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第21卷 第4期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Vo l.21, No.42010年12月

Journal of Geo log ical Hazards and Env ir onment P reserv ation

December 2010

文章编号: 1006-4362(2010)04-0049-05

收稿日期: 2010 07 22 改回日期: 2010 09 19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宋仁亮,王少龙,方星,毛建国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蚌埠 233000)

摘要: 近年来安徽省采取实地调查、资料研编、水量的估算和推算等方法,进行了全省17个重要城市

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评价研究工作。在深入分析全省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现状、摸清重要城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富水地带及水源地开采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选择原则、开发利用程序及保护措施;初步选择出远景地下水应急水源地37个,评价总应急供水量116.7~145.2 104m 3/d,可供2224~2884万人基本生活使用和5685~7060万人维持生活使用,为全省各重要城市应急供水机制建设提供可靠的地下水资源保障。

关键词: 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安徽省中图分类号: P 641 文献标识码: A

2010年春季西南5省发生的世纪旱灾,使得灾区百姓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这再次突显出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重要性。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是指

在连续干旱年份及污染事故的突发情况下,现有供水水源地出现问题,为解决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而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有一定开采周期的临时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目前全省城市供水,除淮北平原外,多为地表水。建国以来全省曾发生过多次由于连续干旱以及水质污染造成的突发性区域和城市缺水事件,一些城市甚至长期经受着供水不足的困扰。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变,地表水污染程度不断加剧,迫切要求加快对全省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研究工作。本文对全省

地下水资源量与分布、地下水赋存条件、重要城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全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安徽省应急供水水源地开发程序和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保护措施,为今后安徽省开展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评价和建设提供依据。

1 地下水资源与赋存条件分析

1.1 地下水资源量与开采程度

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 安徽省2007年水资源公报!和 安徽省2007年地下水环境监测报告!中天然水资源相关数据(表1)表明,安徽省地下水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表1 安徽省天然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一览表

T able 1 Natura l w ater r eso ur ces develo pment and utilizatio n data in A nhui pro vince

项目一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地表水天然径流量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量

天然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多年平均值216.25654.39112.66

757.98

261.76135.21项目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地表水开采开采量占总量比开采程度地下水开采开采量占总量比开采程度可采地下水资源剩余量2007年平均值

237.19

216.92

91.45%

82.87%

20.278.55%

14.99%

114.94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108m 3/a;#天然水资源总量=(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量)+地表水天然径流量;?地下水可采

资源量=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 62.52%,地表水可利用量=地表水天然径流量 40%;%地表水开采程度=地表水开采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可采资源量

1.2 地下水赋存条件

全省水文地质分区按地貌 构造可以分为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皖西山地、沿江丘陵平原和皖南山地5个一级水文地质区(图1)。各分区的地下水赋存条件简述如下

:

图1 安徽省水文地质分区图

Fig.1 A nhui P rov ince s hydrog eolog ic divisio n ma p

淮北平原(包括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和蚌埠市淮河以北及淮南市淮河以北)和沿江丘陵平原(包括滁州市、巢湖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州市、铜陵市、池州市和安庆市)水文地质区,发育有面积广、厚度大的松散岩层,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易形成松散岩类孔隙水;同时部分地区还发育有碳酸盐岩,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易形成裂隙岩溶水。江淮波状平原(包括蚌埠市淮河以南、淮南市淮河以南、合肥市和六安市)和皖西、皖南山地(包括黄山市)水文地质区,多发育为较致密、坚硬的碎屑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不利于地下水的贮存,但由于风化和构造裂隙的存在,在某些裂隙发育地段和侵入岩的接触部位,能够形成裂隙水。另外,部分地区还发育有碳酸盐岩和松散岩类,虽然分布面积和厚度有限,但有特殊地段如断裂带、河谷地带所形成的地下水。

2 重要城市城市供水和地下水开采现状

安徽省重要城市主要是17个省辖市,市区总面积27467km 2

,总人口1893.16万人。

城市供水以淮河为界南北差异较大,淮河以北

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其中淮北市、宿州市地下水开采程度较高,分别为103.98%和76.58%,另外,阜阳市建成区深层地下开采程度也较高,为44 99%;淮河以南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其中池州、六安市地下水开采程度相对较低,分别为0 37%和0.75%(表2)。

3 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地下水水源地达90余处,其中城市及工业区水源地38处,矿区水源地50多处,日开采总量约120 104m 3。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其中淮北平原70余处,江淮波状平原2处,沿江丘陵平原10处,皖南山区1处,大别山区尚未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

尽管安徽省城市供水中对地下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采利用,但是利用地下水作为应急供水水源地,尚未系统建成。为了查明全省主要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建立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近期,我省开展了

全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初步调查工作,应

急水源地(水源点)勘查、评价、设计、施工等一系列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正在筹划之中。

4 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选择

4.1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选择原则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4.1.1 水量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层数多、厚度大、渗透性强、分布广、调节能力强等富水地区(段),但不同类型的水源地,根据单井涌水量的大小,选择标准有所不同。

?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源地,单井涌水量(500m 3

/d;#裂隙岩溶水源地,单井涌水量(500m 3

/d;?基岩裂隙水水源地,单井涌水量(100m 3/d(特殊贫水地区可选择(50m 3/d)。4.1.2 水质

地下水水质符合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93),经过处理后符合 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 2006)。4.1.3 环境

