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

大学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
大学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

大学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

——在南昌大学2007年处级干部培训班上的报告

周文斌

我们今天谈谈大学的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

在第二届、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大学战略管理”分别成为中外校长热议的话题。今年1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更是集中提到了大学的战略管理。大家共同认识到:世界经济社会结构性的快速变化和大学结构性变化的不同步性,使大学发展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其中不仅有知识结构性变化的挑战,也有管理变革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既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对高校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昌大学也一直在积极应对挑战,实现科学发展。“十五”期间我们加强了战略规划工作,制定了“三大规划”(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明确了发展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但是,规划的制订不等于规划的实施。在完成了战略规划后的今天,我们如何在“十一五”的重要时期来实现我们的战略规划必定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座的各位都是学校的中层管理者,要认真研究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阔的视野,去想一些更长远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今天主要谈谈大学的战略管理和战略思维,我想这不仅是战略实施、引领发展、凝聚人心的一个重要保证,也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学校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我们不讲具体的事务,而是谈一种理念和方法。首先要谈的是大学战略管理的意义,对大学战略管理进行分析,接下来战略的制定问题、实施问题,战略的评估问题,最后谈谈怎样来形成战略思路。

大学战略管理的定义

战略是一个从战争上引用的术语,是敌对双方为了取得胜利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思路,最早的定义(西方的定义)是一种可以达到战争目的的艺术,是运用力量的艺术,战略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问题。

从管理的角度上讲,战略是组织的总目标。

毛泽东说,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在韦伯词典上是这样定义的:战略是整个组织首要的普遍的重要的持久的计划行动方针。

战略是为了达到目的的组织的总体的设想、一个总的工作思路,一个总的策划。这是我们组织的灵魂。

不管怎么说,战略是存在的,我们要自觉运用战略的方法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全局性,更加有系统性,更加具有前瞻性。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战略管理就是组织上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战略管理,狭义上是指组织立足于战略高度和宏观层面,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实现规划目标,并通过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价与监控,从而实现动态管理的过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导向性等特点。它既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又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更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被引入到高校管理,虽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但

它切合了高校管理的实际需要,成为高校应对内外挑战、直面激烈竞争、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加强宏观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实施和绩效评估,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南昌大学要长期发展就要珍惜外部和内部的资源,确定和选择战略目标,进行谋划,进行实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动态过程。战略管理要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反馈、调整和控制,战略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要及时发现不足,及时修正,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工作。

大学的战略管理的提出

有这样一些形势和背景促进了大学战略管理的提出。

首先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校改革中有三件大事,第一个是对高校的管理权限进行了梳理,确定了以省为主、国家和省两级管理的体制;第二个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和省对高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第三个是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大学的关系。

第二是大学自主权的落实。在《高等教育法》出台之前,政府做了很多大学自身应该做的事情,或者说大学的很多自主权没有得到落实。政府大包大揽,包干代替,在那种情况下,大学不具备制定战略管理的条件。体制改革后明确了高校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可以依法办校,依法治学。现在政府对高校内部事务的管理已经很少了,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了宏观指导,内部事务交给大学自己管。现代大学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学术自由,一个是大学自治。

第三是高校工作自身重心的转移。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到

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办学资源、平台已经足够大了,我们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如我校提出要实现“三个转移”。当然,不仅是南昌大学,而是全国高校,特别是“211”高校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在做。现在也还有少量高校还处在建设的高峰期,根据政协报告,在07、08年还有很多高校处在建设的高峰期,而我们已经过了这个高峰期,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要考虑更长远的问题。

第四是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战略的提出就是要使高校在争夺稀缺的资源中获得优胜。办大学需要大量的资源,发展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战略的制定争夺到资源,这样学校才能发展。能否发展取决于资源的占有,比如办学经费、课题、博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如果争夺不到就必然影响发展。

第五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不管是否承认,国际化已经在各个方面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这是不可回避的,西方高校进行战略管理要比我们领先几十年,而我们是近年来才提出这个问题的。我们的竞争不止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叫国内竞争国际化。

总之,大学的管理已经由运行管理上战略管理转移。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属于日常性的管理,都是浅层面的。当然,运行管理还是需要的,但我们要更加重视战略管理,特别是在领导层面,学校领导和中层要有战略管理意识,如果满足于运行管理,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我们就会在下一步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是战略管理为我们提供了战略性发展方向,指导我们资源的配置优先顺序。

第二是根据战略性方向提出有效的组织机构。

第三是为我们提供实施管理和评估的基础。

第四是增强管理者的使命感、历史责任感。

最终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大学的工作成效,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大学战略的核心特征就是竞争。最早的战争是可能是为了争夺食物,现在的战争就是争夺资源。高等学校的竞争就是为了争夺资源。第一,我们要提倡竞争;第二,要有参照系,也就是要找到对手,对手找不好,目标就不明确。我们以全国“211”大学为参照系,在这样的坐标里思考南昌大学的发展;第三,是全局性,战略要从全局来考虑;第四,是长远性,是战略就要考虑长远,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至少是一、二十年。

战略管理的步骤

作为战略管理来讲,分为四大步骤:第一,战略分析,就是分析情况,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处,知道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渠道、途径。第二,战略制定,就是制定具体的战略筹划,比如技术路线、完成时间等。第三,战略实施,组织到位,要组织领导,分配资源,进行改革,营造文化。第四,战略评估,及时反馈信息,进行修正,每个阶段都要及时反馈及时修正。这是战略管理的一个规律。

