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

美学学科的诞生:

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

(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

(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

(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

(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

二、研究艺术的哲学

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

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

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

中国美学家的观点:

(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

(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美学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

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他认为,美就是有用的;美具有相对性。(三)柏拉图论美:柏拉图把世界分为三种形式,即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理念,理念是不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它就是“美本身”。而一切具体的美的事物都要依赖于这个美本身,才能成为美的事物。柏拉图说“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

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理想国》

(五)普洛丁论美

1、普洛丁把柏拉图的“理式”看作是“神”或“太一”,是宇宙的一切之源,超越一切存在与思想。普洛丁认为,“神”、“太一”就像太阳能放射光辉,最先放出的是“理型”;接着放出的是“世界心灵”(世界心灵又放射出个别心灵);最后神放射出感官能接触到的物质世界。理型、世界心灵、个别心灵来自神,又要回归神,只有物质是无法回到神的。

2、普洛丁认为,“世间万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

二、中世纪重要美论

中世纪美学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其主题就是:美是上帝的一种根本属性。托马斯.阿奎娜(1225-1274)是中世纪美学的集大成者。

1、阿奎娜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是美,而是因为它是美的、善的,才为人所爱。美和善都来自上帝。

2、阿奎娜认为,美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整一或者说是完善,因为不完整的东西,就这一条件来看就是丑的。其次是比例或者说和谐。此外,还有明晰,因为我们称为色彩鲜明的东西是美的。

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美论

(一)文艺复兴——阿尔伯蒂论美:

阿尔伯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巨人。他的《论建筑》、《论绘画》、《论雕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学的第一块丰碑。

阿尔伯蒂认为美是和谐。“美是事物各部分间的一种协调和相互作用。这一协调是通过和谐所要求的特定的数、特定的比例和安排实现的,而和谐是自然的基本原则所在” (《论建筑》)(二)启蒙运动时期美论

1、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代表人物论美

(1)休谟(1711-1776):英国经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致力于人性研究,认为人性是由感情和理解两部分组成。感觉和经验是其美论的出发点。

休谟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每个人应该默认他自己的感觉,也不应该要求支配旁人的感觉。”

(2)柏克(1729-1797):从人性角度把美和崇高联系起来。

从主体角度,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自我保护,它联系着崇高感。二是社会生活,它联系着美感。

从客体角度,他认为,“小的、光滑优雅的,有变化的,娇柔的外表、颜色等可以引起人的美感。”

2.美在关系说: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美的本质在于事物的关系,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志。他划分了“外在于我的美”与“关系到我的美”两种美。前者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呼唤主体审美的这种关系,即真实美;后者是指事物对人的关系而言的,即相对美。

四、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古典主义美学论美

1.康德(1724-1804):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首先规定了鉴赏判断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判断。通过规定鉴赏判断完成美的分析:

(1)鉴赏判断是无利害关系的。他认为,“规定鉴赏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鉴赏判断是自由的、无私的,不受任何实际利害关系的限制。

(2)鉴赏判断具有普遍性。他认为,“美是无概念而又作为普遍愉快的对象被表现出来的”。(3),鉴赏判断是无目的的和目的性。鉴赏判断并不追求任何实际的功利目的,但又与主体

的某种心态想契合,从而引起审美快感。

(4)鉴赏判断具有必然性。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对所有人都是必然的。人的情感虽不同,但无利害关系的审美却是共通的。

2.黑格尔(1770-1831)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就是绝对理念或称绝对精神。

他认为美是感性的显现。“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就得更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美可以这样下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五、十九世纪重要美论

1.克罗齐的直觉说:他把人的认知活动分为直觉和概念,所谓直觉就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它不依赖于其他任何心灵活动,但心灵活动都离不开直觉。美学就是直觉的科学,他说,“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其直觉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一种表现和创造。因此他认为美就是直觉,艺术就是直觉。

2.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美在生活

“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分析评论要点:1.如何认识生活的丑;2.“我们”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美学论美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以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为中心原则,坚持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统一。从实践的观点出发,认为美是主客体的统一。

六、二十世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

弗洛伊德认为,美的本质和源泉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即libido.美感也是从性感延伸过来的。