(1)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可汲取性等因素考虑,分散供水点主要选择在城市市区,小型水源地

50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

表2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开采程度及基本情况表

T able2 T he pr esent ex ploitation degr ee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about g roundw ater in impo rtant urban o f A nhui P rov ince

项目城市 市区面积

/km2

总人口

/万人

多年平均地下水

天然补给量

/ 108m3)a-1

地下水

可开采资源量

/ 108m3)a-1

地下水开采量

/ 104m3)a-1

地下水供水量

占总供水量比例

/%

地下水

开采程度

/%

合肥839198.390.82760.6471204.480.83 3.16芜湖720105.28 1.3598 1.0446200.000.79 1.91淮南1691165.88 3.5283 2.77572789.58 2.3310.05蚌埠60192.110.76000.5360942.29 6.5617.58安庆82174.10 1.7342 1.3475400.000.61 2.97马鞍山34062.430.27130.140717.870.03 1.27淮北754107.53 1.5263 1.190212062.0086.93101.34阜阳1844197.86 3.1125 2.501211252.9091.5044.99铜陵35043.910.69850.3010469.56 2.5415.60六安3583182.76 4.8338 3.0530228.980.260.75宿州2868178.49 4.7555 3.598027553.4867.7476.58滁州140452.74 1.69370.8936592.46 6.72 6.63亳州2226151.51 3.3904 2.65239187.5788.2434.64巢湖203187.36 2.7461 1.7550200.000.61 1.14宣城262184.62 4.1379 2.6209267.33 1.27 1.02黄山234243.19 3.3607 1.0220150.23 2.53 1.47池州243265.00 5.1509 2.570395.10 1.140.37 注:表中地下水开采程度大于百分之百说明该地区地下水出现超采现象

主要选择在距城市中心垂直距离不大于10km,中型水源地主要选择在距城市中心垂直距离不大于30km,大型、特大型水源地主要选择在距城市中心垂直距离不大于50km。同时要远离原有取水点或排水点,水源地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一般不大于40m。

(2)从地质环境因素考虑,水源地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和地质灾害点(垂直距离大于500~1000 m),尽可能的选择不易引起水质污染,便于保护的地段。对于已污染地段(地下水或地表水)应选择在上游地段;对于已开采的水源地(区),其开采程度一般低于90%。对于淮北平原区,应急水源地的开采层位尽可能与市区主要供水层位不同,或远离主要供水开采区。

4.1.4 供水时间与定额

供水时间不少于180d。供水量一般为50 l/人)d(基本生活:不考虑卫生、淋浴等设施使用,输水管网限时限量),最少不低于20l/人)d(维持生活:同基本生活,不同的是居民多到指定的供水点取水)标准。

4.2 重要城市地下水类型及其水量

全省17个重要城市的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地下水类型、分布、水量等情况见表3。

表3 地下水类型、分布、单井涌水量一览表

T able3 T he g ro undwater types,distributio n,Single well g ushing

地下水类型项目 分布

单井涌水量

/m3)d-1

松散岩类孔隙水

淮北平原

沿江丘陵平原

江淮波状平原

皖南、皖西山地

大部分

山前地带

大部分

河谷地段

大部分

河谷地段

500~3000

小于500

小于100

500~3000

小于100

500~2000

裂隙岩溶水沿江丘陵平原

隐伏型

裸露型

大部分

岩溶发育地段

大部分

岩溶发育地段

100~1000

1000~3000

100~500

500~3000

基岩裂隙水江淮波状平原、皖南山地、皖西

山地以及沿江丘陵平原

隐伏型

裸露型

大部分

裂隙发育地段、侵入岩接触带

大部分

小于100

100~1000

小于100

51

第21卷 第4期宋仁亮、王少龙、方星,等: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4.3 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确定

根据三类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重要城市的地下水开采状况,全省初步选择出远景地下水应急水源地37个,开采点760~1145个。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源地19个,开采点60~95个;岩溶水水源地15个;基岩裂隙水水源地2个,开采点700~1050个(图2)。总供水量116.7~145.2 104m3/d。可供2224~2884万人基本生活使用和5685~7060万人维持生活使用(表4)。

表4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说明表

T able4 T he ex planation about gr ound w ater emerg ency water supply so ur ce in impo rtant urban of A nhui pro vince

城市

水源地类型及数量/个

松散岩类

孔隙水

数量开采点

基岩裂隙水

数量开采点

裂隙岩

溶水

数量

小计

水源地

数量面积/km2

开采点

数量

可供水量

104m3)d-1

可供使用人数/万人

基本生活维持生活

合肥2250~3002260250~3009~11

芜湖33200/11~13220~260550~650淮南1100~150********~1506~9120~180300~450蚌埠3100~150380100~1508.7~10.7174~214435~535安庆150~100125350~1004~5.580~110200~275马鞍山2100~150251100~1505~8100~160250~400淮北112130/8~9160~180400~450阜阳33250/8~11160~220400~550铜陵112114/6~8120~160300~400六安1100~2001150100~2007~8140~160200~250宿州112110/7~8140~160200~250滁州123240/7140350

