,洁面后,给人感觉面部特别干净,但是很容易使肌肤发干,导致角质层变薄,痘皮、外油内干皮、干皮以及敏感皮均不宜长期使用碱性产品。 皂基是由脂肪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的,高中化学有个皂化反应的实验,不知道学理科的MM还记得不?想想那个反应式,一个原理哈。比如月桂酸、肉豆蔻酸等都属于脂肪酸,强碱中比较常用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以及三乙醇胺。 如何辨别?在成分表中,如果同时出现了“脂肪酸与碱剂”,就是皂化配方。列表如下: 脂肪酸: 1、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2、月桂酸(Lauric acid) 3、棕榈酸(Palmitic acid) 4、硬脂酸(Stearic acid) 碱剂:

1、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2、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 3、三乙醇胺(Triethanol amine) 4、AMP(2-Amino-2-methyl propanol) SLS的全称是Sodium lauryl sulfate,中文名称为硫酸月桂酸钠,是一种去脂力极强的表面活性剂。SLES的全称是: Sodium Laureth Sulfate,中文名又叫: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两者的清洁力和去脂力很强,属于刺激性较大的表面活性剂之一,广泛用于洁面、洗发水、沐浴露等清洁用品中,刺激性一般认为SLES比SLS略低一点点,但由于去脂力过于强大,不建议敏感皮肤以及干性皮肤长期使用,实在要用的话,只建议健康皮肤和油性皮肤偶尔使用一段时间。【这点我持保留意见,SLS没有那么可怕,具体还是要看使用感】 如何辨别?成分表中,叫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或者与此类似的名称。 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乃采天然成分【?】为原料制造而得,成分本身可调为弱酸性,所以对皮肤刺激性很小,亲肤性又特别好。是目前高级洗面乳清洁成分的主流,价格也较为昂贵。 长期使用,可以不需顾虑对皮肤有伤害。 如何辨别? 一般名字的前面是某酰基,中间是一个氨基酸的名字,最后是钠或钾。比如,最常见的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有: Sodium coyl glutamate: 椰油酰谷氨酸钠

高效表面活性剂研究

Yol.37 No.5 May. 2018 石油化工应用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第37卷第5期 2018年5月高效表面活性剂研究 崔丹丹,李辉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天津300280) 摘要:对比评价了 3种石油磺酸盐,分析了表活剂的CMC值、HLB值、润湿性,优化出一种高效表面活性剂,在降低界 面张力能力以及乳化、改变润湿性方面都表现出较优的性能。 关键词:CMC值;HLB值;润湿性 中图分类号:TE357.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285( 2018 )05-0143-04 D01:10.3969/j.issn.l673-5285.2018.05.032 室内研究发现单纯的石油磺酸盐在降低界面张力 及乳化方面效果稍差>1]>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低界 面张力能力较强,但与原油的配伍性稍差,洗油效率较 低r将二者复配使用可确保性能指标满足现场应用需求。因此室内优选石油磺酸盐表活剂BHS-01及非离子表 活剂DBS-03,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得到命名为 DPS的系列表面活性剂,并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特性 与单纯石油磺酸盐对比研究,分析其与原油的匹配性。 1实验部分 1.1实验药品及仪器 DPS面活性剂,有效 为40 D),240-340 面活性剂,有效 为40 %),340-520 面活 性剂,效 为40 %),油 水,油 新6-8-2井脱水原油。 仪器:TX500C界面张力仪;接触角测定仪。 53 %。 1.2实验方法 1.2.1CMC测定CMC值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 ,面活性剂 ,的 性 界面张力 率 及 将发 。研究 CMC可确 面活性剂降低界面 张力能力。 原 在 面活性剂 较低 ,的,的 面/界面张力 降,到 界 ,面/界面张力的下降 。表面/界面张力对 ,的 CMC。 果表面活性剂不纯,表面活性的 酸 ,的表面/界面张力-的 可能 得不 ,但 现 低。面活性剂 的方 [2]。 水配 不同 活剂 ,按照标 SY/T 6424-2000 4 的 方 。 用 现场 水配不同表面活性剂 ,用界面张力仪在53 %与原油新6-8-2井)的界面张力。 1.2.2 HLB 值测定HLB 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Number)称亲水疏水 。性能的表面活性剂求的HLB,在水 油 的溶解都小,主存在于相界面上,充分发挥表面活性剂 降低界面张力的用。 HLB的 用乳化,乳化的原理是用表面活性剂来乳化油介,面活性剂的HLB与 油相介所需的HLB同,的乳稳性最。对于一般的水性面活性剂,可使用松节油(所 需HLB值16)和棉籽油(所需HLB值为6)配 系列需不同HLB的油,每15份油 5份待测表面活性剂,后 80份水,搅拌乳化,其中稳性 的样油所需的HLB面活性剂的HLB值。对于油性表面活性剂,可固油相为棉籽油[3]。 收稿日期:2018-05-15