中国当代美论

一、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1.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引进西方美学为主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美的本质第一次大讨论

3.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美的本质第二次大讨论;美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二、两次美的本质大讨论的过程

三、中国当代美论的四大流派

1.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美论

2.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美论

3.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美论

4.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美论

四、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如何进行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美是对人而言,不能离开人谈美。

(2)美是自由的形象。

(3)美事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4)美在创造中。

第三章

美感(审美经验)

狭义的审美经验指的是审美感受,即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审美认识、审美感情、审美意志三部分。广义的审美经验指的是审美意识,即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进入审美活动中的条件、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其结果的总和。

二、人的美感与动物快感的区别

1.动物的快感只是对环境的适应;

动物的快感具有种族性,不具有个性特征。

2.人的美感既具有种族性,又具有个性;

人的美感又具有社会历史性。

美感产生的因素

1.审美能力是美感产生的前提

2.审美心理是美感产生的基础

3.审美态度影响美感的存在方式

4.审美环境影响美感的产生

美感的心理构成

1.感知:感觉和知觉的总称。美感的基础因素。

感知中的直觉问题

直觉的四个特点:

(1)直接性

(2)突然性

(3)专注性

(4)透明性

2.想象: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1)想象的初级形式:即简单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

(2)想象的高级形式: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美感构成的核心因素。审美和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

3.情感:情感是美感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美感,情感渗透于审美的全过程。

情感在审美中的存在方式:

(1)客观论认为情感是审美对象所固有的。

比如,一幅油画能产生悲哀和喜悦的情感,是由于线条和色彩的客观性来决定的。

(2)主观论认为,情感是由审美主体投射到对象之中的。

十九世纪德国的美学心理学家里普斯提出“移情说”。他认为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具有的,而是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转移到对象之中的,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里普斯)古希腊多立克柱

(3)主客观“同构说”认为,自然事物和艺术形式之所以具有情感,是因为外在世界与人的心理世界具有同构对应关系。情感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4、理解:理解是一种理性因素。美感中也有对对象的审美判断和评价。理解是美感的评价阶段。

理解的多义性导致了美感具有个性差异:

(1)审美对象的多义性导致理解的多义性

(2)审美主体个性差异造成理解的多义性

第四章

一、自然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自然美是美学难题中的难题。

自然美的特殊性:

1.自然性:对自然的依赖性

2.多面性: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中;

自然事物的属性与人及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桂林山水

3.形式性:自然美具有以形式取胜的特点。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一般不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和区域性。

4.象征性:自然事物与人具有同构对应关系,其某些属性和形式往往让人联想到人的生活和价值。黑格尔指出,人可以在自然里“发见一种心情的共鸣”,“认出某些与精神有亲属关系的特点。”

二、社会美:指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美。社会美分为社会实践美和人的美。社会美的基本特征:

1.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是其重要内容;是对积极力量和进步势力的肯定。

2.社会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价值取向。

3.社会美表现为内容之美。

西方基本审美形态

一、优美与崇高:

1.优美:又叫秀美、阴柔美等,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一般是指充满和谐、明丽、柔媚的形象魅力的审美形态。优美的特征:和谐感;形式感;自由感

2.崇高:又叫阳刚美、壮美等,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以及物质和精神的强大力量和气势,使人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从而获得精神境界的升华。

崇高的特征:外在形态的博大、粗犷;内在本质的心灵震撼、精神鼓舞、生命体验;美感上的精神愉悦,并经历痛感

二、悲剧与喜剧

悲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也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形式,是一种审美形态。悲剧一般包含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局是有价值的正面形象的毁灭;从而展示崇高的精神价值,显示强烈的道德感染力量,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关于悲剧的论述

1.悲剧的三种类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2、黑格尔的矛盾冲突悲剧理论

他认为,悲剧产生的根源在于理念的分裂。理念的分裂导致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这种冲突表现为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冲突;而描写这些冲突正是悲剧艺术的

使命。

4.亚斯贝尔斯的存在悲剧:他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荒谬的,这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1)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罪