亳州22150/5~7100~140250~350巢湖22120/7~9140~180350~450宣城30~60117030~607~8140~160350~400黄山30~35225830~354~580~100200~250池州123116/7~8140~160350~400

合计2160~952700~105014372272760~1145116.7~145.22334~28845685~7

060

图2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分布图Fig.2 T he distr ibution map about gr ound w at er emer

g ency water supply source in key city o f Anhui

pr ovince 5 应急供水水源地开发程序和保护措施

5.1 应急供水水源地开发程序

重点城市供水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应急时期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对应急供水的要求或应急供水量的多少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即使在应急供水时期,不同时段、不同应急状态下的应急供水量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开发利用要根据实际需求优化选择合理调度。本着?解决应急供水需求、节约开采和输水成本、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应急供水水源地划分为4个级别,第一级别为重点城市已有供水水源地,第二级别为新开辟应急供水水源地,第三级别为城市附近区、县及主要工业供水水源地,第四级别为城市附近区或周围地区一般性工业供水水源地。重点城市在进行应急供水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逐级开发利用,当一级供水水源地供水量不足时,再启用下一级别应急供水水源地供水。

5.2 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保护措施

地下水保护和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科学开发、合理用水、加强监督管理和动态观测预测。

(1)合理布局、科学开采。按照?合理布局,科

52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

学开采,加强监督,严格保护+等原则和应急水源地

提供的可采量开采地下水。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加强对地下水开采利用的监督,进行地下水水情的预测预报,及时发现和防止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

(2)超采地区要调整开采井布局或限制开采量。对于超采地区,如淮北平原的阜阳、淮北、亳州、宿州等市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区,应合理调整井距和限制开采量。防止出现水源地衰竭和环境地质问题。

(3)建立卫生防护带,防止污染源的入侵;实行?有害物质+排放标准,预防?三废+污染地下水。预防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对于建在城市非建成区的应急水源地,尚须注意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以及人畜粪便的排放。

(4)成立水资源保护组织,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

6 结语

安徽省的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尚未建成系统,应加快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建设进程,以便在突发状况下保障城市供水。同

时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择应根据所在城市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和富水地段的分布以及其开发利用特征综合确定,应急供水量的评价应结合应急水源地的类型选用较为适宜的方法,使评价结果体现客观性和实用性,条件许可时,同一水源地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以利于相互验证。此外,为保证水源地应急供水功能的正常发挥,还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提出较为合理的涵养补源措施及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戴长雷,迟宝明,等.北方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J].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2008,35(4):42 46.

[2] 卜华,孙英波.山东省重点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J ].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2008,35(6):42 45.

[3]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下水资源评价[R].蚌埠

市: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2.

[4] 安徽省水利厅.2007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R].合肥市:安徽省

水利厅,2008.

[5]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7年安徽省地下水环境监测报

告[R].蚌埠市: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8.

[6]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

水应急水源地调查报告[R].蚌埠市: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2009.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GROUND WATER USED

AS WATER SO URCE FOR EMERG ENCY SUPPLY IN IMPO RTANT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Song Ren linag,Wang Sao lo ng ,Fang Xing,M ao Jian g uo

(No.1Hy dr olog ical Engineer ing Geo lo gical Explo ration Institut e o f Bureau of G eolog y and M iner al

Resources of A nhui P ro vince,Beng bu 2330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aking site investig atio n and infor matio n rev iew ,est imating and w ater quant ity calculat ion,assess ment on g round w ater used as water so urce fo r emerg ency supply w as made in 17impor tant cities in A nhui pr ovince.Based on analysis o f hy dr olog ical geo lo gy co ndition,the g ro undwater resource dist ribution and utilizat ion status,t he paper put for war d:select ion principle of the g ro undwater so ur ce to be used as emerg ency w ater supply ,ut ilizat ion pr ocedure,and pro tect ion meas ures.Chosing 37g ro und w ater emergency as w ater supply source w ith 116.7~145.2million m3/d.It can be supplied for 2224~2884people t o maintain their basic daily life and 5685~7060million to sur viv e.It is impo rtant fo r t he emer gency water supply mechanism o f urban constr uctio n t o prov ide reliable guar antee of g ro undwater resources.Key words:

gr oundwater ;emer gency w ater supply source;A nhui P ro vince

作者简介: 宋仁亮(1979- ),男,江苏泗洪人,工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工作。

53第21卷 第4期宋仁亮、王少龙、方星,等: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加快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