大学的战略分析

下面我们来讲对大学战略作出分析,包括四个内容:第一是大学组织的特征;第二是宏观环境分析;第三是竞争环境的分析;第四是大学内部的条件分析。

第一,大学组织的特征

大学的组织特征是大学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这确定了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大学是非盈利的。企业是追求盈利的,大学是一个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第二个是大学的产权特征,它很复杂,它是利益相关性的产权。大学首先有政府的投入,其次有大学自身的进步、积累,第三个有社会的监督和参与。第三个是目标特征,与企业特征相比是模糊性的。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培养有用的人才,与商业相比,目标很模糊,检验起来也不容易。这样也造成了大学在管理等方面的趋同性。第四个是大学的权力特征。大学具有二元结构。作为组织有行政管理,没有组织来管理,没有管理组织和制度是不行的。大学既然有组织,便会有行政管理。大学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学术自由。行政管理使大学具有有序性,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行政与学术自由之间其实是矛盾的。完全放松行政管理,就会效率下降,所以不能够无限制地强调自由。当然也不能过分强调行政权利,把大学变成一个行政机关,那是没有的事。所以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人员特征方面,教师具有“双重忠于性”。教师既要忠实于他的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隶属关系,又要忠实于他的学科,他的专业,而且老师往往对他的专业的忠于程度高于他的行政隶属关系。第四个就是制度特征,就是趋同性。所以我们讲特色发展。第五个是产品特征,大学是一个公共产业,所以它的产品具有连带性。大学产品的界定也有模糊性。再一个是技术特征。对于企业来讲,随着的技术的进步可以大量减少工作人员,降低成本。但是大学不是这样的,技术进步对大学减少成本没有什么影响,大学的成本不断在扩张,大学的成本有一个最大化的趋势。大学要不断追求卓越,就要不断上新的项目、新的专业、新的博士点、新的高层次人才,这也就要求大学不断得到新的资源。没

有资源就发展不了。这就是竞争。我们归纳这些特征,希望能对大家以后对大学工作的认识有所帮助。

第二,宏观环境分析

下面是对宏观环境的分析。简略一点。比如政治,政治对大学的发展肯定是有关系的。比如“文化大革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谈大学的战略管理。改革开放后,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了这样大的环境才能谈得上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的战略管理。经济方面对大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政府有钱,对大学的支持大,那我们的日子才能好过,才能好好发展。现在美国的大学学费很贵,它的运行费用是很昂贵的。经济政策对大学也有影响。比如前一段时间国家对大学的直接投资虽然少,但是有经济政策,如允许高校自主贷款,融通社会资金,进行高校教育的建设。如果又不给钱又不给政策那是没办法做的。第三个是科技环境,科技环境肯定是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引导作用。第四个是文化环境,社会的文化环境对我们影响很大。

第三,竞争环境分析

下面我们讲一下大学的竞争环境。讲战略就是要在竞争中获得优胜。大学竞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竞争结果的缓显性,建好一个大学和办好一个大学都是长期的,不像企业那么明显。大学有一个惯性。这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急躁心理,怀疑措施有问题;另一种是麻痹。第二个是竞争的连带性,它很复杂。比如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上,我们争到一个院士或者一个博导,争到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领军人物,会带来很多课题,会带来很多资源、团队、学术骨干;相反,走了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很重要,那么他的课题可能就带走了,团队就带走

了。第三个是外部因素的特别重要性。我们通常说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是对于高校来讲,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很大。因为大学的资源绝大部分在外部,能否得到资源取决于外部的影响,比如政府。如果从正常拨款来讲,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如果能拿到一个重大项目,就可以得到很多钱,或者得到一个企业的投资也可以得到很多钱。大学的发展来自于政府的定位和社会的认可。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搞好和政府的关系,和企业的关系,争取更多的资助,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努力,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得到人家的认可。办学一定是开放式的办学。外部的影响很重要。第四个是对手与手段的特殊性。它不像是打篮球踢足球似的,它是直接的竞争,它不是那么回事,北大和清华,也是这样的,总在较劲,但是这种竞争的方式和战争是不一样的。战争的方式和打球比赛的方式,它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而高校的竞争是一种暗的较劲。这是普遍存在的,不光在中国,国外也是一样的,哈佛和吉塔佛也是这个例子。它们互相之间也是较劲,其手段也是一样的。

我们要高度重视竞争力,要有竞争意识。从校领导一直到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有一种竞争意识,或者要有一种危机感。竞争可以有不同的程度,但是不能忘了竞争,要高度重视。第二个就是要重视竞争的整体性。从战略问题上来讲,竞争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某一个系的问题,某一个院的问题,而是一个单位、一个学校总体的竞争能力的问题,所以要整体来看。第三个要高度重视外部条件变化。外部因素一直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第四个就是要注重研究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竞争对手他在想什么,他可能会出什么招。这是我们要理解的。我们对竞争对手要了解。最重要的我觉得,我们不应盯到某一个高校,而是应该要