(2)人的行动本身就是罪

(3)人在自身存在中有很多反差,如人的知识的有限与世界的无限,是人无法克服的

(4)人存在的真理本身就是分裂的

5.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

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揭示了悲剧产生的客观社会根源。他们认为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恩格斯评历史剧《济金根》时提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的冲突”的著名论断。

6.悲剧及其特征:

悲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也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形式,是一种审美形态。悲剧一般包含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局是有价值的正面形象的毁灭;从而展示崇高的精神价值,显示强烈的道德感染力量,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悲剧的特点:人物遭受不幸;悲;净化

(二)关于喜剧的论述

1.亚里斯多德喜剧鄙夷说:

(1)他认为“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和伤害。” (2)他认为喜剧所模仿的对象较我们自己低下。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鄙夷感是喜剧的根本。

2.康德从心理效应上探讨喜剧:他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为虚无的情感。

3.黑格尔坚持矛盾冲突的观点探讨喜剧:他认为喜剧人物所追求得目的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根本实现不了的;在不断制造矛盾中不断暴露自己的缺陷与可笑。悲剧是内容压倒形式,喜剧是形式大于内容

4.马克思主义喜剧论:

认为喜剧对象的特征是“用另外的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是历史的客观进程“把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的必然产物。其本质也是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冲突,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5.喜剧及其特征:喜剧是一种寓庄于谐的美学范畴。主要运用夸张、悖谬的手法表现滑稽可笑的形象。笑和寓庄于谐是其特征。本质上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反对腐朽力量的否定,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间接积极的肯定,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歌颂人生的光明。

三、丑与荒诞

(一)丑的论述

1.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丑的美学》,他认为丑虽然不属于美的范围,“但又始终决定于美的相关性。”丑不同于假、恶,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

2.丑进入审美领域,通过对丑的揭露,达到对美的理想的展望,通过对丑的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

3.艺术中的丑

美与丑相互依存共生。丑是为了表现美。

美与丑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凡高自画像;罗丹.老妓

(二)荒诞理论:

荒诞就是不合理的不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形态,它来源于西方现代派戏剧流派。1.1953年,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上演成功。2.1961年英国马丁.埃斯林《荒诞派戏剧》一书问世,荒诞派戏剧的名称固定下来。3.荒诞在艺术中的表现:艺术变形;心灵真实

中国古代重要审美形态

一、中和

1.中:两个对立因素的中间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极端的中间。是一种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

和:是中的衍生发展,就是对立因素的融合状态。中和:就是衡量事物的尺度和标准,它强调对立因素的平等共生,相互渗透。

2.中和的审美特征

(1)中和是情感适中的审美标准

(2)中和是人格精神的和谐

(3)中和是多样性的统一

(4)中和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二、气韵:气是万物的根本,韵是指人的个性和情调。气韵是中国独有的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具有的生命活力及其自然形成的韵味。

气韵消解的原因

(1)宋元明清社会之气、时代之风的衰落是起源消解的根本原因。

(2)气与韵内在联系的不充分,韵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消解的必然。

(3)气韵属于亚文化之内的审美形态,宋以后俗文化的冲击,雅文化地位丧失,气韵逐渐消解。

三、意境

1、意境是指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观照外在对象,展开想象和联想,在精神获得新的意蕴和境界。同时,也是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意境的审美特征

2、意境的审美特征。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情景交融。

(3).时空转换。

(4)有无相生。

第五章

一、关于艺术定义基本知识

(一)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

1.游戏说

2.模仿说

3.巫术说

4.劳动说

(二)从艺术的本质定义

1.表现说:西方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开始标榜“自我表现”。这一学说冲破了模仿说的限制,开始强调艺术是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的。克罗齐的直觉说就是“抒情的表现”;中国的“诗言志”、“诗缘情”也属于表现说。缺点是回避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忽视了情感产生的客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与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 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 感的( 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 、逻辑性 D 、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 C 、博克 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 D ) A、游戏 B 、摹仿 C 、巫术 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 A、席勒 B 、柏拉图 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 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 1