加快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 【摘要】面对水资源危机,本文从城市用水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入手,根据典型城镇应急水源地建设情况,探索提出解决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渠道,阐述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危机;饮用水安全;应急水源建设;水资源储备 0.前言 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有他的特殊性,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使水资源分布状况发生变化,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使得过去的周期性丰枯成为相对的长期性;从中期看,水资源固有的周期性也使得特枯和连续枯水现象时有发生;从短期看,突发的水污染事件也使得水危机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应对和解决危机,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从分析城市现状水资源状况入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应急水源建设,探索提出解决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渠道和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恩施市水资源概况 恩施市位于清江干流上游,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鄂西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为“楚蜀咽喉”之地,也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桥梁。全市国土面积3967km2,辖4个办事处(舞阳坝、小渡船、六角亭、沐抚)、3个镇(板桥、崔坝、龙凤坝)和10个乡(红土、新塘、沙地、白果、白杨坪、盛家坝、芭蕉、三岔、屯堡、太阳河)共172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富硒食品、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城市发展也正向中等城市目标建设迈进。 恩施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36.7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在5000m3以上,远远大于全国、全省人均占有量,从数量上看恩施市水资源极其丰富,但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看,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70%以上,大量的水以洪水形式排泄掉。从降水量的区域分布看,北部乡镇的降水大于其他乡镇,如太阳河、龙凤坝等。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看,绝大部分河流水能资源已开发殆尽,主要为水力发电,仅余下的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由于恩施市地处武陵山区,山高坡陡,河道下切较深,部分集镇都地处山间台地,远离水量丰富的河流,如三岔、新塘、红土、沙地、崔坝等,这些乡镇生活供水水源都是选择水量较小的山泉水或溪沟,如遇干旱年便出现区域性缺水情况。近些年来,城区主水源(大龙潭水库)几次的水华现象,也使供水危机时有发生。 2.城市现状饮用水源情况

备用水源地“假象”

备用水源地“假象” 2012年8月6日,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应急备用水源(凤凰湖)工程建设工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 作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却爱管一些跟美术无关的“闲事”,比如水务问题。 2014年下半年,他曾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到广州的流溪河下游调研。“当时我很震惊,发现水质非常糟糕,水源地也缺乏严格的管理。”许钦松告诉《?t望东方周刊》。 之后,许钦松立即将此情况反映给了广州市相关部门。2015年1月14日广州市水务局发布消息称,将把该市位于流溪河下游的备用水源地调整至流溪河上游,许钦松这才舒了一口气。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许钦松将备用水源地的问题写进提案,建议政府加大对应急备用水源地的资金投入,并建立一套定期检测机制,以保证备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给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48个建设了备用水源地,占总数的79%,共建成各类型应急备用水源地约1200个,总的日应急供水能力达1.3亿吨。

“尽管各地建设备用水源地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廖文根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污染触发备用水源地建设潮 国内备用水源地建设起步于2000年前后。 2001年10月,北京怀柔备用水源地开工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投入实践的备用水源地项目,北京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建立备用水源地的城市。此后5年,北京又相继建设了平谷、房山张坊、昌平马池口等3大备用水源地,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备用水源地供水系统。 北京在备用水源地建设上的成功实践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而此前国内并无备用水源地的概念,由此发端,各地也开始陆续尝试。 2005年2月,原国家建设部颁布新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要求各地在保证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城镇供水应急体系。 在这个压力之下,许多城市开始建设备用水源。例如无锡在2005年6月启动了长江备用水源地选址工作。 2005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大中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城市备用水源。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水源地如何界定和分类 概念:饮用水水源地一般是指提供城乡居民生活及公共服 务用水(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餐饮业、旅游业等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广义的水源地还包括河流源头地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指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对水源区采取的法律与技术措施。 分类:根据供水的水体类型,可分为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以供水人口数为分界线,分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 我国实行怎样的保护制度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 等级划分: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是指地下水水源地的地表分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为地下水水源的补给、径流区。 水质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

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警示要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特殊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规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包括向城市自来水厂直接提供水源的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以及海水淡化厂取海水的海域。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上下游兼顾、共同协调,制定出入境的水质和水量要求,其保护区的划分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 政策措施: 有哪些保护规定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 除了《水污染防治法》第56~63条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