氨基酸洁面产品的种类

7大类型氨基酸洁面产品全分析指南 氨基酸洁面其最主要的就是其温和性,其次是适合东方人的肤感。而这一篇,是关于所有宣称是氨基酸洗面奶以及氨基酸表活清洁产品的全类型的解释与说明。希望看过此文,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宣称氨基酸的洁面产品。 辨别氨基酸洁面乳 如果你不知道哪些成分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下文将表面活性剂简称为表活),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当你看到"氨酸“这两个字,(去掉了氨基酸中的“基”),而前面有一堆文字形如"月桂酰肌”,“椰油酰谷”后面跟着”钠”,”钾”,”三乙醇胺”时,比如:”椰油酰甘氨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等等,这类产品就是含氨基酸表活的。 总体说来,那些含氨基酸表活的洁面产品从配方设计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7种类型。 1.皂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皂基其实是国内市场洗面奶的主流产品,而将氨基酸产品是随大流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加到皂基洁面乳中,可以摇身一变对外宣称是氨基酸洗面奶。用在皂基里面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一般有月桂酰肌氨酸钠,肉豆蔻酰谷氨酸钠等等。 特点:此类氨基酸产品外观极为漂亮,而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皂基洁面乳中,对降低刺激性大有好处。而且由于是皂基体系,泡沫的致地可以做得非常致密,有堆积感。但总体而言,因为其皂基的本质,不能真正称之为氨基酸洗面奶,只能说沾了一点氨基酸的光。 代表产品:爱茉莉纯净洁肤泡沫 2.膏状氨基酸洗面奶-结晶型 膏状洁面产品是市场的主流产品形式。而膏状的氨基酸是利于水,多元醇,以及溶解性差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这三者之间的形成的相图中的特定区域来达到增稠的目的,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在那个点溶不了,只能均匀分散,而在一定温度以下形成结晶状及膏体结构。这类结晶型的氨基酸表面活性需要相当大的量,以及大量的多元醇组成,因而原料成本高,配方开发复杂,再加上生产工艺麻烦,所以价格一般卖得较贵。但这是真魅博客推荐使用的一类氨基酸洗面奶。最常用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甘氨酸钠类表活。

表面活性剂最新设计研究进展

word整理版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纺织业表面活性剂运用【论文】

纺织业表面活性剂运用 1.表面活性剂 自20世纪40年代进入工业生产以来,表面活性剂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被誉为“工业味精”。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性,在水溶液中极易富集于表面,从而显著改变溶液性质,且随着分子中亲水和亲油比例的不同、结构的不同,表现出的性质亦有差异。它们具有分散、润湿或抗黏、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洗涤、防腐和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这些基本性能对纺织、印染加工十分重要。据统计,纺织行业中用到的表面活性剂品种达到3000多种[1],纺织工艺生产过程,从散纤维的精制、纺丝、纺纱、织布、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各工序,都离不开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其作用是提高纺织品的质量,改善纱线的织造性能,缩短加工工期,因此表面活性剂对纺织行业的贡献很大。 2.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2.1洗净剂 洗净剂也称洗涤剂,在纤维纺织过程中应用广泛,如棉布

的退浆和煮练、羊毛的脱脂和洗涤、生丝的脱胶、合成纤维的脱油、织物染色和印花后清除未固色的染料等工序,都使用洗净剂。其在水中具有乳化、润湿、起泡、胶溶和悬浮等性能,从而表现出显著的去污能力,且耐硬水,遇到钙、镁离子不会产生沉淀,在水中不产生游离碱,不会损伤丝、毛织物的强度,不仅能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使用,还可在酸性溶液中使用,洗涤过程快,用量少,低温也可洗涤[2,3]。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会产生静电吸附,导致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向着水溶液,分散后的污垢容易再沾污到织物表面,这样对于织物净洗极为不利。因而,作为洗涤用的表面活性剂多用非离子、阴离子和两性离子[4]。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用得较多,但是由于其泡沫多,刺激性大,有一定致畸性,且耐强碱性差,生物降解性能相对较差,而逐步被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仲烷基磺酸盐(SAS)、α-烯烃磺酸钠(AOS)、α-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M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AEC),以及新型产品茶皂素、多肽基表面活性剂代替[5]。 2.2匀染剂和分散剂 避免染色不均匀或染斑,是印染工艺的主要任务之一。匀染剂是指染色中能延缓染料上染纤维速度(缓染),并能使染料在纤维上从高浓度的部位转移到低浓度的部位(移染),从而避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