美学概论论文

浅析审美 内容摘要: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形态来分析作者对审美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美的本质美的形态 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俞伯牙于荒野鼓琴,钟子期似樵夫却闻之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曰美;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欧阳修似醉翁却观之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曰美;斯水之神名曰甄姬,魏文帝似得之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曰美。可见,美不是孤立的对象,而是与人的需求被满足时的精神状态相联系的人与刺激的互动过程。审美则是我们每个人由主观出发来判断美与否的过程。 对于审美,我觉得首先要了解美的本质,从客观世界来看,例如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都经常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审美对象的多种多样,促使人们探索它们的共同根源和一般本质。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强调区分了“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明确地提出了各种审美对象的共同本质的问题,要求寻求“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美的那个品质”。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论述,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美学家的繁琐论述中可以看出:要给美下定义,讲清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是很难的,然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循环递进,认识事物的本质是必然的,对美的认识也不例外。当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联系、融合时,我们便可以充分认识美的本质。比如《庄子》的生命哲学,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无疑是最富有美学意味的,在庄子看来,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宇宙间最为奇妙的境界。”庄子‘逍遥游’的突出特征首先强调以自由心灵为其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自我并不是实体”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笛卡尔 B、叔本华 C、歌德 D、康德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分)1.0 分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3以下对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美育不应该孤立起来进行,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在一起进行。 B、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心灵的深刻影响。 C、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D、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0分)1.0 分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为()。(1.0分)1.0 分 A、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自然美是独立的 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6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属于()。(1.0分)1.0 分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8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1.0分)1.0 分 A、王国维 B、胡适 C、张潮 D、欧阳修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11《葬花词》集中反映了()的人生感。(1.0分)1.0 分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13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1.0分)1.0 分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4不属于美育主要功能的是()。(1.0分)1.0 分 A、培养审美心胸 B、提升审美能力 C、培养审美趣味 D、形成审美风尚 15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1.0 分 A、吴道子 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16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美学概论》 一、考核要求 1、在“学习考核”栏目中列出的8个板块参考题目中任选10道问题进行论述 2、10道问题至少应涉及4个板块,须在问题开始部分注明具体板块名称 3、总字数不少于5000字,每道题字数不少于200字 4、必须是自己整理抄写,凡打印或复印的读书报告一律视为不合格 二、“学习考核”参考题 (一)艺术之美 1、简述艺术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批评” 2、简述艺术中所谓的“透视观念” 3、简要阐述“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微笑的神秘性 4、简要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特点 5、根据加德纳所分析的艺术家突破的两个阶段来看,请简要阐述成功的艺术家应具 备哪些特殊素质 6、关于“艺术”众说纷纭,请就个人观点,谈一谈你所理解的的艺术 7、王国维先生曾这样概括席勒的美育思想:“谓人日与美相接,则其感情日益高,而 暴漫鄙俗之心日益远。”请根据王国维先生的概括探究席勒的美育思想 (二)音乐之美 1、简述中国音乐节的成立背景 2、简述十二平均律在中国和德国分别被创建的社会背景和内在关联 3、简析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作品《大海》表达的思想感情 4、简析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代表歌曲《魔王》和《圣母颂》的创作背景和内在关联