盯国家“211”大学、地方重点大学,比如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山西大学等等,看这些层面的学校,看它们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有什么举措,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我记得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我们说,第一步就是把“211”学校五十名左右的学校拉到我们的计划中去对比,把他们的指标作为我们第一步战略实现的指标。也就是说,多少个博士点,多少个重点学科,多少个博导,多少个院士等等。再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建立研究型大学。目前我们国家公认的研究型大学是三十五名左右,因为我们下一步是要成为研究型大学,那么三十名左右的指标摆在这里,比一比。当然并不是完全这样,但它毕竟是有一定的参考的意义。在竞争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要发展必须永远创新。所以,创新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千变万化离不开创新。

第四,大学内部的条件分析

下面我简单讲一下大学的内部环境的分析。要对自己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哪些资源是优势,哪能些资源是劣势。第一,我们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很好,这是优势。我们这已经有了多少个实验室,多少个战略平台,这是我们的优势。第二,那劣势呢,南昌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我们还有些学科还比较薄弱;我们还缺领军人物;教学和科研结合还不是不紧密等等。这是我们对之进行分析。第三,进行定位分析。第四,是人力资源开放和管理上,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第五,是对我们的体制结构进行分析。组织机构合不合适,效益高不高,还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变。第六,就是大学文化怎么样,是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引人奋进的这样一种文化,还是一种退步的、保守的文化。这个要进行分析。第七,就是我们的教学科研的一些活动的情况怎么样。

大学的战略制定

在分析情况后,我们就可以知己知彼,进行战略谋划。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学的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

这里有几个概念,主要是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精神,接下来就是大学愿景与大学使命,这实际是一个不断推进,更加地理性或者是一个更加的长远更加的具体措施。首先就是大学理念,大学理念就是你对大学整体的认识,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比如说,全员育人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等等,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属于大学文化的范畴,就是通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哪些历史文化的传承。我们大学是做什么的,那么愿景就是具体怎么做。在国外的大学介绍上都有这两条,精神、使命和愿景。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它是一个九十年代建设起来的大学,十几年工夫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那么它的使命是什么,它的使命是这样写的:通过教学和研究,以促进学习,追求知识,特别注重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商业特征,注重研究生的培养,促进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它的使命。那么愿景怎样,愿景就是“建设一所在国际上有深远影响又致力于本地使用的优秀学府”。那么它的世界观,从世界范围来看,要成为世界级学府,每一个教研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从国家观来看,它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做出贡献。从地区观来看,成为香港这一块的主力之一,与政府及工商界通力合作,把香港发展成为以知识为本质这样一个愿景。至于使命,换言之就是应该要做哪些事情,愿景就是你要发展什么目的,不但要更具体,而且要有好多目标来解决。你有什么样的使命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定位,有什么样的任务。举香港科技大学这样一个例子。它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全面体验大

学生活,包括在所选的学科方面不得缺少优良的训练,在通识教育方面,加强创新和思维能力,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在校园生活方面,建立终生学习的习惯,为教职工提供一个充满动力和互进促进的环境,对于研究来讲,作为一所在研究工作及研究领域方面都享有领先地位的学府,追求学问要兼顾积极和应用两个范畴,技术创新要与工商界紧密合作,校方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以加强学生、教职员和访问学者之间学习观点和创新概念的学习,对香港的责任致力于促进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丰富香港的文化。

大学战略的两大类型

在战略里头,称作为大学战略的有两大类型战略:一个叫竞争战略。刚刚我们讲,竞争战略就是我们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二个叫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又有这几种类型,一个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的典型的就是美国私立的研究型大学。美国这种常见性的大学都实施这种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的特征是什么样?就是利用它丰富的办学资源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就是说这种差异是走高位的,我的学费就是那么高,我的学生要求就是那么好,一步到位。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发展得那么快是和它的战略特征是很有关系的。现在统计,美国前十名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研究型大学,高起点,高收费、高投入这样一个贵族式的大学,这是美国某些私立的研究型大学成功的例子。另一种是集中战略。集中战略的核心战略就是找准在一个产业利润上的,或者是大学循环链条上的,找准每一个环节,在一个环节里头、某一个层面集中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第三个就是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在美国高等私立教育领先机构比较常见,它就是低层次的因素。它的成本比较低,它是通过不断的压缩办学成本、开支,同

时学费也比较低。中国的私立学校目前都在这个层次,包括江西的。第四是特色化发展,办起自己的特色。那么前三个都是根据自己的资源的情况来办学的。他们都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来竞争的。

没有比较好的竞争战略,就得不到比较好资源。如果发展了,就一定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两者不可偏废。应该理解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这两套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发展战略里面目前最认可一个战略叫大学国际化战略,这是国内国外提的最多的。我们首先要明白国际化本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应该说国界越来越不明显,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它要求是统一化的教学。大学是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主体,什么叫国际化?怎么样才算国际化?我认为有这么几个要素。一是课程的国际化,。到欧洲和美洲去看,不管到哪所学校,它们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国际通用的基础教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用国外原版的教材呢?课程的国际化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让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的教学计划和国外同步。这是最重要,当然也是比较难的,但这就是最根本的。课程的国际化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争取教学生的标准是国际化的,那样,我们的水准就会是世界公认的。第二,是学生的国际交流。国外的很多大学,本科生的总数量一般是10%以上是国际化的,研究生超过50%是国际化的。再就是教师的交流。我印象很深的,我90年代末去泰国,清迈大学,是一个省,一个地区的学校,60%是外国的教师。泰国并不比我们发达,但是它的师资已经做到了这一步。看一个大学是否是有国际化的水平,首先看师资是不是国际化的。香港大学的师资全部是国际化的。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好的学校的要求,讲师以上的岗位要在世界范围内招聘。教师是国际水平,是很重要的。我们的问题是工资还不够