环境工程 2018·11 85 Chenmical Intermediate 当代化工研究 技术应用与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 *王俪瑾 (包头市第九中学 内蒙古 014017) 摘要:表面活性剂素的另一称谓叫做:工业味精,是当前在纺织、制药、化妆品、食品、采矿、土建等方面得到广泛化运用的一种物 质,其是许多工业部门必须的化学用剂,虽然使用量比较小,但其所能发挥的效果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接下来,本文针对表面活性剂的 研究现状进行相关陈述,同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望能够对现有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一定的合理性建议。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现状;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urfactants Wang Lijin (No.9 Middle School of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014017) Abstract :Another name for surfactant element is industrial monosodium glutamate, which is a substance that 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textile, pharmaceutical, cosmetics, food, mining,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fields. It is a chemical agent necessary for many industrial departments. Although the amount of use is relatively small, its effect can be said to be huge. Next, this paper will make a statement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surfactants and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existing product structure. Key words :surfactant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rend 表面活性剂可以说是一种能够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都能够使得表面张力得到明显降低的一种物质,其达到特定浓度之后会谛合形成胶团,从而具备良好的润湿、乳化、破乳、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是一类灵活多样,有着广泛使用途径的精细化工产品。其中,此类分子结构是由两类物质共同构成的,但是,这两种结构在性能上可以说是全然不同的,其中,分子碎片和基团分别处在相同分子的两端,同时以化学链互相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互不对称的极性结构,为此,表面活性剂具备了亲水、亲油两种显著的特点,通常将其这一具备的特点叫做——双亲结构。 1.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从表面活性剂的具体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对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状态或是产业化基础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长期以来都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从而造成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可以说更是相差甚远。我国表面活性剂的生产状况可以说在性能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方面,我国也进行了部分研究。目前对于离子液体型活性剂的应用研究主要在乳液聚合和生物酶催化反应方面。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当前早已生产并使用。其中包括脂肪醇醚硫酸钠(简称AES)、脂肪醇硫酸钠(简称AS)、脂肪醇醚磷酸盐(MAP)、氨基酸盐等等,其他的还有如重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是,这些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某些工业领域当中,为此,没有被列入在内。其中,从整个销售市场的具体构成情况来看,磺酸盐、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整体销量可以说占据了主导性的位置,这同时也象征着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大都采用的是三氧化硫气相模式硫化技术生产硫酸盐、硫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像以往的烟酸、氯磺酸等化工工艺技术开始慢 慢地消失殆尽,在诸多硫酸化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唯有LAS活性剂一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着自己固有的地位。AES、AOS、MES等表面活性剂现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日后三五年的时间内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壮大,甚至取代一部分的LAS。 2.表面活性剂未来发展走向 (1)总体用量呈现持续性增长 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各行业迅速发展的现状下,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这些良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优越的客观环境下表面活性剂等相关行业相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在工业领域当中,表面活性剂的实际可运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表面活性剂可开发市场得到了显著性的拓展,并且其可利用价值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2)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面对市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基本现状下,表面活性剂企业唯有不断地提高专业生产技术、研发更多的新产品,对固有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合理性的优化处理,研发出更多优质性能的表面活性剂产品,并且该方面的产品在结构上也得到了不断地优化,逐渐研发出更多性能优越的新产品。 (3)生产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依附于日化厂、洗涤厂等进行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是一直以来表面活性剂研发的主要方式,规模小、布局分散,通过这些年的变化与发展现已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当下,现已出现抚顺洗化、中轻物产化工、吉化电石等规模发展较大的企业。 (4)醇系表面活性剂将得到快速发展 对于各行业而言,醇系表面活性剂的优良性能现已在业内所熟悉,同时获得了大范围的投入使用。天然脂肪醇无论