5、简述在古典主义时期,威尼斯乐派在交响曲中运用力度对比对表现音乐有哪些作用 6、根据创作背景分析,请你简要谈谈三大神剧之一的《弥赛亚》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7、简要阐述莫扎特交响乐手稿上记载的第二十二号交响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美术之美 1、简析中外画家的风格总的区别 2、简述如何抓住雕塑作品的“神” 3、简述赏析一件绘画作品将从几个角度出发 4、简述工艺美术品的共同特点 5、简要谈谈优秀的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特点,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好作品 6、简要谈谈你是否喜欢苏州园林并请详述 7、简述什么是人体艺术,谈谈你对人体艺术的看法 (四)舞蹈之美 1、简述舞蹈美的内涵和特点 2、简述生活舞蹈与艺术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区别 3、请谈谈你喜欢的舞蹈表现形式及代表作 4、欣赏舞蹈《雀之灵》,试分析它的独特之处 5、详述舞蹈欣赏这一过程对于学习生活是否有益处 6、简述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 7、请你结合舞蹈《小城雨巷》谈谈你对当代舞蹈诗性回归的看法 (五)戏剧之美 1、简述西方戏剧艺术中“残酷戏剧”和“质朴戏剧”的内涵 2、简述如何塑造与呈现戏剧性格(灵魂) 3、以郭沫若的《屈原》这一作品浅析历史剧的基本内涵 4、简述中国话剧的发展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他的美学名着《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要辨析“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着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一、美学学科的诞生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正式以“Aesthetik”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鲍姆嘉登因此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Aesthetik的原意是“感性学”。鲍姆嘉登在此规定了美学的研究对象,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是“感觉的科学”,并且明确地把审美活动归结为感性认识,认为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感性的审美,应建立专门的“感性学”,这就确立了作为感性认识的“美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存在的合法性。 二、康德论述美的四大特点 康德从质、量、关系和情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审美判断和美的特征,揭示出其中的一系列二律背反: 1.美不涉及欲念和概念。康德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他认为趣味判断是以情感为内容的,它不同于单纯的快感。它与逻辑判断也不同,逻辑判断涉及概念,趣味判断不是一种理智的,而是一种情感的判断。 2.审美判断是单称、主观的,但仍普遍有效。审美判断是个人的意见和单称判断,然而却有普遍性。因为我认为美的不是从我自身的利害计较出发得来的,而是引起我的认识功能的和谐的自由活动。这是人人都有、人人相通的“共通感”。 3.美是没有明确目的却又符合目的性的。判断一朵花的美,并不要先弄清花的概念、用途,这就是没有目的性的概念,但却能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所以它是美的。因此美就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而又必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4.凡不凭概念而被认为必然产生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因为美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原因造成的,美作为合目的性形式,不存在于现实对象的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审美判断者的心境和快与不快的情感之中。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对 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1750 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 文艺对话录 3【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 宗白华 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对 5【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对 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对 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 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文化大综合 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 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错 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对 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对 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文。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还有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审美设计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错 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错

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对 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 立足于中国文化;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错 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 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 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李泽厚 4【多选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包括()。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出合理解释 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对 6【判断题】在美学大讨论中多数学者支持朱光潜。错 2.2美的本质的定义 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1【单选题】“慧能”强调的是()。 心物不二 2【单选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 张璪 3【多选题】“象”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 物色、景色 4【多选题】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共同性、差异性 5【判断题】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6【判断题】“物”就是知觉的世界。错 2.3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 《美学与哲学》作者是英国的杜夫海纳。错 1【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是美在()。 意象 2【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用()来说明意象的性质。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美学原理大纲

湖北大学 美学原理 (0504200103代码不知道) 教学大纲 (第x版) 艺术学院 美术学系 2010年5月

前言 一、大纲编写依据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面向 21 世纪的高质量的艺术人才。湖北大学院积极调整课程结构、强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教体艺〔2005〕2号)文件中对现有专业进行的明确调整,及对修订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制定此《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的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美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的产生与发展,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素质,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美育),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评论、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与美学理论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美学理论中的一般概念、原理、原则及有关知识。 2、理解美学理论和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及相关的学术思想观点。 3、掌握重要美学理论和方法中的基本观点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课外自习、图片观摹等相结合;课前提供参考书目,每章后布置思考题。本课程以哲学为基础,力求运用唯物辩证法,明晰地讲授,实事求是的鉴评。 四、适用对象 美术学专业、设计学专业。 五、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或相关课程) 本课程与第二学期开设的《中国美术史》,与第三学期期开设的《外国美术史》、第五学期开设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形成知识内容衔接。 六、课程性质 必修。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 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 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 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 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 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 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 花的美。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 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 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 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课后思考题: 1.“这朵花是红的”和“这朵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前者属于性质判断,后者属于趣味判断。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2.你同意“美不是物理的事实”这一判断吗?为什么? 3.在你的阅读或观赏经历中,是否有一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你?思考一下这种触动是否改变了你?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神话一般分为三类:①起源的神话②诸神的神话③英雄神话 2.“手艺”:就是身体劳作的有目的性活动与事物在这种劳作中所显现的“合目的性”的本性之间、身体劳作的活动方式与事物的“合目的性”本性的显露方式之间的完美契合。当这种契合达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境界时,就是“艺”。 3.使得诗性直观从巫术直观中分离和解放出来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崛起。 4.在苏格拉底死后,神话世界开始崩溃,他所主张的“认识你自己”“知而后幸福”等理性原则,成了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原则。 5.巫术直观的意义(30页) 6.神话运思的特征(37页) 课后思考题: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实践美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构建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科学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字: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 李飞 学号:0903401237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学热退朝以后,关于美学创新论的话题层出不穷。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最终在90年代演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些争论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由于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好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好生活的学问。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将殴打中美好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研究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理论美学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是由于“美学家只在美学史中讨生活,他们满足于根据已有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满足于在逻辑自足中建立各种理论体系,其眼光始终只盯着书本,思想神由于观念王国,没有去关心比观念、逻辑更为根本、更为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本身,没有去研究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大众审美事实。”因而美学研究就在逻辑、概念里兜圈子,美学家的这种自娱自乐的努力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美学话语权而不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广大的群众不知道美学究竟为何物,不理解美学与他们的美好生活有什么关系,不了解美学的存在究竟对自己有什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完整word版烹饪美学教学大纲