高,哪一天我们的收入提高了,国际化的师资将大量涌入。再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如国际会议、跨国的教育机构等,如在海外办分校。国外的大学在境外办分校的很多。中国在海外办分校的不太多。

以上我讲的是国际化战略。还有一个战略叫综合化战略。南昌大学目前还在进一步施行综合化战略,使大学利用综合学科的优势,增强竞争力。

第三是大学稳定型战略。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快速发展的阶段,也需要休养生息,处理内部的事情,稳定地发展阶段。但稳定性发展有一个阶段性,不可能长期的稳定发展,太稳定就没有活力,将被社会淘汰。在一段时期内可以采取稳定型发展。

最后一个战略是大学联盟。在经济上有联盟,教育上也有联盟。对于一所学校,某一个时段,某一种战略是主要的,也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战略。大学战略可以同时体现几个方面,但是某一个一定是主体。

大学的战略实施

第四个讲战略实施。一是实施的任务和原则,一共有八大任务;

第二是实施的分层,有学院的战略,学科的战略,分层分解出来,才能实现。为了实现战略,我们大学的组织要变革。改革才是重点,改革大学的组织结构,如学位组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第四是资源分配的调整,要对战略进行评估对战略进行分析,反馈意见。

大学的战略评估

评估可以分成日常性的评估和阶段性评估,使战略更加有效。

下面以南昌大学为例讲一下战略问题。在世纪之初,南昌大学提出

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我们提出了“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大学这样的定位。全国性就是我们的参照系是全国的大学,我们招收的学生学缘结构丰富了,师资也有壮大,这对南昌大学发展很重要。我们实行国际化的战略,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提出的是综合性的战略,这对南昌大学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战略实施我们提出了“四名”工程——名园、名师、名牌、名星,这就把发展战略变成了工作计划,并且兼顾了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其实,我们在高速建设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内涵建设。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的师资队伍的壮大,学科点、博士点的增加,科研平台的增加,科研成果、科研数量的增加,都说明了我们在内涵建设上取得的成绩,现在又进一步明确了“三个转移”,做好“三篇文章”,向管理、质量、特色迈进。教育部专家组对我们的定位有一个建议:在本计划内(五年之内)建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到2020年建成区域性的高水平大学。这说明,专家组对我们的思路是认同的。

最后一点,谈谈战略思维问题。思维对做法很重要。全校的领导、老师都要有战略思维。在世界观方面,第一要有世界眼光。第二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命感、责任感、事业心是前提。第三是正确的时空观,做事情把时空观放大一点,考虑放长远一点。在方法论方面,我们要把历史借鉴到现在来,也可用横向比较、进行情景分析、守恒法则等方法。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学习,谈的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同志们参考,同时,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以战略管理和战略思维的理念,站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大趋势的战略高度,既能够从宏观上关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能够从国家、地区、南昌大学本身层面上深

入探讨学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我想,这样南昌大学的战略管理才能正真有力量、有基础、有保障,我们的战略目标也才一定能实现。

如何培养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摘要: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对战略思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谋划,才能科学地把握时代的脉搏,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取得事业的辉煌。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和运用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努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以有力地推动所经营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股东、客户、员工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福祉。 1.战略思维的内涵 一般说来,战略是指在整个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中,那些事关全局、具有根本意义或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或方略[l]。就其广义而言,则是指研究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战略思维是指对关系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预见的理性思维过程,是对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运动规律的思考与把握,是管理者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思维成果的高度体现。战略思维的成熟与否,不仅直接制约着管理者观察、分析、判断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立场、观点,而且直接制约着管理者的管理方法、管理艺术、管理绩效。因此,战略思维是企业各个层级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的核心就是能够把握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做到“运筹于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深谋远虑,具有战略眼光和洞察能力。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尽管是曲折多变的,但其内部总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认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才能做到运筹帷握,

战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战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在以往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反映企业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方面的职能管理的理论发展较快,而反映企业全面的、战略性和方向性的整合性管理理论则显得比较落后。企业管理技术系统在美国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长期计划、60年代的战略规划之后,直到70年代顺应时代要求才告诞生战略管理。因此,美国是战略管理研究的发源地也是领头羊,战略管理理论基础雄厚,发展脉络清晰,渗透领域广泛:产业战略、联盟战略、制度战略以及知识战略。而我国的战略管理研究还处于基础和学习阶段,尤其在本土企业案例研究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1、科研工作者缺乏“出野外”的精神,对于企业的研究不够深入。2、对于研究过于注重方法论而忽视了从本质的层面上去研究。3、中国的案例研究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我国管理学术界同样面临如何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提升我国管理科学研究水平、构建我国管理学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任务。二选择匹兹堡大学商学院原因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在美国学界的声望颇高;匹兹堡大学是美洲大学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简称AAU〉的成员学校之一。AAU的成员是由美国、加拿大共63个顶尖的研究机构所组成的联盟团体,在北美洲学界享有