第28卷第1期2010年1月 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 ater Resour ces and P ow er V o l.28N o.1Jan.2010 文章编号:1000 7709(2010)01 0047 04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 叶 勇1 谢新民1 柴福鑫2 赵全升 3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3.青岛大学环境科学系,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针对建设应急供水水源地是维持城市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供水保障能力的有利措施,探讨了应急供水水源地相关概念、特征及选取原则,并以沈阳市新城子区长河羊肠河流域为 例,论证了建设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地下水应急供水方案建立后备水源地或应 急供水水源地均行之有效,为该区域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城市应急供水;地下水水源地;应急供水水源地;应急供水特征;沈阳市中图分类号:T V213.4;P614.8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 08 31,修回日期:2009 10 09 基金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基金资助项目(2007BA B28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51)作者简介:叶勇(1982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等,E mail:erqie@https://www.360docs.net/doc/7d8784716.html, 通讯作者:谢新民(1963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规划及合理配置,E mail:xiex m@iw https://www.360docs.net/doc/7d8784716.html, 稳定可靠的水源供给是保证城市市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及和谐稳定的基本前提[1]。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及供水安全的复杂性,城市供水系统的脆弱性逐渐显现,供水问题趋于严峻[2,3]。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缓解城市供水系统的脆弱性和应对未来污染型缺水或因突发性污染事故等导致的供水压力,开展城市应急(备用)供水水源地的相关研究势在必行。鉴此,本文探讨了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定义、特征及选取原则,并以沈阳市新城子区长河 羊肠河流域为例,论 证了建设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可行性。可为该区域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提供参考。 1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 1.1 定义 初期的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一般指在应对连续干旱等自然条件下城市常规水源不足而采取的临时供水水源地[4]。受认知与社会发展影响,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内涵与外延均得到了不断丰富,经历了从自然向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从仅考虑水量到水质、水量及水压综合考虑的巨大转变 [5~7] 。 综合前人成果并考虑当前城市供水风险不确定性等诸多新因素的影响,及加强应对遭遇不同 风险时的抵御措施和处理能力,应从应用情景、供水时间、应急状态及应急预案等不同方面系统地确定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内涵与外延,可定义为在常规水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等导致供水能力下降或破坏的情况下,为满足城市一定时期内水量(水质)需求,响应不同应急状态并在应急供水预案统一管理下启动的临时供水水源地。1.2 特征 (1)启动条件。应急水源地仅在常规水源遭遇风险不能满足城市用水需求时开启。导致常规水源不能供水的因素复杂多样,按作用主体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按水源特征分水量短缺与水质污染。一般自然灾害导致的应急供水态势相对缓和,能短期预警(如干旱、洪灾等);人为破坏导致的应急供水态势则通常较紧急(如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输水工程管网破坏等)。 (2)应急状态及应急预案。据突发事件的规模、紧急程度、受影响范围等确定不同的应急响应状态及城市用水需求。一般定为四级:!级(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和?级(一般),即水量或水质污染造成供水能力下降(或污染使主城区停水)分别为80%以上、60%~80%、40%~59%、20%~39%,均在24h 内不能恢复。采用事先编制响应不同应急状态的应急供水预案,以合理配置各应急水源地的开采规模、开采时限及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 (环办〔2011〕93号) 1总则 (6) 1.1 编制目的 (6) 1.2 工作原则 (6) 1.3 适用范围 (6) 1.4 编制依据 (6) 1.4.1 法律法规、规章 (7) 1.4.2 相关预案 (7) 1.5 术语和概念 (8) 1.6 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9) 2 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 (9) 2.1水源地外风险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9) 2.1.1 固定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9) 2.1.2 流动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10) 2.1.3 面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11) 2.2 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 (11) 2.2.1 连接水体的环境信息调查 (12) 2.2.2 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 (12) 2.3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 (13) 2.3.1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调查 (13) 2.3.2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评估 (13) 2.3.3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 (14) 2.3.4 取供水安全保障 (15) 2.4 特殊时期水源地污染风险防范 (16) 2.4.1 地震 (16) 2.4.2 汛期 (17) 2.4.3 重大旱情 (18) 2.4.4 雨雪冰冻时期 (18) —3—

3 水源地预警体系建设 (19) 3.1 预警系统建设 (19) 3.1.1 监测预警 (19) 3.1.2 生物毒性预警 (20) 3.1.3 环境监管预警 (20) 3.2 跨界预警系统建设 (20) 3.3 预警信息研判 (21) 3.4 预警公告 (21) 4 水源地环境应急准备 (21) 4.1预案体系建设 (21) 4.1.1 预案体系 (21) 4.1.2 预案管理 (21) 4.2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22) 4.2.1 固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22) 4.2.2 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22) 4.3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23) 4.3.1 部门联动机制 (23) 4.3.2 跨界联动机制 (23) 4.4应急能力保障 (23) 4.4.1 应急能力评估 (23) 4.4.2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24) 5 水源地环境应急响应 (25) 5.1 责任单位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25) 5.1.1 事件报告 (25) 5.1.2 应急处置措施 (26) 5.2 环保部门的应急响应 (26) 5.2.1 接报与报告 (26) 5.2.2 应急指挥 (27) 5.2.3 应急监测 (27) 5.2.4 应急处置 (29) —4—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情况介绍

xx应急备用水源情况介绍 一、项目概况: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位于萧山城区西南,钱塘江与浦阳江交汇的三江口附近,工程建成后将是萧山城区的主要应急备用水源地。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现有湘湖(集水面积 4.4km2,水域面积 1.1km2);另一部分是本次新增湘湖(集水面积 6.3km2,水域面积 2.1km2)。工程建成后,总集雨面积 10.7km2,总水域面积 3.2km2,正常蓄水位 4.5m,应急供水死水位 3.0m,总蓄水容积960万m3(其中新增670万m3),正常蓄水容积725万m3(其中新增520万m3),应急备用供水容积430万m3(其中新增290万m3)。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新建区块)建设范围总面积约 2.46km2,其中水域面积约为 2.1km2,湖中现有的眉山、湘湖路、堤坝以及环湖绿化隔离带、工程管理用房等面积约 0.36 km2。征用土地 3006.7亩,其他不需要征用面积(包括国有水面等)约 687.6亩。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1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要求尽快组织编制全国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遵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11号)精神,浙江省水利厅以浙水计〔2007〕53号文《关于开展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县、区)开展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为此,浙江省水利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饮用水规划》),对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做出科学合理的保障规划。《饮用水规划》已于2009年初完成报批稿,目前正待省政府的批复,本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后,将成为指导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城乡饮用水工程建设、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饮用水规划》在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本着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进一步查清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工程建设方案,科学制定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应急机制。本规划重点对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供水系统、饮用水监控体系、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等作全面的规划,提出了确保水源地安全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定了各类供水工程的总体布局。 《饮用水规划》通过分析研究后的主要结论如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水资源量与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全省绝大多数地区还存在明显的供水水源单一性问题,一旦水源地出现问题,则全系统中断供水,对人民生活及生产将产生严重后果,对生产活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社会稳定。针对萧山区供水水源单一的现状,该规划推荐将湘湖和仓坞水库作为其备用水源地,湘湖水面恢复和仓坞水库建成后,可以满足萧山区的饮用水应急备用需求。 2xxxx水利综合规划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况1 2.2项目编制依据1 1.2.1相关法律法规1 1.2.2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1 1.2.3技术标准1 1.3项目编制范围2 1.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状况2 1.4.1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质量2 1.4.2农田径流污染物流失量3 1.5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 1.5.1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4 1.5.2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4 1.5.3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4 1.6解决饮水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第二章 XX县地下饮用水源保护背景分析5 2.1项目区概况及自然条件5 2.1.1地理位置5 2.1.2气候特征6 2.1.3地表水资源7 2.1.4地下水资源8 2.2社会经济状况11 2.3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概况11 2. 3.1甘泉水厂(主水源地)12 2.3.2五台山水厂(第一备用水源地)13 2.3.3东峡水库(第二备用水源地)13 2.3.4各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14 2.4水源地水质评价14 2. 4.1甘泉水厂14 2.4.2五台山水厂15 2.4.3东峡水库15 2.5水源地可供水量开采前景17 2.6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17