《烹饪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烹饪美学》是中等商业技工学校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烹饪美学》主要包括:绪论、美学概论、烹饪美术、烹饪美术基础训练、烹饪造型图案训练和宴席设计艺术等内容。 《烹饪美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同学们掌握烹饪美学在烹饪中的重要地位,能够运用美学的知识为烹饪食品增加美感,从而为自身烹饪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时分配 章次内容课时 2 绪论一

4 二美学概论8 烹饪美绪论术三 4 烹饪美术基础训练四8 五烹饪造型实例训练6 六宴席设计艺术32 合计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烹饪美使同学们了解烹饪美学和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学的研究范围以及学习烹饪美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烹饪美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烹饪美学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一、烹饪美学 二、烹饪美学的研究范围 三、学习烹饪美学的重要性 学习烹饪美学的任务和方法四、第一章美学概论 §1-1 美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美学,美学的历史以及我国审美教育的容和美学的研究对象,烹饪美学的起源及学习烹饪美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美学的任务是什么,价值的概念,美的特征,审美主体和审美客

体,烹饪美学的概念,烹饪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烹饪美学的特征。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美学 二、美学的历史 三、美学的任务 什么是美四、. 五、审美主题与审美客体 六、审美活动 七、审美教育 §1-2 美学与烹饪 一、什么是烹饪美学 二、烹饪美学的起源 三、烹饪美学的研究对象 四、烹饪美学的特征 五、学习烹饪美学的意义 第二章饪美学烹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美术,研究烹饪美术的重要性,色彩的基础知识,烹饪中色剂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什么是烹饪美术以及烹饪美术的具体研究对象及特点,烹饪造型的特点,烹饪造型的分类,烹饪早的原则,烹饪造型的构思和构图。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1.0分) 1.0分 ?A、 制作目的不同 ? ?B、 制作程序不同 ? ?C、 制作依据不同 ? ?D、 观赏感受不同 ? 我的答案:B 2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1.0分) 1.0分 ?A、

梁启超 ? ?B、 蔡元培 ? ?C、 王国维 ? ?D、 华罗庚 ? 我的答案:D 3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0分) 1.0分 ?A、 儒家 ? ?B、 道家 ?

?C、 佛家 ? ?D、 阴阳家 ? 我的答案:B 4 被封为“净坛使者”的是()。(1.0分) 1.0分 ?A、 沙僧 ? ?B、 猪八戒 ? ?C、 玄奘 ? ?D、 孙悟空

? 我的答案:B 5 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1.0分) 1.0分 ?A、 坚持主客二分 ? ?B、 跳出主客二分 ? ?C、 坚持情境融合 ? ?D、 坚持天人合一 ? 我的答案:B 6 想象得之在瞬间()。(1.0分) 1.0分