极高的声誉。而匹兹堡大学的人文学科,在AAU之中更有龙头的地位。凯兹商学院〈Joseph M. Katz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也被列名为全美前50名的商学院。其次,凯兹商学院的信息管理水平在全美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攻读战略管理博士期间可以同时学习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数据 分析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管理学术研究方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不足。再次,匹兹堡大学是一个国际化背景很突出的学校,比较欢迎国际留学生的加入。与武汉大学经管院有较多的合作和交流项目。三完成博士学位的可行性分析及学习计划在武汉大学经管院攻读硕士期间,本人是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有较多的研究经历:(1)《公司治理》第二版,Kenneth A. Kim 和John R. Nofsinger,2008年11月出版,译者之一;(2)《价值链研究白皮书》,Kapinsky and Morris,第二部分译者;(3)国家自科项目“关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升级策略研究”课题号:70772046负责人:谭力文研究小组成员,参与每周课题讨论,负责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价值链升级策略研究;(4)国家社科项目研究“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与升级模型”课题号:07CJY009负责人:刘林青研究小组成员,负责组织每周课题讨论,邀请课题相关教授进行论文探讨,研究成果:“武汉市汽车产业价值链升级战略研究”;(5)教育部规划项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专业选择实施办法(修订)

武大经管函〔2013〕36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专业 选择实施办法(修订) 本科生专业选择是适应学校大类招收本科生政策和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为了做好学院本科生专业选择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本科生按大类招生的政策体现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经济和管理人才为具体目标的宗旨。按照“打通”培养和“分段”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进校后前两年,以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学院开设统一的专业基础课(学科平台课程),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对于按经济与管理大类招收的本科生,在第一学期新生教育和军训期间,学院统一组织专业宣讲会,在此基础上,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及个人发展目标等选择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三个学科大类中的一个学科类别开始本科阶段前两年的通识课

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在第四学期,对所在学科大类各专业具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继续后两年专业课的学习。对于按经济类、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招收的本科生,在第四学期,学生对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专长、职业发展目标及社会需要等,选择具体的专业继续后两年专业课的学习。 二、基本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院本科生的专业选择工作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总的指导原则。 (二)学生自愿与专业规模适度平衡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提出学科大类和专业选择申请;学院各系依据优化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原则,提出各专业可容纳学生的适度规模区间;学院根据总体办学需要适当平衡各学科大类和可选专业学生人数。 (三)慎重选择与合理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专长及发展目标等,慎重选择;学院和各系组织专业选择宣讲会,解答学生在专业选择中的疑问和困惑,给学生专业选择提供指导。 三、专业选择的范围 (一)按经济与管理大类招收的本科生 1、第一次(学科大类)选择 按经济与管理类招收的本科生在第一学期军训期间,可选择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三个学科大类中的一个学科类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武汉大学《管理学》 ——识记要点 整理于2011年12月 第一编:总论 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 第二节:管理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 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与21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中国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21世纪管理思想展望 一、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 2管理的二重性; “在资本家手中,管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特殊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 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管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对管理理论性的描述,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实践性的描述。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管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知道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实践性突出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 拥有这样特性的原因:管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管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怎么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为什么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管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三、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科学管理思想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主要的管理思想:A对操作工人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理去办;D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劳资双方思想态度上的两个转变:双方合作尽到生产最大盈利的责任,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2措施:对工具进行改革,如对钢铁产工人使用铁锹的改革;在工资制度上,突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在职能管理上,强调管理工作与劳动的分离。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 1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方案;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层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已安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__整理

XX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整理于2011年12月

第一编:总论 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 第二节:管理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 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与21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中国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21世纪管理思想展望

一、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 2管理的二重性; “在资本家手中,管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特殊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管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对管理理论性的描述,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实践性的描述。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管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知道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实践性突出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拥有这样特性的原因:管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管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怎么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为什么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管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三、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科学管理思想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主要的管理思想:A对操作工人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理去办;D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武汉大学管理学习题及课后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一、单项选择题: 1.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2.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韦伯 B.孔茨 C.巴纳德 D.西蒙 3.管理过程学派强调的是( ) 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D.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4.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D. 科学管理学派 5.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 A.提高管理水平 B.提高人的积极性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市场占有率 6.科学管理侧重于( ) A.增强个体工人的工作效率 B.管理整个组织 C.更有效地运用资本 D.改善工作环境的气氛 7.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8.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9.“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 )提出来的。 A、韦伯 B、泰罗 C、梅奥 D.法约尔 10.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他被誉为( )。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1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经营战略最终要确定企业的总目标,规定企业的总行动,追求企业的总效果。这一特征属于( )(答题答案:A) A、全局性 B、长远性 C、抗争性 D、纲领性 2、企业集中全部力量专门生产某种产品,以满足某个市场面的需要。这一战略属于( )(答题答案:C) A、低成本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稳定型战略 3、企业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水平与企业的潜在能力比较吻合,采用的手段和措施符合客观实际。这种战略属于()(答题答案:C) A、保守型战略 B、稳定型战略 C、可靠型战略 D、风险性战略 4、边缘竞争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来构建一系列的竞争优势(答题答案:B) A、稀缺资源 B、变革的动态本质 C、有吸引力的行业 D、人才 5、安索夫出版的()一书标志着计划学派的形成(答题答案:C) A、《战略与结构》 B、《管理的实践》 C、《公司战略》 D、《战略管理》 6、战略管理理论的发源地是()(答题答案: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7、研究和开发战略是()(答题答案:B) A、总体战略 B、职能战略 C、经营单位战略 D、竞争战略 8、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分析。这个内容属于()(答题答案:B) A、政治环境分析 B、经济环境分析 C、社会文化分析 D、自然环境分析 9、为了弄清行业内各企业总的生产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进行分析,这项内容属于()(答题答案:C) A、行业技术状况分析 B、行业寿命周期分析 C、行业规模分析 D、行业内战略集团分 析 10、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这个内容属于()(答题答案:C)