2.6.1工业源17 2.6.2生活源19 2.6.3总体情况及评价21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23 2.1方案设定原则及方案确定23 2.1.1项目工程内容设定原则23 2.1.2项目实施方案23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25 3.1编制依据及说明25 3.2投资估算25 3.3资金来源26第四章后期管理与保障27 4.1组织管理27 4.2资金管理28 4.3质量管理28 4.4水源保护29第五章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29 5.1社会效益分析29 5.2经济效益分析30 5.3环境影响评价30第六章结论31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标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1 前言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 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2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1.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1.4.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1.4.2 潮汐河段 潮汐是海水受月球吸引力作用,出现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并产生涨潮流和落潮流。涨潮时潮水溯流而上,使河水水位升高,并出现溯河流;落潮时则使河水水位回落,并出现顺河流,通常把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称为潮汐河段。 1.4.3 孔隙水 孔隙水是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它主要分布于松散的沉积层中,也存在于半胶结的碎屑沉积岩中。 1.4.4 裂隙水 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根据岩层含水裂隙的产状,裂隙水一般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层状裂隙水及脉状裂隙水三种类型。 1.4.5 岩溶水 岩溶水原称“喀斯特水”,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空隙(如溶洞、溶隙、溶孔等)中的地下水。 1.4.6 潜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相对于基准的高程称潜水位,地面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 1.4.7 承压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1.4.8 浅层水 浅层水指与当地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 1.5 基本要求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包括向城市自来水厂直接提供水源的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以及海水淡化厂取海水的海域。 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上下游兼顾、共同协调,制定出入境的水质和水量要求,其保护区的划分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按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其上游地区必须保证达到出境水质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量。其上游地区排污不得影响下游(或相邻)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是指地下水水源地的地表分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为地下水水源的补给、径流区(承压含水层单指补给区)。 关于水质标准的要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

城市应急供水规划

城市应急供水规划 摘要:居安思危是人类面对各种灾害的挑战所总结出的具有高度智慧的治国理念,应急供水系统正是解决可能的供水危机的最好办法。本文从应急供水系统的 建设以及应急供水预警系统的建立与保障两个方面讨论了应急供水的规划问题。 关键词: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应急供水预警系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面对自然灾害、水质污染、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战争以及各种突发事件导致供水安全遇到挑战时,应急供水系统 将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应急供水系统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 应急供水系统的建设以及应急供水预警系统的建立与保障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应 急供水的规划问题。 1应急供水系统的建设 1.1 应急供水目标 如同建设任何工程项目,都需要有建设的目标如建设规模、质量指标等,应 急供水系统在规划时也要充分考虑供水的目标。应急供水目标主要是供水人口数量、人均供水量指标、供水规模和供水水质指标[1,3]。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⒈供水人口数量。由于人口数量是动态变化的,而应急供水系统应满足未来 若干年的需求,所以需要预测人口数量。人口预测模型有马尔萨斯模型、Logistic 模型、线性回归模型等,应根据城市人口抽样统计数据套用模型,选择误差最小 的模型计算供水人口数量[2]。 ⒉人均供水量指标。应急供水的目标首先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水,基本生 活需水指标国家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文献[2]以联合国赈灾救助标准、世界卫生组 织建议及有关应急供水经验选用四个级别标准2.5~26L/人?d;文献[3]以拘谨型 家庭人均纯生活用水量为基础再考虑部分公建、服务用水选定100L/人?d。两篇 文献选用的人均水量指标差别很大,前者实际上是维持生命到最低生活标准的用 水指标,而后者则可以满足正常生活的用水指标。建议根据城市水源储量、经济 发展水平等综合考虑,人均供水量指标不应低于2.5L/人?d。 ⒊供水规模。城市应急供水规模由应急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管 网漏损等四项组成[3]。应急生活用水量按照人口数量和人均供水量指标计算;应 急工业用水可取正常工业用水量的30%[3];消防用水量可以按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8.2.1一次灭火用水量数据基础上再考虑次生火灾用 水量而增加20%~40%[4];管网漏损宜按各城市的控制目标考虑,一般不超过 12%[3]。 ⒋供水水质指标。供水水质指标应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但作为应急供水,因使用时间短及考虑投资成本问题,严控会造成急性中 毒的指标而可以适当放宽长期影响健康的指标[3]。 1.2应急水源规划 应急水源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⒈依据国际惯例,水源应该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3]的原则进行选择, 而且国外的大城市通常建设大规模的水库作为城市的可靠水源地,国内也有很多 大中型城市将水库作为备用水源[5]。因此,水源首先应该选择水库、河流、湖泊 等作为水源地;在地表水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选择地下水做为备用水源。 ⒉便于水厂取水,经济合理。取水点应距现有水厂较近,又在城镇和工矿企 业的上流,水质污染较小[3]。