?A、 与体验和修养无关 ? ?B、 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 ?C、 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 ?D、 与体验和修养息息相关 ? 我的答案:D 7 下列对悲剧研究贡献不大的是()。(1.0分) 1.0分 ?A、 亚里士多德 ? ?B、 黑格尔

?C、 毕达哥拉斯 ? ?D、 尼采 ? 我的答案:C 8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观点。(1.0分) 1.0分 ?A、 彭加勒 ? ?B、 牛顿 ? ?C、 爱因斯坦 ? ?D、 狄拉克

美学概论复习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一、填空题 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 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 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 (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 (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 (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2018超星尔雅的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地的题目

实用标准文案
2016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表现崇高的大风格的作品是()。
? ? ? ?
A、拉斐尔的绘画 B、歌德的《浮士德》 C、普希金的诗歌 D、莫扎特的音乐 正确答案: B
2“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句话出自()。
? ? ? ?
A、《牡丹亭》 B、《枉凝眉》 C、《金瓶梅》 D、《西厢记》 正确答案: B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
A、“表象”是物的模样的直接反映。 B、物的形象是“美”的属性的本体。 C、物的形象是根据“表象”来加工的结果。 D、物本身的模样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正确答案: D
4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 ? ? ?
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5 不属于展示人体美画作的是()。
? ? ? ?
A、《法庭上的芙丽涅》 B、《维纳斯的诞生》 C、《米洛斯的维纳斯》 D、《沉睡的维纳斯》 正确答案: C
6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象”是实在的世界 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 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
? ? ?
正确答案: B
7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 ? ?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精彩文档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12303 0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 实践学时:9 学分:2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它以审美关系与人类审美活动为主要对象,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的审美关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通过“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美学的基本特性与问题,把握与理解审美活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美的类型或形态,体悟美的文化意蕴以及审美活动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从而增强学生的美学修养,开启学生的人文智慧。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现象,为学生学习其他文学课程、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美学要有总体的把握。 牢固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对不同的美学原理、重要美学概念的内涵、重要文论家的观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三)学时分配

注:实验和实践课程合计按加权计算;课程学时量与教学计划中保持一致。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美学导论(2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学的课程性质 2.学习美学的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 2.掌握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1课时) 1. 美学的研究对象 2. 美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为什么学习美学(1课时) 1.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 2. 学习美学的方法 3.美学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4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的本质 2.美与真善之间的关系 3.美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的本质。 2.掌握美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美的本质(2课时) 1.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2. 美和自由创造 3.美和真善 4.美与丑 第二节美的主要特征(2课时) 1.美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创造力、生命力的形象 2.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 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分)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柳宗元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以下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正确的是()。(分)分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C、 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和阶级里,美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格调》的作者是()。(分) 分 A、 巴尔扎克 B、 爱德华·傅克斯 C、 保罗.福塞尔 D、 维特根斯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分) 分 A、 言行举止

形体比例 C、 曲线色彩 D、 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 为()。(分) 分 A、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 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 自然美是独立的 D、 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分) 分 A、 林黛玉 B、

贾宝玉 C、 薛宝钗 D、 晴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分)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 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C、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 实践学时:9 学分:2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它以审美关系与人类审美活动为主要对象,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的审美关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通过“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美学的基本特性与问题,把握与理解审美活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美的类型或形态,体悟美的文化意蕴以及审美活动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从而增强学生的美学修养,开启学生的人文智慧。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 各种文学现象,为学生学习其他文学课程、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美学要有总体的把握。 牢固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对不同的美学原理、重要美学概念的内涵、重要文论家的观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三)学时分配 注:实验和实践课程合计按加权计算;课程学时量与教学计划中保持一致。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美学导论(2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1.美学的课程性质 2.学习美学的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 2.掌握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1课时) 1. 美学的研究对象 2. 美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为什么学习美学(1课时) 1.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

2. 学习美学的方法 3.美学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4课时)本章重点、难点: 1.美的本质 2.美与真善之间的关系 3.美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美的本质。 2.掌握美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美的本质(2课时) 1.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2. 美和自由创造 3.美和真善 4.美与丑 第二节美的主要特征(2课时) 1.美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创造力、生命力的形象 2.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形式是构成美的形象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章美的形态(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