现在企业战略管理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2010学年度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模拟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2. 公司战略主要有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在三种战略中最重要的是。 A 发展战略 B稳定战略 C收缩战略 D 其它战略 ( A)3.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体称为企业的。 A外部环境 B 政治环境 C行业环境 D 内部环境 (B)4. 产业处于的特征有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较多。 A 投入期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D)5. 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其特征是: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B )6.市场营销学中,关于市场需求有这样一个公式: A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B市场需求= 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C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D市场需求= 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B )7. 一般来说,一种产品相近的可替代品越,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就越。 A多…小 B 多…大 C少…大 D 小…大 ()8. 两个或多个企业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并提高企业应对政府的能力可采用的策略。 A订立联盟 B游说 C讨价还价 D融合 (C )9. 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组织规模的发展呈现“两极”趋势。 A 一极 B两极 C三极D 多极 (B )10. BCG矩阵的实质是为了通过业务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的。 A 资源平衡 B 利润增长 C 现金流量平衡 D 人力资源优化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 企业愿景:是企业对其前景所进行的广泛的、综合的和前瞻性的设想。即我们要成为什么?这是企业为自己制定的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它是用文字描绘的企业未来图景,它使人们产生对未来的向往,从而使人们团结在这个伟大的理想之下,集中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奋斗。愿景只描述对未来的展望,而不包括实现这些展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2. 企业哲学:指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此处的企业价值,实际上是一种人文价值,即通常所说的“价值观”。准确地说,企业的价值是企业的选择倾向性,它表明的是企业看重什么、崇尚什么、鼓励和提倡什么。 3. 价值链: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如设计、生产、营销、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等)的集合体,其核心是将企业的所有资源、价值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连接起来,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形成了一个简明而清晰的结构框架,使企业可以清晰认识到其自下而上相关各链条的重要意义。 4. 核心能力: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并获得较大利润的要素作用力,具体来说就是组织的集体学习能力和集体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术以及如何将多种技术、市场资源和开发活动相结合的能力和知识。核心能力体现了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是决定企业战略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5. 标杆管理:是指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比较各个企业开展其价值链中一些基本的活动和职能的优劣程度。 6. 多元化战略 :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简述企业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 企业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规定的是企业的总体行为,它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虽然它必然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是,这些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战略中出现的。

武汉大学【完整版】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三、逻辑推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26.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那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压倒了对价格的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满足需求。低质量的产能必然会过剩,而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换代的产能不会过剩。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顶? A.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换代的产能不是低质量的产能。 B.只有质优价高的产品才能满足需求。 C.只有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才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需求。 D.低质量的产能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E.新常态下,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答案】A 27.据碳14检测,卡皮瓦拉山岩画的创作时间最早可追溯到3万年前。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时代,岩面是人类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记录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于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在这些岩画中看到:一位母亲将孩子举起嬉戏,一家人在仰望并试图碰触头上的星空......动物是岩画的另一个主角,比如巨型犰狳、马鹿、螃蟹等。在许多画面中,人们手持长矛,追逐着前方的猎物。由此可以推断,此时的人类已经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断? A.对星空的敬畏是人类脱离动物、产生宗教的动因之一。 B.有了岩画,人类可以将生活经验保留下来供后代学习,这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 C.3万年前,人类需要避免自己被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猎杀。 D.能够使用工具使得人类可以猎杀其他动物,而不是相反。 E.岩面中出现的动物一般是当时人类捕猎的对象。 【答案】D 28.李诗、王悦、杜舒、刘默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在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中4人各喜爱其中一位,且每人喜爱的唐诗作者不与自己同姓。关于他们4人,已知:(1)如果爱好王维的诗,那么也爱好辛弃疾的词; (2)如果爱好刘禹锡的诗,那么也爱好岳飞的词; (3)如果爱好杜甫的诗,那么也爱好苏轼的词。 如果李诗不爱好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分析比较

企业战略治理的战略思维比较 战略是什么?我们能够用《Economist》杂志的一个简单而权威的定义进行诠释,即战略回答企业的两个差不多问题:一是“Where do you want to go?”,一是“How do you want to go there?”。企业长期存在及进展的基础是制造价值,价值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构成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制造价值则是后一个问题的解答,至于价值如何分配则是企业各种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博弈结果。如此,我们能够讲企业战略确实是如何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制造。 一、企业战略治理理论的进展 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往常是企业战略治理理论进展的萌芽时期。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企业战略治理理论获得了专门大的进展。其中,60年代有钞票得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进入70年代以后,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实际操作,其主流如70年代的经营组合治理理论和迈克尔。波特

的竞争定位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从外部环境看,技术创新加剧,国际竞争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不确定性对企业治理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内部环境看,职员素养普遍提高、自我进展意识日渐增强,组织趋向扁平化和弹性化。战略治理研究转向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那时,圣吉、柯林斯和珀斯提出了企业愿景驱动性治理,另外一些学者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上进行进展,提出了竞争优势观和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模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和制造以后成为企业战略治理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治理理论进展的一个新热点,有较大阻碍和代表性的如德—博诺提出的超越竞争理论、莫尔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使用演化理论、达韦尼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等。另外一些学者敏锐地感受到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在价值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如瑞克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差不多越来越把知识看成是自己最有价值的战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重点