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概论 (1) 一、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6) 十一、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6)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19)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0)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0)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0)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2)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3)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3) 二、工艺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4) (二)技术保障措施 (24)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 三、设备的选择 (25)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7) 第八章环境保护 (27)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8) 二、污染物的来源 (29) (一)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期污染源 (30) (二)西北供水应急备用水源运营期污染源 (30)

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清查表

全国水利普查China Census for Water 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清查表 2011年 表号:Q 8 0 3 表 制定机关:水利部 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 [2010]181号 有效期至:2 0 1 2 年 8 月 普查员:联系电话:日期:2011年月日;普查指导员:日期:2011年月日

Q803表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清查表填表说明 一、普查对象及范围 地下水水源地是指向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的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如自来水供水企业的水源地、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地、单位自备水源地等。 凡未废弃的规模以上(日取水量大于或等于0.5万m3)地下水水源地,均需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逐个填表。本表可续页。 二、填表要求 1、清查表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中性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填写代码时,每个方格中只填一位代码数字;填写数据时,应按规定保留位数;选择时,应在备选项前的“□”内打“√”。 2、清查表由水源地管理单位配合并协助普查员填报,没有管理单位的水源地,其清查表一般由所在地的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普查员填报;普查指导员负责清查表的审核。无需盖章。 三、指标解释 【1.行政区名称】填写清查所在的行政区(至县级)的名称;如为跨县级行政区的水源地,则填写井数所占比重较大的县级行政区名称。 【2.水源地名称】按照管理单位对该水源地的命名填写,如××县水源一厂水源地。 【3.水源地编码】由普查机构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规定的编码要求填写。 【4.水源地所在乡级行政区名称】填写该水源地所在的乡级行政区名称,如大埠乡;如为跨乡级行政区的水源地,则填写井数所占比重较大的乡级行政区名称。 【5.水源地日取水量】一般可根据取水许可证、批复文件、储量(或勘探)报告等确定;如无上述资料,可填写近5年(2006~2010年)的实际最大日取水量。 【6.水源地管理单位】填写水源地管理单位的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及隶属关系。 【6.1名称】已办理取水许可证的,按照取水许可证上登记的取水权人名称填写;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填写该水源地的实际取水单位名称。 【6.2联系人】填写管理单位指定的联系人姓名。 【6.3联系电话】填写联系人常用的电话。 【6.4隶属关系】单项选择水源地管理单位隶属于哪一级行政管理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省、地、县、街道、镇、乡和其他,县级以下街道、镇、乡和其他均选择乡。

张家界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张家界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为确保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全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卫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高政府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编制。 1.3 适用范国 本预案所称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全市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居民(村民)饮水安全和对本地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 1.4 事件分级 依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环境事件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 级)和特别重大(I级)四级,预警分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1)特别重大事件(I级):指因危险化学品贮运过程中发生泄漏或者补给水源严重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中毒的污染事件;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污染事件。 (2)重大事件(II级):指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污染事件,因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使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污染事件。 (3)较大事件(III级):指因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污染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下、10人以上中毒,使主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4)一般事件(IV级):因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使村居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5 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

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1 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 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HJ/T338—2007 3.7 岩溶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4 总则 4.1 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第21卷 第4期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Vo l.21, No.42010年12月 Journal of Geo log ical Hazards and Env ir onment P reserv ation December 2010 文章编号: 1006-4362(2010)04-0049-05 收稿日期: 2010 07 22 改回日期: 2010 09 19 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 宋仁亮,王少龙,方星,毛建国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蚌埠 233000) 摘要: 近年来安徽省采取实地调查、资料研编、水量的估算和推算等方法,进行了全省17个重要城市 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评价研究工作。在深入分析全省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现状、摸清重要城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富水地带及水源地开采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选择原则、开发利用程序及保护措施;初步选择出远景地下水应急水源地37个,评价总应急供水量116.7~145.2 104m 3/d,可供2224~2884万人基本生活使用和5685~7060万人维持生活使用,为全省各重要城市应急供水机制建设提供可靠的地下水资源保障。 关键词: 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安徽省中图分类号: P 641 文献标识码: A 2010年春季西南5省发生的世纪旱灾,使得灾区百姓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这再次突显出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重要性。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是指 在连续干旱年份及污染事故的突发情况下,现有供水水源地出现问题,为解决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而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有一定开采周期的临时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目前全省城市供水,除淮北平原外,多为地表水。建国以来全省曾发生过多次由于连续干旱以及水质污染造成的突发性区域和城市缺水事件,一些城市甚至长期经受着供水不足的困扰。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变,地表水污染程度不断加剧,迫切要求加快对全省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研究工作。本文对全省 地下水资源量与分布、地下水赋存条件、重要城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全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安徽省应急供水水源地开发程序和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保护措施,为今后安徽省开展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评价和建设提供依据。 1 地下水资源与赋存条件分析 1.1 地下水资源量与开采程度 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 安徽省2007年水资源公报!和 安徽省2007年地下水环境监测报告!中天然水资源相关数据(表1)表明,安徽省地下水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表1 安徽省天然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一览表 T able 1 Natura l w ater r eso ur ces develo pment and utilizatio n data in A nhui pro vince 项目一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地表水天然径流量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量 天然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多年平均值216.25654.39112.66 757.98 261.76135.21项目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地表水开采开采量占总量比开采程度地下水开采开采量占总量比开采程度可采地下水资源剩余量2007年平均值 237.19 216.92 91.45% 82.87% 20.278.55% 14.99% 114.94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108m 3/a;#天然水资源总量=(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量)+地表水天然径流量;?地下水可采 资源量=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 62.52%,地表水可利用量=地表水天然径流量 40%;%地表水开采程度=地表水开采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可采资源量