化妆品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应用

2019年第6期广东化工 第46卷总第392期https://www.360docs.net/doc/7d4618183.html, · 125 · 化妆品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应用 王普兵,谭晓延,王雪敏 (广州市娇兰化妆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由于是以生物质为基础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安全性高,对皮肤和头发有亲和性等特性,在化妆品洗发、沐浴、洁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化妆品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应用。 [关键词]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洗发;沐浴;洁面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6-0125-01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mino Acid Surfactants for Cosmetics Wang Pubing, Tan Xiaoyan, Wang Xuemin (R&D Center, Guangzhou Jiaolan cosmetics Co., Ltd.,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 The amino acid surfactants are biomass-based surfactants, which have high safety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rganisms, affinity to skin and hair, etc.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osmetics like shampoo, bath and facial cleans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mino acid surfactants for cosmetics. Keywords: amino acid surfactants;shampoo;bath;facial cleansing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化妆品产品的安全性、温和性以及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研究并开发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已经成为表面活性剂工业的主要方向。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就是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表面活性、刺激性小、生物降解性好、抗菌性好等特点,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 1 化妆品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具有氨基与羧基的化合物的总称,根据氨基与羧基的不同,化妆品中常见有肌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甲基牛磺酸五种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市场上常见的月桂酰肌氨酸钠为淡黄色含量30 %的液体和白色含量95 %的固体粉末,有特殊气味。其对皮肤刺激性较小,脱脂作用较弱,溶于水、乙醇或甘油等醇水溶液中。在通常条件下,对热、酸、碱都比较稳定。它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具有洗涤、乳化、渗透、增溶等特性;优越的发泡性,并且泡沫细腻、持久,适用作牙膏和香波的起泡剂;具有抗菌杀菌性、防霉和抗腐蚀、抗静电能力;低毒、低刺激性;生物降解性好,对环境无污染。 市场上常见的谷氨酸盐为含量30 %的月桂酰谷氨酸钠、月桂酰谷氨酸钾、椰油酰谷氨酸钠液体,含量95 %的月桂酰谷氨酸钠、椰油酰谷氨酸钠、肉豆蔻酰谷氨酸钠固体粉末。具有良好的易降解性、抗菌性、安全性、无过敏性,而且由于它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其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水溶性好、抗盐性强以及具有pH 响应性等许多优良的性质。 市场上常见的甘氨酸盐为含量30 %的椰油酰甘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钾液体,含量95 %的椰油酰甘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钾固体粉末。椰油酰甘氨酸钠是泡沫最丰富的氨基酸表活,泡沫丰富程度和月桂酸钾类似,类似皂基的过水感,不紧绷,可以方便的加入含AES表活体系,增强过水感的同时降低刺激性;也可以加入皂基配方,保证配方发泡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皂基的脱脂力。椰油酰甘氨酸钾它不仅在清洁皮肤的同时还能养肤,被称为洁面明星成分,温和亲肤的洁净能力,清爽与滋润兼得,抗硬水能力强,泡沫丰富、稳定且有弹性;清洗后皮肤洁净不紧绷,既可作为主表面活性剂使用,又能和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复配性能好且在其他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可提高其溶解度,可制成透明产品,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安全对环境无负面影响。 市场上常见的椰油酰氨基丙酸钠为含量为30 %的液体,它以天然原料为基础,性能极其温和,抗硬水能力强,极易生物降解,对环境无影响,泡沫丰富,稳定且有弹性,是洁面产品、沐浴产品、婴儿清洁产品良好的清洁剂。 市场上常见的甲基牛磺酸为含量30 %的椰油酰甲基牛磺酸钠、椰油酰甲基牛磺酸牛磺酸钠液体,它在大pH值范围拥有更为优异的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是对皮肤刺激极低的温和洁净成分,为头发与头皮带来润泽感。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根据其自身结构不同以及溶于水时不同的离子类型,也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1]。 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CH3(CH2)nCONH(CH2)nCQHCOO- Q表示中性或酸性集团; 阳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CH3(CH2)nCONH(CH2)nCQHCOOR Q表示碱性集团,R为烷基; 两性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CH3(CH2)nCONH(CH2)nCQHCOO- Q表示碱性集团; 非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CH3(CH2)nCONH(CH2)nCQHCOOR Q表示中性集团,R为烷基。 2 化妆品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2.1 表面活性优良 化妆品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去污、抗钙、发泡和乳化功能,以及良好的抗硬水性能。钱慧超等人研究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研究了0.05 %质量分数的椰油酰甲基牛磺酸钠的抗硬水性能,在1500 mg/Kg硬水条件下的泡沫与纯水条件下的泡沫高度几乎一致,都在1700 mm左右[2]。 2.2 生物降解性好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以可再生物质为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该类物质能被人体内的酶分解为脂肪酸和氨基酸。Akinari[3]等人以脂肪酸和氨基酸为主体原料合成一系列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并对它们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测定,在14天的时候生物降解率在57~73之间。 2.3 安全性高 研究人员对白鼠、家兔进行了亚急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粘膜刺激性等试验,结果表明N-酰基氨基酸钠比十二烷基硫酸钠刺激性更很小,安全性更高。 2.4 抗菌能力强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由于酰基链中存在羟基或者不饱和键,因此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并且抗菌性会随着羟基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曲荣君[4]等人研究了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的抗菌性,并考察了pH对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对这三种菌都有很好的抗菌性,当pH>6时,抗菌活性下降。 3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起泡性、抗菌、抗蚀、抗静电能力等特点,无毒无害,对皮肤温和,降解产物为氨基酸和脂肪酸,对环境基本无影响,而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容性良好、可广泛用于化妆品产品洗面奶、沐浴露、香波中,现已经形成了以氨基酸作为主清洁剂的氨基酸绿色日化产品。 (下转第124页) [收稿日期] 2019-03-06 [作者简介] 王普兵(1973-),男,湖北孝感人,大专,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妆品洗涤美发品配方及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