武汉大学《治理学》 ——识记要点

整理于2011年12月第一编:总论

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以后的追求;2治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治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治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治理与治理者 第一节:治理 第二节:治理者 第二章:治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西方治理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对西方治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

第三章:中国的治理思想与21世纪治理理论的进展展望第一节:中国的治理思想 第二节:21世纪治理思想展望 一、治理工作的特点: 1治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 2治理的二重性; “在资本家手中,治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

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专门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幸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 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治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治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治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治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治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治理的科学性是对治理理论性的描述,治理的艺术性是对治理的实践性的描述。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治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明白组织治理活动的理论体系。实践性突出了治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治理思想的创新。 拥有如此特性的缘故:治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治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治理技能: 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如何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阻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什么缘故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治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治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治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三、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科学治理思想

《创业管理学》学后感解读

《创业管理学》学后感 自从本学期学习《创业管理学》这门课后,我学习到了很多很多,懂得了创业以及管理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对待“创业”这一新鲜话题。上课期间,我们观看了许多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历,其中不乏艰辛,通过这些例子,让我深刻的理解到创业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课上,我们观看了很多访谈类的节目,面对面式的交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成功人士的内心世界,如何走上创业道路,为何选择这样一条路,如何在失败后再次勃起雄心,继续坚持这条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创业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曾多次上网查询有关本课程的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从中我又了解到更多有关本课程的知识,让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无知到感兴趣到喜爱再到热衷,现在通过对这门功课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勇气,需要决心。 创业是一种心态。创业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袖和先驱。市场就是问题,发现问题,然后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普遍存在,如果那个问题普遍存在,而你去可以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的服务和手段,那么你就找到了一个市场。 那什么是创业管理学呢? 所谓创业管理学——就是白手起家,基本上依靠自有资金,使新事业开始赚钱并进入良性循环的管理方式。 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到2002年4月,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这8所高等院校确定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后,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热潮。 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但始终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异常高

武汉大学管理学期末试卷(包括参考答案)(1)

经济与管理学院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管理: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激励: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3、计划:对未来行动的安排。它包括明确组织的目标、考核的指标,实现目标的手段选 择、战略制定以及进度安排等。 4、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判断正确1分,对自己判断进 行正确的解释2分。注意:不管判断是否,都必须对自己判断的结论进行解释。) 1、由于西蒙认为,决策的标准是满意,因此,在决策工作中就不存在决策的优劣与好坏 之分了。 错!决策的满意是西蒙教授根据决策主客观条件的有限性所作出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决策中就没有优劣和好坏的标准。 2、在控制环节中,由于前馈控制可以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因此能 够有效地防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而被管理人员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错!前馈控制由于以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因此能够有效地防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具有控制的有效性,但任何事情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不能完全在事先作出预测与判断,所以三种控制方法都有其独自的有效性,互相补充才能正真实现有效的控制。 3、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把人的行为描述为:B=f(P?E)这样的函数式。这表明:人 的行为往往是其个性特点和经济目标追求的函数。 错!勒温所描述的的函数式中,E是指environment,环境,而不是economic。 4、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好组织的成员,使其听从和服从管理人员的指 挥。 错!管理好组织的成员不错,但仅为“听从”和“服从”是不对的,这违背了管理的基本原则:双方共同的思想革命。 5、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对!计划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变化是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和思想。 6、由日籍美国人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是对人们人性的一种假设的理论。 错!大内提出的“Z理论”,是针对美国企业管理模式(A)与日本管理模式(J)的一种

企业大学应该明确四大定位

企业大学应该明确四大定位 中国企业大学网 | 时间:2012年02月09日 | 来源:东方烟草报企业大学一般是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管、院校教授、专业讲师及企业内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教育手段,以培养管理人才、基层员工、上下游客户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教育培训平台。在国内,海尔大学、腾讯学院、阿里学院等都是企业大学的领跑者。 去年以来,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展了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创建活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创新型、服务型组织建设的基石,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和载体,而企业大学则可以作为提升员工学习力、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有效抓手。 企业大学的有利作用 对于浙江烟草来说,建立企业大学具有五个方面有利作用。 学习型组织创建有抓手。在企业大学中学习,干部职工能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共同提升学习能力,这无疑能快速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步伐。 干部培训有基地。能进一步扩大领导干部的受训面、拓展行业特色课程的普及面以及增强干部培养体系的完整性,也可采取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办班的方式,提升管理层谋划科学发展的能力。 员工提升有机会。企业大学立足于持续性、全员性教育学习,可以让学历层次低的员工能上“大学”,提升自身素质;可以消除培训空白,让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去学习;可以让专业技术突出的员工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让“专才”更专。