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评价文献综述

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评价文献综述 一. 前言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障饮水安全是维持人类生存和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源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得水源地日益成为政府与公众关注的焦点。 进入21世纪,我国频繁发生地震、台风、干旱、水体污染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突发性事件。例如,2005年松花江流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等。这些突发性灾害和极端性气候事件,不仅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往往造成原有供水系统供水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瘫痪,危及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区域社会稳定。 国内外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保障饮水安全是许多突发性和极端性气候事件发生后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地区。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定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将供水及饮水安全问题提升到了战略高度。要求在尽量减少城市水安全事件发生的同时,应随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事先开战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规划和建设工作,构建“平战结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机制,以便能在出现城市水安全事件时及时处理,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减少损失。 二.应急水源地概述 2.1. 应急供水 应急供水是指在非常情况下(如发生战争、开采水源大面积污染、连续干旱及地震等自灾害),常规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断时,能够快速启用并在一定时间段内满足城镇居民低水平饮用水需求,以保障城市安全的供水(乔玲等,2004;华解明,2008)。 根据引发应急供水事件的性质,可以把应急供水分为突发性灾害引起的应急供水和非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应急供水两大类(戴长雷等,2008): 突发性灾害引起的应急供水是指如恐怖袭击、地震、战争、水污染事故等非常规事件导致的供水紧张状况下的供水行动,具有不可预知、突发性和必须解决三个特点;非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应急供水,主要是由于城市供水管理问题而引发的水资源紧张而需要启用的应急供水。此种应急供水往往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并以增加城市供水水源多样性,缓解城市供水潜在风险为基本目标。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综述

第29卷第2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年4月Vol.29No.2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 ces Apr.2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170);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9055);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7050601510000)作者简介:徐海珍(1983 ),女,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E mail:hz xu snower@https://www.360docs.net/doc/7d8784716.html, DOI:10.3880/j.issn.1006 7647.2009.02.020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综述 徐海珍1,李国敏1,张寿全1,2,董艳辉1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2.北京市水务局,北京 100038) 摘要:介绍国内外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的发展进程,重点剖析经验法、公式计算法、解析解 模型法和数值模拟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鉴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数值模拟方法中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影响保护区划分的重要因素,强调了条件随机模拟思想对保护区划分的重要性,指出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划分方法;解析解模型;数值模拟;随机模拟中图分类号:P641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647(2009)02 0080 05 Sum mary of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partition of the groundwater wellhead protection zone//XU Hai zhen 1,LI Guo min 1,ZHANG Shou quan 2,DONG Yan hui 1 (1.Key Laboratory o f En gineering Geomechanics,I 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 h ysics ,Chinese Acade my o f Sciences ,Beijin g 100029,Ch ina;2.Bei j ing Water A uthority ,Bei j 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method of parti tion of the groundwater wellhead protection zone is introduced.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 of the empirical method,formulation calculation method,analytical model algori th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re anatomized.In the international p opular nu 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the hydro geological parameters with un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re i mp 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tection zone delineation,which emphasizes the i mportance of stochastic si mulation in the protection zone delineation.Finally ,the develop ment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partition of the groundwater wellhead protection zone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ground water;wellhead protection zone;protection zone delineation method;analytical model;numerical si mulation;stochastic si mulation 水源地保护区是指国家为防止水源地(多为饮用水)污染、保护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它分为地表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近年来,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水污染的日益加剧,促使各国更重视地下水并把其作为优先饮用水源,而建立保护区则是保护地下水水源地的有效手段。 早在18世纪末期,欧美工业国家就开始了对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研究,到20世纪末期研究方法已相对成熟,并颁布了许多与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相关的法规,其中包括影响广泛的美国W HPP(well head protection program)计划。 我国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始于1984年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当时主要针对地表水水源划分保护区。在1989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 定 [2]中,提出了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防护的原则。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为规范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初颁布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4],对保护区划分的标准、方法、要求等做了系统规定。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应根据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井源类型、供水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等完成。而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复杂的,含水层的非均质、各向异性及水文地质参数的时空变异性等问题,导致了保护区划分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研究难度。随着人们对水源地保护区问题的不断探索,其划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笔者将对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发展中的几类主要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各方法的原理、划分步骤和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