资源整合有平台。在企业大学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对全省系统的学习资源和教师资源统一整合和配置,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培训的系统性和效率。尤其是能让近年来日益壮大的内训师队伍有有用武之地和交流平台,从而更有利于行业内部知识的沉淀与传播。 优秀人才有动力。把学习与绩效挂钩,为优秀的员工优先提供一些深入学习的机会,让学习培训成为一种福利。 企业大学的科学定位 建设浙烟企业大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先定好位,才能布好局。笔者认为,企业大学应该明确四大定位。 管理骨干的“黄埔军校”。各级管理干部承担着承上启下、带领团队完成目标的任务。企业大学要成为中高层管理者的“黄埔军校”,培养最有潜力的企业管理者,让他们成为拥有优秀实践能力、行为习惯和管理习惯的中坚力量。 企业战略的孵化器。企业大学要成为帮助企业理清战略思路、解决热点难点理论问题、打造高效执行力的战略工具,进一步支撑企业战略任务的实施。要做企业的智库、学习需求的分析者、培训体系的设计者、培训课程的开发者、培训效果的评估者,使管理层能理解战略、员工层能跟上执行。 管理技术的研发阵地。浙江烟草可以依托企业大学,将行业内外先进管理技术进行深入“加工”,研发符合浙江烟草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 本院现有教师240人,其中教授86人,副教授78人,教授中有博士生导师61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经济、金融学人才的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设在本院;学校与法国联合举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文学(法语)双学士学位班,与法国鲁昂高商联合举办的中法金融班、中法工商管理班也设在本院。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设有1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19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会计硕士(MPAcc)、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设置的本科专业有:经济学基地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保险、工程管理、物业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 经济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本基地班立足本土,引进国际现代经济学教育规范,对学生进行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核心的严格的现代化经济学训练;着重于通过现代经济学教育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如数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当代经济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等。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期刊分级方案2013.10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术期刊分级方案 中文期刊 期刊分三类:第一类为奖励期刊;第二类为重要期刊;第三类为核心期刊。 一、奖励期刊 (一)按一级学科认定的奖励期刊 每个一级学科认定2种中文奖励期刊,原则上为各学科排位前列的期刊,奖励期刊为: 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二)学校认定的奖励期刊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所颁布的社科奖励中文期刊(武汉大学1998〈33〉号文件),期刊见附录1。 二、重要期刊 (一)按二级学科认定的重要期刊 原则上每个二级学科认定1种重要期刊,为本学科在CSSCI期刊目录中排位最前的期刊;管理学科的期刊综合性较强,其认定还依据国家自科基金委管理科学认定的重要学术期刊。

经济类: 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保险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科学、国际金融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土地科学、宏观经济研究 管理类: 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 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科学、管理学报、 管理评论、预测、营销科学学报、旅游学刊 (二)综合性重要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中国软科学 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 三、核心期刊 (一)CSSCI收录期刊 CSSCI收录期刊根据最新目录适时调整,包括论文见刊时上一年度或发表论文当年CSSCI来源期刊和学术集刊。 (二)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期刊全文转载的论文 (三)《珞珈管理评论》视为核心期刊

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分析 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重点比较分析了三种战略思维: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并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 战略是什么?我们可以用《Economist》杂志的一个简单而权威的定义进行诠释,即战略回答企业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Where do you want to go?”,一是“How do you want to go there?”。企业长期存在及发展的基础是创造价值,价值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构成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创造价值则是后一个问题的解答,至于价值如何分配则是企业各种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博弈结果。这样,我们可以说企业战略就是如何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创造。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萌芽阶段。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60年代有钱得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进入70年代以后,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实际操作,其主流如70年代的经营组合管理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定位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从外部环境看,技术创新加剧,国际竞争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不确定性对企业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内部环境看,员工素质普遍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日渐增强,组织趋向扁平化和弹性化。战略管理研究转向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那时,圣吉、柯林斯和珀斯提出了企业愿景驱动性管理,另外一些学者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上进行发展,提出了竞争优势观和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模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和创造未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有较大影响和代表性的如德—博诺提出的超越竞争理论、莫尔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使用演化理论、达韦尼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等。另外一些学者敏锐地感受到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如瑞克

对企业大学战略定位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对企业大学战略定位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时下,国内建立企业大学俨然成为一种风尚。可问题的关键是,对企业大学的模糊认识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与盲目,导致了中国的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具有的“神奇”功效。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著名成功企业大学案例,从企业大学的战略定位与评价体系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企业大学战略定位评价体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就在本企业开办了企业大学。著名的《财富》杂志年度排行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拥有或正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根据相关预测,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达到3700所。受到国外企业大学如火如荼发展的影响,“企业大学”概念越来越为我国企业所了解。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如海尔、平安、万科、腾讯等,纷纷树起企业大学的旗帜。 企业大学是一个企业中的教育实体,它作为一种战略性工具支持公司完成其使命,通过众多活动来推进个人和集体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发展。企业大学的关键在于通过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提升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靠科学管理。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靠‘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及持续不断的教导’。” 企业大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中国的企业纷纷趋之若鹜。但问题是:国内的企业大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因而也就存在诸多不足。要想使企业大学真正起到拯救企业的作用,须解决企业大学建立过程中的诸多关键性问题。本文将针对企业大学的战略定位与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提出实际操作的对策。 一、企业大学的战略定位 中国近90%的企业大学是从原有的培训中心或培训部门演变而来的。在改旗易帜之后,中国企业大学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转变其原有的工作重心,认真思考公司目前人才培养的战略、工作重点和面临的挑战分别是什么?建立企业大学的短中长期目标是什么?如何看待企业大学与公司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关系?从以前培训事务处理专家的角色转移到更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角色上来。 企业大学应该保持与组织战略的直接联系,通过实践将学习成果与组织的战略经营需要联系起来。企业大学在设立学习项目的出发点通常是由于企业经营问题或者机遇所带来的战略转移,通过学习解决方案来对全员传播企业战略思想,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直接相联带来的最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